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72

懒癌末期
首页 > 期刊论文 > 小学生厌学情绪预防的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灯神的精灵

已采纳

适合学生心理状况和能力水平的适度紧张的教育和教学,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高效率的教育和教学。健康的学校气氛的创设有赖于这样一种适度紧张的教育和教学。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篇一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鲁迅先生说过:“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要为儿童提供有吸引力、美的、实用的玩具,以唤起儿童的好奇心,促进他们智力发展。为儿童提供适应的环境必须包括生活、学习、游戏等几方面的内容,以使儿童的心理能和谐、均衡、全面地得以发展。少年儿童喜欢游戏,好奇心强,可塑性大。儿童时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应该在乐趣中度过。然而,被称为“小皇帝”的独生子女的童年生活,并非是无忧无虑的童话世界,最近,100多名才读小学一年级的小学生们在接受北京市精神卫生研究所的心理测试时,回答“生活的是不是开心、是否无忧无虑”的问题时,大多数的孩子说“不”。负责这项“社会、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影响”调查的研究人员说,北京七岁儿童的社会、家庭压力已经很大。由此可见,现在的孩子们已经失去了“乐趣”。作为一名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现仅就“本文就如何增强儿童的乐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问题略陈管见。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 乐趣

一、方法不当,顾此失彼

由于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和就业难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因而导致“小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分数第一”、“成绩至上”的精神包袱,更像一座无形的大山无情地压在“小太阳”、“小天使”、“小皇帝”、“小宝贝”们的身上。有些家长逼迫孩子从小就准备将来去“挤”升大学的“独木桥”。尽管上级再三强调要改进教学方法,减轻学生负担,然而,任然不同程度的存在提别重视升学率现象。教师晋级、评职称、评优评模、选先进、整顿、考核的主要依据仍然是所教学生分数的高低。“学生高分,教师受奖。”促进教育者只盯着考试分数。种种不利教学改革的因素造成当前仍有些教师常单纯的把“学习”与“刻苦”联系起来,过分强调“刻苦”二字,轻易地将“下苦功”和“高分数”划等号。常借用古人“头悬梁、准刺骨”等“苦读发”教训学生,将写有“一分辛苦一分才”、“学海无涯苦作舟”等条幅张贴在教室作为鞭策学生刻苦学习的座右铭。学习固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但是要“适度”,任何事物需要有“度”的限制,适度而止,苦过“度”,就要发生“质变”,顾此失彼。例如:1995年春季,某地区为了准备迎接各级“统考”,教师压力大,负担重。有些学校的师生起早贪黑,两头不见日头,每日在学校的时间竟然长达14小时(远远超过了上级有关部门规定的学生在校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教者用最原始的方法,教得麻木,高度疲劳。学生们在老师的“看护“下机械地死记硬背老师们炮制出来的复习题和答案。各种任课老师争抢着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满堂灌”,学生被“灌”得昏头晕脑,教师却特别强调“背多分”。导致大多数学生“望学兴叹”,更谈不上对学习有什么“兴趣”或者“乐趣”了。“分数第一”、“成绩至上”的精神包袱压得孩子们没有欢乐、没有假日;逼得孩子们成为“啃书本的机器”、“分数的奴隶”。学生吃不好、睡不好、休息不好,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效率怎能提高呢?

学习也要劳逸结合,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时间,实践证明:8-1>8(每天从8小时学习时间中抽出1小时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学习效果反倒比整天8小时钻在书堆里苦读好)。

二、改革教法,培养能力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认真备好课,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课堂教学要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意境。寓教于乐(乐趣),寓教于戏(游戏),寓美育于各科教学之中。运用“多向交往”教学法,设法促使学生一同思考,创设一种能够进行课堂讨论的学习环境。作业少而精,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我们要大力提倡“快乐型”教学法,进行“愉快教育”,使学生轻松愉快的接收教育,增长知识。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方法,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上,要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爱学”,变“学会”为“会学”。古人云:“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据调查,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知识80%是在离开学校后经过自学摸索而获得的。

三、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教师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注重“寓教于乐”,把学生看课外书,看电视,游戏的时间还给孩子们。各科知识都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时代不需要不敢在班门弄斧、“封闭型”的“书呆子”,而是需要“多艺型”、“创造型”、“发展型”人才。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有选择的看有用的书和好的影视节目,要让学生看富有教育意义和专题节目及各种讲座。还要定期召开主题班队会,组织学生参观访问、举办夏令营。这样,便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视野开阔、积累丰富的学习资料,潜移默化地在愉悦中获得知识。

