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99

三月蛐蛐
首页 > 期刊论文 > 关于禅雅集论文范文资料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大懒猪001

已采纳

人生中的烦恼都是自己找的,当心灵变得博大,空灵无物,犹如倒空了的杯子,便能恬淡安静。人的心灵,若能如莲花与日月,超然平淡,无分别心、取舍心、爱憎心、得失心,便能获得快乐与祥和。水往低处流,云在天上飘,一切都自然和谐地发生,这就是平常心。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宁静的心,质朴无瑕,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249 评论

pangdaxiang

去商务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古诗词辞典找找看

133 评论

有饭无范儿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扇窗子,打开是尘世烟火,关上是云水禅心,禅如一朵花,会让生命豁然开朗.以一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简单来生活,快乐就会一路相随。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禅心的现代散文作品,供大家欣赏。

关于禅心的现代散文作品:煮一壶红尘,参一道禅心

在纷扰的世事中,让一曲禅音缓缓的流进自己内心,把整个身心润色在音乐里,祛除所有的杂念,整个思维变成一片空明,若有所思若无所思,让神思无限延伸,变得无边无际。在清风徐来中,吐浊纳新,在温柔的月色中,感知清凉的禅味,从心底深处升起点点素喜。

有句话这样说:“红尘看破了就是浮沉,生命看破了就是生死。”能够放下的人就能够得到解脱,人们因为种种执着产生种种痛苦,人生百年,我们要经过多少悲欢离合才能学会放下。

在与人相处时,我们应该称赞的是他人的善良,而不是过失。现在有些人对他人的过失非常感兴趣,探求起来孜孜不倦,这样对他人的伤害非常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这个世间上,一点过失都没有的人是找不到的。因此,与人相处看待别人的错误时,最好能以清净心对待。即使有的地方看不惯,也应该当做是一个误会,不要随便去说。

人生中最大的财富是一个人的涵养,那是自己日积月累的德行。外在的财富,也许有一天会因为种种因缘耗尽,但是内在的财富却是坚固不摧的。假如,每个人都能够积累自己内在的财富,相信今生他就会很快乐。

人生如逆旅,有顺必有逆,顺需坦然,逆则坚强。在这个世上没有绝对的逆境,也没有绝对的顺境,处于逆境无需烦恼痛苦,处在顺境要保持一份心智清明,不为外境所动,才是我们要达到的目标。

人生最难的是拥有一份心安,因为人往往身处困顿,时时烦恼。人生是苦,被种种欲望缠缚,让人经常迷失自我,看不见自己的内心,这样怎么能心安自在呢?生活中那里不是无常显现?不若把心安住,在红尘中找到自己真正的归属。

禅心,恰如那一缕微风,抚平你的烦躁焦虑,帮助你迷失的心找回自我。一路走去,看着两边的风景,在岁月的轮回中,刻下屡屡思绪,转动起经纶让曾经的一切尘埃落定。时光如花开花落,人有缘聚缘散,白云千载,岁月沧桑。

水不洗水,尘不染尘。世事喧嚣,只有心净了,才会体会到生活的快乐。心清了,才会看清事物的本相。生命里,总会有你舍不得放弃的,你越是珍惜越是执着的,往往不是生命中最需要的。也许能够笑看风云的人,才能够指点江山。也许只有静赏花开的人,才明白生命的珍贵。我现在才明白,在生活中宽容他人,就是对自己宽容。与人相处留三分,这三分不是计较不是心机,而是给自己留下一个机会。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正如同有了光明就有了黑暗,有了太阳就有了月亮,有了正义就有了邪恶。凡是相对的看法,必然相互矛盾,又相互和谐,这就是辩证上的统一论点,应该知道世间种种莫不是因果。

佛法是缘起法,缘生法。“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什么是缘?缘就是条件,依他而起即为缘起。也就是说因缘和合能生诸法,一次简单的相遇,必须有前因,达成相遇的后果。缘不聚,法不生。所以今生有缘相遇,应该珍惜。

佛教经常讲“放下万缘”,相信大多数人都理解错了,这里讲的放下并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要在心里放下,在心里不起执着的心,从而达到心里清净。佛菩萨放下了自私自利,放下了名闻利养,放下了贪嗔痴慢,放下了五欲六尘,心甘情愿为一切众生服务,由此看来这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并不是消极。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一切万法依靠缘起生成,也会随着缘灭消减。从此可以看出,世间一切现象都是缘起缘灭了无自性,都是无常的。什么是无常?无常就是变幻的,不定的。前念因生,后念果生,没有前因就不会有后果,前念是后念的因,后念是前念的果。因缘和合辗转相依,如果失去一个,另一个绝不会单独存在。

“我有一颗明珠,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当知世间法缘起必定性空,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如同,有日出必有日落,有月圆必有月缺。世间有春夏秋冬,草木青了又黄,黄了又青,花开了花还会落,人有生老病死,空间在不停的演变,所有的当下都会成为历史。有荣辱兴旺,有沧海桑田,有生即有灭,这就是一切法的共同本性。生生灭灭,灭灭生生,生灭相续,无有间断,也就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一切诸法,一切众生,所有山河大地,微尘世界无不是般若。我依你起,你依我起,相互错综,相互衔接,相依相涉出现种种妙用。般若是智慧,什么是般若?空就是一切有,有就是一切空,空在有中生,有中又生空,诸法实相就是空有不二。诸法缘起无自性,没有自性就是空,空无障碍能生一切法。有了真空必生妙有,真空是法性,妙有是作用。

