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82

瓜的小妞
首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治疗胃脘痛的医学论文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猪头小队长1982

已采纳

胃痛是指仅见于胃肠道与胃液接触部位的慢性溃疡,又称溃疡病,中医称“胃痛”、“心痛”、“胃脘痛”范畴。 民间治疗本病不乏奇方妙药,疗程短,见效快,费用低,即能消除病症,促使溃疡愈合,又可不动手术,愈后不再复发。 1:中成药疗法 药名:锡类散 用法:每晚睡前用温开水送服1-克 疗效:连服1个月,溃疡愈合率优于西米替丁,有效率达% 2:药物疗法 处方:生麦芽30克,白芍、茯苓各15克,海螵蛸12克,苍术、陈皮、厚朴、神曲、鸡内金、生姜各10克,桂枝、延胡各6克。吴茱萸4克,龙胆草3克,大枣4枚。 用法:水煎,日1剂,日服3次,15剂为1疗程 疗效:用药1-2疗程,有效率达100%。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332 评论

苏州大高中

元胡止痛片,香砂养胃丸,气滞胃痛颗粒等药物都能治胃疼。中药中,元胡,川楝子,都有很好的止痛的功效。如果你想要治疗胃病最好是找中医根据你的舌苔脉象,以及临床症状综合分析开药治疗。

