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关于科学的科普文章

关于科学的科普文章

发布时间:

关于科学的科普文章

1. 科学小常识作文400字 给你一支吸管,一支普通的用来喝果汁的吸管,再给你一个土豆,一个刚从菜市场买来的拳头大的土豆。请问:你能用吸管穿透土豆么? 不能!--大概你会这样说。那么再给你一个辅助工具--杯子,情况又会怎么样呢? 今天中午我在看科普杂志,看到一篇《用吸管穿透土豆》的文章。我觉得很不可思议。土豆是硬的,而那弱不禁风的吸管怎么能……想着想着,我想起了那句经典 广告词“一切皆有可能”。于是我便怀着扳倒这一说法与见证奇迹的心理,准备实验。说实话,我的内心矛盾极了,不过一大部分还是不可能。单眼见为实,再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找来了杯子,土豆,吸管。 我先将土豆架再杯子上,接着用右手四指紧抓吸管,再用大拇指扣紧吸管的顶端,最后用力扎下去--吸管霍然穿过土豆。 我不敢相信的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但眼前任然保持着吸管再土豆中优美的姿态。我任然不相信,联想到了魔术,它在提醒人们亲眼目睹也会有假象。我已经不相信我自己的眼睛了。我叫来了妈妈,她也不相信,但我们换了吸管,土豆,杯子,有实验了好几次,结果都是一样的,我不得不相信,这是真的。 后来我明白了这个实验的关键是:要用拇指扣紧吸管顶端。这样一来,被隔绝了空气流动的吸管变得异常坚硬,足以穿透土豆。 我不得不承认,实验前我的“想当然”有多么可笑。一直纤细的吸管真的有能力穿透一个土豆。 这小小的实验令我觉醒。人生中,有多少“不可能”,只存于脑中而不存于现实世界里。而我,又因为心中的“不可能”而错过了多少尝试的机会啊! 当吸管穿透土豆时,它也穿透了我心中虽有的成见。科学就在身边,我们要学会试着相信! 2. 关于科技科学小常识的作文400字 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 如果问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毋庸置疑,当然是利大!作何解释?不用解释!中华文明八千年历史就是铁证如山,历史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科技每时每刻都在发展。人类从茹毛饮血原始生活学会利用或烧熟食物,从依靠自然到繁殖饲养,从手无寸铁到冶金炼石,这不都是进步,这不都是发展?如果是弊端大于利的话,那人类为什么都还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进步?因为只有进步才能使明天更美好! 一个人不进步是可悲的,一个国家不进步是没落的,一个世界不进步是黑暗的。只要在不断的进步中,人类的生活才可以得到升华。上天给予了人类一颗聪慧的大脑,一双勤劳的双手,正因为人类没有坐享其成,而是选择了不断进步,才可以在今天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 生活如此舒适,生活如此惬意,生活如此美妙,我们的平均寿命比古代提高了30岁,看望亲友甚至不用出家门,这不都是科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吗? 所以说,科技改变历史,我们探讨科技的发展利大还是弊大是不需要质疑的,那就是利大!利大!利大!你说科技发展带来了大气污染、你说科技发展产生了白色垃圾、你说科技发展形成了气温变暖……所有的事情不可能都是十全十美的,就凭这些你就断定科技发展弊大于利?“世异则是事异”时代不同,所遇到的问题也不同,再说大气污染,各省各市都推出了预防预案;白色垃圾,统一处理;汽车尾气造成气温变暖科学家们也研发了太阳能汽车。看看现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太阳能电池……环保节约的太阳能已经逐步进入千家万户,这不是科技在发展吗? 虽然有弊端,但比起造福人类,环保家园的科技发展理念,无关痛痒,只要有弊端,科学家们同样会想办法去解决,我们不能因噎废食,科技发展的步伐一刻也不会停止。科技发展,无可厚非,就是利大!就因为科技一直在进步,科学一直在发展,狡猾的诡辩,笼统的只言片语,无理的胡搅蛮缠都改变不了这个真理。科技改变历史,不错的,没有科技发展,我们的生活是无法想象的,我们的日子是昏天黑地的,是科技发展救了我们,是科学把我们从水生火热的年代拯救了出来。我们更应该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去尊敬他,怎能口是心非地说科技发展弊端累累? 科技改变历史,知识改变命运。我们跨入了21世纪,跨入了一个充满高科技的时代。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科学改变了我们的命运。“知识就是力量”,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为何能在世界面前挺起胸脯?因我们的科技在不断的发展!我们的科技在不断的进步! 科技发展利大于弊,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从以前的马车变成汽车,从以前的油灯变成电灯…… 3. 科普小文章500字关于营养与膳食的, 生命在于运动,生命在于营养.我们每个人的样子可以说是“吃”出来的.是不是经济发达了,人民和生活水平提高了,营养就跟得上了?不一定,这里在在一个均衡营养与健康饮食的关系.我们每个人都要重视营养,因为营养不仅是个人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关系整个民族的问题.一项资料表明,中国40岁以上的人平均身高比日本高,但40岁以下的则不如日本.究其原因,则是日本在二次大战后,食物严重缺乏,但后来经济发展了,特别重视营养,而且对均衡营养认识比较高.经济提高了,并不等于营养就好了.目前,由于营养不良,导致死亡的人数,高于任何传染病.有资料显示,因为身体不好而导致经济损失达300多亿元.造成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是营养意识不高,营养知识不够.认为人饿了就吃,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不认为吃饭也是一门科学.营养问题是一个人文化素质的表现,那么怎样利用食品,保持自己的健康,靠的就是自己的基本营养知识.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搭配不好的食物.卫生部通告全民的饮食八原则为:第一是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第二是多吃蔬菜、水果;第三是常吃奶类、豆类制品;第四是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菜;第五是掌握自己的饭量,保持适宜的体重;第六是吃清淡、少盐的东西;第七是饮酒要 *** ,不要过度饮酒;第八是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品.另外中国营养学会根据我国国民的实际情况拟建了了一个居民膳食食物宝塔,分五层:第一层为宝塔底,是谷类食物.各种粮食中含的较多,轻体力劳动者每天500克;第二层是蔬菜和水果.一般正常人,每天吃400~500克蔬菜,100~200克水果;第三层是鱼、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一般是鱼200克,肉50~100克,蛋20~50克;第四层是奶和牛奶.一般人每天喝250~500毫升;第五层是盐和糖.盐每天的食量不超过6克,糖每天吃的不要太多.愿每个人都重视营养,合理搭配膳食,做一个健康向上的人.。

