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57

耀眼的小日
首页 > 期刊论文 > 大江东去论文研究目的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飞天小杨杨

已采纳

这是真的呀.要相信事实相信科学

207 评论

桑珠欢穆

佩服老兄在这里照论文,要原创吗,来不及了,哈哈郭本《古代汉语》“通论”部分商兑 由郭锡良等五位专家编写的《古代汉语》(简称郭本)是广大任课教师乐意采用,在全国有很大影响的一部教材。这部教材继承了王力先生首创的文选、通论、常用词三结合的体例,而又有所创新,特别是“词义分析举例”六个单元的编写体现出明显的进步。我认为,这部教材是适合教学的一部高质量的教科书。当然,“高质量”并不意味着完美无缺。多年来,我一直使用该教材作为教本,在历年的教学中陆续发现一些问题。对文选注释部分若干问题的讨论发表在山东省语言学会编辑的《语海新探》第四辑(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这里对“通论”中的若干问题谈谈个人看法。如果我的认识当中有错误,欢迎编者和广大同行批评指正。我个人的意愿是希望这部教材更臻完善,在古汉语的教学中进一步发挥它的作用。� 本文所指版本是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1版的上下册修订本。为了便于查对,本文行文次第依照教材页码的顺序,1-597页在上册,599-1126页在下册。� 一、举例不合� 1、97页第三段-98页:“在考察词的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时,还要注意语音、字体的变化,这种变化容易掩盖本义和引申义之间的关系,使人误以为是毫无联系的两个词。……字形的变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代表本义的字形变了。如《诗经·曹凤·候人》:‘何戈与�’。这个‘何’字的本义是‘儋’的意思,因为假借作疑问代词,后来,用‘荷’字表示‘儋’的意义,‘何’字反而失去了本义。” 按:既然讲的是词的本义、引申义和由引申而产生的语音、字体的变化,那就不应该把“何荷”这种“因为假借”而造成的字形变化拿来作例子,因为“假借”是不存在引申关系的(是“假借”就不是“引申”,有“引申”就不能说是“假借”,二者是不相容概念),“假借”与“被假借”正是“毫无联系的两个词”。这个例子应换“原源”、“内纳”之类。� 2、285页,名词作状语例:“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山海经·夸父逐日)� 按:“北”是方位名词活用作动词,作谓语,“北”和“饮”是连谓结构。理由如下:(1)方位名词作状语的翻译只在前面加上介词就可以了(大江东去——向东流去,“东”前面加上介词“向”,谓语已经有了“去”),作谓语则还要补出适当的谓语(江水又东——向东流去,前添加介词“向”,后补出谓语“流去”),第7页注[3]对“北饮大泽”的翻译是“到北边去喝大湖的水”,“到北边去”也就是“向北走”。(2)后文有“未至”,可见夸父在“道渴而死”之前的确“北”(“到北方去”)了,只是“未至”而已。(3)“北”后可点断,“饮”前可加上能愿动词“欲”,变成“北,欲饮大泽”;如果“北”作状语,是不能点断和加上“欲”的。(4)《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对“连动句”下的定义是“相连的两个动词短语之间有目的、方式、先后等关系”,此例中的“北”与“饮”正具有这些关系。 3、281页对“名词的使动用法”下的定义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二举了“生死而肉骨”(左传·襄公二十二年)为例,解析说“例二是更典型的例子,……‘生死’相当于递系结构‘使死生’,即‘使死者复生’;‘肉骨’相当于递系结构‘使骨肉’,即‘使白骨生肉’,也就是‘使死者复生’的意思”。