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大江东去论文研究目的

大江东去论文研究目的

发布时间:

大江东去论文研究目的

这是真的呀.要相信事实相信科学

佩服老兄在这里照论文,要原创吗,来不及了,哈哈郭本《古代汉语》“通论”部分商兑 由郭锡良等五位专家编写的《古代汉语》(简称郭本)是广大任课教师乐意采用,在全国有很大影响的一部教材。这部教材继承了王力先生首创的文选、通论、常用词三结合的体例,而又有所创新,特别是“词义分析举例”六个单元的编写体现出明显的进步。我认为,这部教材是适合教学的一部高质量的教科书。当然,“高质量”并不意味着完美无缺。多年来,我一直使用该教材作为教本,在历年的教学中陆续发现一些问题。对文选注释部分若干问题的讨论发表在山东省语言学会编辑的《语海新探》第四辑(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这里对“通论”中的若干问题谈谈个人看法。如果我的认识当中有错误,欢迎编者和广大同行批评指正。我个人的意愿是希望这部教材更臻完善,在古汉语的教学中进一步发挥它的作用。� 本文所指版本是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1版的上下册修订本。为了便于查对,本文行文次第依照教材页码的顺序,1-597页在上册,599-1126页在下册。� 一、举例不合� 1、97页第三段-98页:“在考察词的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时,还要注意语音、字体的变化,这种变化容易掩盖本义和引申义之间的关系,使人误以为是毫无联系的两个词。……字形的变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代表本义的字形变了。如《诗经·曹凤·候人》:‘何戈与�’。这个‘何’字的本义是‘儋’的意思,因为假借作疑问代词,后来,用‘荷’字表示‘儋’的意义,‘何’字反而失去了本义。” 按:既然讲的是词的本义、引申义和由引申而产生的语音、字体的变化,那就不应该把“何荷”这种“因为假借”而造成的字形变化拿来作例子,因为“假借”是不存在引申关系的(是“假借”就不是“引申”,有“引申”就不能说是“假借”,二者是不相容概念),“假借”与“被假借”正是“毫无联系的两个词”。这个例子应换“原源”、“内纳”之类。� 2、285页,名词作状语例:“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山海经·夸父逐日)� 按:“北”是方位名词活用作动词,作谓语,“北”和“饮”是连谓结构。理由如下:(1)方位名词作状语的翻译只在前面加上介词就可以了(大江东去——向东流去,“东”前面加上介词“向”,谓语已经有了“去”),作谓语则还要补出适当的谓语(江水又东——向东流去,前添加介词“向”,后补出谓语“流去”),第7页注[3]对“北饮大泽”的翻译是“到北边去喝大湖的水”,“到北边去”也就是“向北走”。(2)后文有“未至”,可见夸父在“道渴而死”之前的确“北”(“到北方去”)了,只是“未至”而已。(3)“北”后可点断,“饮”前可加上能愿动词“欲”,变成“北,欲饮大泽”;如果“北”作状语,是不能点断和加上“欲”的。(4)《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对“连动句”下的定义是“相连的两个动词短语之间有目的、方式、先后等关系”,此例中的“北”与“饮”正具有这些关系。 3、281页对“名词的使动用法”下的定义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二举了“生死而肉骨”(左传·襄公二十二年)为例,解析说“例二是更典型的例子,……‘生死’相当于递系结构‘使死生’,即‘使死者复生’;‘肉骨’相当于递系结构‘使骨肉’,即‘使白骨生肉’,也就是‘使死者复生’的意思”。�〖HT〗按:例二恰恰是不典型的例子。“生死”应该是动词的使动用法,这里只是附带讲解;“肉骨”是名词的使动用发中比较复杂的例子,“使骨肉”的“肉”又活用作动词,是“生长出肉”的意思,这并不是定义中的“成为”所能概括的。要使定义与举例协调,要么修改定义,要么更换例句。� 4、297页讲“……者,……也”式的判断句,例二是“吾所欲者,土地也”(韩非子·五蠹)。� 按:331页讲“所……者”的格式和“所……”相同,“所食者”等于“所食”;那么,“所欲者”显然是“所”字短语的一种格式,是一个整体,指“想要的东西”,这个“者”字跟例一“南冥者”、例三“陈胜者”中“者”的语法性质是不一样的。� 5、309页:古代汉语“但”则主要是表示范围的副词,和现代的“只”意思相当。例二: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三国志·华佗传) 按:此例中的“但”是“只是”、“不过”之义,表示轻微的转折,应归连词。杨伯峻《古代汉语虚词》,还有其他工具书都把这种用法的“但”归入连词。“但”的“只是”“不过”义是从“只”义向“但是”义发展的过渡状态。这个例子不典型。�〖HTK〗 6、323页讲“谦称和尊称都是名词,不是代词”,例五“愚谓大计不如迎之”(三国志周瑜传) 按:“愚”表示自谦,但不是名词,性质与前四例中的“寡人”、“臣”、“妾”、“仆”不一样,而与319页上的“窃”等一样,同属表敬副词。“愚”在句中作状语,前面省掉了主语“臣”。 7、336页讲介词“与”表示处所和时间,其中表示时间例三是“有志乎古者希矣”(答李翊书),讲解说“这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于’,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介词‘在’、‘到’、‘从’等”。�〖HT〗 按:此例中的“与”不能用“在”、“到”、“从”来替换,它相当于“对”、“对于,应该入第二种用法“介绍涉及的对象”(“有志乎古者”——“对古代的学问有兴趣”)。 8、342页讲“而”用在偏正结构里,连接状语和谓语动词,例五是“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史记·陈涉起义)。� 按:“为坛而盟”是两种行为(教材199页注[18]:筑起高台,在上面宣誓订约),两种行为之间有先后、目的等关系,这是连动句,而不是状谓式,“而”表示“两种行为的联系”。� 9、341页“则”的用法:第一,表示两事在时间上相承。例三: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论贵粟疏)� 按:此例当入第二种用法,“表示因果或情理上的联系”。� 10、350页:“用‘矣’表示将然,在表示假设和条件的复句中看得最清楚。”例二:“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战国策·燕昭王求士)例三:“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按:例二的前后两个分句之间并无“假设”和“条件”的关系,而应该是“顺承”的关系。例三中的“矣”不表将然,句中的“向”、“久”和“已”已经把“过去”说得明明白白。 11、351页“祈使句也可以用‘矣’字”,例一:“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按:祈使句是用来要求对方或禁止对方行动的句子。此例中的“无攻宋”是楚王自己放弃自己计划的行为,“请”也不是表示“请求”的动词,而和319页“臣请完璧归赵”的“请”一样,是表敬副词。因此,这一例句应该属于陈述句,它表达了楚王自己的意愿。� (待续)