我在月光下洗心,静静的看见菩提的花朵次第盛开,听微风轻轻吹过,看夜空繁星点点,感受植被又一次由繁茂走向衰败。我发现原来我就是你,你亦是我,原来我们从来不曾分离。今夜我从轮回中觉醒,看见一颗清澈圆润的水珠,轻轻滑过心间的莲花瓣上,那就是我禅意的栖居。

当我走进佛门那一刻,我就知道我不在是我。但是,我放下了天地,放下了万物,却不曾放下追逐光明的脚步。一颗菩提的种子在我心间逐渐发芽,我在佛法中养心,每日里读诵经典,匍匐着磕长头,只为触碰到你的温暖,莲花开了,满世界都是菩萨的微笑。当我看见你的那一刻,我的心就不再漂泊,禅蜕后,我就变成了你。

心净则土净,一念心清净,心是莲花开。众生本具佛性,因一叶障目不见真如,所以破迷开悟当为首要,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作佛。

我在时光中煮一壶红尘,在岁月里参一道禅心,只为与你相逢。

关于禅心的现代散文作品:偏偏禅心,依依不舍

岁月单薄,伫立温暖

穿过单薄的年华,岁月渐渐无声,那些花儿旧痕明明灭灭地刻在沿途的风景中,纵横交错的在流逝的光阴里诉说着成长的孤独和悲喜,而故事里的一双眼睛却一直在默默寻觅、寻觅……

午后,酥软绵绵的雨躺睡在小窗前,记忆流过薄凉的发丝,温暖从心底荡漾起淡淡涟漪。这样的流年,这样的似水,模糊了谁的对错?没有微风的空气,时光的距离分隔成两岸,呼吸开始厌倦冷暖交替,笑靥逐渐陌生消殆。

很多个日夜之前,我就打算为以前写点什么东西。譬如,用平凡至极的一张白纸写下月光的沉默,临摹下它在随时光消逝之后卑微的身影,写写那些曾经如江水一般汹涌而流又回眸不见的泪水。我是那么迫切地想要为此埋下一个伏笔,想要把满腔的哀怨、悲伤都用一个个字眼宣泄在惨白冰冷的稿纸和寂寥无人的岁月上。可当我挣扎了上千个日夜之后,我依旧站在原地,风从我心里穿过。每次想起的时候,一句话,一滴泪,我的世界便开始荒芜,泪便流下来残忍地把一切都撕成碎片,连着自己的悲伤落寞,掀落在青春的每一个角落。物事人非,不流泪的坚强竟是一种最温柔的残忍,细切杂密,纵横百里。

经历冷暖交替的孤独,唯留下夕阳余晖的美好,指尖不可多得的时间也遍体鳞伤,不知道还有多少个夜晚将要来临,不知道还有多少个清晨将要离别,我打开昨日的窗看着温暖纯真的风,内心独有的寂寞是风的爱怜还是夜的不挽留?那片银铃般的笑声,茫茫地弹奏一曲陌生与熟悉。不安的心,类似的人,彳亍地停留在每个转角路口,看着阳光散落的心情,品读历史的沧桑沉浮,转眼离开的孤独也摸不着、看不透。

我始终记得梦里那个默默地等待的样子。那时,梦是我的守护神,以至于现在我都从不相信曾经失去的月光竟是我一生的至爱。或许岁月会改变月光的支影,使它直至风烛残年般无声消逝。可时光却依旧把这份不离不弃的眷念,化作袅袅炊烟,伫立成人世间最温暖的风景。

衣袖无别,陪伴长情

春夏秋冬被时光装在一副灵柩里,每一次属于四季的轮回也是注定的不离不弃,它们的交替之际便是生死离别。这样如初单纯的心,抹不去泪水的咸涩,也挥不去衣袖的孤独。

每当念起这句“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时,青春的窗外总是飘着酥润的小雨,淅淅沥沥,冷冷清清,把整个世界都浸泡得如同一双热泪盈眶的眼睛。花开无声,一切的多情匆匆,辗转忧伤,湮没在倏而远逝的年华里,像是把那些残留的痕迹和碎片一并卷到雨季的深沟处。有几次,我站在布满脚印和血污的泥泞里,等待着走入那座幽深歪斜的小桥,杂乱的心情散落一地的缤纷。这些在眼里蓄出来的蓓蕾、嫩芽,不知何时已慢慢地开上心头,簌簌地落满了 *** 瘪的孤独。只是那一瓣瓣的孤独,渐然的把苦难和疼痛的勇气开到靡荼,让我感动、怀念。此刻,我的孤独,是一种莫名的悲伤、惆怅铭记的挣扎,是为了完美自己的青春,而时间的孤独,一面繁花似锦,一面纷纷飘落,却是为了我了无牵挂地笑着活下去。

我把希望的种子看成一种苦痛、艰难,渴望赞美与诅咒的叶芽儿将孤独含噎,我剪下雨季的一个影子,不可休的眉眼如画,不可说的言语如花,难捱的空气还有声音如我的灵魂,渐渐发凉。青春的影子就这样随着我的模样倏而远逝,倏而近咫。

昨天的我推开迷离,回头去更改一封早已跑开的信,晦涩的墨迹凋零一地花瓣,赞美的词藻已经不只是时间的拥有,字里行间的孤独也静静地熟睡。我担心的眼泪竟属于心,所有的情谊都是低头的思念,抬头的涟涟。我把盼了许久的时间躺放在颓败的坟前,春风沐沐,夏日炎炎,秋雨粢粢,冬雪皑皑,杂草的丛丛也载不动它的孤独,唯有静静地成长才是它对生命最长情的陪伴。

