•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53

和平海棠
首页 > 期刊论文 > 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悦悦哥哥

已采纳

关于赛典赤 · 赡思丁身世事迹的碑志谱牒 马 经 : “赛典赤赡思丁, 元史载 一名乌马儿, *** 人, 别庵伯尔之裔。其国言赛典赤, 犹华言贵族也。 ” 太祖西征, 赡思丁率千骑以文豹白鹘迎降, 命入宿卫, 从征伐, 以赛典赤呼之而不名。 从这一段记 就可以知道更详细的情 载可知赛典赤·赡思丁的身世和入华情况。结合其他史志和谱牒的记载, 况。但由于其他史志和谱牒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和悖误 , 引出了许多疑点和争议, 进而使人对史 志家谱中记载的许多事情的真实性也产生了怀疑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存在着包括正史在内 的史志记载有来源于家谱族牒的成分 , 致使人们的怀疑从谱牒扩大到了正史 。 怎么看待谱牒中的 悖误, 关乎到了正史的真实性, 不能不引起注意。 一 对于赛典赤生平事迹的基本情况 , 迄今为止学界比较通行介绍的是 : 赛典赤 · 赡思丁 ( 1211 ~ 1279 ) , 为 *** 的后裔, 祖籍中亚布哈拉( 今乌兹别克斯坦) 。1219 年元太祖成吉思汗西征时, 赛典赤率领 1000 多人马, 带着礼物去迎接, 成吉思汗把他们编入自己身边的宿卫军中 , 随同蒙古 军队一道征战。

1224 年西征结束后跟随成吉思汗返回蒙古, 第二年从征西夏。1229 年太宗窝阔 台继位后, 授赛典赤丰、 靖、 云内三州都达鲁花赤之职, 为三州总管, 并兼管三州民政。 之后因累有 才华卓著, 在定宗贵由、 宪宗蒙哥、 世祖忽必烈三朝, 先后任过许多军政要职。 如担任太原、 政绩, 平阳二路达鲁花赤, 为二路总管; 燕京路断事官, 主管财政和刑狱; 燕京路总管, 全面负责燕京军民 政务; 采访使, 负责调查地方官政绩优劣; 中书省平章政事, 参与执掌全国的军国重政, 兼掌财政; 陕西五路西蜀四川行中书省平章政事 , 总掌辖区军政事务; 云南行省平章政事, 总管全省军政大 事。在任职云南行省平章政事时, 功绩尤为卓著, 死后备受朝野赞颂, 历代祭祀, 千秋缅怀。 悖误和疑点主要出自谱牒或与谱牒同源的志传中 , 关于二十六世祖所非尔入华至赛典赤附元 这一段。 《赛平章德政 对赛典赤生平及其生活在元代的子孙后裔事迹 , 除史籍文献的记载外, 在赵子元 , 《祭咸阳王忠惠公文》 , 《咸阳王庙铭 》 , 碑》 安南王 王臣 明太祖《御制祭咸阳王忠惠赛公文暨诗一 , 《敕赐元平章政事赛典赤赡思丁祭文暨诗一首 》 , , 首》 明成祖 范承勋《新建报功祠碑记 》 孙人龙 《元咸阳王忠惠公抚滇绩序》 , 《增建咸阳王陵前亭后堂记 》 , , 蒋伊 袁文揆《咸阳王墓志铭 》 袁嘉谷 《重修咸阳王陵记 》 , 《马氏家乘 》 ( 巍山) ,《咸阳家乘 》 ( 大理)赛典赤·赡思丁简介, 《赛氏总族牒 》 ( 赛氏自序谱牒, 赛 《赛典赤家谱 》 ( 昆明) , 《郑氏家谱首 氏族谱序一, 赛氏族谱序二, 赛氏族谱说, 赛氏谱牒。