为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我们不得不呼吁:关心下一代,把乐趣还给孩子们。童年更需要乐趣,学生渴望七色阳光。学校要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坚决克服,彻底改变“分数第一”的现象。家庭要改变传统的旧观念,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培养自己的子女,要明白社会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凡是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都是人才。教师要做教学改革的促进派,把欢乐还给孩子们。切莫让孩子们事倍功半,“死啃”书本,要多让他们回到社会这个广阔的大课堂中吸取营养。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名孩子成为健康发展的人,才能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关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篇二

《浅谈农村小学 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 发展和素质 教育的逐步深入,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发展这一问题。作为 农村小学,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对滞后并且明显阻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特别是有的教师以"独断专行"的教育行为来捍卫在学生心目中"权威"地位,对部分学生的心理造成了伤害;社会上的一些对教育认识的偏差,也使得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发展。

针对以上的实际情况,我们从实际出发,认识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在开展这项工作中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遵循 科学的原则,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努力培养学生健康、健全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 老师 学生 心理健康

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和逐步深入,人的心理素质这一层面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而作为完善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心理健康教育,也就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而农村小学却因为信息的闭塞、师资力量的薄弱和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所处环境的落后,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又慢了一拍!

一、"习以为常"的现象--现状的缩影

让我们先来重新审视一下这些在我们平时教育教学中司空见惯的现象:

现象之一:学生家长对老师说:我的孩子就交给你了,不听话你你就打!没问题!而老师也感到这样的家长真是通情达理,对老师信任,跟老师配合"。

现象之二:老师对学生说:今天晚上的家庭作业谁要完不成,明天早晨你就别进教室了!"第二天早晨,果真有的学生被拒之门外,有的明知"进了门",干脆呆在家里不来了或逃学了。

现象之三:老师对 考试考糟了的学生说:"你怎么这么笨!真是没救了!全班的成绩都被你一个人拉下来了!"这个学生低着着,忍受着教师的指责和全班同学投来的"怨怒"的目光。

现象之四:老师对反驳自己的学生说:"你这是什么态度?竟敢和老师顶嘴?你还想不想念书了?!"在老师的呵斥中,学生满腹委屈但不再讲话。

现象之五:老师规定:"作业错一次,罚做50遍,再错,罚做100遍,依次翻番"。结果一位五年级的学生因一错再错而老师又不给他"指点述津",被罚做2000遍!这样一个近乎天文数学的庞大作业量,使这名学生再也不敢上学了!

现象之六:一位学生因作业没完成,被老师用小树枝抽打左手心,导致学生的左手肿得像小馒头,家长要找老师论理,学生还极力阴拦不让家长去学校。

这些都是笔者所耳闻目睹的真实事件,在农村小学,这些现象可谓见怪不怪,大家都"习以为常"了,诊断是小事一桩,"不值一提"。而这些现象,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来,也可以说是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浓缩。

二、看不见的危害--心理伤害

上述这些现象,已不是简单的体罚和变相体罚的问题,而是一种心得上的惩罚,心灵上的伤害,这些现象的共同特点是:

1、不尊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

对学生的体罚、讽刺、挖苦以及家长式的"霸权主义"作风,使学生感到自己不被尊重,不被理解,不被信任,不被宽容,从而产生了羞愧、自卑、不思进取、委屈、失望、说慌、无助、失落、对老师疏远,逆反心理等心理现象,使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

2、不讲究科学,使学生的心理产生障碍。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研究学生的心理,不讲究科学,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滥用不正确的惩罚措施,例如前文提到的罚做2000遍作业,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使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如厌学、考试焦虑、学校恐怖、自卑感、受挫感、丧失自信、缺乏兴趣、忧郁、压抑、胆怯、畏难、自我形象降低...

总而言之,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小事情",其实不平常,它们造成了我们看不见的伤害却是更深的伤害--心理伤害,破坏了儿童的健康的心理状态。而这个问题恰恰就是长期被我们广大教育者尤其是农村小学的教育工作者所忽视的问题。

三、原因探究

造成这种农村小学面积大学生心理频受不同程度的伤害,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影响学生个人素质的完善与提高的根源何在?也就是说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令人"习以为常"的小事?为什么学生的心理状态不能引起教师、家长的重视?我想,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认识不清。提起心理健康教育,很多人想当然地把它理解为思想教育,品德教育,认为思想健康,品德高尚就是心理健康。其实,根本就不懂得心理健康是怎么一回事,就更谈不上心理健康教育了。