明月清风,一声轻叹

黑夜中,我睁开模糊不清的双眼,借来一份孤独,我看见一座叫做月光的桥,洁白如玉,意境优雅。月光的凄迷,渺茫,冷僻,把孤独灌醉,连着整颗心也慢慢沉沦。我来回不定地走着,嘴唇咽着昔日的忧伤,鼻孔呼吸着昔日的寂寞,数着眼前的萤火,一闪一闪地光亮。我把冰冷的半颗心烘暖过来,眼角的泪花已开到靡荼,朦胧中只看见一抹真实的月光,翩翩消散般把我绊倒,只留下一个永不愈合的褐疤,而它却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月亮。

邀约一轮明月,饮就一缕清风,我偏爱独一无二的明月。如果只是初见,我或许不会以孤独和它相伴,因为我没有资格,没有能力报答它的恩情。但是,雨季是如期而至的,缺不了月光的戏剧性。印象里每一缕月光是充满孤独,就像木偶一样,只叹自己轻轻地送走了时间,独留眼泪在心里流。

月光的一声轻叹,凄惨了岁月的孤独。一种不可名状的白色,就像一块冰,磨损后光泽会更加透亮,因为最终会变成一滩水。而我的梦是白色的,偶尔会有花落,当无声遮掩着尘埃落定,花落会留下梦的影子。我在冷风中等着,会时不时的看着夜空,月光表面是绝望的,收起它的底线,会是一颗白色的心,我把梦告诉明月,它虚伪的样子,偷走、抹杀了这纯洁的白,我的确再一次失望落泪。

月光的离开,并不是我的本意。只是我灰白的孤独,也换不来明天、后天。那些煎熬我的世俗劳累,让我残损的脚印,留下一个深浅。今夜的明月,遮掩一半灰白的躯体,忧郁般寻觅着轮回的归宿。我幻想着曾经拥有过的蓝天白云,它们也像空气一样,不停地堆积着我的咽喉,滞留下它们的灰白。如今,我却抛弃时间的分针和秒针,留下时针的缓慢,好守着一个属于时间的灰白,因为不是每一滴眼泪都会盛开,不是每一轮明月都会孤独。

执笔画尘,冷暖可休

轻盈的笔尖淡画下七月的浮影,隐没孤独的尘埃。我把孤身携带的一份孤独,偷偷地执笔在淡黄的纸上,画意似浓,若即若离地不忍散去。这样多情绵绵的纸张,一面是孤独,一面是留念,载着纷繁芜杂的心,忘我般走进七月那一份孤独,那一抹斑斓。

歇靠在花落的地方,耳畔可以听见风的声音,夹杂着故事里的跌宕起伏,舍不得的伤痕累累,刚刚起决又刚刚忘却。陌陌杂草,满满忧伤,再次相遇这个七月,失去的已成不一样的所有。指尖轻抚岁月不曾遗漏的每一个角落,孤独比远行还要沉重。我用眼睛把一轮落日与一粒尘埃相较,所看见的光辉引来无数的念想,所懂得的情感滴落无尽的沧桑。

又是一个七月,冷暖不再可休。我以一份无法猜测知晓的孤独,来来回回地寻觅着一种这样的颜色,叫做曾经。可炎热的温度里躺着孤独与寂寞,不曾离去,也不曾倾诉。我踏着铿锵的步伐,耗尽生命里脆弱的七月,再一次眺望远方,风都变得阵阵清凉,难辨真假的时间依旧流逝着,触摸那双眼睛,风轻轻地为它写诗,飘着、飘着就散了。只记得,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不携走一粒浮尘,不挽留一份守候。

几分热度,几多何求?七月的呼吸窒息了一份孤独的错乱,数不清的负累邂逅了一份明净。躲匿在一个旮旯的地方,我不懂得的珍惜,独自变得弱不禁风,嫣然忽视。多次惜取后我放下炎热,说一句珍重的话,也不再是多余的。透着这样的呼唤,沉醉的心盛开一白瓣,沉甸甸地躺落一地。我含情依旧地望着土壤,栽种下一颗孤独的心,用泪水和伤痕装饰它的美丽,盖上一层厚厚的希望,看着这红色的纤尘,染就一朵朵鲜艳的血花,我平凡而不平庸般等待来年春暖花开时。

花开半夏,眼泪为故

当一瓣栀子上滚动着露珠,它的纤小,它的文弱,闪落一串晶莹。当深情未圆的眼里流淌着意境优雅的从容素胚,时光的深情,她的透明,从淡眉柳梢轻轻吹拂而过,一曲梦醉楼阁便在一瞬间消散得无影无踪,只懂得花开是一种温柔的孤独。听雨的声音,朦朦胧胧,深深浅浅,是一种漫无目的的孤独。脚步踩着雨的轻巧,心灵感受雨的浪漫,嘴唇品读雨的孤独。这样虔诚的信仰,靡不有初的托起一瓣瓣孤独,不可比况的临摹一幕幕墨画。此刻间,花开半夏,再远的遇见都是我适逢的雨季。

青春的天空没有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阳光去留无意地望着云卷云舒的静谧,连随着夕阳西下的无限美好,构成一幅盛夏。一片禅心,烘托整个无所不以的季节,我这样的贪婪与自私,没有休止的眷念,将笑靥里的孤独埋葬在九霄。谁言失去的青春没有孤独,谁又知青涩苦痛有几分?踏足这扇门,推开的希望与光明让人毁了它的初衷,离开的时候,含泪晶莹的珍惜又是一曲离殇。青春的心夹着没有方向的平凡,渴望着不朽与绝恋,只想明天又是春风习习,肆意蛮蛮。

