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82

我是小鱼儿呀
首页 > 医学论文 > 消肝扶脾丸中华医学杂志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王家姑娘0122

已采纳

治疗肝脾不和,肝火旺兼脾虚的中成药, 药效非常好,但要对症下药。主要成分:党参、山药、赤芍、郁金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丸,一日2~3次。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疏肝理气。用于肝郁脾虚证,见有胸胁胀满,纳呆脘闷,大便溏软。轻、中度慢性肝炎见上述证候者也可服用。

231 评论

徐珊珊11

天气逐渐转热、溼气渐增,会影响肠胃机能,易出现消化不良、胀气、腹泻、食欲不振、便秘等问题。而饮用新增防风、黄耆、山楂等药材茶饮,有助于调理肝脾、补气升阳及促进消化。下面我给大家说说如何调理肝脾,供大家阅读! 调理肝脾茶饮 人参干姜茶 适用物件:常头晕耳鸣、肚子闷痛及易腹泻的脾肾阳虚体质。 材料:高丽参、干姜各5克。 功效:高丽参补益五脏、健脾生津,干姜温脾助阳、止泻。 山楂神曲饮 适用物件:偏食如爱吃肉、淀粉,易便秘、胀气的脾胃伤食体质。 材料:山楂、神曲、莱菔子各5克。 功效:山楂、莱菔子消食化积、除胀,神曲健脾胃、助消化。 以上四款茶饮做法皆以药材加300毫升热水,焖泡5分钟后饮用,可天天喝。 防风白术茶 适用物件:情绪波动大、拉完肚子仍易腹痛的肝脾不调体质。 材料:防风、白术各5克。 功效:防风可疏理肝脾、化溼,白术帮助健脾益气、利水散溼。 黄芪升麻饮 适用物件:食欲差、疲累,易消化不良、胀气的中气虚弱体质。 材料:黄芪、升麻各5克。 功效:黄芪能补中益气、强壮脾胃,升麻可清热、升举阳气。 调理肝脾的方法 一、疏肝健脾法:此法适用于因忧思日久而致肝气郁结,疏泄不及,脾土阴凝板滞的木郁土中之证。 ***注:木郁土中为中医术语。中医认为,肝属木,脾属土。即肝郁脾虚。临床表现为胸胁胀满窜痛,善太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食少,腹胀,肠鸣矢气,便溏不爽,或腹痛欲泻、泻后痛减,或大便溏结不调,舌苔白,脉弦或缓。***。以逍遥散为代表方,其他如柴胡疏肝散、四逆散、越鞠丸等也可选用。 病案举例:江某,女,39岁。因不满意自己的工作环境,终日忧闷不乐,形体略胖,近1周来,感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食欲不振,胸闷太息,大便不爽,四肢欠温,睡眠不安,月经滞后。在某医院经B超检查发现: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服“消炎利胆片”、“黄连素片”等无效,望其舌苔薄白,脉两关偏弦。辨证属肝郁脾虚之证,治以疏肝健脾,逍遥散加减:柴胡、赤芍、白芍、鸡内金、当归各10克,郁金、云茯苓、焦白术各12克,生姜3片,薄荷3克,炙甘草6克。服7剂,药后胃脘胀痛减轻,食欲稍增,再守上方7剂,胃痛基本消失,食欲好转,月经正常。 按:病起于忧郁,为情志所伤。忧思日久,致肝气郁结,肝气疏泄不及,则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即张老所说的脾土阴凝板滞。治疗应疏肝为主,健脾为辅,药用辛甘,辛以疏肝,甘以健脾,即《素问》云:“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 二、抑肝扶脾法:此法适用于因急躁易怒而致肝气横逆乘脾,脾胃受伤的肝脾不和之证,以痛泻要方为代表方。 病案举例:寇某,男28岁,干部。患慢性结肠炎2年,形态壮实,腹泻反复发作,发则腹痛肠鸣,痛则欲便,便则痛减,便中夹有白冻,日二三次或五六次,饮食如常,精神尚好。舌苔薄白,脉弦见于右关。曾做大便培养,未见致病细菌生长,曾服土霉素、氯霉素等药,初有效,后无效。证属肝木乘土,治以抑木扶土。痛泻要方加味:炒白芍24克,防风15克,陈皮10克,焦白术6克,六月雪20克。5剂泻止痛除,白冻见减,继服10剂,白冻全除,别无所苦,随访1年未见覆发。 按:患者形态壮实,饮食如常,精神尚好,知脾胃未虚。然腹痛腹泻,泻后痛减,右关脉弦,知肝木偏旺,久则乘克脾土。《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治疗应抑肝为主,扶脾为辅,药用酸甘,酸以敛肝,甘以补脾。即《素问》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酸泻之。”痛泻要方一般被认为是扶土抑木的方剂,而专家认为是抑木扶土,抑木为主,扶土为次,治疗以肝实为主,而脾虚不甚的痛证。若以脾虚为主,导致肝气偏旺者,非本方所宜。 三、补脾抑肝法:适用于饮食不节而致脾胃受伤,脾胃虚弱,肝相对偏亢的肝脾不和之证,以黄芪建中汤为代表方。 病案举例:黄某,女性,50岁,家庭妇女。胃痛反夏发作5年余,曾2次解黑便,经胃镜检查诊断为:胃溃疡、十二指肠球炎。近日来,胃脘疼痛发作,痛时喜按,口不渴,不呕,畏寒,面色萎黄,身体消瘦,精神疲倦,不思饮食,大便软,无黑便,心悸,睡眠不好,舌淡苔白,脉右缓弱,左弦细。辨证属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肝气偏旺证,治以补土抑木。黄芪建中汤加味:黄芪、党参各30克,炒白芍24克,桂枝6克,当归10克,大枣10枚,炙甘草9克,饴糖60克***烊化***。服5剂后,胃痛大减,精神饮食转佳,脉仍无力,守方再服10剂,胃痛痊愈,可从事家务劳动,原方出入调服20剂,随访半年余,胃痛未再复发。 按:患者胃痛反复发作,历时5年余,病程较长,且痛时喜按,不思饮食,精神疲倦,身体消瘦;面色萎黄,知其脾胃虚弱久矣,脾土虚弱,则肝木易亢,疏泄太过,故见脉弦细,治疗应补脾抑肝,补脾为主,抑肝为辅,药用甘温,佐以酸甘,甘温补脾,酸以敛肝。即俭匮要略》“补用酸,助用焦苦,益以甘味之药凋之”。黄芪建中汤甘温酸合用,正好对症。亦喜用资生丸化裁。然饮食伤脾致脾胃虚弱,决非一日之过,所以健脾补脾亦非一时可挽回,临证时,要有方有守,方能治愈。 四、健脾养肝法:适用于脾虚运化失职,气血生化无源,导致肝血不足,肝失血养的肝脾不和之证,以当归芍药散、归芍六君子汤、当归补血汤为代表方。 病案举例:邵某,女性,41岁,干部。患者于8年前发现血小板减少***一般在5—6万左右***,经服“利血生”、“维生素”等西药均少效,只好在家休假养病。来诊时症见:头昏,精神疲乏,有时昏倒,饮食不佳,大便干结,口干思热饮,心悸多梦,肢体麻木,停经3个月,脉细,左弱,舌淡红有齿印、少苔。证属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肝失血养。治以益气养血、健脾补肝。方以归芍六君子汤加味:当归、炒白芍各10克,红参8克***另煎***,黄芪、茯苓各20克,红孩儿15克,焦白术、升麻、炙甘草各6克。7剂。再诊时,精神饮食转佳,舌淡,脉细稍好,守上方,党参易红参20克,加丹参10克,服10剂,精神饮食均好,经事已行。再以上方增减服药月余,无不适,多次检查血小板数达9万多,嘱再服归脾丸月余以巩固疗效。 按:患者精神疲乏、饮食不好、头昏心悸、月经不潮等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肝失血养则见肢体麻木、停经、睡眠不好、脉细左甚。治疗应健脾养肝,益气生血。药用甘酸偏温,培土滋木,使脾土健运,气血充足,肝木得以滋培。 如何调理肝脾

