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学报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学报

发布时间: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学报

一) 学术期刊论文·张建文,张政,秦霁光,降膜结晶分离技术实验研究,化工冶金,, , (1999)· Zhang Jianwen, Zhang Zheng,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uid Flow and Heat Transfer in a Spiral Finned Tube, J. of Chinese Chemical Engineering, , , pp. 56-66 (1999) (SCIE/EI)·张建文,张政,螺旋翅片管内流体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高校化学工程学报,Vol. 13, : (1999) (EI)· Zhang Zheng, Zhang Jianwen, Numerical Study On Heat And Mass Transfer In Falling Film Crystallization By An Integrated Model, Heat Transfer—Asian Research, , , (1999) (EI)·Zhang Jianwen, Zhang Zheng, Qin Jiguang, Experimental Study On Falling Film Crystallization Process, EC & M, Vol. 11, pp. 54-65 (1999)·张建文,张政,降膜结晶分离技术实验研究,清华大学学报,, , pp. 83-85 (2000)(EI)·张建文,张政,混合二氯苯显微镜热台定向结晶过程实验研究,化工学报,, , pp. 560-564 (2000)· 贺键芸,程源,张建文, 短纤维-弹性体复合材料的注射充模I.数学物理模型的建立, 合成橡胶工业,Vol. 24, , (2001) (EI)· 贺键芸,程源,张建文, 短纤维-弹性体复合材料的注射充模II. 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合成橡胶工业, Vol. 24, , (2001)· 张政,张建文,降膜结晶分离过程热、质及动量传递的数值模拟(I)分区域统一模型, 化工学报,, , (2001) (EI)· 张建文,张政,降膜结晶分离过程热、质及动量传递的数值模拟(II)模拟计算,化工学报,Vol. 52, , (2001) (EI)· 张建文,沈志刚,陈建峰,双置换复分解结晶生产硝酸钾新工艺的模拟分析,化工科技,2002,10(2)5-10· 陈建峰,梁继国,张建文,两股无预混流体湍流混合与反应过程的数值模拟,化工学报,2004, 55(2):207-213· 梁继国,陈建峰,张建文,旋转填充床内微观混合的数值模拟,化工学报,2004,55(6):882-887 (EI)· 赵瑾,张建文,沈志刚,陈建峰,许明,反应沉淀法制备亚微米粒子的粒度分布模拟与实验验证,化工学报,2004, 55(9): 1499-1504 (EI)· 李淑平,张建文,况春江,高温气体过滤除尘脉冲反吹再生过程的研究进展,过滤与分离,2004,14(1),5-10· 李淑平,张建文,况春江,文氏嘴结构对金属滤管脉冲反吹过程流动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1(3):9-14 (CAS)· 许明,张建文,陈建峰,沈志刚,赵瑾,超重力旋转床中气液两相流动与传质过程的数值模拟,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4, 31(5): 30-35· 许明,张建文,陈建峰,赵瑾,沈志刚,超重力旋转床中水脱氧过程的模型化研究,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5, 19(3): 309-314 (EI)· 谢灼利,张建文,魏利军,刘骥,地铁车站站台火灾中人员的安全疏散,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7):21-25· Jin Zhao, Jianwen Zhang, Ming Xu, Jianfeng Chen, Numerical study on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in the process of preparing ultrafine particles by reactive precipitation,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110 (2005) 19–29 (SCI/EI)· Hai-Jian Yang, Guang-Wen Chu, Jian-Wen Zhang, Zhi-Gang Shen, and Jian-Feng Chen, Micromixing Efficiency in a Rotating Packed Bed: Experiments and SimulationInd. Eng. Chem. Res. 2005, 44, 7730-7737 (SCI/EI)· 杨海健,张建文,苗健瑞,初广文,陈建峰,管式填料床反应器内的湍流微观混合研究,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6, 20(3): 390-394二) 国际会议论文· Zhang Z, Zhang JW, Integrated Mode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in a Falling Film Crystallization Process, Heat Transf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6) (EI)· Zhang Jianwen, Zhang Zheng, Experimental Study on Directional Melt Crystallization of Mixed DCBs under Microscope,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dustrial Crystallization, , Tianjin, Sep., 1998· Zhang Jianwen, Zhang Zheng,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WEATING PROCEDURE, Asian Conference on Fluid Dynamics 1999, , Shenzhen, December, 1999· Zhang Jianwen, Zhang Zheng, Numerical modeling of momentum, heat and mass transfer in falling film crystallization process,Spain, Madri, July, 2000· Zhang Jianwen, Zhang Zheng, Numerical Study of Transportation Phenomena In Sweating Procedure, Heat Transf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2000 (ISTP)· Zhang Jianwen, Zhang Zheng, Numerical Modeling of Momentum, Heat And Mass Transfer in Falling Film Crystallization Proces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2000· Zhang Jianwen, Zhang Zheng, A Continuum Model For Simulation Of Momentum, Heat And Mass Transfer In Falling Film Crystallization Process, Advances in Computational Heat Transfer II, 2, , 2001, Palm Cove, Queensland, Australia, 2001· C. Kuang, J. Zhang, F. Wang, J. Chen, Development and Behavior of Metallic Filter Element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ransport Phenomena during Filter Regeneration Process, NETL , Morgantown, West Virginia, September 2002· J. Zhang, F. Jia, . Galea, J. Ewer, A new approach to the simulation of gaseous combus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wo test fire scenarios, INTERFLAM 2004, Edingburge, 2004. (ISTP)·论 著:参编《化学工业区应急响应系统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3月,北京。

1978-1982 太原工学院化工系,获学士学位 1983-1988 美国匹兹堡大学化工与石油工程系,获博士学位 1988-1995 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化工系,博士后,Research Associate1995-2006 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期间曾任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7- 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国煤炭学会理事及煤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刊物《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远东地区主编;《化工学报》和《燃料化学学报》副主编;《煤炭转化》编委会副主任;《过程工程学报》、《科学通报》和《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化工分册》编委。曾任国际能源署国际煤科学大会第十届科学委员会主席、第十和十一届组委会成员;第7-10届中日煤和C1化学会议组委会成员;第七、八、十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学科评审组成员。

