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虫小豆豆
【下肢骨折.跟骨骨折】 【基本概述】 正常足底是三点负重,在跟骨、第一跖骨头和第五跖骨头三点组成的负重面上,跟骨和距骨组成纵弓的后臂,负担60%的重量。通过跟距关节还可使足内收、内翻或外展、外翻,以适应在凹凸不平的道路上行走,跟骨结节为跟腱附着处,腓肠肌、比目鱼肌收缩,可作强有力的跖屈动作。跟骨结节上缘与跟距关节面成30゜~45゜的结节关节角,为跟距关系的一个重要标志(如图)。跟骨载距突承受距骨颈,也是跟舟韧带的附着处,跟舟韧带很坚固,支持距骨头,并承担体重。【病因病理】 1. 病因 跟骨骨折多由传达暴力造成。人从高处坠下或跳下时,足跟先着地,身体重力从距骨下传至跟骨,地面的反作用力从跟骨负重点上传至跟骨体,使跟骨被压缩或劈开。亦有少数因跟腱牵拉而致撕脱骨折。 2. 病理 跟骨骨折后,常有足弓塌陷,结节关节角减小,甚至变成负角。从而减弱了跖屈的力量和足纵弓的弹簧作用。 根据骨折线的走向可分为不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和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两类,前者预后较好,后者预后较差。 不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如图]:①跟骨结节纵形骨折:由高处下坠时,跟骨在外翻位结节底部触地引起,骨折一般移位不大;跟骨结节骨骺未闭合前,骨折块可明显向上移位。②跟骨结节横形骨折:是一种跟腱撕脱骨折。③载距突骨折: 由于足处于内翻位时,载距突受距骨内侧下方的冲击而引起,极少见,一般移位不多。 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如图]:①跟骨外侧跟距关节面塌陷性骨折:为跟骨体的骨折,骨折线为斜形。从正面看骨折线是由内后斜向外前方,通过跟距外侧的关节面,并因重力使跟骨的外侧跟距关节面向下塌陷,跟骨体向两侧增宽;从侧面看,跟骨体后一半连同跟骨结节向后上移位,使跟骨腹部向足心凸出成摇椅状,跟骨结节向上移位,减弱了腓肠肌的紧张力,直接影响了跟腱的作用。跟骨腹部凸出也妨碍站立和步行。②跟骨全部跟距关节塌陷骨折:为最常见的跟骨体骨折,跟骨体部因受挤压完全粉碎下陷,跟骨体增宽,跟距关节面中心塌陷,跟骨结节上升,体部外翻,跟骨前端亦可能骨折,波及跟骰关节。 【诊断要点】 伤后跟部肿胀、疼痛,两踝下方有瘀斑,足跟不敢着地。足跟部横径增宽,严重者足弓变平。特殊检查:跟骨压痛明显,若骨折涉及关节面者,则内、外翻活动明显受限,并可触及骨擦音。X线检查:跟骨侧位、轴位X线片可明确骨折类型、程度和移位方向,轴位片还可显示距骨下关节和载距突。 【治疗方法】 1. 整复方法 不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 ① 跟骨结节纵形骨折的骨折块一般移位不大,无须手法整复。跟骨结节骨骺未闭合前,骨折块明显向上移位者,若不予以复位则跟骨底不平,影响日后步行和站立。可在适当的麻醉下,以骨圆针穿过结节骨块中部,将膝关节屈曲,由两助手分别把住患足及小腿,术者握紧牵引弓,松解骨折肌的交锁,然后向下牵引,直至骨折块复位为止。 ② 跟骨结节横形骨折,若撕脱骨块移位不大,无须手法复位。若骨折块较大,且向上移位者,可在适当麻醉下,患者取俯卧位,屈膝,助手尽量使足跖屈,术者以两拇指在跟腱两侧用力向下推挤骨折块,使其复位。 ③ 骨折线不通过关节面的跟骨体骨折,其移位应充分矫正。可在适当麻醉下,屈膝90゜,一助手固定其小腿,术者两手指交叉于足底,手掌紧扣跟骨两侧,用力矫正骨折的侧方移位和跟骨体的增宽,同时尽量向下牵引以恢复正常的结节关节角。若复位仍有困难,可在跟骨上作骨牵引,使之逐渐复位。 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 此类骨折治疗较为困难。若患者年迈而骨折移位不明显者,无须手法整复;若患者年轻而骨折移位较明显者,可在适当麻醉下以手法复位,尽可能矫正跟骨体的增宽和恢复结节关节角。 2. 固定方法 不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 ① 跟骨结节纵形骨折移位不大,局部给予适当的制动3周~4周即可;骨折块移位明显的经复位后,可固定患肢于膝微屈、足跖屈位4周,然后拔去钢针,再固定2~3周。 ② 跟骨结节横形骨折移位不大者,可固定患肢于屈膝、足跖屈30゜位4周~6周。 ③跟骨体部骨折经手法复位后,可用长腿石膏靴固定。 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 对于年迈而骨折移位不明显者,局部给予适当的制动5周~6周即可。对于年轻患者骨折块移位明显者,在复位后则应行夹板纸压垫固定4周~6周。而对于陈旧性骨折者,因疼痛而步行困难者,可考虑作跟距关节或三关节融合术。 3. 功能锻炼 一般经外固定后,即应扶拐不负重步行锻炼,6周~8周逐渐负重。但年轻患者波及关节面而移位明显的,则须在整复固定之后半个月才能开始作不负重步行锻炼,即在夹板固定下进行足部活动,使关节面自行模造而恢复部分关节功能。若跟骨结节纵形骨折而经骨牵引者,则应在牵引拔除而外固定仍保留的情况下,其功能锻炼仍按上述方法循序渐进。 4. 药物治疗 按骨折三期辨证用药。解除外固定后,用中药熏洗。
