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44

康茂暖通
首页 > 医学论文 > 中国医学杂志张志学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扶阿婆过马路

已采纳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院黄品同个人基本信息: 姓名: 黄品同 性别: 男科室: 超声医学科 职称: 主任医师职务: 主任 学历: 硕士主攻学科超声诊断、各种超声造影及介入诊疗研究方向基础研究方面包括颈动脉斑块生物力学及新生血管的基础研究;肿瘤微泡靶向及超声空化治疗的研究。目前在研项目有国家自然基金3项、省科技厅重大项目1项、省自然基金1项,浙江大学创新技术研究院合作项目1项,并申请超声空化治疗仪国家专利1项。简介医学硕士,原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超声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现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超声科主任,兼任《中国超声医学杂志》编委,《Journal of Clinical & Experimental Oncology》编委,《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编委,《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特约审稿专家,国际超声造影协会(ICUS)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超声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学分会常委、浙江省超声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超声技术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2006年被评为温州市第九届“十大杰出青年”。多次受邀在国际会议上做专题报告,2009年9月份在澳大利亚举办的世界超声医学和生物医学联合大会上被大会评为“Young Investigators Scholarship”,自2012年起连续三年受邀到美国召开的ICUS年会上做专题报告,在国内最早运用超声造影技术对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进行检查以评价斑块的稳定性,最早运用超声双重造影技术对胃癌术前进行评价。共发表各类文章160多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主编专著3部,副主编3部。主要从事腹部、小器官、胃癌等超声造影、肝癌消融、甲状腺结节超声引导下介入诊疗、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超声双重造影对胃癌术前评价的临床研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139 评论

黄黄的树

设有论著、综述、临床研究、临床报道、学术交流、病例报告等专栏。

95 评论

xuemei1987

zhōng yī yào kān wù

中医药刊物是系指有关中医药学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继续出版物,是中医药学界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工具。中医药期刊出现于近现代,据统计,截至1949年10月以前,我国的中医药期刊约有四百余种。清代唐大烈主编的《吴医汇讲》11卷,(1792~1801年),其编辑大旨是“奥词显义,统为求教,长篇短节,并曰无拘”,内容已包括有当时41位作者的94篇文稿,所叙有内、外、妇、儿各科及历代医家论述,经义诠释,随诊笔记,读书方法,药物真伪鉴定等。从编例及内容而言,《吴医汇讲》可以说是近现代中医药期刊的雏形。

中医药期刊开始较多出现是在辛亥革命(1911年) 前后。现知较早的中医药期刊有上海医学公报社蔡小香等所编的《医学报》(创刊于1904年4月),神州医药学会绍兴分会何廉臣等所编的《绍兴医药学报》(1908年6月),广州梁慎余等所编的《医学卫生报》(1908年7月),宁波徐友函等所编的《卫生杂志》(1911年),神州医药书报社余伯陶等编的《神州医药学报》(1913年5月)等。当时的中医药期刊反映了中医药学界锐意革新的思潮,在内容上则中西兼备,在研究探讨中医学术的同时,对西医学知识也多有介绍。这一时期比较著名的中医期刊编撰者有蔡小香、丁甘仁、周雪樵、王问樵、梁慎余、唐乃安、袁桂生、顾宾秋、丁福保、何廉臣、裘吉生、曹炳章、徐友函、余伯陶、包识生等。

“五四”运动前后,到抗日战争以前,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普遍开展,以及由于中医药学界联合起来反对对各届 *** 所采取的歧视、压迫、消灭中医等政策的坚决斗争,在斗争中中医药学界学术风气活跃,中医药期刊也显著增多。据统计,这一时期出版的中医药期刊在250种以上,其中在上海出版者最多,达90余种,其次则为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北京、天津等地。当时中医药期刊发行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有:上海中医学会所编的《中医杂志》(1912年12月),上海中华医药书局所编的《医界春秋》(1926年5月),杭州三三医报社所编的《三三医报》(1923年5月),广州杏林医学社所编的《杏林医学月报》(1929年1月),山西太原中医改进研究会所编的《医学杂志》(1921年6月)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东南亚各国也多办有中医药期刊,如《医药月刊》(新加坡)(1930年2月),《菲律宾医药会刊》(1930年4月)等。这一时期的中药医期刊,按其性质可分为三类:其一是中医药学术团体机关刊物,如中央国医馆及各地分馆所编的《国医公报》;神州医药学会各分会所编的《神州医药学报》以及中医院校所编的院刊等等。

这一类期刊多为各学术团体人撰稿。论文学术水平较高,且多报告了各团体的机构、成员、沿革及动向等。其二是中医药界同人刊物。如上海中国医学月刊社所编的《中国医学月刊》(1928年10月),广州岭南医林一锷社所编《医林一锷》(1931年1月)等,这类期刊的内容广泛,思想较为活跃。其三是中医普及性刊物,如上海中医书局所编的《家庭医药杂志》(1930年1月),健康报馆所编的《学医门径月刊》(1930年5月),广州大众医刊社所编《大众医刊》(1931年4月)等,此外,当时各地报刊如上海《申报》、《新闻报》等,多编有医学卫生副刊,其中亦有特刊中医内容者。这类期刊的特点是宣传中医药卫生知识,读者面大,影响广泛。这一时期中医期刊的内容,一般都是有社论或言论栏。多反映当时中医界讨论中西医关系,如何整理中医学术,中医教育,医学道德等问题; 学说栏多连载篇幅较长的著作和讲义;药物栏介绍各种中药的研究;医讯栏报告各地医疗法令,医学团体情况;问答栏多解答读者学医、治病的各种问疑; 此外还有随诊笔记,医林文艺,杂俎等。这一时期比较活跃的编撰者有何廉臣、裘吉生、曹炳章、樵铁樵、陆渊雷、周学海、章臣鹰、张赞臣、秦伯未、范行准、祝味菊、杨 *** 、刘民叔、余无言、赵燏黄、陈邦贤、陈无咎、张山雷、吴汉仙、陆士谔、谢利恒、张锡纯、朱仁康、杨志一、张子英、杨医亚、朱振声等。

在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期间,新出版的期刊大约有六十余种。除上海及江浙等沿海各省外,各地新刊的中医期刊增多。如重庆出版有《国医月刊》(1939年4月),成都出版有《国医改进月刊》(1941年3月),桂林出版有《复兴医药杂志》(1941年4月),西安出版有《平民医学周报》(1943年6月)等。由于时局动乱,此时中医药期刊一般刊行年代不长。较有影响的是北京出版的《国医砥柱》。

148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张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ISSN1005-8982/CN43-1225/R) 半月刊,以国内外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以及医学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研究及新技术、新

    小馋猫儿richard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中国老年医学杂志张小青

    张小青,女,从事医学临床检验工作三十多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学检验本科班,熟悉检验科的临检及形态学的检验工作,对骨髓细胞形态学和组织化学检查积累了丰

    susanwangyue 1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中国药学药品杂志张玉

    男,1968年生,主任药师,硕士生导师;协和医院副院长,协和医院药剂科副主任;湖北省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市医院药学副主任委员;《中国医院药学杂

    霸王V风月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中国药学杂志张强

    如果不按时吃药会怎样,那就对疾病起不到治疗作用或效果欠佳

    今天天很蓝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张国强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张国强在电视剧《北方大地》里扮演厂长。该剧由张国强、颜丹晨、孟浩强、于俭、贺云馨、吴连生、秦雪、等联袂主演。剧中张国强是天潢集团董事长,原为矿务局供应科副科长,

    Flora已被注册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