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菌菇酱加工工艺研究论文

菌菇酱加工工艺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菌菇酱加工工艺研究论文

熟食可分为冷熟食、热熟食和包装熟食。冷熟食,它包括保鲜香肠切片、风味凉拌菜(湖南、四川、朝鲜)、酱肉、寿司;热熟食:它包括主食面点、烧烤类、油炸类、卤水类、小炒快餐;包装熟食,它包括香肠、豆制品、酱肉、凉拌等。由于熟食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加工程序复杂。现仅将熟食中面点的分类和制作工艺介绍如下。一、面点的分类面点主要可分为:饼类(面食之圆扁者皆谓之饼),饺类(水饺);条类(面条);糕类;团类(团糕);包类(包子);卷类(蛋卷、煎饼卷、春卷等);冻类(西瓜冻)等。二、面点的工艺流程1.选择原材料面点的原料选择,即选取优质原料。具体地说,就是选择适合于制品的制作要求、制作特色的原料品种。第一步,主要从质地、品种、部位、营养卫生几方面着眼。质地:优质优价,损耗微小,与成品要求相符,软硬、老嫩适宜,滋味纯正。品种:原料鲜活,光泽正常;原料干制,形态完好,杂质甚少。均无异味,感官良好。部位:馅料讲究部位质量。根据制品要求选择动植物最适当的部位,蔬菜该叶则叶,该茎则茎。营养卫生:营养丰富,鲜美适口,无污无毒,利于吸收,利人康健。第二步,要熟悉和掌握原料的性质、用途、加工、处理方法等。性质用途:掌握原料的性质、目的是达到物尽其用,发挥原料的最大用途。皮坯料:米、麦及各种杂粮,都含有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成熟后都有松、软、粘、韧等特点,但其性质又有一定的差别,有的只能单独使用,有的可以混合使用,如不熟悉这些情况,就很难合理使用;性质不同,制作方法亦随之而异。辅助料:酵母、油脂、化学膨松剂等,主要用以改善面团性质,使制品形成酥松多孔、柔软体大的特色。这些原料在面点制作中有其特殊的性质,加入面团中通过理化及生物的变态反应,而发挥作用。在使用时应熟悉其成分、质量、性质、使用方法。如在面团中,酵母的发酵能力,盐碱的筋力、糖的脱水性,碱矾的起发性等。有些辅助料如色素、香精等,使用过量对人体有害,应按国家规定合理使用。加工处理方法:面点制品所用的原料,大都在制作前经过加工和处理的过程。由于加工方法不同,在使用上就有所差别,制作的品种也随之有所不同。所以,不同面点的制品,就要求原料有不同的加工处理,否则,会影响成品质量。如米粉制品,有的适宜用粗粉制作,也有的适宜于用细粉调制。米粉因磨制的方法和过程不同,又分为干磨粉、湿磨粉、水磨粉等,虽同属米粉,但因加工不同,性质则有很大差异。再如“抻面”技术,要想抻出细如发丝的“龙须面”,就须使用加工精细的精粉,而标准粉就较难抻出。2.调制面团(1)和面。和面是指将粉料与水、油、蛋液等掺和揉成面团的过程。它是整个面点制作中最初的一道工序。亦是制作面点的一个重要环节。面团调和的软硬,会直接影响面点制作工艺和成品的质量。(2)揉面。揉面就是在面粉颗粒吸水发生粘连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揉搓,使各种粉料调和均匀,充分吸收水分而膨胀粘连形成面团的过程。揉面是调制面团的关键,它可使面团进一步均匀、增劲、柔润、光滑或酥软等。3.成型预加工(1)搓条:搓条是将揉好的面团搓成长条的一种手法。(2)下剂:下剂,也叫掐剂子,即将搓条后的面团分割成为有一定重量的坯子。它要求大小均匀,重量一致。下剂直接关系到制品成型的整齐和规格的大小、核算的标准等。(3)制皮:制皮就是用手或擀面杖将面剂按擀成圆形扁片的过程,亦叫擀皮。制皮技术要求高,操作方法较复杂,它的质量好坏,会直接影响包捏和制品的成。(4)上馅:上馅,有些地区叫包馅、塌馅、打馅等。即在制成的坯皮中间放上已制好的馅心的过程,它是制作有馅品种的一道必需工序。上馅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成品的包捏和质量。(5)成型:中国画点品种丰富多彩,形态五光十色,千姿百态。全国各地的面点品种大都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并各有其风味特色。从造型上讲,也是点、线、面、体,应有尽有,并可将其分成许多种类型。按成型的程序来分,可分为三类:第一,先预制成型后烹制成熟的,绝大多数糕点、包饺等都是采用此法,包成馅心后即成形状。第二,加边热边成型的,这包括小元宵、藕粉圆子、煎饼、刀削面、拨鱼及各式炒面、汤面等品种。第三,加热成熟后再处理成型,多用于凉糕,如凉团、如意凉卷、年糕等。按成型的手法来分,可分为揉、搓、擀、卷、包、捏、夹、剪、抻、切、削、拨、叠、摊、按、印、钳、滚、嵌等。按制品完成的形态分,可分为简易型、雕塑型、图案型、拼摆型;按其体态分,先分为固态造型、液态造型(汤羹),还可以分为平面型、立体型。4.加热熟制面点通过包捏成型后,进行最后的熟制工序。熟制工序就是把生的半成品通过各种方法加热,使其在一定的温度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成为色、香、味、形俱佳的熟食品的过程。面点熟制的主要方法有:(1)煮:煮制之法,是面点制作中最简便,最易掌握的一种方法。它是把成形的生坯,投入水锅中,利用水受热后产生的温度对流作用,使制品成熟。(2)蒸:蒸是把制品生坯放在笼屉(或蒸箱)内,用蒸汽传导热的方法使制品成熟。(3)炸:炸是将制作成形的面点生坯,放入一定温度的油内,利用油的热量使之成熟的一种方法。