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rry6151123
1.李宇明主编. 《现代汉语导引》. 武汉文科自修大学铅印出版,1988.2.李宇明. 《心灵的骚动——心理平衡论》.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3.李宇明主编. 《聋儿语言康复教程》.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4.李宇明、白丰兰. 《父母语言艺术》.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5.李宇明、唐志东、周小兵.《儿童语言的教育与训练》.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6.李宇明. 《独生子女语言问题研究》. 1991.[未公开发表]7.李宇明、唐志东. 《汉族儿童问句系统习得探微》.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8.李宇明、汪国胜、吴振国. 《汉语辞格大全》.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9.李宇明主编《学生成语词典》. 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93.10.李宇明. 《儿童语言的发展》.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1.李宇明主编. 《理论语言学教程》.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2.李宇明、陈前瑞. 《语言的理解与发生——汉族儿童问句系统理解与发生的比较研究》.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3.李宇明. 《汉语量范畴研究》.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4.李宇明.《 语言学概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5.李宇明. 《语法研究录》.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6.李宇明. 《语言学习与教育》.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17.李宇明. 《汉字规范》.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8.李宇明、费锦昌. 《汉字规范百家谈》.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9.李宇明. 《中国语言规划论》.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0.李宇明、萧国政、赵世举、冯学峰编. 《言语与言语学研究》. 北京:崇文书局,2005.21.李宇明主编.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商务印书馆,2006-09 1. 李宇明. 《足球故乡是中华》. 郑州大学(校刊),1980⒃2. 李宇明. 《趣文》. 郑州晚报,1981-3-17.3. 李宇明. 《歇后语中的“笑”》. 研究生学报,1982⑶.4. 李宇明. 《所谓名词词头“有”新议》. 中州学刊,1982⑶:105-106..5. 李宇明. 《钟祥方言的亲属称谓》. 研究生学报,1983⑵.6. 李宇明. 《试论“们”在现代汉语人称代词中的类化作用》. 华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⑴.7. 李宇明. 《河南泌阳话中的“家”尾》. 研究生学报,1984⑴.8. 李宇明. 《喻判断和喻推理》. 研究生学报,1984⑵.9. 李宇明. 《鄂豫方言中的颤音》.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⑸.10. 李宇明. 《山海经“非一人所作”新证》. 研究生学报(华中师范学院),1985⑴.11. 李宇明. 《谈借用量词》. 语文知识,1985⑴.12. 李宇明. 《可A了》. 语言学通讯(华中师范大学),1985⑷.13. 李宇明. 《如何区分左和右》. 语文教学与研究,1985⑹.14. 李宇明. 《说“VP看”》. 汉语学习,1985⑹:15-17.15. 邢福义主编.《 现代汉语》(李宇明参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16. 邢福义主编. 《现代汉语问题解答》(李宇明参编).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86.17. 李宇明. 《所谓的“名物化”现象新解》.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⑶.18. 李宇明. 《语言教学与数学语言教学》. 语文教学与研究,1986(3-10)/1987⑵.19. 李宇明. 《数学语言概说[数学语言初见(一)》. 语文教学与研究,1986⑶.20. 李宇明. 《数量词语的语法特点[数学语言初见(二)》. 语文教学与研究,1986(4-5). .21. 李宇明. 《代数词的语法特点[数学语言初见(三)》. 语文教学与研究,1986⑹.22. 李宇明. 《比较句的主要类型[数学语言初见(四)》. 语文教学与研究,1986⑺.23. 李宇明. 《祈使句和疑问句[数学语言初见(五)》. 语文教学与研究,1986⑻.24. 李宇明. 《复句与句群[数学语言初见(六)》. 语文教学与研究,1986⑼.25. 李宇明. 《数学语言的总体特点[数学语言初见(七)》. 语文教学与研究,1986⑽.26. 李宇明. 《借助逻辑研究现代汉语》. 语文导报,1986⑺.1990~1999年1. 邢福义主编. 《文化语言》学(李宇明参编).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2. 李宇明. 《论语言与文化世界. 云梦学刊,1990⑴.3. 李宇明. 《怎样看待与语言有关系的交叉学科》. 高师函授学刊(华中师范大学),1990⑴.4. 李宇明、白丰兰. 《父母怎样给孩子讲故事》. 演讲与口才,1990⑽.5. 李宇明、白丰兰. 《父母怎样向孩子提出要求》. 演讲与口才,1990⑾.6. 李宇明、唐志东. 《四岁前儿童“谁”字句的发展》. 语言研究,1990⑵:46-51.7. 李宇明、唐志东. 《三岁前儿童反复问句的发展》. 中国语文,1990⑵:91-96.8. 李宇明. 《反问句的构成及其理解》. 殷都学刊,1990⑶:91-99.9. 李宇明. 《前后贯通 内外勾连 学用结合--谈谈“语言学概论”课的学习》. 高师函授学刊(华中师范大学),1990⑸.10. 李宇明、白丰兰. 《父母的答话艺术》. 演讲与口才,1990⑺.11. 李宇明、白丰兰. 《父母的问话艺术》. 演讲与口才,1990⑻.12. 李宇明、白丰兰. 《父母的许诺艺术》. 演讲与口才,1990⑼.13. 邢福义主编. 《现代汉语》 (李宇明参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14. 易洪川主编. 《社会科学千万个为什么》·语言文字卷(李宇明参编).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15. 李宇明、唐志东. 《儿童问句系统的发生与发展》. 语言学通讯,1991(1-2).16. 李宇明. 《聋儿语言康复与言语行为模式》. 聋儿康复,1991⑵.17. 李宇明. 《国内儿童语言研究鸟瞰》. 中文自学指导,1991⑷.18. 李宇明. 《儿童习得语言的偏向性策略》.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⑷:94-99.19. 李宇明. 《1~120天婴儿发音研究》. 心理科学,1991⑸.20. 