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屋美眉
身体好的人可能一年也出现不了一次感冒,但身体不好的人可能一年之间会出现很多次感冒,因此感冒成为了人们最容易出现的一种疾病。从西医的角度上来看,人感冒可能就是抵抗力出现了问题,大多会开一些来辅助缓解症状的药物。但其实中医对症下药,治疗感冒是更有效果的。 中医角度上感冒一共分为4种类型,分别是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和气虚感冒。普通人只知道感冒分为风寒和风热,却不知道还有另外两种属性。中医认为风寒感冒主要是因为患者受到了风寒,湿寒气入侵所导致的一种感冒。最常见的表现是鼻塞、恶寒以及咳嗽等症状,严重的时候会出现头痛和发低烧的典型症状。 风热感冒的患者会和风寒感冒的患者有一定症状上的相似性,但是除了上述症状之外,还可能会出现黄色黏稠的痰液,而且嗓子红肿。 所以这种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要区别开来,才能够对症下药。中医在区别这两种感冒类型之后会开出不同的方子来加以治疗。暑湿感冒指的是在夏季发作,容易伴随腹泻和头痛的一种典型感冒类型,一般会在中暑之后一同发作。气虚感冒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情况,主要是在身体气虚,抵抗力不佳时,所发生的一种感冒类型。 除了上述症状之外,还会出现四肢无力以及气短懒言的状况。不仅需要对感冒症状进行治疗,还需要通过一些中药来补气益血,否则很容易复发。
疯*草莓
中医目前一般将感冒分为四型: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及体虚感冒(包括气虚感冒和阴虚感冒)。风寒感冒,多见于一般体质和阳虚体质,冬季多见,症见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咽不痛不肿,咽痒,舌苔白,脉浮紧;风热感冒,多见于一般体质或阴虚或阳盛体质,春季易发,以发热重、恶寒轻,鼻塞,流黄涕,口渴,咽痛,舌苔白少津或簿黄,脉浮数为特征;暑湿感冒多发于夏季,以身热不扬,头胀如裹,骨节疼痛,胸闷,口淡或黏为特征;体虚感冒以老年人为多见,患者形体虚弱,多有慢性病,稍不谨即可诱发。 风寒感冒: 证候:恶寒发热,头身酸痛,鼻塞声重、喷嚏频作,咽痒咳嗽,鼻流清涕,痰多稀薄,口不渴,或喜热饮,无汗,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主方:荆防败毒散。 风热感冒: 证候:发热、微恶风寒,或有汗出,头痛鼻塞、鼻流浊涕,口干而渴,或喜冷饮,咽喉肿痛,咳嗽痰稠不易咳出。舌苔薄黄,脉脬数。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主方:银翘散。 感冒挟湿证: 证候:恶寒,身热不扬,头胀如裹,肢体酸重。或伴头痛、胸闷,恶心、呕吐、口淡、苔腻、脉濡。 治法:疏风散湿,或芳香化湿,解表和中。 主方:羌活胜湿汤,或藿香正气散。 感冒挟暑证: 证候:身热有汗,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胸闷纳差,舌苔腻、脉濡数。并伴有感冒症状。 治法:清暑解表、芳香化湿。 主方: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 症状: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咯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 治法:益气解表 代表方:参苏饮加减。 若表虚自汗,易伤风邪者,可常服玉屏风散以益气固表,以防感冒,有良好效果。 若见恶寒重,发热轻,四肢欠温,语音低微,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为阳虚外感,当助阳解表,用再造散加减。药用党参、黄芪、桂枝、附子、炙甘草温阳益气;细辛、防风、羌活解表散寒。 阴虚感冒 症状: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干咳少痰;头昏,心烦,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解表 代表方:加减葳蕤汤化裁。
