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淘7011
论文已发表论文近90篇,多有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术文摘》摘编及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收录者,在台湾和日本均发表过论文,近年来有代表性的论文如下:1.《关东文化特点刍议》,《光明日报》2006年4月18日史学版;2.《历史研究层次结构探赜》,《光明日报》2006年1月6日史学版;3.《明代洪武永乐时期北边军镇建置考》,《文史》2006年4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6期有论点摘编;《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2期有论点摘编;4.《论关东历史地名内涵之演变》,《东北史地》2007年第四期;5.《论关东文化之特点》,《地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群言出版社2006年10月;6.《文化新诠》,《新视野》2005年第6期,《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2期有论点摘编;7.《文化与文明的界定及其关系》,《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2期;8.《清代官员的学术风气与清代文化的发展》,《清史论丛》2007年号;9.《论中国传统耻感文化的形成》,《学习与探索》1997年1期;《新华文摘》1997年第6期有论点摘编;10.《论满族形成时期的文化结构》,《清史研究》1997年1期,该文获辽宁省第七届社会科学评奖论文一等奖;11.《论清圣祖倡导学术及其影响》,《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2期;12.《儒教与明初宫廷祭祀礼制》,《齐鲁学刊》1999年第6期;13.《中国文化史分期问题管窥》,《学习与探索》2000年第3期,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2000年第7期收录;14.《二十年来乾嘉学派形成原因与学术分野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03年第2期;15.《明代的宫廷火灾》,《中国文化》第21期,2004年6月;16.《论明世宗对蒙“绝贡”政策与嘉靖年间的农牧文化冲突》,《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第4期,该文为2005年《中国学术年鉴》选为边疆史学科优秀论文;17.《论明代蒙古族进入河套与明代北部边防》,《西南师大学报》2002年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5期有论点摘编;18.《论明穆宗时期实现“俺答封贡”的历史条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年第1期 该文为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01年第6期收录;19.《论明英宗时期蒙古瓦剌部与明廷的朝贡贸易》,《第九届国际明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20.《论明世宗的对蒙“绝贡”政策》,第十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21.《论明代蒙古族之入据河套》,田澍、李清凌主编《西北史研究》第三辑,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22.《论明代成化年间的“搜套”之举》,《大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23.《论明代成化时期对河套蒙古的防御措施》,《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1期;24.《论明代洪武时期的北部边防建设》,《东北师大学报》1998年4期;25.《论明代永乐时期北边形势的变化》, 《第七届中国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9年7月东北师大出版社出版;26.《论明穆宗对北部边防的整顿》,《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8年2期;27.《明代皇帝的家庭与帝位传承》,《光明日报》2002年10月15日理论版;28.《明代东宫臣僚集团与明代政治》,台湾《明史研究专刊》第11期,1994年12月出版;29.《八十年代明代宗藩研究述评》,日本明代史研究会机关刊物《明代史研究》第20号,1992年3月出版;著作已出版著作12部,近年来的代表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史探研》,25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嘉靖传》,34万字,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清史》,合作史著(撰写文化部分16万字),上海人民出版社断代史系列,2002年12月出版;
leemary6401