石屏) , ( 南京 ), 《沙氏宗谱》 ( 大理 ), 《郑和家谱》 ( 玉溪) , 《故马公墓志铭》 ( 昆阳 ) , 序》 李至刚 夏光南《郑 ( 昆阳 ), 《皇明敕封世袭锦衣卫纳永阶墓志铭 》 ( 河西, 《合氏 和太公墓志铭跋》 今通海, 纳家营) , 429 第二届 *** 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 河西, 《赡思丁公茔碑总序 》 ( 昆明) , 宗谱》 今通海) , 马注 任士林《平章政事赛典赤荣禄公世美之 》 , 《重修清净寺碑记》 ( 西安 ), 《非幻庵香火圣象记 》 ( 南京 ) , ( 南京 ) , 碑 李昭祥《龙江船厂志 》 傅 《甸百亩合揆进士墓志》 ( 峨山 ), 《甸百亩村代香书馆碑记 》 ( 峨山) , 《大白邑 *** 寺功德碑 》 为宁 ① ( 峨山 ), 《下回村 *** 寺碑记》 ( 通海) , 《滇南 *** 总掌教马公墓志 》 马安礼 等历代碑传谱牒文献 中也有记载, 可补史志之不足, 具有十分珍贵的价值。 赛典赤·赡思丁的功绩, 从史籍及历代碑传文献记载可知其既显于生前, 更著于死后。 尤其 《重修咸阳王陵记》 是在云南的建树和声望, 至今无出其右者。

民国 6 年袁嘉谷撰书 对赛典赤功绩 : “历庄蹻开滇以后二千年迄于今日 , 的评价是 滇之声名文物与中州同彪炳者, 谁之功欤? 曰: 唯元 ” : “心滇之心, ” 咸阳王之功。 对其治滇经验的总结是 事滇之事。 这是迄今为止对赛典赤治滇事迹 最好的总结评价, 其深长意味, 恐非明白开滇两千年来之历史真谛者所能省悟 , 实可让后人品味无 穷。这应是历代缅怀追思绵绵不绝, 续续不断的情理所在。 二 关于赛典赤先世后裔的研究, 是随着后人对赛典赤族系后裔在治国安民以及民族、 宗教、 航 海、 外交等方面的特殊作用和影响的不断发现及认识而受到重视的 。虽然历史上早已有人不断关 注, 近代以来更不断引起国内外有识之士的关注 , 但皆因史籍文献缺乏记载, 历代的研究几起几 《马哈只碑 》 , 落, 进展不大。1911 年袁嘉谷发现昆阳 经详细考证, 在所著《滇绎》 和《卧雪堂文集 》 里著文发表, 揭开了郑和家世之谜, 人们由此方知郑和原姓马名和, 云南昆阳人, *** , 曾祖父拜 祖父和父亲都曾到 *** 教圣地麦加朝觐 , 称哈只, 兄马文铭, 另有姊妹 4 人。1936 年, 李鸿 颜, 祥、 袁嘉谷、 李士厚发现郑和家谱, 经李士厚潜心研究, 写成了《郑和家谱考释 》 一书出版,使人们 进一步知道郑和以其兄文铭之子立嫡为嗣赛典赤·赡思丁简介, 取名郑赐, 其后子孙繁衍至十七代, 在云南和南京等地 家谱里抄录的明成祖的两件敕书为史传里没有的珍贵史料 。1983 年, 李士厚根据新收 都有支系, 《郑氏家谱首序》 《马氏家乘 》 《赛典赤家谱 》 《赛氏总族牒 》 集到的 抄件和 等几种谱牒材料, 作综合 《南京郑氏家藏北京民族文化宫新发现郑和家谱首序》 《三保太监郑和对我国的贡献 考证, 撰写了 》 《从新发现的赛典赤家谱中进一步探讨郑和的家世源流》 《郑氏家