世界万物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千奇百怪......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科普类 文章 ,希望大家喜欢。 科普类文章:香龙血树花开 夜满秋深花带露,望月楼中,燕雨桥头,芳尘万里愁且住。 此生料定多空度?巨木无边,亭亭玉树,龙血暗香销魂处。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龙血树园的香龙血树Dracaena fragrans(fragrans,意为,芳香)正在大量开花,芬芳馥郁,沁人心脾,夜间香味尤其浓烈。 香龙血树又名巴西木,为天门冬科龙血树属下的一个种,是一种原生于非洲的开花植物,从北部的苏丹到南部的莫桑比克,西到科特迪瓦,西南到安哥拉,生长于海拔600-2250m的高地。 巴西木株形整齐优美,叶片宽大,富有光泽,苍翠欲滴,是著名的新—代室内观叶植物。它可以中小盆点缀书房、客厅和卧室等,显得清雅别致;大中型植株布置于厅堂、会议室、办公室等处,可较长期欣赏,颇具异国情调;尤其是高低错落 种植 的巴西木,枝叶生长层次分明,还可给人以“步步高升”之寓意。 巴西木为常绿乔木,在原产地可高达6米以上,一般盆栽高 50-100cm。它树干直立,有时分枝。叶簇生于茎顶,长椭圆状披针形,没有叶柄;叶长40-90cm、宽6-10cm,弯曲成弓 形,叶缘呈波状起伏,叶尖稍钝;鲜绿色,有光泽。穗状花序,花小,黄绿色,芳香。 巴西木并非产自巴西,而是原产非洲,我国近年来已广泛引种栽培。巴西木多用扦插繁殖。栽培多年后,植株过于高大或茎干下部叶片脱落、株形较差的可进行修剪,剪下的枝条便可用作扦插材料。 科普类文章:古生物化石出土记 在古生物学家眼里,零零散散埋在黄土里的骨骼化石,可不仅仅是一堆死物,它们就像散落的拼图,拼拼凑凑起来,也许就是一只会飞的恐龙,或是巨大的鲸鱼,也可能只是一片原始人的头骨,或是生命起源时的一只小虫。可生物学家并没有火眼金睛,他们怎么知道哪里有化石呢?是不是有什么仪器可以探测到地下的化石?他们又怎么知道这些生物叫什么名字呢? 发现 古生物学是一门古老而传统的基础科学,它研究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生物的化石,以此来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的起源、进化、绝灭、复苏及其与当时环境的关系。它一般要经历野外考察、化石发掘、标本 修理 、科学研究、形态复原和博物馆展出等几个阶段。 野外考察前,首先要选择地区和地层,如研究翼龙和恐龙,就要在中生代的地层中寻找化石线索,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而翼龙和恐龙这类爬行动物只生存在中生代,因而它们的化石不可能在更晚的新生代和更早的古生代的沉积中被发现。 在野外期间,不但要寻找核实并确定地质文献中所记录的化石地点,而且要走访当地老乡,调查考证是否在这一地区发现过化石,何时发现的。在此基础上,寻找可能出现的化石,因此,野外化石线索的寻找和发掘地点的确定,并不是依靠什么先进的仪器设备。 确定最佳的发掘地点,主要根据暴露地表的化石的多少,以及埋藏化石的岩层来分析判断这一岩层的化石是原地埋藏的完整或较完整的个体,还是经过搬运的、异地埋藏的分散骨骼,是集群死亡导致的富集埋藏,还是正常死亡形成的少量埋藏。例如辽西热河生物群与山东莱阳恐龙动物群就有所不同,前者赋存在湖泊沉积页岩中,是灰黑色页岩,这意味着它们是在深湖静水还原环境下形成的,这种环境的页岩中赋存的化石一般都是完整的个体,而且从剖面上大量出现的火山灰夹层来判断,这里的火山活动非常频繁,这些生物的死亡应该和火山喷发导致的灾难性事件有关,也就是说它们是非正常集群死亡的,只要发现化石露头的层位和地点,就意味着埋藏有比较丰富的完整的各类化石,因此,我们只要找到哪怕只有一块骨骼的露头,都可以毫不犹豫地把这个地点确定为可发掘的最佳地点。而后者埋藏在以冲积河流形成的砂泥岩中,是杂乱堆积的紫红色含砾砂泥岩,属于氧化环境下泥石流形成的沉积类型,这类沉积中的化石绝大部分是分散保存的,所以最佳化石地点就要选择在同一层位化石露头最多的那个点,露头越多代表化石越富集。 采集 在野外发现化石固然很重要,但要把所发现的化石完好无缺的采集下来就显得更为重要。依据化石赋存地层的岩性,埋藏环境等,可以采取不同的采集 方法 ,如套箱法,石膏包和“夹心饼干法”等。 像山东莱阳恐龙动物群那样的河流冲积埋藏环境中分散的大型恐龙骨骼等化石的采集,大部分采用石膏包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在化石和围岩的四周向下开槽,超过化石时向里收缩,让其成为蘑菇状,把石膏倒在上面,以麻袋片覆盖,紧压后再浇上稠一点的石膏,抹平压实,外加木板或木棍,等石膏发热变硬,砸进钢钎将其从岩层中分离并翻转,统一编号登录。 对于类似辽西湖湘页岩中埋藏的完整化石骨架,就要采用“夹心饼干法”。由于赋存辽西热河生物群化石的页岩本身就有很多裂隙,都含有火山灰成分,岩层在地下水长期浸泡下非常酥软,采集下来后火山灰就会快速脱水导致岩层变形和粉末状破碎,因此,采集这类标本一直是个难题。但用“夹心饼干法”一天可以采集十多件标本,而且丝毫不损伤化石。这一方法要确定发现化石个体的范围,在化石及围岩四周用刀割出缝隙并开凿出小槽,沿槽在标本四周垫上软纸,用透明胶带紧紧缠绕固定,分离化石层下的相对酥松的层面,把标本顺着层面平移到已经准备好的木板上,然后垫上软纸,把另外一块木板压上,用胶带缠绕,只留下蒸发水汽的细小缝隙,最后慢慢脱水阴干。 化石修理是古生物学研究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化石修理就是要把化石骨骼尽可能地暴露,同时不使化石受损。如在修理“夹心饼干法”采集的化石时,要正面打开彻底阴干了的标本,从野外发现骨骼的上层面开始沿着已经暴露的骨骼依次修理,其中有的标本中还保存了恐龙或鸟类的羽毛,翼龙的翼膜等软组织结构,因此要在显微镜下仔细修理,甚至还可以在修理前用X光扫描,来确认骨骼的展布情况来指导修理。 对石膏包采集下来的化石,因为在发掘时为了确定化石大小和开槽采集的需要,上层面的化石骨骼已经大部分暴露,只有从下层面修理才会加快修理进度。在修理过程中,要用锯条把石膏包四周的坚硬石膏锯掉,让围岩暴露出来,然后依次向下清理,直到骨骼四周的围岩全部清理掉。在清理的过程中,随时要用胶对在岩层中自然断裂的骨骼加固处理。命名 古生物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还是对化石形态学的详细记述,虽然很多是定性的描述,但却是其他一切研究的基础。在传统的形态学描述和分类学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这一生物类型的系统演化位置,讨论其起源与演化等。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出现,很多新技术逐渐运用到古生物学领域,如高精度CT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在不损伤化石的前提下,清楚地了解化石生物的一些内部形态结构,如复杂的脑颅系统等。电镜和显微切片技术的应用,可以观察化石骨骼的显微结构,了解生物的年龄和个体发育。 如果化石研究证明是从来没有被发现过的新物种,那么古生物学家就要对这一化石进行命名。古生物命名也采用双名法,如阿凡达伊卡兰翼龙,拉丁文名称中前面是属名,后面是种名,属种名一律用斜体。翻译成中文时,种名“阿凡达”在前而属名“伊卡兰翼龙”在后,属名可以单独使用,我们可以叫“伊卡兰翼龙”,但种名不能单独使用,必须要和属名在一起才可以。古生物命名的词源有几种主要来源,其中包括:化石产地名,如天山哈密翼龙;人名,即纪念一些历史人物、有重要贡献的科学家或化石的发现者等,如圣贤孔子鸟;化石特征,如棘鼻青岛龙,种名来自于恐龙头顶上长长的“棘鼻”。这些命名中,属名是唯一的,种名可以多次重复命名。 在对化石形态学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知道了这种生物的个体大小、头骨和牙齿形态、身体各骨骼的大小比例,甚至保存的羽毛等软组织的形态,以及它们生活的环境等信息,艺术家会采用“将今论古”的原则,依据现生生物的一些特征和类似的环境背景,绘制出化石生物的形态复原图和生态复原图。 科普类文章:家务劳动或许能救你一命 我向来对体育锻炼不热衷。我的工作状态基本上是每天数小时坐在电脑前,偶尔会和别人交谈,当然也是坐着。晚上我通常是坐着看电视,除非外出——外出的时候,一般也是先坐出租车,然后坐着吃饭。坐着是我的常态,我可能一天当中有十五六个小时都在坐着(其余8个小时躺着睡觉)。所有的研究证据都表明,身体活动水平低下对健康不利。几年前知名医学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上发表了一系列综述文章,指出身体活动水平低下是当今人类健康的第四大杀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死亡的人中,有10%(500万人)直接源自身体活动水平低下。 我的问题是,我深知不活动的危害却无法激励自己站起来运动。要让我真正进行 体育运动 ,除了它对身体有益之外还需要一个理由。倒不是说我身体有缺陷不能正常运动,而是心理上对其有抵触。例如,我儿子在北京的时候,我每天早上比现在早起一个小时,跟他一起骑车5公里到学校。我会在他学校附近的咖啡馆喝杯咖啡,然后骑5公里回家,再去离我的住处只有500米的办公室。显然,骑车是属于我的一项运动——因为它也是坐着完成的!但这确实是体育运动。而且,当你和一个17岁的男孩一起骑行,速度也相当可观。在路上,我们经常试图与电动自行车流竞速,这时我的心率很可能达到了体育训练的水平。 这里很关键的一点是,我每早乐此不疲地骑行是因为一个其他的理由,即与儿子为伴。我们经常会逆风前行,有时还会遇上暴风雪,两个人不怎么说话。但大多数情况下,他会给我讲他在学校干的事情,他对将来的规划,以及各种毫无意义的男人话题,比如说法拉利458意大利(Ita1ia)和兰博基尼埃文塔多(Aventador)哪个更棒?其实哪一款我们都不可能拥有,但对男人来说弄清楚这个问题很重要(顺便说一句,兰博基尼埃文塔多更棒)。他在北京的最后3个月,转到另外一所学校,距我们的住处17公里。然而我依然陪他骑行上学。我们比之前又早起30分钟。新的学校附近没有咖啡馆,每天他进了学校大门,我就直接调头折返。 在那几个月里,每天我到单位上班的时候,已经骑行了差不多一个全程 马拉松 。然而对我来说,这并不关乎运动。儿子现在回英国读大学,我仍然每天骑自行车,但只是从住处直接到办公室而已,每天总共也不过10分钟的运动量,并且速度和心率比我坐着工作时也强不到哪里去。我从未想过,自己应该调转方向,以3倍于平常的速度骑行半个小时,运动到大汗淋漓再回来。儿子不在我的身边,如此骑行对我就仅仅是一项运动,我没有足够的动力来做。我了解各种有关身体活动低下的统计结果和生物学原理,以及运动健身的好处,但这一惰性仍然如此强烈。那么对不了解运动益处的人,将会是怎样的情形? 不过, 户外运动 究竟有多么健康,对于住在北京的人来说还要考虑另外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空气污染。北京的空气质量之糟糕已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我曾经连续3个月每天都骑行一个马拉松的距离,这真的对我的健康有益么?考虑到骑行时的空气质量,答案也许是否定的。 所以看起来怎么都是输。如果你不运动,就会遭遇各种与身体活动水平低下相关的生理和健康问题。然而如果你运动的话,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可能会使得运动比不运动更加危险。那到底该怎么做?答案,至少对中国男人来说,是家务劳动。这个答案对中国的大多数妇女来说一定非常悦耳。你的丈夫在家是不是从来不分担家务?也许值得向他们指出:多做家务能降低他们患上各种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包括癌症。 这一论断的证据来自2013年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 (PLOS One)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研究人员针对4000名中老年中国人研究了从事家务劳动的益处。筛查过程中剔除了1133名已经患有心脏病、中风、癌症或糖尿病的受试者,最终的有效数据来自2867名健康个体。他们记录了研究对象每天身体活动的时间,既包括体育运动和散步之类的休闲活动,也包括园艺劳动以及修剪草坪等。此外,研究人员还记录了研究对象花在室内家务劳动和居家维修上的时间。之后研究人员对受试对象进行了长达11年的跟踪调查,这期间有452人死亡,其中185人死于癌症。根据年龄、受 教育 水平和生活方式等有关因素对数据进行修正后,他们发现,从事更多更重家务劳动的个体的死亡风险显著低于很少或几乎不做家务劳动的个体。两者的风险比为,意味着风险降低了大约30%。这个效应非常巨大。但是,疾病风险的降低除了受家务劳动的直接影响外,还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例如,从事更多室内家务劳动的人可能体育运动或户外休闲活动也比较多。也许完全不从事家务劳动的人其实是严重肥胖的,因此他们的死亡率是与肥胖有关,而非家务劳动的多与少。然而,在对身体组成(体重指数)、生活状况(已婚、未婚等)和户外休闲活动的影响进行修正后两者之间的风险比仅变为,这说明上述其他因素对家务劳动和全因死亡之间的关系没有影响。家务劳动对于癌症风险的影响更为显著。从事大量家务劳动的研究对象得癌症的风险只有几乎不做家务劳动的人的一半(两者的风险比为)。而从事中等量、轻强度的家务劳动则对死亡风险影响甚微。 这项研究中有两个发现特别让人诧异。其一是家务劳动的影响远远超过包括体育运动在内的休闲活动。其二是家务劳动对健康的显著影响仅见于男性中。对研究中接受调查的女性而言,家务劳动的多少与全因死亡或癌症引起的死亡之间没有任何相关性!因此,对女性来说,这个研究的结果真是个好消息。你可以把所有的 家务活 都转交给丈夫,而不用担心会增加死亡或癌症发病的风险;你的丈夫承担所有的家务,同时能因此活得更长。在我看来,还有两点额外的益处。与体育锻炼相比,家务劳动的目的不同,这其实是一项工作。跟纯粹的运动相比,我更有可能坚持做家务,就像我能陪儿子骑行很远去上学,而没有他在身边却一点也不想多骑。另外一个好处是,根据定义,家务劳动是要在室内完成的,因此,这也是一项你不需将自己暴露在北京的空气污染中的“运动”。 这听起来太美好,以至于让人觉得不真实。而这很可能确实不是真的。对于所有这类研究,我们要记住非常重要的一点:尽管样本量很多(近3O00人),随访调查的周期也很长(约10年),但所得到的结果只是一个相关性。家务劳动的增加与死亡率的降低之间不一定是因果关系——无论数据看起来多么有说服力,也无论这些数据与其他研究结果是多么一致。举个例子,某个人对家务劳动的承担很可能反映出他整体上比较积极的生活态度。如果一个人把家里料理得井井有条可能意味着他对其他事情的态度也是积极认真的。也许是他们对生活的整体态度影响了他们做的其他事情,从而降低了死亡的风险。这些人可能饮食更健康,朋友圈子更广,对社区活动更热心等。上述几点都被认为与寿命以及包括癌症在内的非传染性疾病发病风险有关。料理家务也许只是体现其他真正对死亡风险有影响的因素的一个指标。因此,如果你决定开始承担大量家务,但在其他相关事情上不做任何改变,最终的结果可能仅仅是你有了一个更干净的家。承担家务对死亡风险的影响会很微弱,甚至有可能是负面的。也许愿意干家务和居家维修的人有一套专门的手艺,而不做家务的人则不具备。如果突然开始从事各种家务劳动,而没有相应的 经验 ,你可能会面临较高的事故风险,比如从梯子上摔下来、触电等。事实上,如果你对事物的看法原本是相当负面的,突然每周承担大量的家务劳动,不太会让你对生活的看法更乐观,而很可能会使情况变得更糟。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项随机对照实验,将受试者随机分成两组,给一组安排较多的家务劳动,另一组不安排,随后跟踪调查他们的死亡风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定观察性研究中的相关性是否属于因果关系。

关于太阳的科普文章

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课文《太阳》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7年春创作的一首新诗。