�〖HT〗按:例二恰恰是不典型的例子。“生死”应该是动词的使动用法,这里只是附带讲解;“肉骨”是名词的使动用发中比较复杂的例子,“使骨肉”的“肉”又活用作动词,是“生长出肉”的意思,这并不是定义中的“成为”所能概括的。要使定义与举例协调,要么修改定义,要么更换例句。� 4、297页讲“……者,……也”式的判断句,例二是“吾所欲者,土地也”(韩非子·五蠹)。� 按:331页讲“所……者”的格式和“所……”相同,“所食者”等于“所食”;那么,“所欲者”显然是“所”字短语的一种格式,是一个整体,指“想要的东西”,这个“者”字跟例一“南冥者”、例三“陈胜者”中“者”的语法性质是不一样的。� 5、309页:古代汉语“但”则主要是表示范围的副词,和现代的“只”意思相当。例二: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三国志·华佗传) 按:此例中的“但”是“只是”、“不过”之义,表示轻微的转折,应归连词。杨伯峻《古代汉语虚词》,还有其他工具书都把这种用法的“但”归入连词。“但”的“只是”“不过”义是从“只”义向“但是”义发展的过渡状态。这个例子不典型。�〖HTK〗 6、323页讲“谦称和尊称都是名词,不是代词”,例五“愚谓大计不如迎之”(三国志周瑜传) 按:“愚”表示自谦,但不是名词,性质与前四例中的“寡人”、“臣”、“妾”、“仆”不一样,而与319页上的“窃”等一样,同属表敬副词。“愚”在句中作状语,前面省掉了主语“臣”。 7、336页讲介词“与”表示处所和时间,其中表示时间例三是“有志乎古者希矣”(答李翊书),讲解说“这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于’,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介词‘在’、‘到’、‘从’等”。�〖HT〗 按:此例中的“与”不能用“在”、“到”、“从”来替换,它相当于“对”、“对于,应该入第二种用法“介绍涉及的对象”(“有志乎古者”——“对古代的学问有兴趣”)。 8、342页讲“而”用在偏正结构里,连接状语和谓语动词,例五是“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史记·陈涉起义)。� 按:“为坛而盟”是两种行为(教材199页注[18]:筑起高台,在上面宣誓订约),两种行为之间有先后、目的等关系,这是连动句,而不是状谓式,“而”表示“两种行为的联系”。� 9、341页“则”的用法:第一,表示两事在时间上相承。例三: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论贵粟疏)� 按:此例当入第二种用法,“表示因果或情理上的联系”。� 10、350页:“用‘矣’表示将然,在表示假设和条件的复句中看得最清楚。”例二:“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战国策·燕昭王求士)例三:“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按:例二的前后两个分句之间并无“假设”和“条件”的关系,而应该是“顺承”的关系。例三中的“矣”不表将然,句中的“向”、“久”和“已”已经把“过去”说得明明白白。 11、351页“祈使句也可以用‘矣’字”,例一:“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按:祈使句是用来要求对方或禁止对方行动的句子。此例中的“无攻宋”是楚王自己放弃自己计划的行为,“请”也不是表示“请求”的动词,而和319页“臣请完璧归赵”的“请”一样,是表敬副词。因此,这一例句应该属于陈述句,它表达了楚王自己的意愿。� (待续)