JACK赵俊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等特征。 为什么说是风邪呢?中医上说大气里有六个淫邪,分别是风、寒、暑、湿、燥、火这六邪气,这六邪气中风是首领,风邪是其它邪气的载体,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会动,它会载着寒、热、湿、火、燥进入人体,让我们感受到邪气。我们可以观察一下,如果只是热,没有风,我们并不会感冒,但如果有风,我们就很容易生病。同样如果只是冷而没有风,我们也没那么容易受寒,可如果有风,我们就会立刻有反应了。我们常说不要在空调底下吹,容易感冒,为什么呢?是因为有风,所以感冒的定义就是触冒风邪。 再看一下临床表现,这些都是常见的临床感冒表现,包含了风寒感冒、风热感冒、风燥感冒、风湿感冒等的症状。感冒最常见的季节不是夏冬,而是春秋,为什么?风大,且温度适宜,我们没有那么警惕。冬天我们怕冷怕感冒会把自己包裹的很好,出门反而不太容易感冒。而春秋天风吹在身上比较舒服,觉得吹一会儿没什么问题,实际上这恰好是风邪的可趁之机。 什么是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是指病人受到了风寒而发生的感冒。 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流清涕,咽痒,咳嗽,咳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我们来看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 恶寒:为什么会恶寒?我们的身体很智慧,当我们的身体遭受风寒侵袭时,会快速的作出反应,关闭毛孔,以阻止更多的寒邪进入。这个反应是很正确的,却有一个问题,就是关门留寇了,把已经进来的风邪、寒邪关在我们的体表了,出不去了,这时我们就会感到冷,很怕冷,会哆嗦,因为寒邪在我们的皮肤下面,所以我们会出现恶寒。如果有怕冷现象出现时,我们就能判断出我们的体表有寒邪,而且没有散出去。 发热:发热就是发烧,为什么会发烧,很多医生会解释为入里化热了,但很多人不明白,寒邪就是寒邪,怎么到了身体里反而变成热了呢,是怎么化的呢?我们可以打个比方,寒邪进入身体就像敌人进入了城门里,身体感应到了就要跟它战斗,谁跟寒邪打战呢?就是正气,我们的气血津液就是我们的正气,身体将气血津液也就是正气都调集到了体表来抵抗邪气,正气和邪气斗争时身体的温度自然就会高,这个是正邪交锋时的正常反应,发烧不要害怕,这是身体防御系统提高的一个手段,相当于我们的免疫系统在练兵。很多医生都会说那些不常发烧的人并不代表他们身体好,反而是身体弱抵抗力差的表现,因为正气弱打不起来,邪气长驱直入,还没来得及发烧,邪气就已经进入身体内部了。孩子特别容易发烧,而且一烧就是高烧,因为孩子的正气比较强,反应比较灵敏,所以很容易发到高烧。此外身体的毛孔闭合,热散不出去,这也是导致体温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PS:为什么中医特别反对一看发烧就去挂抗生素?这是因为大量寒凉的抗生素确实可以短时间退烧,但那不是驱邪外出,而是像一场冰冷的雨,把敌我双方都暂时击退了,寒邪是不怕的,它本身就是冷的,再来点冷雨反而没什么事。正气不一样,正气被这样一浇就会被重创,是内伤,很难被恢复。这样第一拨正气被抗生素打倒后,无法跟邪气对抗,就会出现暂时退烧的现象。当身体调集第二拨正气去跟邪气对抗时,就会复烧,你再用抗生素把好不容易调集起来的第二拨、第三拨正气都打压下去了,这时我们的身体就已经很虚弱了,表现出来就是看上去退烧了,可这是真的病好了吗?不是的,这时我们会发现烧虽然退了,却出现了其它症状,比如咳嗽、脾胃虚弱等等。为什么?因为邪气还在,抗生素并没有驱邪,反而伤到了身体的正气,正气无法跟邪气对抗,邪气就自然进入到了身体内部,伤及五脏六腑,所以会咳嗽,甚至发展成肺炎。寒邪就这样一路被抗生素护送到了身体内部,肺为娇脏,又容易受到邪气侵袭,因此肺部疾病就成了感冒发烧后最常见的症状。我们看到感冒发烧后要有一个反应,就是千万不要用药只针对发烧治疗,因为发烧本身不是病源,它只是表现出来的一个症状。 无汗:为什么会无汗?毛孔关闭了,里面的热和寒都没有出入。无汗就是没有热散出来,这时候无汗的现象就是告诉我们要用解表的药。什么是解表?就是帮助身体把毛孔打开。肺主毛皮,肺有一个功能就是宣发功能,就是通过毛孔向外排出身体的浊气,让清气进来,进行气体交换。