这首诗第一、二节写太阳到来时的悲壮场景;第三节由第一、二节发展而来,暗示着光明的到来,将出现一个科学文明的新时代;第四节作了直接抒情,要在光明必然到来的预感中振奋起来,去追求未来的真实的光明。这首诗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日子里,作者深感即将到来的将是一个炮火连天的血腥时代,而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的抗日斗志则使他坚信:我们民族将会在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中觉醒和新生。就是说:苦难感和光明感交织在他的心里,成了他写这首诗的情感基调。

扩展资料

赏析

课文内容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从“远”“大”“热”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第二部分讲人类和太阳的密切关系。这两部分内容互相关联。正因为太阳那么大,温度那么高,距离我们又那么远,才能给地球送来适合人类生存的光明和温暖,我们生活的世界才会这么美丽可爱。

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是本文写法上的重要特点。课文在介绍太阳时,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方法,使一些抽象的或不好懂的知识显得具体、通俗、明了,这样描写太阳的特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为了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增长自然知识,学习用联系的眼光看待自然界,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课文《太阳》主要采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太阳》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作者在介绍太阳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时,运用了上述数字、比较、比喻、假设等说明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说得既通俗又具体,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太阳》这篇文章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作者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使课文内容显得丰富多彩,通俗易懂。

《太阳》课文简介。

《太阳》这篇科普短文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懂得了太阳的重要性,并激起我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太阳》课文一共有8个自然段,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1大部分,是第1段到第3自然段;第2部分是课文的第4段到第8段。这篇课文的朗读重点是掌握说明文的朗读方法。

太阳,人类生命的主宰当你站在茫茫大海的岸边或登上五岳之首的泰山,眺望东方冉冉升起的一轮红日时,一种蓬勃向上的激情会从心底油然而生。人们热爱太阳,崇拜太阳,赞美太阳,把太阳看作是光明和生命的象征。太阳在人类生活中是如此的重要,以致人们一直对它顶礼膜拜。中华民族的先民把自己的祖先炎帝尊为太阳神。印度人认为,当第一道阳光照射到恒河时,世界才开始有了万物。而在希腊神话中,太阳神被称为“阿波罗”。他是天神宙斯(zeus)的儿子,他高大英俊,多才多艺,同时还是光明之神、医药之神、文艺之神、音乐之神、预言之神。他右手握着七弦琴,左手托着象征太阳的金球。太阳处于太阳系的中心,是太阳系的主宰。它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5%,是太阳系所有行星质量总和的745倍。所以,她有足够强大的吸引力,带领它大大小小的家族成员围着自己不停地旋转。太阳是我们唯一能观测到表面细节的恒星。我们直接观测到的是太阳的大气层,它从里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虽然就总体而言,太阳是一个稳定、平衡、发光的气体球,但它的大气层却处于局部的激烈运动之中。如:黑子群的出没,日珥的变化,耀斑的爆发等等。太阳活动现象的发生与太阳磁场密切相关。太阳周围的空间也充满从太阳喷射出来的剧烈运动着的气体和磁场。

《太阳》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介绍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地球、人类的密切关系。下面整理了课文原文,供大家参考。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五百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我们吃的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穿的棉、麻、毛、丝,都和太阳有密切的关系。埋在地下的煤炭,看起来好像跟太阳没有关系,其实离开太阳也不能形成,因为煤炭是由远古时代的植物埋在地层底下变成的。

地面上的水被太阳晒着的时候,吸收了热,变成了水蒸气。空气上升时,温度下降,其中的水蒸气凝成了无数的小水滴,飘浮在空中,变成云。云层里的小水滴越聚越多,就变成雨或雪落下来。

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太阳光有杀菌的能力,我们可以利用它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这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课文内容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从“远”“大”“热”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第二部分讲人类和太阳的密切关系。这两部分内容互相关联。正因为太阳那么大,温度那么高,距离我们又那么远,才能给地球送来适合人类生存的光明和温暖,我们生活的世界才会这么美丽可爱。

关于科学家的文章

中外的科学家数不胜数每一位都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各有各的成就,各有各的本领。说到了科学家,你肯定有很多想表达的吧?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科学家精神征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科学家精神征文1

灯是人类征服黑夜的一大发明。19世纪前,人们用油灯、蜡烛等来照明,这虽已冲破黑夜,但是仍未能把人类从黑夜的限制中彻底解放出来。只有发电机的诞生,才使人类能用各色各样的电灯使世界大放光明,把黑夜变为白昼,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赢得更多时间为社会创造财富。

真正发明电灯使之大放光明的是美国发明家爱迪生。他是铁路工人的孩子,小学未读完就辍学,在火车上卖报度日。爱迪生是个异常勤奋的人,喜欢做各种实验,制作出许多巧妙机械。他对电器特别感兴趣,自从法拉第发明电机后,爱迪生就决心制造电灯,为人类带来光明。

爱迪生在认真 总结 了前人制造电灯的失败 经验 后,制定发详细的试验计划,分别在两方面进行试验:一是分类试验1600多种不同耐热的材料;二是改进抽空设备,使灯泡有高真空度。他还对新型发电机与电路分路系统等进行了研究。

爱迪生将1600多种耐热发光材料逐一地试验下来,唯独白金丝性能量好,但是白金价格贵得惊人,必须找到更合适的材料来代替。1879年,几经实验,爱迪生最后决定用炭丝来作灯丝。他把一截棉丝撒满炭粉,弯成马蹄形,装到坩锅中加热,做成灯丝,放到灯泡中,再用抽气机抽去灯泡内空气,电灯亮了,竟能连续使用45个小时。就这样,世界上第一批炭丝的白炽灯问世了。1879年 除夕 ,爱迪生电灯公司所在地洛帕克街灯火通明。

为了研制电灯,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常常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连续几天试验,发明炭丝作灯丝后,他又接连试验了6000多 种植 物纤维,最后又选用竹丝,通过高温密闭炉烧焦,再加工,得到炭化竹丝,装到灯泡里,再次提高了灯泡的真空度,电灯竟可连续点亮1200个小时。电灯的发明,曾使煤气股票3天内猛跌百分之十二。

继爱迪生之后,1909年,美国柯进而奇发明了用钨丝代替炭丝,使电灯效率猛增。从此,电灯跃上新台阶,日光灯、碘钨灯等形形色色的灯如雨后春笋般登上照明舞台。

灯使黑暗化为光明,使大千世界变得更光彩夺目,绚丽多姿.

科学家精神征文2

科学技术简称就是科技,可以说如果没有科技,就没有我们人类现在的安逸生活。其实科技从表面上看是一个既简单且又实用的科学,但对于我来说,我所想了解、探知的却是比科技更高深的高科技。

寒假刚开始,我就买了一本名为《少年高科技知识大博览》,它使我有幸探索梦寐以求的高科技世界。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最为辉煌的世纪。相对论、量子理论以及遗传密码的发现,是这个世纪人类科学智慧的三项伟大杰作。20世纪的成就,不仅大大超过了前一个世纪,而且也远远超过了过去几千年的总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高空物理、天体物理、放射化学等一批基础科学和航天技术、核能应用技术等一批高技术的诞生开辟了道路;普朗克、薛定谔等人创立的量子理论,为微电子、光电子、激光技术、新材料、核技术等高技术及其产业的问世打开了大门;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揭示了大千生物世界的遗传奥秘,开创了分子生物学,由此产生的基因工程技术为人类解决粮食、健康、环境和快捷。

我们的21世纪,必定是信息时代,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时代,是高效、洁净和安全利用新能源的时代,是科学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时代,是人类继续向空间、海洋和地球深处不断拓展的世纪,是生命科技的世纪,是人、自然、社会协调发展大世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具有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必须需要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 方法 在全社会的普及和提高。高新科技科普的意义,就在于它能踏着21世纪高新科技发展和转化的鼓点不断前进。

我们知道未来世界各国的综合国力竞争,将越来越首先表现为科技实力的竞争。在振兴中华、实现四化的进程中,我们少年 儿童 则更该多吸取科学知识,为中华民族的兴盛、强大供出一点力。

科学家精神征文3

我读了《中国古代科学家的 故事 》之建筑大师鲁班这篇 文章 。

这个故事讲了鲁班出生在一个世代木匠家庭,从小没机会上学,所以他爸爸送他去一位著名木匠那里学手艺。鲁班很聪明,十分好学,老师傅很喜欢鲁班,所以把自己的技术全都教给了他。有一年,鲁国国君限鲁班在十五天内要砍伐三百棵楠木。他在山上砍伐楠木发现了一根草,又发现小草边长了一些小刺,他想:如果用有刺的工具来代替斧头砍树行不行?他马上跑下山让铁匠作出了有齿的工具——锯子。用它去锯树,结果在规定时间内将300棵楠木全部砍好,就这样鲁班发明了锯子。

鲁班是一个十分爱钻研的人,无数的发明创造充实了这位能工巧匠的一生。后人用各种方式来怀念这位不朽的中华之魂。

读完这篇文章,我印象最深的是鲁班有迎难而上的精神,鲁班又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判断分析的好习惯。让我认识到自己最珍惜的东西不要轻易放弃。例如:舞蹈技能的培养,还有 武术 的提高。

科学家精神征文4

今天,我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科学创新故事》。

这本书主要讲了许多科学家经历种.种磨难,最后终于成功的事情。

这本书既给我了知识,又 教育 了我,比如诺贝尔拼命刻苦钻研的精神和阿基米德到死还想着帮人们解开未解开的难题的品质等。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牛顿,他生在意大利,是一个近代科学历史上的经典的物理学的大师,他曾发现了力学三定律:惯性定律,落体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为未来人们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此外他还创造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对光的分解研究,打开了近代光科学研究的大门。他发现,阳光可以分解成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对以后人们研究光时作出了很大的帮助。

这种废寝忘食的精神真了令我感到敬佩:有一次。给牛顿做饭的老太太有点事出去了,临走前叫牛顿煮鸡蛋吃。等到老太太回来后,问牛顿鸡蛋煮好了没有,牛顿边工作边说煮好了。等她掀开锅盖一看,被惊呆了。原来因为牛顿忙于计算,错把怀表当成鸡蛋放进锅里去煮了!