看《三国演义》——品曹操之奸雄 历史如同一位包含经验的“老者”,每一代人都试图在他的身上找到一些可以参考的东西,但他们所得到的永远是一段新的历史,一段新的经验。在《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看曹操这个人物,而他身上那独有的“奸雄”也正是耐人寻味之处。 曹操是三国时期十分重要的人物,在《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中都有详细的记述,前者作为史书,对人物的评论是十分少的,作者并无太多的个人观点从著作中体现出来。而后者作为小说,则加杂了许多个人的见解。《三国演义》中的曹操遭受到作者不少的批判,并且给他加上了“奸雄”的称号,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许多人对曹操这个历史人物的看法。但小说并不是简单的加以丑化,而是从众多的细节中反映出来,作品中写到曹操谋刺董卓未成,亡命东行,途中误杀吕伯奢家属,后又故意将计就计杀了吕伯奢。这点将曹操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叫天下人负我”的奸诈性格描绘得淋漓尽致。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与曹操“奸诈”的一面相对照的是关羽的“忠义”。作者在作品中极力推崇刘备,关羽这一方。这是为什么呢?我们首先要考虑到作者所处的时代是明代,当时还是封建社会时期,思想仍停留在一味的推崇“忠孝仁义”的行为。而刘备,关羽作为与汉室正统有关的一些人,理所当然被人看作为正统,这样就得到了推崇。而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举无疑是篡位的另一种形式,自然而然地被作者所鄙弃。但作一个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曹操的奸诈背后有着雄才伟略,关羽的忠义背后也有着刚愎自用。由此可见,并没有什么完美的人物,只是多一些可赞之处,少一些可憎之处罢了。 曹操虽奸,而最终没有篡汉。一些人认为曹操这样的举动总算是守住了道德的底线。而另一些人却认为这恰是奸诈的体现,原因是“其子曹丕篡汉后,追封曹操为武帝,曹操早有所料,故不亲自篡汉,以免后世骂名!”但事实上曹操生前说过:“吾若有幸当为周武王。”说明曹操在谋划篡汉之时仍不忘要得的名正言顺。这是曹操身上特别的一点。 曹操以“求贤若渴,骄傲自大,足智多谋”三点最为突出。这三点也奠定了他作为一个奸雄的基础。 “求贤”是历代君王成就霸业共同的一点原因,而在曹操的身上这一点也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独行其事之时,曹操不令人杀之,反而与之放行,实在是惜才爱才的表现。官渡之战时,曹操听闻许攸前来拜访,竟赤着脚亲自去迎,这又是何等的屈尊求贤,难怪许攸为曹操所感,于是献计使曹操断袁绍之粮草,一举平定了河北,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宋贤有诗云:“浩浩长江风浪生,当年赤壁夜交兵;负忠若不因黄盖,妙计何曾识孔名明。”赤壁之战之所以乾坤逆转,其中一半是由于曹操的爱才,对黄盖的过于信任所至。纵观曹操求贤的这一点,可以说是成也因才,败也因才。从一定角度来看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这两场著名的战役,竟都是由曹操求贤爱才所至,这一点的确耐人寻味。 “自负”是历代君王失败共同的一点原因,而在曹操的身上也有所体现。赤壁之战兵败后,曹操狼狈不堪地逃走了。逃至乌林之西,宜都之北,此时还有几千名士兵。曹操见树木丛生山川险峻,仰面大笑曰:“周瑜无谋,孔明无智。若是吾用兵,在此埋下一军何如?”话未完,赵云杀出,曹军损兵过半。又逃至葫芦口,此时尚有近千名士兵,曹操又仰天大笑曰:“诸葛亮,周瑜虽有将才,而智不足也。若是吾用兵,在此埋下一军,纵然逃脱也不免重伤。”话未完,张飞杀出,曹兵混作一团。逃至华荣道,此时只有百余骑,曹操再次仰天大笑:“诸葛亮,周瑜虽足智多谋,吾笑其无能。若在次埋一伏兵,吾等皆束手就擒。”言未毕,关羽杀出……小说以曹操的三次仰天大笑,引出三次兵败,作者并没有直接加以评论,而是以士兵数的锐减,和曹操话语的细微变化体现曹操的自负,给人留下了充分的回味空间。在反复的品味中不禁让人觉得曹操的三次大笑显得是如此可笑,如同是在嘲笑自己的自大。曾有人这样说过:“骄傲自满是一个可怕的陷阱,而且这座陷阱是人们自己亲手挖掘的。”在此真的是很贴切了。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历史证明了曹操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自董卓以后,豪杰并起,曹操比袁绍则名微众寡,然而曹操却运用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坐拥天时之利为成功之本,击败袁绍。巧用离间计瓦解韩遂与马超的信任,而平西凉之乱。调虎离山,汉中破张鲁。这些都是曹操雄才伟略的体现。作为一代豪杰,曹操有着独有的奸诈,更有着超凡的才智,正是由于这两点共同汇聚在曹操,才“赢得”了世人独特的评价“奸雄”。 《三国演义》中还贯穿有“尊刘抑曹”的思想,推崇刘备的“仁政”与批判曹操的“暴政”是小说中反映的主线之一。在历史上曹操的确是一个实行“暴政”的人,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残忍也被更深地刻画出来了。攻克徐州后屠杀徐州百姓,官渡之战时坑杀降卒,远征乌丸三郡时“屠柳城”。曹操的这些举动不犹让人感到有些冷血!而曹操之统一北方,诚有功于民,存鸿鹄之志,为社稷之事;千古烈士,确实敢当。然烈士非善士,攻黄巾,屠徐州,兴亡百姓苦,涂炭生灵。这亦是无奈之举。古之君王成大事者必劳民伤财,曹操欲要成霸业这也是必经之路。加以曹操“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叫天下人负我”的性格特征,暴政非但没有让他处于劣势,反而在众人中取得了令人敬畏的声望。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曹操一代“奸雄”,有生之年,与群雄逐鹿中原,有包举宇内、并吞四海之宏图。然志未完,命已去!子孙不过三代位又被司马所篡,此皆因果循环呼?非也,乃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耳。他,惟才是用,号召垦荒屯田;他,南征北战,率军横扫中原;他,智能超群,明察邪佞忠奸,曹操诚可谓是历史天空中一颗耀眼、璀璨之星辰!!

看《三国演义》——品曹操之奸雄 历史如同一位包含经验的“老者”,每一代人都试图在他的身上找到一些可以参考的东西,但他们所得到的永远是一段新的历史,一段新的经验。在《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看曹操这个人物,而他身上那独有的“奸雄”也正是耐人寻味之处。 曹操是三国时期十分重要的人物,在《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中都有详细的记述,前者作为史书,对人物的评论是十分少的,作者并无太多的个人观点从著作中体现出来。而后者作为小说,则加杂了许多个人的见解。《三国演义》中的曹操遭受到作者不少的批判,并且给他加上了“奸雄”的称号,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许多人对曹操这个历史人物的看法。但小说并不是简单的加以丑化,而是从众多的细节中反映出来,作品中写到曹操谋刺董卓未成,亡命东行,途中误杀吕伯奢家属,后又故意将计就计杀了吕伯奢。这点将曹操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叫天下人负我”的奸诈性格描绘得淋漓尽致。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与曹操“奸诈”的一面相对照的是关羽的“忠义”。作者在作品中极力推崇刘备,关羽这一方。这是为什么呢?我们首先要考虑到作者所处的时代是明代,当时还是封建社会时期,思想仍停留在一味的推崇“忠孝仁义”的行为。而刘备,关羽作为与汉室正统有关的一些人,理所当然被人看作为正统,这样就得到了推崇。而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举无疑是篡位的另一种形式,自然而然地被作者所鄙弃。但作一个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曹操的奸诈背后有着雄才伟略,关羽的忠义背后也有着刚愎自用。由此可见,并没有什么完美的人物,只是多一些可赞之处,少一些可憎之处罢了。 曹操虽奸,而最终没有篡汉。一些人认为曹操这样的举动总算是守住了道德的底线。而另一些人却认为这恰是奸诈的体现,原因是“其子曹丕篡汉后,追封曹操为武帝,曹操早有所料,故不亲自篡汉,以免后世骂名!”但事实上曹操生前说过:“吾若有幸当为周武王。”说明曹操在谋划篡汉之时仍不忘要得的名正言顺。这是曹操身上特别的一点。 曹操以“求贤若渴,骄傲自大,足智多谋”三点最为突出。这三点也奠定了他作为一个奸雄的基础。 “求贤”是历代君王成就霸业共同的一点原因,而在曹操的身上这一点也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独行其事之时,曹操不令人杀之,反而与之放行,实在是惜才爱才的表现。官渡之战时,曹操听闻许攸前来拜访,竟赤着脚亲自去迎,这又是何等的屈尊求贤,难怪许攸为曹操所感,于是献计使曹操断袁绍之粮草,一举平定了河北,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宋贤有诗云:“浩浩长江风浪生,当年赤壁夜交兵;负忠若不因黄盖,妙计何曾识孔名明。”赤壁之战之所以乾坤逆转,其中一半是由于曹操的爱才,对黄盖的过于信任所至。纵观曹操求贤的这一点,可以说是成也因才,败也因才。从一定角度来看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这两场著名的战役,竟都是由曹操求贤爱才所至,这一点的确耐人寻味。 “自负”是历代君王失败共同的一点原因,而在曹操的身上也有所体现。赤壁之战兵败后,曹操狼狈不堪地逃走了。逃至乌林之西,宜都之北,此时还有几千名士兵。曹操见树木丛生山川险峻,仰面大笑曰:“周瑜无谋,孔明无智。若是吾用兵,在此埋下一军何如?”话未完,赵云杀出,曹军损兵过半。又逃至葫芦口,此时尚有近千名士兵,曹操又仰天大笑曰:“诸葛亮,周瑜虽有将才,而智不足也。若是吾用兵,在此埋下一军,纵然逃脱也不免重伤。”话未完,张飞杀出,曹兵混作一团。逃至华荣道,此时只有百余骑,曹操再次仰天大笑:“诸葛亮,周瑜虽足智多谋,吾笑其无能。若在次埋一伏兵,吾等皆束手就擒。”言未毕,关羽杀出……小说以曹操的三次仰天大笑,引出三次兵败,作者并没有直接加以评论,而是以士兵数的锐减,和曹操话语的细微变化体现曹操的自负,给人留下了充分的回味空间。在反复的品味中不禁让人觉得曹操的三次大笑显得是如此可笑,如同是在嘲笑自己的自大。曾有人这样说过:“骄傲自满是一个可怕的陷阱,而且这座陷阱是人们自己亲手挖掘的。”在此真的是很贴切了。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历史证明了曹操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自董卓以后,豪杰并起,曹操比袁绍则名微众寡,然而曹操却运用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坐拥天时之利为成功之本,击败袁绍。巧用离间计瓦解韩遂与马超的信任,而平西凉之乱。调虎离山,汉中破张鲁。这些都是曹操雄才伟略的体现。作为一代豪杰,曹操有着独有的奸诈,更有着超凡的才智,正是由于这两点共同汇聚在曹操,才“赢得”了世人独特的评价“奸雄”。 《三国演义》中还贯穿有“尊刘抑曹”的思想,推崇刘备的“仁政”与批判曹操的“暴政”是小说中反映的主线之一。在历史上曹操的确是一个实行“暴政”的人,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残忍也被更深地刻画出来了。攻克徐州后屠杀徐州百姓,官渡之战时坑杀降卒,远征乌丸三郡时“屠柳城”。曹操的这些举动不犹让人感到有些冷血!而曹操之统一北方,诚有功于民,存鸿鹄之志,为社稷之事;千古烈士,确实敢当。然烈士非善士,攻黄巾,屠徐州,兴亡百姓苦,涂炭生灵。这亦是无奈之举。古之君王成大事者必劳民伤财,曹操欲要成霸业这也是必经之路。加以曹操“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叫天下人负我”的性格特征,暴政非但没有让他处于劣势,反而在众人中取得了令人敬畏的声望。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曹操一代“奸雄”,有生之年,与群雄逐鹿中原,有包举宇内、并吞四海之宏图。然志未完,命已去!子孙不过三代位又被司马所篡,此皆因果循环呼?非也,乃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耳。他,惟才是用,号召垦荒屯田;他,南征北战,率军横扫中原;他,智能超群,明察邪佞忠奸,曹操诚可谓是历史天空中一颗耀眼、璀璨之星辰!!(引用)