当我们看到身体不出汗时,就要知道选择解表的药物,比如说麻黄、紫苏叶或者生姜。 头痛,肢节酸疼:为什么会头痛,肢节酸疼?那是因为寒邪进来了。寒是什么?寒就是冷,它有凝、滞的作用。寒凝血於,寒阻经络,因此在头部这种血管比较密集的地方,关节这种经脉比较聚集的地方,在这些气血需要畅通的地方就会造成气血不通,一旦气血不通我们就会疼痛。那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用专门治疗头痛或者关节疼痛的药吗?不需要,因为这个时候是寒气进来了,我们只需要用到解表散寒的药,把寒气驱出去,那这些症状自然就好了。 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流清涕:为什么感冒会有鼻子问题?因为肺开窍于鼻,肺为娇脏,邪气从口鼻入,第一个侵袭的就是肺,所以肺要把邪气宣散出去。身体已经把毛孔关闭了,那鼻子就是出口,所以我们会留清鼻涕。清鼻涕其实就是寒气,所以流鼻涕没关系,这是身体正常的排邪反应,邪气没有了自然就不会流鼻涕了。而鼻子不通是什么呢?是因为肺气上逆,本来肺气是要往下走的,这时候邪气侵袭肺部,肺气就往上走了,壅塞在鼻子处,所以就会鼻子不通。遇到这些问题,我们要知道是肺受到了侵害。肺的什么功能受到了伤害?是宣发和肃降功能。这时候我们就要用到能够恢复这两个功能的药。 咽痒:咽痒、鼻痒,痒是怎么回事呢?痒是有风邪。说明寒邪和风邪一起进入体内,都留在体内没有出去,而且风邪比较重,这时就会有痒的感觉,所以在用药时我们不光要用散寒的药,还要用疏风的药。疏风的药有哪些呢?比如防风、荆芥、白芷等。如果没有痒的症状就不一定要用这些疏风的药,因为这说明风邪不那么明显。 咳嗽:不管是燥咳、寒咳、热咳,都有可能引起咳嗽,所以很难从咳嗽本身辨别寒热。但有几个判断的办法。比如走出去看看是不是吹了冷风会咳的特别厉害那可能就是寒咳;如果是走进房间很暖和的时候或晚上睡觉时被子盖的热乎乎的反而咳的特别厉害,这个时候就有可能是热咳。第二个就是看痰,痰液比较清稀,就像水样的痰液或者发白,就是寒咳。如果痰比较黄比较厚比较浓,这有可能是热咳。第三个主要是看舌苔,舌苔是比较明显的。如果寒咳,舌苔可能白厚;如果是热咳,舌苔可能是黄厚,腻。如果是寒咳,舌质会比较淡白,如果是热症,舌质会比较红。所以咳嗽的话我们要结合几个方面来判断寒热。 口不渴或喜热饮:为什么风寒感冒口不渴?因为风寒感冒没有损耗我们的津液,口渴不渴跟喝水的多少不是必然的关系,而是跟我们津液的损耗有关系。一般来说寒症体内温度比较低 ,没有那么高,因此不会灼伤我们的津液,所以我们就不会觉得口渴。而热症,比如热感冒,热邪进来后就会损耗我们的津液,比如汗液,它会蒸发我们的津液,所以这时候会出现口渴的症状,想喝水,而且想喝冷水。所以风寒感冒口不渴。喜欢喝热饮,因为寒嘛。 脉浮或浮紧:手轻轻的搭在脉上,感觉跳动的比较有力,因为邪气从口鼻入,跟肺有关系,一般搭的是右手的脉,轻轻的搭一下右脉,能感觉到右脉跳动的非常快,有力,这就是脉浮。紧就是感觉它像一根绳子绷在那儿,很紧绷,这就是寒的表现。一般寒症的时候就是脉浮紧,轻轻的一摸就有了,而且感觉脉很紧绷,像绳子一样,就是这种情况。 治法(治疗思路):辛温解表。 以上的症状都捋了一遍,大家就知道每个症状代表的意义,就可以来辨证寒热了。那治疗的思路方法是什么呢?治疗的方法不是说要用药去退烧、去出汗、去止痛,不是这样的,用药就是辛温解表。辛温解表的意思就是用辛散的、温热的药把毛孔打开以后,让邪气出去散寒,让邪气怎么来的就怎么走,这个就是中医的疗法。 下面就给大家推荐一些中成药: 第一个是风寒感冒颗粒,只要辨证准确,中成药的疗效和汤剂是一样好的。现在用风寒感冒颗粒来做一个详细的解释,后面就不再详细说明了。以这个药做例子,来看看组方是如何解表发汗,疏风散寒。 1.风寒感冒颗粒 组方:麻黄、葛根、紫苏叶、防风、桂枝、白芷、陈皮、苦杏仁、桔梗、甘草、干姜。 功效:解表发汗,疏风散寒。 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咳嗽,鼻塞,流清涕。 先来看它的组方,麻黄、紫苏叶是可以帮助肺恢复宣发功能的药,它们是辛散的、辛温的,可以把毛孔打开,帮助肺恢复宣发功能,给寒邪一个出路,所以用到了麻黄和紫苏叶。再来看一下防风、白芷,这个是干嘛的呢?这个是疏风的,防风、白芷有疏风作用,它是把风邪散出去了。所以我们看到以上这四味药时,就知道解表散寒的药有了,疏风解表的药也有了,可以把风邪和寒邪散出去了。然后看一下葛根和桂枝,葛根和桂枝都有解肌的作用,什么叫解肌呢?就是把能量输送到肌肉、经脉。