科学家精神征文5

梦的背后,有太多辛酸,有太多不为人知的血与泪。一个人太渺小,生活能轻而易举地将他击倒,一个工匠形单影只,聚不起社会的力量,中国制造跟不上工业的步子,大国工匠梦的背后,工匠精神的背后,需要我们用网来保护。

墨子·尚贤中语云:“古之圣王为政,列德而尚贤。国之贤者,髙与之爵,厚与之禄,重之以令。”是也,工匠亦然,倘若以全社会之力而形成一张梦的保护网,梦不会碎。

髙与之爵。德国有许多蓝领工人却是比白领经理更令人尊敬的存在,他们靠自己的劳动和技术为生,虽是工人却也体面得像个绅士。这是社会给予他们的肯定给予他们那双劳动后布满老茧的手以崇高的敬意。

大国工匠,需要这样一张来自社会的保护网,不受人白眼,深爱着自己的职业。

厚与之禄。梦也是需要金钱为代价的,当商人等不及一个个精细打磨的手工瓷器,市场上流动的就只能是统一形态的碗和盆。何不多给工匠们一些时间,一些支持助他们圆梦?他们圆梦的时候,中国才能真正走入工业,这张金钱锻造的网,少不了。

重之以令,给予工匠们以礼遇,荣耀,就像(感动中国)所做的那样,给予那些不知名的英雄以最光明的舞台,这是一张荣耀之网,网住的是人心,是感动,也是我们苦苦寻找的工匠精神,我想带着如此满满的感动工匠们的心底也必是充满暖意,他们定会制造出更为精良的匠心之作,匠心筑梦也定会吸引更多的匠人怀揣着工匠精神一同筑梦

梦需要网的保护,社会要动起来,织一张地位,财富,礼遇,与荣耀的大王,网住了工匠精神,网住了中国未来。梦的背后,是一张保护网,你我一同 编织 。

关于科学家精神征文5篇2020相关文章:

★ 2020弘扬科学家精神优秀作品100个故事作文精选5篇

★ 弘扬科学家精神优秀作品100个故事征文精选5篇

★ 关于“弘扬科学家精神优秀作品——100个故事”主题征文5篇

★ “弘扬科学家精神优秀作品——100个故事”优秀作文5篇

★ 202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征文最新精选5篇

★ 关于2020我身边的科技工作者主题征文600字精选【5篇】

★ 弘扬科学家精神优秀作品100个故事作文精选5篇

★ 2020我身边的科技工作者征文5篇精选

★ 2020以平凡与伟大为话题作文5篇

到网页上查一查

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出生于波兰维斯杜拉河畔的托伦市的一个富裕家庭。18岁时就读于波兰旧都的克莱考大学,学习医学期间对天文学产生了兴趣。1496年,23岁的哥白尼来到文艺复兴的策源地意大利,在博洛尼亚大学和帕多瓦大学攻读法律、医学和神学,博洛尼亚大学的天文学家徳·诺瓦拉(de Novara,1454-1540)对哥白尼影响极大,在他那里学到了天文观测技术以及希腊的天文学理论。后来在费拉拉大学获宗教法博士学位。哥白尼作为一名医生,由于医术高明而被人们誉名为“神医”。哥白尼成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费劳恩译格大教堂任职当一名教士。哥白尼并不是一位职业天文学家,他的成名巨著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哥白尼在1506~1515年间已经写成“太阳中心学说”的提纲——《试论天体运行的假设》,可是《运行》一书却直到1543年他临终时才出版。他在《运行》一书的“序言”里提到这种情况时说:“在漫长的岁月里,我曾经迟疑不决。”哥白尼对于这本著作的出版,为什么要“迟疑不决”呢?原因就在于他害怕教会对这一新兴科学理论的迫害。早在哥白尼旅居意大利的时候,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就重新颂布“圣谕”,禁止印行未经教会审查的书籍,可疑的书籍一律焚毁。1506年哥白尼从意大利归国时,就亲眼看到宗教裁判官对胡斯分子的血腥镇压,许多密谋聚会的人都被抓起来活活烧死。在哥白尼的一生里,波兰国境内至少进行过300次以上的宗教裁判活动。哥白尼也经常受到威胁和迫害,在他担任弗隆堡大教堂修士的瓦尔米亚教区,他舅父务卡施大主教死后,几个继任的大主教都三令五申地“查禁邪教”并对修士们严加监视。他们认为哥白尼是个“叛教者”,直到他临终时,身边还有上司所布置的密探和奸细。主使迫害哥白尼的,是波兹南宗教裁判官堆霍兹乌施,他是一个焚书的狂徒,后来升任波兰大主教。他连哥白尼的亲戚朋友都看成眼中钉,恣意迫害,其中包括修士亚历山大·斯古尔捷特和女管家安娜。斯古尔捷特虽是个修士,却信奉无神论,自己不做圣功,别人做圣功他还嘲笑。他对哥白尼十分钦佩,两人很快就成为知己。这就引起霍兹乌施和新任主教扬·丹提谢克的猜忌。丹提谢克是个很阴险的家伙,他看出如果《运行》出版,他所维护的神学殿堂就会土崩瓦解。于是,丹提谢克开始向哥白尼步步进逼。他首先要哥白尼和斯古尔捷特断绝往来遭到哥白尼的严词拒绝。斯古尔捷特后来遭到罗马教廷拘捕。不久,丹提谢克又根据弗隆堡教长的告密,强迫哥白尼和安娜脱离关系。哥白尼和安娜同居已近十年,感情很深。哥白尼向丹提谢克这个无理的要求提出抗议,但丹提谢克胡说安娜已使哥白尼“失魂落魄”,为了他的“灵魂得救”,他勒令安娜立即迁出弗隆堡。哥白尼在悲愤之下,几次要扯下身上的僧袍,扬言要还俗。为了使哥白尼的写作工作能继续下去,安娜忍痛离开了箭楼。不久,她又被驱逐出境。这一期间,罗马教廷对哥白尼的学说也很感惊慌。1533年,教皇克雷蒙七世曾叫人阐述“太阳中心学说”的基本原理。哥白尼学说的革命内容使教皇大为震惊,他决定想办法把哥白尼的手稿控制起来。1536年,一个红衣主教写信向哥白尼索取手稿,哥白尼拒绝了。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 (1564~1642年)曾经说过:“我一想起我们的教师哥白尼的命运,就感到心惊胆颤。”但是,教会的迫害并不能阻止《运行》的出版,哥白尼的斗争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1539年春天,一个青年学者带着许多珍贵的书籍,千里迢迢地来到弗隆堡,拜哥白尼为师。他就是德国威滕堡大学的数学教授列提克,后来成为哥白尼唯一的门生。在列提克的鼓励和支持下,哥白尼很快就振奋起来了。他们一起修订《运行》的原槁,积极准备出版。这时,丹提谢克听说哥白尼收留了一个“邪教徒”,就命令搜查修士们的住宅,看看“是否藏有充满路德教派毒素的书籍”。积极支持哥白尼出版 《运行》的,还有他的朋友铁德曼·吉哲,铁德曼当初是弗隆堡的修士,早就了解哥白尼并一直支持他的科学研究工作。后来,铁德曼升为柳瓦巴教区的主教。他看到哥白尼的困境,就邀请哥白尼和列提克到柳瓦巴教廷作客,以便他们集中精力完成定稿工作。丹提谢克立即对铁德曼进行恫吓,宗教裁判官霍兹乌施还说在铁德曼的著作里发现了什么“荷兰邪教”,企图加罪于他。这时,哥白尼的学说在社会上也引起了不少的非难。新教徒 (路德派)比旧教徒更为敌视哥白尼的学说。马丁·路德曾挖苦说:“这个傻瓜想要推翻整个天文学!”《宗教宣言》的执笔人菲利普·梅兰赫东也指责哥白尼“不顾眼前的事实而想入非非。”在埃尔布郎格城里还上演了一幕闹剧。它讽刺一个装腔作势的天文学家把自己的著作锁在柜子里,满嘴胡言乱语,最后被魔鬼套上大车送进了地狱。这个剧本当然是影射哥白尼的。原来,哥白尼那篇阐明当时连续出现彗星完全是大自然的现象、和人们的生活毫不相干的论文的发表,得罪了教会,教会就采取这种卑鄙的伎俩对哥白尼进行公开的侮辱。尽管环境很险恶,哥白尼并没有妥协。1541年,他最后下决心将他的著作付印。哥白尼将他几十年来心血的结晶——《运行》的手稿,交给他的朋友柳瓦巴教区的主教铁德曼,铁德曼又转交列提克。列提克因被来比锡大学请去教书,便将这本书的出版工作交给他的朋友、纽伦堡的一个出版商奥塞安德尔。奥塞安德尔曾学过天文学,他在领袖梅兰赫东的授意下,窜改了原稿,删减了哥白尼学说的一些内容,力求使科学迁就当时社会的旧有认识。1543年5月24日,当这部巨著印好并送到弗隆堡时,久病的哥白尼已危在旦夕。御医梭尔法把书放到被子上,并把哥白尼的手放到书上,哥白尼用他的无力的手痉挛地抓住书本。哥白尼已到弥留的时刻,一小时以后他就与世长辞了。《运行》带着遍体鳞伤,在人世间流传了300多年。直到19世纪中叶,《运行》的原稿才在布拉格一家私人图书馆里被发现。1873年,出版了增补哥白尼原序的《天体运行》,但有关原子说的章节仍未补入。1953年,《天体运行》出第四版时,才全部补足原有的章节。这时哥白尼已经逝世了410年。[编辑本段]【最终的胜利】在《运行》将要出版的时候,罗马教廷正在考虑对策。1541年,红衣主教施福治向教皇休罗献策:“我建议不要理睬这种渎神的言论,因为既然恶魔已点了火,你再去给它煽风,火就会烧得更大。最好是不闻不问。”罗马教廷很赏识这个建议。同时,由于哥白尼的著作是用拉丁文写的,而且只有懂数学的人才能看懂,在市民阶层中影响不大,因此,罗马教廷在70多年间没有对哥白尼的著作明令取缔。早在1605年,就曾有人指出了奥塞安德尔宣扬不可知论的伪撰序言的卑劣手段,这个人就是伟大的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开普勒本来在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刺赫手下研究天文学。布刺赫当初很崇拜哥白尼,他曾经打发人访问弗隆堡,并取回一幅哥白尼的自画像和他生前用过的一架“捕星器”。布刺赫看到这个仪器时大为惊诧,哥白尼竟是用这么简陋的仪器来考察“天体的奥妙”。他毕恭毕敬地把哥白尼的遗像供在上位,还在遗像下题词:“力大无比的巨人能够搬过一座山来加到另一座山上,可是雷的劈击却能把巨人制服——比起所有这些巨人,哥白尼一个人不知要坚强多少,伟大多少,幸福多少。他把整个地球连同所有的山岳举起来迎向群星,雷的劈击却不能把他制服。”但是这个丹麦人到头来并没有接受哥白尼的学说,只是崇拜而已。跟这个丹麦人相反,他的年轻的助手开普勒,却衷心信奉哥白尼的学说。他利用自己发明的望远镜,把有关宇宙结构的科学向前推进了一步。他着重说明行星以椭圆形的轨迹运转,而太阳就处于这个椭圆形的两个焦点之一的地位。这样一来,他就把哥白尼学说中所残留的托勒密理论的痕迹一举肃清了,从而发展了哥白尼的理论。跟这个开普勒一样,意大利伟大的哲学家布鲁诺(1548~1600年),也是哥白尼学说的信奉者和宣扬者,他也曾发现奥塞安德尔的序言是一篇伪作。他愤慨地指出:“这是一个其蠢如驴、不学无术、狂妄自大的脚色,给哥白尼的著作附加一张废纸。”布鲁诺曾先后到过欧洲十几座著名的城市,宣传哥白尼的理论,借以打击神学的世界观。他去讲学的地方有信奉新教的国家,也有天主教的国家,即使被人驱逐,他也毫不在乎。但是,当布鲁诺发表著作介绍哥白尼学说的时候,教廷就采用了严厉镇压的手段。这是因为,布鲁诺写的是明白晓畅、人人都懂的意大利文,文笔优美而犀利,讽刺了那些拚命维护“地球中心学说”的神学家,并揭示了哥白尼学说的全部唯物主义的意义。布鲁诺推崇哥白尼为最伟大的天文学家。他在《哥白尼的光辉》一诗中写道:你的思想没有被黑暗世纪的卑怯所玷染,你的呼声没有被愚妄之徒的叫嚣所淹没,伟大的哥白尼啊,你的丰碑似的著作在青春初显的年代震撼了我们的心灵。他在《大斋节晚餐》一文中写道:“我们对哥白尼感激不尽,因为他把我们从居于统治地位的庸俗哲学中解放出来,……只有那种坚定不移地站在反宗教的潮流中的人,才能充分评价并颂扬他的精神。……他给自己找到坚实的立场,并毫不含糊地宣称:承认地球对于宇宙的运动,终究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因为这比认定无数天体(其中许多都比地球更为光辉而庞大)把地球当作中心的说法,要合情合理得多。”布鲁诺联系古代唯物主义者学说,到处宣传哥白尼的革命理论,而且在宇宙的无限性和运动的永恒性方面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他在重述地球只是许多行星中的一颗这个论点时,进一步指出,被地球和其他行星绕行的太阳,只是无数恒星中的一颗,它不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是没有中心的,是无限的。后来,布鲁诺被宗教裁判所诱捕下狱,惨遭酷刑,监禁达8年之久。1600年2月17日,在罗马的百花场上,布鲁诺被教会活活烧死。另外一个伟大的意大利学者伽利略(1564~1642年),也是哥白尼学说的热烈信奉者。他利用自制的能放大30倍的望远镜,观测到许多足以说明哥白尼学说的现象,如金星绕太阳转动、月亮上的山和“海”,看到了繁星密聚的银河、木星的四个卫星以及太阳表面变动不定的黑子。他的许多新发现,有力地证明了哥白尼的日心学说。伽利略曾经写信给开普勒,信上说:“我信服哥白尼的观点已经有很多年了,我根据他的观点,发现了自然界很多现象的原因。我写过许多驳斥对立论点的文章……”为了让教会当局也相信这种学说,伽利略献上他的望远镜,叫他们亲自去观测天空的秘密。可是教会当局不愿意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的借口是,望远镜会产生种种幻象,看到的东西都不实在。其实他们担心的是,哥白尼学说的传播会对教会产生不堪设想的后果。教皇乌尔本三世曾忧虑重重地说:“哥白尼的学说可能产生比路德教派更可恶的后果。”1616年2月,宗教裁判所宣布伽利略的著作为异端邪说。3月5日,图书审查协会又宣布哥白尼的《天体运行》为禁书,禁止印行。从此之后,教徒们不准阅读这部禁书,更不准信从哥白尼的学说。就在这种险恶的情势下,伽利略不顾禁令,在十多年间仍然坚持研究哥白尼的理论,并且用意大利文写成《对话》一书。《对话》以浅显生动的文笔,通俗地介绍哥白尼的学说。这样,哥白尼的学说就在广大市民阶层中推广开来,信从哥白尼学说的人日益增加了。就在《对话》出版以后,罗马的宗教裁判所传讯伽利略。70岁高龄的伽利略当时正在生病,他请求延期审讯,但是别人警告他,如果拒不听命就要加上镣铐,押解送审。有人奉教皇之命对他进行威胁,就要像烧死布鲁诺那样对付他。他受到了监禁,在地牢里关了4个月。这时他染上重病,精神颓丧,就向宗教裁判官递了一份供状,上面写道:“我以严重的邪教嫌疑罪被捕,这种邪教就是……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地球在动……”相传当他念到最后几个字的时候,曾经在地上跺着脚,自言自语地说:“可是地球的确是在动啊!”后为他被判处终身监禁。在这以后106年的漫长岁月里哥白尼的著作一直被列为禁书。直到1822年罗马教廷才颁布教令,宣布“那些讨论地球运转和太阳静止不动的著作,根据目前天文学家们一致的意见,准予印行”。17世纪中叶后,自然科学日益进展,哥白尼学说的正确性日渐巩固,内容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在这方面起决定作用的,是物理学家牛顿(1642~1727年)。他写成《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用万有引力的原理解释了行星的运行,给地球的绕日公转提供了更有力的证明。此外,科学家们还做过很多实验,证明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人类对宇宙的现代观念逐渐形成。在这同时,欧洲很多高等学校都公开讲授哥白尼的学说。例如在哥白尼的母校克拉科夫大学,18世纪末(1782年)担任天文学教授并讲授哥白尼学说的,就是当时波兰启蒙运动的倡导人之一扬·希涅德茨基。1830年,正当欧洲的革命风暴震撼着华沙的时候,华沙斯塔锡茨广场前竖立起哥白尼的纪念像。在揭幕典礼上,波兰著名诗人尤里安·乌尔辛·涅姆柴维基致词说:“这个喜庆的日子终于来临了!哥白尼曾以半个世纪的工夫凝眸注视太阳,今天太阳终于把它仁慈的光芒倾注在他的身上……。”这时候,从广场的回廊上响起民族剧院艺术家们的歌声:“欢迎啊,欢迎啊,大地的儿子!……”1939年,这尊塑像曾被入侵的德国法西斯捣毁,但战后又重建起来。在1953年2月19日哥白尼诞生480周年的时候,人们曾经广泛而隆重地展开过各种纪念活动。哥白尼的不朽之作《运行》的手稿,在他的母校克拉科夫大学展出。内容完整的《天体运行》第一卷,也在这时候出版了。哥白尼受到全体进步人类的爱戴和敬仰。