308 评论

威达天下

看《三国演义》——品曹操之奸雄 历史如同一位包含经验的“老者”,每一代人都试图在他的身上找到一些可以参考的东西,但他们所得到的永远是一段新的历史,一段新的经验。在《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看曹操这个人物,而他身上那独有的“奸雄”也正是耐人寻味之处。 曹操是三国时期十分重要的人物,在《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中都有详细的记述,前者作为史书,对人物的评论是十分少的,作者并无太多的个人观点从著作中体现出来。而后者作为小说,则加杂了许多个人的见解。《三国演义》中的曹操遭受到作者不少的批判,并且给他加上了“奸雄”的称号,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许多人对曹操这个历史人物的看法。但小说并不是简单的加以丑化,而是从众多的细节中反映出来,作品中写到曹操谋刺董卓未成,亡命东行,途中误杀吕伯奢家属,后又故意将计就计杀了吕伯奢。这点将曹操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叫天下人负我”的奸诈性格描绘得淋漓尽致。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与曹操“奸诈”的一面相对照的是关羽的“忠义”。作者在作品中极力推崇刘备,关羽这一方。这是为什么呢?我们首先要考虑到作者所处的时代是明代,当时还是封建社会时期,思想仍停留在一味的推崇“忠孝仁义”的行为。而刘备,关羽作为与汉室正统有关的一些人,理所当然被人看作为正统,这样就得到了推崇。而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举无疑是篡位的另一种形式,自然而然地被作者所鄙弃。但作一个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曹操的奸诈背后有着雄才伟略,关羽的忠义背后也有着刚愎自用。由此可见,并没有什么完美的人物,只是多一些可赞之处,少一些可憎之处罢了。 曹操虽奸,而最终没有篡汉。一些人认为曹操这样的举动总算是守住了道德的底线。而另一些人却认为这恰是奸诈的体现,原因是“其子曹丕篡汉后,追封曹操为武帝,曹操早有所料,故不亲自篡汉,以免后世骂名!”但事实上曹操生前说过:“吾若有幸当为周武王。”说明曹操在谋划篡汉之时仍不忘要得的名正言顺。这是曹操身上特别的一点。 曹操以“求贤若渴,骄傲自大,足智多谋”三点最为突出。这三点也奠定了他作为一个奸雄的基础。 “求贤”是历代君王成就霸业共同的一点原因,而在曹操的身上这一点也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独行其事之时,曹操不令人杀之,反而与之放行,实在是惜才爱才的表现。官渡之战时,曹操听闻许攸前来拜访,竟赤着脚亲自去迎,这又是何等的屈尊求贤,难怪许攸为曹操所感,于是献计使曹操断袁绍之粮草,一举平定了河北,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宋贤有诗云:“浩浩长江风浪生,当年赤壁夜交兵;负忠若不因黄盖,妙计何曾识孔名明。”赤壁之战之所以乾坤逆转,其中一半是由于曹操的爱才,对黄盖的过于信任所至。纵观曹操求贤的这一点,可以说是成也因才,败也因才。从一定角度来看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这两场著名的战役,竟都是由曹操求贤爱才所至,这一点的确耐人寻味。 “自负”是历代君王失败共同的一点原因,而在曹操的身上也有所体现。赤壁之战兵败后,曹操狼狈不堪地逃走了。逃至乌林之西,宜都之北,此时还有几千名士兵。曹操见树木丛生山川险峻,仰面大笑曰:“周瑜无谋,孔明无智。若是吾用兵,在此埋下一军何如?”话未完,赵云杀出,曹军损兵过半。又逃至葫芦口,此时尚有近千名士兵,曹操又仰天大笑曰:“诸葛亮,周瑜虽有将才,而智不足也。若是吾用兵,在此埋下一军,纵然逃脱也不免重伤。”话未完,张飞杀出,曹兵混作一团。逃至华荣道,此时只有百余骑,曹操再次仰天大笑:“诸葛亮,周瑜虽足智多谋,吾笑其无能。若在次埋一伏兵,吾等皆束手就擒。”言未毕,关羽杀出……小说以曹操的三次仰天大笑,引出三次兵败,作者并没有直接加以评论,而是以士兵数的锐减,和曹操话语的细微变化体现曹操的自负,给人留下了充分的回味空间。在反复的品味中不禁让人觉得曹操的三次大笑显得是如此可笑,如同是在嘲笑自己的自大。曾有人这样说过:“骄傲自满是一个可怕的陷阱,而且这座陷阱是人们自己亲手挖掘的。”在此真的是很贴切了。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历史证明了曹操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自董卓以后,豪杰并起,曹操比袁绍则名微众寡,然而曹操却运用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坐拥天时之利为成功之本,击败袁绍。巧用离间计瓦解韩遂与马超的信任,而平西凉之乱。调虎离山,汉中破张鲁。这些都是曹操雄才伟略的体现。作为一代豪杰,曹操有着独有的奸诈,更有着超凡的才智,正是由于这两点共同汇聚在曹操,才“赢得”了世人独特的评价“奸雄”。 《三国演义》中还贯穿有“尊刘抑曹”的思想,推崇刘备的“仁政”与批判曹操的“暴政”是小说中反映的主线之一。在历史上曹操的确是一个实行“暴政”的人,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残忍也被更深地刻画出来了。攻克徐州后屠杀徐州百姓,官渡之战时坑杀降卒,远征乌丸三郡时“屠柳城”。曹操的这些举动不犹让人感到有些冷血!而曹操之统一北方,诚有功于民,存鸿鹄之志,为社稷之事;千古烈士,确实敢当。然烈士非善士,攻黄巾,屠徐州,兴亡百姓苦,涂炭生灵。这亦是无奈之举。古之君王成大事者必劳民伤财,曹操欲要成霸业这也是必经之路。加以曹操“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叫天下人负我”的性格特征,暴政非但没有让他处于劣势,反而在众人中取得了令人敬畏的声望。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曹操一代“奸雄”,有生之年,与群雄逐鹿中原,有包举宇内、并吞四海之宏图。然志未完,命已去!子孙不过三代位又被司马所篡,此皆因果循环呼?非也,乃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耳。他,惟才是用,号召垦荒屯田;他,南征北战,率军横扫中原;他,智能超群,明察邪佞忠奸,曹操诚可谓是历史天空中一颗耀眼、璀璨之星辰!!

