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思修论文范文独立精神

思修论文范文独立精神

发布时间:

思修论文范文独立精神

弘扬民族精神什么是祖国?祖国就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是每一个中国公民,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祖国是我们大家的家。祖国在那里?祖国就在我们面前,就在我们的教室里,就在我们的校园里,就是我们每天面对的同学、老师、家人。祖国的兴亡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人每天的行为积累起来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它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先进性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根本要求,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核心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说:“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然而,在这所谓的道义背后,在一桩桩英雄事迹之中,始终有一个千年不变的精神内容存在,这便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在民族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互相融合成为伟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全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伟大的民族必定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什么?诗人艾青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认为这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解释,那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爱国主义。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有着注重团结的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人民之间相互融合,和睦相处,同舟共济,共同进步,孕育、培养和形成了一种崇高而朴实的民族团结意识。正是这种民族团结意识,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没有解体,始终没有屈服,始终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几千年来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这种共同愿望,决定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方向。依靠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中华民族无所畏惧地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排除了一个又一个障碍,勇往直前。坚持民族团结意识,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中华文明蜿蜒奔腾了五千年,让我们在这里回顾、反思、警醒。我们要弘扬民族精神,要让我们的祖国经过我们的努力,变得更加繁荣,更加勃发!每当五星红旗升起,每当《义勇军进行曲》奏响,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都会感到自己同庄严站在一起,同伟大站在一起,同胜利站在一起,同太阳站在一起! 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我的祖国,我为你骄傲!

你们还要求写论文啊?!

起点决定终点(一个人的生活) 大一要认真思考人生目标,最起码想一下自己三年后将在哪里,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准备。要刻苦学习什么?尽心体会什么。努力克服什么,断然拒绝什么? 即便一时想不清楚,但只要是想了并为之努力过,你们生活就会不一样。也许只是一时多走了几步,就使你在几年后的就业市场上胜出成千上万的人。 要有长期目标 长期目标的确定,就会比较容易避免因挫折而产生低潮,不至于被不相干的人或事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浪费一去不返的青春。 像一个冲锋战士,往往不会意识到路边的荆棘及其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的划痕和刺伤一个人。一旦有了目标就会像一部机器一样运转,不断有所创造,也有所历练,并把自身能量和资源发挥到极致。 面对感情(两个人的世界) 大学生活给我们相对充裕的时间和自由的空间,带来了比中学更大的生活圈和交往范围。这是许多中学恋情无法继续的原因之一,何况许多中学生所谓的恋情,并不能真正称得上恋爱。 对大一学生来说,很少有人能面临爱的选择,而我们对爱情的抉择,也许是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尤其是初恋,因为一个人可以忘记许多事,却很难忘记自己的初恋。 你如果轻易接受一个人,就会错过许多其它的人和事,还有时间、感情,有朝一日,当你肯定这一接受重于任何的错过和付出时,你才会后悔。 “年纪越大,越不能轻易说爱,似乎爱是比较严重的一件事。事实上,真正的爱情有时候像中彩票一样,并不真那么容易碰上,需要耐心,眼光,更需要运气。” 一个人对另一个的感情,如果可以在很多人身上找到,那多半不是真正的爱情。来的容易的东西,往往失去的也容易。 心理学家莱格曾说:“两个人的邂逅,就像两个化学物质接触一般,无论发生任何反应,两人都会因此而改变。” 真正的爱情能够鼓舞人并唤醒人内心沉睡的力量。真正的爱情如同体育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人的心跳经受着各种考验,在一次次的跌宕起伏中变得敏感,坚强,果断。

