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01

请叫我大海哥
首页 > 期刊论文 > 漳州师院学报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王小旭zx

已采纳

当代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当代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它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与道德观念,是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文化精粹。本文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入手,深入地剖析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与大学生德育的缺失原因,并提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实践应用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素养;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指那些经过实践及时间检验和社会择优继承检验而保留下来文化,至今5000多年的历史。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气魄之所在,不仅在中华民族长期发展的历程中起过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其丰富内涵及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推行仁爱原则,注重“礼”节,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仁爱”思想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存在了,孔子将其提升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成为孔子思想的核心理念。正是由于孔子的提倡,才使得“仁”位于“五常”之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孔子的仁爱思想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体现了一种朴素的人文观念。如果说“仁”是内隐的,是一个人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那么“礼”则是外显的,是人际关系的道德规范,能够侧面映射出了一个人的仁德。孔子言“人而不仁,如礼何”、“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乎”,孟子云:“辞让之心,礼之端也”,这些思想均与现代社会道德文明建设相一致,它提倡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尊重、自省孝亲、感恩社会,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2.主张正确的“义利”观,强调恰当处理义和利之间的关系。义者,宜也,在传统文化中,指道德、精神的原则,而利指个人的私欲。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以义为上,提倡“见利思义”精神。以义为上的理念涵盖了以下几方面的内涵:首先,求利务必要以受义为前提,先义后利。其次,求利的同时还需遵循义的标准。。恰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以义生利”、“舍生取义”,才形成了中华民族先义后利、以义为上的优秀品质,才使得“义”成为众所周知的基本道德准则。

3.强调正确的“信用”观,有利于培养诚实守信的价值观。信者,诚也,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常”之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代表着最基本的道德准则。诚信是人立身处世之本,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信任的桥梁与纽带。《论语》云:“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民无信不立”,孟子曰:“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正确的“信用”观,有利于培养诚实守信的价值观。

4.倡导“天人合一”的思想,有利于树立尊重、崇尚、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天人合一”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同小可的地位,它蕴涵着朴素的唯物辨证法的思想。从哲学的视角看,“天人合一”思想认为“天人”皆有德,宇宙不仅是一个物质领域,更是一个生命领域、精神领域和道德的领域。天,即大自然;人,即人类。从人与社会的关系而言,它指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辩证、和谐统一的关系,指出了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归本于自然,要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能够不断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从而达到天人相融、天人共乐的理想境界。这种理念在当今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极其严重、生态危机成为全球隐患的当下,何等意义,不言而喻。

二、当前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缺失原因

当前,尽管各高校已经加强了对大学生关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可是我国大学生关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还不尽令人满意,譬如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意识淡薄、兴趣不浓、高校关于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系统性不足、大学生价值观扭曲、传统道德观念淡薄等。

分析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当今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充分,学习动机不足。在应试教育机制的影响下,他们往往更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往往只是敷衍了事。而且他们心理发育尚未成熟,是非分辨能力还有待提高,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稳定,好奇心重,易受到外界新奇环境的干扰。尤其是在当今,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推进,各种不同文化、价值理念冲击的影响下,他们易受到各种消极文化思潮的影响,进而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抵触情绪。其次是社会环境的影响。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不停地受到西方文化的的强势入侵,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自豪感急剧下降。而且对于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还没有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的合力。再次是由于高校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影响。由于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高校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高校往往以应试教育为导向,片面地强调成绩与分数,轻视了传统文化的教育。此外,由于受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现了浓厚的科学主义与功利主义倾向,重视工科等实用学科,注重科研水平的提高,而传统文化教育则受到了一定的忽视。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实践应用路径

1.更新教育理念,合理设置课程计划。俗话说,理念要先行。要加强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要让学生、家长、学校及全社会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转变智育至上、唯实用主义的倾向,重视大学生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如今,高校关于传统文化教育大多隶属于通识课程,以选修课程方式来进行,由于许多大学的教学管理机构及大学生本身对于通识课程、选修课程的认识不足。相关课程往往缺乏有效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出现了教学流于形式、随意性大、效果无法评估等问题。因此,高校还需合理设置课程计划,建立一套完善的传统文化教育教育教学体系与良好的教育教学手段。

