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13

杜佳妮625
首页 > 期刊论文 > 杜威论文讨论的主题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wendyhuihui

已采纳

转自:毕业论文网 论杜威“教育目的论”杜威“教育目的论”强调教育目的寓于教育过程、教育活动之中,不存在“教育过程之外的目的”;具有“客观性”、“内在性”、“灵活性”等特点;浅析其意义及不足;我国教育改革的影响。 一、杜威“教育目的论”        我国教育理论界,普遍认为杜威是“教育无目的论”者,此结论主要依据以下两点得出:“我们在教育上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儿童是太阳……儿童是中心。” “教育即生长。生长只能有一个目的,更多地生长。教育只能有一个目的,更多的教育。”“教育于自身之外无目的。”杜威也谈到教育没有终极的、固定的目的。但杜威的教育目的论存在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是动态的,远非仅用“教育无目的论”所囊括。         那么,杜威是基于什么而提出“教育目的论”呢?在早期,杜威偏重于强调儿童的心理方面,因此根据这一心理学的预先假设来建构他早期的教育目的:“近代心理观念,主要把心理理解为一个过程――一个生长的过程,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现在我们相信心理是不断成长的东西,因此,它在本质上是不断变化着,在不同的时期里,表现出各种与众不同的能力和兴趣的形态” “教育和心理学在这一点上的一致性,不管怎样讲,也不会讲过头。”杜威从教育和心理在不断生长和发展的契合点和一致性,得出他的教育目的论:“教育过程在它自身之外无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教育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因此,杜威的教育无目的,其实指的是教育没有一个终极的、固定的、永恒的、一般的目的,没有预先设定的目的;不断的生长,不断的发展,并且这种生长和发展的方向要有助于继续生长和发展,这就是教育的目的。简言之,杜威的教育目的论含两个层面,一是主张教育无目的――无教育过程外的由社会所制约的目的;二是同时又明确承认教育有过程内的目的――生长。 二、杜威“教育目的论”的特征      杜威认为,一个良好的教育目的应有三个特征。具体如下: (一)根据受教育者的特定个人的固有活动和需要         杜威极其重视儿童的自由发展,而预设的目的有不顾个人现有能力而追求标准一致的倾向。总的来看,人们有一种倾向,就是提出千篇一律的目的,忽视个人的特殊能力、兴趣和需求,而培养“被标准化了的人”。成人具有成熟的思想和宏观的判断,由其制定教育目标,具有很大价值;但是,在成人的世界中,以成人的视角观察儿童和青年的发展水平,很可能会出现偏差。 (二)能转化为与受教育者的活动进行合作的方法      这个目的要求必须提出一种目的可以指导教育活动。有助于制定具体的进行程序,对这些程序能检验、校正和发挥。强加的目的呆板、生硬。教师从上级接受这些目的,强加给学生。结果导致:教师智慧不能自由;授课缺乏兴趣,对教材了解不灵活,对学生真实状态无从顾及,学生在社会、学校、家庭等多重压力下,对学习了无兴趣。因此,从教育过程自身制定目的,能激发儿童兴趣。 (三)教育者必须警惕所谓一般的和终极的目的       一个普通的观念,就它能使我们更注意这些关系来说,愈一般愈好。但是,“一般”也意味着“抽象”。这种抽象性又意味着遥远而不切实际,这使教与学仅仅作为准备达到和它无关的目的的一种手段。真正一般的目的,能开拓人们的眼界;激发他们考虑更多结果。即对各种手段进行更广泛、更灵活的观察。所谓一般的或综合性的目的,也就是对活动的领域进行广泛的观察。 三、杜威“教育目的论”的评析         杜威教育目的论的积极意义主要有两个:一是重视儿童,强调儿童中心;二是杜威对教育目的的独特阐述,引发了教育理论界的争论热潮,在长期的争执中促进教育目的的研究,大大地深化了对教育目的理论的认识和研究。        当然,杜威教育目的论不是一种科学的理论。否认了社会对教育、对人的制约和决定作用。此外,杜威认为,教育有过程内的目的――生长。但分析表明,生长不能作为自身的标准和目的。其次,杜威认为传统的教育目的压制儿童个性的发展于是提出由儿童个性特征来决定教育目的,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传统教育目的之弊端,但如果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则未免过于矫枉过正,毕竟学生还是不成熟的个体, 在教育过程中的某些发展目的需要靠家长教师帮助和指导。四、杜威“教育目的论”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杜威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对我国教育的发展有极大推动作用。其教育目的论对我国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参与式教学方法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协作式教学法,它充分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的信息交流,从而积极加入课堂教学活动。利用儿童的游戏本能,使得他们在游戏的同时学到更多的知识。在这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中,儿童产生自己的问题,同时置身于问题情境中,不断提出和解决问题,改变了传统教育中的“教师中心”现象,提倡“儿童中心说”。儿童是学习活动的主角,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和参与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儿童的引导者。(二)对我国新课改的启示        “一盎司经验所以胜过一吨理论, 只是因为在经验中, 任何理论才具有充满活力和可以证实的意义, 一种经验, 一种非常微薄的经验, 能够产生和包含任何分量的理论。但是离开经验的理论, 甚至不能肯定被理解为结论。”教学过程中要研究学生的经验水平和特点, 任何超越或无视学生经验的做法都违背了教育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性, 教育要尊重学生主体的内在需求,而这种需求是在自身经验基础上得以提升、获得满足的。新课程强调面向生活, 面向社会, 联系学生已有经验和社会实际,培养学生把社会生活实际情境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理论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对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启示      王道俊、王汉澜认为:“所谓教育目的,是指社会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即人们的教育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教育目的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协调一致。杜威坚持直接教育目的和间接教育目的的统一。目前,许多家长和教师把外在目的强加于儿童身上,完全不顾儿童心理特点,忽视儿童兴趣爱好,导致儿童出现厌学情绪。因此,我们在制定教育目的时,要兼顾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使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实现直接目的和间接目的的统一。       总之,杜威教育目的论虽并非完美无缺,但它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我国教育实际具有深刻指导意义。开辟教育领域新视角,强调儿童的中心地位。我们要在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基础上,运用杜威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

