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哇塞赛
题目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它对读者具有影响力,可使读者首先明确论文研究的主题。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翻译方向论文题目选题参考2022,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点击获取更多"论文"相关内容↓↓↓
★ 优秀论文题目2022 ★
★ 毕业论文答辩发言稿 ★
★ 毕业论文答辩致谢词 ★
★ 大学毕业论文评语 ★
翻译硕士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1、《中国古代 足球 》古汉语专名与古诗词的英译处理
2、英文合同汉译中规范性的实现策略
3、以目 标语 读者为导向的 广告 翻译策略研究
4、盐城旅游文本中特色词汇的翻译问题
5、从接受美学视角探究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翻译
6、法律文献中专业术语英译的探讨
7、扬州旅游文本里 文化 因素的翻译
8、网络辅助下英语缩略语的翻译策略研究
9、有道词典在翻译中的应用
10、 英语 散文 120篇汉译项目 报告
11、徐州景点 导游词 翻译中文化负载词的处理
12、徐州特产食品 说明书 汉英翻译研究
13、从文本功能的角度探究报刊时政新闻的汉译
14、英语长句的英译汉翻译策略实证研究---以<基于语料库的英语教学>为例
15、《物华名胜》中复合式翻译 方法 的运用
16、《苏斯 儿童 绘本汉译过程中儿童语言的处理》
17、目的论指导下企业介绍的英译研究
18、新闻发布会口译项目报告
19、目的论视角下看中国高校宣传片的字幕翻译策略
20、《杨澜访谈录》同声传译项目报告
21、VOA经济报道口译过程中顺句驱动法运用的实践报告
22、预测在英语 财经 新闻口译活动中运用的实践报告
23、中国饮食文化词的口译技巧—《舌尖上的中国》口译实践报告
24、影响英汉交替传译中笔记有效信息筛选障碍的项目报告——以VOA时事新闻口译实践为例
25、视译停顿形成因素及解决方法报告
26、外事口译中译者主体性的把握
27、学生译员汉英交传训练中停顿现象研究
28、商务合同英汉互译技巧
29、英文品牌汉译
30、知识对于翻译的重要性
31、中英文化差异及其对英汉互译的消极影响
32、英语广告中修辞手法的应用及其翻译
33、<<红楼梦>>金陵判词两种译文的比较及评析
34、从红楼梦诗词翻译看翻译中的文化补偿
35、关于李后主“虞美人”的3种英译本的鉴赏
36、跨文化交际与商标翻译
37、中式菜肴的命名与翻译
38、浅谈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
39、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
40、英文化妆品广告之美学翻译
41、数字在中西文化中的内涵差异及数字习语翻译初探
42、浅析原语文本在目标语文本中文体的适应性
43、英语习用语翻译中的等效性研究
44、论语境在英汉翻译中的作用
45、浅析英语动画片翻译的基本原则
46、中英服饰广告的翻译
47、论英汉翻译中语篇连贯的重要性
48、论译者的风格与译风
49、经济英语中的隐喻及其翻译
50、从翻译的美学角度浅析旅游资料的中英译
51、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52、影视字幕翻译的原则
53、影响长句翻译的因素
54、例析英译汉中形象语言的处理
英语专业 毕业 论文翻译方向题目
1、 图里规范理论视角下的《四洲志》翻译研究
2、 翻译伦理视域下杨曙辉和杨韵琴《喻世明言》英译本研究
3、 《围城》英译研究
4、 余华小说《兄弟》中的文化专有词英译研究
5、 汉语形容词重叠式及其基式英译对比研究
6、 英汉交流虚构运动事件中路径和方式表征的对比研究
7、 汉语情态动词“能”字结构的翻译
8、 英汉运动事件表征方式对比研究
9、 顺应论视角下视觉动词的汉英互译研究
10、 语用顺应论视阈下汉语听觉动词的英译研究
11、 基于交往能力理论的翻译主体间性实证研究
12、 目的论视角下的电气英语翻译
13、 从符号视角看翻译中视觉非语言符号的信息处理
14、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政府公文英译策略研究
15、 女性主义视角下影视字幕翻译策略研究
16、 操纵论视角下政治文本的汉英翻译研究
17、 从功能对等原则看中国上古神话中神话意象的翻译
18、 从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视角分析领导人演讲口译
19、 文化翻译理论指导下《黄帝内经》英译策略研究
20、 四字格中医术语动词的英译对比研究
21、 《红楼梦》服饰文化翻译研究探析
22、 英文传记汉译实践报告
23、 生态翻译视角下:《尘埃落定》英译本的研究
24、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两个译本中的体现
25、 描写性翻译理论框架下《西敏寺》译文的风格分析
26、 目的论视角下张爱玲《金锁记》自译本的比较研究
27、 从功能理论视角看戴译本《边城》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28、 英译诗歌韵律的定量对比分析
29、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鲁迅小说《药》《孔乙己》《风波》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30、 奈达功能对等视角下对《瓦尔登湖》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
31、 语义翻译/交际翻译视角下文化特色语的翻译
32、 从关联理论看《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两个汉译本
33、 目的论视角下的《三体》英译研究
34、 性别与翻译:从女性主义翻译观对比分析《飘》的两译本
35、 目的论指导下的《舌尖上的中国》菜名英译策略