哥白尼在1506~1515年间已经写成“太阳中心学说”的提纲——《试论天体运行的假设》,可是《运行》一书却直到1543年他临终时才出版。他在《运行》一书的“序言”里提到这种情况时说:“在漫长的岁月里,我曾经迟疑不决。” 哥白尼对于这本著作的出版,为什么要“迟疑不决”呢?原因就在于他害怕教会对这一新兴科学理论的迫害。 早在哥白尼旅居意大利的时候,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就重新颂布“圣谕”,禁止印行未经教会审查的书籍,可疑的书籍一律焚毁。 1506年哥白尼从意大利归国时,就亲眼看到宗教裁判官对胡斯分子的血腥镇压,许多密谋聚会的人都被抓起来活活烧死。在哥白尼的一生里,波兰国境内至少进行过300次以上的宗教裁判活动。哥白尼也经常受到威胁和迫害,在他担任弗隆堡大教堂修士的瓦尔米亚教区,他舅父务卡施大主教死后,几个继任的大主教都三令五申地“查禁邪教”并对修士们严加监视。他们认为哥白尼是个“叛教者”,直到他临终时,身边还有上司所布置的密探和奸细。 主使迫害哥白尼的,是波兹南宗教裁判官堆霍兹乌施,他是一个焚书的狂徒,后来升任波兰大主教。他连哥白尼的亲戚朋友都看成眼中钉,恣意迫害,其中包括修士亚历山大·斯古尔捷特和女管家安娜。 斯古尔捷特虽是个修士,却信奉无神论,自己不做圣功,别人做圣功他还嘲笑。他对哥白尼十分钦佩,两人很快就成为知己。这就引起霍兹乌施和新任主教扬·丹提谢克的猜忌。丹提谢克是个很阴险的家伙,他看出如果《运行》出版,他所维护的神学殿堂就会土崩瓦解。于是,丹提谢克开始向哥白尼步步进逼。他首先要哥白尼和斯古尔捷特断绝往来遭到哥白尼的严词拒绝。斯古尔捷特后来遭到罗马教廷拘捕。 不久,丹提谢克又根据弗隆堡教长的告密,强迫哥白尼和安娜脱离关系。哥白尼和安娜同居已近十年,感情很深。哥白尼向丹提谢克这个无理的要求提出抗议,但丹提谢克胡说安娜已使哥白尼“失魂落魄”,为了他的“灵魂得救”,他勒令安娜立即迁出弗隆堡。哥白尼在悲愤之下,几次要扯下身上的僧袍,扬言要还俗。为了使哥白尼的写作工作能继续下去,安娜忍痛离开了箭楼。不久,她又被驱逐出境。 这一期间,罗马教廷对哥白尼的学说也很感惊慌。1533年,教皇克雷蒙七世曾叫人阐述“太阳中心学说”的基本原理。哥白尼学说的革命内容使教皇大为震惊,他决定想办法把哥白尼的手稿控制起来。1536年,一个红衣主教写信向哥白尼索取手稿,哥白尼拒绝了。 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 (1564~1642年)曾经说过:“我一想起我们的教师哥白尼的命运,就感到心惊胆颤。”但是,教会的迫害并不能阻止《运行》的出版,哥白尼的斗争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 1539年春天,一个青年学者带着许多珍贵的书籍,千里迢迢地来到弗隆堡,拜哥白尼为师。他就是德国威滕堡大学的数学教授列提克,后来成为哥白尼唯一的门生。在列提克的鼓励和支持下,哥白尼很快就振奋起来了。他们一起修订《运行》的原槁,积极准备出版。这时,丹提谢克听说哥白尼收留了一个“邪教徒”,就命令搜查修士们的住宅,看看“是否藏有充满路德教派毒素的书籍”。 积极支持哥白尼出版 《运行》的,还有他的朋友铁德曼·吉哲,铁德曼当初是弗隆堡的修士,早就了解哥白尼并一直支持他的科学研究工作。后来,铁德曼升为柳瓦巴教区的主教。他看到哥白尼的困境,就邀请哥白尼和列提克到柳瓦巴教廷作客,以便他们集中精力完成定稿工作。丹提谢克立即对铁德曼进行恫吓,宗教裁判官霍兹乌施还说在铁德曼的著作里发现了什么“荷兰邪教”,企图加罪于他。 这时,哥白尼的学说在社会上也引起了不少的非难。新教徒 (路德派)比旧教徒更为敌视哥白尼的学说。马丁·路德曾挖苦说:“这个傻瓜想要推翻整个天文学!”《宗教宣言》的执笔人菲利普·梅兰赫东也指责哥白尼“不顾眼前的事实而想入非非。” 在埃尔布郎格城里还上演了一幕闹剧。它讽刺一个装腔作势的天文学家把自己的著作锁在柜子里,满嘴胡言乱语,最后被魔鬼套上大车送进了地狱。这个剧本当然是影射哥白尼的。原来,哥白尼那篇阐明当时连续出现彗星完全是大自然的现象、和人们的生活毫不相干的论文的发表,得罪了教会,教会就采取这种卑鄙的伎俩对哥白尼进行公开的侮辱。 尽管环境很险恶,哥白尼并没有妥协。1541年,他最后下决心将他的著作付印。 哥白尼将他几十年来心血的结晶——《运行》的手稿,交给他的朋友柳瓦巴教区的主教铁德曼,铁德曼又转交列提克。列提克因被来比锡大学请去教书,便将这本书的出版工作交给他的朋友、纽伦堡的一个出版商奥塞安德尔。奥塞安德尔曾学过天文学,他在领袖梅兰赫东的授意下,窜改了原稿,删减了哥白尼学说的一些内容,力求使科学迁就当时社会的旧有认识。 1543年5月24日,当这部巨著印好并送到弗隆堡时,久病的哥白尼已危在旦夕。御医梭尔法把书放到被子上,并把哥白尼的手放到书上,哥白尼用他的无力的手痉挛地抓住书本。哥白尼已到弥留的时刻,一小时以后他就与世长辞了。 《运行》带着遍体鳞伤,在人世间流传了300多年。 直到19世纪中叶,《运行》的原稿才在布拉格一家私人图书馆里被发现。1873年,出版了增补哥白尼原序的《天体运行》,但有关原子说的章节仍未补入。1953年,《天体运行》出第四版时,才全部补足原有的章节。这时哥白尼已经逝世了410年。 [编辑本段]【最终的胜利】 在《运行》将要出版的时候,罗马教廷正在考虑对策。1541年,红衣主教施福治向教皇休罗献策:“我建议不要理睬这种渎神的言论,因为既然恶魔已点了火,你再去给它煽风,火就会烧得更大。最好是不闻不问。”罗马教廷很赏识这个建议。同时,由于哥白尼的著作是用拉丁文写的,而且只有懂数学的人才能看懂,在市民阶层中影响不大,因此,罗马教廷在70多年间没有对哥白尼的著作明令取缔。 早在1605年,就曾有人指出了奥塞安德尔宣扬不可知论的伪撰序言的卑劣手段,这个人就是伟大的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开普勒本来在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刺赫手下研究天文学。布刺赫当初很崇拜哥白尼,他曾经打发人访问弗隆堡,并取回一幅哥白尼的自画像和他生前用过的一架“捕星器”。布刺赫看到这个仪器时大为惊诧,哥白尼竟是用这么简陋的仪器来考察“天体的奥妙”。他毕恭毕敬地把哥白尼的遗像供在上位,还在遗像下题词: “力大无比的巨人能够搬过一座山来加到另一座山上,可是雷的劈击却能把巨人制服——比起所有这些巨人,哥白尼一个人不知要坚强多少,伟大多少,幸福多少。他把整个地球连同所有的山岳举起来迎向群星,雷的劈击却不能把他制服。”但是这个丹麦人到头来并没有接受哥白尼的学说,只是崇拜而已。跟这个丹麦人相反,他的年轻的助手开普勒,却衷心信奉哥白尼的学说。他利用自己发明的望远镜,把有关宇宙结构的科学向前推进了一步。他着重说明行星以椭圆形的轨迹运转,而太阳就处于这个椭圆形的两个焦点之一的地位。这样一来,他就把哥白尼学说中所残留的托勒密理论的痕迹一举肃清了,从而发展了哥白尼的理论。 跟这个开普勒一样,意大利伟大的哲学家布鲁诺(1548~1600年),也是哥白尼学说的信奉者和宣扬者,他也曾发现奥塞安德尔的序言是一篇伪作。他愤慨地指出:“这是一个其蠢如驴、不学无术、狂妄自大的脚色,给哥白尼的著作附加一张废纸。”布鲁诺曾先后到过欧洲十几座著名的城市,宣传哥白尼的理论,借以打击神学的世界观。他去讲学的地方有信奉新教的国家,也有天主教的国家,即使被人驱逐,他也毫不在乎。但是,当布鲁诺发表著作介绍哥白尼学说的时候,教廷就采用了严厉镇压的手段。这是因为,布鲁诺写的是明白晓畅、人人都懂的意大利文,文笔优美而犀利,讽刺了那些拚命维护“地球中心学说”的神学家,并揭示了哥白尼学说的全部唯物主义的意义。布鲁诺推崇哥白尼为最伟大的天文学家。他在《哥白尼的光辉》一诗中写道: 你的思想没有被黑暗世纪的卑怯所玷染, 你的呼声没有被愚妄之徒的叫嚣所淹没, 伟大的哥白尼啊,你的丰碑似的著作 在青春初显的年代震撼了我们的心灵。 他在《大斋节晚餐》一文中写道: “我们对哥白尼感激不尽,因为他把我们从居于统治地位的庸俗哲学中解放出来,……只有那种坚定不移地站在反宗教的潮流中的人,才能充分评价并颂扬他的精神。……他给自己找到坚实的立场,并毫不含糊地宣称:承认地球对于宇宙的运动,终究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因为这比认定无数天体(其中许多都比地球更为光辉而庞大)把地球当作中心的说法,要合情合理得多。” 布鲁诺联系古代唯物主义者学说,到处宣传哥白尼的革命理论,而且在宇宙的无限性和运动的永恒性方面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他在重述地球只是许多行星中的一颗这个论点时,进一步指出,被地球和其他行星绕行的太阳,只是无数恒星中的一颗,它不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是没有中心的,是无限的。后来,布鲁诺被宗教裁判所诱捕下狱,惨遭酷刑,监禁达8年之久。1600年2月17日,在罗马的百花场上,布鲁诺被教会活活烧死。 另外一个伟大的意大利学者伽利略(1564~1642年),也是哥白尼学说的热烈信奉者。他利用自制的能放大30倍的望远镜,观测到许多足以说明哥白尼学说的现象,如金星绕太阳转动、月亮上的山和“海”,看到了繁星密聚的银河、木星的四个卫星以及太阳表面变动不定的黑子。他的许多新发现,有力地证明了哥白尼的日心学说。 伽利略曾经写信给开普勒,信上说: “我信服哥白尼的观点已经有很多年了,我根据他的观点,发现了自然界很多现象的原因。我写过许多驳斥对立论点的文章……” 为了让教会当局也相信这种学说,伽利略献上他的望远镜,叫他们亲自去观测天空的秘密。可是教会当局不愿意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的借口是,望远镜会产生种种幻象,看到的东西都不实在。其实他们担心的是,哥白尼学说的传播会对教会产生不堪设想的后果。教皇乌尔本三世曾忧虑重重地说:“哥白尼的学说可能产生比路德教派更可恶的后果。” 1616年2月,宗教裁判所宣布伽利略的著作为异端邪说。3月5日,图书审查协会又宣布哥白尼的《天体运行》为禁书,禁止印行。 从此之后,教徒们不准阅读这部禁书,更不准信从哥白尼的学说。就在这种险恶的情势下,伽利略不顾禁令,在十多年间仍然坚持研究哥白尼的理论,并且用意大利文写成《对话》一书。《对话》以浅显生动的文笔,通俗地介绍哥白尼的学说。这样,哥白尼的学说就在广大市民阶层中推广开来,信从哥白尼学说的人日益增加了。就在《对话》出版以后,罗马的宗教裁判所传讯伽利略。70岁高龄的伽利略当时正在生病,他请求延期审讯,但是别人警告他,如果拒不听命就要加上镣铐,押解送审。有人奉教皇之命对他进行威胁,就要像烧死布鲁诺那样对付他。他受到了监禁,在地牢里关了4个月。这时他染上重病,精神颓丧,就向宗教裁判官递了一份供状,上面写道: “我以严重的邪教嫌疑罪被捕,这种邪教就是……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地球在动……” 相传当他念到最后几个字的时候,曾经在地上跺着脚,自言自语地说: “可是地球的确是在动啊!”后为他被判处终身监禁。 在这以后106年的漫长岁月里哥白尼的著作一直被列为禁书。直到1822年罗马教廷才颁布教令,宣布“那些讨论地球运转和太阳静止不动的著作,根据目前天文学家们一致的意见,准予印行”。 17世纪中叶后,自然科学日益进展,哥白尼学说的正确性日渐巩固,内容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在这方面起决定作用的,是物理学家牛顿(1642~1727年)。他写成《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用万有引力的原理解释了行星的运行,给地球的绕日公转提供了更有力的证明。此外,科学家们还做过很多实验,证明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人类对宇宙的现代观念逐渐形成。在这同时,欧洲很多高等学校都公开讲授哥白尼的学说。例如在哥白尼的母校克拉科夫大学,18世纪末(1782年)担任天文学教授并讲授哥白尼学说的,就是当时波兰启蒙运动的倡导人之一扬·希涅德茨基。 1830年,正当欧洲的革命风暴震撼着华沙的时候,华沙斯塔锡茨广场前竖立起哥白尼的纪念像。在揭幕典礼上,波兰著名诗人尤里安·乌尔辛·涅姆柴维基致词说:“这个喜庆的日子终于来临了!哥白尼曾以半个世纪的工夫凝眸注视太阳,今天太阳终于把它仁慈的光芒倾注在他的身上……。” 这时候,从广场的回廊上响起民族剧院艺术家们的歌声:“欢迎啊,欢迎啊,大地的儿子!……” 1939年,这尊塑像曾被入侵的德国法西斯捣毁,但战后又重建起来。 在1953年2月19日哥白尼诞生480周年的时候,人们曾经广泛而隆重地展开过各种纪念活动。哥白尼的不朽之作《运行》的手稿,在他的母校克拉科夫大学展出。内容完整的《天体运行》第一卷,也在这时候出版了。哥白尼受到全体进步人类的爱戴和敬仰。