249 评论

细舆媚砜

治疗胃痛,首应辨其疼痛的虚、实、寒、热性质及病在气在血,然后审证求因,给予恰当的治疗。大抵新病暴痛,痛势急迫 而痛处拒按者多属实证;久病痛缓,病势绵绵而痛处喜按者,多属虚证;寒证疼痛,喜温熨热饮,遇寒则疼增;热症疼痛,喜凉熨冷饮,遇热则痛剧;以胀痛为主,或痛引胸胁,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此多为气滞;痛处固定不移,多为刺痛者,常属久病血瘀;若烦热似饥,舌红无苔或少津者,多属胃阴不足之证。胃痛的治法,古虽有“通则不痛”的原则,但决不限于“通”之一法,临证之时,应运用四诊八纲,详加审察,根据病者的不同情况,确立恰当的治疗方法。1.肝气犯胃本证按其不同情况,可分为气滞、火郁、血瘀三种类型。(1)气滞主证胃脘胀满,痛引两胁,嗳气频繁,噫气或失气后疼痛稍减,舌苔薄白,脉沉弦。分析情志不畅,气郁不舒,肝气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疼痛;气病多游走,胁为肝之分野,故痛引两胁;胃气上逆故嗳气频繁,噫气失气后,气逆暂缓,故疼痛亦稍减,苔白,脉沉弦为肝郁之象。治则疏肝理气,和胃止痛。选穴肝俞、脾俞、胃俞、中脘、梁门、章门、手三里、足三里。可重用按揉背腰镇痛法,晃拨俞穴行气法,捏拿背肌理气法与推揉腹部和中法。若痛甚而噫气呕恶者,可同取双内关、双内庭、以利气止痛;如泛呕酸水,时时嘈杂;且肝胆互为表里,肝热则胆火上乘,故见口干而苦;苔黄脉弦数乃肝胃郁热所致。治则疏肝、泄热和胃。选穴肝俞、胃俞、三焦俞、大肠俞、章门、手三里、足三里。可重用按揉背腰镇痛法,提拿捏背助运法,按揉腹部消积法,揉压阳阴清热法,加用推揉胸胁疏肝法(见发热)。痛甚者,可用拇、食指分别捏拿两侧血海、梁丘、如痛已缓和,肝脾未调,可用双手拇指对揉、对压两侧三焦俞,单拇指按揉中脘,以调理三焦。(3)血瘀主证痛有定处而拒按,多为刺痛,食后更甚,或见吐血便黑,甚则舌紫,脉涩。分析久痛入络,络脉损伤,故吐血便黑;瘀血为有形之物,故痛有定处而拒按;食与瘀并,故食后痛剧;瘀血阻滞血行不畅故舌紫、脉涩。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选穴肝俞、脾俞、胃俞、章门、内关、劳宫、梁丘、内庭。重用按揉背腰镇痛法,晃拨俞穴行气法,捏拿背肌理气法,擦摩上腹散寒法;配用揉压阳明清热法,加用远端诱导止痛法(双拇指同取两侧内关、劳宫、梁丘、内庭)。如呕血便血不止,以药物治疗为主,待病情稳定后,方可施术手法。2.病邪阻滞(1)饮食阻滞主证胃脘胀痛,嗳腐,厌食或呕吐,吐后痛减,舌苔厚腻,脉滑实。分析食停胃中,传化失常,故胃脘痛胀;饮食停滞,胃气不降而反上逆,故嗳腐或呕吐;吐后积滞去而痛减;食浊熏蒸故苔厚腻;胃气与宿食相搏,故脉滑实有力。治则消食导滞。选穴脾俞、三焦俞、梁门、天枢、手三里、足三里。可重用提拿捏脊健运法,按揉腹部消积法,拿揉抖颤导滞法,配用按压背腰镇痛法与揉压阳明清热法。胀痛甚者,可双拇指同按双侧天枢,以行气导滞;食滞化热,可晃拨两侧大肠俞。(2)寒伤胃阳主证因受凉饮冷而胃痛暴作,痛势较剧,喜温熨热饮,泛吐清水,或有恶寒发热,苔白脉紧。分析突受寒邪,胃中阳气不得宣通,正邪交争,故胃痛暴作;恶寒发热,苔白为寒邪外袭所致;脉紧主寒主痛。治则温胃散寒止痛。选穴胃俞、脾俞、中脘、梁丘、内庭。可重用按揉背腰镇痛法,捏拿背肌利气法,搓擦胃俞温中法,推揉腹部和中法。配用提拿捏背健运法与擦摩上腹三寒法。3.脾胃虚弱(1)脾胃虚寒主证胃痛隐隐,泛吐清水,喜暖喜按,神疲乏力,四肢欠温,舌淡苔白,脉细缓无力。分析脾胃虚弱,寒气凝滞,故胃痛隐隐;中阳不运,水饮停聚,故痛不甚而珐吐清水,喜暖喜按;脾阳虚故四肢欠温,神疲乏力,舌淡、脉细缓无力。治则温脾健胃。选穴肝俞、脾俞、三焦俞、梁门、中脘、章门、手三里、足三里。除拿揉抖颤导滞法和揉压阳明清热法不易使用,以上基本手法均可使用。痛发之时,可拿搓胃俞,双拇指同按梁门,以温中止痛,痛止后,可按基本手法施术。如脾胃虚寒,而肝有郁热,除胃痛外,尚见泛铉呕吐,时觉饥嘈,食则不舒,四肢欠温,舌边红绛,苔白中黄,脉弦细者,可用双拇指同取双章门、立拳滚上腹部寒热并投,肝胃同治。(2)胃阴不足主证胃痛隐隐,心烦嘈杂,口干欲饮,大便干燥,苔少或剥脱,舌光红少津,脉细微数。分析胃阴不足,胃络失养故胃痛隐隐;阴虚生内热,故心烦嘈杂,口干欲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苔花剥,脉细微数皆为胃阴不足之征象。治法养阴益胃。选穴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中脘。可重用提拿捏脊健运法,推揉腹部和中法,捏脊法反复施术十次。食欲不振者,重用开三门、运三脘、大便隐血,腹部手法慎用。胃痛一证,除用按摩等法治疗外,注意饮食调节,心情舒畅,亦属必要。

326 评论

sw634365102

方药:半夏10克,枳壳10克,厚朴10克,干姜10克,佛手10克,香橼10克,陈皮10克,川连10克,延胡索10克,甘草1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每日1剂,水煎服,7剂。本方治疗中焦虚寒,气机不利型胃痛,见于胃脘胀满,饭后加重,恶心,嗳气,口淡无味,平素寐安,便溏,次数正常,舌苔白厚,脉沉。处方:黄芪30克、苍术15克、陈皮10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党参20克、木香15克、元胡15克、川楝子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吞酸灼热加黄连6克、吴茱萸2克、海螵蛸20克、瓦楞子20克,有体乏无力、动则汗出者加淮山药30克、仙鹤草30克。肝胃郁热型胃痛【症状】 胃脘灼痛,痛势急迫,心烦易怒,泛酸嘈杂。舌红苔黄,脉弦数。【病机】肝郁化热,胃失和降。【治法】疏肝理气,泄热和胃。【方剂】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加减。【处方】 柴胡10 g,白芍15 g,当归10 g,牡丹皮10 g,栀子10 g,白术10 g,茯苓10 g,黄连3g,吴茱萸6g,甘草6g。如火热内盛,灼伤胃络而见吐血,并出现脘腹灼痛痞满、心烦、便秘、面红、舌质红、脉弦数有力等症,这是由于肝胃郁热,迫血妄行,可用《金匮要略》泻心汤(大黄、黄芩、黄连),以苦寒泄热降火。对肝胃郁热型胃痛,还可根据病情选用化肝煎(青皮、陈皮、丹皮、芍药、栀子、泽泻、土贝母)和滋水清肝饮(熟地、山茱萸、茯苓、当归、山药、丹皮、泽泻、柴胡、白芍、栀子、酸枣仁)等方。

