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35

飞天大圣朱七
首页 > 医学论文 > 感冒的病机和辩证分析论文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天下武功2016

已采纳

如果最近总是感冒,首先你要除外一下能否为血液系统或者是自身免疫有问题,所以最好做一下,血常规检查,还有建议你做一下淋巴细胞亚群检查看一看,如果没有问题考虑是营养不良,或者是劳累等方面导致的免疫力低下,总是感冒可以打预防性的感冒预防针。

238 评论

糖醋jiang

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型感冒、风热型感冒、暑湿型感冒和时行感冒(流行性感冒)四种类型。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不同类型的感冒应选用不同的中成药治疗。 一、风寒型感冒:病人除了有鼻塞、喷嚏、咳嗽、头痛等一般症状外,还有畏寒、低热、无汗、头痛身痛、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等特点,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子才觉得舒服点。这种感冒与病人感受风寒有关。治疗应以辛温解表为原则。病人可选用伤风感冒冲剂、感冒清热冲剂、九味羌活丸、通宣理肺丸、午时茶颗粒等药物治疗。若病人兼有内热便秘的症状,可服用防风通圣丸治疗。风寒型感冒病人忌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片、复方感冒片等药物。 治疗风寒感冒的关键就是需要出点汗(中医称辛温解表),有很多方法的,包括桑拿、用热水泡脚(最好加点酒)、盖上两层被子、喝姜糖水、喝姜粥等等。风寒感冒主治方是桂枝汤,伤寒论首方,也称和剂之王(麻黄汤也主治风寒感冒,但在南方慎用)。 总结: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二、风热型感冒:病人除了有鼻塞、流涕、咳嗽、头痛等感冒的一般症状外,还有发热重、痰液粘稠呈黄色、喉咙痛,通常在感冒症状之前就痛,痰通常黄色或带黑色,便秘等特点。治疗应以辛凉解表为原则。病人可选用香雪抗病毒口服液、感冒退热冲剂、板蓝根冲剂、银翘解毒丸、羚羊解毒丸等药物治疗。风热型感冒病人忌用九味羌活丸、理肺丸等药物。 三、暑湿型感冒:病人表现为畏寒、发热、口淡无味、头痛、头胀、腹痛、腹泻等症状。此类型感冒多发生在夏季。治疗应以清暑、祛湿、解表为主。病人可选用藿香正气水、银翘解毒丸等药物治疗。如果病人胃肠道症状较重,不宜选用保和丸、山楂丸、香砂养胃丸等药物。 四、时行感冒:病人的症状与风热感冒的症状相似。但时行感冒病人较风热感冒病人的症状重。病人可表现为突然畏寒、高热、头痛、怕冷、寒战、头痛剧烈、全身酸痛、疲乏无力、鼻塞、流涕、干咳、胸痛、恶心、食欲不振,婴幼儿或老年人可能并发肺炎或心力衰竭等症状。治疗应以清热解毒、疏风透表为主。病人可选用香雪抗病毒口服液、防风通圣丸、重感灵片、重感片等药物治疗。如果时行感冒的病人单用银翘解毒片、强力银翘片、桑菊感冒片或牛黄解毒片等药物治疗,则疗效较差。 中毒型流感病人则表现为:高热、说胡话、昏迷、抽搐,有时能致人死命。因此病极易传播,故应及早隔离和治疗。 总之,感冒病人应根据自身的病情特点选用不同的中成药治疗,否则会影响疗效,延误病情。 满意请采纳

113 评论

约丶书丶亚

喜吃“三高”食品和咸食者长期吃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食物会降低人体免疫功能,食盐过多会使唾液分泌到口腔内的溶菌酶减少,降低了包括干扰素在内的抗病因子的分泌,病毒就可乘机侵入上呼吸道黏膜而诱发感冒。食用过多的糖,不仅会导致食欲不振,脾胃虚弱,因为糖有利尿作用,会导致体内失水,引起口干舌燥及上火症状,从而易发生上感。过多吃糖,也会加重儿童缺钙和维生素B1的消耗,致使体虚多汗,免疫力下降,反复出现感冒。神经经常处于紧张状态的人鼻咽部干扰素、核酸酶等抗病毒物质明显减少,免疫功能也会下降而易患感冒。