经历岁月的欺瞒,搂抱着心灵的寄托,余下的光热还有馨香四溢。旧片段里的模样,停留在那个地点,阴霾沉缅,物事人非。畅想长夜漫漫的人,远逝了青春,殆消了粉颜,只叹一片禅心不舍。迷途的明天知返到今天的伤感,一杯孤独静静地推到现在,直至眼前一片荒芜。为了阳光,为了细雨,满心欢喜的地方,带着一生夙愿。我想象的一生何求,只是经历花开花谢,潮起潮落,而之间的情意只有一轮明月。

青春,躺着会是一种释然,站着会是一种孤独。如果受罪的心迷恋上旧日的伤感,那么还有时间可以回想,可以怜惜。禅心孤愿,香山泣露,沉甸甸的心,情深深的音,只得独自一人。花少似水,眼泪为故,却独得一颗偏偏禅心的爱,一份依依不舍的情。

关于禅心的现代散文作品:兰草印禅心

“处暑无三日,新凉值万金。”

终于将要摆脱这恼人的、极度谄媚的夏,不出三日,空气将不再粘稠。因为,处暑已临;因为,预报又有中雨。

“一场秋雨一场寒”。暂不奢求寒气来,只要丝丝清凉几许,可好?可好?

今夏,似乎比往年更会缠绵悱恻,陷在它的溺爱里,苦不堪言,又无处可逃。只好蹙起眉头,把一个“熬”字涂了又涂,描了又描。

也许,还是修炼得太差。“心静自然凉”的境界,常常达不到。于是,觉得这一个夏,咋就如此漫长,如此惹人儿恼?

从来“望眼欲穿”用来念人,今夏,我把它暗许了好个天凉的秋。只因那凉秋似惊鸿女子,“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我们怎能不知?自然万物,不因你喜她,她就娇宠;不因你厌她,她就凋零。

“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喜与不喜,厌与不厌,它们就在那里,度它们的因果。

常常地,羞对一朵花,羞向一株草。昙花夜间烟花般绽放明灭,不管不顾那些远道而来的倾慕者。兰生幽谷,无人鉴赏却也兀自恣肆清芬。

花开亦有韵,草木亦含情。只不过,它们只是不紧不慢,不谄媚不阿谀奉承,它们就在自己的世界里,修得盈盈禅香。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吗?我与它们比,自是羞愧难当。

为了缩短与花草们禅修的距离,我恭恭敬敬地把它们请回家,供在案几上,窗台旁,阳台上,书桌边。其中花草,唯兰花与兰草最盛。每晨必去敬拜,最是那兰草的挺拔与倔强给予我无穷的力量与修悟。兰草枝条垂下来,枝上青色的花儿瓣瓣却顽强地向上挺立,那不正是一种逆流而上的禅修吗?