304 评论

24678happy

陈支平教授科研成果显著,承担省部级以上多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60余篇。主要专著有:《清代赋役制度演变新探》、《近500年来福建的家族社会与文化》(获全国高校第二届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三等奖)、《明史新编》(获1995年国家教委第一届社会科学二等奖)、《明清时代福建的土堡》、《福建宗教史》、《基督教与福建民间社会》、《福建族谱》、《客家源流新论》、《民间文书与明清赋以史研究》、《历史学的困惑》、《透视中国东南》等,主编大型丛书《台湾文献汇刊》100册及《闽台民间族谱汇编》、《福建民间文书》等。目前正从事明清社会经济史、福建社会文化史的研究。陈支平教授在担任厦门大学历史系主任期间,加强学科建设,努力培养合理的学术梯队,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使历史系的博士学位授予点增至三个,并成为国家教委首批批准建立的文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之一,继续保持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在学术界的领先地位。一、著作《清代赋役制度演变新探》,厦门大学出版社,1988年《近500年来福建的家族社会与文化》,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明史新编》(合著),人民出版社,1993年《福建宗教史》,1996年《福建族谱》,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客家源流新论》,1997年《福建六大民系》,2000年《透视中国东南——文化与经济的整合研究》(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五百年来福建的家族与社会》,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民间文书与明清赋役史研究》,黄山书社,2004年《民间文书与台湾社会经济史》,岳麓书社,2004年《历史学的困惑》,中华书局,2004年《中国通史教程(第三卷)》二、主编《台湾文献汇刊》100册《台海研究丛书》《中国经济史研究丛书》《闽南文化丛书》三、论文试论康熙初年东南诸省的“熟荒”,《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2年第2期清代江西的粮食运销,《江西社会科学》1983年第3期试论康熙年间大陆与台湾统一的经济必然性,《台湾研究集刊》1983年第2期福建华安仙都的蓄奴制调查——明清福建社会制度调查报告之一,陈支平、林仁川,《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4年第1期清初更名田立法考实,《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4期明清时代福建的土堡,杨国桢、陈支平,《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5年第2期明清福建社会经济史料杂抄,傅衣凌、陈支平,《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年第1期明清福建社会经济史料杂抄(续一),傅衣凌、陈支平,《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年第2期明清福建社会经济史料杂抄(续二),傅衣凌、陈支平,《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年第3期明清福建社会经济史料杂抄(续三),傅衣凌、陈支平,《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年第4期明清福建社会经济史料杂抄(续四),傅衣凌、陈支平,《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7年第1期明清福建社会经济史料杂抄(续五),傅衣凌、陈支平,《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7年第2期清代福建的蓄奴和佃仆制残余,《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7年第2期明清福建社会经济史料杂抄(续六),傅衣凌、陈支平,《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7年第3期明清福建社会经济史料杂抄(续七),傅衣凌、陈支平,《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7年第4期明清福建社会经济史料杂抄(续八),傅衣凌、陈支平,《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1期清代闽西四堡族商研究,陈支平、郑振满,《中国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2期明清福建社会经济史料杂抄(续九),傅衣凌、陈支平,《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2期明清福建社会经济史料杂抄(续十),傅衣凌、陈支平,《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3期清代前期福建的非正常米价,《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3期中国古代官方统计数字的价值——兼评《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中国经济史研究》1989年第1期一部嘉惠学林的新书——读王戎笙教授《台港清史研究文摘》,《台湾研究集刊》1989年第3期明清福建家族与人口变迁,《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9年第3期明清福建货币地租质论,《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0年第1期明清经济史与政治史渗透研究的新成果——评介《明清史辨析》、《明代政争探原》,杨国桢、陈支平,《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0年第3期明清福建的民间宗教信仰与乡族组织,《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1期清代东南地区货币地租质论,《学术研究》1991年第3期傅衣凌晚年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思想的发展,杨国桢、陈支平,《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年第1期《清人社会生活》评介,《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年第2期客家人由非客家人分支而来之举证,《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2年第4期由客家分支而成为非客家人,《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4年第4期闽江上下游经济的倾斜性联系,《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5年第2期清代闽西商纲零拾,《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6年第2期推进区域社会经济史的比较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年第2期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理论的重新思考,《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8年第1期福建汉人民系的相互交融,《厦门博物馆建馆十周年成果文集》,1998年6月福州人——福建汉族民系研究之一,《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闽南人——福建汉族民系研究之二,《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兴化人──福建汉族民系研究之三,《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明清时期外省人口向福建的迁移,《第七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9年5月社会调查与史学研究,《东南学术》1999年第4期从契约文书看清代工商业合股委托经营方式的转