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32

彩衣girl
首页 > 期刊论文 > 中山集邮史的研究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海的晨宝贝

已采纳

集邮活动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 (19世纪后期至1949年) 中国的集邮活动,是从国外传入的。1912年,由上海外侨发起成立“上海集邮会”。1922年,中国第一个华人集邮组织“神州邮票研究会”在上海成立。至1949年,中国已有近50个集邮团体,会员总数2万人左右。中华邮票会、新光邮票研究会、甲戌邮票会等,是当时较有影响的集邮组织。在此历史期间内,中国集邮活动的主要情况是: 1. 集邮者以洋行、银行职员、工商业者等为主体。 他们在集邮爱国的驱使下,从外国集邮家手中购回大量的中国珍邮和名贵邮集。世界孤品 “红印花加盖小字当壹圆”四方连,就是中国集邮家周今觉先生以纹银2500两从始藏者费拉尔的邮集中购回的,而被誉为“中国邮王”。 2. 收集研究对象以中国大清大龙邮票. 红印花加盖和民国各种加盖邮票及与之相关的封、片、戳等为主,同时兼而收集研究外国在华邮政邮票、商埠书信馆邮票。 1933年, 集邮家姜治万先生《中国首航封》邮集在比利时布鲁赛尔首届航空邮展中获得银奖,成为中国参加国际邮展并获奖的第一人。 3. 出版了一批国内外集邮界较有影响的 集邮书刊。 《邮乘》(1926年获纽约国际邮展特别铜牌奖)《邮典》、《新光邮票》、《甲戌邮刊》(1935年于《新光》同获布鲁赛尔万国邮学刊物展览会奖状)、 《国粹邮刊》、以及《近代邮刊》,以及孙君毅编著的《邮学辞典》,马任全编著的《国邮图鉴》。这些集邮书刊基本上代表了当时的集邮水平和学术研究水平,现已成为主要的集邮历史文献。 年7月,福州集邮界在“福建展览会”上展出了中外邮票,成为中国首次以集邮为目的的展出。 1918年4月,由集邮者在长州公园举办的“邮券展览”,成为中国首次竞赛性的集邮展览。此后,各地集邮组织亦都举办过不同规模的集邮展览。规模最大的一次,是1948年5月中华邮政总局与新光邮票研究会在上海合办的“交通部邮政总局邮票展览会”。 5.中国邮政机构为集邮者提供服务,设立邮票特销课始于1934年。嗣后,上海、北平、南京、西安、重庆等15个城市邮政机构先后设立了集邮台或集邮组。 6. 中国最早的邮票商社出现在1909年,一是上海的李辉堂,一是福州的“世界邮票社”. 至1949年,中国的邮票商社已发展到400多家,多集中在上海、天津、北平、重庆、杭州、广州、福州、哈尔滨等一些大城市。1936年1月,上海曾成立过“中国邮商公会”,因抗日战争爆发,于1937年解体。 1949年前,中国的集邮活动由于受社会和经济不稳定的影响,加上集邮组织的经费自筹,其展既艰难,又缓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集邮活动蓬勃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群众性的集邮活动逐步开展,基层集邮组织相继建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祖国集邮文化事业一直在健康地向前发展。 1982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立。1983年,先后加入国际集邮联合会(FIP)和亚洲集邮联合会(FIAP),成为会员国。这是中国集邮文化活动进入蓬勃发展时期的重要标志。 1. 集邮组织遍布全国。 目前,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已成立集邮协会。地、市、县级集邮协会达2,151个,厂矿企业机关学校等集邮协会达21,000个。另有5个全国性集邮组织(中国体育集邮协会、中国石油集邮协会等)。截至1993年,会员近200万人。据不完全统计,集邮爱好者约为1500万人。 2. 丰富多采的集邮活动。 集邮组织根据不同的集邮层次需要,分别组织不同规模、形式,定期或不定期的活动,诸如集邮日、集邮知识讲座、集邮知识竞赛、集邮先进事迹巡回报告、观摩邮集、集邮演讲、集邮征文、最佳邮票评选、集邮夏令营、短期培训、参观访问、邮品交换等。一些城市已建有集邮活动中心,为集邮者提供各种服务。 3. 集邮展览常年不断,向规范化发展。 中国提倡展览以中小型为主,各地集邮组织多结合当地各项中心活动,举办邮展。其形式有竞赛展、观摩展、专题展、纪念展、宣传展、巡回展等。从1983年到1993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已举办过6次全国性邮展。“93中华全国集邮展览”为规模最大的一次,共展出邮集246部1049框,文献类展品102部。同时,应邀展出了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菲律宾和香港地区集邮家的邮集。展场首次设立邮商摊位51个,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泰国和台湾地区10家邮商及这邮商参加了销售活动。邮展期间,并举办了集邮报告会、新中国集邮研讨会、邮展战略研讨会等活动。成为中国邮展史水平最高、展品最全、活动最多的一次全国邮展。 自1982年以来,中国积极选送邮集和集邮文献,参加国际性(世界)邮展,有三部邮集获得金奖, 10部获得镀金奖。 为加强中国邮展工作的领导与规划,1991年成立全国邮展委员会,已颁布了《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集邮展览总规则》、《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集邮邮展览评审总规则》、和各类邮展评审专用规则。 