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与中庸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与中庸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与中庸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陈世清:《老板与孔子的对话》中国经济出版社陈世清:《老板与老子的对话》中国经济出版社陈世清:《老板与孙子的对话》中国经济出版社

《大学中庸正解》是月牙山人依据南宋朱熹《大学中庸章句》译著的儒家心法。译著本着天下为公、科学民主原则来阐述儒家思想,是译者在创作《中华心法》后耗费数年完成的《大学中庸》标准译本。《大学中庸》出自《礼记》第四十二篇和第三十一篇。《礼记》作者是汉代学者戴圣,是一部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重要核心著作。由宋代朱熹编定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历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程子曰:“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据统计近百年来《学庸》翻译世俗版本超过上百版本,大多版本解释是互相抄袭,混乱难明,没有科学的、正确的阐述。所以说《大学中庸正解》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关于正解:正解是进行清晰的、正确的、科学的、唯物的、理性解释,文言朴实可信,语言直白易懂,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论述简约独到,实用可行,学习容易理解,思考可以通达,效仿切实可行的译本。只有正解和正能量才能够让中华绝学无忧。 欲明学庸道,先知尧舜法; 咸有一德文,明道指德章。 自上古轩辕黄帝立我中华,中道则立矣。考证典籍见于《尚书》尧舜相传之道。《大学中庸正解》 包含了四部分:《尚书》的中华心法和《咸有一德》篇、《大学正解》和《中庸正解》。 《中华心法》阐述的是唐尧传虞舜“允执厥中”四字, 虞舜传位给大禹授“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又名中华心法。这是荀子劝学篇所说的大学问,是先王的遗训。 《咸有一德》的作者是三千六百年前商代宰相伊尹。内容为伊尹对太甲的训导。阐述的是明德,德在于一心、精一、专一、惟一、纯一慈柔的日月之德。 《大学正解》明确阐述了新的道德至善体系观念:作者告诉我们什么是明德? 什么是至善?什么是知本,修身的根本是壹,什么是壹,壹和道是什么关系呢?这几个问题都是人生哲学中核心的知识,《大学正解》给了我们更好的正确解答。明白了什么是壹,什么是至善?什么是明德、日月德、乾坤德、上下德?我们才会快乐的、日新月异的进步发展。 《中庸正解》明确阐述了我们曾经模糊的性、道、教体系,对中庸之德、中和之道进行了全新的正确解析:作者告诉我们三点,首先什么是正确的明性、明道、明教?什么是择善固执(学一之道)?什么是明一德而不以声色化民呢?其次什么是不偏不易的中庸?不是不偏不倚,也不是持之两端而用其中。什么是真正的中和呢?什么是务本、固本、乐本的三本精神呢?最后阐述什么是至诚、至德、至圣?什么是德轻如羽毛,无声无息?这三个问题是教育、学习和工作的至善知识。只有我们明白三本(务本、固本、乐本)、三明(明性、明道、明教)和三至(至诚、至德、至圣),我们的能量才能与日俱增,慢慢的如同轻轻的羽毛一样飞上蓝天。 《大学中庸正解》给我们带来了创新知识,学在于明一、明道、明德。壹,又写作一,专一也;道,又名一,其号无双;德,人人十目一心也,德又分日月、乾坤之论。轩辕之学在于惟一心,尧舜之学在于惟精惟一,汤尹之学在于咸有一德,管子之学在于专一……,学在于精一,在于壹。还原了上古灵魂思想本源,赋予国人全新的哲学理念,阐述了德者中道的精华,这大国将兴的声音。学子得此学,方能明一、明道、明德矣。   让我们一起透知《大学中庸正解》作者重塑的上古灵魂思想本源,感悟专一、精一、纯一、惟精惟一的先王知识体系。从而更加专心学习和研究自己的学业,快乐的巩固学业、家业和事业,努力发现、改造自己,努力创新创造新生事物。 《左传》曰:“ 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德者中道也,寄望读者仔细领会作者的用心良苦,能择善固执,将精一之道应用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之中,获得日新月异的进步与创新;寄望专攻哲学的读者由此开始成就为国学达人,传承精一之德、精一之道。 文中的[关键词],是比较难于理解的词,解释与世俗译本有着本质不同之处。(世俗本在文中简称通本:主要参照梁海明译著的《大学中庸》) (文中不免有文字疏漏和言语不足之处,欢迎仔细研究的朋友提出疑议批评。) 目 录 前 言 4 自 序 13 中 华 心 法 16 《咸有一德》正解 19 简 介 21 【正文】 22 《咸有一德》关键难解词汇: 29 后记: 30 《大学》正解 31 简 介 33 序:明德论 35 摘要: 35 引言: 36 正文: 36 一、德字的表意: 37 二、德的里意,核心概念: 39 三、德字的形意: 40 四、日月之明德: 41 五、德育 42 结论: 43 参考文献: 44 【程子提示】 46 第一章  明德章 47 第二章  释明明德章 54 第三章  释新民章 56 第四章  释至于至善章 58 第五章  释至本末章 59 第六章  释格物致知章 60 第七章  释诚意章 61 第八章  释正心修身章 63 第九章  释修身齐家章 64 第十章  释齐家治国章 66 第十一章  释治国平天下章 70 后 记 80 1 明明德 80 2 亲民 80 3 止于至善 80 4 知本 81 5 明次序 81 6 行大道 81 词句注释: 82 《大学正解》关键难解词汇与误解对照 94 《中庸》正解 101 简 介 103 序:明道论 105 摘要: 105 关键词: 105 引言: 105 正文: 106 一、道字的表意: 107 二、道的里意,核心概念: 108 三、道字的形意: 109 四、道名、道舍、道性、道用 109 五、无为的道: 111 六、无知、无欲的道 111 七、轩辕中道: 113 八、中庸之道: 115 结论: 116 参考文献: 117 【程子提示】 119 第一章【纲领】 120 第二章【知人】 124 第三章【正心】 125 第四章【正心】 126 第五章【修身】 127 第六章【审问】 128 第七章【明道】 129 第八章【正心】 130 第九章【正心】 131 第十章【明道】 132 第十一章【正心】 134 第十二章【知物】 135 第十三章【笃行】 137 第十四章【修身】 140 第十五章【齐家】 142 第十六章【齐家】 143 第十七章【知天】 144 第十八章【齐家】 146 第十九章【齐家】 148 第二十章【治国】 150 第二十一章【知性】 161 第二十二章【诚意】 162 第二十三章【诚意】 163 第二十四章【治国】 164 第二十五章【知性】 165 第二十六章【至诚无息】 167 第二十七章【修身】 170 第二十八章【明道】 172 第二十九章【明辨】 174 第三十章【知法】 176 第三十一章【修身】 177 第三十二章【诚意】 178 第三十三章【正心】 180 后 记 187 一、学之道——择善固执: 187 二、用之道——择善用之: 188 词句注释: 191 《中庸正解》关键难解词汇与误解对照 202 附一:明一 217 附二:明道 218 附三:明德之天德 219 附四:明德之月德 220 附五:德系文考 221 附六:宇宙天月德说 224 附七、参考书目: 225 作者简介 226

