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89

花栗鼠花栗鼠
首页 > 学术论文 > 与重庆之眼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陆老头11

已采纳

重庆饮食文化论文

重庆的饮食习俗与习惯,与重庆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有关,我们看看下面的论文,了解一下哦!

摘要:重庆的饮食习俗与习惯,与重庆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有关。三千多年历史的厚重与底蕴,不仅反映在时事变迁、文化灿烂、景绣物丰、人杰地灵等方面,也反映在重庆的饮食文化上,它是展示重庆亮丽风采的一个窗口。探讨重庆饮食习俗与习惯,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重庆,了解重庆的饮食文化,从而更加喜欢重庆,更努力地为建设重庆作贡献。

关键词:重庆;饮食习俗与习惯;渝派川菜;火锅

三千多年历史的厚重与底蕴,不仅反映在时事变迁、文化灿烂、景绣物丰、人杰地灵等方面,也反映在重庆的饮食文化上,它是展示重庆亮丽风采的一个窗口。了解重庆饮食习俗与习惯,有助于再现巴地先民生产、生活的历史画卷,把古今的生产、生活串联在一起,具有丰富的鉴赏价值和情感价值。

一、重庆饮食文化的起源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受古文化影响很深。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十分注重“天人合一”,以食表意、以物传情的特点表露特别明显,一向为各国朋友称道。许多外国朋友认为,品尝中国菜肴,其身心都能感受到美的享受。艳丽的色彩、美观的形态、诱人的香气、多变的味型成为我国烹饪美学的一大特点。因而,在世界公认为的三大“烹饪王国”中,中国烹饪独占鳌头,中国的饮食文化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重庆饮食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风味流派,经历了岁月的考炼。最终形成享誉全国的渝派川菜。重庆川菜起源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汉,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晚清,与经济的繁荣同步。

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降水量较多,空气中湿度较大,为了适应这种潮湿环境,人们的饮食往往受主观愿望的驱动,在饮食中增添了富含辛辣味的调料品,以此来抵御大自然中的不利因素,达到耐寒驱湿的作用。这种饮食习俗,很快成为重庆人的最爱,进而发展成为重庆人的食俗爱好。

重庆的餐饮业以川菜为主。广纳各地风味,兼收并蓄,主要由筵席式、大众便餐式、三蒸九扣菜式、民间小吃式、家常风味菜式和药膳食疗菜式构成。注重调味,有鱼香、麻辣、怪味、荔枝等20多种常用味型,花色品种数十个。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盛誉。

二、渝派川菜的'代表

渝派川菜的代表首推毛肚火锅。毛肚火锅最能体现重庆人的豪爽性格。

火锅,古称“古董?”,因投料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唐代白居易这样写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首诗维妙维肖的描述了围炉品火锅的情景。清代进士严辰的“围炉聚饮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更是描绘出吃火锅时的欢乐场面。

火锅起源于民间,独特风味形成于民国年间,火红于陪都时期。抗战期间,重庆火锅特别兴旺。因为在一锅热腾腾的汤料里,几乎包含了中国人喜欢的各种味道,真可谓百味俱全。尤其是突出麻辣味,吃时刺激,食后口感香甜,令人回味无穷。不仅重庆人喜爱,许多外省人也同样爱上了它。这种饮食习惯发展到后来,越来越讲究,花样不断翻新,层出不穷。入锅的不仅有鸡翅鸭蹼,甚至有山珍海味。吃火锅也不仅限于天寒雾重的季节,就是在三伏天的酷暑中,食客们也围坐在熊熊的火炉旁,一边挥汗如雨,一边酒酣耳热,这是一种何等畅快的情致。

三、重庆饮食文化的特色与展望

饮食业历来是一个敏锐的行业,其兴衰起落、嬗变发展,总是印证着社会经济文化演进的轨迹,反映着社会政治变迁的历程。因而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的发展,无不深深烙刻着时代的标记。

改革开放以后,重庆饮食文化更是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重庆饮食文化广泛兼容的特色,使重庆饮食根植巴渝,享誉全国。渝派川菜的“味”成为其特点的根本。清鲜醇浓、麻辣鲜香、综合调味等都围绕着“味”下工夫,因此,渝派川菜的灵魂就是“味”,重庆饮食享有“吃在四川,味在重庆”之殊荣。

饮食文化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习俗、习惯的积淀,它已深深地扎根于民间,成为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民俗文化之一。它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未来的重庆饮食文化将与时俱进,更加真实地反映老百姓生活的变化。未来的重庆,多彩多姿,具有明显风味特色的餐馆酒楼会继续增加。“八一路”、“南滨路”等美食一条街的现象将覆盖山城的大街小巷。“上山吃鸡、下河吃鱼、路边品羊、晚上围炉烫火锅”的热闹场面将托起重庆餐饮业的长足发展。和谐适中的渝派川菜将更注重向营养型的方向发展。养生、健美、保健等功能将得到进一步的发挥。菜肴不仅仅是烹熟可以充饥和具有营养价值就行,社会的发展使它早已超越了充饥养生的阶段而进入了艺术境界。其菜品不仅有营养价值,更要有让人欣赏的艺术价值。色、香、味美的菜肴才能使人食之陶醉其间。

综上所述,重庆饮食的习惯与习俗,是展示重庆亮丽风采的一个窗口,它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重庆,了解重庆的饮食文化,从而更加喜欢重庆,更努力地为建设重庆作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家发.重庆历史与文化[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2]重庆渝中区政协文史委[M].巴渝风情.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

[3]魏仲云.重庆名胜风情录[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4]刘庆渝.今日重庆杂志[J].2001,(5).