桂枝可以解决肌肉酸疼的问题,葛根尤其擅长解决受风寒之后肩颈后背僵直疼痛,中医里有葛根汤,专门用来治疗后背疼痛的,所以葛根能把气血津液输送到后背给经脉,它是舒经的。因此用了葛根和桂枝后,能解决肌肉酸疼的问题,或者后背发寒、疼痛的问题。下面再看苦杏仁和陈皮、桔梗,它们都有帮助肺气下降的作用,理气、化痰、降逆的作用,这个针对的是风寒感冒后的咳嗽、流鼻涕,都可以治,因为它们都降肺气,降肺逆,气往下走,这样就不会有鼻子堵塞、咳嗽了。所以说风寒感冒颗粒是不是只能治风寒感冒的?不是,它还能治疗风寒引起的咳嗽,效果一样很好。那甘草和干姜呢,是补中暖中的,保护脾胃,帮助脾胃生化气血津液,补助正气。中医的组方看起来就像是部队的排兵布阵,有攻有守,这个方子里它有让肺宣发的,也有让肺肃降,也有守中的,还有输送津液给肌肉、经脉的,这样的药用过以后,不光可以把风邪寒邪排出体外,而且也顺带就退烧了,不咳嗽了,肌肉不疼了。所以说治疗感冒很重要,如果感冒不能正确治疗或者不治,当然有人说不治疗七天之后也会好,但那是针对身体正气足的人来说的,如果身体本身比较弱,那后期就会引起一系列的病症,比如肺炎,甚至心肌炎。所以说中医治未病,它把小病扼杀在摇篮里,这样就不会生大病。所以能够把感冒治好的家庭医生,就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家庭医生了。 PS:我们买药看说明书时要看功效,要看用于…… 2.感冒清热颗粒 组方: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芦根。 功效: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感冒清热颗粒的组方和风寒感冒颗粒的组方略有不同,解表的药里少了麻黄,多了荆芥穗、薄荷,这两味药都有疏风解表的功效,但薄荷还有散热的功效。另外这药的末尾还加了苦地丁、芦根,这两味药是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是有这些功效的,为什么要用芦根来利尿通淋?是为了让身体里的热,比如发烧了,身体有内热,通过小便把热解掉。而且芦根还有清肺热的效果,像肺热咳嗽、肺炎,都会用到芦根这味药。因此在这个药的整体功效上,就是拿感冒清热颗粒和风寒感冒颗粒相比的话,它多了清热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退烧的效果要更好些,所以它叫清热颗粒。但千万不要看到这个名字就以为是治疗风热感冒的,它还是治疗风寒感冒的药,只不过多了清热的功效而已。 使用前一定要辨证,就是要分辨出来是风寒还是风热。使用时注意看说明书。 3.正柴胡饮颗粒 组方:柴胡、陈皮、防风、甘草、赤芍、生姜。 功效:表散风寒,解热止痛。 用于外感风寒初起,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喷嚏,咽痒咳嗽,四肢酸痛。 正柴胡和小柴胡一样,都是长期被误用或忽略的药。里面主要的药是柴胡,它有和解表里的作用。还有赤芍,它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所以这个药什么时候吃效果最明显?就是有头痛身体痛的时候吃效果是最好。就是说风寒感冒了,并且头痛或者身痛比较明显,这个时候可以用前面的药,也可以用正柴胡饮颗粒,这个效果更好。 4.感冒疏风片 组方:麻黄、桂枝、苦杏仁、白芍(酒炙)、防风、紫苏叶、独活、桔梗、谷芽(炒)、生姜(捣碎)、大枣(去核)、甘草。 功效:辛温解表,宣肺和中。 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咳嗽,头痛怕冷,鼻流清涕,骨节酸痛,四肢疲倦。 它的组方跟风寒感冒颗粒差不多,完全可以替用。 5.荆防颗粒 组方: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甘草。 功效: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痛,恶寒无汗,鼻塞清涕,咳嗽白痰。 这里面有不一样的药了,有茯苓、羌活、独活,看到这三味药,我们就知道有除湿的功效。因此如果是受寒感冒,尤其是寒湿感冒的时候,就可以选用荆防颗粒。比如说寒冷天淋了雨,或者在湿气很重的地方(深山、海边等)受了寒,这个时候身体里不但有风、有寒,还有湿,有湿邪,用荆防颗粒就特别的对症。这个药的功效里也写了散风祛湿,这个祛湿的功效前面几种药里都没有提到过,就是因为它里面加了祛湿的药。