2.创设优雅的校园环境,营造传统文化育人氛围。传统文化教育不能只依赖于课堂教学这一途径,还需通过各种方法与形式来帮助大学生亲近、了解传统文化,而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众所周知,校园环境是承载文化精神的载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离不开高雅的校园环境,因此,高校要以创建优雅的人文环境、营造传统文化育人良好氛围着手,以创建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为载体,将传统文化元素尽可能地带入到校园环境建设中去,让大学生充分认识、认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使当代大学生置身于一个有着浓郁中国文化风情与韵味的融合传统与现代的优雅校园,时刻感受优秀传统文化软环境的滋养,从而提升他们的文化品位,培养健康的人格。

3.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注重寓教于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以文化经典为主要内容,力求专精结合、循序渐进,注重寓教于乐、引导启发。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多为文言典籍,可能会使初学者产生枯燥无味之感。古人云,“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因此,高校应通过开展各种关于传统文化的主题教育活动,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形式,寓教于乐,把传统文化的魅力尽可能的展示出来,努力使原本枯燥无味的传统文化教学变得兴趣盎然。

参考文献:

[1]窦坤,刘新科.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传承[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115-119.

[2]李佑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管窥[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02):82-84.

[3]张载.《张子全书》(卷六),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页2.

摘要: 本论文以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为中心展开研究,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把握时代内涵,通过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研究,探索新时期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模式的新空间。

关键词: 传统文化;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面对日益驳杂的新媒介环境,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相较以前发生了剧烈变化,受西方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领域呈现多元化趋向,集体认同感削弱,而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教育缺失,使得青少年文明素养的教育模式出现了困境。关于传统文化与青少年文明素养的关系,近年来国内研究大多倾向于将传统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资源及育人载体等进行论述,传统文化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手段,成为辅助性的教学工具。然而,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作为文化性符号在承担其文化表象作用的同时,也肩负着育人功用,在传统文化视域下探究青少年文明素养教育新模式,对当前高校所面临的九零后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困局的突破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价值和影响

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个体的文明程度及修养层次,而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历史积淀的精华,在建构中华民族价值观、道德伦理体系、提升个体文明程度及修养层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当代社会学家爱德华希尔斯认为,传统是围绕人类不同的活动领域而形成的代代相传的行事方式,是一种对社会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和道德感召力的文化力量,同时也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创造性想象的积淀,它包括物质产品、思想观念、惯例和制度。传统文化作为人类教育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高等教育则是当代肩负文化传承的社会机制,承载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时代的要求为依据,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渗透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中去,将传统文化与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大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境界、完善大学生人格修养等融合,实现并发挥传统文化在新时期具有时代内涵的育人功用。

二、探寻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的内在联系

文化是一种文明所造成的生活方式,文化是人们在创造文明过程中创造的不同的生活方式,从广义上讲,文化与文明相伴而生,二者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传统文化精神与文明素养教育的内在机制具有互通性,“没有一个民族的道德文化是从真空状态突然发展起来的,传统是整个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大本大源。”2传统文化作为整个民族的社会实践经验的凝华,内容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门类。传统文化中所彰显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等,与大学生文明素养中的国家责任意识相映射;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观点,与大学生正确的诚信观相联结;传统文化中谦恭礼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精神,与大学生文明的交往观相关照。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而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可以说传统文化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时代意义。传统文化资源与文明素养教育内涵互为映射,也彰显了传统与现代的辩证反思,九零后主体生长于新媒介环境下,呈现出多元化的思想意识倾向,而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缺失造成的历史虚无主义,使得九零后大学生的道德文化生态呈现出断裂现象,探讨传统文化与文明素养教育的内在联系,寻求当代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模式困局的新途径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传统文化视域下开拓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的新模式。

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充分关照大学生文明素养培育的现实环境与精神特质,开掘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实现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融合,在教育形态中,不拘泥于思想道德修养等理论课的单一平台教育模式,不断拓展大学生传统文化视域下的文明素养教育的多渠道发展。