大江东去毕业论文摘要

句句斟酌,敬请查证,其中“羽扇纶巾”一词应属首创 As a real historical figure, Zhuge Liang also exsists in literary creations, and as a man of the hour, he is praised and critisized by different views. Chiefly the thesis analyzes Zhuge Liang's historical images from two aspects. On the one hand, from the conflict between historic documents and works of art, the thesis demonstrates the Zhuge Liang's wizardly wise, which was commented by Lu Xun before; For the other, from the reality and logic, it talks about the defects on creation of character for him. The body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one is a new explanation for Zhuge Kongming's military genius, the other is a new explanation for his personality. Most of the researches on Zhuge Liang focus on the positive commendation, but this thesis will analyze Zhuge Kongming from anthor angle. Zhuge Liang in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often wears a cyan silk ribbon with a feather fan in hand, calmly and wisely. He has a ready plan in mind for the trend of events at that time. But this thesis will anaylze Kongming's talant and personality from another aspect. Key Words: Zhuge Liang;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Military Genius; Character Images

找个网么好了

《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它同《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齐名,并称中国古典四大小说名著。其四书各有所长,单就人物塑造上说,我偏爱于《三国演义》。书中人物颇多,像曹操、诸葛亮、周瑜、刘备、关羽、张飞之辈;吕布、张辽、赵云、于禁、李典之流。哪个不是英雄,有谁不是毫杰。有的是治世能臣,有的义气云天,有的智勇双全,有的忠贞不渝,当真是永放春秋,流芳百世。这些人物中,或忠或奸,或美或丑。其中,曹操、诸葛亮两个人物是全书塑造最成功、最中心的人物。曹操是粉脸奸臣,诸葛亮是治世能臣。一正一反,形成鲜明对比。诸葛亮流传千古,曹操遗臭万年。这好像有些不公平,但我们在这里不讨论它,也不讨论诸葛亮,专门讨论曹操。关于曹操的形象,近来争议颇多,特别是建国初期,兴起了一股为曹操翻案的热潮。一些在文学上颇有建树的同志也被卷入其中,像郭沫若就是其中之一。他说:“自宋以来,所谓正统观念确定之后,这位杰出的历史人物却蒙受了不白之冤,自《三国演义》风行以后,更差不多连三岁小孩子都把曹操当成坏人,当成一个粉脸的奸臣,实在是历史上“一大歪曲”。1但作为艺术形象的曹操,我们应该要区别对待,且不说曹操是否是历史上的歪曲,只说罗贯中是如何塑造曹操的,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为什么是个否定典型,罗贯中在塑造曹操时,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些,都是近来论争中涉及极少的,在这里,我想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以便大家参考。 一、三国故事源远流长 我国历史上的“三国”,本身就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各色人物闪亮登场,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中就记载了许多生动的三国故事,三国过后,在民间不断流传和丰富着三国故事。据杜宝《大业拾遗记》载,隋炀帝看水上杂戏,就有曹操谯水击蛟,刘备檀溪跃马的故事,晚唐诗人李商隐有《骄儿》诗云:“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这可能是最早的记载之一,到宋代的“说话”艺术中,已经有“说三分”的专门科目和专业艺人。可把“说三分”当作职业来做,说明三国故事在民间是非常流行的,人民也十分喜欢。还有,宋代苏轼《林志》曰:“王彭尝云: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可见当时的“说话”已经有了尊刘抑曹的倾向。到元代,有三国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和《三分事略》也记载了三国故事。其事故已粗具《三国演义》的轮廓,并以蜀汉为主线,还串以大量的民间传说,为后来罗贯中对《三国演义》的创作提供了大量而丰富的素材。2在金元时期的戏曲舞台上也出现了大量的“三国戏”,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就有《赤壁鏖兵》等剧目,使三国故事得以更加丰富。再后来,元明之际的剧目中,以“三国”为题材的就有六十多种,并且有半数以上是以蜀汉人物为中心,颂扬刘、关、张的义气,而贬斥曹操的奸狡。具有明显的反曹倾向。 罗贯中就是在这些民间传说,戏剧舞台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作《三国演义》的。作为任何一个作者,他在创作前,都会考虑作品的可读性,要使作品流传千古,就必需符合人民的胃口,即符合人民的思想感情。罗贯中也不例个,在创作《三国演义》时,采用民间传说来迎合人民,而三国故事在经过隋唐宋以后,就已经具有了明显的尊刘抑曹倾向,他在创作时也就自觉与不自觉地保留了尊汉抑曹的观点。也就是在塑造曹操这个人物形象时,自觉与不自觉地把他归为否定形象的一面,并加以夸张的艺术手法,使一个粉脸奸臣、狡诈枭雄,玩弄权术于一身的曹操出现在读者面前。可以说罗贯中在塑造曹操这一形象上,民间传说中的尊刘抑曹的倾向,差不多起了决定性作用。3他只能将曹操写成一个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的形象,而不能把曹操写成一个像刘备、关羽、张飞式的人物。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塑造的最中心、最成功的人物——诸葛亮、曹操两个人物都流传千古,诸葛亮是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具有丰富的斗争经验,超人的才智,冷静的头脑,在他身上,集中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才情和智慧,以及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而曹操则恰恰相反,他是一个政治野心家和阴谋家,他的身上代表了封建统治者的诡诈、残忍、多疑、机变等一系列特征,是封建统治者的典型。关于这点,黄立新老先生说得较清楚:“作为历史人物的曹操,确实是个有作为的人,他代表了当时寒族地主阶级利益,……然而,他毕竟是一个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存在着阶级的残酷,狡诈的恶德。”4这两个人物一正一反,开成鲜明对比。而这两个人物都是在民间深受人民喜爱的,但具有明显的偏重倾向,总是将诸葛亮归为正义,而把曹操当成灾星,是人民的大敌。罗贯中在塑造曹操时,很可能也是出于无耐,才把他写成这个样子的。 在这里还要注意一下《三国演义》的版本,目前,学术界认为最可靠的有两种本子,一是《三国志通俗演义》,一是《三国志演义》。前者全书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回,明代嘉靖年间刊刻,较接近罗贯中的原本,但文字粗朴,内容平易。后者全书一百二十回,是经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增删评点的本子,毛氏父子主要在回目、文辞、论赞、诗文等方面进行了整理,修改,使全书更加紧凑完整,大约成书于康熙年间,是目前最为流行的本子,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是毛氏修订本。在书中,有明显的尊刘抑曹倾向,对我们了解曹操的本来面目有些困难。所以有许多人对曹操这个形象产生了怀疑,书中的艺术形象与历史上的政治家有了一大段的距离,这就是罗贯中的民间性原因所致。 二、罗氏的时代正统思想的射映 作为历史人物,承担后人的是是非非,好像是不可推托的责任,不管他对历史有多重大的作用,只要后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就会有天壤之别。就曹操而言,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我们没理由否认,但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确实是个被否定的典型。却也有颂扬的地方,如曹操大破袁绍于官渡,以不足敌方十分之一的军力而把敌方打得一败涂地,使其一掘不振,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罗在《三国演义》中,对曹操有褒有贬,有扬有抑,这不能说不与罗氏的生活时代,价值取向无关。 关于罗贯中,我们知之甚少,据明人贾仲明《录鬼簿续编》载:“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竞不知其所终”。