炸制法是用大锅满油加热,将制品全部浸泡在油内,并使制品在锅内有充分活动的余地。油烧热后,制品逐个下锅,炸匀炸熟,一般呈金黄色,即可出锅。(4)煎:煎是用煎锅少量油或水的传热使制品成熟的方法。煎锅大多为平底锅,其用油量多少,视品种需要而定。一般以在锅底平抹薄薄一层为限,有的品种需油量较多,但以不超过制品厚度一半为宜。(5)烤:烤又叫烘,它是利用烘烤炉内的高温,即热空气传热使面点成熟的一种方法。一般烤炉的炉温都在200℃—250℃之间,最高的达300℃,炉内高温的作用,可使制成品外表层呈金黄色,富有弹性和疏松性,达到香酥可口的效果。(6)烙:烙是把成形的生坯,摆放在平锅内,架在炉火上,通过金属传导热量使制品成熟的一种方法。烙的特点是热量直接来自温度较高的锅底,金属锅底受热较高,将制品放在上面,两面反复烙制成熟。一般烙制的温度在180℃左右,通过锅底热量成熟的烙制品具有皮面香脆,内里柔软,呈类似虎皮的黄褐色(刷油的金黄色)等特点。(7)复加热法:我国面点种类繁杂,熟制方法也是丰富多彩的,除上述这些单加热法以外,还有许多面点需要经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加热过程。这种经过几种熟制方法制作的称为复加热法,又称综合熟制法。它与上述单加热法不同之处,就是在成熟过程中往往要多种熟制方法配合使用,基本上与复杂的菜肴烹调相同。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即为蒸或煮成半成品后,再经煎、炸或烤制成熟的品种。如油炸包、伊府面、烤馒头等。第二类,即是将蒸、煮、烙成半成品后,再加调味配料烹制成熟的面点品种。如蒸拌面、炒面、烩饼等,这些方法已与莱肴烹调结合在一起,变化也很多,需要有一定的烹调技术才能掌握。饮食科学日益普及,“海鲜随风去,珍菌自然来”,人们意识到食用菌富含8种氨基酸和14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它们具有减肥、排毒、益脾和胃、理气化痰、美容润肤、降压降血脂、抗病防癌等功效。现在食用菌也向调理保健方面逐步转变,中国是当今国际菇菌最为丰富的生产大国,食用菌也是国内外消费者公认的“绿色食品、健康食品”。我国的食用菌菜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目前市场上食用菌产品大概分了这样几类:干品、鲜品、盐渍产品。然而,干货食用菌经水发还原后,其原有的新鲜脆嫩滑润口感,便因果胶失水变质而消失殆尽,有不少食用菌如羊肚菌、牛肝菌、黑虎掌菌、老人头菌,鲜活时滑润而富有弹性,一旦干制后,纤维老化,虽然浸泡蒸煮还软,仍质地粗韧,毫无鲜活时的滑润口感,因此除了干货、鲜货,目前采取的方法还有盐渍食用菌。(最能保持食用菌质感的保鲜之一,而且口感鲜嫩)。盐渍食用菌在烹制前必须漂净高浓度的食用盐及柠檬酸。D—异抗坏血酸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同时在漂洗之后,也损失了一大部分原有的菌鲜味。在烹制前要进行脱盐及排酸处理,方法有脱盐剂和水洗两种方法。一般用水洗的方法简单实用,无化学残留,没有异味。盐渍滑子菇、灵芝、见手菌、小白菇、鸡枞菌等个体较小的菌菇类,一般不用改刀,先用清水清洗掉表面盐汁,单放入盛满清水的盆中,放入少量食醋,每3小时换清水一次,一般12小时可以取出盐份及酸味,如果温水或者流水,脱盐时间会大大缩短。盐渍老人头、黑虎掌、杏鲍菇等肉质肥厚的菌菇类,要先改刀薄片或细丝,再用以上方法清洗盐份及酸味。如何最大程度恢复盐渍食用菌原有的香味和鲜味?“唱戏的腔,厨师的汤”,通常高档厚料如:鲍鱼、鱼翅、燕窝、鱼肚等本身没有浓厚的味道,只能通过上等清汤、浓汤、奶汤及鲍汁等汤来弥补。而食用菌也一样,烹制盐渍食用菌,要用优良的山珍底料烹制食用菌高汤,才能使食用菌成为宴会的名菜珍肴。还有一种百菇精,是去除咸味的食用菌恢复菌香菌鲜的必备调料。除了以上方法外,烹制去除咸味的盐渍食用菌,还应该掌握以下窍门:烹制时,需将去咸味的盐渍食用菌用烧沸的油、盐水焯水以去除水份,也可以用食用菌鲜汤来浸、拌、蒸、煮,以增加食用菌的基本滋味,然后再正式烹制。如用盐渍食用菌煲汤,应该中火煨煮20分钟以上,让食用菌肉质内的鲜香味渗透出来,并使用大蒜、大葱、鸡油来提香增色,不宜加麻油、黄油、生姜等常用的调料,要想突出盐渍食用菌的原汁原味,不用荤腥的原料调料或者减弱荤料味道,用菌菇类炖老鸭,就不宜用老鸭原汤,否则,菌菇的鲜香味就会被老鸭的味道掩盖。食用菌的清汤和高级靓汤及菌油和菌菇酱在烹制食用菌菜肴时会经常用到,现特别介绍它们的制作流程,及菌油和菌菇酱的详细制作过程。A 食用菌清汤的制法:将野生的猴头菇、白牛肝菌、白虎掌菌、鸡枞菌等干货,按一定比例配制后剁碎装入纱布袋内,再用清水炖2小时后备用,汤汁澄汁透明无颜色,适用于口味清淡、颜色清淡的各类菌菇菜肴。B 食用菌高级靓汤的制法:在清汤煲好后的基础上,添加剁碎的干松茸、干羊肚菌等菌菇类,用小火炖至1小时后过滤备用,汤色透明,呈淡黄色,适用于高档的食用菌菜肴。C 菌油原料:香油4斤、干牛肝菌1两、干香菇、干鸡腿菇、干竹荪、干平菇各一两、鲜口蘑半斤。制作:炒锅下香油烧热后,下入鲜口蘑炒干水分后,下入以上干菌用小火烧20分钟后过滤,留菌油备用。D 菌菇酱原料:素油2斤、豆豉1斤、郫县豆瓣5两、桂皮、白蔻、小茴、百菇精、炒制花生粉、黄豆粉、沙爹酱各适量。制作:将豆豉、豆瓣剁细备用,锅内下素油5两,以葱姜炝锅后,下入香料用小火熬出香味后,将料渣打出再放入豆瓣酱炒出香味,加素油1斤,将豆豉下入,用小火将豆豉炒翻沙后下素油降温(边炒边下素油降温),再下入豆腐乳泥、百菇精、花生粉、黄豆粉、沙爹酱炒匀即可。