德才如何才能兼备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时代的转折点上,承载着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可以说我们即将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社会的进程与走向。因此,时代要求科技的进步,时代要求人性的回归,时代更要求我们必须德才兼备! 提到德才兼备,我们就不得不说到“德”。那么什么是“德”呢?“德”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知,“德”是理想信念的坚持,“德”是爱国主义的拥护!可以说,“德”就是人材素质的基础。 “德”亦是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的上层建筑。道德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自身的存在规则。它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那么什么又是“才”呢?相较于“德”而言,“才”同样也包含着广泛的内容。而“才”的本质是“智”。“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智”是当代大学生掌握的各种科技文化知识的程,“智”是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智”并不是简单的IQ指数,它在更大的程度上代表着心理成熟的表现程度。 “才”仍有许多的外延,当然,我们没必要一一陈述。但是我们必须明确的一点是“才”在本质上指出了个人对于知识的掌控与应用的技巧性。而所谓的才高八斗,我们完全可以重新给予诠释:形容某个人能更好的应用已掌握的知识对事物做出诠释。 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必须要明确的认识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努力学习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以造福国家和人民。同时要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中国古代思想家司马光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用“德”统“帅”才能保证“才”的正当发挥;以“才”支撑“德”,才能真正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学术腐败和高科技犯罪等现象,为人们敲响了正确把握德才关系的警钟。对我们大学生来说。“德”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德才兼备才是王道! 综观历史,有才无德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可是他们全都没留下好的名声。秦珲不聪明吗?有才华,不然又怎么能权倾朝野?但是遗憾的是他没德行,结果遗臭万年,遭受到历史的唾弃。和申,又一个只注重“才”而无“德”的典范。即使当时可以讨得龙颜一悦,权倾一时,但最终仍是为后世所不耻。为什么?你能说他智商低吗?显然不能,其实,只是他不懂德才结合的道理。就拿我们当代说吧,马家绝就是一个好例子。所以说有才无德造成的社会危害更大!反之,有德无才也不成,因为那样只能成为一个老好人。毕竟这样的人对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所能起到的价值太小了。 那么我们又要如何做一个德在兼备的人呢?或者说怎么做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呢?我以为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即道德与法律是相辅相承,不相互矛盾冲突的。道德与法律同是调节人民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他们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道德与法律不可分割抵触。 其次,我们要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毕竟我们是学生,学业本是我们的主业。如果我们连学业本身都搞不好,那就说明我们还不具有一个合格大学生所要求的基本素质。我们要独立,而独立的前提就是可以很好的掌握自己的学习,生活以及与人交往,为人处世。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努力学习,要象高尔基前辈说的一样:我对于书,就象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而我们要说:我对与知识就象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在我们学习的同时努力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也许你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会如此重视“德”?那是因为“德”反映着人们的基本心理状态。我们通过对“德”的把握感受社会关系的脉动,识别社会的发展的方向,确定自身的生存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并形成自身关于责任和义务的观念,确立自己的道德理想,自觉的扬善抑恶,明辨荣辱,选择高尚,弃绝卑下,保持社会和个人的健康发展。 再次,我们要继承和宏扬中华民 族优秀道德传统。这样才能使我们避免有才无德的尴尬。显然,这么做又恰巧与时代的要求相符合。因为继承和宏扬我们的传统美德是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德与才应该是互补的,相辅相成的。 自古以来,人们在学习的同时就十分注重德行。因为他们知道学以至用”中的“用”是用在对他人对团体对国家甚至是对人类社会都有益处的事情之上。 此外,我们还应该在实践中学习和体会德才兼备所带来的好处。“德”在广义上也可以代表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俗话说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认真对待每件事情,积极乐观地去面对一切挑战,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全部力量!遗憾的是,到现在仍有一些现象让人心寒。比如说有些网络黑客,利用以学的技术来入侵他人或是政府或银行电脑网络系统,带来无比巨大的损失。可以说完全是自私的行为。他们有才不?有!而且非常有!他们有德不?很遗憾他们没有!可见单一的德与才真是可怕。 因此,为了追求我们伟大的理想,为了达成我们身负的使命,同时,也是为了我们自己,我们就必须要做到德才兼备!