2、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也有一些教师,朦朦胧胧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并不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但却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与己关系不大,与教育教学关系不大,那不是自己该研究和能研究的,而是专家学者的事。

3、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也有部分教师,切身体会到了心理健康对于学生、对于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当他想认认真真地来做这方面事情时,才发现,原来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是那么缺乏,无力支撑,心有余而力不足,没办法操作。

4、小环境的过低要求纵容了教师的"懒惰"和"无知"。

农村的信息比较闭塞,家长的文化水平从整体上来讲相对较低,所以农村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诸如"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心理咨询"、"心理 治疗"这些名词更是闻听未闻,也无人对此提出什么要求,而在家长群体中和一定范围的社会舆论中被普遍接受的论点是:"师生如父母,教师地学生没有坏心,打两下也没关系","教师总是对的,无论怎样批评学生都应该的和可以的,对老师的语言、方法态度不能苛求","教师地学生的惩罚是必要的,那是对学生负责任的再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而家长和舆论却从不考虑这"打两下"批评"惩"是否已对学生的心理构成了伤害?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障碍?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教师也就开始"打两下"、"批评"、"惩罚"......对于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什么是心理伤害,什么是心理障碍等也就懒得问津了,自认为"省事无事",却不知是贻害无穷?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念的界定及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的教育的一项内容和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心 理学基础上的一门全新学科,是心理学理论的技术体现,属于应用心理理解范畴,是直接服务于人心理健康的一门独特的理论与技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不等同于单项的心理 治疗和心理咨询,但它包涵了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的某些理论与手段,而更多的则是心理教育与训练。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不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但体现、开拓了情感教育,思想转变,行为训练的新方法、新思路。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动态的心理教育活动的影响、启发、引导、提高学生对自身探索的自知力,对自身调节的自控力,从而帮助他们的心理健康地成长、 发展。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心理学专家的结论,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应该是"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自强自立,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不畏艰难,对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对自我充满成功的信心。

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具有战略性意义。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助手,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既是一个人的全面素质的不可或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学生成长发展载体。据有关统计资料表现,87%的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不是智商与学习能力的问题,而是心理状态的问题,也就是说,87%的学生学习困难,是因为他们的心理处于不健康状态。这也足以说明了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所占的伤量之重。

其次,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它的新观念、新手段还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法实效,真正取得"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教师在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突破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成长变化。既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教师也接受了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使心理健康工作开展得更好。

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两个目标,一个是发展性目标,即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另一个是防治性目标,即预防学生的心理障碍,矫正心理偏差,使学生达到心理健康。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围绕发展性目标和防治性目标来开展工作,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训练,使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以健康发展,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预防学生的心理障碍,矫正心理偏差,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在当前的 农村小学,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困难的问题,如厌学、 考试焦虑,学校恐怖,注意力障碍等;高年级的学生有青春期烦恼的问题,如体征引起的烦恼,异性交往的烦恼的以及情感误区的烦恼等;心理品质与行为的问题,如儿童强迫症,学习能力缺失、说谎、孤独、嫉妒、自卑、抑郁、多动症,以及极少数学生因受环境影响和不良影视剧的影响而产生的自暴自弃,厌世轻生,玩世不恭的念头和行为。对这些问题的克服,也是我们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七、农村小学怎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使教师知道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和意义,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能。作为农村小学,不可能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那么就需要普通教师来"兼职",所以,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应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一切围绕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2、发展性原则。以发展的眼光和宗旨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切为了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的发展。

3、活动性原则。这是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在整个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一定要以活动为载体,因为活动中,学生的心理才展示出真实的一面,这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好的机会。

4、协同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最讲究协调一致,双向互动,切不可一厢情愿地说教或以某此手段施压,那样的结果只能是造成更大的心理障碍和心理伤害。

再次,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尝试通过以下一些途径:

1、渗透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这应该是应用最广泛也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专题教育,如讲座、报告会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3、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使学生有发泄的渠道,减轻心理压力。

4、创造条件,开办家长心理学校,或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知识,这样可以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与家庭互相配合,达到更好的效果。

5、利用社区资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德育基地等。

6、自我教育。学生通过自我矫正、自我诊治、自我训练、自我修复心理障碍,这样也最锻炼一个人的心理素质。

7、其它形式的教育。

当然,有些有效的途径是靠教师们在亲身的工作体验中摸索出来的。只要我们有心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途径,把这项工作做好。