中国现有国际邮展评审员3名,国家级评审员36名,省级评审员58名。 4. 有组织的开展集邮学术研究活动。 全国集邮联、各省、区、市及较大的集邮组织均设有学术委员会或学术研究组,现有学术委员或研究组成员1000余人,在中国已基本形成一个较庞大的集邮学术研究网络,根据中国集邮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和发展中的问题,不断拓展研究范围,统一确定研究课题,组织开展研究活动。研究内容涉及邮政史,邮票发行史,集邮史、集邮活动发展策略、集邮道德规范、集邮及邮票市场等等。依据研究对象及研究目的要求,研究方式多种多样。研究成果,多采取学术讨论会的形式进行交流。仅集邮文化理论研究,在1992年即发表过450余篇研究文章。自1983年以来全国集邮联已召开过14次学术讨论会。集邮学术研究活动,推动了中国集邮文化的发展,为创建集邮文化学说奠定了基础。在总结学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正在组织编撰《中国集邮大辞典》、《中国集邮史》、《中国解放区集邮史》(已出版《苏区卷》)、《集邮文化概论》等著作。 中国还先后举办过几次国际集邮学说讨论会,如纪念中国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和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发行60周年学术讨论会,为国际邮票活动开创出一项新的活动内容。 为规范中国的集邮语言,全国集邮联组建了集邮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在开展工作。目前已公布三批共300余条名词。 5.集邮出版物空前繁荣。 中国正式出版的集邮报刊有34家,总发行量约为150万份,其中《集邮》、《中国集邮》、《中国少年集邮》 杂志和《中国集邮报》发行量较大。 中国集邮图书出版工作不断填补空白,门类基本齐全,品种逐年增加。1982年至1993年,中国共出版集邮图书达300多种。如《清代邮戳志》、《中国解放区邮票史.苏区卷》、《大龙邮票纪念专集》、《大龙邮票与清代邮史》、《中国集邮年鉴》、《基础集邮学教程》等。 6. 通过新闻媒体宣传集邮。 各地集邮组织通过与新闻媒体努力合作,从中央到地方的报纸、电台、电视台都将集邮列入宣传报道内容,除报道动态新闻外,还联合举办集邮知识讲座、竞赛等。1993年中国邮展期间,在北京的新闻单位即播发有关报道60余次。 7. 大陆与台、港、澳集邮界间的交往日益增多。 台湾、香港、澳门集邮界人士来大陆参观访问、参观邮展、学术交流等活动,年年都有。粤港澳学术研讨会已发展为粤闽琼台港澳地区集邮界学术研讨会形式。大陆、香港、台湾、澳门成功地共同举办了1994年香港集邮展览。 8. 加强国际集邮文化交流。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为FIP、FIAP成员后,积极参加两个国际组织的活动。我们还承办了1988年和1992年FIAP执委会议;多次邀请国际著名集邮家来华讲学;还同一些国家和地区举办过联展、互展、访问等双边活动。我们的国际交往在不断扩大。 中国集邮发展史中的第一 1905年,最早的中文(官方)邮票目录《光绪四年至三十年之邮票略解》在《邮政事务通报》内发表。 中国最早的邮票商社出现在1909年,一是上海的李辉堂,一是福州的"世界邮票社"。 1914年7月,福州集邮界在"福建展览会"上展出了中外邮票,成为中国首次以集邮为目的的展出。 1918年4月,由集邮者在常州公园举办的"邮券展览",成为中国首次竞赛性的集邮展览。此后,各地集邮组织亦都举办过不同规模的集邮展览。规模最大的一次,是1948年5月中华邮政总局与新光邮票研究会在上海合办的"交通部邮政总局邮票展览会"。 1922年,第一个民间集邮组织神州邮票研究会在上海成立(后曾发行《会刊》)。 1926年,中国人的集邮文献周今觉主编的《邮乘》首次在国际性邮展(美国)获奖(特别铜奖)。 1933年,集邮家姜治万先生《中国首航封》邮集在比利时布鲁赛尔首届航空邮展中获得银奖,成为中国参加国际邮展并获奖的第一人。 1934年,中华邮政开始设立“邮票特销课”。 1948年,中华邮政在南京首次举行专门邮展。 1950年,中国的官方邮集首次出国(赴捷克)展览。 1955年,中国集邮(总)公司在北京开业。《集邮》杂志创刊。 1957年,中国集邮家首次参加由国际集邮联合会(FIP)支持的国际邮展(苏联),姜治方获金奖。 1982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立。 1983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的第一个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成立。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参加国际集邮联合会和亚洲集邮联合会(FIAP)。首次举行全国邮展(北京)。 1984年,中国集邮家首次参加FIP赞助的世界邮展(西班牙),陈湘涛、林崧获大银奖。 1985年,中国邮票博物馆开馆。 1987年,中国集邮家首次参加FIAP赞助的(第三届)亚洲邮展(新加坡),常增书获大镀金奖。 1989年,允许个体工商户经营邮票和集邮品。台湾省集邮家首次参加全国邮展(北京)。 1996年,第9届亚洲邮展在北京举行,中国集邮家沈曾华获国家大奖。 1999年,中国`99世界邮展在北京举行,沈曾华获国家大奖

