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80

永琳欧雅
首页 > 医学论文 > 议论文良药苦口利于病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川里沙

已采纳

有病就得吃药,这已成了一条定理,当然,有了病,吃药固然重要,然而,药的成分与吃药的时机、方式也同样深深地影响着疗效。“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一代雄才,一统天下之后,吃错了李斯的“药”——焚书坑儒、严刑苛法,引起了天下的不满,为秦朝的迅速灭亡埋下了伏笔。李斯之意本是更好禁锢思想,维护封建统治,但药的成分不对,不但治不了病,反而伤害了身体。反观商鞅变法,他针对秦国当时的社会现状,对症下药,最终使秦国走上了富强之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正是由于“药”的成分好坏所导致的。因此,对于病症,就需要拿捏得到位,开出一份好药方。同样,吃“药”的时机也至关重要。蔡桓公讳疾忌医,一再拒绝扁鹊为他治病,等到病入膏肓之时,连神医也回天乏术了。面对“疾病”,我们将其消灭于萌芽之中。周厉王横暴专横,竟下令禁止臣民评说朝政,导致“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此举最终导致国人暴动,厉王最终被杀。其实,周厉王的臣子曾上书厉王,请求取消这一荒唐的做法,可为时已晚矣!周厉王用“药”时机太晚,最终落下个身首异处的下场。除了药的成分和用药的时机、用药的方式也需要讲究。“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然而,这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古训难道真的正确吗?为什么良药一定苦口呢?忠言一定要逆耳呢?我看未必,良药和忠言,如果都有一层美丽的粮衣片,这将更利于病者。唐太宗时期贤相魏征,敢于直谏,屡屡触怒龙颜。“会当杀此田舍翁。”这是太宗的一时气话,但也可以从此看出太宗动了杀机。所幸的是太宗是明君,更有一个好王后。面对皇帝的怨气,王后婉言相劝,魏征才得以保全。倘若换了别人,魏征早就身首异处了,而魏征,最多得个“死谏”的称号,于国失了人才,于个人送了性命,于君王则背了个昏君的罪名。如果下“药”的方式和缓委婉,“药”喝下去的机率大得多。这样,才是用“药”的最佳方式。面对“疾病”,我们用“药”应该是选择正确的成分,有利的时机恰当的方式,只有这样,“疾病”才会好得更快,更彻底。

341 评论

翔雨lollipop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题记。下面是我为对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忠言逆耳

有人说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跌倒时的一把真诚搀扶,是错误道路上的一句逆耳忠言。在遭遇事物的百般挫折时,常常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此,在你陷入困惑的泥潭时,良友的一句逆耳忠言便显得尤为重要。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如此,若不知自身之过,又何来改正,以至于受人敬仰?这边需要身边的良友来提醒你,一旦知错改正,那么自身原有的人格光辉也会散发出来,任不失君子风度。这是儒家思想的精髓,也是良友逆言的益处。

沿着历史的河流回溯,在江之南隅,吴军帐内。若非鲁肃直谏,又何来智勇双全的一员大将?又何来后来再遇吕蒙时“士别三日,即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呼”的惊叹?又何来吴国数载不败的强盛?归期所与,若是没有鲁肃劝其观书研兵的建议,中国青史上记载的不过是一介莽夫罢了。在过去,直言将领不识大字是对武将的侮辱,但是吕蒙却接受改正了自己的不足,以至于改变了他的一生,甚至是改变了一时吴国的兴衰。可见逆言的价值所在。