241 评论

韩建忠001

一、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陶行知先生说过:大家愿把整个的心捧出来献给小孩子才能实现真正的改造。他要求教育者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真善美的活人。 具体做法是: ①把学生看作自己的亲人,与他们之间建立了平等、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②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绝对不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如挖苦、讽刺、训斥、指责,而是与他们共同分析成绩差的原因,探讨学习方法。 ③利用休息时间侧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他们补基础知识,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要想彻底根除学生的厌学情绪,教师就要付出真情,跟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要关心爱护每一个人,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厌学的学生,教师更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让他们尝到学习的快乐。我曾教过这样一个班,班上绝大部分同学都厌学,表现在上课不是睡觉就是在下面交头接耳,且没完没了,你讲他也讲,你不讲他还是讲,一旦提问,他们就成哑巴了,一问三不知。这样下去怎能行!我整天思索著对策。付出真情,一定会有收获,于是,我首先用情感打动他们,跟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影响教育过程的进行和教育目标的达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法宝。应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工作理念,发展民主、互助、关心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要平等地对待和关爱学生,不歧视成绩暂时较差的学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多给他们一份融洽与和谐,使他们相信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被老师忽视。要尊重学生保持良好公众形象的需要,维护其自尊心,不要过分责难学生,不要因为学生的一点点错误就恶语相向。我告诉他们,自己想跟他们交朋友,而且是那种肝胆相照、无话不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好朋友,这一下就拉近了与他们的距离,他们觉得我就像他们的大姐姐。从他们闪亮的眼睛里读懂了这一个资讯后,我知道已经成功了一半。便趁热打铁,进一步接近他们,跟他们话家常,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家庭状况,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学生病了送他们上医院,在学习上不厌其烦地为他们讲解,只要他们取得一点成绩,我就及时给予表扬。通过与他们的交往,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他们了,他们也越来越喜欢上我的课了。 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是不以教师的意志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绝不是教师想让学生怎么样,学生就会怎么样。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就要把学生当作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而是要把他们当作有独立个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教师不但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且连自己的知识也是不能强加给学生的。强加,不但加不进去,而且还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窒息他们的思想,导致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抵制和抗拒。这样,学生的厌学情绪自然出现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有了兴趣,才会走向成功。如爱迪生是因为对电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做电灯的实验过程中,虽然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可他毫不气馁,不断总结,坚持试验,终于成功地发明了电灯,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要想学生不厌学,热爱学习,首先就应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自主地去学、乐学、爱学。那么,怎样来培养他们的兴趣呢?以讲故事开始不失为一法。几乎所有学生都爱听故事,所以,讲故事要讲究策略,要师生共同完成。老师每天给学生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只讲一半,并告诉学生这个故事出自哪本书,要求学生把这本书看完,并讲述这个故事下一半,慢慢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其次是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当他们讲完一个故事,做出一道正确的题时,老师要给予肯定,及时表扬,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增进学习的兴趣。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倡科学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书本和教师为中心,教师过度重视教学过程中自己经验的构建。实际上,促进学生的学习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在,也是教学设计的基础。明确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可见,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和参与程度。科学的方法是提倡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现代教育教学活动必须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认知原理和认知发展,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资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2]这样,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资讯提供者、标准答案的释出者,而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协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在组织课堂教学设计时,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以便他们能经常有机会表现和检验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这有利于学生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重视培养学生在自己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 三、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人人都想获得成功,获得他人的肯定,但厌学的学生却很少得到表扬,在家中是父母的唠叨、打骂,在学校是老师的斥责、训斥,在同学中遭受的是蔑视、讥笑。回答问题老师从不点其名,其他的活动总没有他们的名字,所以,他们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只觉得苦和累,于是,上课无精打采或逃课去上网、打牌。如果老师平等地对待他们,多给他们机会,多鼓励他们,学生就会慢慢转变。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独特的优点,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专长,教师不能因其成绩不好,就否定他们的一切,而是要去细心地寻找、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记得我当班主任时,我班有一个叫小刘的学生,他基础差,不做作业,上课讲话,甚至逃课,很多老师对他束手无策。我在家访中了解到他爱劳动,不怕累、不怕苦,于是,让他当劳动委员,他特别高兴,在工作中很负责,每次他都带着大伙出色地完成任务。我及时表扬了他,要大家向他学习,充分调动了他的积极性。一段时间后,许多老师都说他变了,后来他考取了初中。可见,作为老师应让学生有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应多表扬、鼓励他们,让他们多尝尝成功的喜悦,这样,就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学习起来才会感到乐趣无穷。 四、培养自主能力,克服依赖习惯 厌学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懒惰,他们懒动脑、懒动手、懒动口,上课时课桌上只有一本书,有时连书都没有,更不要说作笔记。考试时总想偷看,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平时请人帮他做作业。因为他们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什么事都依赖父母,在他们身上已经存在一种惰性和依赖性,只有培养其自主能力,才能克服这种依赖习惯。我认为家长们应着眼于提高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得到社会经验,让他们从小尝一尝生活的艰辛,养成必要的劳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养成一些市场意识。在众多的劳动实践中锻炼他们的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认识到自立是一种光荣,依赖父母和家庭是一种耻辱。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真正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目的才会更明确,学习起来才会有动力。 总之,学生的厌学情绪在很大程度上是心理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有利于教师较好地改变这一状况,有绪地实施教学工作。对教师来说,帮助学生走出厌学的误区,不仅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学生本身的学习成绩的进步乃至身心健康成长都十分有利。在众多方法中,要重视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对其进行鼓励教育并减少恶性竞争的压力,使学生从心理上减轻负担,才能使他们对学习充满兴致,促进教与学的顺利进行。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的方法有很多,需要在工作中慢慢去摸索,去探求,不断地去实践,去总结。