李宇明、唐志东. 《儿童反复问句和“吗”“吧”问句发展的相互影响》. 中国语文,1991⑹:417-424.21. 易洪川主编. 《应用汉语教程》(李宇明参编).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22. 邢福义、吴永德主编. 《规范汉语教程》(李宇明参编).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23. 李宇明、唐志东. 《汉族儿童“W呢”简略问句的发展》. 语言学通讯,1992⑴-⑵.24. 李宇明、徐昌洪. 《聋童声母获得状况研究》. 语言文字应用1992⑴:29-37.25. 李宇明. 《说“出身”和“毕业”》. 普通话(香港),1992⑵.2000~2005年1. 李宇明. 《动词重叠与动词带数量补语. 语法研究和探索(九)》.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 李宇明. 《借鉴儿童语言研究成果,促进对外汉语教学》. 张德鑫主编. 回眸与思考,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3. 李宇明. 《儿童语言·导读》,J. S. Peccei. 儿童语言,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4. 李宇明. 《教学手段现代化与高等教育》. 中南财经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0⑴.5. 于 月. 《现代病症面面观》. 语文建设,2000⑴.6. 李宇明. 《拷贝型量词及其在汉藏语系量词发展中的地位》. 中国语文,2000⑴:27-34.7. 李宇明. 《办好<<;语言文字应用>>;,推进中国语文建设》. 语言文字应用,2000⑵.8. 于 月. 《语言“吃喝风”》. 语文建设,2000⑵.9. 李宇明、胡明扬、费锦昌. <<;语言文字应用>>;编委发言摘录. 语言文字应用,2000⑵:23.10. 李宇明. 《现代汉语量范畴研究》后语.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0(23).11. 李宇明. 《量词与数词、名词的扭结》.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⑶:50-58.12. 李宇明. 《论语言运用与语言获得》. 语言文字应用,2000⑶:70-76.13. 李宇明. 《语法研究的方法、理论和治学风格》——<<;邢福义选集>>;读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⑸:46-48.14. 李宇明. 《论约数词语》. 现代中国语研究(日本),2000(创刊号).15. 李宇明. 《语言生活》. 华中师大报,2000-9-14⑴.16. 李宇明.《 汉语复叠类型综论》. 汉语学报,2000(创刊号).17. 邢福义主编. 《文化语言学》(修订本)(李宇明参编).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18. 李宇明. 《临床医学语言学·序》. 李永生. 临床医学语言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9. 李宇明. 邢福义选集·跋. 邢福义. 邢福义选集,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0. 于 月. 王炳耀构拟新式标点符号.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1⑴.21. 李宇明. 《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和标准的建设》—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体会. 语言文字应用,2001⑵:17-24.22. 李宇明. 《信息时代需要更高水平的语言文字规范》.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3. 李宇明. 《中国现代的语言规划—附论汉字的未来》. 汉语学习,2001⑸.24. 李宇明. 《语言文字工作应当与时俱进》. 中国教育报,2001-11-6⑺.25. 李宇明. 《规范语言文字,推进信息化进程》. 中国教育报,2001-5-7⑴.2006年1. 李宇明. 《关注语言生活—— “语言生活热点问题”开栏寄语》. 长江学术,2. 李宇明. 《语言学习需求与对外汉语教学》. 北京大学主编. 对外汉语教学(创刊号),2006.3. 李宇明. 《切音字运动普及教育的主张》. 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 汉语研究与应用(第四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4. 李宇明. 《关于辞书现代化的思考》. 语文研究,2006⑶(百期纪念专刊).5. 李宇明. 《构建健康和谐的语言生活.》 李宇明主编.6. 李宇明. 《当前语言生活的问题及其对策》――在第四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教育部语用所社会语言学与媒体语言研究室编. 语言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北京: 语文出版社,2006-09.7. 李宇明. 《中国的话语权问题》——在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发言. 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8. 李宇明. 《为学三态》. 李晋霞. 现代汉语动词直接做定语研究 序,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7.9. 李宇明. 《知识领土》. 高晓芳. 晚清洋务学堂的外语教育研究 序,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6.10. 李宇明.《 珍视地名文化》. 覃凤余. 壮语地名的语言与文化 序.
美美吻臭臭
曹志耘 100083 北京市学院路15号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北京语言大学综合楼1118室 通信:100083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 电话: E-mail:
新民娜姐
(1)汉语教材的“国别化”问题探讨,《世界汉语教学》2015年第4期。 (2)国际汉语教学的语言文字标准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2015年5期。(3)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教学信念和专业发展信念,《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5年3期。 (4)通用型、区域型、语别型、国别型——谈国际汉语教材的多元化(执笔),《汉语学习》2015年第1期。 (5)体系内语法与体系外语法——兼谈大语法教学观,《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5年第1期。(6)字母词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中国社会语言学》2012年第2期(总第19期),商务印书馆,2014。 (7)主观限量强调标记“简直”,《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4年第4期。 (8)国际汉语教学隐性资源及其开发(执笔),《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2期。