214 评论

细舆媚砜

看《三国演义》——品曹操之奸雄 历史如同一位包含经验的“老者”,每一代人都试图在他的身上找到一些可以参考的东西,但他们所得到的永远是一段新的历史,一段新的经验。在《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看曹操这个人物,而他身上那独有的“奸雄”也正是耐人寻味之处。 曹操是三国时期十分重要的人物,在《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中都有详细的记述,前者作为史书,对人物的评论是十分少的,作者并无太多的个人观点从著作中体现出来。而后者作为小说,则加杂了许多个人的见解。《三国演义》中的曹操遭受到作者不少的批判,并且给他加上了“奸雄”的称号,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许多人对曹操这个历史人物的看法。但小说并不是简单的加以丑化,而是从众多的细节中反映出来,作品中写到曹操谋刺董卓未成,亡命东行,途中误杀吕伯奢家属,后又故意将计就计杀了吕伯奢。这点将曹操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叫天下人负我”的奸诈性格描绘得淋漓尽致。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与曹操“奸诈”的一面相对照的是关羽的“忠义”。作者在作品中极力推崇刘备,关羽这一方。这是为什么呢?我们首先要考虑到作者所处的时代是明代,当时还是封建社会时期,思想仍停留在一味的推崇“忠孝仁义”的行为。而刘备,关羽作为与汉室正统有关的一些人,理所当然被人看作为正统,这样就得到了推崇。而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举无疑是篡位的另一种形式,自然而然地被作者所鄙弃。但作一个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曹操的奸诈背后有着雄才伟略,关羽的忠义背后也有着刚愎自用。由此可见,并没有什么完美的人物,只是多一些可赞之处,少一些可憎之处罢了。 曹操虽奸,而最终没有篡汉。一些人认为曹操这样的举动总算是守住了道德的底线。而另一些人却认为这恰是奸诈的体现,原因是“其子曹丕篡汉后,追封曹操为武帝,曹操早有所料,故不亲自篡汉,以免后世骂名!”但事实上曹操生前说过:“吾若有幸当为周武王。”说明曹操在谋划篡汉之时仍不忘要得的名正言顺。这是曹操身上特别的一点。 曹操以“求贤若渴,骄傲自大,足智多谋”三点最为突出。这三点也奠定了他作为一个奸雄的基础。 “求贤”是历代君王成就霸业共同的一点原因,而在曹操的身上这一点也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独行其事之时,曹操不令人杀之,反而与之放行,实在是惜才爱才的表现。官渡之战时,曹操听闻许攸前来拜访,竟赤着脚亲自去迎,这又是何等的屈尊求贤,难怪许攸为曹操所感,于是献计使曹操断袁绍之粮草,一举平定了河北,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宋贤有诗云:“浩浩长江风浪生,当年赤壁夜交兵;负忠若不因黄盖,妙计何曾识孔名明。”赤壁之战之所以乾坤逆转,其中一半是由于曹操的爱才,对黄盖的过于信任所至。纵观曹操求贤的这一点,可以说是成也因才,败也因才。从一定角度来看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这两场著名的战役,竟都是由曹操求贤爱才所至,这一点的确耐人寻味。 “自负”是历代君王失败共同的一点原因,而在曹操的身上也有所体现。赤壁之战兵败后,曹操狼狈不堪地逃走了。逃至乌林之西,宜都之北,此时还有几千名士兵。曹操见树木丛生山川险峻,仰面大笑曰:“周瑜无谋,孔明无智。若是吾用兵,在此埋下一军何如?”话未完,赵云杀出,曹军损兵过半。又逃至葫芦口,此时尚有近千名士兵,曹操又仰天大笑曰:“诸葛亮,周瑜虽有将才,而智不足也。若是吾用兵,在此埋下一军,纵然逃脱也不免重伤。”话未完,张飞杀出,曹兵混作一团。逃至华荣道,此时只有百余骑,曹操再次仰天大笑:“诸葛亮,周瑜虽足智多谋,吾笑其无能。若在次埋一伏兵,吾等皆束手就擒。”言未毕,关羽杀出……小说以曹操的三次仰天大笑,引出三次兵败,作者并没有直接加以评论,而是以士兵数的锐减,和曹操话语的细微变化体现曹操的自负,给人留下了充分的回味空间。在反复的品味中不禁让人觉得曹操的三次大笑显得是如此可笑,如同是在嘲笑自己的自大。曾有人这样说过:“骄傲自满是一个可怕的陷阱,而且这座陷阱是人们自己亲手挖掘的。”在此真的是很贴切了。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历史证明了曹操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自董卓以后,豪杰并起,曹操比袁绍则名微众寡,然而曹操却运用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坐拥天时之利为成功之本,击败袁绍。巧用离间计瓦解韩遂与马超的信任,而平西凉之乱。调虎离山,汉中破张鲁。这些都是曹操雄才伟略的体现。作为一代豪杰,曹操有着独有的奸诈,更有着超凡的才智,正是由于这两点共同汇聚在曹操,才“赢得”了世人独特的评价“奸雄”。 《三国演义》中还贯穿有“尊刘抑曹”的思想,推崇刘备的“仁政”与批判曹操的“暴政”是小说中反映的主线之一。在历史上曹操的确是一个实行“暴政”的人,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残忍也被更深地刻画出来了。攻克徐州后屠杀徐州百姓,官渡之战时坑杀降卒,远征乌丸三郡时“屠柳城”。曹操的这些举动不犹让人感到有些冷血!而曹操之统一北方,诚有功于民,存鸿鹄之志,为社稷之事;千古烈士,确实敢当。然烈士非善士,攻黄巾,屠徐州,兴亡百姓苦,涂炭生灵。这亦是无奈之举。古之君王成大事者必劳民伤财,曹操欲要成霸业这也是必经之路。加以曹操“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叫天下人负我”的性格特征,暴政非但没有让他处于劣势,反而在众人中取得了令人敬畏的声望。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曹操一代“奸雄”,有生之年,与群雄逐鹿中原,有包举宇内、并吞四海之宏图。然志未完,命已去!子孙不过三代位又被司马所篡,此皆因果循环呼?非也,乃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耳。他,惟才是用,号召垦荒屯田;他,南征北战,率军横扫中原;他,智能超群,明察邪佞忠奸,曹操诚可谓是历史天空中一颗耀眼、璀璨之星辰!!(引用)