1、《明清两代宦官专权与封建专制的关系》,《汕头大学学报》1985年2期,北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明清史》分册 1986年2期全文转载,《全国高等院校文科学报文摘》1985年2期登载。获汕头大学1986年科研二等奖,汕头市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社会1986 年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从临清的兴盛看明代漕运的经济影响》,《松辽学刊》1986年增刊。3、《历代宦官名称及其演变考述》,《汕头大学学报》1986年2期。4、《历代宦官来源考述》,《汕头大学学报》1986年4期。5、《试论宦官的生理与心理特点》,(中国社科院)《未定稿》1986年11期。6、《从临清的衰落看清代漕运经济影响的终结》,《汕头大学学报》1987年2期。7、《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看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汕头大学学报》1987年4期。8、《试论北魏宦官制度》,《汕头大学学报》1988年1、2合期。9、《略论北宋宦官》,《汕头大学学报》1988年4期。北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元明清》分册1989年3期全文转载。10、《宦官生理及心理特点再探》,《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5期,《全国高等院校文科学报文摘》1989年2期登载。北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心理学》分册1988年12期全文转载。11、《司马迁是不是宦官》,(吉林)《史学集刊》1989年1期。12、《建国以来宦官制度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1989年9期。13、《张居正与宦官关系述评》,《汕头大学学报》1990年2期,获汕头大学1992年科研二等奖。14、《近四十年来港台地区宦官史研究述评》,《中国史研究动态》1990年12期,本人为第二作者。北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史(一)(先秦至隋唐)1991年2期。15、《三杨与宦官制度》,《汕头大学学报》1992年2期。北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明清史》分册1992年9期全文转载。获汕头大学1994年科研论文奖三等奖。16、《略论明朝初期军事制度之转变》,《汕头大学学报》1992年4期。17、《也谈崇祯朝宦官》,(上海)《学术月刊》1993年3期。18、《翁万达与安南莫登庸之“招抚”》,载于1992年《翁万达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潮汕文化研究论集二集》),深圳海天出版社1993年9月出版。19、《无法超越的困惑━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论宦官制度》,载于第五届《中国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6月出版。20、《明代宦官监军制度述略》,《汕头大学学报》1994年3期。21、《明代思想家与宦官关系》,(上海)《学术月刊》1994年10期。22、《明代政治家与宦官关系论略》,《广东社会科学》1995年2期。23、《叶向高与宦官关系论略》,《汕头大学学报》1995年2期。北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元明清史》分册1995年10期全文转载。2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当代思潮》,汕头大学学报1996年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研究》分册1996年9期全文转载。25、《东南亚潮人的文化特点》,汕头大学学报1997年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分册1998年3期全文转载。26、《明清以来韩江流域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几点意见》,《潮学》创刊号,1993年12月。27、《浅论榕江流域社会经济史研究》,《潮学》2期。28、《榕江流域社会经济史资料及研究目录索引》,潮汕历史文化中心揭阳市研究会1994年出版。29、《十六世纪历史变化中的潮汕海上“盗商”》,1994年《海上丝绸之路与潮汕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深圳海天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30、《东南亚海外潮人在汕头的投资及其反映》,第一届马来西亚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英文),1997年6月出版。31、 《叶向高与东林党》,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1期。32、《东南亚海外潮人移民形态的演变轨迹》,《广东史志》1998年3期。33、《严嵩与宦官关系论略》,《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3期34、《明嘉靖朝的安南之役》,《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8年3期35、《中国古代农业对西方的贡献》,《农业考古》1998年3期。36、《海外潮人与暹罗曼谷王朝初期的制糖业》,《汕头》1998年1期。37、《泰国曼谷王朝海外潮人制糖业的兴衰》,《汕头大学学报》1998年5期38、《李时岳与汕头大学的历史学科建设》,《纪念李时岳先生纪念文集》,辽宁古籍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39、论文《中国当代社会思潮的主要特征》,《理论与现代化》1998年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分册1999年2期全文转载。40、论文《社会思潮变化中的汕头文化建设》,《社科大观》1998年3、4期41、论文《中国制糖业在日本的传播》,《学术研究》1998年12期。42、《海外潮人与马来西亚麻坡的德教会》,《汕头》1999年1期。43、《明清海禁政策对闽广地区的影响》,《人文杂志》1999年3期44、《18世纪清朝与缅甸及暹罗吞武里王朝的关系》,《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3期。45、《中国瓷器在东南亚的传播》,《东南亚纵横》1999年1期46、《叶向高‘东林党魁’考辨》,台湾《明史研究专刊》第12期。47、 《东南亚海外潮人与德教的关系》,《当代宗教研究》1999年2期48、《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朝鲜的传播》,《东北亚研究》1999年2期。