118 评论

笨笨的笨笨egg

感冒可以分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和流行性感受冒四类,它们各自的症状不同,根据现代医家论述,其病因可能是风兼寒或风兼热或湿兼热,而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因不同,治疗药物亦不同,现将四类感冒的症状及治疗所用的部分中药介绍如下,以便正确选用。风寒感冒多见于冬春季,外感风寒所致。主要症状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四肢酸痛、鼻塞不通、流清涕、说话声音重、咳嗽痰稀、咽痒、舌苔白、脉浮紧等症。应选用发散风寒的辛温解表药,如九味羌活丸,或参苏理肺丸、通宣理肺丸,不能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羚羊感冒片,误用会加重病情,或迁延不愈。风热型感冒多见于夏秋季,外感风热所致。主要症状是发热重、恶寒轻、有汗不多、头胀痛、四肢酸懒、咳嗽痰黄、咽红肿痛、口干欲饮、舌苔薄黄、脉浮数等症。应用清热宣肺的辛凉解表药,如桑菊感冒片或银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羚羊感冒片,不能选用羌活丸、理肺丸,误用会引起体温升高,咽痛加重。暑湿感冒仅见于夏季,因患者素有湿热,又加感冒而得,也可因过食冷饮瓜果而引起。主要是恶寒发热、头痛头胀、胸隔痞满、腹痛肠鸣、呕吐腹泻、身乏无力、口淡无味、食欲不振等症。治宜芳香化浊、和中解表,可服藿香正气胶囊、银翘解毒丸、十滴水、六一散、云香精、四正丸、六合定中丸、天中茶、甘露茶、甘和茶等。流行性感冒与风热感冒相似,但发病快、病情重、高烧、怕冷寒战、头痛剧烈、肢体酸痛、疲倦无力、舌质红、苔黄、脉浮数有力等症。治宜清热解毒、疏风透表,可服抗病毒口服液、复方银黄口服液、板蓝根冲剂等。风热风寒是中医理论,中医认为感冒一般可分为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两大类。这两种感冒病因病机、症状、治疗原则及用药差别很大。如果不对症服药最多是没有效果而已,并不会因吃药而加重.对于西医的人来说,感冒由病毒引起,感冒吃药是只是控制症状.病毒主要由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清除.??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症状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常选用麻黄、荆芥、防风、苏叶等解表散寒药。服中成药可选用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冲剂、感冒软胶囊、川芎茶调散、通宣理肺丸等等。服药后可喝些热粥或热汤,微微出汗,以助药力驱散风寒。患风寒感冒也可服用验方:葱白5节、淡豆豉9克、生姜3片,水煎服,日一次;或生姜30克、红糖30克,煎汤分三次服用。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治法应以辛凉解表为主。常选用菊花、薄荷、桑叶等。服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丸(片)、羚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板兰根冲剂等。如发热较重、咽喉肿痛明显,可以配服双黄连口服液(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这些药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患风热感冒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可以喝萝卜汤或梨汤。患风热感冒也可以服用验方:薄荷3克、芦根30克、板兰根15克、生甘草6天,每日一剂;或竹叶10克、薄荷3克、杏仁9克、连翘9克,每日一剂。风寒头痛时,痛连到颈背部,遇风尤其剧烈,常常喜欢包裹着头,微恶风寒,口不渴;苔薄白,脉浮。??治法:祛风散寒,通经活络止痛。方药:川芎茶调散。白芷12克,甘草6克,羌活10克,荆芥10克,川芎15克,细辛3克,防风12克,薄荷6克。针刺穴取太阳、印堂、风池、百会、合谷。针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分钟,伴有鼻塞流涕加迎香;伴有发热加曲池、大椎;伴有咳嗽加列缺、肺俞(灸)。推拿可先拿肩井5遍,按揉风池、风府,点肺俞,然后揉太阳, 双侧膀胱经,以透热为度,最后横擦大椎穴,透热为度,最后揉双侧颈部自风池至大杼。风热头痛剧烈,好似要裂开一般,发热恶风,面红目赤,口渴欲饮,便秘尿赤;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法:祛风清热,通经活络止痛。方药:芎芷石膏汤。川芎15克,白芷10克,石膏20克,菊花15克,藁本10克,羌活10克。如大便秘结,口舌生疮者,加大黄15克,黄连12克;如舌红少津者,为热盛伤阴,可加石斛、花粉各18克。针灸:穴取太阳(放血)、风池、率谷、列缺,针用泻法,留针20~30分钟。推拿:先按揉风池、风府、天柱,再按揉曲池、合谷,以疼胀为度,接着空心掌拍击大椎穴,以皮肤微红为度,空心掌拍击双侧膀胱经,微红为度;重拿双侧肩井,按揉天宗,最后拿五经,由五指从前发际拿揉至风池,以按揉百会结束。这个是我在网上找的,我也不是太懂,呵呵!希望对你有帮助,我感冒的时候就经常吃西药.中药太苦了,不过吃中药好的快^_^