免费的就不是原创的。网上那么多。要原创的我可以

推荐做法:蘑酱辣椒油烧开→加葱姜蒜末炒制→加黄豆酱,炒出酱香→加杏鲍菇→10min左右停止加热→加盐、味精、I+G、酱油、白醋、料酒、白砂糖、五香粉、蘑菇香精、辣椒红色素→装罐→排气→密封→杀菌→冷却→成品 操作要点杏鲍菇的处理:干杏鲍菇加入适量的50℃水恒温浸泡小时后捞出洗净,切成黄豆大小的杏鲍菇丁备用。辣椒的处理:选择无病、无霉烂、色泽红艳、大小均一的干朝天椒,洗净后晾干切成块状。生姜、葱、洋葱的处理:选择肥厚、鲜嫩的生姜消除腐烂、病害部分,洗净后剁碎;葱、洋葱剥去外衣,洗净后剁碎备用。大蒜的处理:选择皮薄、瓣厚、无虫蛀、无霉烂的大蒜,去皮,去蒂,洗净后在95℃以上的热水中煮2min,以出去大蒜臭味,备用。辣椒油的熬制:在锅中放入800 ml的大豆油加热,等油烧开,放入切碎的250克洋葱,待洋葱炸成浅黄色时捞出;随后加入用水浸润后的适量小茴香、八角、桂皮、香叶、花椒、胡椒,待颜色变暗后捞出;最后将电磁炉加热温度调小并加入30克切碎的朝天椒,并在2个小时后将辣椒自然降温浸提,辣椒可充分吸油,产生辣椒特有的香气,最后捞出辣椒,制成辣椒油备用。 酱的炒制:辣椒油剂量后倒入锅中加热,使油温快速升温至130℃左右加入切碎的葱、姜、蒜末炸出微香;再加入一定量的黄豆酱滑炒保持酱受热均匀,待炒出酱香后,加入杏鲍菇丁一起炒制7分钟后,停止加热,随即加入盐、味精、I+G、酱油、白醋、料酒、白砂糖、五香粉、蘑菇香精、辣椒红色素等。蘑菇酱具体做法松蘑去蒂泡开洗净,最后一遍水就不要倒了!泡好捞出沥干水份切丁。锅内放油,炒肉丁至发白,加入葱,辣椒翻炒一分钟,加蘑菇翻炒均匀倒入黄豆酱小火翻炒2分钟加入泡蘑菇的水,盖盖焖煮至汤汁浓稠,撒少许鸡精即可,不要放盐,黄豆酱很咸了!没有松蘑,用其他菌类(或干蘑菇)代替也很好!鲜味酱原料:大豆酱230克,大蒜10克,鲜蘑菇20克,葱5克,植物油30克,味精3克,白糖5克。流程:鲜蘑菇、蒜、葱——预处理——磨碎大豆酱、植物油——炒制——煮沸——放入蘑菇等搅匀——装瓶—封盖—杀菌—包装—冷却—成品色泽:棕褐色,油润有光泽材料准备原料:松蘑(干蘑菇),葱,黄豆酱,干辣椒,瘦肉丁