独立精神自由思想论文范文

读完此书,对大学生活,学习,阅读,爱情,独处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便忍不住想分享给大家,在里面收获的知识!每个大学生读得大学不一样,就算的一样也有着不同的轨迹,而对于你, 你觉得大学的意义是什么?你想在大学里面学到什么?大学给你带来了什么?  结合在书中的收获以及个人的经历,谈谈对大学的理解。 1.  关于梦想和现实以及目标的认知。       大学是一个象牙塔,匆匆的校园充满着青春活力,这本是也必须是充满着一个梦想的殿堂,然而梦想是必须要和现实接轨的,在其中目标便是梦想和现实对桥梁。所以在大学里面树立自己的目标,有一个清晰的方向,明白未来梦想对以后社会产生的实际性意义,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甚至对世界来定义自己,明白自己在这个世界的定位。   而对于目标的实现,很多同学都处于迷茫阶段,我觉得有几个原因: :读书太少,想得太多,如果读到这本书的话,估计或多或少对你还是有点帮助的。 :事情想做太多,却没有认真的做好一件事,把它做到极致,从而没有找到成就感和热爱 : 就是对自己的认识还不够,需要体验和不断的尝试。 2.思辨能力的提高      大部分的中国大学,学习上缺少一种一种交流和讨论,学生们大部分时间总是忙于作业,课业上的枯燥,缺少一种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能力,就像老师上课说什么,同学们也没有多大的反驳,为什么会出现现在这种情况呢?:学生们在此课上,并没有很多的思考和学习。:学生们一直在中国的课堂上学习,养成一种所谓的尊师之道,认为老师说的就是有道理。就连日常生活中,为了从众心理,怕被当作另类来看待,比自己稍微权高,高年级说的话,或者是陌生人说的话,就是不自觉的去认同,并无深刻的见解,这是一种缺失,也是制度导致的。而左右一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对事物有着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勇敢的去试错、勇敢的去辩论,思考。     3.科研能力的培养     大学里的专业是一个很好培养我们科研能力的很好的环境,学会让我开门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去思考和做事,追求论证,论据。不过要培养这样的能力,需要在这枯燥和专业能沉下心来,一点点的攻克专业术语,需要一点点咬咬牙去读苦涩难懂的文字,需要一点点点思考和学习,且不断的复习和预习,才能培养出科研的能力。加油吧! 4.爱和独处:必不可少的体验       爱的力量无疑是这个宇宙最神奇的,亲情,友情,爱情,能激发这我们活着的意义,爱能治愈,爱能激发,爱能......学会去爱和被爱,在这个美好的年纪,能正确处理这种关系,充分的去体会,也要学会去经营!     关于独处,独处是一种能沉下来对自我的思考,当你独处的时候,自己独立的思考,独立完成任务,独立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你有时间静下来好好和自己相处,明白除了他人,你在这个世界也有自己想要的,也有个人的思考,也有想要实现的梦想,这个无关他人,无关周围的事,学会给自己一些独处的时间,明白在喧嚣中,也要去认清自己。 本书里面里面有很多的干货在里面,而我们只是简单的分享自己所感所悟,并没有很多的实际作用和说服力,只是让大家一个简单的思考。 最后摘抄了一些在书中经典的话语分享给大家: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 理因得以发扬。思想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 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 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 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 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 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 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 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海宁王静安先生自沉后二年,清华研究院同仁咸 怀思不能已。其弟子受先生之陶冶煦育者有年, 尤思有以永其念。佥曰,宜铭之贞珉,以昭示于 无竟。因以刻石之词命寅恪,数辞不获已,谨举 先生之志事,以普告天下后世。其词曰:士之读 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 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 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 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 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 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也,先 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先生之学说,或有时 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 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节自《清 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 这是陈先生给王国维先生写的碑文里的一段话

一、原文: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 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

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节自《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

二、译文

士之读书治学,其目的正是为了使自己脱离世俗观念的束缚,真理也正因此而才能够得以发扬广大。思想而不自己,则不如去死,这是古今圣贤共同追求的理想,那些平庸鄙琐的人哪里能理解得了呢(此句我理解不了,在此妄断之)。先生以一死来彰显他独立自己的理想,并不是如人们所说,是为了个人的恩怨,国家的灭亡。

唉,立块石头在这学校,表达一些哀思,让人们记住他。以表彰哲人之奇节,彰显真理的无穷光辉(此句也理解不了。亦妄断)。将来的事情难于预测,先生之著述,其影响可能会随时代之不同变化,先生之学说,将来也可能有需要修正的地方。只有这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即使经过千百万年,也会与天地一样长久,和日月一样永远闪光。

扩展资料

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

这是陈寅恪在王国维先生投水自沉后两周年写的纪念碑铭(王国维纪念碑,碑式由梁启超之子梁思成设计)。此文情真意切,其中特别强调“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使人读来顿觉真理之大光明。

陈寅恪

陈寅恪(—),字鹤寿,江西修水人。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

陈寅恪之父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诗人。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夫人唐筼,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因其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金明馆丛稿》《柳如是别传》《寒柳堂记梦》等。