176 评论

安妮果果33

心情压抑,抵抗力下降,加上天气变冷,自然就容易感冒~注意保暖,喝点姜汤吧~

86 评论

小群angela

感冒是以感受风邪所致的一种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以头痛、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脉浮等为主要特征。病情有轻、有重,轻者一般称为伤风、重者称为重伤风。如在一个时期广泛流行,证候多相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西医所称的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感冒的发生,为外邪乘人体御邪能力不足之时,侵袭肺卫所致。 外邪这中,以风邪为主,风邪虽为六淫之首,但在不同的季节,往往挟时气而入侵,如春季这温,夏季之暑,秋季之燥,冬季之寒,霉雨季节之温。但若气候失常,如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冷,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即所谓“非其时而有其气”。非时之气挟时行病毒伤人,则不限于季节性,且病情多重,往往互为传染流行。 至于外邪侵入人体是否引起发病,关健在于正气的强弱,同时与感邪的轻重也有一定关系。如生活起居失常,冷暖不调,或过度疲劳,或肺系素有不足,致肺卫功能失常,卫外不固,则易为外邪所客,尤其在素体偏弱的情况下,稍有不慎,则更易感受外邪而发病。但若气候突变,寒温失常,六淫及时行之邪肆虐,超越机体适应能力,即可引起发病。此外与体质的差异也有密切关系,如素体阳虚者易受风寒,阴虚者易受风热、燥邪,痰湿偏胜者易受外湿。 由于上述原因,故证候表现各异,临证以风寒、风热两大类为多见,并有挟暑、挟湿、兼燥(温燥或凉燥)以及体虚感冒等不同证型。 [辨证施治] 本病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春冬为多见,临床表现,初起一般多见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声重、喉痒或痛,继则恶寒发热,身痛咳嗽。病程约5-7天,一般伤风全身症状不重,时行感冒常突然恶寒,甚则寒战、高热、周身疼痛,全身症状明显。由于感有轻重,体质有并异,四时六所有别,因此脉证表现又不尽相同。临证首当详辨寒、热。分清挟暑、挟湿,兼燥以及体质的不同,分别施治。现分述如下: 一·风寒 证候] 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喉痒,咳嗽,痰多清稀,口不渴或渴喜热饮,甚则恶寒发热(寒重热轻),无汗头痛,肢体酸痛,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恶寒甚脉浮紧。发热时可见脉浮数。 [治法] 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 葱鼓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头痛甚者加白芷、以散风寒而止头痛;鼻塞甚者,酌加苍耳子、辛夷宣肺通窍。若风寒挟湿,证见头用如裏,恶寒而身热不扬,肢体酸重者,可改用羌活胜湿汤以袪风散寒除温。若证兼胸闷、泛恶、纳呆、苔白腻者,为兼内湿,宜加苍术、厚朴燥温醒脾。 若素体热盛或肺热内蕴,复感风寒,形成外寒里热之证(又称“寒包火”证),表现出风寒束表之见证外,更兼口渴、咽痛,咳嗽气急,痰粘稠或黄白兼,舌尖边红,苔薄白或薄黄,用麻杏石甘汤加减以疏风宣肺,散寒清热。并根据寒、热偏重情况增减药物用量。如外寒较甚,可加大麻黄用量,或酌加荆芥、防风以增宣散之力,里热较甚者,可重用石膏、酌加板蓝根、黄芩、鱼腥草、芦根以增清热之力。 二、风热 [证候] 发热有汗,微恶风寒,头胀痛,鼻塞涕浊,微渴欲饮,咽燥或红肿疼痛,咳嗽痰黄粘稠,苔薄白微黄,脉浮数。 [治法] 辛凉解表,清宣肺热。[方药] 银翘散加减。 头痛较甚者,加桑叶、菊花、青葙子、苦丁茶清利头目;咳嗽有痰加浙贝母、前胡、杏仁宣肺止咳化痰;若痰稠黄加黄芩、瓜蒌皮、天竺黄、川贝母、知母以清化痰热;咽喉红肿疼痛者,去草荆芥、酌加板蓝根、马勃、射干、腊梅花、蒲公英清热解毒利咽;若见高热、恶寒、头痛、鼻干、心烦烦饮、舌红苔黄者,为风热重证,可加黄芩、石膏、知母以清热生津,使热退津回。成药用羚羊感冒片疗效更佳。时行热毒症状明显者,加大青叶、蚤休、贯众等增清热解毒之力。 三、暑湿 [证候] 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粘,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粘腻,渴不多饮,胸闷泛恶,小便短赤,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治法] 清暑袪湿解表。 [方药] 方用 新加香薷饮加减。 临证应根据暑热、湿邪偏盛情况于以加减。暑热偏甚者,可加鲜荷叶、鲜芦根、青蒿、黄连清解暑热;若湿邪偏重,湿困卫表,宜加藿香、佩兰、豆卷芳化透湿,里温偏重者,加苍术、白豆蔻、半夏、陈皮和中化湿;小便短赤加六一散、赤茯苓清热利湿。 四·秋燥 [证候] 发热恶寒,头痛、鼻咽干燥,干咳无痰或少痰,苔薄白少津,脉浮为本证的基本特征。凉燥证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口鼻干燥但不作渴,咳嗽少痰,舌质正常,脉浮不数;温燥证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口干渴,咽干痛,干咳无痰,舌尖边红,脉浮数。 [治法] 辛润袪燥。 [方药] 凉燥用 杏苏散加减。温燥用桑杏汤加减。表闭较重者,可加薄荷辛凉透表;咽干红痛,可加银花、连翘、玄参、射干清润利咽,大便燥结者,加白蜜、麻仁清润通便。 五·阴虚感冒 [证候] 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微汗,头痛心烦,口干咽燥,手足心热,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舌质红,脉细数。 [治法] 滋阴解表。 [方药] 加减葳蕤汤 若表证较重,可加荆芥、桑叶以疏风解表;心烦口渴较甚者,加栀子、竹叶、天花粉以清生津除烦;干咳或咳痰不爽,加大力子、射干、瓜蒌皮以利咽化痰;如咳嗽胸痛,痰中带血,可加鲜茅根藕节、生地以清肺凉血止血。 若素体阴血不足复感外邪,证候既有头痛、身热、微寒、无汗或少汗的表证,又有面色不华,唇甲色淡、心悸头晕等血虚见证,舌淡苔白,脉细弱或兼浮。治以养血解表。方用葱白七味饮加减。若恶寒重加荆芥、防风、热重加银花、连翘。 六、阳虚感冒 [证候] 恶寒甚,发热轻,无汗或自汗,汗出则恶寒更甚,头痛,骨节冷痛,面色光白,语声低微,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白,脉沉无力或浮而无力。 [治法] 温阳解表。 [方药] 寒甚无汗用 麻黄附子细辛汤;寒轻有汗用桂枝加附子汤。前方麻黄、细辛散寒解表;附子温阳袪寒,三药相合,取其温阳以助解表,解表又顾其阳。后方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而解外,附子助阳以驱寒,使阳气充沛,托邪外出。 若素体气虚,易感风寒之邪,证见恶寒发热,或热势不盛,但觉时时形寒,自汗、头痛鼻塞,咳嗽痰白,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苔白,脉浮无力。治宜益气解表,方用参苏饮方中人参、茯苓益气扶正;苏叶、葛根疏风袪邪;前胡、桔梗、半夏、陈皮宣肺化痰,共奏益气解表,袪痰止咳之功。 若气虚而见形寒、自汗、易于感冒者,可常服玉屏风散以益气固表,增强卫外功能,以防感冒屡发不愈。 若以寒、热等卫表见证为主者,可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方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而解外;黄芪益气固表托邪外出。