[1]钱蕴;吉静;王峰;刘景军;.焦磷酸钠对改性膨润土分散性的影响[J]涂料工业.2010,(10)[2]常雨鑫;吉静;王峰;刘景军;.胶体间相互作用及凝胶化对水性仿石涂料的影响[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4)[3]王峰;高金吉;蔡静波;.丙烯聚合过程非正常工况自愈调控系统知识库的构建方法[J]化工进展.2009,(10)[4]曹寅亮;王峰;刘景军;王建军;张良虎;覃事永;.镍硫析氢活性阴极的电化学制备及其电催化机理[J]物理化学学报.2009,(10)[5]杨祎;王峰;刘景军;.电沉积法制备Co-Pt合金薄膜的结构及其磁性能[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6)[6]秦明明;吉静;王峰;.无机盐对膨润土/水分散体系的影响[J]新型建筑材料.2009,(11)[7]王峰;高金吉;刘文彬;.化工过程危险与可操作性及爆炸事故分析技术[J]化工学报.2008,(12)[8]王峰;高金吉;张贝克;张雪;.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机辅助HAZOP分析技术[J]化工进展.2008,(12)[9]张雪;王峰;康建新;高金吉;.PHA-Pro软件指导HAZOP分析的工程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01)[10]张雪;王峰;高金吉;.计算机辅助HAZOP技术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02) [1]王峰.高熔体强度聚丙烯的结构与性能[D].北京化工大学.2003[2]王峰.活性焦改性及其脱除烟道气中SO_2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3[3]王峰.微波催化酯化反应在脂肪酸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1[4]王峰.旋转填充床一次碳化制备轻质碳酸镁新工艺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 [1]王峰;闫冬升;赵永彬;刘景军;王建军;董明;张良虎.一种新型纳米碳纤维载铂催化剂的制备方法[P]..北京化工大学;蓝星(北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2009-06-03[2]王峰;闫冬升;赵永彬;刘景军;王建军;董明;张良虎.一种纳米碳纤维/银纳米粒子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P]..北京化工大学;蓝星(北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2009-06-03[3]王峰;刘恒君;赵永彬;刘景军.一种合金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P]..北京化工大学.2009-07-01[4]王峰;赵永彬;刘景军;王建军;张良虎.一种L10型超高密度磁性记录金属薄膜的制备方法[P]..北京化工大学;蓝星(北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2009-12-02[5]王峰;李进;谭畅;曹寅亮;刘景军;吉静.一种用于食盐电解的负载型银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P]..北京化工大学.2010-06-23[6]王峰;谭畅;刘景军;吉静.一种气体扩散电极及其制备方法[P]..北京化工大学.2010-06-16[7]王峰;王盛;吉静;刘景军.一种2-乙基蒽醌改性气体扩散电极及其制备方法[P]..北京化工大学.2010-07-14[8]王峰;徐新花;吉静;刘景军.一种CuInS2纳米晶半导体薄膜的制备方法[P]..北京化工大学.2010-06-23[9]王峰;杨福庆;赵永彬;刘景军.一种碳纳米管负载钴铂合金催化剂的制备方法[P]..北京化工大学.2010-06-09[10]张良虎;王建军;王峰;李海要;郭立德;张π.复极式氧阴极离子膜电解单元槽[P]..蓝星(北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北京化工大学;中国蓝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0-09-29 [1]赵永彬;王峰;.ZnS/超支化聚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的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2007-10-01

北京化工大学报考代码

北京化工大学学院代号即代码是10010。北京化工大学,简称北化(BUCT),位于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介绍北京化工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11工程高校,是国防科技工业局、教育部共建高校,是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员,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等。学校原名北京化工学院,始建于1958年,隶属于原化学工业部领导。建校的目标为“培养尖端科学技术所需求的高级化工人才”。1960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71年,与北京化纤工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化工学院。1978年,北京化纤工学院从学校分出。1994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化工大学。1996年,学校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同年,北京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并入学校。1998年,学校划转教育部直接管理。截至2021年12月,学校共有3个校区,2个基地,总占地面积约3000亩;设有17个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400余人,研究生8500余人(其中博士1300余人),函授、夜大等继续教育学生2200余人,学历留学生360余人;有教职工27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13人;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院系专业截至2020年12月,学校共设有15个二级学院,开办51个本科专业。师资力量截至2021年12月,有教职工27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13人(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双聘院士5人),其他国家院士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2人、青年学者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奖者30人,“973”首席科学家8人次,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7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全国优秀教师9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30人(其中在岗30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8人,“首都科技领军人才”获得者5人,“北京市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1人,北京高校优秀本科教学管理人员1人,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1个,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65人。学科建设截至2019年12月,学校拥有8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学校拥有1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涵盖14个二级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交叉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

重点学科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化学工程与技术(自定)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化学工程与技术国家二级重点学科(7个):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材料学、化工过程机械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教学建设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拥有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3个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13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8个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拥有2个国家级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素质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1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5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7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级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1个北京市级素质教育基地;1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虚拟仿真“金课”,1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7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4门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1门北京市级虚拟仿真“金课”,5门教育部双语示范课程;1部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4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10部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4部北京高等教育优质本科教材课件;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1个。

特色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生物工程、应用化学、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化学工程等。

教学成果

2001年—2014年,学校获得中国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5项。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9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37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47项.