2005年温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时隔15年,振聋发聩的“钱学森之问”似乎还没有一个满意的答案,恰巧前段时间看了一部名为《先生》的纪录片,感觉深受启发。        “先生”这个称谓在当代社会是可以泛称全部男士的,而在古代称别人先生又向别人学习的意思,正所谓“达者为先,师者之意。”然而在民国时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背影是我们民族的正面。让这一个称谓成为一种修为,更是一卷隽永。纪录片开篇的这段文字让我感触颇深:“如果说民国是最近的春秋,先生犹如华夏的背影,渐行渐远。民国的学者、政要、作家、名士,纵有诸多称呼,终不及‘先生’二字来的亲切且大气,可以俯身可以仰望。先生,几千年的敬语,也被冬烘过,也被秋杀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我们这代人上学时,私塾和学堂已远,戒尺和鞠躬已远,破四旧里,先生落魄;三十年后的市场化中,先生贬值或被作价。教育大景,江河日下入大坝,蓝天白云走黄沙。百年国史已有镜鉴:教育盛,虽战乱纷争仍人才辈出、民力丰沛、国体向上;教育衰,纵四海升平也社会浮躁、未来迷茫、振兴乏力。教育,国之命脉,而先生又为教育之魂魄。”        放眼当下,最大的感觉是找不出几个真正在做学问和做人上没有争议的“大家”,普遍感觉国人缺少一种骨气和脊梁。爱国之心是有的,但缺少些改变社会的能力和底气。毕竟现在的孩子们看的是各类快餐文化,崇拜的大都是娱乐明星。连这几年大火的古风和国潮,也仅仅只是停留在穿着打扮或者是对美学的研究上。走进博物馆,传播古诗词等等文化活动仅仅只停留在欣赏阶段。现在的学校能听到的只有一种声音,鲜少能有对学术问题的激烈讨论。        看完纪录片,给我最大的感觉是这些民国的先生们都是先做人再做事,他们都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看的极为重要,比如马相伯在及其困难的时候都选择不接受西方教会的资助——将震旦大学改办为一所教会学校。比如梅贻琦在赴台湾后,顶住当局压力坚持小规模教学,从原子科学研究所一步步办起台湾新竹清华大学。规模远小于北京清华,世界排名却在其之前。他们坚信办大学教授学生知识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们自由思考的能力和做人的德行。在那个飘摇动荡的年代,学习和办学条件都极其有限,很多学术成果都在战火中被毁,但整个社会兼容并包、学问自由,造就了那个时代无比开放的学术氛围。“民国的教育是有理念有方法的,教育家说话是顶用的。战时教育平时看,民国政府不但没有削减教育经费,还有所增加。那些年,前方战时死拼,后方师生苦读,师生们知道每一寸学习光阴都是前方将士用血换来的。每当逃难到一个地方,只要空袭刚结束,学生们就搬出小板凳上课——在那种苦难的环境中,‘先生’就凸显出来了。”“先生更像是一面镜子,以当年的教育腰板,折射出我们的跛足。”现在又有几个年轻教师真正能踏踏实实心甘情愿的做学问呢?有多少年轻人能将成为老师,投身教育事业作为毕生志向呢?        胡适曾告诫学生:“现在有人对你们说‘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我对你们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这部纪录片正本清源,讲述着先生们的善良、焦虑和无奈。民国先生的家国情怀,是一种骨子里的儒雅和端庄,是“授人以渔”的方法和方向。那一辈人心无旁骛、天高云淡,既有中华“仁义礼智信”的学养,又受西方“自由、民主、博爱”的熏陶。愿我们可以追随着先生的背影,仍怀有理想,开风气之先,不坠青云之志。