273 评论

哒Q小巧

可以针灸治疗,没有副作用效果好。参考网站:阿邦针灸(配穴位图)

310 评论

德古拉之吻~

中医讲究辩证论治,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对证下药,才有疗效

195 评论

夜月叶耶也

胃痛的发生几率很大,民间就有“十人九胃”之说,当您发生胃痛的时候,说明您的胃部可能有病变,若不及时治疗,原发病会逐渐加重。所以,胃痛可不能对其置之不理,应当及时治疗。那么,如何治疗胃痛呢?且看本文分解。

辨证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七类证候。

一、肝气犯胃证

胃脘胀痛,痛窜胁背,嗳气痛轻,怒气痛重,胸脘痞闷,嘈杂吞酸,排便不畅,喜善叹息;舌边红,苔白,脉沉弦。以胃脘胀痛、痛窜胁背、嗳气痛轻、怒气痛重为本证的辨证要点。治宜舒肝和胃,理气止痛。

二、寒邪客胃证

胃凉暴痛,遇冷痛重,食少,喜热饮食,口淡乏味,泛吐清水,痰涎壅盛,胃寒喜暖,口不渴,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弦紧。以胃凉暴痛、遇冷痛重、喜热饮食、口淡乏味为本证的辨证要点。治宜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三、饮食伤胃证

暴饮暴食,胃饱胀痛,厌食拒按,嗳腐酸臭,恶心欲吐,呕吐不消化物,吐后痛减,大便不爽,矢气酸臭;舌苔厚腻,脉弦滑。以暴饮暴食、胃饱胀痛、厌食拒按、嗳腐酸臭为本证的辨证要点。治宜消食导滞,调理气机。

四、湿热阻胃证

胃脘热痛,胸脘痞满,心烦,口苦,口黏,头身重着,食少,嘈杂,肛门灼热,大便不爽,小便不利;舌苔黄腻,脉滑数。以胃脘热痛、胸脘痞满、心烦、口苦、粪黏、肛门灼热为本证的辨证要点。治宜清化湿热,理气和胃。

五、瘀血停胃证

胃痛如刀割,痛久拒按,痛处不移,或呕血黑便,入夜痛甚,痛伤胸背,食后痛重;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弦涩。以胃痛如刀割、痛处不移、入夜痛甚为本证的辨证要点。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六、脾胃虚寒证

胃凉隐痛,空腹为甚,喜热喜按,饮冷痛重,食少便溏,畏寒肢冷,得食痛减,遇冷痛重,餐后饱胀,口淡流涎;舌淡齿痕,苔薄白,脉沉细迟。以胃凉隐痛、喜热喜按、饮冷痛重、食少为本证的辨证要点。治宜益气健脾,温中止痛。

七、胃阴亏虚证

胃痛隐作,灼热不适,口干舌燥,大便干燥,手足心热,食少干呕,空腹症重,似饥不食,渴不欲饮;舌红少津有裂纹,无苔,脉细数。以胃痛隐作、口干舌燥、大便干燥、手足心热为本证的辨证要点。治宜养阴生津,益胃止痛。

对证选药:

一、肝气犯胃证

【选用成药】

气滞胃痛颗粒;舒肝健胃丸;越鞠保和丸;沉香化气丸;胃苏颗粒;乌贝胶囊;木香分气丸;沉香舒气丸;苏南山肚痛丸;陈香露白露片。

【成药配伍举例】

1.肝气犯胃所致的胃痛,其症重者,可用沉香化气丸合胃苏颗粒。胃苏颗粒用本证“药茶送服”方3取汁冲泡,送服沉香化气丸,早晚各服1次,午服胃苏颗粒1次。

2.肝气犯胃所致的胃痛,若兼泛吐酸水者,可用越鞠保和丸合左金丸。二药同用本证“药茶送服”方5取汁送服,上下午各服1次。或用气滞胃痛颗粒合乌贝胶囊。气滞胃痛颗粒用本证“药茶送服”方3取汁冲泡,送服乌贝胶囊,早、午、晚各服1次。