2019年8月5日,北京化工大学《基于“蜂巢模式”的高校国防教育育人实践》人选教育部首届全国学校国防教育典型案例。

科研平台截至2019年12月,学校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5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社科类省部级基地;拥有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1个国家国防科工局第二批国防科技创新团队,5个国家引智基地,1个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

科研成就

2001年以来,学校有29个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拥有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6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位居全国高校前列。一大批科研成果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

“十二五”期间,学校科研经费累计到款亿元,比“十一五”增长;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078项,牵头承担中国国家“973”计划、“863”计划、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等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11项;中国国防军工类项目科研经费总额达亿元,比“十一五”增加9200万元,高模量碳纤维等科研成果已成功应用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十二五”期间学校SCI论文数量排名位居中国高校30名左右;中国国内专利授权量年均350余项,总授权量为“十一五”的倍;共获得中国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

2018年学校科技经费到款亿元,获专利授权419项,鉴定成果9项。

2019年学校科技经费到款亿元,获专利授权448项,鉴定成果6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7年底,纸质图书达万册,随书光盘10887种,54632张。采购数据库114个,数字资源量20TB,约960余万册。

学术期刊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于1974年创刊,双月刊。主要刊登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的创新性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栏目包括专题综述、化学与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与环境工程、机电工程和信息科学、管理与数理科学等,被CA化学文摘(美)(2014)收录,是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加入了万方数据库、清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龙源国际名刊网、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期刊、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天元数据网等多个数据库。2002年被评为第二届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会科学学报优秀期刊;2003年被评为第三届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会科学学报优秀期刊;2004年被评为“北京高校优秀社科学报”;2005-2007年度“北京高校人文社科优秀学报”;2010年度“北京市高校人文社科优秀学报”;2010年度“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国际合作截至2019年12月,学校重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美、英、法、俄、德、澳、韩、日、意等53个国家(地区)的156所大学和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其中59个合作伙伴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7个国家。2019年新(续)签校际合作协议37份,新增合作伙伴15个。新成立中国-南非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建有1个北京市高精尖创新中心、3个北京市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和3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9年,因公临时出国访问团组161个,共计255人次,涉及出访国家42个,接待境外短期专家774人次,在校任职的长期外籍专家共29人;积极推进学生国际化交流,与18个国家(地区)的54所高校和机构开展74项学生赴海外学习项目,年内共派出548人赴海外学习,199名国外大学生来华进行文化、科技交流活动。

北京化工大学学校代码是10010。北京化工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教育部共建高校。 扩展资料 北京化工大学是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智能制造新工程师校企联盟成员,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安徽省 10357 安徽大学2 安徽省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 安徽省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4 北京市 10001 北京大学5 北京市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6 北京市 10003 清华大学7 北京市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8 北京市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9 北京市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0 北京市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11 北京市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12 北京市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13 北京市 10013 北京邮电大学14 北京市 10019 中国农业大学15 北京市 10022 北京林业大学16 北京市 10026 北京中医药大学17 北京市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18 北京市 10030 北京外国语大学19 北京市 10033 中国传媒大学20 北京市 10034 中央财经大学21 北京市 1003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2 北京市 10043 北京体育大学23 北京市 10045 中央音乐学院24 北京市 10052 中央民族大学25 北京市 10053 中国政法大学26 北京市 11412 华北电力大学27 北京市 11413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8 北京市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9 北京市 11415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30 福建省 10384 厦门大学31 福建省 10386 福州大学32 甘肃省 10730 兰州大学33 广东省 10558 中山大学34 广东省 10559 暨南大学35 广东省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36 广东省 10574 华南师范大学37 广西壮族自治区 10593 广西大学38 贵州省 10657 贵州大学39 河北省 10079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40 河北省 10080 河北工业大学41 河南省 10459 郑州大学42 黑龙江省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43 黑龙江省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44 黑龙江省 10224 东北农业大学45 黑龙江省 10225 东北林业大学46 湖北省 10486 武汉大学47 湖北省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48 湖北省 10491

录取专业代码211,那要看对应的是哪个学校,一般是工科专业。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是sci么

半导体光电 半导体学报 爆炸与冲击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兵工学报 材料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艺 材料热处理学报 材料研究学报 长安大学学报船舶力学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弹道学报 地球科学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电波科学学报 电工技术学报 电力系统自动化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电子器件 电子学报 电子与信息学报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动力工程 粉末冶金技术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复合材料学报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钢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高电压技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高技术通讯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高压电器 高压物理学报 工程力学 工程热物理学报 功能材料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固体火箭技术 光电工程 光电子.激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光学技术 光学精密工程光学学报 光子学报 硅酸盐学报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过程工程学报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含能材料 焊接学报 航空材料学报 航空动力学报 航空学报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合成树脂及塑料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核动力工程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核技术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湖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华北工学院学报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化工学报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化学工程 环境科学 机器人 机械工程学报 机械强度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计量学报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计算机工程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计算机学报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计算力学学报 计算物理 建筑材料学报 建筑结构学报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金属热处理 金属学报 空气动力学学报 控制理论与应用 控制与决策 离子交换与吸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林产化学与工业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煤炭学报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摩擦学学报 内燃机工程 内燃机学报 耐火材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 农业工程学报 农业机械学报 强激光与粒子束 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燃料化学学报 燃烧科学与技术 热能动力工程 人工晶体学报 软件学报 润滑与密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声学学报 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石油化工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石油勘探与开发 石油学报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数据采集与处理 水科学进展 水力发电学报 水利学报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塑性工程学报 太阳能学报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天津大学学报 铁道学报 同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推进技术 微细加工技术 无机材料学报 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物理学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西安石油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系统仿真学报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现代化工 新型 炭材料 压电与声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岩土工程学报 岩土力学 冶金分析 仪器仪表学报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应用力学学报 宇航学报 原子能科学技术 浙江大学学报 (工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振动测试与诊断 振动工程学报 振动与冲击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中国公路学报 中国航空太空学会 学刊 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机械工程 中国激光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中国铁道科学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中国造纸 中国造纸学报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铸造 铸造技术 自动化学报