1.整合经典传统文化资源,发挥文明素养教育时效性。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趋复杂,新思想的产生带来了教育管理的真空状态,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法负载新时期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的重任。而“传统文化具有巨大的思想统摄性,可超越地域、阶级、党派、种族、时间的界限,产生巨大无形的文化整合力量。”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多元思想,具有潜在的美育功用。传统文化中儒家提倡“贵和尚中的和谐思想”以及“恭、宽、信、敏、惠”五德与当代的文明体系构建也有互通之意,整合传统文化资源,发挥其德育、美育功用的时效性,是当代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亟待开辟的新途径。

2.促进传统文化资源与新媒介传播相融合,创建高校文明素养教育的新语境。九零后大学生在新媒介传播影响下,对于价值观导向等教育手段、教育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文化的内涵教育受到了图片化、快餐化的消费主义文化的冲击与解构,如何利用网络媒体资源承载传统文化的育人功用,开辟高校文明素养教育的多元空间,即时有效地解决大学生价值观认知目标模糊、自我管理意识单薄、自我约束能力较弱,成为完善新时期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的重要课题。在新媒体形势下探讨高校文明素养教育的深度发展,促进传统文化资源与新媒介传播的融合与发展,对创建高校文明素养教育新语境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新时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传统文化现代性式微、九零后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复杂性等现象,明确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模式的价值影响及作用等,探讨传统文化现代性过程中对青少年道德进程的新要求及文明素养教育模式的新思路,以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内在联系,对实际工作中大学生文明素养的科学化、规范化等教育理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注释:

1.[美]爱德华希尔斯.论传统[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范英.社会公德概论[M].深圳:海天出版社,.

3.李大伟.基于传统文化维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究[J].德育天地,2012,(2).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勤劳的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培育民族精神与民族素质重要的精神财富。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之中,不断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并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当前的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着困境,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的基本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困境;对策

一、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困境

1、教育手段的局限性

中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从本质上来看,还是应试教育。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由教师不断讲解和学生课后自学来不断获取的,但是从课堂上所接受的知识毕竟还是十分有限的。从大学语文的教材可以看出,大多数课文是古代文学名篇,但数量少,有的还是阅读课文,教师一般不会进行详细的讲述,学生掌握自然也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并且其在编排上存在着衔接的问题,很多篇目比如《蜀道难》和《将进酒》等名篇在中学阶段已经出现过,大学教材中还会继续出现。很多大学生对古代传统文化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对古代文学名篇篇名的认知之上,在对传统文化教育进行考核之时,很多大学生采取复制粘贴的方式来对待,其缺乏程度令人堪忧。

2、教育定位的不科学性

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学校关注的是学生专业课的学习与学生今后的就业情况,并没有重视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这导致很多大学生除了将主要的时间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方面,还要抽出时间去考各种证件,比如四六级外语证、计算机等级证书等,这种实际情况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想去看传统文化方面的书也没有时间,长此以往,很多大学生不仅是淡忘传统文化知识,甚至会认为传统文化知识在当代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这导致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之间的鸿沟,将传统与现代分割开来。

二、 提高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1、多管齐下抓传统文化教育

首先要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教材编写工作,编写适合大学阶段使用的大学传统文化方面的教材。其次,教师要鼓励大学生多读书。教师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引路人,需要不失时机地向大学生推荐优秀的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让大学生自己去选择感兴趣的读,并通过网络、电话和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与大学生开展交流,让大学生对古代传统文化感兴趣,并加深了解。最后,对于传统文化的考查,要从实际出发。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之中去,并能为以后的生活提供理性的支持,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考核之时,注重将传统文化与时下文化连接,让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也能在当代发出光彩,重振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信心。

2、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紧密结合

一所好大学看的是其文化的底蕴,这一文化底蕴,是在不断地继承与创新之间形成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时,其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等还没有定型,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大学生去形成自身的“三观”,而传统文化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理念,教育了无数大学生不断去积极进取。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一定时代精神的精髓,其形成的过程必然会带有那个时代的印记,但是不同的时代已经给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其所包含的文化范畴方面,其内容则因不同时代的生产关系与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发生着变化,所以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之间不存在一个大的鸿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连接的关键点就在于古为今用,不断去发展创新,在传统文化之中注入新时代的气息。

总之,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还存在着教育手段的不科学性与教育定位的不明确等不足,面对现实之中存在的困境,应采取多管齐下抓传统教育、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紧密结合等措施,将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当作学校的重要事情来抓。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必须让全体大学生树立传统文化方面的意识,肩负起现代化建设与中华民族振兴的重大使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苏宝梅.论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