谈中庸与中道之比较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谈中庸与中道之比较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 要: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和中国的孔子在相似的历史时期不约而同的提出了中道和中庸的思想,分别在中西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中道和中庸思想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对两者的主要内容做了简要的论述,比较了他们共同点和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两者的思想实质。

关键词: 中道;中庸;亚里士多德;孔子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中道思想就是其伦理学的重要内容,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最早提出了中庸这个概念,对我国的传统伦理思想和道德文化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比较,有助于我们认识中西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思想观,也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中庸和中道思想的实质。

1、中道与中庸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亚里士多德的时代正处于古希腊在政治、军事上逐渐走向衰败的时期,面对内忧外患与复杂的社会状况,广大人民迫切需要稳定的社会秩序与和谐的家庭生活。如何缓和各城邦之间及城邦内部的矛盾,是当时的重要问题。这样,亚里士多德在对各种社会生活的思考中逐渐形成了反对极端、求其中道的思想。

孔子生活的时代是春秋末年,他对当时“礼崩乐坏”的时代有着深刻的感受。奴隶制的生产关系逐渐向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转变,新势力的突起使旧的政权的控制力逐步的衰弱,老百姓处在水生火热的政治交锋之中,社会 动荡不安,民不聊生。在当时在这种社会状况下,孔子提出了“中庸”的概念,同时力图以“中庸之道”来调和阶级矛盾,挽救奴隶制危机,实现他“克己复礼”的主张。

2、中道与中庸思想的基本内容

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

中道思想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核心概念,《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中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所谓中道就是指适度、适中的意思,也就是“无过无不及”的中间状态,亚里士多德还详尽的说明了这种适度的意义:第一,他是两种恶即过度与不及的中间;第二,它以选取感情与实践中的那个适度为目的。

亚里士多德指出“过度和不及是恶的特点,而适度则是德性的特点”“美德乃是一种中庸之道,”“人的行为都有过度、不及和适度三种状态,过度和不及,均足以败坏德行,”因此,要想具备良好的德性就必须做到适度。他举了许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论证他的观点,如食物的多少,他认为如果10磅的食物太多,2磅的食物太少,并不能推定教练将指定6磅的食物,因为对于有的人来说6磅有可能太多也可能太少。“如果德性也同自然一样,比任何技艺都更准确、更好,那么德性就必定是以求取适度为目的的。”他又把中道分为绝对的中道和相对的中道。绝对的中道指两端的距离绝对相等的中间状态:如果10是多,2是少,6就是就事物自身而言的中间,因为6-2=10-6,这是一个算数的比例。但是相对于人而言,我们的中间是不能以这种算数的方式确定的,它要因人而异,因此是一种相对的中道,即适度、适量。总而言之,所谓“中道”就是“适度、适中”的意思,也就是“无过无不及”的中间状态。亚里士多德的中道作为一种善良德性,它是最高意义上的善。