80 评论

创兴门窗

中国集邮简史 --------------------------------------------------------------------------------[来源:本站 | 作者:原创 | 日期:2008年7月19日 | 浏览120 次] 【大 中 小】 我国的集邮活动是1878年大龙邮票发行之后开始出现的。1879年6月13日,有人在上海《申报》上刊登征购邮票的广告。1880年,上海清心书馆出版的《花图新报》上登载题为“各国信馆之印图”的文章向公众介绍集邮。1909年,我国第一家邮票商店在福州开业。1911年辛亥革命后,集邮活动有了较大发展。当时上海、天津、广州、福州、苏州、无锡、南京、杭州等地集邮活动比较活跃。1912年上海欧美侨民成立了上海邮票会,吸收我国集邮者参加。1913年,清代海关外籍官员绵嘉义编写的英文华邮贴票册——《中国邮政票》由上海别发洋行出版。1915年,苏州“五洲邮票社”开业,该社曾出过一本书叫《邮苑珍闻》,记载了一些国外名人的集邮故事和集邮趣闻,这算我国第一本集邮书。1916年7月,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小说界》,开辟了“邮乘·邮票考略”集邮副刊,发表过许多集邮文章。1918年2月,我国最早的中文集邮杂志《邮志界》创刊,但仅出一期就停刊。1922年,我国第一个集邮组织神州邮票研究会在上海成立,1923年出版了《神州邮票研究会刊》。1924年,又成立“上海邮界联欢会”,1925年改名为“中华邮票会”,会长周今觉是我国著名的集邮家、邮学家。他所藏华邮十分丰富,是当时集中国邮票的巨头,人称“邮王”。他在中华邮票会创办的《邮乘》杂志上,经常发表邮学研究文章,在集邮界有很高的威望。他还曾花巨资从外国人手中购回我国许多珍贵邮票,包括被称为东半球最珍贵的邮票红印花小字“当壹圆’’四方连。1931年,被选为英国皇家集邮学会会士。1925年,新光邮票研究会在杭州成立,。1938年迁到上海,会长柴冠群,后任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副会长的张包子俊是该会的发起人之一。在解放前的20年中,先后入该会的约有三千余人。该会是我国解放前历史最悠久、会员最多的集邮组织之一。该会于1926年创办《邮票新声》,介绍集邮知识,报导新邮消息,开展集邮活动,深受集邮爱好者欢迎。又于1928年出版《新光邮票杂志》。1926年,北平邮票交换会成立,主持人施秉章,这是北平第一个集邮组织,出版会刊《北平邮票交换会会志》。1934年5月,甲戌邮票会在郑州成立。该会在我国北方有重要影响,是我国著名集邮家赵善长联络邮友创办的。其会址曾先后设在西安、开封、柳州等城市,注册会员2500余人,是解放前我国又一个影响较大的集邮组织。在我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各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纷纷建立了人民邮政,曾发行500多套2300余种邮票,这些邮票记录了我国革命战争的光辉历程,已成为珍贵的革命文物。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不少革命同志和热心集邮人如林崧、沈曾华、居洽群等,冒着危险和困难,保存下来大量的解放区邮票,为研究我国解放区邮票史做出了贡献。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我国的集邮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由邯电部统管全国邮票发行工作。1955年1月,中国集邮公司成立,同年1月28日《集邮》杂志创刊。朱学范、郭沫若先后为《集邮》杂志题写刊名,创刊号发行25700份。为加强邮票发行工作,1956年7月1日,邮电部决定成立邮电部邮票发行局,负责人是宋兴民。1957年,邮电部和对外贸易部共同发出《关于邮票进出口贸易由中国集邮公司统一经营管理的通知》。1959年初,为精简机构,加强领导,中国纂邮公司与邮票发行局合并。1959年9月25 日,我国第一家专业邮票厂——北京邮票厂建成投产。1959年建国10周年时,邮电部在北京举办中国邮票展览,我国集邮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但1966年5月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我国集邮事业受到极大摧残,集邮公司停业,《集邮》杂志停刊,集邮活动停止。一直到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我国的集邮活动才获得了新生。尤其是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集邮活动又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79年中国邮票总公司成立之后,各省、市、自治区和很多市、县先后成立了邮票公司或集邮门市部。1980年1月《集邮》杂志复刊。同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1949—1980)。1981年开始广州、上海、北京等市举办集邮展览。1982年,英文《中国集邮》杂志创刊。同年11月,《集邮研究》杂志创刊。特别是1982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立,并于8月25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从此结束了我国的集邮活动分散、自发开展的状态.进入了有组织、有领导地健康发展的新阶段。1983年7月,我国派以宋兴民为团长的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代表团参加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国际集邮联合会(FIP)第52届代表大会,大会经过表决一致同意接纳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为该会正式会员。同年8月12日,亚洲集邮联合会(FIAP)在泰国曼谷召开代表大会,接纳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为该会正式会员。从此,我国积极参加国际集邮界的各项活动,活跃在世界邮坛。自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立20多年来,已先后召开5次代表大会。省、地、县级集邮协会和基层集邮协会象雨后春笋般成立,各种集邮活动蓬勃开展,集邮水平不断提高。1996年,我国首次在北京成功举办亚洲国际邮展。1999年,成功举办’99北京世界集邮展览。2003年,又成功举办第16届亚洲国际邮展。我国的邮集已在国际和世界邮展上多次荣获大金奖等高奖。我国已成为世界集邮大国,正在向集邮强国阔步前进。 作用