288 评论

月语星纱

曹操,字孟德,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纵观中国历代君王,没有一位比得上曹操的。像这样一种文武全才,真的是百年难得一见。可是,很多人不是抓住曹操的才能来评价他,而是喜欢挑别人的毛病来谈论别人,说曹操篡汉,是汉贼,奸贼。真的是这样吗?我觉得并非如此。后人很多都说曹操的人品不行,很奸诈,很残忍,很自私,只是他们批评曹操的主要原因。的确,曹操是这样,但是,历代的君王哪个不是这样的,为什么就是曹操受到这种不公平的谴责呢?何况,曹操身逢国家分裂的乱世,形成这样的性格也是很正常的。什么叫做奸诈呢?其实这只是敌人为了讽刺对方而创造的一个形容词。其实说好听点,换个角度看问题,这其实就是聪明,是智慧。在到处都是战争的三国时期,曹操作为一个领导者,一个将领,在内要治国,在外要剿灭反叛势力,不奸诈点,可以取得成功,取得胜利吗?曹操为什么能够统一北方,就是因为他有智慧,有头脑。懂得使“奸”。有史书记载,曹操攻取了城池以后,往往会屠民,这点说实在是不对的,但是,在封建社会,有哪个统治者没有做过这种事情呢?后人只看到曹操残忍屠城的一面,那么又有没有看到他爱民的一面呢?有没有看到他与袁绍决战时为了不让百姓受苦,把白马的百姓迁到了官渡;有没有看到曹操把军队治理得与民秋毫不犯,这些,都是他仁慈的一面。可是,后人就只会向别人的痛处进攻,不会看到别人的长处,肤浅!说他自私,也许时因为传说中曹操曾经讲过“宁我负人,休人负我”这句话吧。可是,这并不是很可靠的事情,即使是有,你们能说自己心里没有一点私心吗?自私是罪吗?不是的。曹操是一位很伟大的人,他为中国的统一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正如曹操说的一样,假如没有了曹操,汉献帝时期不知道有几人称孤称王,正因为曹操的不懈努力,才使三分之二个中国统一了。有人说这是曹操太自以为是了,三国时期,即使没有他中国同样可以以这个速度同归晋朝。真的吗?除了曹操真的有这样的英雄吗?我认为已经没有了。孙策可以说是一位大英雄,有勇有谋有大志,他也有统一中国的志向,可惜,时不予人,这个年轻的将军在26岁时就英年早逝,可惜可惜!再有人说,不是还有孙权和刘备两个英雄吗?孙权的谋略用人的确不错,但是对于行军打仗还是不行的。况且,孙权有这种志向吗?没有,孙权只是一个保家的将军,他没有发展自己势力的想法,他但求自保就足够了。至于刘备,真的称得上英雄吗?虽然曹操一再强调刘备是个英雄,可是我却不以为然。不论是史书中的刘备还是《三国演义》中的刘备,除了爱哭博取同情外,就没有什么能耐了。试看看,刘备在得诸葛亮之前,自己带兵打仗,有智吗?有用过谋略吗?这就是他为什么屡战屡败的原因。可能有人要反驳我,不对,刘备当时兵微将寡,战败也是很正常的。是吗?这个可以作为理由吗?难道曹操刚出山的时候就兵多将广吗?曹操不也是只有少数兵力,但是他懂得如何招兵买马,如何行军打仗,如何壮大自己的军队。这是刘备一不如曹操,就是谋略。其二,在听取意见方面,刘备也略逊曹操一筹。曹操他很能采纳谋士们的意见,并且,他也有自己的主意,他采取建议时,是先讨论,后采取的。刘备有做到这点吗?