孔子的中庸思想

孔子的“中庸”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内在哲理,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对中庸之道极为推崇。他在《论语雍也》中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在此第一次把“中”与“庸”连结起来,提出了“中庸”这一概念,但是未对其给出直接的定义。孔子把中庸视为重要的道德准则和哲学范畴。孔子的中庸思想在《中庸》一书中得到了详尽的论述,其中说道:“喜怒哀乐之未发,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就是教导人们约束自己的感情欲望和言行举止,将其控制在道德的范围之内,达到中和的'境界。这样,事物才会按照正常且正确的方向发展。

孔子的中庸之道强调过犹不及,即“适度为中”,孔子提出了“度”这一概念,相对于恰到好处的正中之点,过度和不及效果都是一样的。过犹不及、适度为中体现的正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孔子坚持适度为中,这个“中”指的是调和可以调和的东西,将所有德性相互制约同意的部分作为恰好的度,尽量避免过与不及。

“中庸之为德”是孔子确立的修身养性、主中致和的德行之道,孔子认为中庸之德是天下最好的德性。这种中庸之道在个人身上的具体体现即是要达到“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中庸》首先提出了中和的概念,把宇宙看成和谐整体,孔子认为要包容他人,协和对方,要想达到中庸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致中和”。

3、中道与中庸思想的比较

中道与中庸思想的区别

第一,两种思想在国家治理方面的差异。亚里士多德强调人性恶欲的根深蒂固,认为法律是遏制人性恶欲的唯一解决办法。法律是德性的象征,因此也是中道的标准,所以他推崇法治而摒弃人治。孔子则恰恰相反,他把亲情看成是维护社会的核心力量,他把中庸视为伦理之“礼”的同时,更强调中庸“仁”的道德性,《为政》中讲:“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所以他强调人的行为是一种有意识的利人的道德行为,而非法律行为。

第二,两种思想的实现途径不同。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中道是在后天的学习和行为中逐渐取得的,而不是先天就可以获得的德性,人们必须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的学习和汲取经验教训,才能获得这些德性。而孔子的中庸思想从天人合一的观念出发,认为“中”是人生而有之的天赋德性,将这种潜在的德性转化为现实的德性仅仅是一个向内用心的过程。每个人都具备“中”这种禀赋,后天的实践活动对这种德性的形成起不到任何有力的作用。所以孔子还提出了“内省”的方法,强调个人的修身养性,独善其身,这就是要求人们不断的审查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中道与中庸思想的相同点

第一,两种思想都产生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亚里士多德和孔子均生活在社会剧烈动荡的大变革时期。具体说来,亚里士多德生活的古希腊末期,城邦制度逐步走向落寞,最终被马其顿所取代,而孔子生活的时期,社会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旧的体制和文化观念正在解体,社会制度也在有奴隶制向封建制度转化,社会格局混乱。阶级矛盾、社会矛盾的错综复杂,使他们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缓和新旧矛盾,中庸和中道思想便应运而生。

第二,两种思想都反对折衷主义。折衷主义是指没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只把各种不同的思想无原则地机械地拼凑在一起以实现表面的和谐或一致的哲学观点。事实上,无论是孔子还是亚里士多德都是十分厌恶折衷主义的,中庸强调“允执厥中”,中道强调居二恶之中点,都是指要把握好事物矛盾的度,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而绝不是指将不能统一在一起的相互矛盾的东西无原则地加以调和,更不是教人圆滑处世之道。

总之,比较中道和中庸思想的异同,现代社会运用这种处事方法可以使人理性的把自己的感情、欲望、行为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之内,做到“无过也无不及”,有助于我们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理性的分析和对待复杂的事情,从而提高我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人们既不能对资源进行肆意的开发利用,也不能不利用资源来发展国家的经济,而是要合理的加以利用,寻求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适度,这样才能使社会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做到了这个原则就能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廖申白译.尼各马可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

[3]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C].北京:商务印书馆,19 64.

[4]李蓓英.论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J].贵阳师专学报,2001(04).

[5]周莉.“中庸”与“中道”思想之比较[J].池州师专学报,2002(02).