309 评论

陌茉默墨

参考文献是一篇论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正确引用参考文献能体现论文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更能彰显作者承认和尊重他人研究成果及著作权的科学态度与学术品质。但是在撰写论文时,经常会有引用不当的情况,这种行为属于学术不端。

一、属于学术不不端的引用方式

1、匿引

论文中引用了他人的学术观点、数据、材料、结构等而不如实、规范地标注出处,则有缺乏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或学术修养的嫌疑。

匿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论文的主要内容为剽窃或抄袭之物,文中列出的几篇参考文献是为了遮人耳目;

②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某一观点和理论的新颖性和独创性,故意不把引用的有关他人的重要论点和核心思想的参考文献列出;

③作者为了回避论文中某些观点的矛盾而故意隐匿有关文献。

2、滥引

作者故意把一些与论文主题关系不大或无关的文献作为参考文献,以装饰门面的行为。

3、崇引

作者为了某些需要(如抬高自己论文的地位和学术水平,或论文易于发表)而故意引用或仅引用名人或名刊资料的行为。

4、诱引

为了某种目的,诱导或迫使作者在论文中引用特定或某一范围内文献的行为。

诱引有期刊编辑部诱引和审稿人诱引之分,这一点一般是发生在打算投稿发表的论文上。

5、转引

作者没有亲自查阅某些原始文献,而直接从其他参考文献表中转录这些文献的行为。转引反映了作者对科研的敷衍态度和对文献引用的不负责任,是一种学术偷懒行为。著录参考文献时,应只限于作者亲自查阅和引用的原始文献,不应该转引。

6、曲引

根据自己论点的需要,对他人观点断章取义,进行不公正的引用或歪曲性评价的行为。

伪造、歪曲他人观点的行为,不仅直接造成引文误差,而且违反了《著作权法》中“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的规定,是一种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

二、正确引用参考文献的格式

1.学术期刊文献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2.学术著作

[序号]作者.书名[M].版次(首次免注).翻译者.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 起-止页码

3.有ISBN号的论文集

[序号]作者.题名[A].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6.技术标准

[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7.报纸文章

[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报告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9.电子文献

[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文献网址或出处,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三、引用的参考文献应具备哪些条件

被引用的参考文献主要有以下几种:

1、是关于具体的实验的方法;

2、是支持性或者有冲突的证据;

3、是比较有用的类似的文献;

4、是有历史背景的和有意义的文献;

5、引用文献要新: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文章的先进性;

6、引用高质量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文章学术水平的高低,从总体上体现了该文章的科掌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7、提高自引文献量:作者自引是指作者引用了自己以前发表的文章作参考文献,期刊自引是指该期刊引用了该刊以前发表的文献。

8、引用文献要全:参考文献一定要全面,尽可能全面地引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9、多引期刊文献,少引书籍文献。