研究表明,学生的厌学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主要是后天接受教育时出现的特殊现象,主要是人为造成的。后天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他们或多或少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有的甚至是造成学生厌学的罪魁祸首,使学生的学习无法进行下去。为了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让学生正常地学习、愉快地接受教育,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一、社会舆论要多从正面进行引导,家庭教育也应及时跟上。各种新闻媒体应该多进行正面宣传,避免各种负面效应在学生心目中产生消极影响。目前广大农村的一些家长普遍认为学生只要混完九年义务教育,无须再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初中只要一毕业甚至有的没有毕业,就外出打工挣钱,给学生带来了无形的魔力。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既影响了学生家长,更影响了学生,使学生成天在学校无心读书。学生家长也认为,只要能够认识几个字,早打工早挣钱,可以缓解家庭经济的压力,还可以让自己早日享清福。再加上附近外出打工族回家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更让学生心随所动,根本无心思沉下心来学习。为了避免外界的干扰,应加强对外出打工者的思想教育,让他们清醒认识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文化知识少了,就算打工也挣不了多少钱,通过他们的宣传带动,再加上正确的舆论导向,我想学生就会安下心来,认真读书,多学文化知识,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二、学校教育是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的主阵地。学校教育的好坏直接决定学生成才与否,因此学校教育千万别让学生丧失信心。首先,老师的言行是影响学生是否爱学习的主要环节,有时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话,或一个不好看的脸色,就会成为学生厌学的导火索。曾记得,班上有一个成绩很不错的学生平时本来就无拘无束,因此在老师上课时喜欢做小动作,经常不听老师讲课,这天这个学生在数学课上仍然无所谓,并且上课时还弄出很大的声音,干扰了数学老师的上课,这个数学老师马上把这个学生请起来,站到教室后面,还说:“你真是个猪,自己不学还影响别人,你不知道耽误别人时间就是谋财害命吗?这么多同学的时间让你白白的浪费了,以后我上课你就在这里趴着。”自从受了这个数学老师的批评后,这个学生就产生了很强的牴触情绪,每当数学老师上课,他就趴在课桌上睡觉,他不听也不做练习,久而久之,这门课的成绩可想而之,再也没有好起来。后来我接手这个学生,开始他仍然无所谓,上课时仍然是想听就听,不想听就睡觉,我通过观察发现他是心病才不愿学习的,于是我经常找他谈心,他有什么困难就及时帮助解决,上课总是有意识地让他回答一些问题,只要他回答的有道理就及时发动学生掌声鼓励他,一句句“你真棒!”“很有创意。”慢慢地发现他有了一些改变,于是我不失时机的多让他展示自己,充分给他表现机会,半年下来,他已经找回了往日的自信,通过努力,他终于考上了重点中学。后来我们走到一起时,他对我说:“老师,是你点亮了我重新学习的信心,否则我将没有机会继续学习,更谈不上读高中,上大学了。老师,我很感激你,谢谢您!”说罢他给我深深鞠了一躬。由此我才真正感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的份量。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过错,作为老师应该正确引导,让他们真正感到老师的一番苦心是为自己好,并无恶意。因此老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切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不会在接受教育时受到打击,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其次,是老师应建立激励机制。对于一个学生不能仅仅看他的成绩好与坏,而应从多方面去看待一个学生,不管在哪个方面,只要他有了进步,老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初中学生很爱面子,为了让他们保持较强的自信心,一定的激励机制是非常奏效的。还记得在广州市白云区桃园中学任教时,我平时就采用了这种方式,最后学生给我的汇报是很大的。因为每学期在期中考试后要开家长会,所以我将平时学生的表现好的、在运动会上表现出色的、考试成绩优异的分别设奖。在家长会上,当着众多家长,让受奖的学生家长上台领奖,家长别提有多高兴了。这样学生家长感到非常骄傲,学生也感到很有面子。于是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更关心了,鼓励性语言油然而生,学生感到父母对自己的表扬是发自内心的,因此学生更加努力,于是整个班级自然而然的兴起了一种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老师教得顺心,学生学得开心,学生的学习成绩何愁提不起来呢?果然不出所料,学期结束时,我所任教班级的两个班的成绩在广州市白云区的55所学校中位居第一。我想这就是激励机制所起的作用吧。三、正确的评价机制也是消除学生厌学情绪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以往的评价机制都是单一的学校评价,而且评价的主要依据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只要学生的学习成绩好了,各方面的评价就会“一荣俱荣”,在当地众人的眼中这个学生就是一个英雄、很了不起,并且众人羡慕不已:“某某家的孩子真不错,真会读书,要是我的孩子也能象别人家的孩子一样会读书该多好啊!”殊不知,父母在表扬别人孩子的时候,严重刺伤了自己孩子的自信心!因此我认为评价机制应由单一的看成绩,转向看孩子各方面素质的优劣上来,切莫因自己的一句随意的话,把孩子的学习兴趣给打消了。同时学校中教师的评价尤为重要,要知道“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更要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在评价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重视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顺利流畅的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能让他人明白自己所说的解决问题的意图的能力。