与看中国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这个是我自己写的,已经发表过了,给你做一下参考吧,你可以上再网查一下,多找点儿资料,自己攒一篇出来就行,挺好整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摘要:进入新的世纪,世界各国政府都在思考和部署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了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必须把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置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这是符合当代经济、科技发展规律的重大决策。目前,国内有许多人仍然认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认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发展是弊大于利、挑战大于机遇。但中国数年的发展证明机遇与挑战同在,只要选择合适的模式,经济全球化是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词:机遇和挑战 国内外环境 经济全球化1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整体分析 从国内来说发展的条件可以说愈加雄厚。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经济结构正在加快转型,市场需求的潜力非常大,目前的资金供给比较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有很大提高。基础设施也日益完善,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但是,国内也同样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困难。比如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二位,但是它需要大量的资源、能源,这些资源和能源不是单靠国内就能解决的,这方面的平均优势非常特殊。再如:要扩大内需,但是如何扩大内需?如何提高人民群众的购买力?不仅需要进一步发展经济,增加人民收入,而且还需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除人民的后顾之忧。再如,现在就业的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大学生、进城农民工和部分城市居民就业的困难还很大。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从国际来说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并在很大程度上对霸权主义构成制约。经过全球化深入发展,使世界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科技创新,孕育着新的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的和平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在牵制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速度还比较缓慢,尤其是围绕着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等的竞争更加激烈,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另外,全球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某些国家的一些做法,有可能会不断的对我们形成一些冲击,如:美国的宽容量化政策,就有可能引发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对我们的国内经济产生影响,所有这些都需要高度警惕。2 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有利条件 首先,从国内情况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有效供给能力不断提高,强化了加快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明显改善。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对外开放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有利于我国拓展发展空间,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具体来讲,国内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雄厚的物质基础将为较长时期的快速发展提供重要前提条件近年来我国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工业的持续增长,使许多重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另外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不断提高的劳动力素质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据测算,我国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在2030年以前将持续上升,使我国未来发展有充足的劳动力保证。近几年,我国基础教育的高中阶段教育得到明显加强,大学的招生人数和入学率不断上升,这为人力资本的增长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积极推进的结构调整将为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消费结构升级,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市场条件。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显著改善、不断升级,已从温饱型进入小康型,消费正经历从百元、千元级到万元级的转变,食品、衣着和其他基本生活用品支出比重明显下降,住房、汽车、电脑、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文教娱乐等消费支出比重迅速上升。另外产业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地区结构优化将有力地推动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并为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奠定基础。近20多年来,我国各地区加快发挥比较优势,综合经济实力有较大增强。各地区根据自身特点,发展特色经济,开始培育出有一定竞争力、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主导产业,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国家制定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开放、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政策措施,将有力地推进全国东、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各地区经济的共同繁荣。 不断优化的体制环境将为发展增添新的活力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对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将起到积极作用。所有制结构的不断优化,使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更加活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集体经济在改革重组中得到了新的发展。国有经济通过采取新的有效实现形式,控制力进一步增强。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明显,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各类生产要素市场获得显著发展。通过大力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逐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开始形成。 宏观调控体系的逐步完善,也使宏观经济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其次,从国际环境看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为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也为我国形成世界制造业基地提供了契机。具体来讲,国际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广阔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它为我国广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东亚地区特别是中国,较之拉美、南亚、中东欧和俄罗斯等地区,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社会比较稳定等方面的优势,更可能得益于新一轮世界产业转移浪潮,这是我国难得的重大发展机遇。因此,要适时、有选择地将发达国家向外转移的产业“接过来”,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加快产业转换与升级。 新科技革命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巨大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与经济的日益融合,推动了经济增长、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历史条件下,只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技术进步的力量将对我国经济的加快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3 我国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加剧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决定了我国未来几十年将处于资源、环境压力的上升阶段。因此,节约资源、增强资源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特别是重视对国计民生具有战略意义的石油、水、土地、重要矿产资源的储备和保护,成为我们今后要长期面对的战略性课题。 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公共卫生基础薄弱、农村教育严重滞后、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加大等方面。 经济发展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目前,我国已成为发达国家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的最大受害者之一。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的不断强化,对我国未来出口的增长形成较大障碍。企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增大。从制造业来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制造业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从整体上看,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些差距都将使我们的企业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国家经济安全存在隐患近年来,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国内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求出现较大缺口,更多地依靠国际市场加以弥补。此外,我国的许多关键设备都要依赖进口。由于我国工业中传统产业、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产业和产品占主导地位,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装备制造业发展缓慢,特别是一些关键技术设备受制于人。一旦国际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必将影响国内经济发展,甚至对我国的经济安全造成严重威胁。4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今后一个时期,对我国的发展来讲,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清醒看到,机遇只是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条件,机遇期的到来并不意味着必然走向繁荣昌盛。历史上因丧失机遇而。导致落后、走向衰败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抓住历史机遇、实现经济腾飞的成功经验也值得我们认真借鉴。机遇稍纵即逝,抓住机遇,奋发图强,就能够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反之,机遇临而不觉,面对机遇而无为,就会延缓发展,造成落后。形势逼人,不进则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精心谋划,统筹安排,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宏观经济管理》2004年第5期[2]李光 信息网络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4):38—40.[3]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01)[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3][4]李光.我国加入WTO面临科技与管理的挑战[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28—30