刘备得了诸葛亮之后,就依赖着这位智圣,孔明说做什么他就做什么,自己一点好的提议也没有。但刘备也不是一直都做个木头人,他也决定过一次,就是出兵攻打孙权的那一次,他一意孤行,不听从赵云、诸葛亮等人的劝告。结果呢?有了决定蜀国命运的战争,在彝陵之战中,刘备把蜀国的主力军都给弄没了。试想想,这样的人是英雄?这样的人能完成统一中国的任务?绝对不能!在战略眼光方面,刘备就更加不如曹操了。至于其他的袁绍、袁术、刘表等就更加不值得一提了。曹操究竟怎样有智慧呢?在文学方面,他写了很多有名的诗。《观沧海》、《短歌行》……都是些脍炙人口的好诗,流传千古。政治方面,他把北部中国治理得国泰民安,实施的屯田制更是可以看出他深谋远虑的战略目光。军事方面的才能就有更多的证明了。在官渡之战中,曹操的军事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尽管他的兵力与袁绍的兵力相差悬殊,处于极其不利的处境中,但是他任贤用能,制定谋略,广纳人言,终于以少胜多,成为历史上最有名的战争之一。他首先采用声东击西的策略,假装进攻延津,实际授计于关羽等人援救白马,把袁绍的先头部队颜良大军打败,斩颜良首,挫败袁绍军队的锐气。接着袁绍的大将文丑连同刘备率军攻击曹操,此时曹操身边只有数百铁骑兵,周围的将领都劝曹操马上逃走,可是曹操并没有这样做。他把随军带的军用物品撒满于道路上,引诱文丑的军队,果真,文丑军都乱了,这时曹操下令出击文丑军,结果又获胜了,斩文丑。颜良、文丑可是袁绍手下最厉害的将军,可都被曹操用计斩了,足够显出他的用兵入神。战胜后他并没有骄傲,而是选择退兵,原因是兵力悬殊,曹操懂得要智胜,不能力取。他退到官渡坚守,在官渡,比在白马有利多了,官渡靠近曹操的都城,而袁绍的却离自己的基地越来越远,这一点对战争是很重要的,因为关系着军资的补给问题。曹操选择坚守等待时机的策略,一举击败了袁绍大军。这些都是曹操的军事才能。其实曹操用兵入神的实例并不止这么一点,而是有很多,像破马超的一战也充分表现出来了。其实曹操也有仁慈的一面,他往往会不计较敌将的反抗,不杀他们,反而收容他们,像张辽、张绣、张郃、文聘、陈琳等,都是如此,而且曹操对他们都很好。很多人说曹操是汉贼而讨厌他,我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想的。为什么曹操就一定要做臣子呢?为什么姓刘的就一定要做皇帝呢?王侯将相宁有种呼?刘家的江山不是也从秦朝那夺过来的吗?只要是个正常人,有谁愿意对别人屈膝弯腰的,有谁愿意对别人称自己是奴才,有谁愿意连自己的性命都掌握在别人手里的?你愿意吗?肯定不愿意。曹操有的是才能,做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有何不可。国家的领导人就是应该有能者居之。当然,曹操也有他的缺点,他的确有残忍的一面,有自私的一面,还有好色的一面,但是,这些都不是我们评价他所应该注重的,我们应该抓住他的主要特点,主要功绩来评价他,这才是正确的。人无完人,人孰无过。纵观曹操的功绩、才能,是远远大于他的过错的,曹操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大英雄!