让课堂更加有趣一些 太死板的课程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已经太乏味 而且学习的也不够深刻,把事物和学习融合到一起才更加深刻,学生也更加愿意学

自私,抗挫折能力很弱.一旦发现学生家庭压力过大,但是忽略了孩子的良好性格也就是情商的培养,并在客观上明显表现出来的行为,变得任性,高中后就慢慢变得厌恶学习,对学生不良的惩罚措施等都会影响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据调查发现,除了应该改革的应试教育方式,我们才觉得有问题了,博士,还有对学习的爱好,有很多小学时很优秀,对孩子的生活能力.三是还有很多孩子因为迷上网路游戏而厌学,应及时跟学生家长沟通,有90%的家长很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培养,做好学生的家庭工作. 意见建议,所以才专注于此,抗挫折能力差等性格缺陷最终会严重影响其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适当地给予鼓励,专家指出,健全人格等教育都极度缺乏. 另外,作为老师应时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 针对师生关系紧张这一原因: 造成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一般分三个方面:一是我们现在的孩子承受力越来越差,没有快乐体验.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没有正确.这样的孩子即使能考上硕士.只有在学习上出现问题时,适当给学生减压.二是我们的教育目前都是向成绩看齐,及时地引导教育,同时要多留心学生心理及行为的发展,也不愿去学校.今年几起博士生自杀的事件就是很好的例子,但家长和社会对其期望值却越来越高.孩子情愿躲到家这个蛋壳里厌学是指学生在主观上对学校学习活动失去兴趣.因为孩子的生活相对单调乏味,学校动辄给学生排名次,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但是根本上不考虑别人,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缺少一个全面衡量孩子的标准,责任感.在经常接触到的一些孩子里,老师也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但是到了初中

1、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具体困难,让学生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3、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 4、学会激励学生,让学生在成功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5、适当调整对学生的期望。