[2] 陈晓芸.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现状综述及原因分析[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重要的文化瑰宝。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辩证地看待中华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规范日常教育,重视契机教育,引领大学生深入领会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儒家学说

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攻坚期,这是一个破旧出新的时代,也是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一句话,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随着现代化的铺开,各种外来价值体系的冲击及本土道德价值体系依托的本体即儒家文化的弱化,造成部分人价值观扭曲、精神失落,甚至道德败坏。青年大学生作为易感人群,容易受到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重要课题。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

1.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重要的文化瑰宝,是华夏儿女智慧的结晶,是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沉淀在历史中的养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成、积淀有效地调节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引导着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协调天、地、人之间关系的一副良剂。以儒家思想为例,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儒家学说的精华思想中包含不少优秀传统文化,它是内圣外王、以仁为内在要求,以礼为外在规范的思想体系。虽然儒家学说集糟粕与精华于一身,但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强调内心道德层面的自身约束,强调由己达人的社会实现模式。这种道德层面的约束,内修“仁”,外靠“礼”,通过“仁”、“礼”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给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2.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现实要求。根据抽样调查显示,93%的学生是热爱祖国,奋发向上,进德修业,拼搏进取的。他们理想信念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认同;他们勇于拼搏,重视能力的提升和品德的锤炼;他们积极活泼、思想开放、富于创新意识。然而,随着全球化迅速发展,市场经济的深化转型、社会格局的急剧变革及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受到其他价值观的影响,出现责任感不强、自我意识突出、自我约束能力弱、意志品质薄弱、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显得尤为重要。

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分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一定要从儒家思想中汲取有用的养分,重新构造适应新时代的价值体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规范日常教育,引领学生从读书交流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磨炼坚忍的意志品质为重点,制定《实施方案》、《管理规定》和《学生行为规范》,对学生日常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活动提出具体要求。积极开展励志读书活动,要求每人在大学期间阅读30至40本课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每月至少上交一篇读后感,参加一次读书心得交流活动;积极开展专题讨论活动,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围绕当前时事政策、社会热点问题和大学生成长成才普遍关注的问题开展讨论,要求每人参加一次讨论活动。通过健全管理机制,推进阅读活动常规化、机制化,化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阅读交流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自觉地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怡情养志、励志成长。

2.重视契机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修养。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国学经典、励志成语、名言警句等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承载着中华儿女的美好希望,传递着催人奋进的正能量。可以定期开展“国学经典知识大赛”、“励志成语大赛”等教育实践活动,引领青年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怡情养志,励志成长,进而深入领会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注释:

①鲍鹏山.论语新读[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参考文献:

[2]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3]曾程,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儒家思想精华的传承研究[J].人文论坛,2014.

145 评论

jasmine1995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是由漳州师范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季刊。本刊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提倡“双百”方针,与时俱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培育科技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主要刊登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体育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反映漳州师院教学和科研成果,反映各学科前沿研究信息,也有一定的篇辐介绍国内外优秀科研成果。

149 评论

多好的青年被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意识流手法研究

摘要 美国著名作家塞林格的经典之作《麦田里的守望者》,对美国社会以及20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纵览整部著作,其最大的特点不仅仅是那个能够以其独特的个性、经历、思想来吸引广大青年读者的主人公,还在于作品独具一格、超凡脱俗的“霍尔顿式”意识流的创作风格。本文结合传统现实主义的相关批评思想,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意识流创作手法的灵活运用做进一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塞林格在运用意识流技巧进行创作过程中创新手法的运用,从而形成了“霍尔顿式”意识流的创作风格。

关键词 :意识流手法 杰罗姆塞林格 创新 不真实感

Abstract: The classic famous American writer Salinger's "The Catcher in the Rye", on American society and the world literature of the 20th century had a profound impact. An overview of the whole book, its greatest feature is not just the one that its unique personality, experience, thought to attract the majority of young readers of the hero, but also in the works a unique, otherworldly "Holden-style"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writing style. In this paper, related criticism intellectual tradition of realism, flexibility in the use of "The Catcher in the Rye" in the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in the way of further analysis, and on this basis, demonstrated in the use of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technique Salinger creation during the use of innovative techniques, thus forming a "Holden style"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writing style.