36、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美国情景喜剧字幕翻译
37、 功能对等理论视阈下的商标翻译研究
翻译理论与实践论文题目
1、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宏观性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2、翻译美学的文化考量
3、解构视角下翻译中的二元对立分析
4、传教士翻译与晚清文化社会现代性
5、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翻译功能研究
6、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主体交往体系建构研究
7、许渊冲唐诗英译研究
8、论英汉翻译写作学的建构
9、 文章 学视野下的林译研究
10、口译研究的生态学途径
11、郭建中翻译思想与实践研究
12、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策略研究
13、文学文本中的视觉翻译
14、外宣翻译研究体系建构探索
15、异化翻译思想探究
16、翻译的修辞学研究
17、新月派文学观念研究
18、文章学视野下的林纾翻译研究
19、翻译批评原则的诠释学研究
20、蒯因的翻译不确定性及其对英汉互译的启示
21、近代中国 留学 生 教育 翻泽研究(1895~1937)
22、叙事学视域下的外宣翻译研究
23、修辞劝说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
24、中国传统翻译理论观照下的林少华文学翻译研究
25、易学“象”视角下的译学研究
26、对比语言学元语言系统的演变研究
27、俄语本科翻译教材研究
28、情境翻译与翻译情境
29、西班牙语委婉语的多元翻译
30、从《哥儿》林译本的 句子 结构调整看奈达功能对等翻译理论
31、功能对等理论与信达雅翻译论的比较研究
32、《翻译理论与实践》(第二章)翻译报告
33、从中国文化语境视角出发解读西方女性主义翻译
34、证券翻译理论与实践
35、叶维廉汉诗英译研究
翻译方向论文题目选题参考相关文章:
★ 翻译方向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 英汉翻译论文选题题目参考
★ 2021英语专业论文选题与题目参考
★ 翻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文化
★ 英语专业文化类方面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 优秀英语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 英语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精选5篇
★ 2021英语专业的硕士论文题目
魔戒之love
文言文不难,其一看有没注释,有写作背景的根据写作背景答题。其二学会抓重点诗句跟字眼,因为其中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抓出来了理解就容易得多。
强烈建议在看答案前先做题,在根据参考答案比较差别,学习参考答案的表达技巧,这样答题才能得高分。文言文翻译始终注意一点,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而且文言文翻译跟古诗理解共同要主要的就是重点字眼的把握。我自己总结的,希望能帮到你,还有语文复习不用太注意版本问题,除非是必背古诗词。参考书最好是自己选择的好,别人的未必适合自己。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
“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
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1、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2、标准:信、达、雅.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达:要求明白通顺,没有语病.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3、方法:增、删、调、留、换.增:增加内容,保持句子顺畅.删:去掉多余、累赘的成分,使句子简洁.调:在遇到特殊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位置,更好地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留: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有名词,一般保留原词.换:某些内容损及到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冲突的内容.[例]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要注意到“物喜”“己悲”的意思,需要添加一些成分,还要注意“以”字的意思.答案应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解题原则是:“以文解题”;看分值答题(如果多分值最好标出1、2,怕丢分不妨n+1,但有字数限制的概括题除外);尽量用原句,不能用原句的,答题线索一定在附近;审题要细,别看错,别遗漏. (一)、记叙文阅读一、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 (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 ; (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二、文章概括: 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A、谁干什么B什么怎么样) 主题概括:“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义(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 