2007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一览表来源:中国学术期刊网 极地研究 现代地质ACTA MATHEMATICA SCI 疾病控制杂志 现代电力ACTA MATHEMATICA SINICA 计量技术 现代妇产科进展ACTA MECHANICA SINICA 计量学报 现代护理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现代化工APPROX THEORY AND ITS APPL 计算机仿真 现代科学仪器CHIN J ASTRON AND ASTROPHYS 计算机辅助工程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CHIN J CHEM ENGI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现代雷达CHIN J OF OCEA AND LIMN 计算机工程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CHIN J OF POLYMER SCIENCE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现代隧道技术CHIN PHYS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现代医学CHIN PHYS LETT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现代仪器CHIN QUAR J MATH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现代预防医学CHINA OCEAN ENGINEERING 计算机科学 现代制造工程CHINESE ANNAULS OF MATHEMATICS 计算机学报 现代铸铁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香料香精化妆品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计算机应用 湘潭大学学报COMMUN THEOR PHYS 计算机应用研究 湘潭矿业学院学报EYE SCIENCE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橡胶工业J COMPUT SCI & TECH 计算力学学报 消化外科J HYDRODYNAMICS B 计算数学 小儿急救医学J MATER SCI & TECH 计算物理 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J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继电器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J PARTIAL DIFF EQS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心肺血管病杂志J RARE EARTHS 暨南大学学报 中国中西医研究杂志NE MATHEMATICS 家畜生态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PEDOSPHERE 建筑材料学报 心脏杂志TRANS NONFERROUS MET SOC CHIN 建筑电气 新技术新工艺WORLD J OF GASTROENTEROLOG 建筑机械 新建筑癌变?畸变?突变 建筑机械化 新疆大学学报癌症 建筑技术 新疆地质安徽大学学报 建筑结构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建筑结构学报 新疆农业科学安徽理工大学学报 建筑科学 新疆石油地质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建筑学报 新生儿科杂志安徽农业科学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新乡医学院学报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江苏大学学报 新型炭材料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 信号处理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江苏农业科学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安全与环境学报 江苏医药 信息记录材料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江西科学 信息与控制半导体光电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畜牧兽医学报半导体技术 江西农业学报 畜牧与兽医半导体学报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血栓与止血学蚌埠医学院学报 江西医学院学报 循证医学爆破 交通与计算机 压电与声光爆破器材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压力容器爆炸与冲击 节能技术 压缩机技术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节水灌溉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结构工程师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结构化学 岩矿测试北京服装学院学报 解放军护理杂志 岩石矿物学杂志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解放军药学学报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解放军医学杂志 岩石学报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岩土工程学报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岩土力学北京口腔医学 解剖学报 盐湖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解剖学杂志 眼科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介入放射学杂志 眼科新进展北京农学院学报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眼科研究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金属成形工艺 眼视光学杂志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金属功能材料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北京医学 金属矿山 燕山大学学报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金属热处理 扬州大学学报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金属学报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还有很多……因字数限制无法一一列举请上中国学术期刊网上查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工业大学学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科技大学学报北京理工大学学报北京林业大学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医学北京邮电大学学报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等等

北京化工大学学院代号即代码是10010。北京化工大学,简称北化(BUCT),位于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介绍北京化工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11工程高校,是国防科技工业局、教育部共建高校,是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员,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等。学校原名北京化工学院,始建于1958年,隶属于原化学工业部领导。建校的目标为“培养尖端科学技术所需求的高级化工人才”。1960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71年,与北京化纤工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化工学院。1978年,北京化纤工学院从学校分出。1994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化工大学。1996年,学校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同年,北京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并入学校。1998年,学校划转教育部直接管理。截至2021年12月,学校共有3个校区,2个基地,总占地面积约3000亩;设有17个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400余人,研究生8500余人(其中博士1300余人),函授、夜大等继续教育学生2200余人,学历留学生360余人;有教职工27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13人;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院系专业截至2020年12月,学校共设有15个二级学院,开办51个本科专业。师资力量截至2021年12月,有教职工27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13人(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双聘院士5人),其他国家院士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2人、青年学者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奖者30人,“973”首席科学家8人次,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7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全国优秀教师9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30人(其中在岗30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8人,“首都科技领军人才”获得者5人,“北京市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1人,北京高校优秀本科教学管理人员1人,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1个,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65人。学科建设截至2019年12月,学校拥有8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学校拥有1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涵盖14个二级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交叉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

重点学科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化学工程与技术(自定)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化学工程与技术国家二级重点学科(7个):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材料学、化工过程机械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教学建设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拥有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3个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13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8个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拥有2个国家级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素质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1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5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7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级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1个北京市级素质教育基地;1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虚拟仿真“金课”,1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7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4门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1门北京市级虚拟仿真“金课”,5门教育部双语示范课程;1部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4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10部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4部北京高等教育优质本科教材课件;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1个。

特色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生物工程、应用化学、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化学工程等。

教学成果

2001年—2014年,学校获得中国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5项。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9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37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47项.

2019年8月5日,北京化工大学《基于“蜂巢模式”的高校国防教育育人实践》人选教育部首届全国学校国防教育典型案例。

科研平台截至2019年12月,学校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5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社科类省部级基地;拥有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1个国家国防科工局第二批国防科技创新团队,5个国家引智基地,1个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

科研成就

2001年以来,学校有29个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拥有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6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位居全国高校前列。一大批科研成果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

“十二五”期间,学校科研经费累计到款亿元,比“十一五”增长;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078项,牵头承担中国国家“973”计划、“863”计划、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等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11项;中国国防军工类项目科研经费总额达亿元,比“十一五”增加9200万元,高模量碳纤维等科研成果已成功应用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十二五”期间学校SCI论文数量排名位居中国高校30名左右;中国国内专利授权量年均350余项,总授权量为“十一五”的倍;共获得中国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

2018年学校科技经费到款亿元,获专利授权419项,鉴定成果9项。

2019年学校科技经费到款亿元,获专利授权448项,鉴定成果6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7年底,纸质图书达万册,随书光盘10887种,54632张。采购数据库114个,数字资源量20TB,约960余万册。

学术期刊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于1974年创刊,双月刊。主要刊登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的创新性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栏目包括专题综述、化学与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与环境工程、机电工程和信息科学、管理与数理科学等,被CA化学文摘(美)(2014)收录,是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加入了万方数据库、清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龙源国际名刊网、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期刊、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天元数据网等多个数据库。2002年被评为第二届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会科学学报优秀期刊;2003年被评为第三届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会科学学报优秀期刊;2004年被评为“北京高校优秀社科学报”;2005-2007年度“北京高校人文社科优秀学报”;2010年度“北京市高校人文社科优秀学报”;2010年度“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国际合作截至2019年12月,学校重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美、英、法、俄、德、澳、韩、日、意等53个国家(地区)的156所大学和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其中59个合作伙伴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7个国家。2019年新(续)签校际合作协议37份,新增合作伙伴15个。新成立中国-南非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建有1个北京市高精尖创新中心、3个北京市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和3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9年,因公临时出国访问团组161个,共计255人次,涉及出访国家42个,接待境外短期专家774人次,在校任职的长期外籍专家共29人;积极推进学生国际化交流,与18个国家(地区)的54所高校和机构开展74项学生赴海外学习项目,年内共派出548人赴海外学习,199名国外大学生来华进行文化、科技交流活动。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论文模板