49、《发挥历史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教育发展研究》(原《上海高教研究》)1999年6期50、《明清潮汕地区的海外移民》,《第七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出版51、《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朝鲜的传播》,《海交史研究》1999年1期52、《中国古代炼丹术在西域的传播和演变》,《化学教学》1999年10期53、《中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在欧洲的传播》,《历史教学》1999年11期54、《蓝鼎元视野下的清初潮汕社会》,《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9年4期55、《潮汕地区的制糖业》,《中国农史》1999年4期,页74-80。56、《郑信与暹罗吞武里王朝的灭亡》,《潮学研究》7期57、《双性同体的历史衍变及文化含蕴》,《文艺争鸣》1999年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化分册》1999年12期全文转载。58、《妇女在中国传统性别观念中的地位及其影响》,《妇女研究论丛》1999年2期59、《潮州学与客家学刍议》,《广东史志》1999年1期60、《潮汕地区海外移民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0年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地理》分册2000年8期全文转载。61、《90年代中国宦官研究综述》,《史学月刊》2000年3期62、《妇女解放运动与“双性同体”观念的衍变》,《妇女研究论丛》2000年2期63、《海外潮人在汕头的投资》,1998年晋江《中国侨乡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文卷,页306-316,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64、《潮汕地区的海外移民与地方社会研究述评》,《海交史研究》2000年2期65、《潮汕海外移民研究管窥》,《广州大学学报》2001年1期。66、《戚继光平定海盗吴平论析》,《戚继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67、《理想完美人格的追求--教育学、心理学中的“双性同体”》,《广州大学学报》2001年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分册2001年12期全文转载。68、《国家、区域社会的外延变异—潮汕地区海外移民研究》,1999年湖南石门《第八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69、《“双性同体”在文学中应用综述》,《广州大学学报》2002年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分册2002年1期全文转载。70、《历史教学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广州大学学报》2002年2期。71、《历史信息化研究》,《广州大学学报》2002年6期。第二作者72、《明代潮州海盗论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2年2期。73、《开设全校选修课的几点体会》,《广州大学学报》2002年9期74、《“明清以来中西文化交流与岭南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综述》,《广东社会科学》2002年5期,页149-151。第二作者。75、《“明清以来中西文化交流与岭南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综述》,《清史研究》2003年1期,第二作者。76、《明清潮州海商研究》,《地位、权力、角色:明清时代中国商人与社会的分区域研究》论文集,东北师范大学明清史研究所2001年2月出版。《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1期。77、《戚继光视野下的明代潮州社会》,《广州大学学报》2004年3期。12000字。78、《论明代潮州海盗》,《李询先生纪念文集》页351-364,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79、《增设历史与社会新专业的实践与探索》,广州大学学报2004年增刊。80、《中国火药和火器在亚洲的传播和演进》,《历史教学》2005年9期。核心期刊81、《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师德观》,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05年12月出版。82、《郑和下西洋与岭南关系论略》,广州大学学报2006年1期。
1. 王建国(1);改善模糊控制系统稳态性能的新方法,《自动化与仪表》1988.32. 王建国(1);改善模糊控制器控制品质的新方法,《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1.《明代宫廷教育思想初论》,《求是学刊》2015年第2期。2.《怀柔远人:国史〈明实录〉对西域“回回”记载的价值取向》,《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
石景波开放分类:个人石景波性别:男基本情况: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系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工作经历:研究领域&学科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机
第一篇,是Sage数据库中的一篇期刊论文,参考文献格式:[1] Jiang Y, Liu J, Wang S. Cooperative outputfeedba
关于赛典赤 · 赡思丁身世事迹的碑志谱牒 马 经 : “赛典赤赡思丁, 元史载 一名乌马儿, *** 人, 别庵伯尔之裔。其国言赛典赤, 犹华言贵族也。 ” 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