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三、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贯穿全文,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五、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 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 六、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 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 、抒 *** 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3、写法上:气氛渲染 、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 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 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以《孔乙己》为例,开篇关于咸亨酒店格局及人物的介绍便属于社会环境描写,它揭示了当时社会等级森严,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势利,为主人公的出场做了铺垫. 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六种情况判断:是否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是否渲染了气氛,是否设置了背景,是否烘托了人物形象,是否深化了主题,是否推动情节的发展. 七、评价感悟类 评价:“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感悟:结合主旨、个人生活体验,提出对问题的看法. 启示从原文引出;评价表明态度及理由.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 感想启迪类答题方法: 1.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义,联系中心作答 2.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 3.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恰当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运用成语. 4.偷梁换柱法:把作者在该文章中的体验、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演绎一遍. 词句品味类答题方法: 词语品味答题方法: A.了解词性感 *** 彩,揣摩词语所表达的喜怒哀乐. B.分析修辞,体会词语的形象含蓄 句子品味答题方法: A.看句子是否富有哲理:如果富有哲理,可以从它带给你的启迪去体会. B.看句式结构(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陈述句语气平稳,不温不火;疑问句能吸引读者好奇心,能制造悬念;反问句能加强语气;感叹句能抒发强烈的感情;排比句层层深入,显得气势磅礴; C.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比喻使意思浅显易懂,具体形象;夸张能突出事物的特征;拟人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对比给。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文言文是古人所用的语言,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已经不再使用。但它是现代文的源泉,仍然以各种方式影响着现代文。因此,要真正学好现代文,就必须具备比较扎实的文言文基础。老一辈作家、学者如鲁迅、茅盾、钱钟书、梁实秋等人都有深厚的古文根底,作品中洋溢着浓郁的古典气息,语言简洁准确、典雅传神。鲁迅先生从年轻时就大量阅读和研究古代小说,这对他后来的小说创作影响很大;茅盾背诵《红楼梦》的功力历来为人称道;钱钟书首先是一代学者,学贯中西,尤以国学见长,其次才是作家。世人只知有《围城》,而不知有《管锥编》;梁实秋深谙古典,博览经史子集,体现在其散文作品中,不仅是语言的古雅淳厚,收放自如,还有用典之信手拈来,曲尽其妙。梁氏读书之广与运用之活实在令人叹服。
那么,怎样才能学好高中文言文呢?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学习方法:
一、掌握基本的语言结构。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其中,词包括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句可分为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五大类。系统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弄清其与现代汉语的区别和联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二、正确断句。古人写文章没有标点符号可用,因此,如何断句直接影响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断句须注意以下几点:理解关键词语,判断词与词之间关系;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赏识;掌握文中对话、转述、引用的规律;根据句首和句尾的词语以及句中的惯用语进行判断。
三、学会正确的翻译方法。翻译文言文的原则是:忠实原作,字字敲定,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补充省略的部分;调整语序;适当增减。