中国精神论文思修

好的1500字够你用吗

思修结课论文——弘扬中国精神 1500字【摘要】弘扬中国精神 ;就是要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文化的软实力,使中国精神得到世界的认可与尊重。随着基督教的衰落,中国以伦理与审美为本的文化在现代反而富有生命力。尤其是中国二元中和的文化精神使中国自古就允许文化的多样性与多元共存,人与自然的和谐对于建立后现代的环境伦理学和生态文明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而国际关系中的“协和万邦”则会导向一个和平的绿色星球,这比崇尚二元对立与炮舰政策的西方文化精神更有利于当代世界的发展。因此,随着中国梦的真正实现,世界文明也会因此而得以提升。弘扬中国精神 :中国梦的全面实现依次有三个层次。第一个是中国独立自强的层面,没有这个基础的层面,中国就会陷入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的泥潭而任人宰割。中国自强强国的梦想是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得以实现的:这表现在1949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宣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更表现在1951年7月就基本上分出胜负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国梦的第二个层面就是摆脱贫穷而在经济上起飞,从邓小平领导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人民在逐步走向小康,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不远的将来会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的富国梦正在逐渐实现。中国梦的第三个层面就是中国精神得以弘扬。即中国在当前的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文化身份的自我确认,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文化的软实力,使中国的价值观得到世界的认可,使中国真正在国际上获得尊重。正是在这个方面将中国梦与中国精神密切联系了起来。固然,中国精神包括爱国主义精神,这是中国自古以来就具有的悠久精神,甚至高举反传统大旗的“五四”一代人,由于他们在童年、少年阶段读了大量的中国典籍,身上具有浓重的传统文人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拯救家国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因而尽管当时的中国面临着被瓜分被蹂躏的危险,但是他们几乎没有一个“拿绿卡”住在外国,都充满了传统文人所具有的那种强烈使命感,毅然归国拯救华夏;倒是“文革”一代不读中国古代经典的学子,走出国门就不想回来,有的甚至还拿着绿卡回国傲其邻人!这就是季羡林临终前为什么那么重视国学教育,因为这种国学教育能够使具有历史使命感的中国精神内化成中国人的文化血液,抵制一切不利于中华民族的言行。而且,中国精神还有超越爱国主义而具有拯救现代化弊病的文化价值。儒家在忠实于大地的伦理法则下,实现了类似宗教的不朽与超越应该看到,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是在不平衡与精神痛苦中完成的,中国要在社会的现代转型中避免个人的孤独感与荒诞感造成的畸变与裂痕,文化梦的意义就显示出来了。不然的话,各种怪力乱神与邪教就有了滋生的土壤。事实上,西方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伴随着的正是上帝逐步死亡的世俗化,在这个过程中基督教文化的大厦几乎是轰然倒塌,西方人在精神上如临孤独痛苦的荒原。与西方相比,中国的传统文化本来就不是以神明为本的文化,因而现代科学可以摧毁基督教的创世造人,却不能摧毁儒家的礼义。而且中国传统文化总体上与现代科学并没有大的冲突,从孔子“不语怪力乱神”、“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以及“祭如在,祭神如神在”①等语录来看,孔子基本上是不相信鬼神却鉴于宇宙之大而对鬼神取存疑的态度。这种世俗化的姿态不但使中国文化接受起现代科学来并没有什么障碍,而且对于现代与后现代的人文重建也有重要价值。中国是以伦理(儒家)与审美(庄学)为本的文化,从尼采到海德格尔对审美超越的追寻都可以在中国文化中找到知音。那么,怎样使伦理与审美结合,来消除现代人的焦虑与价值危机?这就是中国梦所要展示的现代文化魅力。中国精神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孔子的伦理精神就是以人为本的,这种人本精神足以抵御西方传统的神本主义和现代的物本主义。这就是为什么在基督教衰落之时以拯救文明为己任的白璧德(Irving Babbitt),到儒家文明中寻找拯救西方的新人文主义。儒家在忠实于大地的伦理法则下,实现了类似宗教的不朽与超越。儒家为什么以孝道为本并且具有祖宗崇拜的文化特征?因为人的生命是从父母那里来的,向上可以追溯到祖宗。而生养子女保证祖宗的生命血脉得以延续,从而实现生命的不朽也非常重要,所以孟子才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之说。个体的生命就在整体族类的生生不息中得以超越,情感在伦理之乐中得以抚慰。而士大夫还要在“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文化血脉的延续中发挥作用。当然这种超越是整体性的,当人作为个体的时候,儒家尤其是道家还倡导审美的超越。在基督教的大厦倾覆之际,这种以伦理与审美价值为核心的中国精神其在当代世界意义尤其值得重视。甚至在现代化建设中,都可以发现这种伦理价值的积极意义。中国的现代转型不可能再像西方那样,进行海外扩张掠夺殖民地,那么,儒家教化的资本积累不但同样可以达到这个目的,而且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创造了条件。中国文化“和”的观念,在当代世界最应该受到推崇与西方文化的二元对立概念不同,中国的二元概念都是反对对立要求中和的。按照中国的传统,乾与坤、天与地、男与女、夫与妇、父与子等二元概念都要求中和,因为天地合,才能生万物;男女和,才会有父子;君臣和,社会有机体才能正常转动。这就是《国语》所谓“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儒、道、阴阳各家的共性,就是都推崇“和”。老子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②,庄子致力于和而反对分。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他以“克己复礼为仁”,又说“礼之用,和为贵”③,并将致中和的中庸之道看成是至高的道德。《礼记》中的《中庸》一篇,就是阐述怎样致中和的,并以为“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把握中国文化的中和精神,就能把握中国精神之脉动。那么,二元中和的中国精神比二元冲突的西方传统为什么更适合当代世界?先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说起。《圣经》中上帝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人的,并让人支配天上的鸟、地上的兽和水中的鱼。这样一来,人与世界万物相比就处于鹤立鸡群的地位,正如费尔巴哈在《基督教的本质》中所说:“跟属人的灵魂相比,太阳、月亮和地球算得了什么呢?”④这种教化与工具理性相结合,导致了对大自然的严重破坏,人类的生态灾难越来越严重。与西方传统的人与自然对立相比,中国文化精神则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儒家认为人应该“敬天礼地”,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种生态智慧加上从陶渊明的田园诗到王维的山水诗、画的艺术实践,对于当代建立后现代的环境伦理学和生态文明,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

中国文化的确博大精深,5000年的文明,而中国的5000年文化孕育了中国的不朽的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支持下,还创造了5000年的璀璨文化,特别是近代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军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