摘要:进入新的世纪,世界各国政府都在思考和部署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了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必须把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置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这是符合当代经济、科技发展规律的重大决策。目前,国内有许多人仍然认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认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发展是弊大于利、挑战大于机遇。但中国数年的发展证明机遇与挑战同在,只要选择合适的模式,经济全球化是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词:机遇和挑战 国内外环境 经济全球化1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整体分析 从国内来说发展的条件可以说愈加雄厚。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经济结构正在加快转型,市场需求的潜力非常大,目前的资金供给比较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有很大提高。基础设施也日益完善,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但是,国内也同样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困难。比如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二位,但是它需要大量的资源、能源,这些资源和能源不是单靠国内就能解决的,这方面的平均优势非常特殊。再如:要扩大内需,但是如何扩大内需?如何提高人民群众的购买力?不仅需要进一步发展经济,增加人民收入,而且还需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除人民的后顾之忧。再如,现在就业的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大学生、进城农民工和部分城市居民就业的困难还很大。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从国际来说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并在很大程度上对霸权主义构成制约。经过全球化深入发展,使世界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科技创新,孕育着新的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的和平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在牵制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速度还比较缓慢,尤其是围绕着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等的竞争更加激烈,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另外,全球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某些国家的一些做法,有可能会不断的对我们形成一些冲击,如:美国的宽容量化政策,就有可能引发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对我们的国内经济产生影响,所有这些都需要高度警惕。2 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有利条件 首先,从国内情况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有效供给能力不断提高,强化了加快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明显改善。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对外开放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有利于我国拓展发展空间,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具体来讲,国内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雄厚的物质基础将为较长时期的快速发展提供重要前提条件近年来我国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工业的持续增长,使许多重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另外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不断提高的劳动力素质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据测算,我国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在2030年以前将持续上升,使我国未来发展有充足的劳动力保证。近几年,我国基础教育的高中阶段教育得到明显加强,大学的招生人数和入学率不断上升,这为人力资本的增长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积极推进的结构调整将为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消费结构升级,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市场条件。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显著改善、不断升级,已从温饱型进入小康型,消费正经历从百元、千元级到万元级的转变,食品、衣着和其他基本生活用品支出比重明显下降,住房、汽车、电脑、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文教娱乐等消费支出比重迅速上升。另外产业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地区结构优化将有力地推动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并为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奠定基础。近20多年来,我国各地区加快发挥比较优势,综合经济实力有较大增强。各地区根据自身特点,发展特色经济,开始培育出有一定竞争力、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主导产业,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国家制定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开放、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政策措施,将有力地推进全国东、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各地区经济的共同繁荣。 不断优化的体制环境将为发展增添新的活力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对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将起到积极作用。所有制结构的不断优化,使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更加活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集体经济在改革重组中得到了新的发展。国有经济通过采取新的有效实现形式,控制力进一步增强。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明显,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各类生产要素市场获得显著发展。通过大力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逐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开始形成。 宏观调控体系的逐步完善,也使宏观经济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其次,从国际环境看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为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也为我国形成世界制造业基地提供了契机。具体来讲,国际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广阔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它为我国广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东亚地区特别是中国,较之拉美、南亚、中东欧和俄罗斯等地区,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社会比较稳定等方面的优势,更可能得益于新一轮世界产业转移浪潮,这是我国难得的重大发展机遇。因此,要适时、有选择地将发达国家向外转移的产业“接过来”,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加快产业转换与升级。 新科技革命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巨大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与经济的日益融合,推动了经济增长、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历史条件下,只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技术进步的力量将对我国经济的加快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3 我国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加剧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决定了我国未来几十年将处于资源、环境压力的上升阶段。因此,节约资源、增强资源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特别是重视对国计民生具有战略意义的石油、水、土地、重要矿产资源的储备和保护,成为我们今后要长期面对的战略性课题。 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公共卫生基础薄弱、农村教育严重滞后、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加大等方面。 经济发展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目前,我国已成为发达国家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的最大受害者之一。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的不断强化,对我国未来出口的增长形成较大障碍。企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增大。从制造业来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制造业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从整体上看,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些差距都将使我们的企业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国家经济安全存在隐患近年来,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国内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求出现较大缺口,更多地依靠国际市场加以弥补。此外,我国的许多关键设备都要依赖进口。由于我国工业中传统产业、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产业和产品占主导地位,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装备制造业发展缓慢,特别是一些关键技术设备受制于人。一旦国际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必将影响国内经济发展,甚至对我国的经济安全造成严重威胁。4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今后一个时期,对我国的发展来讲,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清醒看到,机遇只是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条件,机遇期的到来并不意味着必然走向繁荣昌盛。历史上因丧失机遇而。导致落后、走向衰败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抓住历史机遇、实现经济腾飞的成功经验也值得我们认真借鉴。机遇稍纵即逝,抓住机遇,奋发图强,就能够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反之,机遇临而不觉,面对机遇而无为,就会延缓发展,造成落后。形势逼人,不进则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精心谋划,统筹安排,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问中国周边形势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中国周边形势论文参考文献有以下五个。1、王日庠:《中美关系向何处去》,第119页、167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2、宫力:《中美关系热点透视》,第286页~287页,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3、《2009形势与政策论文》,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4、《周边安全形势与中国安全战略选择》,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5、《09中国周边形势》,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6、《论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答:①王日庠:《中美关系向何处去》,第119页、167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⑤宫力:《中美关系热点透视》,第286页~287页,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答:到图书馆找找,按索引,关键字都行