此时,反观我在今夏酷暑面前的娇气与懦弱,我对季节的朝三暮四之猥琐,与倔强坚毅的兰草相比,实在是无地自容。

静下来,再静些,日日去熏染兰香,要渐渐学会处逆境而不畏缩不前,度四季而不近此远彼,入尘世而不沾染淤泥。

360 评论

april841002

可参看钱钟书《中国诗与中国画》(一下是部分内容):恰巧南宗画创始人王维也是神韵诗的大师,而且是南宗禅最早的一个信奉者。《王右丞集》卷二五《能禅师碑》就是颂扬南宗禅始祖惠能的,里面说:“弟子曰神会……谓余知道,以颂见托”;《神会和尚遗集·语录第一残卷》记载“侍御史王维在临湍驿中问和上若为修道”的对话。在他身上,禅、诗、画三者可以算是一脉相贯,“诗画是孪生姊妹”这句话用来品评他是最切不过了。苏轼《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凤翔八观·王维吴道子画》说得更清楚:“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敦。”纪昀评点苏诗说:“‘敦’字义非不通,而终有嵌押之痕”,指摘得很对;“敦”大约是深厚之“义”,可参看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论画山水树石》:“又若王右丞之重深”,但和“清”连用(collocation),就很牵强流露出凑韵的窘态了。沈括《梦溪笔谈》卷一七:“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如彦远画评言,王维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余家所藏摩诘《卧雪图》有雪中芭蕉,此难与俗人论也。”[23] 都穆《寓意编》:“王维画伏生像,不两膝着地用竹简,乃箕股而坐,凭几伸卷。盖不拘形似,亦雪中芭蕉之类也。”神韵诗派另一位大师王士祯把王维这种画和他的诗融会,《池北偶谈》卷一八:“世谓王右丞画雪里芭蕉,其诗亦然。如‘九江枫树几回青,一片扬州五湖白’,下连用‘兰陵镇’、‘富春郭’、‘石头城’诸地名,皆辽远不相属。大抵古人诗画只取兴会神到。”名画家兼诗人金农更把王维这种画和他的禅贯通,《冬心集拾遗·杂画题记》:“王右丞雪中芭蕉为画苑奇构。芭蕉乃商飙速朽之物,岂能凌冬不凋乎?右丞深于禅理,故有是画,以喻沙门不坏之身,四时保其坚固也。余之所作,正同此意,观者切莫认作真个耳。”金农对“禅理”似乎不深;禅宗有一门“话头”,和西方古修辞学所谓“不可能事物喻”(adynata,impossibilia)[24] ,性质相同,例如《五灯会元》卷一○光庆遇安章次:“古今相承,皆云:‘尘生井底,浪起山头,结子空花,生儿石女’”,又卷一二道吾悟真章次:“三面狸奴脚踏月,两头白牯手拿烟,戴冠碧兔立庭柏,脱壳乌龟飞上天。”[25] 假如雪里芭蕉含蕴什么“禅理”,那无非像井底红尘、山头碧浪等等也暗示“毕竟无”。试举一首传诵的诗,来说明王维的手法。《杂诗》第二首:“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按陶渊明诗云:‘尔从山中来,早晚发天目,我居南窗下,今生几丛菊?’与右丞此章同一机杼,然下文缀语稍多,趣意便觉不远。右丞只为短句,有悠扬不尽之致。”批语不错,只是考订欠些。那首诗出于晚唐人伪托,并非陶潜真笔,上半首正以王维此篇为蓝本;下半首:“蔷薇叶已抽,秋兰气当馥。归去来山中,山中酒应熟。”又脱胎于李白《紫极宫感秋》:“陶令归去来,田家酒应熟。”王维这二十个字的最好的对照是初唐王绩《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旅泊多年岁,老去不知回。忽逢门前客,道发故乡来。敛眉俱握手,破涕共衔杯。殷勤访朋旧,屈曲问童孩。衰宗多弟侄,若个赏池台?旧园今在否?新树也应栽。柳行疏密布?茅斋宽窄裁?经移何处竹?别种几株梅?渠当无绝水,石计总成苔。院果谁先熟?林花那后开?羁心只欲问,为报不须猜。行当驱下泽,去剪故园莱。”这首诗很好,但和王维的《杂诗》一比,就鲜明显出同一题材的不同处理。王绩相当于画里的工笔,而王维相当于画里的“大写”。王绩问得细致周详,可以说是“每事问”;王维要言不烦,大有“‘伤人乎?’不问马”的派头(《论语·八佾》又《乡党》)。王维彷佛把王绩的诗痛加剪裁,削多成一,像程正揆论画所说“用减”而不“为繁”。程正揆不是还说“意高则笔减,繁皱浓染,刻划形似,生气漓矣”吗?我们只要把这种画评和王士祯的诗评对看一下,就更加清楚。《香祖笔记》卷六:“余尝观荆浩论山水而悟诗家三昧,其言曰:‘远人无目,远水无波,远山无皴。’又‘《新唐书》如今日许道宁辈论山水,是真画也。《史记》如郭忠恕画天外数峰,略具笔墨,然而使人见而心服者,在笔墨之外也。’右王茂《野客丛书》中语,得诗文三昧,司空表圣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者也。《蚕尾集》卷七《芝廛集序》大讲“南宗画”的“理”,接着说:“虽然,非独画也,古今风骚流别之道,固不越此。”南宗画和神韵派诗竟是同一艺术原理在两门不同艺术里的分别体现。顺便一提:王士祯所引荆浩的话和赵执信《谈龙录》记王士祯说诗“如云中之龙时露一鳞一爪”,不能混为一谈;因为恰像“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远水无波”(荆浩《山水赋》,一作王维《山水论》),远龙也理应无鳞无爪的。[26]这里有一篇论文,质量一般但内容十分相合:静穆的观照与飞跃的生命--浅谈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