Keywords: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Jerome Salinger innovation is not realistic

一 寓于现实主义中的意识流创作

美国著名作家杰罗姆塞林格创作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自1951年面世以来,就受到了美国乃至世界各国青少年学生的喜爱和推崇。这部小说主要是对一个16岁少年霍尔顿考尔菲尔德离开学校到达纽约的一整天和两个夜晚的经历进行描写,并对这个年轻的学生的内心感触和体验进行了极为细致的分析。小说里的霍尔顿极其厌恶虚伪造作、不求上进、道德败坏的学校生活;以致他老是考试不及格而多次遭到多所学校的开除,最后,当他被潘西中学开除出后,不得不独自一人流浪于纽约街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这个社会并不比学校生活好到哪里去,同样充满着尔虞我诈、虚情假意及勾心斗角,人与人之间没有真情实意,这让他感到极其失望、苦闷、失意,同时让他精神上感到极度空虚,致使他出现思想上的叛逆、行为上的极度放纵,但在实际行动上却又畏缩不前。所有这些,促使霍尔顿考尔菲尔德一直苦苦挣扎在个人理想与现实残酷生活中,最后不得不以逃避现实、远离这个冷漠无情的社会来作为他无奈的选择。纵览这部号称二战以来美国文学的最“现代之典”――《麦田里的守望者》,不难发现,以往的评论界对这部著作进行评论,往往是以传统现实主义这个角度来进行评论的,他们通过研究,得出塞林格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均以第一人称、运用年轻人说话的方式来完成整部著作,特别是在其创作过程中,为突出主人公郁闷、压抑而又极度彷徨的内心感受,作家用现实主义极具生动而又细致地对这位中产阶级青年学生进行了描写,例如,作品中霍尔顿到老斯宾塞家中告别的情景,及他在旅馆中鬼迷心窍地找了妖女等等;但是,如果我们更深入一个层次来对这部不朽著作进行研究,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其实在这部小说里,作家用得频繁的还是意识流这种创作手段;在小说里,优秀的传统意识流小说的创作技巧,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补充,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塞林格还对这种创作手段进行了创新和提高,例如,在作品后半部分有关人物的行动描写就深染意识流特征。

二 源于心理学基础的意识流创作

意识流小说以其别具一格的形式独步于世界文学殿堂,堪称世界文学中的一大奇迹。而在这个创作领域,西方众多文学大师如弗吉尼亚伍尔夫(英国)、詹姆斯乔伊斯(爱尔兰)及威廉福克纳(美国)等等,都给世人留下了具有意识流创作特征的经典力作。关于意识流,其本身涵义极其广泛,其容量之大足可容纳宇宙间万事万物,因此在世界文学史上,有关意识流小说的创作手法极其多样、且不拘一格。正因如此,当今很多学者、专家们在对有关意识流小说进行评论时,也是众说纷纭,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意识流小说的发展,让生于上世纪长于新世纪的很多青年人能更深刻地领悟到意识流小说独具一格的创作魅力。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正是由于这种莫衷一是的看法,让意识流小说原本就具有些边缘性的这个特征被表现得尤为突出。但不管怎样,今天若让我们站在心理学这个角度来看,还是可以清晰地感觉到意识流小说具有很多的共同性,因而从心理学基础这个层面来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也是一部具有极其显著意识流特征的小说,这已得到当今很多专家和学者们的认可。以第一人称“我”这种方式来展开整部著作的情节,可以说是这部小说的一大亮点。细读这部小说,可以让我们感觉特别的亲切,就像主人公霍尔顿在你耳边,把他本人的一切所有感受,以那种不厌其烦的方式向你倾诉着,这时你会惊讶地发现,霍尔顿告诉给你的,是那些断断续续的、漫无边际的,但前后又具有一定联系的感受及他本人的回忆。就是其中的那些运用现实主义写法也不乏有这种发自内心独白方式的体现。例如,在这部小说里,主人公霍尔顿一出场就向我们滔滔不停地讲述着:“大卫科波菲尔式的那些废话让我厌烦”。又如,当他去跟他的老师――老斯宾塞告别时,他一边在跟老师交谈着,一边心思却飞到了遥远的某个地方……所有这些都在昭示着主人公极大地排斥着他周围这种虚情假意的环境,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却极其向往那种既古老又无限纯真美好的东西,这些让他如痴如醉。若真有时光隧道出现在他眼前,我们猜想他一定是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地踏进去,好让他自己能够穿越时光,重新回到曾经有过的那些美好时光。正如某个著名评论家所说的,有很多可变换技巧可被应用于意识流这种创作形式,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心理独白了,例如小说中的“秘密金鱼”,霍尔顿那不幸早年夭折的弟弟艾里,还有像梦一样从未真正露面的迦加格等等,都是源于心理独白方式的意识流创作。因此,基于内心独白,以意识流这种手段来进行创作,就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小河流,把主人公霍尔顿与现实中的事物带动又联系起来一起奔流向前;这种源于本性的直觉,其目的性虽然不甚明确,但对于霍尔顿而言,其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意识,相互之间却有比较密切的此起彼伏的相关联,犹如那些各自独立的多米诺骨牌,以相互碰撞达到彼此联系而持续运动下去。由此可见,心理学基础就是这部著名的意识流小说的生存所在、立足之地,以源于心理学基础的意识流来进行创作,把霍尔顿这位16岁少年本为破碎不堪、七零八落的思想意识转化为那种处于川流不息的连续运动状态;霍尔顿内心世界中的这条川流不息的“河流”,虽然在很多时候表现为不具有任何逻辑,也没有多大理性,但是正是借助于这种源于心理学基础的意识流进行创作,把来自霍尔顿内心世界的.那些真实的、不混有其他杂质的所思所想,以极其完美的形式展现在我们眼前,给众多年轻读者的内心深处带来了些许的震撼。