快到腕里来
【 躯干骨折.骨盆骨折 】
【解剖特点】 骨盆是由骶、尾、髋(髂、耻、坐)骨连接而成的坚强的骨环结构。两侧髂骨与骶骨构成骶髂关节,髋臼与股骨构成髋关节,两侧耻骨借纤维软骨构成耻骨联合。骨盆是脊柱与下肢间的桥梁,躯干的重量通过骨盆传达到下肢,下肢的震荡也通过骨盆上达脊柱。 骨盆后部是由两个负重的主弓(承重弓)构成,骶骨是这两个主弓的汇合点,股骶弓由两侧髋臼向上通过髋骨的加厚部分到达骶骨,此弓在站立位时支持体重。坐骶弓由两侧坐骨结节向上经过坐骨体从髂骨的加厚部分到达骶骨,此弓在坐位时支持体重[如图]。
骨盆前部由两个束弓组成(联结弓)。束弓的作用是防止主弓向两侧分开,两侧耻骨体及其水平枝约束股骶弓,两侧耻骨下枝及坐骨枝支持丛骶弓,束弓远不如主弓坚强有力,受外力作用时束弓先骨折,当主弓有骨折时,束弓很少有不发生骨折的(在耻骨联合分离时可无骨折),耻骨的上枝较下枝更易骨折。
【病因病理及分型】 骨盆骨折多由强大直接暴力所致,如车祸碾压,塌方,机械碰撞等。 骨盆骨折按骨盆环断裂的程度分三类: 1. 骨盆环无断裂的骨折 包括髂骨翼的骨折;耻骨一枝骨折;髂前上、下棘骨折;坐骨结节骨折;骶骨骨折;尾骨骨折等[如图]。
2. 骨盆环单弓断裂骨折 包括一侧或双侧耻骨上、下枝骨折;耻骨联合分离;一侧骶髂关节脱位或一侧骶髂关节附近的髂骨骨折等[如图]。
3. 骨盆环双弓断裂 包括一侧耻骨上下枝骨折合并同侧骶髂关节脱位或髂骨骨折;耻骨联合分离合并一侧骶髂关节脱位或髂骨骨折;骨盆环多处骨折[如图]。
吃撑了别跑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由于患者脊柱受暴力作用如撞击、高处坠落、臀部着地等致使胸腰部有疼痛、肿胀、活动障碍,还可发生椎体撕脱、断裂,严重者可损伤脊髓神经,引起不同程度的便秘,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肢体感觉和功能丧失。我院自2000~2002年共收治82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采用骨折部垫软枕,配合辨证施护,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护理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0年1月~2002年12月我科收治的82例中,男54例,女28例,年龄在30~78岁,平均年龄岁。胸椎压缩35例,腰1压缩38例,腰2压缩5例,其中合并不完全性截瘫4例。本组治愈60例,好转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 2辨证施护 胸腰椎骨折时,椎体往往被压缩成楔形,椎体前纵韧带发生皱缩,垫枕后迫使脊柱背伸,使前纵韧带由皱缩变为紧张,附着韧带的椎体前部为椎间盘有可能膨胀,恢复其压缩前的外形,才能取得临床效果。根据不同的病理阶段分为初、中、后期。 初期(1~2周)由于骨折后经脉(或督脉)受损,气滞血瘀,经络阻滞,不通则痛,故局部疼痛,压痛、脊柱骨折后引起疼痛,不能站立翻身困难,活动受限,血不循环而外溢或积于肌肤腠理之间,故局部肌肉肿胀,紧张,又因气滞血瘀,郁而化热,热伤脾胃,使之运化失常可伴有腹胀痛,胃纳不佳、便秘、尿潴留,苔薄白转黄腻,脉弦数等实证,伴有脊髓损伤者,则出现截瘫,损伤平面以下的肢体麻木,无知觉,不能活动,大小便失禁。证属气滞血瘀,治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患部手法整复和垫枕疗法。垫枕法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有记载,但宜仰睡,不可俯卧侧睡,腰下以枕垫之,勿令左右移动。此法患者仰卧硬板床,骨折部置软枕,垫枕可逐渐加高,使脊柱过伸,卧床时间为3~4周。护理做好如下工作。 情志护理注意情志的变化,因为患者绝对卧床,腰部垫3~4cm高软枕,活动受限,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又担心疾病是否能愈,特别是骨折初期,由于舒适度的改变,局部疼痛,怕动,最不配合,护理问题出现较多,我们应多作解释工作,特别是强调卧床休息,腰垫枕的重要性,经常多给病人讲解骨折愈合过程和同类病人转归情况,鼓励病人面对现实,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通过情志护理,使患者在精神上对骨折疾病焦虑,对日后生活担扰,对垫枕法紧张心理程度降至最低限度。 