161 评论

老娜再修行

集邮活动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 (19世纪后期至1949年)中国的集邮活动,是从国外传入的。1912年,由上海外侨发起成立“上海集邮会”。1922年,中国第一个华人集邮组织“神州邮票研究会”在上海成立。至1949年,中国已有近50个集邮团体,会员总数2万人左右。中华邮票会、新光邮票研究会、甲戌邮票会等,是当时较有影响的集邮组织。在此历史期间内,中国集邮活动的主要情况是:1. 集邮者以洋行、银行职员、工商业者等为主体。他们在集邮爱国的驱使下,从外国集邮家手中购回大量的中国珍邮和名贵邮集。世界孤品 “红印花加盖小字当壹圆”四方连,就是中国集邮家周今觉先生以纹银2500两从始藏者费拉尔的邮集中购回的,而被誉为“中国邮王”。2. 收集研究对象以中国大清大龙邮票. 红印花加盖和民国各种加盖邮票及与之相关的封、片、戳等为主,同时兼而收集研究外国在华邮政邮票、商埠书信馆邮票。1933年, 集邮家姜治万先生《中国首航封》邮集在比利时布鲁赛尔首届航空邮展中获得银奖,成为中国参加国际邮展并获奖的第一人。3. 出版了一批国内外集邮界较有影响的 集邮书刊。 《邮乘》(1926年获纽约国际邮展特别铜牌奖)《邮典》、《新光邮票》、《甲戌邮刊》(1935年于《新光》同获布鲁赛尔万国邮学刊物展览会奖状)、 《国粹邮刊》、以及《近代邮刊》,以及孙君毅编著的《邮学辞典》,马任全编著的《国邮图鉴》。这些集邮书刊基本上代表了当时的集邮水平和学术研究水平,现已成为主要的集邮历史文献。年7月,福州集邮界在“福建展览会”上展出了中外邮票,成为中国首次以集邮为目的的展出。1918年4月,由集邮者在长州公园举办的“邮券展览”,成为中国首次竞赛性的集邮展览。此后,各地集邮组织亦都举办过不同规模的集邮展览。规模最大的一次,是1948年5月中华邮政总局与新光邮票研究会在上海合办的“交通部邮政总局邮票展览会”。5.中国邮政机构为集邮者提供服务,设立邮票特销课始于1934年。嗣后,上海、北平、南京、西安、重庆等15个城市邮政机构先后设立了集邮台或集邮组。6. 中国最早的邮票商社出现在1909年,一是上海的李辉堂,一是福州的“世界邮票社”. 至1949年,中国的邮票商社已发展到400多家,多集中在上海、天津、北平、重庆、杭州、广州、福州、哈尔滨等一些大城市。1936年1月,上海曾成立过“中国邮商公会”,因抗日战争爆发,于1937年解体。1949年前,中国的集邮活动由于受社会和经济不稳定的影响,加上集邮组织的经费自筹,其展既艰难,又缓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集邮活动蓬勃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群众性的集邮活动逐步开展,基层集邮组织相继建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祖国集邮文化事业一直在健康地向前发展。1982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立。1983年,先后加入国际集邮联合会(FIP)和亚洲集邮联合会(FIAP),成为会员国。这是中国集邮文化活动进入蓬勃发展时期的重要标志。1. 集邮组织遍布全国。目前,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已成立集邮协会。地、市、县级集邮协会达2,151个,厂矿企业机关学校等集邮协会达21,000个。另有5个全国性集邮组织(中国体育集邮协会、中国石油集邮协会等)。截至1993年,会员近200万人。据不完全统计,集邮爱好者约为1500万人。2. 丰富多采的集邮活动。集邮组织根据不同的集邮层次需要,分别组织不同规模、形式,定期或不定期的活动,诸如集邮日、集邮知识讲座、集邮知识竞赛、集邮先进事迹巡回报告、观摩邮集、集邮演讲、集邮征文、最佳邮票评选、集邮夏令营、短期培训、参观访问、邮品交换等。一些城市已建有集邮活动中心,为集邮者提供各种服务。3. 集邮展览常年不断,向规范化发展。中国提倡展览以中小型为主,各地集邮组织多结合当地各项中心活动,举办邮展。其形式有竞赛展、观摩展、专题展、纪念展、宣传展、巡回展等。从1983年到1993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已举办过6次全国性邮展。“93中华全国集邮展览”为规模最大的一次,共展出邮集246部1049框,文献类展品102部。同时,应邀展出了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菲律宾和香港地区集邮家的邮集。展场首次设立邮商摊位51个,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泰国和台湾地区10家邮商及这邮商参加了销售活动。邮展期间,并举办了集邮报告会、新中国集邮研讨会、邮展战略研讨会等活动。成为中国邮展史水平最高、展品最全、活动最多的一次全国邮展。自1982年以来,中国积极选送邮集和集邮文献,参加国际性(世界)邮展,有三部邮集获得金奖, 10部获得镀金奖。为加强中国邮展工作的领导与规划,1991年成立全国邮展委员会,已颁布了《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集邮展览总规则》、《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集邮邮展览评审总规则》、和各类邮展评审专用规则。