环球科学科普文章

《环球科学》是《科学美国人》独家授权中文版。《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是全球科技媒体第一品牌,全球科学家智慧与卓越见解的分享之地。[1]《环球科学》超过70%的文章来自《科学美国人》英文版和其他版本,适合高科技企业管理者、专业技术人才、科研工作者、教师、公务员和所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科学爱好者阅读。

实际上,目前还算不错的科普杂志也就那几本,《科学焦点》《环球科学》《科学世界》《奇点科学》,去年还有《新发现》,但去年12月已经停刊了。这几本来说,小学到初中生,比较推荐《奇点科学》和《科学世界》,《奇点科学》内容比较新,都是前沿科学,但都能读懂,而且图片非常精美;

《科学世界》的内容相对传统,当然也是一些比较重要的科学知识⌄但不那么前沿,内页版式也相对传统。如果是初高中生或大学生,可以看《科学焦点》和《环球科学》,这来两本都是讲前沿科技的,也都是大牌,都在“全球十大科普杂志”之列,但风格不一样,《科学焦点》的阅读体验更好,可读性更强,版式设计更新,《环球科学》内容更深,理解起来有难度,版式上相对差一点。如果想要了解全球科技动态,发展趋势,可以看《科学焦点》。如果想深入了解某个研究领域,可以看《环球科学》。

《环球科学》以普及科学知识、培育民族科学精神为宗旨;以立足中国、人文视角、实用导向为编辑方针。预测全球科学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它对人类社会现在和未来的深刻影响,并将科研界的成果和人们的实际应用联系在一起,成为政府和企业制订科技政策和发展战略的参考,深入了解各领域科技动态的指南。 《环球科学》专业性强,需要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看,特别里面涉及到的,物理、化学、生物,专业性更强一些,适合初、高中学生开拓思路、开阔视野。

如果说适合中学生的话,我认为还是环球科学比较适合中学生,因为中学生在学还就科学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能学到的知识面更广,因为他是一个普及科普科普,所以说他普及的东西能够让我们能够感受到更好的东西存在,因此说我们认为环球科学比较

2019年第9期《环球科学》是《科学美国人》的中文版,超过70%的文章来自《科学美国人》英文版和其他版本,适合高科技企业管理者、专业技术人才、科研工作者、教师、以及所有科学爱好者阅读。《环球科学》是一本以普及科学知识、培育民族科学精神为宗旨,以立足中国、人文视角、实用导向为编辑方针的科普读物。《环球科学》力求文风活泼轻松,语言简明易懂,及时报道全球最新科学成果以及科技对人类未来商业、文化、伦理和政治等方面的深刻影响。