四、反复诵读。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诵读可以培养语感,达到熟练阅读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此外,古文很讲究内在的韵律和节奏,反复诵读可以充分领略作品的音乐美,提高学习兴趣。
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和方法:
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准确理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子本身,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识造成的。
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
例8: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译文:自己认为不能够广泛施恩,以至使得这个人跌倒了,于是就在种植竹子处的水沟上建立一座小桥,让人足以能够通行。
原句中的“自”“以”“广”“施”“至”“使”“此”“乃”等都是由单音节词换成了双音节词。
3)、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换”“调”“留”“增”“补”“删”五字诀。
五字诀是译文语言组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举例简述如下:
(1)“换”。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词,在译文中替换为现代汉语。
例9: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09安徽卷)
译文: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它们)了。(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
“叟”换成“老人”,“识”换成“知道”,“意”换成“心思”,“怀”换成“揣着”。
(2)“调”对文言语句位置与现代汉语不同之处,主要是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倒装现象,译文依据现代汉语的语言规范,对成分位置作必要的移位调整。如例5中的定语后置,例6中的状语后置,例7中的宾语前置。
(3)“留”。保留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保留特定的专名术语,如人名、地名、民族名、官号、谥号、年号、特殊称谓、特殊的学术或专业术语,现在已经消失的事物等。
例10;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09年全国一卷)
译文:与郡丞元宝藏结交很深,前前后后的县令县长,没有不受到他指挥的。
(4)“增”。文言文省略现象较为突出,如省略句中的主、谓、宾成分,介词,数词后面的量词,甚至还有省略一个分句的现象,翻译时应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增补必要的语言成分。如例1中的省略宾语,例2中的省略主语,例6中的介词省略,例7中的动词省略等。
(5)“补”,就是将文中省略掉部分补充出来。
(6)“删”。文言语句中有些虚词的用法,现代汉语没有类似用法的词语,也没有类似的句法结构,翻译时只能删除削减。如发语词“夫”“维”,起提宾作用的助词“之”经及一些凑足音节的助词。如例9中的“也”“而”。
4、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
这是做好翻译题乃至做好所有文言文题目最根本的一点。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以上所讲的方法和技巧说到底都还是“末技”;其实,根本的技巧还是来自功底,来自内力。为了增强文言功底和文言阅读的内力,考生一要做好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二要注重平时积累。文言知识点很多,考生要养成积累的习惯,随时随地、一点一滴地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三要注意复习以前学习过的课文,因为做高考题许多就是对平时学习过的课文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甚至有些考查的知识点就直接来自学习过的课文。因此要回归课本,尤其是对于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弱的同学;四要多练习,通过练习来掌握500字左右的文言文段的阅读套路,培养文言语感,增强解题能力。
小鱼爱嘟嘟1206
大家如今最认同的是辜鸿铭所翻译的汉文。 论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意境的传递摘要:中国古典诗词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蕴含着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刻内涵。由于意境在古典诗词创作和鉴赏中的重要作用,怎样在诗词翻译中传递它就成为一个重要议题。本文通过对比研究杨宪益夫妇和大卫・霍克斯在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中的诗词翻译,探讨了古典诗词在翻译中如何通过意境的传递保存和向国外读者介绍中国文化的特色美。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诗词翻译古典诗词《红楼梦》诗词意境 一、诗词意境及其翻译策略解析 诗词意境 诗词意境是指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如果典型是以单个形象而论的话,意境则是由若干形象构成的形象体系,是以整体形象出现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意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 “如在目前”的较实的因素,称为“实境”;一部分是“见于言外”的较虚的部分,称为“虚境 ”。