92 评论

windy幸福快降临

浅论禅宗 中国佛教宗派之一。 禅是禅那(巴利文Jhāna,梵文dhyāna)的简称,汉译为静虑,是静中思虑的意思,一般叫做禅定。此法是将心专注在一法境上一心参究,以期证悟本自心性,这叫参禅,所以名为禅宗。禅的种类很多,有声闻禅、有菩萨禅、有次第禅、有顿超禅。禅学方面,在中国有一支异军特起,那就是所谓“教外别传”的禅宗。这个宗所传习的,不是古来传习的次第禅,而是直指心性的顿修顿悟的祖师禅。[编辑本段]历史简介 以菩提达摩为中国始祖,故又称达摩宗;也因自称得佛心印,又称为佛心宗。以禅定作为佛教全部修习而得名。以参究、禅定为方法,以彻见本有佛性为宗旨。 相传中国禅为菩提达摩(南朝宋末人)创立,达摩于北魏末年首先活动于洛阳(今河南洛阳市),后来来到嵩山(今河南登封市)少林寺,面壁九年修持佛法,修习禅定,倡二入四行之禅修原则,以《楞伽经》授徒,后世以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以嵩山少林寺为禅宗祖庭,嵩山少林寺并有“天下第一名刹”之称。达摩在少林寺有嗣法弟子慧可、道育等,僧璨为再传。璨弟子为道信。信弟子弘忍立东山法门 ,为禅宗五祖。门下分赴两京弘法,名重一时。其中有神秀 、惠能二人分立北宗渐门与南宗顿门。神秀住荆州玉泉寺 ,晚年入京,为三帝国师,弟子有嵩山普寂、终南山义福;惠能居韶州曹溪宝林寺,门下甚众,以惠能为六祖。时称"南能北秀"。北宗主张"拂尘看净"的渐修,数传后即衰微;南宗传承很广,成为禅宗正统,以《楞伽经》、《金刚经》、《大乘起信论》为主要教义根据,代表作为《六祖坛经》。[编辑本段]顿悟祖师 六祖慧能是禅宗的发扬光大者,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是世界佛教史尤其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慧能以后,禅宗广为流传,于唐末五代时达于极盛。禅宗使中国佛教发展到了顶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禅宗佛学特点在于其高度的理性化,几乎完全没有神学气息。禅宗修持以定慧一体为特色。后世禅宗流入禅语机锋、呈口舌之辩,违反了禅宗的本意。禅宗强调心性的运用,以明心见性为宗旨,对中华气功学的理论和方法有巨大贡献。 相传南北二宗之争,始自五祖弘忍选嗣法弟子。神秀作偈为:“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忍以为未见本性。慧能也作一偈:“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忍以为得其禅之心要,故密授法衣,认可其嗣法地位。以后北宗主拂尘看净之渐修;南宗主张顿悟而即身成佛。认为舍离文字,直探心源,闻言当下大悟,顿见真如本性才是修禅正途。其禅法可概言为无所住而生其心,即由定发慧。[编辑本段]传承弟子 惠能弟子中最负盛名的是南岳怀让(677~744)与青原行思( ?~740 )。另有神会居洛阳菏泽寺,创菏泽宗,被尊为七祖。门下有磁州智如、益州南印等。怀让住古南岳天柱山,创南岳系。青原住江西吉安,创青原系。怀让弟子道一(709~788)尊称马祖。其门下怀海影响最大,称洪州禅。怀海弟子有黄檗希运,沩山灵佑。希运门人义玄( ?~867 )在河北镇州创临济宗。灵佑与其弟子仰山慧寂(814~890)创沩仰宗。行思门下石头希迁(700~790)一系数传至洞山良价 ,再传至曹山本寂,师徒共创曹洞宗。希迁另一弟子天皇道悟数传至义存(822~908),其门下师备之再传文益(885~958)创法眼宗,住金陵清凉寺;师备同门文偃(?~949)住韶州云门山,创云门宗。晚唐至五代,禅宗发展极盛。两宋之后,儒道释三教合流,禅宗风格略变。大量“公案” 、“诵古”文字著述问世。宋代 ,临济宗中又分出方会( 992~1049 )所创之杨岐宗和慧南( 1002~1069 )所创之黄龙宗。元明之后,禅净合流形势大成,禅宗衰微。 禅宗流入朝鲜始于神秀门下之新罗僧信行(704~779),所传为北宗禅。马祖门下之道义则将南宗禅带到朝鲜( 820 )。越南禅宗最早为天喜禅派,为从僧璨受禅法之毗尼多流支( ?~594 )所创。南宋时,日僧荣西在天台山受法,禅宗临济黄龙派随传入日本;南宋末中国僧人东渡日本又传去杨岐禅法。13世纪初日僧道元又将曹洞禅法带至日本。稍晚从百丈怀海受禅法之无言通创无言通禅派;后更有黄龙系(一说云门系)的草堂禅派(11世纪)和临济系的竹林禅派(13世纪末)等。 17世纪,福建黄檗山万福寺隐元隆琦应邀赴日弘法,设坛传授禅戒,成为日本与曹洞、临济并列的黄檗宗,至今不衰。禅宗少林潘国静[编辑本段]五家七派 曹洞宗。由洞山良价与其弟子曹山本寂创立,良价禅师治所在今江西宜丰县洞山,良价的弟子本寂在豫章洞山(今江西宜丰洞山)普利院学法数年,后到曹山(今江西宜黄境内)弘扬师法。由于良价住洞山,本寂居曹山,所以禅林中把师徒两人创立、弘扬的新禅宗称为“曹洞宗”。曹洞宗以自忘来完成自我的实现。 临济宗。黄檗希运禅师住持宜丰的黄檗山寺(今江西境内)时初露端倪,义玄从希运学法33年之后往镇州(河北正定)建临济院后创立。因义玄住镇州(治所在今河北正定)临济院而得名。临济宗传至楚圆门下,又分出黄龙派、杨岐派。临济宗认为无位真人就是真实的自我。 沩仰宗。沩山灵佑及其弟子仰山慧寂创立于湖南宁乡沩山密印寺。沩仰宗强调机和用,信位和人位,及文字和精神之间的差别。沩山在得意忘言这一点上跟庄子完全相同。 云门宗。文偃创立。因文偃住韶州云门山(在今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北)光泰禅院而得名。云门宗一面逍遥于无极,一面又回返人间。 法眼宗。文益创立。南唐中主李璟赐谥其为“大法眼禅师”而得名。法眼宗完全奠基于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黄龙派。慧南创立。因其住黄龙山(在今江西南昌市)而得名。 杨岐派。方会创立。因住杨岐山(在今江西萍乡县北)而得名。[编辑本段]禅学点滴 禅学,像所有活泼的传统一样,它们的起源,都是充满了许多神话和传奇,因此禅的开展,也自然和释迦牟尼佛发生了关系。 据说有一次,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说法,他拿着一朵花,面对大家,一言不发,这时听众们面面相觑,不知所以。只有迦叶会心地一笑。于是释迦牟尼便高兴地说: “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因此禅便在一朵花和一个微笑之间诞生了。你也许以为这故事太美了,可能不是真的;而我却认为正因为它太美了,不可能是假的。禅的生命并不依靠历史的事实。无论是谁创造了这个故事,显然他已把握住禅的精神——因花微笑,由笑花开。 迦叶,据说是印度禅的初祖,在他以后传了二十七代,至菩提达摩是第二十八祖,也是印度禅的最后一祖。达摩来到中国后,便成了中国禅的初祖。