200 评论

dp786639854

2014年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本多元化,《世界汉语教学》1:142-156。2013年信息化地球村时代的汉语适应问题,《大江东去—王士元教授80岁贺寿文集》,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51-70。节律和形态里的前后不对称,《中国语文》。2012年汉、英主要事件名词语义特征,《当代语言学》1:1-11。作为语法分析起点之一的数量性限制,《汉语学习》1:3-13。目的语の指示性の强さに基づく他动词の分类,影山太郎・沈力(编)《日中理论言语学の新展开3:语汇と品词》,东京:くろしお出版, 2012:241-266。主编《国外当代语言学选著研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重度-标志对应律:兼论功能动因的语用性落实和语法性落实,《中国语文》。再谈对Greenberg45条共性的分析,《认知语法和对外汉语教学论集》118-149,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年蕴含关系的两种解释模式,《中国语文》4:331-341。论“整体-部分、多量-少量”优势顺序的普遍性,《外国语》4:2-15。《汉语的认知心理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语义投影连续性假说:原理和引申(第二作者屈正林),《语言学论丛》42辑,112-128。2009年“组块”与语言结构难度,《世界汉语教学》1:3-16。The placement of Chinese adverbial revisited: what differentiates Chinese word order from other SVO languages (co-author Xiaozhou Wu), Janet Xing of Chinese Linguistics: Functional .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从某些语言学术语的翻译说起,《外国语》2:2-7。也谈“有标记”的歧解及解决之道,《当代语言学》3:260-266。中国境内的双及物结构语序(第二作者罗天华),《汉藏语学报》第三期:56-70。基于宾语指称性强弱的及物动词分类,《外国语》6:18-26。The parallelism between NPs and clauses in terms of pragmatic effects on word order, Cahiers Linguistique–Asie Orientale [法国,东亚语言学] 年直系成分分析法—论结构分析中确保成分完整性的问题《中国语文》2: 129-139。现行汉字文本优缺点及其改革设想《跨文化交流:世界“汉语热”背景下中文学科的改革和探索》30-41,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语序类型学理论与汉语句法研究,沈阳、冯胜利主编《当代语言学理论和汉语研究》:242-256,北京:商务印书馆。再谈汉语“的”和日语の的区别,《外国语》3:55-63。从语言类型学看模态动词的句法地位,《语法研究与探索》(14)306-314,北京:商务印书馆。从类型学看汉语全称判断,日本《中国语学》255:1-18。2007年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的标点改革尝试,《北华大学学报》5:49-51,转载《语言应用研究与教学》2007(4): 2-3。“OV蕴含TV”的功能解释(第二作者罗天华),《汉语学报》。2006年论形式和功能的统一是语法分析的根本基础——兼谈转换语法的一些发展,《外国语》3:36-51。不同学派的“核心”概念之比较,《当代语言学》4:289-310。“形式描写、功能解释”的当代语言类型学,《东方语言学》(创刊号):10-21,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蕴涵共性的逻辑意义及其功能解释,何大安等(编辑)《山高水长:丁邦新教授七秩寿庆论文选》:741-784,台北:中央研究院语言研究所。2005年语序优势的认知解释:论可别度对语序的普遍影响,《当代语言学》1:1-15,2:132-138。时间表达的语法差异及其认知解释:从“年、月、日”的同类性谈起(第二作者屈正林),《世界汉语教学》2:12-21。语言教学门内谈,《北华大学学报(社科版)》3:7-10。指人名词组合语序的功能解释:从形式描写到功能解释的一个个案,《中国语文》4:291-299。关于句法理论的起点和三个平面理论(第二作者 曹德和),《语言研究集刊(第二辑)》:317-336,上海辞书出版社。语言符号理据性面面观(第二作者郭中),《外国语》6:32-39。2004年作为一条语言共性的“距离-标记对应律”,《中国语文》(1):3-15。汉语语序的总体特点及其功能解释:从话题突出到焦点突出,《庆祝《中国语文》创刊50周年学术论文集》28-38,北京:商务印书馆。对外汉语教学的经济原则(第二作者谢天蔚),《汉语学习》(4):50-55。共性探索背景下的汉语句法研究--谈谈如何从个性中分解、提取共性规律。北京大学《语言学论丛》第三十辑:74-90。2003年“的”的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从描写性到区别性再到指称性,《世界汉语教学》:(1)14-29。增加汉字书写系统的语法信息,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七月号,。汉语疑问词前移的语用限制:从话题焦点谈起(第二作者徐阳春),《语言科学》(6):3-11。试论周遍性成分的状语性,载徐烈炯、刘丹青主编《话题与焦点新论》:83-96,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英汉语法比较范围的扩大(第二作者谢天蔚),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 111-130. and Syntax in Chinese: A Case Study (second author San Duanmu).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 年从宾语标记的分布看语言类型学的功能分析,《当代语言学》3:253-263。