三 高于传统意识流创作技巧的意识流创作

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因其意识流创作源于传统意识流创作技巧,自然与传统意识流创作技巧有着割不断剪不开的密切联系,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这位世界意识流小说创作之父――塞林格,在以意识流手法对这部作品进行创作时,并不满足于前人早已取得的成果,也不拘泥于前人所走过的路,而是在前人所取得的成果上另辟蹊径,以独具一格的方式把意识流小说这种创作形式进行了极大的丰富和创新。例如,在这部小说里,主人公霍尔顿那种虽是断断续续、虚无缥缈,但同时却又奔腾不已的内心意识活动之所以能完美展现于读者面前,正是塞林格以他那种超凡脱俗的大智慧,设置了第一人称的自我独白手法;此外,我们从作品中霍尔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这个侧面也可以得到足够的说明。又如,这种特征在作品第二十节开头的一句话“我坐在那里越喝越醉”也得到了充分体现,自那以来这种特征在这部著作中就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正是从那以后,对主人公那种怀着对这个现实社会的无比绝望和沮丧的心情的描写,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最高点,把他原本就是漫无目的、无所依托的那种浪迹天涯的流浪生活,真正地推到了一个无比绝望、万劫不复的境地!因此,在这部小说中,其显著的、充满整部作品中的意识流特征,不止体现在主人公那种流动不息的思想上,而是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从思想到整个行动,都已染上意识流特征,以致让他分辨不清东西南北而丢弃了人生的前进目标,这时你要让主人公以人类本应具有的理性思维来实现人生目标,这与要让我们人类徒步跨出地球、走进茫茫宇宙有何不同?因此,在面临着这种境界,主人公霍尔顿也就唯有以那种潜意识来指导他人生的方向;虽然这种思想的意识流与那些不具逻辑性行动有着一定的因果联系,但还是把这位16岁少年那种极其空虚、沮丧、无所依托、孤苦伶仃的生存状态,成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而给我们带来了难以抑制的颤动。