【药茶送服】

方1:木蝴蝶10g,玫瑰花10g。

方2:刺蒺藜10g,橘叶10g。

方3:砂仁6g(捶碎),川芎10g(捶碎),香附10g(捶碎)。

方4:绞股蓝15g。

方5:麦芽15g(捣碎)。

二、寒邪客胃证

【选用成药】

十香止痛丸;良附丸;仲景胃灵丸;御制平安丸;复方田七胃痛胶囊;丁桂温胃散(内服、外用);丁桂儿脐贴(外用);舒腹贴膏(外用)。

【成药配伍举例】

1.寒邪客胃所致的胃脘痛,其症重者,可用十香止痛丸合藿香正气颗粒。藿香正气颗粒用本证“药茶送服”方3取汁冲泡,送服十香止痛丸,上下午各服1次。

2..寒邪客胃所致的胃脘痛,若兼见胸闷、嗳气,外见怕冷发热者,可用良附丸合午时茶颗粒。午时茶颗粒用本证“药茶送服”方2合方3取汁冲泡,送服良附丸,上下午各服1次。

3..寒邪犯胃所致的胃脘痛,若因过食生冷而夹有宿食停滞者,可用丁桂温胃散合加味保和丸。丁桂温胃散用本证“药茶送服”方5取汁冲泡,送服加味保和丸,上下午各服1次。

【药茶送服】

方1:高良姜10g,香附6g(捶碎),红糖适量。

方2:紫苏叶10g,香附6g(捶碎)。

方3:藿香10g,紫苏叶10g,生姜5g(切丝),红枣3枚(切开,去核,切片)。

方4:丁香3g(捶碎),木香3g,厚朴3g(劈丝)。

方5:艾叶6g,神曲10g,陈皮10g(撕碎)。

三、饮食伤胃证

【选用成药】

沉香化滞丸;保和丸;健胃消食片;健胃片;大山楂丸;开胃山楂丸;槟榔四消丸;开胸理气丸;四磨汤口服液;山楂丸。

【成药配伍举例】

饮食伤胃所致的胃痛,其症重者,可用槟榔四消丸合大山楂颗粒。大山楂颗粒用本证“药茶送服”方3取汁冲泡,送服槟榔四消丸,早、晚各服1次,午服大山楂颗粒1次。

【药茶送服】

方1:神曲6g,麦芽6g(捶碎),焦山楂6g(捶碎)。

方2:山楂肉10g(切碎),陈皮6g(撕碎)。

方3:麦芽15g(捶碎),木香5g(捶碎),槟榔10g(片)。

方4:砂仁6g(捶碎),陈皮6g(撕碎)。

方5:煨生姜30g(捣烂),山楂肉24g(切片)。

四、湿热阻胃证

【选用成药】

三九胃泰胶囊;左金丸;加味左金丸;胃炎康胶囊。

【成药配伍举例】

湿热阻胃所致的胃痛,其症重者,可用加味左金丸合丹栀逍遥丸。二药同用本证“药茶送服”方2合方4取汁送服,上下午各服1次。

【药茶送服】

方1:生栀子10g(捶碎),川芎6g(捶碎)。

方2:绞股蓝15g。

方3:淡竹叶5g,栀子5g(捣碎)。

方4:蒲公英15g,陈皮10g(撕碎),砂仁3g(捶碎)。

方5:合欢花10g,扁豆花10g,厚朴花10g(捶碎)。

五、瘀血停胃证

【选用成药】

胃康胶囊;元胡止痛片;复方元胡止痛片;安胃片;摩罗丹;山楂内消丸。

【成药配伍举例】

1.瘀血停胃所致的胃痛,其症重者,可用胃康胶囊合元胡止痛片合三七片。三药同用本证“药茶送服”方2合方3取汁送服,早、午、晚各服1次。

2.瘀血停胃所致的胃痛,若见呕血及黑便等出血现象者,可用胃康胶囊合摩罗丹合三七片。三药同用本证“药茶送服”方4取汁送服,早、午、晚各服1次。

【药茶送服】

方1:川芎10g(捶碎),红花10g。

方2:丹参15g,玫瑰花10g。

方3:山楂肉15g(切碎),神曲6g。

方4:当归10g(切片),川芎6g(捶碎)。

方5:白芍15g(捶碎),甘草10g(片),延胡索10g(捶碎)。

六、脾胃虚寒证

【选用成药】

虚寒胃痛胶囊;理中丸(党参理中丸);小建中合剂;附子理中丸;桂附理中丸;香砂理中丸;胃炎宁颗粒。

【成药配伍举例】

1.脾胃虚寒所致的胃痛,其症重者,可用虚寒胃痛颗粒合附子理中丸。虚寒胃痛颗粒用本证“药茶送服”方1合方2取汁冲泡,送服附子理中丸,早、午、晚各服1次。