由此可知,罗贯中大略生活于元末明初。5作为生活于两朝之交的时代,目睹了元朝的灭亡和明朝的建立。历经了元末农民大起义,有可能他还参加过农民起义,因明人说罗贯中“有志图王”,6从这点看,他应是元明间人。鲁迅也说罗贯中为“元明间人”。(见《中国小说史略》)。对于生活于这样一个动荡年代的作家,他的创作肯定会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当时的起义以恢复汉族政权为号召的,把北方元朝政权比做三国时的曹魏政权,这在当时是符合人民的思想感情的。从宋起,汉族政权就屡受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掠,退居偏安江南,就早也把北方政权比做曹魏了,罗贯中也是当时人民之一,对北方政权(元朝政权)当然有一定的否定因素。这根本不足为怪,完全可以理解,他的《三国演义》就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写成的。元朝政权眼看就要崩溃,他不可能还要对元朝政权大加赞赏,而把曹操写成一个有德之士吧!他反对元朝政权,也就是反对曹魏,即曹操,为了符合人民的思想感情,把曹操塑造成一个否定性形象,也是无可厚非的。 在这里,还存在一个时代价值取向和正统思想的问题。所谓“正统”,不过是统治者为其统治的合法性而控制人民的思想武器。统治者为了自己的统治,不得不找借口,以让人民承认政治权力之合法性。7或说政权的来源承接尧、舜的禅让,或说统治区域是中原——黄河流域,或说自己乃皇室后裔,最终却是一个目的:巩固统治,与人民的利益关系并不大。三国以后,各朝统治者有各自的正统观念,晋朝是承魏而建,它就以魏为正统,以蜀汉为非正统。陈寿著《三国志》就以曹魏为正统,以蜀汉为偏霸的,到宋代,又出现了民族并存政权,金、辽、宋并存,各是其是,各非其非,都把自己说为合法政治权力,金、辽在北方,自比曹魏,地统中原,是正统;宋地处南方,偏安江南,势如蜀汉,以蜀为正统思想。而罗贯中的时代,起义以恢复汉族政权为号,也就是和宋的正统观一致,因而,就得否定曹魏的正统,既否定曹魏,也就是否定曹操,在作品中,曹操就不能堂而皇之了。也就是说,罗贯中不可能在作品里给曹操脸上添光,而是有些加黑。 三、抹不掉的历史 前面,我们以作品的民间性和时代性两个方面论述了罗贯中在塑造曹操的形象时,有意无意地将曹操写成一个反面人物,使封建地主阶级的本质特性能在他身上表现出来,以作为作者的一个借托。但就这两方面的影响,还不足以说明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曹操形象的塑造。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书中的曹操不止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他还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有好,也有坏,坏中有好,好中有坏,让人捉摸不透。要不然也不会取得这么大的成功,从这点说,我们不得不承认罗贯中的高超绝技,既然是好坏兼备,而前面我们都说的是影响罗氏塑造曹操坏形象的方面的因素,那么,又是什么影响罗贯中在写曹操时大加赞赏的呢? 《三国演义》作为历史演义小说,它就必得尊循历史,受历史的影响较大,往往是实多虚少。生活于三国时代的曹操,罗贯中固然不能了如指掌,只能通过“小说”、史书等材料来对其了解,而最权威的史料莫过于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在陈寿《三国志》中,曹操是三国时期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现在,我们还应该说他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8他在当时文学领域独领风骚,在他的昌导下,“建安文学“得以发扬光大,他自身也很有成就,诗文并茂,独树一帜,现今还有多篇文章流行于世,《嵩里行》大家想来不会不知道吧,这就是曹的佳作之一。钟嵘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说他是一位文学家一点不过分。 在《曹操集》的出版说明中,开篇就说:“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9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曹操的确是我国三国时期一位杰出的统治者。在他出生的前后,社会矛盾加剧、阶级矛盾激化,世家贵族地主阶级控制的东汉政权开始瓦解,并面临崩溃。在公元一百八十四年,爆发了黄巾农民大起义,在镇压农民起义中,形成了大大小小数十个地方割据势力集团。曹操也是其中之一,他推行法家治国思想,使自己的实力逐渐加强,通过二十多年的争斗,终于统一了北方。曹操认为要进行统一战争,就必需得效法于秦汉,实行法家的耕战政策,大兴屯田,用各种办法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他的《置屯田令》曰:“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10这段文字足可见其屯田强兵之策,还有《败军令》、《孙子注》中,都反映了他主张法治的观念,反对礼治的尊法反儒思想。这在今天看来,仍然有可取之处,我们今天不是在高喊“依法治国”吗?不就是效法于古吗?陈寿《三国志》这样评价曹操:“汉末,天下大乱,雄毫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擥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权,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好一个“非常之人,超世之杰”。这可能算是对曹操较为公平的评价。历史上的曹操,系统看来,他有五大优点:11 第一,生机勃发,勇于进取的政治家风度。这在《三国演义》中也颇为显眼,从曹操一出场开始,便有所反映。当董卓作乱,群臣措手无策,只是痛哭时,曹操站出来说:从早哭到晚,从夜哭到明,就能将董卓哭死吗?群臣异样,操便出了个刺杀董卓的主意,并由他自己去执行,但刺卓未获成功,他却来个跪地献刀,瞒过董卓,潜逃乡里,但各诸侯争势夺利,迟迟不肯进兵,曹操便问:“举义兵以诛暴乱,大众已合,诸君何疑?”又曰:“向使董卓闻山东兵起,倚王室之重,据二周之险,东向以临天下,虽以无道行之,犹足为患,今焚烧宫室,却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不可失矣。”12这是何等精妙的分析,可惜,各诸侯各怀异心,否则,这段历史又将是另一种写法,这里,也可看出曹操的勇于进取的政治家风度。 第二,唯才是举,随能任使的博大胸襟。关于曹操唯才是举,历来受人称赞,他不拘一格,唯才是用,《文史天地》写到:“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堪称曹操的文胆,阮瑀被曹操网罗的过程,颇有戏剧色彩,当初,曹操雅闻其名,征召他出来做官,不应,连连逼促,阮瑀乃遁入山中,不料,曹操有一颗火热的心,不肯罢休,使人放火烧山,阮瑀招架不住如此热情,只得出山。13投其门下,这是说他求才不择手段,却可看出他“求贤若渴”。不止如此,像敌方的徐庶、周瑜、关羽他都想聘用。他曾以强力将徐庶聘归营帐,而徐庶却不献一策。他对周瑜的聘任:“曹闻听周瑜年少有美才,乃秘密下扬州,遗蒋于往说周瑜,可惜周瑜不为所动,否则,‘亦壁之战’这一页将是另一种写法。” 第三,赏功罚罪,严正不苟的法治观念。曹操能统领百万雄师,靠的是什么,是严正不苟的法治。古者有云:“法不加于尊”,而操则不然,他的战马受惊,误入麦田,按曹操自制的军法,践麦者斩首,而自制法又自犯法,他觉得不加法于已,将无法服众,于是想出了“割发代道”之计。既打破了“法不加于尊”的古训,又维护了军法的权威。两全齐美的事,何乐而不为?况且,割掉几根头发,也不是什么大碍。曹操在《败军令》中说:“司马法”“将军死绥”,是古之将者,军破于外,而家受罪于内也。自命将征行,但赏功而不罚罪,非国典也,其令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可见他赏功罚罪,正大光明。举个实例:淯水兵败后,夏侯敦部下乘乱掳掠,受到于禁严历制裁,被制者不满,反污于禁造反,而于禁不加申辩,仍全力整兵迎击张绣,义无反顾。战后,操当即表彰于禁:“淯水之难吾甚狼狈,将军在乱中能整兵讨暴,有不可动之节,虽古之名将,何以加之。”封于禁益寿亭侯,同时责夏侯敦治军不严之过。这可算是做到了赏罚公平。 第四,体恤百姓,保持农业生产,以民为本的思想。他在征张绣时,号令三军,不准作践麦田,不准掳掠百姓,违者“斩首”。在征袁绍时,重申军纪:如有下乡杀人家鸡犬者,如杀人罪。攻克冀州后,便急令宣布:河北居民,遭兵革之难,尽免今年租赋。这些都是他民本思想的具体表现,以民为本,实乃俊杰。 第五,不畏人言,不惮风险的精神。在汉末,“家家欲为帝王,人人欲为公侯”的时代,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并吞八荒,权势越大,各公卿,士大夫便群起而攻之,对其大加猜忌,谤议,而曹操则无所谓,无意激流勇退。 以上几点都是我们值得学习的,也是历代英雄的志气,曹操具有这几个优点,也算不枉为英雄了,而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这些优点都是有迹可寻的,说明罗贯中在塑造曹操时,还是采纳了历史因素的。不光如此,有时还加以夸张。这就是历史演义小说源于历史又高于历史的缘故。 四、我的一些说法 综上所述,罗贯中在民间传说的影响下,对曹操采取了抑制的办法,作品反映出来的就只能是一个否定形象;而罗贯中的时代背景,也不容许他对曹大加赞扬;受封建正统思想的束缚,曹操在罗贯中笔下不能翻飞为“诸葛亮”式的人物,诸葛亮要他来衬托。就这两方面来说,曹操的形象被塑造成否定人物,也势在必然。但是,历史告诉我们:曹操虽是奸诈,却也善良,并且,还为老百姓作了不少好事,对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功不可没。作为历史演义小说,就应该以实为本,以虚为补充。罗贯中在塑造时也没忘了这一点,将曹操写成了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人物,说他简单,是说他可用一个字概括——奸;说他复杂,是说他丑中有美,美中有丑,恶中有善,善中有恶,让人捉摸不透。我们在读《三国演义》时,就只读到了简单的一面,怪不得有那么多人喊为曹操翻案,看来,我们还需再读一遍,去体会罗贯中写曹操这个人物的苦衷。