所以达摩在禅宗史上,可说是沟通中印思想的一座桥梁。 印度禅这二十八祖的法统,据考证是后人捏造的(译者按,胡适博士在菏泽大师神会传中曾考证过),在梵文中也没有印度禅宗法统的记载。禅宗的这个“禅”字本来是从巴利文 Jhāna “禅那”音译来的(梵文是Dhyāna),但其意义上有很大的差别。“禅那”是指一种精神的集中,是指一种有层次的冥想,而“禅”以中国祖师所了解的,那是指对本体的一种领悟,或是指对自性的一种参证。他们一再地提醒学生,冥想和思索,都会失去禅的精神。 胡适博士曾发挥说: “中国禅并不来自于印度的瑜珈或禅那,相反的,却是对瑜珈或禅那的一种革命。” 也许这不是一种有目的的革命,而是自然的转变,但无论是革命或是转变,“禅”不同于“禅那”却是事实。铃木大拙博士曾说:“像今天我们所谓的禅,在印度是没有的。” 他认为中国人把禅解作顿悟,是一种创见,也足证中国人不愿囫囵吞枣似的吸收印度佛学,他说:“中国人的那种富有实践精神的想像力,创造了禅,使他们在宗救的情感上得到了最大的满足。” 以笔者的看法,禅宗的形成最早是受到大乘佛学的推动,否则单靠老庄等道家思想的复兴,实不足以构成禅宗那种生龙活虎般的精神。不过说起来好像是矛盾的,由于大乘佛学的推动使老庄的透彻见解,在禅的方式上获得了复兴和发展。汤姆士默顿(Thomas Merton)先生曾极有见地地说:“唐代的禅师才是真正继承了庄子思想影响的人。” 我们也可以说,禅师们最根本的悟力是和老庄的见地一致的,道德经的第一、二两章便说出了禅的形而上基础。至于禅和庄子的关系,铃木大拙博士分析得非常清楚,他说:“禅师的最明显的特质是在于强调内心的自证。这种自证,和庄子的坐忘,心斋和朝彻是如出一辙的。” 如果这种说法不错,那么庄子的根本精神是禅的核心。唯一的不同,是庄子仍然停留在纯粹的悟力中,而禅则发展为一种导致开悟的训练;这种训练也是今天日本禅的特殊贡献。 因此懂得庄子心斋,坐忘,朝彻的境界后,将有助于我们了解禅的本质.[编辑本段]三种境界 ①心斋: “心斋”见于庄子人间世中孔子和颜回的一段对话,据说颜回有一次要到卫国去游说,孔子浇了他一盆冷水,认为他一身的功夫还没有做到纯一不乱的境界,如果贸然去谏,非但无益,反而有害,于是颜回便向孔子请教方法,孔子告诉他要“心斋”说:“一若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心。” ②坐忘: “坐忘”两字的原意,莱济(Legge)翻为“我坐着而忘了一切”,伽尔斯(Ciles)和林语堂翻为“我坐着而忘了自己”,冯友兰翻为“忘了一切”,铃木大拙翻为“心忘”,我认为这个“坐”字不应从字面上去体味,它的意思,可以说是坐于忘,或沉入于忘的境界。这个忘的范围很广,包括了忘己和忘物,不仅要坐着才能忘,而是在任何情形中都能忘。下面是庄子描写有关坐忘的故事: 有一次,颜回告诉孔子说,他的功夫大有进步,已忘了仁义,孔子认为他还不够深刻。过了几天,他告诉孔子说他已忘了礼乐,孔子仍然没有加以赞许。再过了一段时间,他又告诉孔子说他已“坐忘”了。这境界连孔子也有所不知,反问颜回,颜回解释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③朝彻 “朝彻”是道家修练的一种境界,庄子曾描写过一段有关朝彻的故事。 有一次,有人问女偊,为什么他年纪那么大了,但容貌还是嫩得像小孩一样,女偊告诉他这是得了道的功效。那人又问女偊:他是否可以学道呢?女偊坦白地说他不是学道的材料;接着便把自己教学生卜梁倚的经过告诉他说: “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犹守而告之,三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上面,笔者之所以冗长地引证了庄子的这三段文字,乃是因为其中包含了很多的禅的种子。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禅师们都是佛家,但他们对于老庄思想的偏爱,却影响了他们在佛学中选取了那些和老庄相似的旨趣,而作特殊的发展。 此外,庄子“真人”的思想也深深影响了后代的禅师,最显著的是临济义玄,和他开展出来的临济宗都以真人为最高境界。庄子最重要的一个观念是“夫有真人而后有真知”,这是强调存在先于知,这也是禅的一大特色——先存在而后能知。禅的思想正好和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相反,而是“我在故我思。”[编辑本段]禅学应用 最近美国弗吉尼亚州(Virginia)有一位墨芬蒂(William.C.Mcfadden)教授,曾召集了一个为期三日的各大学学生会议,讨论目前大学青年紧张心理的因素,他在“是什么使他们烦恼”一文中简述会议的经过说: “当一切可能的紧张因素都列举出来后,一位学生说:“这些原因统统是,又统统都不是。我总觉得还有一个别的原因”。另一位附和说:“我也觉得有那么一个说不出的东西使我烦恼”?又有一位说:“这个令人烦恼的东西,好像是虚空无物的,但是如何才能描写这个虚空呢”?还有些认为是缺少嗔,或美所致。但这些看法都立刻被否定了,大家都觉得这个东西恍恍惚惚,不可名状,最后有一位口若悬河的学生作了如下的结论,他说:“在我们的心灵中,总觉得欠缺空间,使我们透不过气来””。 墨教授接着发挥说: “人类心灵的不安由来已久,他们寻求绝对,寻求不朽,寻求永恒,寻求无限。但事实上这个绝对既然是无限的,那么一定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界限的,是一种类似虚空无物的东西。这个无限如果可以界限的话,那就不再是无限了。 这位作者并没有想到禅和道家。但他却揭出了一个极为生动的看法,使我们了解为什么禅和道家是如此的吸引了西方青年,他们希望从禅和道家中去寻求那个使他们烦恼的东西。他们已厌倦那些既定的观念以及传统的宗教信条。传统的禅学对他们来说,好像几何学一样,只强调那些可以传达的,而完全忽略了那些不能传达的。这个不能传达的东西就是禅和道家探讨的天地。禅和道家并不是真能传达那个不能传达的东西,而是他们有方法把它引托出来,使我们的心境开阔,有更多呼吸的空间。 中国精神的最大特色,不是喜作有系统的观念说明,我们最动人的诗,就是那些“言有穷而意无尽”的绝句,能够用字、声色所表现的,都不是最真实的。中国精神是超出字、声、色之上,它是借字以写无限,借声以说无响,借色以明无形,也就是借物质以烘托精神。[编辑本段]中西差异 斯曲兰催(Lytton Strachey)读了伽尔斯所翻的中国诗后,曾比较希腊和中国诗的差别说:“希腊的艺术,在文字方面的造诣,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它永远地寻求最好的表现,在希腊诗集中最精彩的抒情诗,实质上都是格言式的,这和中国的抒情诗大不相同。中国诗不是格言式的,它要留下一个印象,这个印象不是终结的,而是无穷境界的开端。它完全是呈现在一种不可思议,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气氛中。” 