科普文章

问题一:什么是科普文章 ①确实,科学的普及,不是坐等能等来的,必需要付出汗水与努力,而对于我们这样一群学生,显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研究科学,去了解科学,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接近科学了解科学呢?我把汗水撒给了《学生探索百科全书》。 “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而探索精神是其中最灿烂的一枝。千百年来,人类用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不断扩展着对神气大自然,对奇妙的科学以及对人类自身的认识。在永不停顿的对未知领域的探究中,人类建构起了多姿多彩的迷人世界。 地外文明真的存在吗?动物为什么要冬眠?哥德巴赫猜想是什么回事?我们能不能跨越时空?这些问题一直伴随着我,为了解开这些我不懂的“迷”我选择了《学生探索百科全书》,我希望它可以给我带来这些我不懂得的问题的答案。 科普读物读后感这本《学生探索百科全书》共分为三章――自然探索、科学探索和历史探索。三章的排版都做的很好,让读者很容易便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三章都按照各自的特点分为若干节,各节在结构设计上均采用场面宏大的主图以及精彩纷呈的配图以增强视觉冲击力,让读者在准确的文字描述、严谨的原理揭示中愉快地踏上新奇的探索之旅,轻松地掌握的百科知识。 读过这本书之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它对我带来的好处。 首先我在第一章的自然探索中,我了解了来自宇宙深处的信息、漫长的生命之旅在第二章的科学探索中,我了解了无处不在的黄金分割、四色之迷、寻找“幽灵粒子”、我们能不能穿越时空……等等等等,这些知识又是我了解到了科学,学会了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理论,科学的发展,科学的分析这些重要的东西,并且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奇闻异事我也可以通过科学说法来解答他,这些知识都丰富了我的生活经验,让我不断的健康成长。 在第三章的历史探索中,我了解到了丝绸之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埃及艳后、金字塔工程……等等等等。历史使人明智,因为了解历史,可以学习前人的正确做法,并且改到自己的错误作风,这样可以使人们在成功的路上少一些坎坷,为自己铸造一条平平的道路 看吧!一本知识读物给我们带来了多么大的益处,在这个讲究科学的时代,如果我们不多学习一些有关科学的知识的话,我们肯定会被这个时代所渐渐的遗忘,我们只会一点一点的落后,选择一本好的科普类读物吧,相信它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收获! ②儿童读物读后感《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斯威夫特出生于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父亲是一位定居在爱尔兰的英国人。他是一个遗腹子,由叔父扶养成人。他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发表于1726年,被当作是儿童文学作品,实际上却是抨击当时英国社会堕落与腐败的讽刺小说。 在这本书中,写得是主人公,一位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冒险故事,其中一些令人心惊肉跳。在小人国里,他成了庞然大物,刀枪不入,一连吞几十头黄牛仍填不饱肚子;在巨人国里,他变成了巨人们的玩偶,被玩弄于手掌间,并与苍蝇和蜂子展开斗争;后来,他来到神秘的飞岛国,这里的人利用鸟的下部的天然磁铁和海底下的磁铁的力量,随心所欲地移动,这同时也是一个可随时传唤鬼魂对话、专门搞些莫名其妙的研究的离奇国家...读着读着,我仿佛随着格列佛一起走进了那个奇幻的世界。那些玩偶般的小人,高大威猛的巨人,长得像鱼的飞岛国居民,以及慧S和耶胡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觉得最特别的要数飞岛国的居民。他们的眼睛都长在一侧,而且是一个爱好乐器的民族,在他们的衣服上也有各自喜欢的乐器。那里的侍从必须要时刻敲打大臣们的脑袋,否则他们总爱异想天开。……读了这本书后,我很佩服格列佛的智慧、勇气和冒险的精神,他是个与众不同的男子汉,他一见到大海就抑制不住内心冒险的冲动。作为一名医生,他专门搭乘去各地旅行的船只,以为船员看病......>> 问题二:什么 是 科普短文啊 怎么写啊 ? 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说明一些科学道理,没有专业术语。 大气中的水分是由海洋和大陆上的各种水体以及土壤与植物的蒸发而进入大气的,它又通过气流运动得以输送和交换。大气中水分含量虽不多,但其存在却表现出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雾、雨、雪、霜、露和冰雹等。 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或固态水如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1.降水类型大气中气流上升的方式不同,导致降水的成因亦不同。按照气流上升的特点,降水可分为三个基本类型。 (1)对流雨由于近地面气层强烈受热,造成不稳定的对流运动,使气块强烈上升,气温急剧下降,水汽迅速达到过饱和而产生降水,称其为对流雨。对流雨常以暴雨形式出现,并伴随雷电现象,故又称热雷雨。从全球范围来说,赤道地区全年以对流雨为主,我国通常只见于夏季。 (2)地形雨暖湿气流运动中受到较高的山地阻碍被迫抬升而绝热冷却,当达到凝结高度时,便产生凝结降水,也就是地形雨。地形雨多发生在山地的迎风坡。在背风的一侧,因越过山顶的气流中水汽含量已大为减少,加之气流越山下沉而绝热增温,以致气温增高,所以背凤一侧降水很少,形成雨影区。 (3)锋面雨当两种物理性质不同的气团相接触时,暖湿气流循交界面上升而绝热冷却,达到凝结高度时便产生降水,称其为锋面雨。锋面雨一般具有雨区广、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在温带地区,包括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锋面雨占有重要地位。 2.降水量的分布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如地理纬度、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和地形等。根据降水量的纬度分布,可将全球划分为四个降水带。 云、雨、雪、雹、雾、露、霜都是水的家族成员,太阳照射到江、河、湖、海使水蒸发,水蒸气上升到气温较低的高空,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形成一朵朵白色的浮云。若再遇到冷空气,小水珠逐渐增大成为大水珠,白云变成黑云。当大水珠越来越重,克服上升气流的支援,下落到地面,这就是雨。 在冬天,高空更寒冷,水蒸气被急剧冷却而降温,直接凝华为六角形的小冰晶――雪花,雪花飘落时,相互结合,由小变大成为雪片或大雪花,这时,就下鹅毛大雪了。 夏天下冰雹是怎N一回事呢?原来,当云中的雨点遇到猛烈上升的气流,被带到0℃以下的高空时,便液化成小冰珠;气流减弱时,小冰珠回落;当含水汽的上升气流再增大,小冰珠再上升并增大;如此上下翩腾,小冰珠就可能逐渐成为大冰雹,最后落到地面。 当地面附近的水蒸气较多,并遇上冷空气时,水蒸气会以空中的尘埃为核心液化成小水珠,这就是雾。 夏天,地面很热,水蒸气特别多。黎明前的气温较低时,水蒸气便会在树叶、花草上凝结成为露。 冬天的早晨,地面的气温特别低,水蒸气遇冷在地面上便凝华成为白茫茫的霜。 问题三:什么是科普类文章 科普是普及科学或科学普及,也就是把道理深刻的科学道理勇浅显,明了的语言,让科学知识水平较低的人群易于接受,并能在实践中进行应用。著名的科普作家,比如前苏联的伊林,其代表作《十万个为什么》极大的推进了中国的科普进程,而近期科普代表作要数霍金的《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解相对论和物理,宇宙知识。 科普类文章的写作要有深厚的科学知识基础,并且语言功底要扎实,表达描述能力要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这些在《十万个为什么》您可以有深刻的体会。多阅读一些科普文章会有不小的帮助!

有一下科普类文章:

2.种子库,守护全球生物多样性

3.“太空天气预报”的作用

绘画的“小秘密”

5.此次南极科考不同以往

6.“科学”号,十年科考在深海

7.中国的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我们的近邻

8.液态金属“变身”神经电极:向解密生命进发

9.我们为什么要探索人脑的奥秘

10.“北京时间”从这里发出

11.断裂带:地震的“老巢”

12.我国“海洋之肺”须倍加呵护

13.助建科技创新高地的大国重器

14.人类或将重返月球 这次载人登月的选址有何讲究

15.看一场“电影”了解细胞的前世今生

一般来说,物理科普文章,就是一些介绍物理现象的文章,比如最新的科学发现,有医学的,有化学的,有数学的,当然也有物理的,那么那些物理的科学发现当然也会有作用,特征等等,写出来就是物理科普文章了!