中国现有国际邮展评审员3名,国家级评审员36名,省级评审员58名。4. 有组织的开展集邮学术研究活动。全国集邮联、各省、区、市及较大的集邮组织均设有学术委员会或学术研究组,现有学术委员或研究组成员1000余人,在中国已基本形成一个较庞大的集邮学术研究网络,根据中国集邮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和发展中的问题,不断拓展研究范围,统一确定研究课题,组织开展研究活动。研究内容涉及邮政史,邮票发行史,集邮史、集邮活动发展策略、集邮道德规范、集邮及邮票市场等等。依据研究对象及研究目的要求,研究方式多种多样。研究成果,多采取学术讨论会的形式进行交流。仅集邮文化理论研究,在1992年即发表过450余篇研究文章。自1983年以来全国集邮联已召开过14次学术讨论会。集邮学术研究活动,推动了中国集邮文化的发展,为创建集邮文化学说奠定了基础。在总结学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正在组织编撰《中国集邮大辞典》、《中国集邮史》、《中国解放区集邮史》(已出版《苏区卷》)、《集邮文化概论》等著作。中国还先后举办过几次国际集邮学说讨论会,如纪念中国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和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发行60周年学术讨论会,为国际邮票活动开创出一项新的活动内容。为规范中国的集邮语言,全国集邮联组建了集邮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在开展工作。目前已公布三批共300余条名词。5.集邮出版物空前繁荣。中国正式出版的集邮报刊有34家,总发行量约为150万份,其中《集邮》、《中国集邮》、《中国少年集邮》 杂志和《中国集邮报》发行量较大。中国集邮图书出版工作不断填补空白,门类基本齐全,品种逐年增加。1982年至1993年,中国共出版集邮图书达300多种。如《清代邮戳志》、《中国解放区邮票史.苏区卷》、《大龙邮票纪念专集》、《大龙邮票与清代邮史》、《中国集邮年鉴》、《基础集邮学教程》等。6. 通过新闻媒体宣传集邮。各地集邮组织通过与新闻媒体努力合作,从中央到地方的报纸、电台、电视台都将集邮列入宣传报道内容,除报道动态新闻外,还联合举办集邮知识讲座、竞赛等。1993年中国邮展期间,在北京的新闻单位即播发有关报道60余次。7. 大陆与台、港、澳集邮界间的交往日益增多。台湾、香港、澳门集邮界人士来大陆参观访问、参观邮展、学术交流等活动,年年都有。粤港澳学术研讨会已发展为粤闽琼台港澳地区集邮界学术研讨会形式。大陆、香港、台湾、澳门成功地共同举办了1994年香港集邮展览。8. 加强国际集邮文化交流。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为FIP、FIAP成员后,积极参加两个国际组织的活动。我们还承办了1988年和1992年FIAP执委会议;多次邀请国际著名集邮家来华讲学;还同一些国家和地区举办过联展、互展、访问等双边活动。我们的国际交往在不断扩大。中国集邮发展史中的第一1905年,最早的中文(官方)邮票目录《光绪四年至三十年之邮票略解》在《邮政事务通报》内发表。中国最早的邮票商社出现在1909年,一是上海的李辉堂,一是福州的"世界邮票社"。1914年7月,福州集邮界在"福建展览会"上展出了中外邮票,成为中国首次以集邮为目的的展出。1918年4月,由集邮者在常州公园举办的"邮券展览",成为中国首次竞赛性的集邮展览。此后,各地集邮组织亦都举办过不同规模的集邮展览。规模最大的一次,是1948年5月中华邮政总局与新光邮票研究会在上海合办的"交通部邮政总局邮票展览会"。1922年,第一个民间集邮组织神州邮票研究会在上海成立(后曾发行《会刊》)。1926年,中国人的集邮文献周今觉主编的《邮乘》首次在国际性邮展(美国)获奖(特别铜奖)。1933年,集邮家姜治万先生《中国首航封》邮集在比利时布鲁赛尔首届航空邮展中获得银奖,成为中国参加国际邮展并获奖的第一人。1934年,中华邮政开始设立“邮票特销课”。1948年,中华邮政在南京首次举行专门邮展。1950年,中国的官方邮集首次出国(赴捷克)展览。1955年,中国集邮(总)公司在北京开业。《集邮》杂志创刊。1957年,中国集邮家首次参加由国际集邮联合会(FIP)支持的国际邮展(苏联),姜治方获金奖。1982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立。1983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的第一个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成立。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参加国际集邮联合会和亚洲集邮联合会(FIAP)。首次举行全国邮展(北京)。1984年,中国集邮家首次参加FIP赞助的世界邮展(西班牙),陈湘涛、林崧获大银奖。1985年,中国邮票博物馆开馆。1987年,中国集邮家首次参加FIAP赞助的(第三届)亚洲邮展(新加坡),常增书获大镀金奖。1989年,允许个体工商户经营邮票和集邮品。台湾省集邮家首次参加全国邮展(北京)。1996年,第9届亚洲邮展在北京举行,中国集邮家沈曾华获国家大奖。1999年,中国`99世界邮展在北京举行,沈曾华获国家大奖