譬如李白的那首五言绝句: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峨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斯曲兰催会评赞这首诗说: “突然的,帘子卷起来了,一刹那间,呈现出一幅动人的图画。使我们的心灵化作一只游艇,在不可思议的,愈流愈广的想像之河上飘荡。这一类的诗,富于写意,但并不是一个摄影式的记录,而是对于切身体会到的经验,用微妙的笔触表达了出来。” 这就是中国的诗画和生活艺术的风格,这也就是禅的风格,在这方面,禅可以说是中国精神的象征。 西方文明,可说是希腊精神的产物,在目前已发达到饱和状态,所以西方的好学深思之士,反而感觉不足,也就在这时,认识到东方的伟大。由于东方人反都注意力集中于西方的科学文明,因此禅的那种两难的论法对西方人的吸引力远胜过东方人,事实上,今天禅的精神已渗入到西方思想的前锋,将来又会反转来影响东方。人性本是一致的,是超越了东西方的;而且唯有超越东西,才能综合东西,假如我要作个预言的话,我将说这种综合必先成熟于西方,然后再散布到全世界。 东方人最好记得爱伦维特(Alan Watts)所说:作为禅学源头的庄子哲学是和现代人的境遇息息相关的。维特认为庄子和查定(Teilhardde Chardin)在把宇宙看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这一点上是相同的。这种看法比起牛顿把宇宙看成像弹子球撞击那样的机械化,显然是更近于二十世纪的科学了。 另一方面,西方人也应认清禅并不是完全没有理性和节奏的,它的疯狂中自有法则,默顿说得好: “在某些西方人圈子里所流行的禅只是适合于精神上的混乱而已。它表现了他们对习俗、伦理和宗教的一种不可理解的不满。它象征了他们在机械所窒息的世界中要恢复自性的迫切需要。但是由于只恢复意识经验,使西方的禅学带有道德放任的色彩,而忽略了中国和日本禅宗那种严格的训练和严肃的传统。庄子的思想也是如此。他易被今天一般人误作放荡不羁,其实庄子早就强调不要劝别人去做他们自己所不知的事情。我们要了解庄子对儒家的批评是怀疑的,也是很实际的。庄子的哲学在本质上,是宗教的,玄秘的,是追求一种绝对圆满的境界”。笔者撰写本书的目的,就是希望描绘出禅的真面目。本书之所以只写唐代的大禅师,乃是因为由于他们的真知彻悟,和特殊的个性才创造了禅宗。 禅宗有一段公案说:慧可向达摩大师请教安心法门,因为他总是感觉自己的心不能安。达摩说,你先把你的心找出来,我再给你安心。慧可是一个有着较高佛学造诣的佛教徒,也就是后来的中国禅宗二祖。他遵循达摩的话去找自己的心,却怎么也找不到。他只好说,我找不到。达摩说,我已经为你安心完毕。这是什么意思? 如果让你找你的心,你能找得到吗?显然,你也找不到。因为三心不住,即过去之心不住,现在之心不住,未来之心不住。你的心是不住的呀。也就是说,你的心并不执着于任何外物。《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禅宗六祖闻此而开悟。这里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如果你执着于法,执着于物,执着于我,那么你就会产生妄念。其实这世间的一切都在不断地流转变化。请问你能执着于什么?你的心时时刻刻都在变化。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根本不需要你去安。要说安,你顺其自然不就安了吗?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船过水无痕”。这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就是那船,而你的心就是那水。船曾经在水面上行驶过,且留下过倒影,但是水就是水,依然不舍昼夜地流去,何曾被铭刻些许痕迹?你的心本自圆满具足,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你只是被贪嗔痴所惑。你要做的就是内心无喘外屏诸缘。

112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博雅教育论文范文资料

    素质教育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素质教育议论文范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关于素质教育中创新教育的思考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

    冰雪皑皑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关于禅雅集论文范文资料

    人生中的烦恼都是自己找的,当心灵变得博大,空灵无物,犹如倒空了的杯子,便能恬淡安静。人的心灵,若能如莲花与日月,超然平淡,无分别心、取舍心、爱憎心、得失心,便能

    三月蛐蛐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关于关怀论文范文资料

    父爱如山,母爱如海。父母之爱固然伟大,但毫无血缘关系之人的关心,不是更加的可贵,更加地值得去好好的珍惜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关心 作文 800字,希望对

    深夜黑暗厨房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关于粗糙集论文范文资料

    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论文篇二 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摘 要]随着现代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的结构越来越复杂,高新技术特别是电子技术

    深圳吃吃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关于集聚论文范文资料

    大量的阅读储备不仅能提升小学生的人文素养,还可以提高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拓宽眼界与知识量。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小学群文阅读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小学群文阅读论文

    yoyoyoyoyo224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