关于如何弘扬中国精神的思修论文2000字|弘扬中国精神思修论文中国精神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的中庸境界,中国精神是指导我们前进的明灯。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关于中国精神的思修2000字论文,欢迎大家阅读!中国精神的思修2000字论文篇一:《中国精神的弘扬研究》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国精神的内涵,回顾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人丰富和发展中国精神的思想历程与实践经验。提出从精神层面、制度上、行为层面落实培养和弘扬中国精神的要求。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要着重弘扬和培育独立自主精神、改革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求真务实精神等中国精神。全面推进国家的各项事业,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词:中国精神;核心价值观; 中国梦;弘扬一、中国精神的含义传统的中国精神包含阴阳两个方面,《易传》中写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国精神中自强不息是一种超越性的表现,它显示了中国人民的自强自立。勤劳勇敢是中国人民最深刻的精神体现,积极向上、坚韧不拔是强健的生命意志。中国精神的外化与具体表现在精忠报国、舍生取义、忧国忧民。厚德载物则蕴含着更多的精神内涵,它是中国精神固有的内在性。表现了中国人民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宏大的人生观价值观。阴阳相合,表现了阳刚与阴柔两面,刚柔并济是中国精神的两个内在层面。二、中国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可以看出中国精神的丰富发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历尽千辛万苦从星星之火之姿,到达燎原之势。井冈山精神是一种信念,是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在革命开始的时期,中国共产党依靠群众敢闯敢干,勇于创新。长征路上,中国共产党吃草根,过雪山,不畏路途遥远,不怕艰难,跨过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之路。他们这种吃苦耐劳的乐观主义精神是中国精神的最好体现。革命带来了苦难,同时也锻炼了人民的意志力。这是具有中华民族特有的时代精神,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先进性。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经济处于恢复和发展的时期,在这个困难的时期,更加考验人民精神。在大庆,王进喜同志成为工人的代表劳模,他的爱岗敬业精神是值得每一个工人学习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浪潮中,航空事业起步,两弹一星为中国航天事业迈进了一大步,科学家们无私奉献,大力协同,荣辱与共的奉献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璀璨之星。困难时刻见真情,在中国遇到天灾人祸的时候,我们的兄弟姐妹伸出爱心的手,为了抗洪,战士们顽强拼搏在一线。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抵挡了天灾。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中华民族精神有了质的飞跃。当国内形式逐步稳定,社会经济开始发展的时期,当代中国精神有了新的意义。当代中国精神是:爱国、敬业、文明、和谐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精神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现当代的中国精神继承了传统的包容,融合了勤俭,囊括了克己奉公,大公无私。和谐是社会发展的目标,是社会的风尚。2014年3月9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谈到,摆在面前的共同任务,就是要把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国家治理中,渗透到生产生活各领域,转化为社会核心价值文明风尚。三、中国精神的当代弘扬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是鼓励中国人民生活的文化支柱。但是当代要想践行对中国精神的弘扬,就要求我们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发扬中国精神。当前国学热现象严重,我们要客观对待传统文化,不能一味地去复制,这样容易搞复古主义,文化逆流。我们要学习民族知识,了解传统道德和文化,要吸收其精华。现在社会出现了一种文化断层,所谓文化断层是指期望的文化准则和价值观与现实的文化准则和价值观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我们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和想象上是无法弘扬中国精神的,要想实现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就应该理论联系实际,用时间证明,用实践来证明,用理论作为引导。只有知识武装头脑,理论联系实践,才能更好的弘扬传统的中国精神。如何用行动来弘扬中国精神,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在当代媒体是最好的中介,媒体的宣传力度、宣传取向,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精神品味以及精神追求。现在社会处于转型期,人们在面对各种问题上很少有自己的见解,多是跟随电视媒体网络。所以如何规范媒体,引导人们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学习弘扬民族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党的报告强调,要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道德模范是人们学习的榜样,他们身上往往体现了中国精神的优良传统。“感动中国”每年都会选出社会上的道德模范,引导人们向模范学习,乐于奉献,吃苦耐劳,勤劳勇敢。媒体是国家和人民沟通的最好媒介,是纽带和桥梁,所以规范媒体的宣传能够推动中国精神的弘扬发展。第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只有培养青少年的文化素养,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才能全面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素质。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大的要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只有坚持原则,把握指导思想,认真学习道德规范,才能更好的教育青少年学习中国精神的精髓,弘扬中国精神。第三,现代社会是全球化的社会,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发扬中国精神是重要的前进步伐。中国精神是中国的精神支柱,只有弘扬和坚持践行中国精神,中国才能在全球化时代真正强大起来。在国际竞争中,文化软实力是重要的精神标志,我们要以中国精神作为文化强国的重要精神力量和发展标志。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用中国故事来弘扬中国精神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宣传效果。这样,中国精神在国际社会中的弘扬才会亲切、自然,易于接受。四、弘扬和培育中国精神的现实意义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凝聚和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对外开放,西方的思想文化对我国的民族精神也产生了广泛而复杂的影响。在多极化发展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在中国坚持发展弘扬民族精神,也要让全世界看到中国精神力量的强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中国精神是中国文化的中流砥柱,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在体现。我们必须把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让昂扬的民族精神成为提升综合国力、应对时代挑战、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巨大动力。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以实际行动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的中国精神思修论文

中国文化的确博大精深,5000年的文明,而中国的5000年文化孕育了中国的不朽的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支持下,还创造了5000年的璀璨文化,特别是近代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军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