196 评论

Shenyangman。

集邮活动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 (19世纪后期至1949年) 中国的集邮活动,是从国外传入的。1912年,由上海外侨发起成立“上海集邮会”。1922年,中国第一个华人集邮组织“神州邮票研究会”在上海成立。至1949年,中国已有近50个集邮团体,会员总数2万人左右。中华邮票会、新光邮票研究会、甲戌邮票会等,是当时较有影响的集邮组织。在此历史期间内,中国集邮活动的主要情况是: 1. 集邮者以洋行、银行职员、工商业者等为主体。 他们在集邮爱国的驱使下,从外国集邮家手中购回大量的中国珍邮和名贵邮集。世界孤品 “红印花加盖小字当壹圆”四方连,就是中国集邮家周今觉先生以纹银2500两从始藏者费拉尔的邮集中购回的,而被誉为“中国邮王”。 2. 收集研究对象以中国大清大龙邮票. 红印花加盖和民国各种加盖邮票及与之相关的封、片、戳等为主,同时兼而收集研究外国在华邮政邮票、商埠书信馆邮票。 1933年, 集邮家姜治万先生《中国首航封》邮集在比利时布鲁赛尔首届航空邮展中获得银奖,成为中国参加国际邮展并获奖的第一人。 3. 出版了一批国内外集邮界较有影响的 集邮书刊。 《邮乘》(1926年获纽约国际邮展特别铜牌奖)《邮典》、《新光邮票》、《甲戌邮刊》(1935年于《新光》同获布鲁赛尔万国邮学刊物展览会奖状)、 《国粹邮刊》、以及《近代邮刊》,以及孙君毅编著的《邮学辞典》,马任全编著的《国邮图鉴》。这些集邮书刊基本上代表了当时的集邮水平和学术研究水平,现已成为主要的集邮历史文献。 年7月,福州集邮界在“福建展览会”上展出了中外邮票,成为中国首次以集邮为目的的展出。 1918年4月,由集邮者在长州公园举办的“邮券展览”,成为中国首次竞赛性的集邮展览。此后,各地集邮组织亦都举办过不同规模的集邮展览。规模最大的一次,是1948年5月中华邮政总局与新光邮票研究会在上海合办的“交通部邮政总局邮票展览会”。 5.中国邮政机构为集邮者提供服务,设立邮票特销课始于1934年。嗣后,上海、北平、南京、西安、重庆等15个城市邮政机构先后设立了集邮台或集邮组。 6. 中国最早的邮票商社出现在1909年,一是上海的李辉堂,一是福州的“世界邮票社”. 至1949年,中国的邮票商社已发展到400多家,多集中在上海、天津、北平、重庆、杭州、广州、福州、哈尔滨等一些大城市。1936年1月,上海曾成立过“中国邮商公会”,因抗日战争爆发,于1937年解体。 1949年前,中国的集邮活动由于受社会和经济不稳定的影响,加上集邮组织的经费自筹,其展既艰难,又缓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集邮活动蓬勃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群众性的集邮活动逐步开展,基层集邮组织相继建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祖国集邮文化事业一直在健康地向前发展。 1982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立。1983年,先后加入国际集邮联合会(FIP)和亚洲集邮联合会(FIAP),成为会员国。这是中国集邮文化活动进入蓬勃发展时期的重要标志。 1. 集邮组织遍布全国。 目前,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已成立集邮协会。地、市、县级集邮协会达2,151个,厂矿企业机关学校等集邮协会达21,000个。另有5个全国性集邮组织(中国体育集邮协会、中国石油集邮协会等)。截至1993年,会员近200万人。据不完全统计,集邮爱好者约为1500万人。 2. 丰富多采的集邮活动。 集邮组织根据不同的集邮层次需要,分别组织不同规模、形式,定期或不定期的活动,诸如集邮日、集邮知识讲座、集邮知识竞赛、集邮先进事迹巡回报告、观摩邮集、集邮演讲、集邮征文、最佳邮票评选、集邮夏令营、短期培训、参观访问、邮品交换等。一些城市已建有集邮活动中心,为集邮者提供各种服务。 3. 集邮展览常年不断,向规范化发展。 中国提倡展览以中小型为主,各地集邮组织多结合当地各项中心活动,举办邮展。其形式有竞赛展、观摩展、专题展、纪念展、宣传展、巡回展等。从1983年到1993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已举办过6次全国性邮展。