(9)汉语国际化的内涵、趋势与对策(执笔),《语言文字应用》2014年2第期。(10)非学历汉语教学的学科属性与学科地位,《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4年第1 期(创刊号)。 (11)关于“汉字难学”问题的思考,《汉语国际传播研究》第1辑,商务印书馆,2013。(12)汉语教材编写的根本问题探讨,《国际汉语教育研究》第2辑,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3)国际汉语教师的角色认知(执笔),《第十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14)单音节词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价值,《世纪对话:汉语字本位与词本位的多角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5)国际汉语教学:事业与学科,《语言教育》2013年第1期(创刊号)。(16)单音形容词构成的疑问句,《中文研究与国际传播》第2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7)国际汉语教师培养规格问题探讨,《华文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1期。(18)论专门用途汉语教材编写(执笔),《国际汉语教材的理念与教学实践研究——第十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19)“汉字难学”之教学对策(执笔),《汉语学习》2012年第4期。(20)教学大纲与教材编写,《世界华文教育》2012年第3期。(21)国际汉语教学辞书编撰新创获——《汉语教与学词典》评介,《对外汉语研究》第八期,商务印书馆,2012。 (22)第二语言教材的积极功能和消极作用,《世界华文教育》2011年第1期。 (23)文化教学定位与教学内容取向,《国际汉语》第一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24)文化内容呈现方式与呈现心态,《世界汉语教学》2011年第3期。 (25)论专门用途汉语教学,《语言文字应用》2011年第3期。 (26)关于“汉语难学”问题的思考,《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2期。(27)国际汉语教学学科建设若干问题,《语言文字应用》2010年第2期。(28)国际汉语教学理念与策略探讨,《国际汉语教育》2010年第一辑、第二辑(连载),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9)来华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建设问题探讨(合作),《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0年第3期。 (30)汉语综合课的性质和特点探讨,《海外华文教育》2010年第3期。(31)汉语综合课教学原则和教学意识(合作),《海外华文教育》2010年第4期。(32)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原则与实施重点探讨,《华文教学与研究》2010年3期。(33)论对外汉语教材的科学性(执笔),《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第4期。(34)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纵览(执笔),《海外华文教育》2008年第4期。(35)汉语国际推广(合作),《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7)》,商务印书馆,2008。(36)普通话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核心地位(执笔),《汉语学习》2009年第2期。(37)关于建立国际汉语教育学科的构想,《世界汉语教学》2009年第3期。 (38)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目标与教学理念探讨,《语言文字应用》2009年第3期。(39)教学模式与分技能设课教学模式思考,《多维视野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0)论对外汉语教材的实用性,《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3期。 (41)单音形容词构成的主观评价句,《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五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42)汉语国际化进程中学科建设问题思考,《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3期。(43)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综观,《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第4期。 (44)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化偏误分析,袁博平主编《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pproach to Applied Chinese Language Studies 》,Cypress Book Co. UK Ltd.2007。(45)文化教学的刚性原则和柔性策略,《海外华文教育》2007年第4期。(46)试论现代汉语完句范畴,《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1期。(47)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述评,《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第2期。 (48)汉字研究与汉字教学研究综观,《汉语研究与应用》第四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49)单音形容词重叠的形式和语法意义,《对外汉语研究》第二期,商务印书馆,2006。(50)单音形容词祈使句及相关的语法化问题,《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三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51)汉语重叠的连续统现象——兼谈单音形容词重叠的性质,《汉语教学学刊》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2)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汉语学习》第2004年1期。(53)第二语言教材的属性、功能和基本分类,《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54)论对外汉语教材的针对性,《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第2期。(55)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基本程序,《海外华文教育》2004年第2期。(56)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通用原则,《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科技联合出版社,2004。 (57)语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及相关问题,《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首届国际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58)基于语体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构建,《汉语学习》2003年第3期。(59)论第二语言教材评估,《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60)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若干问题,《对外汉语研究的跨学科探索——汉语学习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 (61)从分布上看副词的再分类,《语言研究》2002年第2期。(62)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1期。(63)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2期。 (64)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上)(下),《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3期、第4期(连载)。(65)近20年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研究的基本情况述评,《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第3期。(66)论对外汉语教材的趣味性,《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67)同义单双音节形容词对比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第4期。(68)加强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研究的必要性,《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语言研究》2001年增刊。(69)试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原则,《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北京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70)有关语言教育研究的几个问题——兼谈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归属,《汉语学报》2001年第3期。(71)“全速、大力”一类词的语义语法特征及词类归属,《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72)《汉语文化双向教程》的设计与实施(执笔),《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73)《骆驼祥子》中所见的语言文化现象,《中国语言学报》第九期,商务印书馆,1999。(74)分析缜密,总揽全局——读赵金铭《汉语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第4期。(75)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功能及相关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年第6期。(76)现代汉语“形+动态动词”考察,《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1期。(77)《新编汉语教程》的设计、实施及特点(执笔),《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2期。(78)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理论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79)日汉语气助词系统对比,《汉语言文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80)副词和副词的再分类,《词类问题考察》,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81)“这”和“那”——中古新的指代词体系(译文),[日]志村良治著,《汉语言文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82)论语感的性质、特征及类型,《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83)现代汉语“形+宾”现象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84)广播新闻听力课教学论略(执笔),《汉语学习》1994年第3期。(85)“要是S就V了”句式语义语用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86)敦煌变文中的助词系统,《语言研究》1992年第1期。(87)现代汉语研究的成功途径——读《北京话初探》,(合作)《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3 期。(88)对外汉语教学释词的几个问题,《汉语学习》1991年第3期。 (89)试谈中高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90)汉语常用词汇与日语相应汉字词汇对比,《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1991。 (91)使成复合动词的形成过程(译文),[日]志村良治著,《语言论集》第三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
1.量子力学与整体性实在观,《晋阳学刊》,1990年1期2.科学认识实在的三个层次,《晋阳学刊》,1992年1期3.从光子概念看量子实在的新特征,《哲学研究》,
张骞的故事你知道著名的“丝绸之路”是谁开拓的吗?是西汉时期伟大的探险家——张骞。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
1.《明代宫廷教育思想初论》,《求是学刊》2015年第2期。2.《怀柔远人:国史〈明实录〉对西域“回回”记载的价值取向》,《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
在生活中,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用到通知,通知的功能多,种类多,写法彼此有较大的区别。写起通知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学术会议通知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
学术史系列1.《二十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学术史初议》(1.25万字),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在乌鲁木齐举办的世纪之交中国古典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古典文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