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主要故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艺术歌曲大江东去论文参考文献

《大江东去》是青主1920年在德国留学期间创作的,是中国艺术歌曲的开山之作。①十年后,在上海由青主自办的“X书店”出版了带钢琴伴奏的五线谱乐谱,从此《大江东去》受到歌唱者们的喜爱,至今仍是专业音乐院校的必唱曲目及音乐会的保留曲目。青主在创作上借用了西方的作曲技法,把苏轼的词意用音乐的表现手法进行了艺术的创作,“使作品既具有淳朴、宽广的气息,又富有舒展、潇洒的格调,还有幻想式的浪漫主义意味,是作者抒发对世事感慨之佳作。” ②在异乡为古诗词谱曲,当然有思念祖国的强烈情绪。歌词来源于宋代大词人苏轼豪放派的代表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于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谪居黄洲时所作,上阕咏赤壁,下阕怀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起笔高唱入云,气势可与“黄河之水天山来”相侔。可以说政治上失意的苏轼,历经坎坷,心情是沉郁的、复杂的,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拿周瑜和自己相比,喟叹不遇明主、壮志未酬,“人生如梦”,年华已逝,只能举杯对月,一醉消愁了。但词中并未露出哀婉之情,而是一种豪情壮志,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青主以通谱的写法,着重抒发原词中豪放的气势和怀古抒情的感慨。这首作品受舒伯特、沃尔夫等人艺术歌曲的影响,注重诗歌的内容和意境,不以诗词的声韵为主,强调用音乐来刻画诗的意境,反对将诗歌的声韵作为束缚音乐的锁链。他认为:“声韵是宣布音乐的死刑的一种东西。”“新派的乐歌作曲法是要用音乐发挥那首诗的意义,并不是要用音乐配那首诗的声韵。”③在《大江东去》乐谱的封底附有青主写的一篇文章——《作者的话》,文中回忆了《大江东去》的产生经过:1920年夏,青主和友人在雷鸣暴雨中划着小艇到湖中作冒险之游,精神上受到很大振奋。当他回到住所后,“一面听着外面风雨和松涛的声音,一面忽得到这首乐歌的动机,思量一夜后,到了明天,吃过早餐,于是坐在钢琴面前,把昨夜得来的动机,接着苏东坡那篇大江东去的词句略为修理一下,随即把它写出来,这就是这首乐歌的缘起。”④青主运用欧洲艺术歌曲和歌剧咏叹调的写作形式,如实地传达了原词借咏古迹抒发怀古之幽思的精神,准确地把握了苏东坡那种“关东大汉,执铁板,歌大江东去”的豪放风格⑤,形象地表现了苏东坡的诗词所刻画的意境,也表达了作曲家吊古伤今的感慨。是我国自宋、元以来的古典诗歌美学理论中关于“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景在情中”的“情景相融”说的最佳体现。⑥全曲依据原词上下两阕的格式分为两大部分,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带尾声的二部曲式。第一部分是“庄严的广板”,在G大调上、e小调间变换调性。以具有昆曲吟唱风格的旋律起板,并采用朗诵性的宣叙调形式的写法,在叙述性的音调中,不时出现豪放雄健的旋律,基本上是一字一音。钢琴伴奏跌宕起伏,贴切地体现了原词豪放的气概与情调。演唱时要把握住英雄的豪迈胸怀,唱出乐句中的大线条,不要在休止符处断掉气息失去乐意。用扎实积极的气息支持,打开共鸣腔,使声音饱满有力;吐字要清晰准确,字头要清楚,字腹要饱满,字尾要收好。行腔要圆润、流畅,使语言中的共鸣感通过韵母中的“元音”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钢琴伴奏要与歌唱旋律相呼应,触键要有力,踏板要干净。第八小节到第十四小节的间奏部分,作曲家运用八度音程及和弦,用急切而紧凑的节奏十分形象地描绘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阔词意。接下来“穿空”“裂岸”处,钢琴伴奏要有力度和动感,“卷起千堆雪”两句歌唱和伴奏都应该一气呵成,传达乐曲中壮观豪迈的气象。第二段是“生动的行板”,基本稳定在E大调上,采用了咏叹调式的旋律,长气息、大起伏的曲调,富于抒情性和歌唱性。歌词具有浪漫色彩,刻画英雄内心的柔情,表达出作者怀念古代英雄人物的情感。音乐在温和儒雅中伴有雄浑悲凉的气象。演唱时,音色要柔和深沉。气息要舒展均匀,旋律要连贯流畅。咬字要清晰自然,注重中国味,共鸣可以比上半部分稍暗一些。钢琴伴奏是上下滚动的琶音,充满了流动的抒情性。抒情的段落最后落在e小调上,出现了较长的休止,使音乐变得断断续续。此处要演唱出声断气不断,音断意不断的感觉。到歌曲的尾声“人生如梦”处,情绪一转,念及自身,不由发出感叹,一种沉湎于追寻,思念的迷惘气息扩散开来。最后突然间要用强音(ff)唱出“一樽还酹江月”。戏剧性地将情绪拉回到显示之中,恢复了豪情勃发的本色。此处的演唱要对前后不同的情绪色彩作强烈的对比,要充分利用共鸣,注意用声的力度和音乐的转变。这首艺术歌曲常由男中音声部来演唱。通过对词、曲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手法的分析,可以帮助演唱者对歌曲《大江东去》的意境正确理解和掌握,更好地完成对歌曲的二度创作,体现歌曲的社会文化价值。注释:①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华乐出版社,第二次修订版.第201页.②王震亚.青主歌曲评介.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1.第4期.③④梁茂春.中国第一首优秀艺术歌曲——青主的《大江东去》.音乐周报..第7版.⑤夏承焘.唐宋词欣赏.北京出版社,.第1版.⑥ 戴鹏海.从体裁的嬗变消长看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歌曲创作的发展.艺术探索.1995(1)

网络音乐对流行音乐的冲击

张恨水 代表作: 长篇小说 金粉世家、啼笑因缘 姓 名: 张恨水 笔 名: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895-1967 民 族: 汉族 张恨水 原名心远。安徽潜山人。肄业于蒙藏边疆垦殖学堂。后历任《皖江报》总编辑,《世界日报》编辑,北平《世界日报》编辑,上海《立报》主笔,南京人报社社长,北平《新民报》主审兼经理,1949年后任中央文史馆馆员。1917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简介:张恨水(1895-1967) 原名张心远,安徽潜山岭头乡黄岭村人。生于江西广信小官吏家庭,肄业于蒙藏边疆垦殖学堂。后历任《皖江报》总编辑,《世界日报》编辑,北平《世界日报》编辑,上海《立报》主笔,南京人报社社长,北平《新民报》主审兼经理,1949年后任中央文史馆馆员。1917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因其父曾在江西上饶广信税务当职员而在上饶出生。并在上饶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童年就读于旧式书馆,并沉溺于《西游》、《列国志》一类古典小说中,尤其喜爱《红楼梦》的写作手法,醉心于风花雪月式的诗词典章及才子佳人式的小说情节。 青年时期的张恨水成为一名报人,并开始创作。他自1914年开始使用“恨水”这一笔名,其名取自李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句。到1919年为止,这时期创作的作品,如《青衫泪》、《南国相思谱》等,以描写痴爱缠绵为内容,消遣意味浓重,均可列入鸳鸯蝴蝶派小说中。 1924年4月张恨水开始在《世界晚报·夜光》副刊上连载章回小说《春明外史》,这部长达九十万言的作品在此后的五十七个月里,风靡北方城市,使张恨水一举成名。1926年,张恨水又发表了另一部更重要的作品《金粉世家》,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他的影响。但真正把张氏声望推到最高峰的是将言情、谴责、及武侠成分集于一体的长篇《啼笑因缘》,这部小说至今已有二三十个版本,在发表的当时就因各大电影公司争先要将之拍摄为电影而几成新闻,由它改编成的戏剧和曲艺也不在少数,而因《啼笑因缘》而作的续书之多更是民国小说中之最。至此,张恨水的名声如日中天,即使不看小说的人也知道这个作家,就如同不看京戏的人也知道梅兰芳一样。 1934年,张恨水到陕西和甘肃一行,目睹陕甘人非人类的艰苦生活,而大受震动,其后写作风格发生重大变化,士大夫作风渐渐减少,开始描写民间疾苦(如小说《燕归来》)。抗战爆发后,他将很大精力放在写作抗战小说中,其中最受后人重视的是长篇小说《八十一梦》和《魍魉世界》(原名《牛马走》)。抗战胜利后,他的一些作品致力于揭露国统区的黑暗统治,创作了《五子登科》等小说,但均未产生重大影响。 1967年初,张恨水在北京去世,终年七十三岁。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恨水]无疑是最多产的作家之一,在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共完成作品不下三千万言,中长篇小说达一百一十部以上,堪称著作等身。而建国后所修现代文学史对他的评价,也因他后期参与抗战文学的创作而远在其他民国旧派小说家之上。 著作: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已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并拍摄发行)、《八十一梦》、《白蛇传》(已改编为电视剧本并录制播出)、《啼笑因缘》、《秋江》、《孔雀东南飞》(已改编为电视剧本并录制发行)、《西北行》、《荷花三娘子》、《陈三五娘》、《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太平花》、《燕归来》、《夜深沉》、《北雁南飞》、《欢喜冤家》、《秦淮世家》、《水浒新传》、《斯人记》、《落霞孤鹜》、《丹凤街》、《傲霜花》、《偶像》、《纸醉金迷》、《美人恩》、《杨柳青青》、《大江东去》、《现代青年》、《满江红》等。参考资料:

东江文化研究现状论文

《意外或偶然——报人读史札记》读后——与田东江先生商榷 博览群书 2007/04一样题材,两种风格——舒位《冰山曲》和郭麐《大墙上蒿行》解读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7/01前后固应无此作,一书上下二千年 评《王国维诗词全编校注》 博览群书 2007/01谈诗注的“挖脚跟” 博览群书 2006/04超汉越宋 别树一宗——清代古文研究的几个问题 文学遗产 2005/06从著述看学识 《郑孝胥前半生评传》读后 博览群书 2005/08从《不自弃文》谈曹雪芹的思想 明清小说研究 2003/03《红楼梦》奇思异想的文化渊源 明清小说研究 2002/01深刻赏析来自正确理解——读《来之文录续编·赏析编》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1对《朱彝尊选集》的意见──与叶元章、钟夏两先生商榷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1/03出处不明 评注必误 ──读《清人绝句五十家掇英》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0/01借助工具书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但不能完全依赖它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9/03郭麐诗歌的风格特色及其形成原因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4读书偶记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7/03“本初弦上”的出处——答余英时先生的疑问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7/02《巢经巢诗钞笺注》读后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7/01 论袁枚思想及其性灵诗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1谈《黄仲则诗选》的注释──与止水先生商榷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5/06厉鹗与浙派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2论王闿运诗的摹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3从黄遵宪诗谈注释之难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4/04论注释、引证与标点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3/06“面如田”与“食肉”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3/04《赵翼诗选》注释举谬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3/01论王士祯的诗论与诗 文学评论 1992/06论王士祯的神韵说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02论陈维崧及其诗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04二论魏晋六朝文学评价问题——答章培恒君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01究竟应该怎样评价魏晋南北朝文学——与章培恒同志商榷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01明末清初的河朔诗派——《清诗史》“遗民诗” 的一章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04再论吴伟业及其诗——答王兴康同志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02吴伟业论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03沈德潜论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02论王士祯的创作与诗论 文学评论 1982/01是奴隶还是奴才——对《袭人评论的异议》的异议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01关于宋诗的评价问题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01谈对古人诗文的引用和发挥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02王伯舆不是王世贞的别号 文学评论 1980/04对《李白与杜甫》的几点意见 文史哲 1979/05