与谍中谍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生死时速,变脸,谍中谍,无间行者,纽约黑帮,太多了,你还是按照年份来查吧,很多片子都很好 有收藏价值

间谍古已有之,最早的文献记载出自《左传》,其中提到,少康之所以能中兴夏朝,关键的一笔是利用了女艾出色的间谍能力。历史上有名的伊尹、吕尚似乎也当过间谍,他们的工作在灭夏、伐商的战争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间谍的运用都比较简单粗暴,而将古典间谍战术发挥到一个高峰的,无疑是长期处在战争阴云下的宋代。

知道一个电影 很好 施瓦辛格主演 真实的谎言

黄慕兰老人在她97岁的时候完成了《黄慕兰自传》,今年,她105岁的时候,得以出版。这是一位世纪老人的传奇一生。 作为女人,她的一生多姿多彩。如果算上家里的包办婚姻,她一共嫁过四个男人,生了八个孩子,活下来六个,三男三女。她当过纱厂女工、大律师夫人、女银行家,在旧中国的大上海是社交圈中的红人……但是她的第一身份,是中共的特工。 中共的红色间谍是一类非常特别的间谍。他们不像我们现在在电影里看到的007或是《谍中谍》中的汤姆�6�1克鲁斯,没有那样矫健的身手,甚至根本没有特工训练,他们隐匿于社会的各个阶层,完全与他们的身边人融为一体,可能是贵妇人,也可能是穷农妇,但他们的内心是红色特工,这是永远高于他们的其他各种身份的。 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她与最后一任丈夫陈志皋的结合。当时她的真实婚姻情况是,已经嫁过两次她的革命战友,第一位已经牺牲,留下一个儿子送去孩子爷爷家抚养,第二位奔赴了苏区,从此渺无音讯,也留下一个儿子在一位战友家抚养。而陈志皋是上海有名的大律师,对这些当然都不知情,不惜咬破手指写血书来追求她。最后党组织替她做了决定:嫁给陈志皋,为的是党的利益。组织说:“你的工作岗位在上海,陈志皋是中央给你指定的主要工作对象,如果现在为了个人婚姻,擅自放弃,离开这个极其重要的岗位,是无法向党组织交代的。你和陈志皋结合组成家庭后,将更加有利于掩护自己的身份,极有可能会打开一个新的局面,这绝对是合乎工作需要的。” 黄慕兰与陈志皋的结婚照 黄慕兰当时的主要地下工作是营救被捕的中共党员,营救出的最著名的中共党员是关向应。而陈志皋作为著名律师,为被捕的中共党员出力,很大原因是他爱黄慕兰。在“西安事变”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后,黄慕兰向党组织提出,现在中共党员大批被释放出狱了,她的营救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所以要求调到根据地去工作——当时她的第二任革命伴侣贺昌离开上海赴根据地时她就这样要求过,但党组织却仍然没有批准。 党组织不批准她去延安,是看中了黄慕兰在大上海的出色表现。确实,从个人的潜质能力来说,上海更是她驰骋的舞台。看她年轻时的照片,是位美女。不仅貌美,而且是女活动家,组织能力极强,她一旦涉足金融业,就显出了超凡的禀赋,成功地将一家曾经在上海数一数二的信托公司救活。上世纪四十年代在上海滩,她频繁举办拍拖是名噪一时的沙龙女主人,那时可以说是黄慕兰人生的辉煌顶峰。即使她不做女特工,她的这个女银行家身份完全名副其实。 她的一生蹲过四次监狱,前两次是国民党的,后两次是共产党的。前两次,她坚不吐实,坚强而巧妙地掩藏了自己红色特工身份;而后两次,她的全部努力却是证实自己是红色特工。黄慕兰的人生辉煌随着新中国成立而停止,以后的生涯除了蹲监狱,就是出了狱后的上诉陈词,直至1980年她73岁时,才获得一纸平反书。 这样的人生经历,对我们这些只从教科书中读到党史的读者,不啻是极好的教材。历史不是几条干巴巴的纲线和若干小重点,那是一个个具体人生的血和肉。读到这些,你才能领悟到一些时代的真谛,这个国家,这个政党,这个社会,何以是今天这个样子。

与诗参考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写有关古诗词的论文引用古诗词不用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指的是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文献信息资源包括:图书、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等)、小册子以及学位论文、专利、标准、会议录、政府出版物等。

国家标准《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GB3469-83)根据实用标准,将文献分成26个类型,即:专著、报纸、期刊、会议录、汇编、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专利文献、产品样本、中译本、手稿、参考工具、检索工具、档案、图表、古籍、乐谱、缩微胶卷、缩微平片、录音带、唱片、录相带、电影片、幻灯片、其他(盲文等)。扩展资料参考文献类型的字母标注如下:1、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2、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3、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献信息资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尾注是一种对文本的补充说明,一般位于文档的末尾,列出引文的出处等。尾注由两个关联的部分组成,包括注释引用标记和其对应的注释文本。