世界万物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千奇百怪......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科普类 文章 ,希望大家喜欢。 科普类文章:香龙血树花开 夜满秋深花带露,望月楼中,燕雨桥头,芳尘万里愁且住。 此生料定多空度?巨木无边,亭亭玉树,龙血暗香销魂处。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龙血树园的香龙血树Dracaena fragrans(fragrans,意为,芳香)正在大量开花,芬芳馥郁,沁人心脾,夜间香味尤其浓烈。 香龙血树又名巴西木,为天门冬科龙血树属下的一个种,是一种原生于非洲的开花植物,从北部的苏丹到南部的莫桑比克,西到科特迪瓦,西南到安哥拉,生长于海拔600-2250m的高地。 巴西木株形整齐优美,叶片宽大,富有光泽,苍翠欲滴,是著名的新—代室内观叶植物。它可以中小盆点缀书房、客厅和卧室等,显得清雅别致;大中型植株布置于厅堂、会议室、办公室等处,可较长期欣赏,颇具异国情调;尤其是高低错落 种植 的巴西木,枝叶生长层次分明,还可给人以“步步高升”之寓意。 巴西木为常绿乔木,在原产地可高达6米以上,一般盆栽高 50-100cm。它树干直立,有时分枝。叶簇生于茎顶,长椭圆状披针形,没有叶柄;叶长40-90cm、宽6-10cm,弯曲成弓 形,叶缘呈波状起伏,叶尖稍钝;鲜绿色,有光泽。穗状花序,花小,黄绿色,芳香。 巴西木并非产自巴西,而是原产非洲,我国近年来已广泛引种栽培。巴西木多用扦插繁殖。栽培多年后,植株过于高大或茎干下部叶片脱落、株形较差的可进行修剪,剪下的枝条便可用作扦插材料。 科普类文章:古生物化石出土记 在古生物学家眼里,零零散散埋在黄土里的骨骼化石,可不仅仅是一堆死物,它们就像散落的拼图,拼拼凑凑起来,也许就是一只会飞的恐龙,或是巨大的鲸鱼,也可能只是一片原始人的头骨,或是生命起源时的一只小虫。可生物学家并没有火眼金睛,他们怎么知道哪里有化石呢?是不是有什么仪器可以探测到地下的化石?他们又怎么知道这些生物叫什么名字呢? 发现 古生物学是一门古老而传统的基础科学,它研究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生物的化石,以此来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的起源、进化、绝灭、复苏及其与当时环境的关系。它一般要经历野外考察、化石发掘、标本 修理 、科学研究、形态复原和博物馆展出等几个阶段。 野外考察前,首先要选择地区和地层,如研究翼龙和恐龙,就要在中生代的地层中寻找化石线索,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而翼龙和恐龙这类爬行动物只生存在中生代,因而它们的化石不可能在更晚的新生代和更早的古生代的沉积中被发现。 在野外期间,不但要寻找核实并确定地质文献中所记录的化石地点,而且要走访当地老乡,调查考证是否在这一地区发现过化石,何时发现的。在此基础上,寻找可能出现的化石,因此,野外化石线索的寻找和发掘地点的确定,并不是依靠什么先进的仪器设备。 确定最佳的发掘地点,主要根据暴露地表的化石的多少,以及埋藏化石的岩层来分析判断这一岩层的化石是原地埋藏的完整或较完整的个体,还是经过搬运的、异地埋藏的分散骨骼,是集群死亡导致的富集埋藏,还是正常死亡形成的少量埋藏。例如辽西热河生物群与山东莱阳恐龙动物群就有所不同,前者赋存在湖泊沉积页岩中,是灰黑色页岩,这意味着它们是在深湖静水还原环境下形成的,这种环境的页岩中赋存的化石一般都是完整的个体,而且从剖面上大量出现的火山灰夹层来判断,这里的火山活动非常频繁,这些生物的死亡应该和火山喷发导致的灾难性事件有关,也就是说它们是非正常集群死亡的,只要发现化石露头的层位和地点,就意味着埋藏有比较丰富的完整的各类化石,因此,我们只要找到哪怕只有一块骨骼的露头,都可以毫不犹豫地把这个地点确定为可发掘的最佳地点。而后者埋藏在以冲积河流形成的砂泥岩中,是杂乱堆积的紫红色含砾砂泥岩,属于氧化环境下泥石流形成的沉积类型,这类沉积中的化石绝大部分是分散保存的,所以最佳化石地点就要选择在同一层位化石露头最多的那个点,露头越多代表化石越富集。 采集 在野外发现化石固然很重要,但要把所发现的化石完好无缺的采集下来就显得更为重要。依据化石赋存地层的岩性,埋藏环境等,可以采取不同的采集 方法 ,如套箱法,石膏包和“夹心饼干法”等。 像山东莱阳恐龙动物群那样的河流冲积埋藏环境中分散的大型恐龙骨骼等化石的采集,大部分采用石膏包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在化石和围岩的四周向下开槽,超过化石时向里收缩,让其成为蘑菇状,把石膏倒在上面,以麻袋片覆盖,紧压后再浇上稠一点的石膏,抹平压实,外加木板或木棍,等石膏发热变硬,砸进钢钎将其从岩层中分离并翻转,统一编号登录。 对于类似辽西湖湘页岩中埋藏的完整化石骨架,就要采用“夹心饼干法”。由于赋存辽西热河生物群化石的页岩本身就有很多裂隙,都含有火山灰成分,岩层在地下水长期浸泡下非常酥软,采集下来后火山灰就会快速脱水导致岩层变形和粉末状破碎,因此,采集这类标本一直是个难题。但用“夹心饼干法”一天可以采集十多件标本,而且丝毫不损伤化石。这一方法要确定发现化石个体的范围,在化石及围岩四周用刀割出缝隙并开凿出小槽,沿槽在标本四周垫上软纸,用透明胶带紧紧缠绕固定,分离化石层下的相对酥松的层面,把标本顺着层面平移到已经准备好的木板上,然后垫上软纸,把另外一块木板压上,用胶带缠绕,只留下蒸发水汽的细小缝隙,最后慢慢脱水阴干。 化石修理是古生物学研究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化石修理就是要把化石骨骼尽可能地暴露,同时不使化石受损。如在修理“夹心饼干法”采集的化石时,要正面打开彻底阴干了的标本,从野外发现骨骼的上层面开始沿着已经暴露的骨骼依次修理,其中有的标本中还保存了恐龙或鸟类的羽毛,翼龙的翼膜等软组织结构,因此要在显微镜下仔细修理,甚至还可以在修理前用X光扫描,来确认骨骼的展布情况来指导修理。 对石膏包采集下来的化石,因为在发掘时为了确定化石大小和开槽采集的需要,上层面的化石骨骼已经大部分暴露,只有从下层面修理才会加快修理进度。在修理过程中,要用锯条把石膏包四周的坚硬石膏锯掉,让围岩暴露出来,然后依次向下清理,直到骨骼四周的围岩全部清理掉。在清理的过程中,随时要用胶对在岩层中自然断裂的骨骼加固处理。命名 古生物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还是对化石形态学的详细记述,虽然很多是定性的描述,但却是其他一切研究的基础。在传统的形态学描述和分类学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这一生物类型的系统演化位置,讨论其起源与演化等。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出现,很多新技术逐渐运用到古生物学领域,如高精度CT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在不损伤化石的前提下,清楚地了解化石生物的一些内部形态结构,如复杂的脑颅系统等。电镜和显微切片技术的应用,可以观察化石骨骼的显微结构,了解生物的年龄和个体发育。 如果化石研究证明是从来没有被发现过的新物种,那么古生物学家就要对这一化石进行命名。古生物命名也采用双名法,如阿凡达伊卡兰翼龙,拉丁文名称中前面是属名,后面是种名,属种名一律用斜体。翻译成中文时,种名“阿凡达”在前而属名“伊卡兰翼龙”在后,属名可以单独使用,我们可以叫“伊卡兰翼龙”,但种名不能单独使用,必须要和属名在一起才可以。古生物命名的词源有几种主要来源,其中包括:化石产地名,如天山哈密翼龙;人名,即纪念一些历史人物、有重要贡献的科学家或化石的发现者等,如圣贤孔子鸟;化石特征,如棘鼻青岛龙,种名来自于恐龙头顶上长长的“棘鼻”。这些命名中,属名是唯一的,种名可以多次重复命名。 在对化石形态学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知道了这种生物的个体大小、头骨和牙齿形态、身体各骨骼的大小比例,甚至保存的羽毛等软组织的形态,以及它们生活的环境等信息,艺术家会采用“将今论古”的原则,依据现生生物的一些特征和类似的环境背景,绘制出化石生物的形态复原图和生态复原图。 科普类文章:家务劳动或许能救你一命 我向来对体育锻炼不热衷。我的工作状态基本上是每天数小时坐在电脑前,偶尔会和别人交谈,当然也是坐着。晚上我通常是坐着看电视,除非外出——外出的时候,一般也是先坐出租车,然后坐着吃饭。坐着是我的常态,我可能一天当中有十五六个小时都在坐着(其余8个小时躺着睡觉)。所有的研究证据都表明,身体活动水平低下对健康不利。几年前知名医学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上发表了一系列综述文章,指出身体活动水平低下是当今人类健康的第四大杀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死亡的人中,有10%(500万人)直接源自身体活动水平低下。 我的问题是,我深知不活动的危害却无法激励自己站起来运动。要让我真正进行 体育运动 ,除了它对身体有益之外还需要一个理由。倒不是说我身体有缺陷不能正常运动,而是心理上对其有抵触。例如,我儿子在北京的时候,我每天早上比现在早起一个小时,跟他一起骑车5公里到学校。我会在他学校附近的咖啡馆喝杯咖啡,然后骑5公里回家,再去离我的住处只有500米的办公室。显然,骑车是属于我的一项运动——因为它也是坐着完成的!但这确实是体育运动。而且,当你和一个17岁的男孩一起骑行,速度也相当可观。在路上,我们经常试图与电动自行车流竞速,这时我的心率很可能达到了体育训练的水平。 这里很关键的一点是,我每早乐此不疲地骑行是因为一个其他的理由,即与儿子为伴。我们经常会逆风前行,有时还会遇上暴风雪,两个人不怎么说话。但大多数情况下,他会给我讲他在学校干的事情,他对将来的规划,以及各种毫无意义的男人话题,比如说法拉利458意大利(Ita1ia)和兰博基尼埃文塔多(Aventador)哪个更棒?其实哪一款我们都不可能拥有,但对男人来说弄清楚这个问题很重要(顺便说一句,兰博基尼埃文塔多更棒)。他在北京的最后3个月,转到另外一所学校,距我们的住处17公里。然而我依然陪他骑行上学。我们比之前又早起30分钟。新的学校附近没有咖啡馆,每天他进了学校大门,我就直接调头折返。 在那几个月里,每天我到单位上班的时候,已经骑行了差不多一个全程 马拉松 。然而对我来说,这并不关乎运动。儿子现在回英国读大学,我仍然每天骑自行车,但只是从住处直接到办公室而已,每天总共也不过10分钟的运动量,并且速度和心率比我坐着工作时也强不到哪里去。我从未想过,自己应该调转方向,以3倍于平常的速度骑行半个小时,运动到大汗淋漓再回来。儿子不在我的身边,如此骑行对我就仅仅是一项运动,我没有足够的动力来做。我了解各种有关身体活动低下的统计结果和生物学原理,以及运动健身的好处,但这一惰性仍然如此强烈。那么对不了解运动益处的人,将会是怎样的情形? 不过, 户外运动 究竟有多么健康,对于住在北京的人来说还要考虑另外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空气污染。北京的空气质量之糟糕已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我曾经连续3个月每天都骑行一个马拉松的距离,这真的对我的健康有益么?考虑到骑行时的空气质量,答案也许是否定的。 所以看起来怎么都是输。如果你不运动,就会遭遇各种与身体活动水平低下相关的生理和健康问题。然而如果你运动的话,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可能会使得运动比不运动更加危险。那到底该怎么做?答案,至少对中国男人来说,是家务劳动。这个答案对中国的大多数妇女来说一定非常悦耳。你的丈夫在家是不是从来不分担家务?也许值得向他们指出:多做家务能降低他们患上各种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包括癌症。 这一论断的证据来自2013年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 (PLOS One)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研究人员针对4000名中老年中国人研究了从事家务劳动的益处。筛查过程中剔除了1133名已经患有心脏病、中风、癌症或糖尿病的受试者,最终的有效数据来自2867名健康个体。他们记录了研究对象每天身体活动的时间,既包括体育运动和散步之类的休闲活动,也包括园艺劳动以及修剪草坪等。此外,研究人员还记录了研究对象花在室内家务劳动和居家维修上的时间。之后研究人员对受试对象进行了长达11年的跟踪调查,这期间有452人死亡,其中185人死于癌症。根据年龄、受 教育 水平和生活方式等有关因素对数据进行修正后,他们发现,从事更多更重家务劳动的个体的死亡风险显著低于很少或几乎不做家务劳动的个体。两者的风险比为,意味着风险降低了大约30%。这个效应非常巨大。但是,疾病风险的降低除了受家务劳动的直接影响外,还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例如,从事更多室内家务劳动的人可能体育运动或户外休闲活动也比较多。也许完全不从事家务劳动的人其实是严重肥胖的,因此他们的死亡率是与肥胖有关,而非家务劳动的多与少。然而,在对身体组成(体重指数)、生活状况(已婚、未婚等)和户外休闲活动的影响进行修正后两者之间的风险比仅变为,这说明上述其他因素对家务劳动和全因死亡之间的关系没有影响。家务劳动对于癌症风险的影响更为显著。从事大量家务劳动的研究对象得癌症的风险只有几乎不做家务劳动的人的一半(两者的风险比为)。而从事中等量、轻强度的家务劳动则对死亡风险影响甚微。 这项研究中有两个发现特别让人诧异。其一是家务劳动的影响远远超过包括体育运动在内的休闲活动。其二是家务劳动对健康的显著影响仅见于男性中。对研究中接受调查的女性而言,家务劳动的多少与全因死亡或癌症引起的死亡之间没有任何相关性!因此,对女性来说,这个研究的结果真是个好消息。你可以把所有的 家务活 都转交给丈夫,而不用担心会增加死亡或癌症发病的风险;你的丈夫承担所有的家务,同时能因此活得更长。在我看来,还有两点额外的益处。与体育锻炼相比,家务劳动的目的不同,这其实是一项工作。跟纯粹的运动相比,我更有可能坚持做家务,就像我能陪儿子骑行很远去上学,而没有他在身边却一点也不想多骑。另外一个好处是,根据定义,家务劳动是要在室内完成的,因此,这也是一项你不需将自己暴露在北京的空气污染中的“运动”。 这听起来太美好,以至于让人觉得不真实。而这很可能确实不是真的。对于所有这类研究,我们要记住非常重要的一点:尽管样本量很多(近3O00人),随访调查的周期也很长(约10年),但所得到的结果只是一个相关性。家务劳动的增加与死亡率的降低之间不一定是因果关系——无论数据看起来多么有说服力,也无论这些数据与其他研究结果是多么一致。举个例子,某个人对家务劳动的承担很可能反映出他整体上比较积极的生活态度。如果一个人把家里料理得井井有条可能意味着他对其他事情的态度也是积极认真的。也许是他们对生活的整体态度影响了他们做的其他事情,从而降低了死亡的风险。这些人可能饮食更健康,朋友圈子更广,对社区活动更热心等。上述几点都被认为与寿命以及包括癌症在内的非传染性疾病发病风险有关。料理家务也许只是体现其他真正对死亡风险有影响的因素的一个指标。因此,如果你决定开始承担大量家务,但在其他相关事情上不做任何改变,最终的结果可能仅仅是你有了一个更干净的家。承担家务对死亡风险的影响会很微弱,甚至有可能是负面的。也许愿意干家务和居家维修的人有一套专门的手艺,而不做家务的人则不具备。如果突然开始从事各种家务劳动,而没有相应的 经验 ,你可能会面临较高的事故风险,比如从梯子上摔下来、触电等。事实上,如果你对事物的看法原本是相当负面的,突然每周承担大量的家务劳动,不太会让你对生活的看法更乐观,而很可能会使情况变得更糟。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项随机对照实验,将受试者随机分成两组,给一组安排较多的家务劳动,另一组不安排,随后跟踪调查他们的死亡风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定观察性研究中的相关性是否属于因果关系。

  • 索引序列
  • 关于科学的科普文章
  • 关于太阳的科普文章
  • 关于科学家的文章
  • 环球科学科普文章
  • 科普文章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