硕士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及其范例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那么,硕士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了硕士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及其范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参照我国国家标准 GB7714 -2005《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参考文献按被引用的先后顺序排列于文末,书写格式如下:

杂志: [序号]作者. ( 不超过 3 位者全部列出,之间以逗号分隔,3 位以上者,写出前 3 位作者,后加“等”或“et al”,英文作

者姓在前,名缩写于后) . 文题[J]. 期刊名( 外文期刊按 Index Medicus 缩写) ,年,卷( 期) : 起页 - 止页.

例 1: [1]王林,杨建荣,于志平,等. 新时期牙科诊所的构建初探[J]. 口腔医学,2003,23( 1) : 63 -64.

专着: [序号]作者. 书名[M]. 版次( 第 1 版可省略) . 出版地: 出版单位,年份: 起页 - 止页.

例 2: [2]武忠弼. 病理学[M]. 3 版. 北京的: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7 -22.

1.期刊论文

[1]周庆荣,张泽廷,朱美文,等.固体溶质在含夹带剂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J].化工学报,1995,46(3):317-323

[2]Dobbs J M, Wong J M. Modif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phasebehavior using polor coselvent[J]. Ind Eng Chem

Res, 1987,26:56

[3]刘仲能,金文清.合成医药中间体4-甲基咪唑的研究[J].精细化工,2002(2):103-105

[ 4 ] Mesquita A C, Mori M N, Vieira J M, et al . Vinyl acetatepolymerization by ionizing radiation[J].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2002, 63:465

2.专著

[1]蒋挺大.亮聚糖[M].北京的:化学工业出版社,

[2]Kortun G.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M]. New York: Spring-Verlag,1969

3.论文集

[1]郭宏,王熊,刘宗林.膜分离技术在大豆分离蛋白生产中综合利用的研究[C].//余立新.第三届全国膜和膜过程学术报告会议论文集.北京的:高教出版社,

[2]Eiben A E, vander Hauw J 3-SAT with adaptive geneticalgorithms [C].//Proc 4th IEEE ConfEvolutionary Press,

4.学位论文

[1]陈金梅.氟石膏生产早强快硬水泥的试验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学大学,2000

[ 2 ] Chrisstoffels L A J . Carrier-facilitated transport as a mechanistic tool in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D].The Netherland:

5.专利文献

[1]Hasegawa, Toshiyuki, Yoshida,et Coating composition[P].EP

[2] 仲前昌夫, 佐藤寿昭. 感光性树脂[ P ].日本, 特开平

[3]Yamaguchi K, Hayashi A. Plant growth promotor and productionthereof [P].Jpn,

[4]厦门大学.二烷氨基乙醇羧酸酯的制备方法[P].中国发明专利,

6.技术标准文献

[1]ISO 1210-1982,塑料--小试样接触火焰法测定塑料燃烧性[S]

[2]GB 2410-80,透明塑料透光率及雾度实验方法[S]

7.报纸

[1]陈志平.减灾设计研究新动态[N].科技日报,1997-12-12(5)