关于本科毕业生论文尾注标示的补充通知

各系(部):

为了进一步规范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格式,现将毕业生论文的尾注标示统一做出规定,请每一位2012届毕业生和各位论文指导教师严格执行。

附:关于毕业论文中尾注的用法及要求

步骤:

①点击主菜单点“插入”—— ②点击引用—— ③点击脚注和尾注—— ④点击尾注——

⑤点击编号格式(N)栏选1,2,3,„

⑥点击自定义符号(U),在该栏空框内用键盘打第一个注[1],其余栏目不动,点击“插入”,此时光标在正文的哪个位置,[1]就会插入到哪个位置,如果位置不对,可划黑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依此插入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

举例:“前进中的问题” ,“某个地方工业是否发展”。中草药基地]。这个方法好。没有什么大的任务。等等

注意:

1.使用时最好首先用红色或粉红色小五号字体把参考文献的名称、日期、页码等在正文中随标注的序号一起打印,等定稿不需要做修改时最后才去掉这些文字,只留下标注,这样才不致把文章结尾的文献的名称在正文中弄混乱。

2.尽量少用脚注。但无论尾注还是脚注,都必须列明文献名称、代号、出版时间、期号、页数等。引用网上的材料也一样要列明相关内容,使审核人可点击到原文。

3.凡论文尾列的参考文献名称,列多少项在正文中就要对应按顺序也列多少项。如果参考文献只阅读未引用,要么不要在论文尾目录中列出名称,要么就写上“仅参考未引用”。切不可列出两类参考文献目录,一类插入正文,一类不插入。

4.凡引用原文的必须打引号。

在论文中引用整首诗,如果是另外开始一段,就可以与正文字体一样的,如果是在正文的中间,则用仿宋字体。

为了反映文章的科学依据、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列出参考文献表。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所有引用别人的观点或文字,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都必须注明出处或加以注释。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扩展资料:

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是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用在于:显示研究的水平与价值。提高研究者的研究水平。

在撰写科研论文过程中,对实验研究过程所取得的大量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升华,使研究活动得到深化,使人们的认识得到深化。

推动教育科研活动自身不断完善,教育科研活动是个探索未知领域的活动,并无既定模式和途径可循,为了保证教育科研活动越发卓有成效,为了给进一步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提供可靠依据,在每一科研活动终端都撰写报告或论文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

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至今我也没找到让Word自动加中括号的方法,需要手动添加中括号。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解决的方法似乎有点笨拙。

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我们不需要它,因为它的格式不对),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插入|书签】,命名为“参考文献文本”,添加到书签中。这样就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做成了书签。

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设置好格式。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书签”,点“参考文献文本”后插入,这样就把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

选中刚刚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用项目编号进行自动编号。 到这里,我们离完美还差一点点。

打印文档时,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而这几页是我们不需要的。当然,可以通过设置打印页码范围的方法不打印最后几页。

这里有另外一种方法,如果你想多学一点东西,请接着往下看。 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在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

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本节”;【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段落”。

切换到“页脚”,删除页码。选择【工具|选项】,在【打印】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Word默认)。

2.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编号方式选“自动编号”,所在位置选“节的结尾”。 3.如“自动编号”后不是阿拉伯数字,选右下角的“选项”,在编号格式中选中阿拉伯数字。

9.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视图”——“脚注”——尾注的编辑栏: 10.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1.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这是那条长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存在一个小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 1,单击要插入对注释的引用的位置3。 2,单击“插入”菜单中的“引用”——“交叉引用”命令。

3,在“引用类型”框中,单击“脚注”或“尾注”。 (加粗者为首选) 4,在“引用哪一个脚注”或“引用哪一个尾注”框中,单击要引用的注释。

5,单击“引用内容”框中的“脚注编号”或“尾注编号”选项。 6,单击“插入”按钮,然后单击“关闭”按钮。

不过得注意:Word 插入的新编号实际上是对原引用标记的交叉引用。如果添加、删除或移动了注释,Word 将在打印文档或选定交叉引用编号后按 F9 键时更新交叉引用编号。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然而,按照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定义,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⑴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为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⑵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⑶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专著M;报纸N;期刊J;专利文献P;汇编G;古籍O;技术标准S;学位论文D;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检索工具W;档案B;录音带A;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乐谱I;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艾青著作还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新文艺论集》、《艾青谈诗》、《艾青论创作》。艾青的完整诗观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质观的延伸和深化,同时又内在的呼应了西方完整观。艾青将诗形和诗质富有辩证色彩的融合在一起,诗质和诗形互为表里,互为依存,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与时空中矮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

因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各刊不尽相同,投稿前作者应注意杂志稿约的有关规定,至少得先看看有关期刊发表的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如何标注的,以了解有关期刊的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以免出错。许多作者投递的稿件书写格式包括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与杂志所要求的不同。