弘扬民族精神什么是祖国?祖国就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是每一个中国公民,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祖国是我们大家的家。祖国在那里?祖国就在我们面前,就在我们的教室里,就在我们的校园里,就是我们每天面对的同学、老师、家人。祖国的兴亡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人每天的行为积累起来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它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先进性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根本要求,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核心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说:“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然而,在这所谓的道义背后,在一桩桩英雄事迹之中,始终有一个千年不变的精神内容存在,这便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在民族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互相融合成为伟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全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伟大的民族必定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什么?诗人艾青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认为这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解释,那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爱国主义。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有着注重团结的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人民之间相互融合,和睦相处,同舟共济,共同进步,孕育、培养和形成了一种崇高而朴实的民族团结意识。正是这种民族团结意识,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没有解体,始终没有屈服,始终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几千年来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这种共同愿望,决定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方向。依靠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中华民族无所畏惧地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排除了一个又一个障碍,勇往直前。坚持民族团结意识,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中华文明蜿蜒奔腾了五千年,让我们在这里回顾、反思、警醒。我们要弘扬民族精神,要让我们的祖国经过我们的努力,变得更加繁荣,更加勃发!每当五星红旗升起,每当《义勇军进行曲》奏响,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都会感到自己同庄严站在一起,同伟大站在一起,同胜利站在一起,同太阳站在一起! 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我的祖国,我为你骄傲!

大学生如何弘扬中国精神大学生作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传承中国精神,弘扬精神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首先,大学生要充分学习了解中国精神的内涵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之处。其次,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要做到随时将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和中国民族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尤其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情况下,世界文化也出现了融合与交流之时,那么重视中国精神所要体现他的民族担当和优越性的时刻。大学生要紧扣时代潮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担,将中国精神中华精神传承并发扬光大。

一、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二、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三、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延安精神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是延安精神的核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是延安精神的重要标志。延安精神是革命精神与民族精神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永葆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重要法宝;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宝库;是履行党的历史使命的力量源泉。四、大庆精神: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大庆精神的核心是“我为祖国献石油”,精髓是艰苦奋斗。六、雷锋精神:理想坚定、赤胆忠心的政治热忱,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言行一致、尽职尽力的实干作风,追求进步、刻苦钻研的进取态度,见义勇为、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革命意志。

关于中国精神的思修论文

弘扬中国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而中华民族精神则是这个大家庭所必不可少的东西。可以说,一个民族一旦缺少了民族精神,那么,这个民族就无法光大,可是,一个民族有了民族精神却没人把它发扬光大,那么也不行。因此,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就应成为我们每一个中华民族一员应尽的义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是光从嘴上说说就可以了,我们还应该投入到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中去。就拿生活中的举手之劳说起吧,居住在同一个村,同一个镇的人,大家就应该互相帮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使各村之间的人际关系保持在友好交往,善待对方的状态下,这便是不可缺少的团结的力量。还有,我们青少年一代,应多帮助弱者,尊老爱幼,使老年人不孤独,幼儿们不寂寞,使整个中华民族,整个国家被爱包围着。我们只要多为别人,多为中华民族,多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着想,努力做到自己应尽的责任,能多做一些有益的事,那也算是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而出一份力。中华民族精神要在我心,同学们,只要每一个人,都能把自己中华民族可贵的精神发扬光大,让别人知道并且学会如何去做,那么这个世界上,那具有优秀品质的人也将越来越多,坏人也将随之减少。因此,中华民族精神是非常重要的,而要将其发扬光大更重要!并且这任务说简单并不简单,说困难也并不困难,而将其发扬光大的任务,我想,也应该是我们这一代人来完成,并且我觉得我们能够完成,而且是完成得最好的。

你们还要求写论文啊?!