聚焦当代,现代社会中,亦不乏能够每日自我反思的智者。任何一个团体,都离不开最基础的群众。同样的领导制度,不同的领导者一个独裁一个采纳众人之意,往往会有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在家庭之间,在企业之间,甚至在国家之间,这一定律都普遍存在,要么昌盛兴旺下去,要不只有衰败与分裂。在人生的旅途中,不可能存在百战百胜的人。失败过后,只有真正能走向成功的智者才能看清客观因素下掩埋的根本原因,并加以改正。而大多数人却只看到与红尘诱惑相依的客观因素,为下一次的失败也找到了理所当然的借口。在欧美国家,人们常常有做礼拜的习惯,他们站在宁静的教堂里,回忆过去一周的作为,对有不满足的的默默祈祷,有做错的就诚心忏悔。在这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中看清事态最深处的本质,杜绝再犯同样的错误,这也是欧美国家人民素质较高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见认识自身错误的重要性。但是正因为环境的不同,在我们身边很少有这样的时间和地点,那么我们便需要他人帮助我们看透那趋于灵魂之中的私欲,嫉妒,顽固,懒惰等情感所化成的重重烟雾,让我们看清事物的本质,而旁人的逆耳忠言无疑是最有效快捷的。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旁人指出你的不足,虽然逆耳,但无疑也是改变我们最有效的一道良方。

逆耳忠言助我行

人的一生,潮起潮落。潮起时,我们心中非常激动,脸上挂着笑容,可能有的人在睡着了也会笑醒。那种感觉就好像在空中飞翔,在海洋里畅游。可当潮落时,情况就截然不同了,可能大哭几场,也可能跳楼自杀,还可能与别人吵架、打架。

可这是长久之计吗?不,当然不是。我们应该听取别人的意见,就好比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谏刘禅要广开言路那样,要把困难当做是挑战。

仔细想来,我正是听进了亲朋好友不中听的话,才走到了今天。如果没有那些逆耳的话,我想,我可能仍停留在潮落的困境里。所以,在潮落时,那逆耳的话并不见得是嘲讽,相反,有可能正是忠言。

哪怕是在潮起时,我们也需要听听来自亲朋好友的忠言,尽管亲朋好友的言语有时让人振奋,有时又让人消沉。“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这是一名中学生得出的经验之谈。

我成功时,经常会禁不住大笑几声。可我正在兴头上时,亲朋好友通常会说一些扫兴的话。现在想想那些话,再想想如今的我,我觉得那些扫兴的话都是良药。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无论是潮起时的扫兴话,还是潮落时的讽刺话,都是对我们有利的话。正是这些话,激励着我前进,助我成长。

忠言逆耳利于行

盈盈月光,我掬最清一捧;落落余晖,我拥最暖一缕;灼灼红叶,我拾最艳一片;人言无数,我听最忠一篇。

啄木鸟才是真正对白玉兰好的“人”,黄鹂只会歌唱和吃掉叶子上的虫子,但它不知道真正威胁到白玉兰生命的是那些长在身体内部的虫子,不除掉它们,白玉兰终有一天会丧命。啄木鸟能吃掉白玉兰身体内部的虫子就好像别人给我们指出最致命的缺点、问题一样,他们都是真正对我们好的人。正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唐代皇帝李世民就善于听取忠言,魏征就是那个给他进忠言的人。这一对帝王与臣子的佳话被千古传唱。有一次,太宗上朝回来,对他的皇后气愤地说:“我一定要杀了这个庄稼汉。”皇后很奇怪,问是谁把皇上惹得龙颜大怒,太宗说:“还能有谁,还不是那个魏征,在百官面前指出我的错误,羞辱我。”皇后听了便进到后宫,换上朝服。太宗不解,皇后说:“我听说只有贤明的君主才能有贤明的臣子。我怎么能不向皇上道喜呢。”唐太宗便打消了杀魏征的想法。

劝善也好,劝告也好,都是正直的忠言。忠言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情绪的渲染,没有奉承的用心,忠言听上去不太舒服,还可能刺耳,甚至伤害人表面的自尊。其实忠言是逆耳之言,更是肺腑之言,拯救之言。忠言的力量不言而喻,忠言能帮助我们警觉自身的问题,能提醒我们关注即将来临的危险,从善恶不辨中觉醒起来,从歧路与危险中逃离开来。