原料:大豆酱230克,大蒜10克,鲜蘑菇20克,葱5克,植物油30克,味精3克,白糖5克。流程:鲜蘑菇、蒜、葱——预处理——磨碎大豆酱、植物油——炒制——煮沸——放入蘑菇等搅匀——装瓶—封盖—杀菌—包装—冷却—成品色泽:棕褐色,油润有光泽 [1] 材料准备编辑原料:松蘑(干蘑菇),葱,黄豆酱,干辣椒,瘦肉丁菜品特色编辑烹饪简单营养价值编辑营养丰富做法编辑材料:奶油 2 大匙、洋葱末 4 大匙、蘑菇片 4~5 颗、鲜奶油 3 大匙、水 1 又1/2 杯盐少许、面粉水酌量、蕃茄酱 1 大匙(酌量)作法:1.把奶油加热融化,放入洋葱末爆香,再加蘑菇片一起炒2.另外将水、鲜奶油和盐一起放入煮开,起锅前用面粉水芶芡,最后加入蕃茄酱拌匀即可。鳕鱼排或鸡排都很适合淋上蘑菇酱,用於牛排或猪排亦可,拿来当作意大利铁板面的淋酱也很不错.蒜头20公克 红葱头15公克 洋葱丁50公克 蕃茄碎50公克 洋菇片20公克 玉米粉1匙蕃茄酱2大匙 百里香(或十三香、十八味)少许 黑胡椒粉适量 糖适量 盐适量 高汤500cc步骤编辑1热一油锅,将蒜头、红葱头切片后,放入锅中爆香约1分钟,再加进蕃茄碎、洋葱丁以小火拌炒约2分钟。2加入洋菇片炒香,再加入百里香、蕃茄酱拌炒至洋菇片熟软。3再倒入高汤拌煮5分钟,起锅前加入黑胡椒粉、糖、盐调味即可。

菌菇火锅底料加工工艺研究论文

先把菌菇用开水焯一下,捞出再放入锅里炒一下放入豆瓣酱炒出红油,加开水煮开放入辣椒面,干辣椒,花椒大料等调味。

俗话说的好,四条腿不如两条腿,两条腿不如一条腿,这一条腿说的就是蘑菇喽。 就用海鲜菇来煮火锅汤底,真的是非常方便的,加入浓汤宝后,胜似高汤哦,加自己喜欢的蔬菜,肉类,暖融融的火锅最适合冬天啦。工艺:炖口味:咸鲜味时间:<30分钟热量:较低热量配料:烹饪步骤:1.全部食材2.处理食材,午餐肉切片,海鲜菇洗净去根,姜切片,木耳泡发,葱切片,枸杞洗净3.全部食材放入汤锅,加适量水4.加入浓汤宝5.放置灶上,大火烧开,小火炖40分钟就可以了,出锅时放入枸杞和芝麻,加适量盐调味6.炖好的菌菇火锅底,可以先喝上一碗,鲜掉眉毛了,说的就是它,准备自己喜欢的蔬菜和调料,开吃吧烹饪小贴士:后加盐收

野生菌火锅大家都知道营养价值比其他火锅要高很多,制作好好野生菌火锅锅底又是最关键的一步,首先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野生菌火锅锅底有:野生菌虫草土鸡汤、野生菌土鸡汤、野生菌甲鱼鸡汤、野生菌鲜鹅汤等。底汤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直接将熬好的菌汤放入火锅内,倒入菌类,大火煮10分钟左右,至荤料变成熟,可以上桌。两种野生菌火锅锅底熬制方法关于野生菌火锅底汤的制作方法并不复杂,主要是用几种干制的野生菌为原料熬制而成的。不同的餐厅、酒店会有不同的熬制方法,使用的干菌也有一些差异,这里给大家分享两种不同的野生菌火锅底汤的制作方法:底汤熬制方法一:原料浓鸡汤5千克,干虎掌菌25克,干白牛肝菌、干黄牛肝菌、干鸡土从各15克,干松茸10克,自制菌粉5克。熬制菌汤1.虎掌菌用50℃的温水(没过表面)浸泡2小时至回软,捞出控干水分,将泡后的汤汁过滤。白牛肝菌、黄牛肝菌、松茸按照虎掌菌的浸泡方法各浸泡1小时。鸡土从浸泡2小时。2.将浸泡后的菌类用纱布袋装好,放入桶内。3.将提前吊好的浓鸡汤放入桶内,分别倒入浸泡5种菌类的汤汁,先用大火烧开,再改用小火熬制小时,放入自制菌粉,继续小火烧30分钟,离火后待菌类的浮渣慢慢沉入容器底部,用细纱布充分过滤即可。菌粉是用四种干制的野生菌磨制而成,分别是松茸、干巴菌、羊肚菌、白牛肝菌。其中,松茸的用量占到总重的10%;干巴菌主要起到增香的作用,占总重的40%;羊肚菌主要起到增鲜的作用,占到总重的30%;白牛肝菌占总重的20%。注意事项1.干菌的浸泡时间不能太长,否则经过长时间加热后,菌汤会比较浑浊。2.浸泡菌类后的汤汁一定要过滤后放入,这样可以起到增加鲜味的作用。3.菌粉一定要在离火前半小时加入。4.熬好的菌汤一定要充分过滤。5.熬制底汤时一定不能用铁制的容器盛装或接触其他铁质工具的,如汤勺,否则菌类和铁质的工具会发生化学反应,一来汤色发黑,二来容易产生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6.菌汤熬好后只是制作底汤的第一个步骤,还要加入一定的菌类来辅助菌类提香,继而让野生菌火锅的品种更为丰富。