坦率地讲,编辑和审稿专家也是人,工作中多少也有感情因素。如果拿到手中的是一篇书写格式不合要求的文章,别的暂且不论,就书写格式不规范这一条,就足以给编辑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让编辑做出退稿的决定。

就算最后没有被退稿,此类稿件较书写格式规范的稿件被录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其实作者犯的是一个很低级的错误,让编辑很自然地联想到,该作者不太尊重期刊,还有期刊的编辑以及审稿专家。

因此,作者在投稿前一定要注意期刊参考文献的著录方式,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其实,并不复杂,只要稍稍留意即可。

参考文献是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管学历高低,论文长短都存在。为了让论文有据可依,论文正文部分都会引用参考文献来增强说服力,在引用参考文献时,通常会用中括号或者其他符号标注引用序号,然后将引用的文献信息统一放到论文最后。

一、论文参考文献

1、论文中的参考文献是对某一论文或著作的合理借鉴和参考,对于毕业论文作者来说保持论文和参考文献的统一性是很重要的,正确使用参考文献可以提升我们的论文质量,让论文的观点有理有据,内容更加详实。

2、在引用参考文献时需要注意,参考文献的格式如果不正确,在进行论文查重时,会影响论文的重复率,导致论文高于实际的重复率,造成不利影响。所以我们在注重参考文献统一性的同时,还应当注意学校对论文格式的要求和参考文献的引用规则。

3、参考文献是论文科学选题的前提,是论文论述的支撑点,能够充实论文内容,给予表述论文主题内容有力的支撑。参考文献是一篇完整的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读者可以通过参考文献有效的找到和论文相关的资料,更加快速有效的理解参考文献内容以及毕业论文观点。

4、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引用不当一般可以分成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作者随意引用,没有做到择优引用;另一个方面就是参考文献引用过量,涉嫌学术不端。这都是大家在引用参考文献时需要着重注意的。

二、写论文一般去什么网站找资料??

1、中国知网

知网是国内最为权威的学术交流平台,包含有期刊、报纸和硕博士毕业论文等多种资源,是一个资源综合丰富并且检索体验也很好的网站,也是很适合大学生日常学习和毕业论文查资料的好去处。

2、万方数据

万方是跟知网齐名的学术数据库,涵盖有期刊、会议纪要、论文、学术成果和学术会议论文等资料数据,现刊收录较好,核心期刊比例高,收录文献质量高且类型丰富,几乎每个专业的学生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到想要的论文写作资料。

3、维普网

维普也是一种综合性数据库,收录资源主要是侧重于地方性期刊和研究方面的论文,内容大多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药卫生、农林牧渔以及人文社科等方面,随着多年发展,收录资源的方面和数量也在不断更新,也是大家获取论文写作资料的重要来源。

4、读秀

读秀是由海量全文数据及资料基本信息组成的超大型数据库,有着庞大的中文书籍数据库,在读秀中可以搜到很多其他平台没有收录的书籍,并且也在不断更新期刊、文档和报纸等资源,也是一个比较全面的数据库。

5、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

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顾名思义,是全国图书馆资源的线上整合平台,各种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科技图书馆等的资源都可以搜到,有着大规模的中文数字化资源库群,能够搜集到很多资料。

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

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并作上标。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是指为了撰写论文而引用已经发表的文献的格式,根据参考资料类型可分为专著[M],会议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杂志[G]。

1、期刊论文类

一般格式如下:

作者.论文名称[J].期刊名称,发表年份(第几期):页码.

注意:一般而言,参考文献里的标点符号用的是英文状态下输入的标点符号。输完汉字要切换到英文状态,再输入相应的标点符号。

示例:沈延生.村政的兴衰与重建[J].战略与管理,1998(6):1-34.

2、学位论文类

一般格式如下:

作者.论文名称[D].毕业院校所在城市:毕业院校,论文提交年份:页码.

示例:

刘杨.同人小说的著作权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2:12-15.

3、书籍著作类

一般格式如下:

作者.著作名称[M].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名称,出版年份:页码.

示例:金太军.村治治理与权力结构[M].广州:广州人民出版社,2008:50.

扩展资料

最主要的是根据载体把文献分为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和声像型。

(1)印刷型:是文献的最基本方式,包括铅印、油印、胶印、石印等各种资料。优点查可直接、方便地阅读。

(2)缩微型:是以感光材料为载体的文献,又可分为缩微胶卷和缩微平片,优点是体积小、便于保存、转移和传递。但阅读时须用阅读器。

(3)计算机阅读型:是一种最新形式的载体。它主要通过编码和程序设计,把文献变成符号和机器语言,输入计算机,存储在磁带或磁盘上,阅读时,再由计算机输出,它能存储大量情报,可按任何形式组织这些情报,并能以极快的速度从中取出所需的情报。出现的电子图书即属于这种类型。

(4)声像型:又称直感型或视听型,是以声音和图像形式记录在载体上的文献,如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科技电影、幻灯片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 索引序列
  • 与中庸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看中国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谍中谍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诗参考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时空中矮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