这时候可以注意一下舌苔,但凡是有湿的舌苔,首先舌苔是厚腻的,它不是白厚,是厚腻的,看起来水水的,舌头伸出来水拉拉的,这都代表有湿气,都是荆防颗粒的适用症。 6.九味羌活丸 组方: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地黄、白芷、黄芩、甘草。 功效:解表,散寒,除湿。 用于外感风寒挟湿导致的恶寒发热无汗,头痛且重,肢体酸痛。 这种药也是用于风、寒、湿并重的感冒,它有解表,散寒,除湿的三重功效。一旦身体有湿的时候,就会出现头身疼痛酸重,头重、身体重,四肢酸重。 7.四季感冒片 组方:桔梗、紫苏叶、陈皮、荆芥、大青叶、连翘、甘草(炙)、防风。 功效:清热解表。 用于四季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鼻流清涕,咳嗽口干,咽喉疼痛,恶心厌食。 四季感冒片的名字起的挺有意思的,看上去好像一年四季都能用,其实这个里面既有解表散寒温热的药,比如紫苏叶,又有清热解毒的良药,比如连翘,那这个药究竟是用在风寒感冒呢?还是风热感冒呢?其实它可以用在寒热夹杂的时候。不明显是纯粹的风寒或者风热,也不是外寒里热,就是寒热都有点的这种情况,痰不浓不稀,有点咽痛,但又流的是清鼻涕,疼痛也不是很明显,又有点口干,但也不想喝太多的水,反正就是寒热夹杂的时候用四季感冒片就对了。尤其春秋季风带点凉带点热,侵袭我们身体时,用这个药,它清热解表,又有散寒的紫苏叶在里面。 8.参苏片 组方:紫苏叶、葛根、前胡、党参、茯苓、陈皮、半夏(姜制)、枳壳、桔梗等13味。 功效:疏风散寒,祛湿止咳。 用于体弱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闷呕逆。 参苏片除了疏风散寒外,还有止咳化痰的作用。它就有止咳化痰的二陈丸的组方在里面,就是有茯苓、陈皮、半夏、甘草,是止咳化痰的。如果风寒感冒后出现了咳嗽、痰多的症状比较明显时就可以用参苏片。半夏、陈皮也有理气的作用,所以胸闷呕逆也就可以用。 9.午时茶颗粒 组方:巫术、柴胡、羌活、防风、白芷、川芎、广藿香、前胡、连翘、陈皮、山楂、枳实、炒麦芽、甘草、桔梗、紫苏叶、厚朴、红茶、六神曲。 功效:祛风解表,化湿和中。 用于外感风寒、内伤食积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楚、胸脘满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这个药的组方很大,但不是说组方大就一定有疗效,中医组方不管大小思路一定要非常明确,好多味药在一起,这几个配伍是干什么的,那几个配伍是干什么的,都应该很明确,不是杂乱无章的。午时茶虽然组方很大,但每一块配伍的方向都很明确,它就是祛风、解表,化湿、和中。而且它的功效也很强大,不光是用于祛风解表,它还治疗积食,就是吃多了食物积在那里,这个时候也可以用午时茶颗粒。它也是受寒后腹痛腹泻的药。因此如果是外出旅游、出差、上学等情况,建议带上午时茶。其实它把前面几种药的功能做了一个组合,而且组合的一点都不乱。 PS:不管用什么药,使用前请仔细辩证,看说明书。中药不分男女老少,以上药孩子都可以用,幼儿减量使用。如果是急症,可以比说明书的用量加量使用,或者按说明书的用量,但频繁(2-3小时)给一次药,保证药效持续性。
相似文献: - 防制猪流感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作者:查红波, 刘尚高, 会议 第六次人畜共患病学术交流会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研究新成果汇编 2004年 - 猪流感的
语文教师应该向学生强调角度意识、议论意识和条理意识三种议论文写作意识,因为这三种意识能让学生牢固掌握议论文写作的章法,从而写出规范化的议论文。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等特征。 为什么说是风邪呢?中医上说大
妇科疾病困扰着不少人的生活,面对妇科疾病,很多患者选择采用西医手术等方式,希望问题得到快速解决。而实际上,对于一些相对稳定的疾病,可采用中医保守治疗的方式,帮助
中医学作为一门具有东方古老传统 思维方式 的应用科学有其内在的本质规律可循。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关于中医临床的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