广州饮食文化是由:粤菜、广东小吃、地方特色食俗三个部分组成。粤菜,是广东地方风味菜,也我国著名四大菜系之一。主要由广州菜、潮州菜、东江菜三种风味组成,以广州菜为代表,具有独特的南国风味。广东小吃有很多,常见的有虾饺、干蒸烧卖、娥姐粉果、马蹄糕、蜂巢香芋角、玉液叉烧包等,富有地方特色。广东人有个特点:重粥喜粥好茶。因此饮凉茶、嗜粥品、饮糖水几乎成了广东人日常必不可缺的食品。 总的来说,广东饮食文化特点是:1、开放性。因地处沿海,交通便利,自古是中外经济、文化的重地。开放的环境,赐予广东人开放的思维方式,反应到饮食上就是“无所不吃”的开放心态。 2、兼容性。开放性的文化,同时也必定兼容的。岭南文化具有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特征,在饮食上有充分的体现。广东人民“以食为先”的生活风格,使得广东饮食业高居全国之首,吸引了全国各系美食和外国餐饮业的进军,从豪华的高级食府到物美价廉的平民大排档,到食肆如林的美食街,显示出“美食之都”的豪气。形成“天下美食尽在广州”的局面。3、开拓性。广东人几乎什么都敢吃,并极善于发掘传统地方风味和食法,不断改进,推陈出新。体现出广东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杨中华,男,汉族,1965年2月生于湖南常德。1986年考入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1990年获文学学士学位,1993年获教育学(美术学科)硕士学位。美术学教授职称。第三届广东省宣传思想战线优秀人才“十百千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主要从事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研究与油画、水彩画创作。兼任惠州学院美术系主任、惠州学院视觉文化研究所所长,广东省高校美术与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惠州画院副院长,IDA国际设计师协会惠州学术会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主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当代绘画的精神与品格》、惠州学院《设计色彩概论》、《当代绘画语言研究》及《多维晶体艺术研究》等课题;学术论文先后获广东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甲组一等奖,惠州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三等奖等;并在《美术观察》、《世界美术》、《美苑》、《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艺术百家》、《美术大观》、《中国水彩》等权威核心及专业刊物上发表。多件美术作品参加国家及省级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奖。主要作品有:水彩画《辣椒红了》入选第二届全国水彩画、粉画作品展览,获优秀奖;油画《苗家风味》和水彩画《静物》、《山寨汉子》分别获湖南省美展银奖、铜奖、三等奖;水彩画《绍兴风景》、《女人》、《丽人》分别入选'91中国西湖美术节和'93、'95中国水彩画大展,并在香港、日本等地展出;1995年水彩画《合奏曲》入选首届中国青年水彩画大展、2006年水彩画《渔》入选广东省美协五十年美术大展。《美术》、《美术观察》、《今日中国美术》、《中国水彩》、《艺术百家》、《时代美术》及《当代视觉艺术博览》专版介绍他的作品及艺术事迹。多件设计作品被企业采用,并获得商家广泛好评。标志设计:“欧梅”、“OMAY”;产品造型设计:“SD-288型梳式装订机”、“SZ-601型碎纸机”等被麦科特集团高新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采用并投入生产。罗晓敏,女,汉族,1975年11月生于湖北老河口。1995年考入湖北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1999年获文学学士学位,2003年9月南京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研究生进修班结业,2010年考取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硕士,现任惠州学院美术系副主任,主要从事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研究与油画、装饰画创作。参与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当代绘画的精神与品格》,为第二署名;主持惠州学院《探索东江麒麟文化——打造魅力惠州》、《将东江民间美术引入<图案>课程的教学探索》等校立项目;参与惠州学院《设计色彩概论》、《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地域性特色教学研究与探索》等科研项目。在惠州学院学报首期“东江文化研究专题”栏目发表论文《浅析东江麒麟舞中麒麟的造型特色与装饰意味》,并受邀参加了“首届东江文化全国性学术研讨会”,该论文并被收录于《东江文化纵横谈》一书。在《书画世界》、《理论与创作》、《美与时代》、《株洲工学院学报》、《惠州学院学报》等专业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和油画、速写作品多幅。论文《谈现代图案教学的手段拓展》,入选广东省高校美术与设计教育第六届学术年会,并荣获优秀奖。指导的多件学生装饰画作品获全国及省级奖。李富明,1971年6月,男,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助理研究员,曾任学院学生处处长,获广东省南粤教坛新秀、广东省第一批优秀青年志愿者、学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现担任美术系党支部书记。赵金秋,男,教授,湖南省通道县人,1962年7月出生,毕业于湖南师大美术系,现为惠州学院美术系教授。主要从事油画、水粉、水彩、素描等专业课和基础课的教学。出版有《赵金秋水粉静物》、《设计色彩》。完成了有关基础课教学的课题《从写生到设计—在色彩基础教学中培养设计意识》;作品《遥远的记忆》获“08年湖南省高等院校美术教师作品大展“金奖”。有50多件美术作品和论文在《文艺研究》、《装饰》、《美术观察》、《中国水彩》、《美术大观》等全国专业刊物上发表。部分作品被美国、日本、泰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友人收藏。迄今为止有论文和美术作品共计58件次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或展出。其中专著1部,画册1部 论文22篇,美术作品31件,主持省级课题1个,参与课题2个, 参编教材3部。系报刊:《新视觉》系徽:以美字设计

粤菜,即广东地方风味菜,是我国著名四大菜系之一,它以特有的菜式和韵味,独树一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广东地处我国南端沿海,境内高山平原鳞次栉比,江河湖泊纵横交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故动植物类的食品源极为丰富。同时,广州又是历史悠久的通商口岸城市,吸取了外来的各种烹饪原料和烹饪技艺,使粤菜日渐完善。加之旅居海外华侨把欧美、东南亚的烹调技术传回家乡,丰富了广东菜谱的内容,使粤菜在烹调技艺上留下了鲜明的西方烹饪的痕迹。“粤菜”广州菜、潮州菜、东江菜组成,而以广州菜为代表。,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二千年前西汉人所著的《淮南子》一书中,就有“越人得蚺蛇以为上肴”的记载,南宋人也夸张描述:粤人“不问鸟兽蛇,无不食之”,在公元前122年左右的南越王第二代王赵胡墓中已有烧乳猪用的炉、叉和乳猪残骨等物。1956年,举办了第一次大型“广州名菜美点展览会”,展出和介绍的菜品有5457种,点心825种,尽显广东饮食文化之精华。广州菜是在汇集我省各地优秀民间美食的基础上不断地吸取我国各大菜系之精华,借鉴西方食谱之所长,融汇贯通而成一家的。广州菜用料广博,选料精细,技艺精良,善于变化,品种多样。1956年“广州名菜美点展览会”上介绍的莱品便有5447个。与菜品有渊源关系的点心815款,小吃品数百个。广州菜是粤菜的主体和代表。广州菜的烹调方法有二十一种之多,尤以炒、煎、焖、炸、煲、炖、扣等见长,讲究火候,制出的菜肴注重色、香、味、形。口味上以清、鲜、嫩、脆为主,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时令性强,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郁。较为常见的广州菜色有白切鸡、白灼海虾、明炉乳猪、挂炉烧鸭、蛇羹、油泡虾仁、红烧大裙翅、清蒸海鲜、虾籽扒婆参等……潮汕地区的饮食习惯与闽南接近,同时又受广州地区的影响,渐渐地汇两家之所长,风味自成一格。近年来新派潮菜吸收了世界各地美食的精华,声名大振,成为闻名中外的菜系。潮菜注重刀工和造型,烹调技艺以焖、炖、烧、炸、蒸、炒、泡等法擅长。以烹制海鲜、汤类和甜菜最具特色。味尚清鲜,郁而不腻。爱用鱼露、沙茶酱、梅糕酱、红醋等调味品。风味名菜有烧雁鹅、护国莱、清汤蟹丸、油泡螺球、绉纱甜肉、太极芋泥等。东江菜又称客家菜。客家原是中原人,南迁后,其风俗习食仍保留着一定的中原风貌。菜品多用肉类,极少水产,主料突出,讲求香浓,下油重,味偏咸,以砂锅菜见长。代表菜有盐锔鸡、黄道鸭、梅菜扣肉、牛肉丸、海参酥丸……等。除了正式菜点,广东的小食、点心也制作精巧,而各地的饮食风俗也有其独到之处,如广州的早茶,潮汕的功夫茶,这些饮食风俗已经超出“吃”的范畴,成为广东的饮食文化。编辑本段菜式介绍粤菜食谱绚丽多姿,烹调法技艺精良,并以其用料广博而杂著称。据粗略估计,粤菜的用料达数千种,举凡各地菜系所用的家养禽畜,水泽鱼虾,粤菜无不用之;而各地所不用的蛇、鼠、猫、狗、山间野味,粤菜则视为上肴。早在南宋周去非《领外代答》就有精辟的记载:“深广及溪峒人,不问鸟兽蛇虫,无不食之。其间野味,有好有丑。山有鳖名蛰,竹有鼠名猷。鸽鹳之足,猎而煮之;鲟鱼之唇,活而脔之,谓之鱼魂,此其珍也。至与遇蛇必捕,不问长短,遇鼠必捉,不问大小。蝙蝠之可恶,蛤蚧之可畏,蝗虫之微生,悉取而燎食之;蜂房之毒,麻虫之秽,悉炒而食之;蝗虫之卵,天虾之翼,悉炒而食之。”粤菜杂食之风,常令一些外人瞠目结舌。唐代韩愈被贬至潮州时,见到当地群众嗜食蚝、鳖、蛇、章鱼、青蛙、江珧柱等几十种异物,大为惊异,害怕得“臊腥始发越,咀吞面汗巯。”发展至现在,鲍、参、翅、肚、山珍海味已是许多地方菜之上品了,而蛇、鼠、猫、狸等野味仍为粤菜中具有独特风味的佳肴和药膳。粤菜的影响较为广泛。据近年来的一些报刊介绍,目前的美国有中国餐馆的近万家;英国又4000家;法国、荷兰各有二千多家;日本不下数千家。这些地方的中国餐馆,多数是粤式茶楼、菜馆,生意很旺。澳大利亚的悉尼市,在“唐人街”的影响下,饮茶已成为一个专门名词,凡到悉尼市游览的人,都以一到“唐人街”享受一下粤式饮茶用餐的韵味为时尚。粤菜的其独特的清淡风味,独领风骚,以“食在广州”的声誉驰名中外。“食在广州”还离不开广东饮茶,它实际是变相的吃饭,各酒楼、酒店,茶楼均设早、午、晚茶,饮茶也就与谈生意、听消息、会朋友连在一起了。广东饮茶离不开茶、点心、粥、粉、面,还有一些小菜。值得一提的是潮汕工夫茶,它备用特制的微型茶壶、白瓷小杯和乌龙茶,斟茶时有“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两步,所冲茶浓香带苦,回味无穷。广东点心是中国面点三大特式之一,历史悠久、品种繁多,五光十色,造型精美且口味新颖,别具特色。广东粥特点是粥米煮开花和注意调味,有滑鸡粥、鱼生粥、及第粥和艇仔粥。广东粉为沙河粉,软中带韧。广东面以“伊府面”最为出名。总之,粤菜广采“京都风味”,“姑苏风味”和“扬州炒卖”之长,贯通中西,扬名海内外。广东古为百越之地,民族成分复杂多样。随着历史上汉族人的不断南迁,民族间不断融合,现在广东以汉族人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有瑶族、壮族、苗族、黎族、畲族、回族等。全国56个民族中广东就有53个,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以壮、瑶、畲、回、满等为主. 汉族人口有8100多万人,少数民族人口有127万人。广东主要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全省性的宗教团体有7个。广东三大支系广东三大支系是指广东广府、客家、潮汕一带的人们,他们占了广东汉族人的大多数,客家人与潮汕人在风俗生活起居及使用的汉语方言都有着许多相近之处并同时保留了许多古汉语及古汉字沿用至今,这主要是其当地先人南迁途径相同有关,尤其是梅州至潮汕一带,这也是在广东的古时候常称客家人及潮汕人为外来客主要的原因之一。在后来的岁月年轮中三者也开始逐步融合交流。