厌学似乎成了学生的普遍现象,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家长或老师对孩子在不同时期的期望不同,导致对孩子的要求在逐渐拔高。由于学习成绩的高低,出现了我们所谓的“差生”,也就是现在素质教育中的学困生。而且学困生在随着年级的升高,队伍在逐渐壮大。厌学生是怎样产生的,我们怎样才能使厌学生变成爱学生呢? 一、要千方百计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 夸美纽斯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强迫孩子们去学习的人,就是大大地害了他们。”①兴趣是寻求知识的动力,是主动学习的开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汇入,往往能激发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兴趣与求知欲望,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兴趣色彩,一旦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学习,去探索,成为课堂的小主人。夸美纽斯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强迫孩子们去学习的人,就是大大地害了他们。”①兴趣是寻求知识的动力,是主动学习的开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汇入,往往能激发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兴趣与求知欲望,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兴趣色彩,一旦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学习,去探索,成为课堂的小主人。因此,在课堂上,多方面给后进生以信心,发挥每一位学生的长处,以长促短,激发学习兴趣,改变厌学情绪,逐步变消极为积极。 二、 要想方设法矫正学生自卑心理。 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受到一些挫折就感到内疚,有的始终得不到成功的体验,怀疑自己的能力,产生“自己不行”的思维定向,等等这些都会给学生带来消极被动的负面影响,自卑心理也自然滋长。 自卑心理的产生对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它往往伴随着不思进取、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等等消极表现,是学生思想品德滑坡的重要诱因。但我们必须同时看到,自卑心理毕竟是由于个体在现实中的自我无法转化为理想中自我的不满、愧疚中产生的,因而这种心理从其成因中能反映出学生不甘落后、渴求进步的一面。如果矫正得法,就会使学生心理上的积极因素得以扩大,消除阻碍学生心理潜能释放的障碍,使学生在自信心的激励下和谐发展, 在教学中,一是要采取小目标积累法矫正学生自卑心理。就是帮助学生制定一个个能在短期实现的小目标,引导他们向后看,从已经实现的小目标中得到鼓舞、增强信心。随着一个个已经实现的小目标的积累,不仅会积累成一个能实现大目标的动力源,还会使学生形成足以消除自卑心理的自信心。二是采取暗示法。在心理学上是指外界通过语言、标语、气氛等等牵引出个体潜意识中与之相应的心理倾向,使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潜移默化地在学生身上产生与之一致的积极反应。暗示法又可分为语言暗示、标语暗示、气氛暗示等。三是目标想象法。就是要帮助学生借助于想象的力量,在其主观世界里创造出一种能够令个体既感安慰与自豪又心神向往的主观映象,进而牵引出追求的欲望、信念与意志,最后,导致个体的成功。对于因不同原因形成自卑心理的学生可引导他们创设不同的想象内容。如对于那些认为自己头脑笨而自卑的学生,可帮助他们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可化解万种疑难于股掌间的绝顶聪慧之人。想象时最好是闭着眼睛,集中精神,使想象不断朝一个方向进行。在这段时间内,学生的潜意识就会形成"愿望的磁石",一旦这种愿望的磁石形成之后,就会自动地引进一切为了达到自己的愿望所需要的东西。进而会使学生由内而外的产生达成愿望的行动。对那些遭受挫折的孩子,对那些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对那些因各种原因自卑的孩子,只要我们热情关怀、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引导他们放下思想包袱,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诸,他们就能振作起来,变得勤奋好学,乐观向上。 三、 要不遗余力改正学生过错行为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由于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的不成熟,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过错行为,甚至经教育后仍重复犯错。对这些学生,我采取宽容的态度,耐心地帮助。如我班有两位学生经常拖拉作业,我并不指责这两位同学没有交作业,也没有罚他们站起来,而是要求完成作业的同学举起手来,我这样做,既表扬了先进,又保护了没完成作业同学的自尊心,我的宽容尊重了他们,他们易于接受,他们就能在教师的殷切期望下自觉地向先进看齐。在教育过程中,老师用宽容的态度,善待学生,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都会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学生就会在老师的尊重、关怀和鼓励下,乐于接受老师对他们提出的要求。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多关心他们,采取宽容的态度,用激励教育,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学生的身心就必定能健康地成长,必然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小学生就厌学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了,是否父母对孩子学习习惯培养不好,如果必要还是要问问心理师,给孩子制定个详细可行的改善方案,善妍心理(上海),你可以去先问问,希望对你有帮助吧。。。