245 评论

我爱吃酸甜苦辣

其实这个从要名上就可以分辨出来不同之处 舒肝和胃丸 舒发肝气 调和脾胃 主要治疗 肝气不舒 脾胃不和型的 胃炎 舒肝健胃丸 功效 舒发肝气 健脾益胃 对于 肝气乘脾 脾胃气虚类的胃炎 两者共同处 在于 都有肝气郁结 前者 表现以厌食 进食少为主 后者以 脾胃运化不力 表现为神疲气乏 大便溏薄为主

194 评论

iamYolandaXYZ

现兼任国际肝胆胰协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委员、脾脏功能及脾脏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首届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组织生物样本库分会委员,西安市外科学会主任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副理事长,肿瘤生物样本库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及肝胆胰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陕西省腔镜外科学会、陕西省康复学会腹部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抗癌协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陕西省分会、中华医学会陕西省分会常务理事,陕西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华实验外科杂志》、《国际外科学杂志》、《西部医学杂志》副主编,《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SCI收录)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教育部基金二审专家,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专业评审组评审委员,全国、陕西省及西安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首批专家库成员。

226 评论

相关问答

  • 消渴丸治疗糖尿病论文

    你 应 该 是 看 错 了 吧。。。。。消渴丸说明书上说的消渴病,应该是古时候人们对糖尿病的称呼。艾唐敏林消糖灵片跟消渴丸的作用一样,不过这个药里面中药成分更

    堕落紅尘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中华医学杂志消化内科

    孙丽华姓名:孙丽华国籍:中国民族:汉职业: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毕业院校:天津中医学院主要成就: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华胃肠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康复医学会会会员曾经当任上海消化

    缘梦~幸福宝贝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中华消化医学杂志

    国家一级医学刊物中没有医学院的院刊。国家一级医学刊物有以下: 1、中华血液学杂志 《中华血液学杂志》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血液学专业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血液学与

    翻滚的石榴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中华肝病医学杂志

    陈成伟,1967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主任医师、教授,文职1级将军。现任上海南京军医临床肝病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肝病学会名誉主

    开心一刻0312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中华医学杂志肝病

    心脏病: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心脏杂志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肝病: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临床肝胆病杂志 肝脏 实

    leleba2013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