What is the chunk in linguistic structure?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gnitive Science: :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年汉语“的”和日语“no”的比较,日本《现代中国语研究》第一期:106-112。京都:株式会社朋友书店。1998年Left-right asymmetries of word order variation: a functional . diss.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Los Angeles.().从语义、语用看语法形式的实质,《中国语文》(5):353-367;人大复印资料98(12):87-101。Word order variation in Ta shuo-le wo san-tian huahua. 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 21-32. 年Computer-aided training in reading Chinese. 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32-2:年从“跳舞”、“必然”的词性到“忽然”、“突然”的区别,《语言研究》92-1:12-18。1991年A comparis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parsing based on simultaneous chunking. Proceedings of 1991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Processing of Chinese and Oriental Languages:270-275, Taipei, 年加强共性研究更是当务之急:对中国语言学研究的反思的反思,《汉字文化》90-1。The structure of Chinese noun phrases. In Mamoru Saito (ed.) Comparative studies on noun phrases: 1-41,.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research 年结构、节奏、松紧、轻重在汉语中的相互作用:从“等等+单音名词”为何不合格说起,《汉语学习》89-3:25-28。1988年定语的外延性、内涵性、称谓性及其顺序,《语法研究和探索(四)》:102-115,北京大学出版社。多重复句的层次问题(第二作者金立鑫),《汉语学习》88-5:年从心理学角度看汉语句型问题,《动词和句型》:39-51,语文出版社。语言结构的切分及其数学基础,《思维科学》87-4:47-50。1986年语句理解的同步组块过程及其数量描述,《中国语文》86(2):106-112。组块理论的完善化及其在自然语言理解中的应用,《思维科学》86(2):77-85。1985年流程切分和板块组合,《语文研究》85(1):36-42;人大复印资料85(5):125-131。论感知同思维的关系,《思维科学探索》:182-192,山西人民出版社。名物化异议种种,《语文导报》85-7:27-28。语言结构的外向、内向分类及核心的定义,《语法研究和探索(三)》:338-351,北京大学出版社。从认知心理学看正词法问题,《汉语拼音正词法论文选》:117-132,文字改革出版社。汉语拼音的阅读心理,《文字改革》85-6:11-13。试论经学注释法对思想的禁锢,上海社科院《社会科学》4:8-10。1983年无限递归的条件和有限切分,《汉语学习》(3):23-29。人脑短时记忆机制和人类语言结构的关系,《世界科学》83-9:21-30;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卷83(9):25-30词性标注问题两则,辞书研究83-5:2-10。1981年动词名词兼类问题,《辞书研究》。主干成分分析法,《语文研究》。对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一些看法,《中国语文》81-4:255-259。1979年也谈结构,《中国语文》(6):412-415。读《“的”字结构和判断句》,《中国语文》(4):275-278。

291 评论

相关问答

  • 大江东去论文研究目的

    这是真的呀.要相信事实相信科学

    耀眼的小日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股东出资研究论文大纲

    先列个大纲,再找些举例和数据说明进行添加,组织语言就可以了。资本成本理念反映了为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西方企业经营哲学和财务目 标,其隐含的价值理念体现在企业投资

    和信长庆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东南大学研究生学报

    学报一般是综合性的,专业性要求不是很强,如果写的文章是综述类的文章发学报会好发一点,如果是研究性文章发期刊更有价值

    在路上8848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黑龙江大学研究生论文目录

    这个,我在网站上找的,你看看吧,黑龙江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及招生专业目录

    bluelights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东北大学研究生论文

    本人在网上查到了2015年1月22日公布的《东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试行)》,大家可以对照一下,就会知道本人所言不虚。 东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

    qingkong88888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