四、引用参考文献提醒

1、不能在不使用引号及给出完整出处的情况下,一字不漏地使用别人的文字。

2、至于重新编辑或重新叙述别人的著作中的文字,并将修改过的文字以自己的作品方式呈现,也是抄袭。

3、不管你使用原著观点时是否将文字进行了修改,把别人的观点当成是自己的观点来呈现,一样是属于抄袭现象。

167 评论

萨瓦底卡Fs

介绍重庆的书籍排行榜 前十1 《白沙码头》 小说 作者:莫怀戚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长江水边,山城重庆,一群嚣张的师兄弟,肆无忌惮地生死,肆无忌惮地爱恨。尤其八师兄,身为乐团首席小提琴,一把绝世名琴,一曲贝多芬,云南赌玉,重庆杀仇,爱麻疯女,恋女囚徒,琴心揽月,色胆包天。那嚣张的人生境界,那疑似的重庆性格,让人目瞪口呆,又热血沸腾。2 《上清寺在哪里》 小说 作者:罗渝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一个初夏的雨夜,一个叫小敏的上海女孩来到重庆。她遵照父亲遗命,要将一个遗物交给在重庆上清寺出家的叔叔,但上清寺早在上个世纪很久前就消失了。在寻找上清寺的过程中,女孩得到“我”和老曾的帮助,得到了爷爷遗留的藏宝图,三人跟随着十二张藏宝图的指引,解开了一个个谜团。3 《关于这座城市的记忆——我用画笔描绘重庆往事》 绘本 作者:裸奔的狗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网友评价:“为一个重庆人,对这本书是无法抗拒的!!”——作者用朴实真诚的文字,配上轻松、温馨的画面,真实再现了老重庆过去的生活:在巷子口、防空洞歇凉,4路电车,火锅和小面…………看完后让人回到自己小时候,回味那段无法倒回的时光。一本让人看了心里暖暖的书。4《重庆十八怪》 杂文选 作者:重庆晨报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重庆民间流传着“重庆十八怪”的说法,即七十岁叫“女娃儿”不为怪,八十岁喊“崽儿”很自在,男人染发装“老外”,女人的肚脐眼在衣服外,说话着急像比赛,“言子儿”又多又古怪,“麻辣烫”越热越要卖,不吃小面不自在,爬坡上坎当小菜,坐车没得走路快(堵车),路边打望(东张西望)好愉快,棒棒(力夫)满街找买卖等。5 《重庆语文》 绘本 作者:蜂窝煤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本书是一本用绘本形式表现的重庆方言词典,实际上,也是本四川话的方言词典。这是本好看好读的绘本,不仅是针对重庆、四川的读者,我们相信其他城市、其他地域的读者读了此绘本后,依然会或莞尔或捧腹或……6 《重庆崽儿重庆妹》 杂文选 作者:重庆晚报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重庆晚报[市井]优秀短文选7 《重庆-寻城记》 游记 作者: 田飞 / 等寻访人 / 黄波 / 李七渝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重庆——是你熟悉的山城 重庆——又是你陌生的古都 儿时的记忆、长辈的述说、耳熟能详的故事,一座熟悉的陌生都市,一幅真实的人文地图,本书是一个闪光的路标,带你寻觅重庆的真实和隐私……8 《老重庆:巴山夜雨》 作者: 黄济人 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应当承认,老重庆没有帝都遗韵,没有十里洋场,没有津门旧事,也没有秦淮旧影。但老重庆有自己的故事,而且有别人没有的东西。在这本《老重庆――巴山夜雨》中,昔日那混沌零散的老重庆的轮廓,如今渐渐清晰了。9 《重庆攻略》 作者: 《重庆攻略》编写组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重庆最值得推荐的69个地方(内赠吃喝玩全地图)10 《中国著名作家笔下的重庆》 作者:重庆作协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本书是一篇散文,收录了重庆的个性、对一个城市和一位老人的祝福成长的女孩、如何进入重庆等内容

260 评论

文姐吉祥

重庆·文|重庆之眼熊小苏武汉大学本硕人|记录成长点滴来自专栏我的gap year——重庆行勒是雾都!写这篇文已经距离去重庆之眼过去了快一年的时间,再翻起过去的旧照片,看到当年搜集的那些内容,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炎热的夏季,走在重庆的大街小巷,领略山城的风光。重庆之眼上的山城重庆所以当初在重庆,想要一饱眼福,还是得走到高处去,而且既然诸多人都推荐重庆之眼,自然也不能少了我呀!一、简介重庆之眼作为重庆的网红地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到此一游。它又名“云端之眼”和“天空之眼”,海拔520米,360度无遮挡的顶层超大圆形观景台,足以让人有置身云端之感。【重庆之眼一定是故意的,连海拔都是爱你的高度~~~当然,它的建筑高度只有318米,但是用以一观重庆城也是足够了~】重庆之眼地处渝中区“半岛之心”,下面就是解放碑高楼,也是俯瞰重庆的最佳观景位,所以如果想一观重庆,可一定不要错过这里~那么问题来了,这地儿为什么叫“重庆之眼”呢?其实,重庆之眼位于重庆西站核心位置。首先,作为一个连接重庆与其他城市的桥梁,西站成为重庆聚集人流和人气的眼睛毫不夸张,而它的造型也因此被设计成为了眼睛的形状。那么位于其中心的重庆之眼,也延续了西站的设计理念,它不仅是重庆的中心,也是聚集西南人流的财富之眼。它不仅是重庆的地标,也代表了重庆对于未来的展望,愿通过这双眼睛,放眼世界,带来不一样的风采。二、攻略游玩重庆之眼最好挑人不多的时候去呀,因为天台比较小,要是人多的话······你懂得~就会像这样——

123 评论

相关问答

  • 与生命之源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敬畏生命的感悟、领悟和觉悟1感悟:生命的轻与重8.0级的地震,使天府之国的一角瞬间变为血泪之地。大震震垮了同胞的家园,也触痛了我们蛰居已久的敬畏生命之心。抗震救

    总迷路的熊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与留守之殇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danyanpimmwo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与最美之学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一般是写在论文的最后面,例如: 参考文献: 〔1〕陈孝彬.教育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6 〔2〕潘菽.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指尖的淚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与花钱之王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王启云.保护消费者权益,关键在于强化政府部门监管. 《消费经济》 PKU CSSCI -2008年4期 [2]杨慧.论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对消费者权

    最美遇见微风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与黔之驴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

    横竖都是213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