菌类火锅底料的做法原料:老母鸡2000克.猪排骨1500克.干松茸菌,干羊肚菌,干鸡枞菌各100克,鲜老人头菌250克,鲜鸡腿菌200克,料酒,胡椒水(胡椒粒50克,放入50克开水中浸泡30_40分钟,取汤即可)各50克.盐.味精各15克.熟鸡油15克.蚝油8克.香油.葱节20克,醋,葱花各10克,蒜片40克。火锅技术制作:1.母鸡老剁成大块,同猪排骨一起入沸水中大火氽5分钟,捞出冲净,再入锅中,加清水10千克.生姜.大葱小火烧开.去浮沫后.下入料酒.胡椒水后小炖5-6小时,过滤留汤。2.干松茸菌,干羊肚菌,干鸡枞菌用清水洗净,放锅中加清水3千克,小火熬至汤色变为茶色,捞出菌类取汁,将煮好的菌类用清水冲凉后分别摆入盘中,同切片的鲜老人头菌.鲜鸡枞菌一同上桌。3.将熬好的两种汤汁混合,装入火锅盆内,下葱节,蒜片,鸡糕,盐10克,鸡油调味。4.香油,醋,盐5克,蚝油,味精,葱花调匀成蘸料做法二需要准备的原料:嫩豆腐1500克,黑鱼600克,海米30克,夹心猪头300克,水发香菇65克,冬笋170克,塔菜心280克。需要调料选用:黄酒30克,精盐20克,味精10克,葱姜末50克,猪油60克,肉汤1350克。制作过程:用刀将嫩豆腐剖成3厘米见方的块,放入搪瓷盆内,加少量清水,放进冰箱(-18度)内速冻,5小时后即成冻豆腐。取出自然化冻待用。塔心菜洗净,沥干水分;冬笋削去毛衣,切成3厘米长、厘米宽的薄片;香菇剪去根、蒂洗净;海米洗净后放入碗内,加黄酒(5克)、清水(25克),上蒸笼蒸30分钟,取出待用。将黑鱼刮去鳞,开膛挖去内脏,去腮洗精斩去鱼头,剔除脊背骨,成精鱼肉条。在切成长3厘米、宽厘米的薄片,放入盘中。烧热锅,放开水和冻豆腐,烧滚后,倒入漏勺,沥去水分;热原锅,去水下入猪油、葱、姜末炝锅,烹黄酒,加肉汤、夹心肉块,煮熟后取出,切成长厘米、宽厘米的薄片;将黑鱼头、脊背骨放入原汤中,烧滚15分钟,即用漏筛滤去鱼渣,弃之不用,再放香菇、肉片、海米、鱼片、冻豆腐块、冬笋片,烧滚后,撇去浮沫,加盐、味精、黄酒,倒入火锅内,最后放塔菜心,即可上桌,点燃火锅食用。菌汤火锅是以野生菌食材为主而烹制的火锅,其味道鲜美绝伦,营养丰富,越来越受到全国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云南是野生菌最多的地方,鸡枞、松茸、牛肝菌、鸡油菌、老人头、竹荪等近100种野生菌可以煮在火锅里面吃,

乳酸菌菌粉制备工艺研究论文

楼主说的干粉是指冻干粉吗?国外乳酸菌一般都是冻干粉。

乳酸菌干粉一般为冻干粉,采用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制备,具有高活菌量、活性高、保存期长等特点。

有活性乳酸菌粉的小包装,很多地方有卖的,干嘛非自己制?