东非大裂谷的研究论文

01

该团队在墨西哥索诺拉跨越埃迪卡拉系-寒武系界线的地层里建立了化学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地质年代学(框架)。在La Ciénega组内记录了寒武系基底碳同位素漂移最低值的碳酸盐岩之上20m的富赤铁矿砂质白云岩层,对其中的棱角分明的火山灰锆石晶体利用U-Pb化学剥蚀-同位素稀释-热离子化质谱分析法得到了 Ma的最大沉积年龄。该含有再造凝灰质的岩层位于埃迪卡拉纪晚期宏体化石的末现点之上、寒武纪遗迹化石 Treptichnus pedum 的首现点之下,因此这一年龄校正了埃迪卡拉系-寒武系界线的标志层。劳伦大陆南部的裂陷相关的溢流玄武岩火山活动、碳同位素负漂移以及生物转折的时间一致性都很符合火成岩省爆发导致埃迪卡拉纪末灭绝的机制。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献来源&原文链接

Geology,(2021)49(2),115-119.

译者

南京大学@申博恒

02

前人对Canary(加纳利)群岛中,La palma(拉帕尔马岛)岛上Cumbre Vieja(康伯利维亚火山)和Tenerife(特内里费岛)岛上Teide(泰德峰)的地热流体或气体样品中He同位素(He/ 3 4 HeHe)组成的研究超过25年(Cumbre Vieja样品的He/ 3 4 HeHe值为 A ,Teide样品的He/ 3 4 HeHe值为 A ,R A 为大气He/ 3 4 HeHe值),这些样品具有相似的CO 2 / 3 He比值(2 109—4 109),与地幔值接近的δ 13 C组成(‰到‰)以及相似的CO排放通量(— 1010 mol/yr),但He同位素组成有差异,研究表明这些样品He同位素组成不同不是由时间差异或源区 2 4 He的增加导致,而是因为他们来源于不同的He储库(La plama样品来源于HIMU型地幔源区,Tenerife样品来源于受岩石圈地幔影响的富集型地幔源区)。Canary群岛的地热样品记录了源区现在的He组成,其东部较老熔岩的橄榄石中记录的He/ 3 4 HeHe值高于由地热样品中测得的现今He/ 3 4 HeHe值,这表明了Canary群岛地幔源区的He储库随时间发生演化。该研究将从加纳利(Canary)群岛、亚速尔(Azores)群岛、佛得角(Cape Verde)群岛、夏威夷(Hawaii)群岛和冰岛(Iceland)的地热样品测得的He同位素数据与从橄榄石斑晶、辉石斑晶和玻璃中测得的He同位素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即使在年代超过1 .的地层中,由地热样品测得的He同位素数据与从矿物斑晶和玻璃中测得的He同位素数据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此外,除了Canary群岛,在Hawaii群岛、Azores群岛和冰岛内部的岛屿之间也存在不均一的He同位素组成,这些不均一的信息在其热液样品、矿物和玻璃中保存下来。特别是在冰岛西北部,较老熔岩的橄榄石中He/ 3 4 HeHe值比该地区现今地热样品中的He/ 3 4 HeHe值更高,这种差异可能反映了中新世以来,冰岛岩浆作用中幔源 3 He输入的减少。利用地热和地质样品联合评估He/ 3 4 HeHe值随时间变化的方法为研究板内火山源区不均一性和源区随时间的演化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献来源&原文链接

Geology,(2021)49(2),120-124.

译者

NJU@哈哈宇

03

用锂同位素量化硅质岩浆同喷发期间挥发分丢失的时间尺度

大多数爆发性的硅质火山在爆发事件之间具有数千年的宁静期。从宁静期到再度喷发的转换时机是解释监测信号并提高居住在活火山附近居民安全的关键。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研究了美国爱达荷州和怀俄明州黄石火山系统中梅萨瀑布凝灰岩斜长石晶体中的锂同位素(δ 7 Li)和元素浓度分布,使用这种新的方法,限制了爆发前挥发分脱气发生的最小时间尺度为数十分钟。在这个短暂的时间里,Li的浓度从晶体核部到边缘下降了4到10倍,同时δ 7 Li的增加高达10‰,反映了斜长石核部与脱气贫锂熔体之间的扩散驱动平衡。在该项研究中获得的新的时间尺度表明,岩浆挥发分库存具有同喷发期快速变化的潜力。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献来源&原文链接

Geology, (2021) 49 (2),125-129.

译者

CUGB@唐演

04 西藏中部因板块拉力增强引起的被动大陆边缘岩浆作用

该研究报道了西藏中部南羌塘地体的约239Ma的镁铁质岩脉群,其形成于俯冲板块的被动大陆边缘。岩墙为拉斑玄武岩,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Nb和Ta中度负异常和同位素富集的特征。岩墙与古特提斯洋板块回转而在上覆板块形成的弧后盆地同时代。因此,在洋脊俯冲后,大洋一侧的板块回转导致的板块拉力增强,使另一侧被动大陆边缘发生了伸展和岩浆作用。该研究认为,增强的板块拉力是俯冲板块被动大陆边缘岩浆作用的形成机制,这在先前是没有被认识的。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献来源&原文链接

Geology ,(2021) 49 (2),130–134.

译者

哥斯达黎加的61

05

在标准孕震区以下的地震活动很难调查,因为这类地震的地质记录假玄武玻璃通常已经发生反应或者畸变。该文章描述了挪威北部罗弗敦群岛下地壳麻粒岩中异常的原始假玄武玻璃。假玄武玻璃与容矿岩(主要为斜长石、碱长石、直辉石)的矿物组成基本相同,并含有指示快速冷却的微结构,即:长石微晶石、球晶和“花椰菜状”石榴石。在围岩和玄武假晶碎屑中都没有糜棱岩。没有先兆韧性变形特征的记录,就排除了下地壳中触发地震的几种常见机制,包括热传递、塑性不稳定以及地震沿着断裂的脆性部分向下至韧性部分的传播。容矿岩中的脱水矿物和假玄武玻璃排除了脱水引起的脆化。在没有这样的弱化机制的情况下,地壳下部的应力水平曾经一定很高。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献来源&原文链接

Geology, (2021) 49 (2),135–139.

译者

掉帧青年萧暮春@YU

06 全新世时期南美和非洲热带地区相似的冰川活动 历史

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伴随着气温的升高,热带地区的冰川正在不断后退。然而,在时间尺度相对较长的地质 历史 时期,这些热带地区冰川活动的变化趋势还不明了。最近来自美国波士顿学院的Anthony C. Vickers及其合作者,通过对新近暴露的基岩进行原位 14 C和 10 Be宇生核素测年,对南美奎尔卡亚(Quelccaya)冰帽和非洲鲁文佐里(Rwenzori)山脉全新世的冰川活动 历史 进行了重建。结果发现,两地区全新世的冰川活动 历史 具有相似性。在全新世的前期(~ 5 ka前),冰川范围小于当今;全新世后期(~ 5 ka后)的冰川范围则多大于当今。两大洲热带地区全新世冰川活动的相似性指示更大尺度上的温度变化是热带地区冰川活动的驱动,而非区域性降水。本文结果也显示在全新世后期热带地区冰川范围扩张的背景下,当前气候加剧变暖导致的热带冰川后退现象与近千年的冰川活动趋势相比存在异常。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献来源&原文链接

Geology, (2021) 48 (2),140-144.

.