8.报告

[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密相气力输送技术[R].北京的:1996

9.电子文献

[1]万锦柔.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DB/CD].北京的: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天津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文本格式(文管、艺术类)一.论文印装毕业论文必须用计算机按规定格式单面打印。打印按本规范对各部分字体的要求。二.文本结构 01.封页(由校统一制作) 02.论文扉页 03.毕业论文中文摘要 04.毕业论文英文摘要 05.毕业论文目录06.毕业论文正文07.参考文献08.致谢09.附录10.文献翻译(含扉页,外文资料原文) 11.实习报告(含扉页)三、毕业论文撰写的内容与要求1.论文题目论文题目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标题字数要适当,不应超过20汉字。 2.中外文摘要及关键词简要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中文摘要400字以内,配相应的英文摘要;关键词一般以3~5个为妥。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 3. 目录 目录应独立成页。目录按二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目录还应包括绪论、致谢、参考文献、论文后的附录等。(排版范例见附件三) 4.论文正文论文正文包括引言或问题的提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引言或问题的提出,要在论文主体之前,用简练概括性语言引出论文所要研究的问题,不必体现“引言”字样。它应是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和意义,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内容。论文主体是论文的主要部分,应文字流畅,语言准确,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论证完整、严密,有独立的观点和见解。论文正文文字应不少于10000字。 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归纳,要突出论文的创新点,以简练的文字对论文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一般为400~1000字。5.参考文献与注释引用是学术论文的重要写作方法,“参考文献”是论文中引用文献出处的目录表。参考文献必须是学生本人真正阅读过,以近期发表的文献为主,应与论文工作直接有关。参考文献数量不少于15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3篇。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一般排印在该页地脚。参考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标注,按引用先后,在正文的相关处用上标表明(如[1],[2],……),并与文末的参考文献相对应,而注释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如①、②……)。如果在注释里引用参考文献的,参考文献的格式不变,但需用括号标示。 6. 致谢 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内容应简洁明了、实事求是,避免俗套。7.附录根据需要可在论文中编排附录,附录序号用“附录一、附录二”等字样表示。有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如外文文献复印件及中文译文、等)可编入论文的附录中。四、毕业论文打印格式除外文资料可以复印外,其它文字统一使用Windows平台下的Word字处理软件打印,一律采取A4纸张,页边距一律采取默认形式(上下,左右,页眉,页脚),行间距取多倍行距(设置值为);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页眉从正文开始,一律设为“天津科技大学XXXX届本科生毕业论文”,采用宋体五号字居中书写。页码从正文开始按阿拉伯数字(宋体小五号)连续编排,居中书写。注意中英文标点符号的区别,不能混用。1.扉页格式中文题目要求:宋体;二号;加粗;居中。英文题目要求:Times New Roman ;大写;小四;加粗;居中。其它文本要求:宋体;小三。(译文及实习报告的扉页格式不做统一要求)。详见附件一。 2.摘要 中文摘要采用小四号宋体字;西文摘要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型,中英文摘要的内容要一致,均要有3-5个的关键词,各关键词之间要有1个空格及分号。中英文摘要分页编排。摘 要(“摘要”之间空两格,采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与内容空一行)(内容采用小四号宋体)关键词:(小四号、黑体、顶格)(内容采用小四号、宋体、接排、各关键词之间有1个空格及分号)ABSTRACT(采用三号字、Times New Roman字体、加黑、居中、与内容空一行)(内容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Key words:(小四号、Times New Roman、黑体、顶格) (内容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接排、各关键词之间有1个空格及分号) 3.目录目录按二级标题编写, 目录采用四号字,其中一级题目用黑体字,二级题目用宋体字,并注明起始页码,题目和页码间用“……”相连。 目 录(小三号字、黑体、居中之间空四格, 与内容空一行)。 一、 * * * *……………………………1(四号,黑体) (一) * * * *…………………………..(*) (四号,宋体) 二、 * * * *……………………………(*)(四号,黑体) 4.毕业论文正文 正文文字内层次采用如下格式: (空两字)一、xxxx (不接排)(小三号黑体) (一)xxxx (不接排)(四号宋体) 1.xxxx.xxxxxxxxxxxx (接排)(小四号宋体) (1)xxxx.xxxx xxxxxxxxx (接排)(小四号宋体) 5.参考文献 另起一页。引用文献标示应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用小五号字体。所引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 ]”中,如“二次铣削[1]”。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其序号应该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10~14]可知”。文科论文引用文献,若引用的是原话,要加引号,一般写在段中;若引的不是原文只是原意,文前只需用冒号或逗号,而不用引号。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应符合GB7714-19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常用参考文献编写项目和顺序规定如下: 著作图书文献 序号└—┘作者.书名.版次.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第一版应省略 翻译图书文献 序号└—┘作者.书名.译者.版次.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第一版应省略 学术刊物文献 序号└—┘作者.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术会议文献 序号└—┘作者.文章名.编者名.会议名称,会议地址,年份.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位论文类参考文献 序号└—┘研究生名.学位论文题目.学校及学位论文级别.答辩年份:引 用部分起止页 西文文献中第一个词和每个实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余者小写;俄文文献名第一个词和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余者小写;日文文献中的汉字须用日文汉字,不得用中文汉字、简化汉字代替。文献中的外文字母一律用正体。 作者为多人时,一般只列出3名作者,不同作者姓名间用逗号相隔。外文姓名按国际惯例,将作者名的缩写置前,作者姓置后。学术会议若出版论文集者,可在会议名称后加上“论文集”字样。未出版论文集者省去“出版者”、“出版年”两项。会议地址与出版地相同者省略“出版地”。会议年份与出版年相同者省略“出版年”。学术刊物文献无卷号的可略去此项,直接写“年,(期)”。 序号应按文献在论文中的被引用顺序编排。换行时与作者名第一个字对齐。若同一文献中有多处被引用,则要写出相应引用页码,各起止页码间空一格,排列按引用顺序,不按页码顺序。参考文献书写格式示例见附件56.致谢另起一页。“致谢”二字中间空两格、四号字、黑体、居中。内容限1页,采用小四号宋体。7.附录另起一页。“附”“录”中间空两格、四号字、黑体、居中。具体打印要求与正文保持一致。8.文献翻译 译文资料要尽可能与所做课题紧密联系,避免翻译资料选取的随意性,译文不少于5000汉字。外文资料用A4纸复印,译文采用小四号宋体字打印。译文的打印格式除页眉改为“天津科技大学外文资料翻译”外,其它一切格式严格按照毕业论文正文文本格式打印。9.实习报告实习报告使用A4复印纸打印,打印格式除页眉改为“天津科技大学实习报告”外,其它一切格式严格按照毕业论文正文文本格式打印。实习报告字数不少于2500字。附件一:扉页格式论文题目(宋体加粗、二号,居中)(空一行)英文题目(Times New Roman、大写、四号,居中)专 业:(宋体加粗、小三号) 姓 名:(宋体加粗、小三号) 指导教师姓名:(宋体加粗、小三号) 申请学位级别: 学 士(宋体加粗、小三号) 论文提交日期:(宋体加粗、小三号) 学位授予单位: 天津科技大学(宋体加粗、小三号) 附件二摘 要(“摘要”之间空两格,采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与内容空一行)(内容采用小四号宋体)关键词:(小四号、黑体、顶格)(内容采用小四号、宋体、接排、各关键词之间有1个空格及分号)ABSTRACT(采用三号字、Times New Roman字体、加黑、居中、与内容空一行)(内容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Key words:(小四号、Times New Roman、黑体、顶格) (内容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接排、各关键词之间有1个空格及分号) 附件三目 录(小三号字、黑体、居中之间空四格, 与内容空一行)。引言 Ⅰ(一级标题为四号,黑体,顶格;二级标题为四号,宋体,顶格。)