虚境是实境的升华,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的创造和描写,处于意境结构中的灵魂、统帅地位。但是,虚境不能凭空产生,它必须以实境为载体,落实到实境的具体描绘上。总之,虚境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 翻译策略解析 早在1926年,闻一多先生在《晨报诗》上发表《诗的格律》,指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并且还有建筑的美”,提出“新诗格律化” 鲁迅也早已提到过:“《红楼梦》诗词翻译的理想标准是:……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国内外将中文诗词翻译为英法韵文的唯一译者”,“译林奇才”许渊冲先生曾说翻译唐诗要尽可能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这就是说,译诗要和原诗一样能感动读者的心,这是意美;要和原诗一样有悦耳的韵律,这是音美;还要尽可能保持原诗的形式(如长短、对仗等),这是形美。”许渊冲先生同时强调在翻译过程中“意美”的传达和再创造在三者中的重要性及核心地位:“‘三美’中最重要的是‘意美’,其次是‘音美’,再次是‘形美’。”正因如此,译入语中重新创造出跟原文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意境来,就显得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学者专家一直强调“译味”,也就是神似,但笔者以为“译味”其实是传递“意境”,两者几乎是等同的。而在诗词翻译过程中,能否传递原作的‘意美’,‘音美’及 ‘形美’是传递原作意境的关键点,可以作为红楼诗词翻译的严格标准,其中‘意美’是重中之重。 二 、《红楼梦》诗词中意境的传递释例 意美的传递 意美即诗的意象美。 “意象是指包含作家思想感情的诗歌形象,它是诗歌表情达意的最小单位”。而意境是由一个个意象构成的,它不但给人以想象的时空,而且激励人的情感,给人以启示。也就是说,在红楼诗词中,诗人描绘大自然景物时,善于捕捉典型“形象”入诗,“随物赋形,敷色设彩。”下面我们就此举红楼诗词的几个例子谈谈诗歌意美在英译中的传递。如林黛玉《题帕三绝》中的一首:“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从总体看,此诗充满了哀怨、哀伤、凄惨、凄艳之“意美”,描述了黛玉多愁善感,常年流泪,其中“湘妃竹”的来历是相传舜帝死后,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为纪念他长哭不已,所流的眼泪把湘江边的竹子染得斑斑点点,因此被成为“湘妃竹”,又称“斑竹”。黛玉多愁善感,常年流泪,又喜欢竹子,其居所潇湘馆前也种了许多竹子。因此她常以湘妃自况,别人也称她为潇湘妃子。此诗运用的意象有“彩线”,“面上珠”,“湘江旧迹”,“千竿竹”“香痕”,可谓字字含泪。让人不禁为黛玉这一寄人篱下、遭受人情冷暖,最终没盼到属于她的幸福的降临,而香消玉损、泪尽而亡的少女触怀感伤。在英译中这字里字外之“意”如何传达呢? 杨译:No silk thread can string these pearls; Dim now the tear-stains of those bygone years; A thousand bamboos grow before my window― Is each dappled and stained with tears? 霍译:Yet silk preserves but ill the Naiad’s tears: Each salty trace of them fast disappears. Only the speckled bamboo stems that grow Outside the window still her tear-marks show. 杨氏运用的意象主要有 “silk thread”,“pearls”,“Dim”,“tear-stains”,“bygone years”“ A thousand bamboos”,“tears”霍氏运用的意象主要有“silk”,“ill”,“Naiad’s tears”,“Each salty trace”,“the speckled bamboo stems”,“tear-marks”。本诗第一句“彩线难收面上珠”杨译为“:No silk thread can string these pearls;”,没有直接指明是谁的眼泪,读者借助注释可以找到答案。杨译基本上没对原诗做太大调整; 霍译为: Yet silk preserves but ill the Naiad’s tears: 在霍译中对原诗做了创造性的调整.Naiad’s tears是希腊神话中水泉女神“那伊阿得斯的眼泪”(Naiad’s tears),“尽管丝帕在手不停擦拭,但仍然不能擦干 “Naiad’s tears”,可见此译文传神的传达了林黛玉终日帕不离收,以泪洗面的意象。下半节“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主人公窗前的竹变成了“斑竹”,脸上的香痕即她的泪痕 “消失”时,竹子已经长成了斑竹,霍译的the speckled译文形象生动,同时Outside the window still her tear-marks show.简单的一词“her”更不着痕迹的传递了“香痕”的涵意,不免让人感怀封建社会黛玉的红颜薄命,引出无限惆怅和遐想。 音美的传递 中英两种语言在音调、音节诸方面有太多的差异,英语属音读语言,汉语则属声调语言,红楼诗词大多讲平仄,英语虽不讲但是英语诗词也强调“音美”,许渊冲先生认为,如果三者不可得兼,首先可以不要形似,。但无论如何,都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意美和音美。可见,“音美”还是很重要的,在三者当中处于仅次于“意美”的地位,在具体翻译实践中虽然不必完全把汉语的音律、音节美再现出来,但是应该利用译入语英语的语音特点,比如节奏和音韵,再创出 “音美”。 