多使用开放性的课堂,图文并茂,将公式文字趣味化,多样化。

187 评论

sys19818888

[1]孙兆进,. 中小学生厌学心理原因分析及矫正[J]. 莱钢科技,2006,(4).[2]马希良,李玉花,. 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分析与思考[J]. 青年教师,2006,(7).[3]冯文婷,吴发科,. 社会转型期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成因分析[J]. 中小学德育,2011,(3).[4]高屹,张瑞凯,. 北京市不同发育阶段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11,(4).[5]张建军,. 中小学阶段聋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J]. 新课程(教师),2010,(5).[6]曹加松,. 中小学不同学段男女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及分析——以甘肃省2256名学生心理健康指数调查为例析[J]. 中小学电教(下),2010,(10).[7]贾继娥,. 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4).[8]张清,. 中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9).[9]信中贵,柳友荣,. 中西部农村中小学生所受抚养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分析[J]. 社会心理科学,2009,(3).[10]郝尚雄,.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中小学生心理及心理干预的调查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2009,(9).[11]张彩玉,徐潮,许金花,马修云,高贵留,翟慧钰,王爱丽,. 威海市肥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09,(31).[12]董斌,邵山,. 体育活动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分析[J]. 少年体育训练,2009,(5).[13]徐立峰,. 淮南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6).[14]蒙家宏,王瑞培,. 都匀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J].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8,(2).[15]李荣,. 当前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8,(2).[16]谭蓉,.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J]. 二十一世纪教育思想文献,2007,(1).[17]方萍,谭华明,王大斌,明萌,刘俊华,陈洪波,. 十堰市茅箭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18).[18]陈定湾,何凡,刘碧瑶,.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特征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07,(9).[19]项海青,刘庆敏,施文英,陈仁华,李莉,. 中小学生哮喘的社会心理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7,(5).[20]付英淑,胡久运,. 中小学生的心理状况分析及应对策略[J]. 黑河教育,2006,(4).[21]翟兆峰,韩露,. 鲁西南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4).[22]巢传宣,刘建平,. 江西省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06,(11).[23]董秀妮,王学华. 我国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缺失的心理分析[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4).[24]马晓丽. 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J]. 贵州教育,2004,(6).[25]张淑娟. 中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分析与矫正[J]. 山西教育,2004,(15).[26]张廷贵. 我国中小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心理分析[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2).[27]朱静.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与研究[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3,(1).[28]闫忠伟. 中小学生的挫折心理分析及教育[J]. 石油教育,2003,(3).[29]刘佩霞,范爱军,侯晓婷,赵焕青,黄丽. 焦作市部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3,(2).[30]张红革,于新玲,. 中小学生由考试紧张引起精神障碍的心理分析与对策[J]. 工企医刊,2003,(2).[31]车新平,王青莲,陈云峰,. 中小学生心理偏差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 基层医学论坛,2003,(8).[32]高平. 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3]方健华,. 中小学生旷课、逃学行为的心理分析及矫治策略[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2).[34]李钟山,. 第四部分 中小学生学习心理指导 第三讲 中小学生学习问题案例分析[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12).[35]方晓义,李一飞,聂振伟. 北京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热线咨询内容分析报告[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6).[36]李凌,缪小春.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公众观的调查和分析[J]. 心理科学,2000,(5).[37]邱建国!401147,陈建国!401147,张鸿娅!401147,付以容!401147. 对96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 四川精神卫生,2000,(3).[38]潘如勤,王祖丽. 中小学生恶作剧心理分析[J]. 青岛教育学院学报,1999,(1).[39]武建芬. 中小学生的欺侮行为及其心理分析[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1).[40]聂振伟. 中小学生自杀行为分析——一个心理咨询员的手记[J]. 健康,1999,(1).[41]杨雅清,羊枣. 中小学生嫉妒心理分析及对策[J]. 河北教育,1998,(11).[42]李金波. 中小学生家庭作业心理现状的调查分析[J]. 上海教育科研,1998,(2).[43]李金波. 对中小学生家庭作业心理的初步分析[J]. 基础教育研究,1997,(5).[44]李金波. 中小学生学习心理年级差异的调查分析[J]. 普教研究,1997,(5).[45]徐振如,何玉祥. 中小学生的挫折反应及心理分析[J]. 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1996,(2).[46]陈建绩,陈会昌,. 对中小学生的气质、心理适应性和意志品质的测试与分析[J]. 教育理论与实践,1988,(4).

179 评论

相关问答

  • 小学生厌学及对策研究论文

    孩子厌学怎么办?孩子厌学的情绪是如何发展的?孩子厌学的原因?

    苏州许一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大学生情绪研究论文

    情绪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处于青春期后期的大学生,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情绪波动大,所以他们的心理健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情绪的健康与否。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

    Mary瑶瑶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农村小学生厌学行为研究现状论文

    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精心

    提琴小13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学生早恋预防研究论文

    记得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早恋是枚青苹果,谁采摘了谁就只会品尝生活的酸涩,而尝不到熟果的甜蜜。”是啊,早恋似乎已成了我们的热门话题。早恋是处于青春期的一部分中学

    zhinaltl333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研究论文

    现在小学生厌学现象非常严重,厌学原因也是很多方面的,每家就一个孩子,都是宝贝,打不得骂不得,所以慢慢形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在学习上没有好的学习方法。首先社会环境

    sherilyxia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