关于如何弘扬中国精神的思修论文2000字|弘扬中国精神思修论文中国精神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的中庸境界,中国精神是指导我们前进的明灯。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关于中国精神的思修2000字论文,欢迎大家阅读!中国精神的思修2000字论文篇一:《中国精神的弘扬研究》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国精神的内涵,回顾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人丰富和发展中国精神的思想历程与实践经验。提出从精神层面、制度上、行为层面落实培养和弘扬中国精神的要求。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要着重弘扬和培育独立自主精神、改革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求真务实精神等中国精神。全面推进国家的各项事业,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词:中国精神;核心价值观; 中国梦;弘扬一、中国精神的含义传统的中国精神包含阴阳两个方面,《易传》中写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国精神中自强不息是一种超越性的表现,它显示了中国人民的自强自立。勤劳勇敢是中国人民最深刻的精神体现,积极向上、坚韧不拔是强健的生命意志。中国精神的外化与具体表现在精忠报国、舍生取义、忧国忧民。厚德载物则蕴含着更多的精神内涵,它是中国精神固有的内在性。表现了中国人民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宏大的人生观价值观。阴阳相合,表现了阳刚与阴柔两面,刚柔并济是中国精神的两个内在层面。二、中国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可以看出中国精神的丰富发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历尽千辛万苦从星星之火之姿,到达燎原之势。井冈山精神是一种信念,是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在革命开始的时期,中国共产党依靠群众敢闯敢干,勇于创新。长征路上,中国共产党吃草根,过雪山,不畏路途遥远,不怕艰难,跨过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之路。他们这种吃苦耐劳的乐观主义精神是中国精神的最好体现。革命带来了苦难,同时也锻炼了人民的意志力。这是具有中华民族特有的时代精神,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先进性。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经济处于恢复和发展的时期,在这个困难的时期,更加考验人民精神。在大庆,王进喜同志成为工人的代表劳模,他的爱岗敬业精神是值得每一个工人学习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浪潮中,航空事业起步,两弹一星为中国航天事业迈进了一大步,科学家们无私奉献,大力协同,荣辱与共的奉献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璀璨之星。困难时刻见真情,在中国遇到天灾人祸的时候,我们的兄弟姐妹伸出爱心的手,为了抗洪,战士们顽强拼搏在一线。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抵挡了天灾。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中华民族精神有了质的飞跃。当国内形式逐步稳定,社会经济开始发展的时期,当代中国精神有了新的意义。当代中国精神是:爱国、敬业、文明、和谐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精神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现当代的中国精神继承了传统的包容,融合了勤俭,囊括了克己奉公,大公无私。和谐是社会发展的目标,是社会的风尚。2014年3月9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谈到,摆在面前的共同任务,就是要把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国家治理中,渗透到生产生活各领域,转化为社会核心价值文明风尚。三、中国精神的当代弘扬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是鼓励中国人民生活的文化支柱。但是当代要想践行对中国精神的弘扬,就要求我们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发扬中国精神。当前国学热现象严重,我们要客观对待传统文化,不能一味地去复制,这样容易搞复古主义,文化逆流。我们要学习民族知识,了解传统道德和文化,要吸收其精华。现在社会出现了一种文化断层,所谓文化断层是指期望的文化准则和价值观与现实的文化准则和价值观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我们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和想象上是无法弘扬中国精神的,要想实现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就应该理论联系实际,用时间证明,用实践来证明,用理论作为引导。只有知识武装头脑,理论联系实践,才能更好的弘扬传统的中国精神。如何用行动来弘扬中国精神,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在当代媒体是最好的中介,媒体的宣传力度、宣传取向,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精神品味以及精神追求。现在社会处于转型期,人们在面对各种问题上很少有自己的见解,多是跟随电视媒体网络。所以如何规范媒体,引导人们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学习弘扬民族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党的报告强调,要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道德模范是人们学习的榜样,他们身上往往体现了中国精神的优良传统。“感动中国”每年都会选出社会上的道德模范,引导人们向模范学习,乐于奉献,吃苦耐劳,勤劳勇敢。媒体是国家和人民沟通的最好媒介,是纽带和桥梁,所以规范媒体的宣传能够推动中国精神的弘扬发展。第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只有培养青少年的文化素养,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才能全面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素质。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大的要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只有坚持原则,把握指导思想,认真学习道德规范,才能更好的教育青少年学习中国精神的精髓,弘扬中国精神。第三,现代社会是全球化的社会,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发扬中国精神是重要的前进步伐。中国精神是中国的精神支柱,只有弘扬和坚持践行中国精神,中国才能在全球化时代真正强大起来。在国际竞争中,文化软实力是重要的精神标志,我们要以中国精神作为文化强国的重要精神力量和发展标志。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用中国故事来弘扬中国精神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宣传效果。这样,中国精神在国际社会中的弘扬才会亲切、自然,易于接受。四、弘扬和培育中国精神的现实意义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凝聚和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对外开放,西方的思想文化对我国的民族精神也产生了广泛而复杂的影响。在多极化发展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在中国坚持发展弘扬民族精神,也要让全世界看到中国精神力量的强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中国精神是中国文化的中流砥柱,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在体现。我们必须把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让昂扬的民族精神成为提升综合国力、应对时代挑战、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巨大动力。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以实际行动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二、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三、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延安精神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是延安精神的核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是延安精神的重要标志。延安精神是革命精神与民族精神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永葆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重要法宝;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宝库;是履行党的历史使命的力量源泉。四、大庆精神: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大庆精神的核心是“我为祖国献石油”,精髓是艰苦奋斗。六、雷锋精神:理想坚定、赤胆忠心的政治热忱,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言行一致、尽职尽力的实干作风,追求进步、刻苦钻研的进取态度,见义勇为、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革命意志。

  • 索引序列
  • 思修论文范文独立精神
  • 独立精神自由思想论文范文
  • 中国精神论文思修
  • 我的中国精神思修论文
  • 关于中国精神的思修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