益生菌的生产工艺及技术处理1、生产工艺目前,益生菌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两种:固体表面发酵法和大罐液体发酵法。固体表面发酵法:是把固体表面培养的菌泥与载体按比例混合经干燥制成。此法产量低,劳动强度大,易受杂菌污染,不适于工业化生产,但投资少。大罐液体发酵法:其工艺流程为:菌种接种培养→种子罐培养→生产罐培养→排放培养液加入适量载体→干燥→粉碎→过筛→质检→益生素产品。此法适于工业化生产,便于无菌操作,但成本高。2、加工处理技术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等不同菌种对环境因素的耐受力不同,但其作为益生菌产品中的活性成分,效能各有特色,难以取舍。人们已研究一些保护方法,如包埋、微囊化等等,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但成本增高,生产过程也复杂。美国内布斯加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油脂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酵母菌免遭制粒的破坏。随基因工程的发展,将芽孢菌中的芽孢移植到无芽孢的乳酸菌属上,使之变成耐高温的菌种,或者从菌种的组合和筛选方面考虑以芽孢杆菌属替代乳酸菌属,便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制粒过程中微生物受到破坏的问题。目前,市应用较多、效果较好的是以芽孢杆菌为主的复合型益生菌。即使制粒过程中象乳酸菌、酵母菌等活菌大部分损失,但培养物中的乳酸、维生素B族及优质蛋白仍可与芽孢杆菌一起发挥良好的功效。所以,筛选耐受性更好,功能更强的菌株,一直是益生菌使用技术领域一重要课题

酱油酿造工艺研究论文综述

酱油是把豆、麦煮熟,使其发酵然后加盐而酿制成的液体调味品。 酱油最早是由中国发明的。现在已知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中国就已经比较普遍地酿制和食用酱油了,此时世界上其他国家还没有酱油。但考虑到酱油和酱的制造工艺是极其相近的,而中国在周朝时就已发明了酱,所以酱油的发明也应远在汉代之前。酱存放时间久了,其表面会出现一层汁。人们品尝这种酱汁后,发现它的味道很不错。于是此后便改进了制酱工艺,特意酿制酱汁,这大概就是最早的酱油的诞生过程。 制作酱油时,黄豆的蛋白质经发酵分解为氨基酸,其中的谷氨酸又会与盐作用生成谷氨酸钠。谷氨酸钠实际就是今天的味精,所以酱油具有一种特殊的鲜美味道。 在唐代时,由于对外交流的增多,中国的酱油酿制技术传到了日本、东南亚和印度,在这些地方又形成了富有民族特殊风味的酱油。 大约在1835年前后,在英国驻印度孟加拉殖民地政府任职的桑兹勋爵返回英国时,他把一张从孟加拉带回的印度酱油的配方交给了伍斯特郡的化学技师里德和佩林斯。工人按方配好尝了一点,觉得味道并不好,于是便装入罐中藏入地窑。过了一段时间,桑兹勋爵问及此事,两位化学技术师才想起,从地窑中找出酱油罐再尝一下,意外地发现其味甚佳,有甜、咸、辣、鲜之味。后来,里德和佩林斯申请将这种具有原英国酱油所没有的独特风味的调味品制成商品出售,并命名为“伍斯特郡味汁”。这便是后来流行于欧美的辣酱油。 用豆、麦、麸皮酿造的液体调味品。色泽红褐色,有独特酱香,滋味鲜美,有助于促进食欲。是中国的传统调味品。 发展简况 酱油是从豆酱演变和发展而成的。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酱油”名称是在宋朝,林洪著《山家清供》中有“韭叶嫩者,用姜丝、酱油、滴醋拌食”的记述。此外,古代酱油还有其他名称,如清酱、豆酱清、酱汁、酱料、豉油、豉汁、淋油、柚油、晒油、座油、伏油、秋油、母油、套油、双套油等。公元755年后,酱油生产技术随鉴真大师传至日本。后又相继传入朝鲜、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 生产工艺 酱油用的原料是植物性蛋白质和淀粉质。植物性蛋白质遍取自大豆榨油后的豆饼,或溶剂浸出油脂后的豆粕,也有以花生饼、蚕豆代用,传统生产中以大豆为主;淀粉质原料普遍采用小麦及麸皮,也有以碎米和玉米代用,传统生产中以面粉为主。原料经蒸熟冷却,接入纯粹培养的米曲霉菌种制成酱曲,酱曲移入发酵池,加盐水发酵,待酱醅成熟后,以浸出法提取酱油。制曲的目的是使米曲霉在曲料上充分生长发育,并大量产生和积蓄所需要的酶,如蛋白酶、肽酶、淀粉酶、谷氨酰胺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等。在发酵过程中味的形成是利用这些酶的作用。如蛋白酶及肽酶将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产生鲜味;谷氨酰胺酶把万分中无味的谷氨酰胺变成具有鲜味的俗谷氨酸;淀粉酶将淀份水解成糖,产生甜味;果胶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等能将细胞壁完全破裂,使蛋白酶和淀粉酶水解等更彻底。同时,在制曲及发酵过程中,从空气中落入的酵母和细菌也进行繁殖并分泌多种酶。也可添加纯粹培养的乳酸菌和酵母菌。由乳酸菌产生适量乳酸,由酵母菌发酵生产乙醇,以及由原料成分、曲霉的代谢产物等所生产的醇、酸、醛、酯、酚、缩醛和呋喃酮等多种成分,虽多属微量,但却能构成酱油复杂的香气。此外,由原料蛋白质中的酪氨酸经氧化生成黑色素及淀份经典霉淀粉酶水解为葡萄糖与氨基酸反应生成类黑素,使酱油产生鲜艳有光泽的红褐色。发酵期间的一系列极其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所产生的鲜味、甜味、酸味、酒香、酯香与盐水的咸味相混和,最后形成色香味和风味独特的酱油。 普遍采用的低盐固态发酵工艺流程如图。 原料处理 分为3步。①饼粕加水及润水:加水量以蒸熟后曲料水分达到47—50%为标准。②混和:饼粕润水后,与轧碎小麦及麸皮充分混和均匀。③蒸煮:用旋转式蒸锅加压()蒸料,使蛋白质适度变性,淀粉蒸熟糊化,并杀灭附着在原料上的微生物。 制曲 分两步。①冷却接种:熟料快速冷却至45℃,接入米曲霉菌种经纯粹扩大培养后的种曲—,充分拌匀。②厚层通风制曲:接种后的曲料送入曲室曲池内。先间歇通风,后连续通风。制曲温度在孢子发芽阶段控制在30—32℃,菌丝生长阶段控制在最高不超过35℃。这期间要进行翻曲及铲曲。孢子着生初期,产酶最为旺盛,品温以控制在30—32℃为宜。 发酵 成曲加12—13°Be'热盐水拌和入发酵池,品温42—45℃维持20天左右,酱醅基本成熟。 浸出淋油 将前次生产留下的三油加热至85℃,再送入成熟的酱醅内浸泡,使酱油万分溶于其中,然后从发酵池假底下部把生酱油(头油徐徐放出,通过食盐层补足浓度及盐分。淋油是把酱油与酱渣通过分离出来。一般采用多次浸泡,分别依序淋出头油、二油及三油,循环套用才能把酱油成分基本上全部提取出来。 后处理 酱油加热至80—85℃消毒灭,再配制(勾兑)、澄清及质量检验,得到符合质量标准的成品。 展望 酱油工业正在打破传统的方法而逐步采用新方法。如原料连续蒸煮处理,将加水的原料在—压力下蒸煮3分钟,并快速冷却,可使原料全氮利用率由原来旋转蒸煮锅的75%提高到85%左右;制曲使用圆盘机后,成曲酶活性高,质量好,还减少劳动力和改善劳动条件。此外,诱变育种出优良突变新菌株及液体曲的应用,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100多年来,钱万隆始终在原酱园址生存与发展,传统手工技艺代代相传。传统技艺酿造的“特晒酱油”,采用不含转基因的东北大豆,不添加任何化学添加剂,具有独创的产品特色。酿造技艺的精髓是“料好、曲优、艺精、晒制”。手法关键是“眼看、心记、手研、鼻嗅、口试”,十二道传统工艺为:搬料、(大)豆浸豆、蒸豆、拌料、制曲、制酱醅、晒酱、榨油、炒酱色、配酱色、晒油、酿成出缸。由于市场竞争等原因,使钱万隆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企业连年亏损;而手工技艺的特殊性,造成后继乏人。企业正面临着生存与传统酿造技艺失传的严峻挑战。