2.脾胃虚寒所致的胃痛,若兼见泛吐酸水者,可用丁蔻理中丸合乌贝胶囊。二药同用本证“药茶送服”方3取汁送服,早、晚各服1次,午服乌贝胶囊1次。或用虚寒胃痛颗粒合香砂理中丸。虚寒胃痛颗粒用本证“药茶送服”方2取汁冲泡,送服香砂理中丸,早、晚各服1次,午服虚寒胃痛颗粒1次。

【药茶送服】

方1:桂枝10g(捶碎),生姜5g(切丝),红枣5枚(切开,去核,切片)。

方2:砂仁6g(捶碎),生姜5g(切丝),红枣5枚(切开,去核,切片)。

方3:吴茱萸5g(捶碎),生姜5g(切丝),红枣5枚(切开,去核,切片)。

方4:甘草10g(片),陈皮6g(撕碎),蜂蜜30g(后下冲泡)。

方5:淫羊藿10g,高良姜6g。

七、胃阴亏虚证

【选用成药】

阴虚胃痛颗粒;胃安胶囊;养胃舒胶囊。

【成药配伍举例】

1.胃阴亏虚所致的胃痛,其症重者,可用阴虚胃痛颗粒合胃安胶囊合枸杞膏。阴虚胃痛颗粒、枸杞膏同用本证“药茶送服”方1合方2取汁冲化,送服胃安胶囊,早、午、晚各服1次。

2.胃阴亏虚所致的胃痛,若兼胃中嘈杂或有吞酸者,可用阴虚胃痛颗粒合左金丸。阴虚胃痛颗粒用本证“药茶送服”方4取汁冲泡,送服左金丸,早、晚各服1次,午服阴虚胃痛颗粒1次。

3.胃阴亏虚所致的胃痛,若兼大便秘结者,可用阴虚胃痛颗粒合五仁润肠丸。阴虚胃痛颗粒用本证“药茶送服”方2取汁冲泡,送服五仁润肠丸,早、晚各服1次,午服阴虚胃痛颗粒1次。

【茶药送服】

方1:枸杞子30g,川楝子10g(捶碎)。

方2:沙参10g,麦冬10g。

方3:麦冬15g,乌梅10g(捶破)。

方4:乌梅10g(捶破),甘草5g(片)。

方5:枸杞子30g。

121 评论

相关问答

  • 治疗腰痛病的论文

    腰痛是常见症状了,生活压力加大的社会中,腰痛也时常伴随着我们,而很多人却对腰痛满不在乎,结果造成久病成疾,为什么会腰疼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关于腰疼的相关资料,

    樽品爱榴莲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中医胃脘痛病综述论文

    1、《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取之三里也。”2、《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九痛叙论》:“夫心痛者,……以其痛

    josephine383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胃脘疼痛病论文

    胃脘痛又称“胃痛”是指上腹部发生疼痛的病证。古代文献中常称“心痛”“心腹痛”“心口痛”“心下痛”等多指胃脘痛而言。正如《医学正传》指出“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

    食品监督所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硕士论文中药治疗癌痛

    肿瘤病人早期以疼痛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并不多,一般都是中、晚期,由于肿瘤增大,压迫或侵蚀邻近的器官或神经末梢即可产生疼痛。由于肿瘤的种类、部位、生长方式和生长速度不

    我叫鑫小鑫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胃脘痛流行病学研究论文

    你可能是胃脘痛,症状如下: 胃脘痛,简称胃痛,古称“心胃痛”、“心痛”,是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清晨一叶浮舟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