145 评论

空气精灵

中医认为感冒一般可分为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两大类。这两种感冒病因病机、症状、治疗原则及用药差别很大。通俗的讲(用白话讲),两者的区别在于:风寒感冒,其起因通常是劳累,没休息好,再加上吹风或受凉。风寒感冒通常秋冬发生比较多。风寒感冒属于太阳经症,太阳开机受阻。其特征症状为:*后脑强痛,就是后脑袋疼,连带脖子转动不灵活。*怕寒怕风,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子才觉得舒服点*鼻涕是清涕,白色或稍微带点黄。如果鼻塞不流涕,喝点热开水,开始流清涕,这也属于风寒感冒*舌无苔或薄白苔*如果你会把脉,你应该可以测到脉像是浮紧,浮脉的意思是阳气在表,轻取即得。

191 评论

相关问答

  • 病因和病机辨证分析论文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单单是指不生病,而且还包括以积极的态度去认真对待任何事情的精神、肉体和社会适应状态。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人体健康与疾病论文

    白兔糖vov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感冒中医内科辩证分析论文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等特征。 为什么说是风邪呢?中医上说大

    有多久没见你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中医感冒病辨证分型论文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等特征。 为什么说是风邪呢?中医上说大

    清影5127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感冒的温病辨证分析论文

    中医目前一般将感冒分为四型: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及体虚感冒(包括气虚感冒和阴虚感冒)。风寒感冒,多见于一般体质和阳虚体质,冬季多见,症见恶寒重、发热轻,

    艳的笑窝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感冒的病机和辩证分析论文

    如果最近总是感冒,首先你要除外一下能否为血液系统或者是自身免疫有问题,所以最好做一下,血常规检查,还有建议你做一下淋巴细胞亚群检查看一看,如果没有问题考虑是营养

    飞天大圣朱七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