比如《聪明累》是一首描写王熙凤一生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曲子。其中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其中“意悬悬”“荡悠悠”“忽喇喇”“昏惨惨” 呈现了王熙凤提心吊胆,心力交瘁,四个叠音词犹如节奏鲜明的跌拓起伏的舞曲,极具音乐性和戏剧性,让人想去凤辣子聪明伶俐却费尽心机;终日忙碌,红极一时到头来却一败涂地的讽刺性结局,嘲讽之余不免心生感伤。形美的传递 “形美”即形式美。红楼诗词是内容与形式高度融合的有机统一体,因此在翻译中,形美并非无足轻重诗歌借形以传神,失其形即失其神。形式是传神达韵的重要辅助手段,形美就可以任意放弃,Perter Newmark在他的译论名著“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中说,“译者应注意原文的形式,用格姆布里奇的话来说,形式可以改变、提炼、表现思想。如果歪曲了原文的形式,就会在某种程度上歪曲了原文的思想。”红楼诗词诗词讲究诗句长短和对仗工整之美,比如《红楼梦》诗词也不例外。正册判词之钗黛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咏的是宝黛二人,此诗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诗词的工整之美。林黛玉与薛宝钗,一个是寄人篱下的孤女,一个是皇家大商人的千金;一个天真率直,一个城府极深;一个孤立无援,一个有多方支持;一个作判逆者知己,一个为卫道而说教。其中“可叹”对“堪怜”,“停机德”对“咏絮才”“玉带”对“金簪,“林中挂”对“雪里埋”。“停机德”是典顾,源于《后汉书・列女传》,描述乐羊子妻以停机并割断了织机上的经线来规劝丈夫不要半途中止学业, 故“停机德”指的是女子有德;“咏絮才” 同样是典顾,源于《世说新语・言语》,描写晋代谢道韫曾才思敏捷形神兼备地用“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故“咏絮才”指的是女子有才。此诗第首句和末句暗指宝钗,第二和第三句暗指黛玉。两种版本的翻译如下: 杨译:Alas for her wifely?virtue, Her witto sing of willow-down, poor maid! Buried in snow the broken golden hairpin, And hanging in the wood the belt of jade. 霍译:One was a pattern of female virtue, One awit who made other wits slow. The jade belt in the green wood hangs, The gold pin is buried beneath the snow. 可以看出,两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都用了很多心思,无论是高度忠实于原文的杨译版,还是跳出原文通过改译达到良好押韵效果的霍译版,都较准确的传达了原作的意境,如杨译和霍译分别用“wifely virtue”和“female virtue”来指代“停机德”,回避了典故,直译本义。对于第二句的翻译,杨译保留字面“Her wit to sing of willow-down, poor maid!”;霍译直译本义“One a wit who made other wits seem slow”。 两种译文在意境的传递上讲各有特色。但霍译四句中除了One a wit who made other wits slow.是九个英语单词,其它三句都是八个单词,杨译四句所用单词为5,7,9不等。杨译中难以找到对仗的单词而霍译前两句都用了One后两句用The jade ,The gold.统观全诗在译文的长短,对仗,工整上看,无疑霍译版在英译过程中,在不损害“意美”和“音美”的前提下,更好的保持了诗歌的形式美,“创造”出了一种符合英语语言特点的“形美”来。 参考文献: [1] Hawkes, David. The Story of The Stone[M]. London: Penguin Group,1973. [2]许渊冲.文学与翻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钱钟书.管锥编[M].北京:中华书局, 1986. 作者: 刘嘉娟 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摘自中国论文网,原文地址:谈如何翻译中国古典诗词的色彩美 李磊(钟恺农业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在英译中的体现,英语翻译学论文
绿皮书字幕翻译没有什么特别亮眼之处,缺点就是有很多错误。 《绿皮书》公映版字幕,却产生了许久都未曾产生的“糟糕”之感。 1、就是公映版字幕没有在“doctor”
英语翻译教学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它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英语使用能力。尤其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加强英语翻译教学不仅关系着大学生的就业前景,更与我
术语翻译策略论文旨在解决以下问题:1. 翻译过程中遇到的术语难点,如专业性强、文化背景不同等问题,以及如何在宣传、科技等多种领域中更好地实现术语的传播和推广。2
题目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它对读者具有影响力,可使读者首先明确论文研究的主题。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翻译方向论文题目选题参考2022,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点击获
电影字幕翻译漫谈 随着宽带在中国的普及,mpeg4技术的广泛应用,很多由DVD压缩的DVDRIP影片以惊人的速度在互联网间传播。事实上,在中国,大部分人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