选用老熟的南瓜,加工成酱油,其成品色泽红褐,味道鲜香浓醇。工艺流程:原料选择→清洗→整理→切分→蒸晒→发酵→淋油→成品。技术要点: 1、原料选择。选用充分老熟的南瓜并在收获后放在阴凉处堆放3-5天,使瓜内淀粉转化为糖。2、清洗、整理。将南瓜洗净,去掉瓜瓤、瓜籽,削去瓜柄、表皮,再将瓜切成小块。3、蒸晒。将瓜块晾晒1-2天,再蒸熟。将蒸熟的瓜块倒在竹筐中,每100公斤南瓜撒面粉3公斤,翻拌均匀后摊放于席子上,厚度不超过5厘米,并在上面盖一层纱布。4、发酵。将南瓜块连席子放在室内,常温下培养5-7天,使南瓜块表面生长一层白色菌丝。当菌丝渐渐变为黄色或绿色时,揭去纱布,放在阳光下曝晒,并不断翻动,力求快速晒干。晒干后的南瓜块按每100公斤干料加水400公斤、食盐50公斤的比例配料,放入缸内,充分搅拌,然后盖严缸口发酵。早晨揭盖,白天在阳光下暴晒,晚上加盖,每天搅拌3--5次。为防止灰尘和苍蝇污染,可在缸口加盖一层纱布。晒20天左右,酱醅颜色渐渐加深,此时添加适量的凉开水,以补足所蒸发的水分,搅拌均匀,继续曝晒发酵。5、淋油。当酱醅晒至水分减少一半时,用纱布将其过滤,所得的滤液为南瓜酱油的头油,再用少量水将余渣浸泡并过滤,所得滤液为二油。把头油、二油混合,添加适量小茴香、陈皮、桂皮、花椒和食盐,配成20波美度的调味汁,将其煮沸,冷却后,加少许味精,即成南瓜酱油。南瓜酱油色泽褐红色,具有独特的南瓜风味,芳香可口,油体澄清,是一种极佳的调味品。