291 评论

小豆包么么

杜威的教育思想有:

基于对受教育者本身的重视,杜威反对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他指出“有人把感官视为一种神秘的筒子,以为我们能使知识经过这筒子,由外界把知识输入心里去以为只要使眼睛常常望着书本,使儿童常常听着教师的话,就是求得完善知识的秘诀。”

他认为灌输式教育方法不是真正的教育,因为教育即成长,成长的第一条件,是未成长的状态,未字却有一种积极的意思,并不是仅仅虚无或缺乏的意思。他肯定这种未长成的状态是充满能动性和潜能的,不是一味灌输能使之充分发展的。

杜威的教育理念:

对杜威来说,创造充分的条件让学习者去“经验”是教育的关键:“所谓经验,本来是一件‘主动而又被动’的事情,本来不是‘认识’的事情”,杜威“把经验当作主体和对象、有机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他主张以这种进步的教育方法使学习者从活动中学习,经验本身就是指学习主体与被认识的客体间互动的过程。但他又说:“经验的价值怎样,全视我们能否知觉经验所引出的关系,或前因后果的关联。”并不是每一种经验都是有教育的价值的,对经验过程逐渐形成的主体的诠释是关键所在。

正因如此,杜威亦指出培养出学习者自习能力是教育的功用,他说:“教育功用的经验的另一方面,即是能增加指挥后来经验的能力。”他把这种能力的培养称为“改造”,所以他说“教育即改造”。

252 评论

小白胖了

杜威的教育思想有“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教育无目的论、“学校即社会”、教学论、道德教育论。

1、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

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这就是教育。

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和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的改造”。

2、教育无目的论

杜威认为,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在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强调教育在改进社会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论的资产阶级性是显而易见的。

3、“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

4、教学论

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的理论为基础,对教材和教法等作出和传统观念不同的论述。

在教材的选择上,杜威建议“学校与科目的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具体地讲是学校安排种种作业,把基本的人类事物引进学校里来,作为学校的教材。

在教学方法上,杜威主张“从做中学”,他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和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

5、道德教育论

杜威说:“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道德过程和教育过程是统一的。”在杜威看来,德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杜威极力强调道德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

在实施方面,杜威首先主张“在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其次是要求结合智育达到德育的目的。再次,他很注重教育方法的道德教育作用。

杜威的简介

约翰·杜威(JohnDewey,1859年10月20日-1952年6月1日),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也是机能主义心理学和现代教育学的创始人之一。

如果说皮尔士创立了实用主义的方法,威廉·詹姆斯建立了实用主义的真理观,那么,杜威则建造了实用主义的理论大厦。他的著作很多,涉及科学、艺术、宗教伦理、政治、教育、社会学、历史学和经济学诸方面,使实用主义成为美国特有的文化现象。

约翰·杜威在学术生涯中,曾先后于美国密歇根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长期任教,并在哥伦比亚大学退休。杜威一生推崇民主制度,强调科学和民主的互补性,民主思想是他众多著作的主题。

241 评论

相关问答

  • 对挪威的森林主题探讨的论文

    求好处~这个好麻烦的说

    扶阿婆过马路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杜威论文讨论的主题

    转自:毕业论文网 论杜威“教育目的论”杜威“教育目的论”强调教育目的寓于教育过程、教育活动之中,不存在“教育过程之外的目的”;具有“客观性”、“内在性”、“

    杜佳妮625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杜威实用主义理论文献综述

    实用主义是美国的本土哲学,核心概念即“效用”。它最先由皮尔斯(C.Perirce,1839—1914)提出,后经詹姆斯(W.James,1842—1910)予以

    黄小仙128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草房子主题探讨论文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童年是人类最初的精神来源和终生的栖身之地,如果童年受快乐成长,这

    小菜菜菜菜子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有关杜甫的论文主题

    .............哈哈,额也有!

    亲爱的玉玉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