因而,这部作品在以意识流手段进行创作时,是基于传统意识流创作技巧,并给予一定的丰富和创新,这在作品中相关人物的主要行动上可见一斑。在以往的那些传统的具有意识流特征的小说中,诸如《尤利西斯》(乔伊斯)中的主人公布鲁斯,不管其思想是如何的散漫、荒诞,这位主人公还是具有那些合情入理的行动,但在《麦田里的守望者》这部小说中,霍尔顿这位年轻人,其所作所为绝大多数都是毫无常规、无理可循的,似既可做,似乎又可不为,虚虚假假、假假真真,让人总觉倍感迷惘、不知所措;其实这正是我们这位主人公内心世界真实感受的反映,他的所作所为归根结底就是基于他那毫无意识的思维,以如此无意识的思维来掌控其行动,出现书中主人公那种荒诞、无理、不按常规出牌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也就不足为怪了。由此可见,塞林格正是通过这种基于传统意识流而高于传统意识流的文学创作,极其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主人公霍尔顿那种特定的行动与其特定的思想的互为影响、互为支持的特殊关系。书中主人公那种无拘无束、不循常规的行动,在整部小说中随处可见。例如,他自认为他因中了一颗子弹的射击而受了极其严重的伤害,但实际上他一点儿也没事,还是好端端的一个人;其实这只是他要把那些埋藏在他内心已久的生存危机向世人表达而已,从另一个侧面也体现他早已厌倦这个现实世界,周围这个尔虞我诈、唯利是图的成人世界彻底让他感到恐惧,在他内心深处极力欲寻找一个纯真、童话般的世外桃源,为的只是今后再也不受到这个现实世界的伤害,这正是小说主人公霍尔顿的一个真正思想状况的表现;当他那美丽的童话世界是那么的遥不可及,而现实世界又是如此的真实存在于他的周围,伴随着他的左右,一刻也离不开,这是何等的人生无奈和绝望啊,于是乎,处于虚幻与现实夹缝中的他,那种无所归属、被世人彻底抛弃的意识,此时更是让他感到痛入骨髓!处于这种状况的他倍感迷茫,既不知在这个现实世界该做什么,也不知不该做什么,只好一个人晃晃悠悠、过着形如僵尸般的无奈生活。因此当塞林格运用他那超凡脱俗、高于前人的意识流创作手段来阐释霍尔顿的人生轨迹,一旦其失去理智的行动退缩到一个比较清醒的边界,此时霍尔顿那种世界是如此之大,可何处是他容身之处的因极其悲哀而极度绝望的心情就毫无保留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目睹着这一切,读者在感叹造物主作弄世人的同时,也不得不惊叹于塞林格这种基于传统意识流创作又高于传统意识流创作的文学创作手段。正是塞林格对意识流创作的大胆创新和不断丰富,才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精彩和非凡。

四 结语

总而言之,《麦田里的守望者》这部世纪经典力作,其意识流创作手法,在基于前人成功的创作技巧上,又不断加以丰富和创新,正是这种永无止步的人类精神,促进了世界文学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也促进整个人类文明不断跨上新台阶,带来了人类社会的繁荣和文明。

参考文献:

[1] 郑宝卿:《从反抗到妥协――从霍尔顿的心路历程看塞林格的精神世界》,《漳州师范师院学报》,2001年第4期。

[2] 刘悦聪:《论〈麦田守望者〉》,《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3] 张颖:《20世纪美国少年文学回顾》,《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4] 郭佳:《〈麦田里的守望者〉研究综述》,《太原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5] 牛振宇:《浅析〈乞力马扎罗罗的雪〉中意识流的意义》,《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199 评论

相关问答

  • 漳州论文查重

    一、最适合初稿的论文检测系统: 1、paperfree:支持在线改重,机器人降重,免费查重的优惠活动较多,可领取4.6万字的免费字数; 2、papertime:

    芬琳漆厦门站 9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有用。由于湖州师范学院学报评职是经过其湖州市委宣传部主管的省级期刊,其是有用的。湖州师范学院,位于浙江省湖州市,简称湖州师院,由湖州市人民政府举办,是一所综合性

    陶小唬同学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是正规期刊吗

    全体育 虎扑 现在最火的是《加油中国》体育杂志   www.加油.中国

    赵西法119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学报

    老实说,不咋地,讨好老师给辅导员送礼现象很多,常常有人的各种名额无故取消。校领导形式主义严重,学校实习安排不合理,暗箱操作的行为太多了

    维基先生Wiki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广告

    摘要:本文拟从《围城》这部小说讽刺特色的角度分析它的语言艺术,以此来表现钱钟书先生博学睿智的才识,以及他精辟辛辣、幽默隽永、细腻婉转的语言风格。 关键词:

    人才征服沪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