298 评论

8888一美食家

壮观的瀑布高踞于山石之上,那是少不了泉水的给养,因此实现奔腾倾流的价值;野花发出幽香那少不了阳光和雨露的滋润,而我从一块“上医之境”的牌匾上却看到坚守自已的职业道德犹如一剂良药不断升华着一个人的潜在意义,给更多人温暖。这必是良药苦口利于行。 良久,良久。居然发现坚持职业道德的价值是可以让一个人不违背道义准则,正直做人,严谨做事。 她是弱小但坚守职业道德的力量却让她变得强大起来。陈晓兰发现医用伪劣医疗机器设备时她义无反顾地摊开了背后的这张黑牌,即使与黑暗争斗的日子让她彷徨,害怕过但她却依然坚守职业道德,毫不犹豫地打击着犯罪分子。虽千万人,吾往矣!义高于一切,正义催使她变得强大,她身穿白衣,要对生命负责,就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她所做的对得起作为一位医生的良知。追根溯源难道她没有正直做人,严谨做事吗?其实一个坚持道德的人,光明总会给他刷出一道亮丽的剪影,毕竟良药苦口利于行。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贤者能勿丧耳”。可见坚持正义的人是一个高尚的人,但同样一剂良药的价值更在于温暖了他人的心,也更照亮了自已的人生。 一代影星成龙就是这样的人。他可所谓百万富翁但却不是这样的。台上跌打损伤样样都挺得住,可台下他却用资产投进慈善事业,建立希望小学,他的善举给孤儿内心无限的温暖。作为影坛里影人的形象也为世界大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作为公众人物,他对国家的情感和对社会的爱影响着他人。同样这个名星从来也不大手大脚,他把职业道德上的良心全都变成了博爱的种子,散发在社会各各角落,浸出淡淡芳香,丝丝温暖,这就是一个龙的传人眼里可贵的爱心! 当然还有那黄阡紫陌之上袁隆平为了让全世界摆脱饥饿,用自已的血汗染绿那白晃晃的水田,用自已的道德良知为他人奉献,灿白的阳光从父亲的肩头滑去,在刀刃上毕毕波波地碰撞出善意的火花。此时,稻谷上洒满了阳光的碎片。可真是所谓“喜春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相反地,有些人可是可耻的,陈水扁违背道德良知,损坏群众利益,可真是遗臭万年,值得人们去唾骂、贬低。没错,由此可见坚持职业道德良知犹如一剂良药,只要不要走火入魔,你才会获得他人的欣赏,实现内心的潜在意义,超越自身,完善自身!毕竟,良药苦口利于行。 一星的陨落,暗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即使一个人失落彷徨过,但只有坚守道德良知,你才会光彩夺目,熠熠生辉。 或许这就是我所谓“良药苦口利于行”。

146 评论

相关问答

  • 议论文良药苦口利于病

    有病就得吃药,这已成了一条定理,当然,有了病,吃药固然重要,然而,药的成分与吃药的时机、方式也同样深深地影响着疗效。“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一代雄才,一统天

    永琳欧雅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良药苦口利于病作文议论文

    就像我们平时的生活一样,在有些人小的时候,因为生病,而不得不打针吃药,但又因小,药又非常苦,所以多半不肯吃药。这是有些教育有方的家长就会告诉孩子,这药虽然苦,但

    情流感920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作文良药苦口利于病议论文

    就像我们平时的生活一样,在有些人小的时候,因为生病,而不得不打针吃药,但又因小,药又非常苦,所以多半不肯吃药。这是有些教育有方的家长就会告诉孩子,这药虽然苦,但

    greenxixi503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苦口良药利于病议论文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个道理似乎人人都懂。但是,良药何必要“苦口”,忠言又为何要“逆耳”呢? 把驱除蛔虫的药做成宝塔糖,不是孩子们就欣然接受

    无人边框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良药苦口利于病驳论文

    齐帆齐微课 中国有许多有益的格言,这些格言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着非常重的作用,

    yiliudewendu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