我知道假酱油的制作:水、私盐、色素、香精混到一起,很来钱的太黑了,呵呵,吃坏人的

草莓酱制作工艺与研究论文

草莓酱香气浓郁,色彩美观,在烹饪中常用作酸味调料。其制作也很简单,家庭即可自制食用,现介绍如下。一、草莓酱工艺流程:原料选择清洗加热浓缩装罐密封杀菌冷却成品二、草莓酱操作要点1、原料选择。选择新鲜、无霉烂、无病虫害、成熟适度的草莓,约八成熟(果皮红色占果皮面积的70%以上),组织硬,耐煮。以果皮红色或深红色以及果胶量多、果酸多、芳香味浓郁的品种为好,果实大小要求不严。2、清洗。将草莓倒入流动水中,浸泡3-5min,小量分装于带孔筐中,在流动的水槽中清洗干净,逐个拧去蒂把,除去萼片。3、加热浓缩。(1)配方:草莓100kg、柠檬酸200g左右、山梨酸75g、砂糖115kg,砂糖使用前需配成75%的糖液。(2)浓缩方法:将草莓倒入夹层锅内,并加入一部分糖液(配方量的一半),使果肉和糖充分混合后,加热浓缩,加热过程中适当搅拌,使充分软化,再加余下的糖液和柠檬酸、山梨酸,继续加热浓缩至可溶性固形物达%-67%,出锅。4、装罐。果酱趁热装入已消毒的罐中,每锅酱要求20min装完。应留有顶隙,内容物与罐盖间的距离在之间。5、密封。封口时温度宜在85℃以上,以隔绝草莓与外界的接触,防止二次污染。6、杀菌。净质量343kg的马口铁罐头,放在70℃水中加热至水沸,在100℃下杀菌15min,玻璃罐头宜采用连续蒸汽加热杀菌器杀菌;净质量454g的马口铁罐头在70℃加热至水沸后,在100℃下灭菌20min即可。7、冷却。杀菌后应立即冷却至罐内温度38-40℃为宜。8、成品检验。质量要求颜色呈紫红色或红褐色,有光泽,均匀一致;味甜酸,无焦糊味及其他异味,酱体胶粘状,可保留部分果块;总糖量不低于57%,可溶性固形物达65%。

主料

1、草莓洗净、切丁,一般我是一分4,不要太小,这样熬出的草莓酱会有颗粒感,看起来更有食欲。 加入冰糖拌匀2、挤入半个柠檬的汁,拌匀,保鲜膜包好冷藏2小时,腌制出汁。3、上锅熬制,期间会有白色浮沫,用勺子撇干净,泡沫会影响果酱的口味,不要嫌麻烦。 如何判断果酱熬制好了:熬至浓稠状,用勺子舀一点滴入冷水中,如果会凝固下沉,就是熬好了。如果滴入直接溶解于水了,就要再熬一会。4、做好的草莓酱趁热装入无水无油的瓶子,倒扣过来,等冷却之后放入冰箱冷藏保存。

工艺流程:原料选择→洗涤→去把去萼片→配料→加热浓缩→装罐与密封→杀菌及冷却→成品。1.原料选择:应选含果胶及果酸丰富,芳香味浓的品种。果实八、九成熟,果面呈红色或淡红色。2.洗涤:将草莓倒入清水中浸泡3-5分钟,分装于筐中,再放入流动的水中或通入压缩空气的水槽中淘洗泥沙,除去污物等杂质。去把去萼片:逐个拧去蒂把,去净萼片,捞出杂物及霉烂果。3.配料:草莓300公斤,75%糖液412公斤,柠檬酸714克,(山梨酸240克)4.加热浓缩:常压浓缩:将草莓倒入夹层锅中,并加入1/2的糖液,加热使其充分软化,搅拌后,在加入余下的糖液,继续加热浓缩至可溶性固形物出锅(SS60%时加入柠檬酸等)(蒸汽压力,即) 真空浓缩:将草莓与糖液抽入真空罐内,控制真空度,加热软化5-10分钟,然后将真空度提高到,浓缩至可溶性固形物60-63%,加入已溶化好的柠檬酸等,继续浓缩至浆液浓度67-68%,关闭真空泵,破除真空,提高蒸汽压力至,继续加热,至浆温98℃,停止加热,出锅。 5.装罐与密封:果酱趁热装入已消毒的罐中,每锅果酱需在20分钟内装完,密封时温度不低于85℃。6.杀菌、冷却:封盖后立即投入沸水中杀菌5-10分钟,水冷却至35-40℃,擦干罐体。7.质量要求:色泽呈红色或红褐色,有光泽,均匀一致,味微酸,无焦糊味及其它异味,酱体胶粘状,可保留部分果块,总糖量不低于57%(以转化糖计),可溶性固形物达到65%(以折光计)。

  • 索引序列
  • 菌菇酱加工工艺研究论文
  • 菌菇火锅底料加工工艺研究论文
  • 乳酸菌菌粉制备工艺研究论文
  • 酱油酿造工艺研究论文综述
  • 草莓酱制作工艺与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