“93中华全国集邮展览”为规模最大的一次,共展出邮集246部1049框,文献类展品102部。同时,应邀展出了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菲律宾和香港地区集邮家的邮集。展场首次设立邮商摊位51个,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泰国和台湾地区10家邮商及这邮商参加了销售活动。邮展期间,并举办了集邮报告会、新中国集邮研讨会、邮展战略研讨会等活动。成为中国邮展史水平最高、展品最全、活动最多的一次全国邮展。 自1982年以来,中国积极选送邮集和集邮文献,参加国际性(世界)邮展,有三部邮集获得金奖, 10部获得镀金奖。 为加强中国邮展工作的领导与规划,1991年成立全国邮展委员会,已颁布了《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集邮展览总规则》、《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集邮邮展览评审总规则》、和各类邮展评审专用规则。 中国现有国际邮展评审员3名,国家级评审员36名,省级评审员58名。 4. 有组织的开展集邮学术研究活动。 全国集邮联、各省、区、市及较大的集邮组织均设有学术委员会或学术研究组,现有学术委员或研究组成员1000余人,在中国已基本形成一个较庞大的集邮学术研究网络,根据中国集邮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和发展中的问题,不断拓展研究范围,统一确定研究课题,组织开展研究活动。研究内容涉及邮政史,邮票发行史,集邮史、集邮活动发展策略、集邮道德规范、集邮及邮票市场等等。依据研究对象及研究目的要求,研究方式多种多样。研究成果,多采取学术讨论会的形式进行交流。仅集邮文化理论研究,在1992年即发表过450余篇研究文章。自1983年以来全国集邮联已召开过14次学术讨论会。集邮学术研究活动,推动了中国集邮文化的发展,为创建集邮文化学说奠定了基础。在总结学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正在组织编撰《中国集邮大辞典》、《中国集邮史》、《中国解放区集邮史》(已出版《苏区卷》)、《集邮文化概论》等著作。 中国还先后举办过几次国际集邮学说讨论会,如纪念中国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和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发行60周年学术讨论会,为国际邮票活动开创出一项新的活动内容。 为规范中国的集邮语言,全国集邮联组建了集邮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在开展工作。目前已公布三批共300余条名词。 5.集邮出版物空前繁荣。 中国正式出版的集邮报刊有34家,总发行量约为150万份,其中《集邮》、《中国集邮》、《中国少年集邮》 杂志和《中国集邮报》发行量较大。 中国集邮图书出版工作不断填补空白,门类基本齐全,品种逐年增加。1982年至1993年,中国共出版集邮图书达300多种。如《清代邮戳志》、《中国解放区邮票史.苏区卷》、《大龙邮票纪念专集》、《大龙邮票与清代邮史》、《中国集邮年鉴》、《基础集邮学教程》等。 6. 通过新闻媒体宣传集邮。 各地集邮组织通过与新闻媒体努力合作,从中央到地方的报纸、电台、电视台都将集邮列入宣传报道内容,除报道动态新闻外,还联合举办集邮知识讲座、竞赛等。1993年中国邮展期间,在北京的新闻单位即播发有关报道60余次。 7. 大陆与台、港、澳集邮界间的交往日益增多。 台湾、香港、澳门集邮界人士来大陆参观访问、参观邮展、学术交流等活动,年年都有。粤港澳学术研讨会已发展为粤闽琼台港澳地区集邮界学术研讨会形式。大陆、香港、台湾、澳门成功地共同举办了1994年香港集邮展览。 8. 加强国际集邮文化交流。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为FIP、FIAP成员后,积极参加两个国际组织的活动。我们还承办了1988年和1992年FIAP执委会议;多次邀请国际著名集邮家来华讲学;还同一些国家和地区举办过联展、互展、访问等双边活动。我们的国际交往在不断扩大。 