变,陈支平、卢增荣,《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0年第2期清末民初台北芦洲民间医书试析,《台湾研究集刊》2001年第2期从契约文书看清代泉州黄宗汉家族的工商业兴衰,《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3期清代台北芦洲的土地赋税关系,《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3期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三大情结,《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从契约文书看日据时期台北芦洲的土地赋税关系,《台湾研究集刊》2002年第2期汉人南来与闽北的开拓,《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8月闽南文化三论,《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2003年9月从碑刻、民间文书等资料看福建与台湾的乡族关系,《台湾研究集刊》2004年第1期福建向台湾移民的家族外植与联系,《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2期清代泉州黄氏郊商与乡族特征,《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2期论明末清初民间户粮推收之虚实——以休宁程氏《置产簿》为中心的分析,林枫陈支平,《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清代泉州黄氏郊商与乡族特征,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4年8月论傅衣凌先生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理论的研究,陈支平徐晓望,《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2004年8月客家地区教育的时空差异——以科举及第人数为例,周雪香陈支平,《客家文化研究》(下),2004年12月读史为文廿余载——陈支平教授访谈录,陈支平张先清,《历史教学》2005年第7期客观与现实的背离——郑和下西洋的从旧思考,第十一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5年8月清末闽南民间抗粮与乡族势力,《近代中国的城市·乡村·民间文化——首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8月努力开拓民间文书研究的新局面,《史学月刊》2005年第12期区域研究的两难抉择,《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S1期唯物史观与明清农业经济史研究的一个悖论,《史学集刊》2006年第1期清末民间抗粮与乡族势力,《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理论探索、宏观研究与旧事重提,《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1期清代闽东畲族社会经济的一个个案分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1期从新发现的《郑氏族谱》看明末郑芝龙家族的海上活动及其与广东澳门的关系,《明史研究》(第10辑),2007年8月1日清末民初台北芦洲民间医书试析,《闽台中医药文化研究论文集下册(1995~2007)》,2007年10月1日略论台湾杨氏族商的经营方式,《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年第4期跨越时空论“封建”,《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年第12期明代后期社会经济变迁的历史思考,《河北学刊》2008年第1期清代泉州晋江沿海商人的乡族特征,《清史研究》2008年第1期傅衣凌与中国社会经济史学,《大连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傅衣凌著作集》与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派,《史学集刊》2008年第4期傅衣凌与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派,《光明日报》2008年8月10日清代闽台商人间经济纠纷的案例分析,《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年第3期宗教与风俗史的细部考察与多角度审视——评朱海滨的《祭祀政策与民间信仰变迁》,《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9年第1期探寻傅衣凌先生开创中国社会经济史学之路——记《傅衣凌著作集》出版恳谈会,《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年第1期福建民间族谱中所见南明史料辑述,《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清道光二十九年财政岁入岁出数字厘正,《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9年第2期中国商人历史研究中的制度与文化:一个新的路径,《学术月刊》2009年第4期追寻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治史路径——陈支平教授访谈,陈支平佳宏伟,《学术月刊》2009年第4期明清族商研究的倡言与思考,《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从世界发展史的视野重新认识明代历史,《学术月刊》2010年第6期

256 评论

相关问答

  • 全国科学学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1.量子力学与整体性实在观,《晋阳学刊》,1990年1期2.科学认识实在的三个层次,《晋阳学刊》,1992年1期3.从光子概念看量子实在的新特征,《哲学研究》,

    en20120705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张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张骞的故事你知道著名的“丝绸之路”是谁开拓的吗?是西汉时期伟大的探险家——张骞。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

    felicity03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征集学术研讨会论文

    在生活中,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用到通知,通知的功能多,种类多,写法彼此有较大的区别。写起通知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学术会议通知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

    欧阳安Muse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年中国古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学术史系列1.《二十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学术史初议》(1.25万字),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在乌鲁木齐举办的世纪之交中国古典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古典文学学术

    雪诉离歌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音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著作:《蒂皮特交响曲创作分析研究》 (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格里格音乐分析与风格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音乐鉴赏》(参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木木小YY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