一、xxxxxxxxxxxxxxxx 1 (一)xxxxxxxxxxxx * (二)xxxxxxxxxxx *二、xxxxxxxxxxxxxxx * (一)xxxxxxxxxxxxxxxx * (二)xxxxxxxxxxxxxxxx *三、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 * (一)xxxxxxxxxxxxxxxx * (二)xxxxxxxxxxxx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4 正文示例引言(小三号黑体居中)(空一行)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空一行)一、xxxx (不接排)(小三号黑体)(一)xxxx (不接排)(四号宋体) 1.xxxx.xxxxxxxxxxxx (接排)(小四号宋体)(1)xxxx.xxxx xxxxxxxxx (接排)(小四号宋体)二、xxxx (不接排)(小三号黑体)(一)xxxx (不接排)(四号宋体) 1.xxxx.xxxxxxxxxxxx (接排)(小四号宋体)(1)xxxx.xxxx xxxxxxxxx (接排)(小四号宋体)附件5 “参考文献”式样参考文献(四号、黑体、顶格)[1] 王传昌,高分子化工的研究对象,天津大学学报,1997,53(3):1~7[2] 李明,物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58~62[3] Dupont marrow transplantation in sever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with an unrelated MLC compatible H J,Smith R, of the Third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Intrem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Hematology,[4] 王健,建筑物防火系统可靠性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1997[5] 姚光起,一种痒化锆材料的制备方法,中国专利,891056088,1980-07-03[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GB3100-31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11-01[7]〔英〕M奥康诺尔著,王耀先译.科技书刊的编译工作,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56-57.附件六(“致谢”式样)致 谢感谢导师xxx教授的指导…………,…………。感谢XXX副教授、XXX副教授、在进行毕业论文工作中所给予的帮助。……………………感谢xxx教授在xxx理论上及…………上所给予的指导帮助。…………感谢资料室的xxx老师的帮助。感谢我的学友和朋友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一 题名、作者、中英文摘要、关键词(1)中文题名(用三号宋体字)(2)作者名称(用四号楷体字)(3)作者年级、专业(用四号楷体字)(4)中文摘要(用五号楷体字)l摘要是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的一篇完整的短文,应使读者不阅读文献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内容须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和结论,着重反映论文的创新之处和作者特别强调的结论。内容应具体,诸如“对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几点有益的结论”等,均是不具体的表现。l字数限定为100-300字,不宜过短或过长。l语气用第三人称。不要出现“我们”、“本文”等字样。 l结构严谨、语义确切、表述简明,不发空洞的评语,不进行自我评价。(5)中文关键词(用五号楷体字)l每篇文章选择3~8个关键词。l不应出现无检索意义的关键词,如“研究”、“论文”、“概述”、“展望”等。(6)英文题名(用三号Times New Roman字)l除冠词、字母少于5个的介词和连词外,其他的词应大写第一个字母。首词和尾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7)英文作者名(用四号Times New Roman字)l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如下写法: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名的首字母大写,如:Wang Guoli,Zhuge Hua(诸葛华)。(8)英文年级专业(用四号Times New Roman字)l格式同中文。(9)英文摘要(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l与中文摘要对应。(10)英文关键词(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l与中文关键词对应。l词首字母大写,各词之间以分号“;”相隔。二 正文l字数一般在5000以上,用A4纸双面打印。各级标题退两格,一级标题用四号宋体加粗,二级及以下标题用五号宋体加粗,正文用五号宋体字。l文中小标题应尽量简短、明确。l图、表分别顺序编号,且均要有图(表)名(用五号楷体字);非自创的图表要明确注明资料来源,如引自外文文献,应将内容翻成中文。l对正文内容需作注释说明的,可使用脚注。脚注序号(每页独立排序)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如①、②…。三 参考文献l所有参考文献都必须是在文中引用和标注过的。l一般至少要参考一篇外文文献。l参考文献与注释(脚注)的区别: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著时所参考和利用的文献书目,集中列于文末;注释(脚注)则是作者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列于该页地脚。参考文献序号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在文中标于句末标点符号之前。 l各类文献著录格式见表1。l印刷型文献须注明起讫页码,电子型、网络型参考文献必须注明责任者、题名、检索及引用日期。l英文参考文献著录时应注意:作者姓著录全称,名只保留第一个字母;析出文献标题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单词全部小写(专有名词如Internet除外);专著和连续出版物名称除冠词、连词、介词外,词首字母大写。l如重复引用同一文献,第一次引用需完整著录各个项目,以后引用标明“同×,本次引用页码”即可。l内部文件、尚未发表的稿件、私人通信等读者无法查证的文献不要列入参考文献。 表1 各类文献著录格式文献类型著录项目格式著录实例专著主要责任者.其他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1] 昂温 G,昂温 P S. 陈生铮,译. 外国出版史.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 12-15[2] Peebles P Z, Jr. Probability, random variables, and random signal principles. 4th ed. New York: McGraw Hill, 2001:25-26专著中的析出文献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 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 见:专著主要责任者. 专著题名. 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页码[1] 程根伟. 1998年长江洪水的起因. 见:许厚泽,赵其国. 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与科技对策. 北京:科技出版社,1999:32-36[2] Weinstein L, Swertz M N. Pathogenic properties of invading microorganism. In:Sodeman W A, Jr., Sodeman W A. Pathologic physiology: mechanisms of disease. Philadephia: Saunders, 1974: 745-772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文献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 连续出版物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年,卷(期): 页码[1] 李晓东,张庆红,叶瑾琳. 气候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5(1):101-106[2] Caplan P. Cataloging internet resources. The Public Access Computer Systems Review, 1993, 4(2):61-66会议录析出文献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 见:会议录主要责任者. 会议录题名,会议地点,会议时间: 页码[1] 郑忠臣.乙腈萃取丁二烯溶剂杂质排除措施. 见: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合成橡胶技术开发中心.全国合成橡胶行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吉林,1986:36-39学位论文主要责任者. 学位论文题名[学位论文说明].所在学校地点. 学位授予学校,学位授予时间:页码[1] 李德英. 锅炉供暖系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BHSFDES)的应用研究[博士学位论文]. 哈尔滨:哈尔滨建筑大学,1995报纸文章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1]杨玉圣.把书评当作学问来做.中华读书报,1996-10-09(2)电子文献主要责任者. 题名:其他题名信息.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查阅日期]. 获取和访问路径[1]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 1998-08-16. [1998-10-04] pub/ [2] Hopkinson A. UNIMARC and metadata: Dublin Core. [1999-12-08]. 这个是我们学校的,希望对你有用啦。。。。。