中国集邮发展史中的第一 1905年,最早的中文(官方)邮票目录《光绪四年至三十年之邮票略解》在《邮政事务通报》内发表。 中国最早的邮票商社出现在1909年,一是上海的李辉堂,一是福州的"世界邮票社"。 1914年7月,福州集邮界在"福建展览会"上展出了中外邮票,成为中国首次以集邮为目的的展出。 1918年4月,由集邮者在常州公园举办的"邮券展览",成为中国首次竞赛性的集邮展览。此后,各地集邮组织亦都举办过不同规模的集邮展览。规模最大的一次,是1948年5月中华邮政总局与新光邮票研究会在上海合办的"交通部邮政总局邮票展览会"。 1922年,第一个民间集邮组织神州邮票研究会在上海成立(后曾发行《会刊》)。 1926年,中国人的集邮文献周今觉主编的《邮乘》首次在国际性邮展(美国)获奖(特别铜奖)。 1933年,集邮家姜治万先生《中国首航封》邮集在比利时布鲁赛尔首届航空邮展中获得银奖,成为中国参加国际邮展并获奖的第一人。 1934年,中华邮政开始设立“邮票特销课”。 1948年,中华邮政在南京首次举行专门邮展。 1950年,中国的官方邮集首次出国(赴捷克)展览。 1955年,中国集邮(总)公司在北京开业。《集邮》杂志创刊。 1957年,中国集邮家首次参加由国际集邮联合会(FIP)支持的国际邮展(苏联),姜治方获金奖。 1982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立。 1983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的第一个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成立。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参加国际集邮联合会和亚洲集邮联合会(FIAP)。首次举行全国邮展(北京)。 1984年,中国集邮家首次参加FIP赞助的世界邮展(西班牙),陈湘涛、林崧获大银奖。 1985年,中国邮票博物馆开馆。 1987年,中国集邮家首次参加FIAP赞助的(第三届)亚洲邮展(新加坡),常增书获大镀金奖。 1989年,允许个体工商户经营邮票和集邮品。台湾省集邮家首次参加全国邮展(北京)。 1996年,第9届亚洲邮展在北京举行,中国集邮家沈曾华获国家大奖。 1999年,中国`99世界邮展在北京举行,沈曾华获国家大奖

111 评论

相关问答

  • 集邮杂志邮发代号

    《集邮》杂志(月刊) 主办单位: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 编辑出版: 集邮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 ISSN0529-0325 国内统一刊号: CN11-16

    喝汽水的小蜗牛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宋史研究论文集1987

    1、《宋代官府的回易》,《中国史研究》1981年4期,1.2万字。2、《揽纳试探》,《文史》第13辑,1982.3,中华书局,0.5万字。3、《宋代的官营便钱》

    lalack1987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中粮集团的论文研究

    人体所必需的三大养分之一就是食糖,人体活动中所需要的70%的能量都依靠糖类提供。但强周期性是食糖行业的一大特征,也就是说投资难度会高一些。但中国食糖企业中比较厉

    小花花cat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历史地图研究论文集

    中国:翦伯赞《中国历史纲要》 张岂之《中国历史》(没有共和国史) 钱穆《国史大纲》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张传玺《

    小小骷髅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阳江山歌的历史与现状论文研究

    阳江山歌起源于明末清初的一种民间节目--跳禾楼。类似跳禾楼的还有妇女祈子的“跳花枝”、新婚闹洞房时的“打堂梅”,以及海边渔家的咸水歌“对叹”等。1987年起,每

    linalingxj 1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