卧位与翻身脊柱受损者要绝对平卧硬板床,如需侧卧时,脊部要用枕头将全背部顶住,避免上下身的卧位不致,造成胸腰椎脊柱的扭转,要保持脊柱平直,防止发生进一步畸形或损伤,而正确翻身方法是极其重要的,既要注意翻身防褥疮,又要讲究方法,我们护士采取一人翻身或二人翻身法,并教会病人如何翻身,其方法是挺直腰背部再翻身,以绷紧背肌,使其形成天然内固定夹板,翻身时始终保持脊柱为一水平。 翻身角度与次数病人在侧卧90°角时往往难以接受,因一侧肢体受压时间长后觉得肢体麻木疼痛,难以坚持长久,据观察在45°~65°之间角度病人感觉舒适,舒适的体位才能减轻病人疲劳。翻身次数应根据病人个体适应度,因为平卧腰部顶住垫枕,开始病人难以接受,习惯于平卧者要求翻身次数少,而习惯于侧卧者往往要求翻身次数频繁,护士要热情主动,百叫不烦,协助病人翻身,防止褥疮的形成,一般白天1~2h翻身1次,晚间3~4h1次,好保证病人睡眠,治疗护理时与翻身时间同步进行,减少不必要的翻身。 皮肤护理加强基础护理,防止三大并发症的发生,保持皮肤完好,骨突部位要垫海绵垫,水液垫,翻身拍背,受压部位每天热敷或用红花酒精、活络油按摩。必要时用频谱灯照射或骨折治疗仪30min/次,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每天擦浴1次,冲洗会阴部早晚各1次,如有小便失禁者,应停留导尿管,每日用1/5000呋喃西林冲洗膀胱,用碘伏冲洗会阴部和抹洗尿道口,防止肺部、尿部逆行感染和防止褥疮的发生。 中期(2~3周)经手法整复和垫枕疗法后,肿痛患消而未尽,仍活动受限,舌暗红,苔薄白,脉弦数,证属瘀血未尽,筋骨未复,治宜活血和营,接骨续筋,局部仍继续垫枕疗法。此期护理除继续做翻身防褥疮和皮肤护理外,重点功能锻炼:病人入院第2天就开始鼓励病人锻炼胸腰背肌,由于疼痛,胸腰背部肌肉可发生保护性痉挛,往往病人不敢活动胸腰背部,因而导致胸腰背肌的废用性萎缩,造成脊柱各关节活动性减退,影响今后脊柱运动,造成胸腰部慢性疼痛,早期锻炼胸腰背肌可以避免上述不良后果,而且不致发生骨质疏松症,锻炼胸腰背肌方法通常在早期挺胸、背伸、五点支撑法、床上做上肢及扩胸运动,增加胸部活动和肺功能锻炼。 后期(3~4周)腰痛腿软,四肢无力,活动后局部隐痛,舌淡苔白,脉虚细,证属肝肾不足,气血耗损,治宜补益肝肾,调养气血,局部戴腰围。中后期除加强床上功能锻炼,还做三点支撑“飞燕点水法”和下床后做胸腰肌功能康复操;后期可戴腰围离床行走,继续胸腰背肌功能锻炼外,还要加强饮食调理,如用杜仲、巴戟、海马、鹿筋、猪骨煲汤,并指导病人如何蹲下,3个月内避免弯腰。 3小结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的护理,需按中医骨科三期辨证的原则,参考临床见证,制定具体措施,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骨折初期病人怕痛不肯配合,使用胸腰椎垫枕法护理问题最多,所以此期间应加强病情观察,找出护理问题,做好护理措施的落实,使病人得到最理想的护理效果,关键在于讲解垫枕疗法的重要性和各种防范措施,减少并发症,促进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生理功能早日恢复。
【下肢骨折.跟骨骨折】 【基本概述】 正常足底是三点负重,在跟骨、第一跖骨头和第五跖骨头三点组成的负重面上,跟骨和距骨组成纵弓的后臂,负担60%的重量。通过
1.辨证要点 (1)辨阳水阴水;凡感受风邪、水气、湿毒、湿热诸邪,发病较急。症见表、热、实证者,多按阳水论治,凡饮食劳倦,房劳过度,或久病损伤正气,起病较缓,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在中医学属“虚痨”、“血虚”、“血症”范畴。中国在中医药治疗再障方面经过40多年的实践,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获得了较好的疗效。我院自50年代末开始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生和护士的分工也越来越精细,二者之间相互协调促使更加良好的服务,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骨科患者的护理需求是十分复杂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
骨科医学又称矫形外科学,是医学的一个专业或学科。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骨科医学论文范文大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骨科护理工作 【摘要】为了提高骨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