我是今年的毕业生,刚答辩完,你的格式还是不对。目录应该在摘要的前面。概要可以不写。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都专业,就看看你的稿子是否合适.是否可以发表.

刊名: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主办: 北京化工大学周期: 季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ISSN: 1671-6639CN: 11-4741/C邮发代号: 80-176 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时间:1985学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立足本校,联系理论战线的实际,开展哲学及人文社会科学方向的研究,反映人文社会科学类教学科研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学报现有专家论坛、政治、法律、哲学、经济、管理、文学、教育学、科技哲学等栏目。其中专家论坛和科技哲学是学报的特色重点栏目,专家论坛栏目主要刊登社会科学方面具有权威性的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的精品稿件,科技哲学栏目立足于学术前沿,主要刊登具有创新性的学术论文。学报自2002年公开发行以来,学术质量稳步提高,社会影响日益扩大,连年获奖。2002年被评为第二届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会科学学报优秀期刊;2003年被评为第三届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会科学学报优秀期刊;2004年、2008年连续被评为北京高校优秀社科学报。学报现在已加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北京高教学会社会科学学报研究会。并加入万方数据库、清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龙源国际名刊网、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期刊、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天元数据网等多个数据库。学报编委会成员13人,编辑部成员4人。编辑部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和文风,以传播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为宗旨。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标准、遵守法律法规的同时,力求以创新的精神改革办刊模式,不断提高办刊水平。 根据《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凡接到本刊回执后3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来稿请自留底稿。不采用的稿件一般不寄还。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违背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3个月不寄回者,视作自动撤稿。本刊处理稿件的一切事宜,只与通信作者或第一作者联系。 该刊对重大研究成果,将使用“快速通道”在最短时间内发表。凡要求以“快速通道”发表的论文,作者应提供关于论文创新性的书面说明和查新报告和两位专家的推荐信,以说明该项成果的学术价值。经审核同意后一般在收到稿件后3个月内出版。要求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已含其他形式出版稿酬),赠当期杂志1册。

那要看你想发哪方面了,侧重点不同,不是核心就只能按省级对待,除非他的主管单位是中国教育部等部门!

北京化工大学学院代号即代码是10010。北京化工大学,简称北化(BUCT),位于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介绍北京化工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11工程高校,是国防科技工业局、教育部共建高校,是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员,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等。学校原名北京化工学院,始建于1958年,隶属于原化学工业部领导。建校的目标为“培养尖端科学技术所需求的高级化工人才”。1960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71年,与北京化纤工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化工学院。1978年,北京化纤工学院从学校分出。1994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化工大学。1996年,学校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同年,北京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并入学校。1998年,学校划转教育部直接管理。截至2021年12月,学校共有3个校区,2个基地,总占地面积约3000亩;设有17个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400余人,研究生8500余人(其中博士1300余人),函授、夜大等继续教育学生2200余人,学历留学生360余人;有教职工27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13人;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院系专业截至2020年12月,学校共设有15个二级学院,开办51个本科专业。师资力量截至2021年12月,有教职工27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13人(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双聘院士5人),其他国家院士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2人、青年学者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奖者30人,“973”首席科学家8人次,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7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全国优秀教师9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30人(其中在岗30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8人,“首都科技领军人才”获得者5人,“北京市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1人,北京高校优秀本科教学管理人员1人,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1个,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65人。学科建设截至2019年12月,学校拥有8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学校拥有1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涵盖14个二级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交叉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

重点学科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化学工程与技术(自定)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化学工程与技术国家二级重点学科(7个):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材料学、化工过程机械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教学建设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拥有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3个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13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8个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拥有2个国家级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素质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1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5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7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级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1个北京市级素质教育基地;1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虚拟仿真“金课”,1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7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4门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1门北京市级虚拟仿真“金课”,5门教育部双语示范课程;1部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4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10部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4部北京高等教育优质本科教材课件;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1个。

特色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生物工程、应用化学、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化学工程等。

教学成果

2001年—2014年,学校获得中国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5项。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9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37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47项.

2019年8月5日,北京化工大学《基于“蜂巢模式”的高校国防教育育人实践》人选教育部首届全国学校国防教育典型案例。

科研平台截至2019年12月,学校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5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社科类省部级基地;拥有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1个国家国防科工局第二批国防科技创新团队,5个国家引智基地,1个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

科研成就

2001年以来,学校有29个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拥有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6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位居全国高校前列。一大批科研成果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

“十二五”期间,学校科研经费累计到款亿元,比“十一五”增长;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078项,牵头承担中国国家“973”计划、“863”计划、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等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11项;中国国防军工类项目科研经费总额达亿元,比“十一五”增加9200万元,高模量碳纤维等科研成果已成功应用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十二五”期间学校SCI论文数量排名位居中国高校30名左右;中国国内专利授权量年均350余项,总授权量为“十一五”的倍;共获得中国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

2018年学校科技经费到款亿元,获专利授权419项,鉴定成果9项。

2019年学校科技经费到款亿元,获专利授权448项,鉴定成果6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7年底,纸质图书达万册,随书光盘10887种,54632张。采购数据库114个,数字资源量20TB,约960余万册。

学术期刊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于1974年创刊,双月刊。主要刊登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的创新性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栏目包括专题综述、化学与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与环境工程、机电工程和信息科学、管理与数理科学等,被CA化学文摘(美)(2014)收录,是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加入了万方数据库、清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龙源国际名刊网、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期刊、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天元数据网等多个数据库。2002年被评为第二届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会科学学报优秀期刊;2003年被评为第三届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会科学学报优秀期刊;2004年被评为“北京高校优秀社科学报”;2005-2007年度“北京高校人文社科优秀学报”;2010年度“北京市高校人文社科优秀学报”;2010年度“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国际合作截至2019年12月,学校重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美、英、法、俄、德、澳、韩、日、意等53个国家(地区)的156所大学和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其中59个合作伙伴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7个国家。2019年新(续)签校际合作协议37份,新增合作伙伴15个。新成立中国-南非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建有1个北京市高精尖创新中心、3个北京市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和3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9年,因公临时出国访问团组161个,共计255人次,涉及出访国家42个,接待境外短期专家774人次,在校任职的长期外籍专家共29人;积极推进学生国际化交流,与18个国家(地区)的54所高校和机构开展74项学生赴海外学习项目,年内共派出548人赴海外学习,199名国外大学生来华进行文化、科技交流活动。

  • 索引序列
  •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学报
  • 北京化工大学报考代码
  •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是sci么
  •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论文模板
  •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