译者

三口刀

07

南极罗斯海伊里萨尔角的冰雪融化暴露古代阿德利企鹅的聚居地

近日,专门研究企鹅的美国生物学家史蒂芬·埃姆斯利(Steven Emslie)在南极的伊里萨尔角(Cape Irizar)意外地发现了几处刚刚暴露出来的古代阿德利企鹅生存遗址和一些看上去较为“新鲜”的古代阿德利企鹅遗骸。

位于南极洲的罗斯海是南大洋中生产力最强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每年为将近100万对繁殖的阿德利企鹅(Pygoscelis adeliae)提供生存条件。在这里,有一处保存较完好的从最后一次冰川盛期( 14 C分析结果显示其距今45000年)到全新世的企鹅栖息地遗址。

伊里萨尔角(Cape Irizar)是一个岩石岬角,位于斯科特海岸的德里加尔斯基冰舌(Drygalski Ice Tongue)以南。2016年1月,几处古代阿德利企鹅生存遗址及大量企鹅骨骼、羽毛的表面残骸和看上去比较新鲜的尸体由于雪的融化而在这里暴露出来。研究人员对其取样,并进行放射性碳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看起来“新鲜”的遗骸实际上年代已经很久远了。阿德利企鹅的对该地的三次占据是在大约距今5000年的时候开始的,其中最后一次占据是在大约距今800年左右的时候结束的。

这些看似“新鲜”的企鹅遗骸实际上是古老的,这表明:一直到最近,冰雪的融化才使得之前被冰冻的企鹅尸体和其他遗骸在长达约800年的时间中第一次暴露出来,并使它们开始腐烂且看起来新鲜。最近的气候变暖趋势和历来卫星图像(Landsat)中显示的2013年以来岬角积雪减少的情况都支持了这一假设。

企鹅骨胶原δ 13 C值的增加进一步表明了古生企鹅生存条件达到“最适度”的时期是海洋生产力大大提高的时期,即距今4000年前—距今2000年前的温暖期,这可能与特拉诺瓦湾冰穴(Terra Nova Bay polynya)的扩张和德里加尔斯基冰舌(Drygalski Ice Tongue)的裂冰事件有关。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献来源&原文链接

Geology, (2021) 49 (2),145-149.

译者

天津师范大学@廖辞霏

08 重新定义东非大裂谷系统运动学

东非大裂谷系统的几何形状和表面运动是全球板块运动模型中受到约束最小的部分。该团队使用GPS数据来控制索马里板块的旋转,并为该地区提出了一个新的构造板块几何结构。此外,该团队还测试了西南印度脊的地质数据和马达加斯加的新GPS数据,以确定重新定义的爱尔兰微型板块运动学。研究发现了一个大变形区,从罗武马微型板块的东部边界延伸到科摩罗群岛,包括马达加斯加中部和北部的部分地区。马达加斯加板块正在分裂,马达加斯加南部随着爱尔兰微型板块旋转,马达加斯加东部和中南部的一块板块随着索马里板块移动。努比亚-索马里板块系统横跨东非裂谷系统的辐散包括沿着束缚刚性块体的狭窄裂谷段的扩散变形和应变调节。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献来源&原文链接

Geology,(2021)49(2), 150–155.

译者

中国地质大学@黄永慧

09 巨型鲕粒对早三叠世海水碳酸盐体系的启示

下三叠统灰岩含有巨鲕及其它比前寒武纪地层更典型的碳酸盐沉积构造。这些特征可能是由于晚二叠世生物大灭绝时期海水水化学变化所导致的,但是定量恢复早三叠世海水的碳酸盐体系仍然充满挑战。作者基于中国南方下三叠统鲕粒的粒径数据并通过物理化学模型约束了鲕粒的形成过程,来制约鲕粒形成时期海水的碳酸盐饱和指数、溶解无机碳含量、碱度及pH。基于以上方法,作者发现侏罗纪的巨型鲕粒形成在高碳酸盐饱和指数的海水中,这与现代鲕粒形成的环境类似。计算结果表明,早三叠世海水的文石和方解石饱和指数均大于7。通过结合大气二氧化碳和海水钙离子浓度重建结果,作者发现早三叠世海洋的溶解无机碳浓度和碱度比现今高两倍,并且其pH在左右。因此,早三叠世海水碳酸盐体系阻碍了钙质生物的复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献来源&原文链接

Geology,(2021)48(2),156-161.

.

译者

小爪爪

10

沉积物供应不足导致丹麦瓦登海全新世晚期障壁岛链暂时性退化

理解沉积物供应与海平面变化直接的耦合关系对预测障壁海岸(障壁岛和障壁沙嘴)对未来海平面上升的响应至关重要。来自北海东南部的瓦登海的大量岩芯、地震剖面和高分辨率测年的数据表明障壁岛链的进积作用在 ka.期间停止并发生退化。障壁岛的衰退是由区域性的海岸重组引起的沿岸漂流减弱造成的。大型三角岬的前移导致沉积轨迹远离障壁海岸,由此导致的海洋沉积物供应的减少,降低了障壁链的稳定性,从而导致区域的海平面上升阈值从2~9mm/yr降至低于现代海平面上升速率的约。因此,预测障壁海岸对海平面上升的响应需要考虑到沉积物供应的可能变化以及人为和自然原因下大尺度地貌的反馈作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献来源&原文链接

Geology, (2021) 49 (2),162–167.

译者

CDUT@Aether

11 北美洲东部Acadian造山带深部岩浆堆积的山根

对于地壳内质量和能量重新分布是地壳中中性到酸性岩浆作用的成因这一模型,增生造山带中堆晶岩浆岩质山根的缺失是其基石。同样地,由于缺乏相关的同时代深部镁铁质对应物质,长期以来新英格兰阿巴拉契亚(美国东北部)的Acadian岩体的起源一直用封闭体系地壳熔融来解释。研究者报道了新发现的幔源熔体经过分离结晶过程形成的Acadian含水超镁铁质堆晶岩(美国康涅狄格州,新英格兰南部)。这些岩石第一次在阿巴拉契亚造山带被发现,也是全世界仅有的少数保存完好的弧深部含水堆晶体。研究者认为这些堆晶岩与新英格兰中南部同时代岩体具有成因联系,其中前者代表了同一岩浆弧缺失的深部堆晶岩山根。研究者的发现支持以下假说:深部地壳中的分离结晶和混染作用使幔源含水岩浆发生分异,是产生中酸性岩浆作用和大陆地壳地球化学演化的基本过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献来源&原文链接

Geology,(2021)49(2),168-173.

译者

CUGB@齐宁远

12

澳大利亚与劳伦大陆即Nuna超大陆核心连结时间的古地磁学依据

澳大利亚和劳伦古大陆在古元古代至中元古代的Nuna超大陆中的结合时间开始于。两个陆块均位于原始SWEAT(美洲西南部-南极东部)组合陆块中。但是对该组合持续的时间的研究较少。这项研究报道了在位于澳大利亚北部的Derim Derim岩床中最新获得的高质量古地磁极数据。证据表明澳大利亚和劳伦古大陆在是处于同一组合大陆中。这项新的古地磁极约束也支持了澳大利亚与中国华北板块相连,并结合前人报道中所有大陆的古地磁数据,说明Nuna超大陆的分裂大概发生在期间。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献来源&原文链接

Geology, (2021) 49 (2), 174–179.

译者

CUGB/MQ@SH

编辑&校对:覃华清

关于非洲的!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东接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以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同欧洲相望,东北隔苏伊士运河、红海和曼德海峡与亚洲相邻。面积3029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洲。 非洲的地理位置非洲是一个高原大陆,全洲平均海拔在600米以上。整个大陆的地形从东南 向西北稍有倾斜。东部和南部地势较高,分布有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和南非高原;世界著名的东非大裂谷就在东非高原和埃塞俄比亚高原上。东非大裂谷全长6000多公里,被称为“地球上最大的伤疤”。 非洲中部和西北部地势较低,分布有刚果盆地和撒哈拉沙漠。撒哈拉沙漠面积达800多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中广布着沙丘、砾石戈壁,只有少数地方由于地下水流出地表而形成绿洲,是沙漠中人烟比较稠密的地方。 非洲的水力资源丰富,蕴藏量占世界总量的20%以上。尼罗河、刚果河、尼日尔河和赞比西河是非洲的四条主要河流。尼罗河全长6600多公里,是世界流程最长的河流。在干燥的沙漠里,由于尼罗河的泛滥而形成了一条带状的“绿色走廊”。这里是农业生产条件最好的地区 。 非洲地跨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横贯中部,气候带南北对称分布。通常气温高,降水少,干旱地区广,有热带大陆之称。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在茂密的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地区,生长着许多珍稀动物,如猩猩、狮子、羚羊、长颈鹿、斑马和大象等等。咖啡、枣椰、剑麻和丁香是非洲著名的经济作物。 非洲的地下资源也非常丰富,素有“世界原料宝库”之称。黄金和金刚石的产量一直占世界首位;石油、天然气及铜、锰、铀、铝土、钨、铬等矿产储量也很大,常被称为“富饶的大 陆”。 非洲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在非洲发现的大约200万年以前的人类化石。是迄今所见的人类最早的化石,非洲现有55个国家和地区,全洲人口亿(1985年),人种以黑种人为最多。 非洲经济呈现持续增长势头 近年来,非洲经济呈现持续增长的势头,增长的速度也高于全球经济平均水平。今年以来,许多国际机构对非洲整体经济的预测依然乐观,认为非洲经济的整体表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出色。非洲经济正以30年来最快的速度向前发展。自2003年以来,非洲经济摆脱了长期低迷的状态,开始进入稳步增长阶段。2003年非洲经济增长率为。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06年非洲经济增长率为,与去年的增速相同,但明年的增长速度可望提高到。 非洲经济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非洲国家近年来政治稳定,并实施了宏观经济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措施。这些改革措施客观上促进了非洲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大部分非洲国家的财政平衡得到改善,非洲平均财政情况已从赤字变为盈余。同时,通货膨胀也得到较好控制。 第二,非洲人口中劳动力数量在未来十几年里将会有较快增长,将促使国民收入增加和内需扩大。国际组织普遍认为,非洲国家对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对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加上经济的持续增长,必将加速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第三,全球经济强劲增长,为非洲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中国、印度等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对非洲经济增长产生了拉动效应,带动了非洲国家加工业和出口的增长。同时,初级产品商品价格的上涨,刺激了非洲国家的出口,改善了非洲国家的贸易状况。仅2005年一年,非洲的贸易顺差就翻了一番以上。 第四,援助和外国投资增加。仅2003年和2004年,援助就增加了100多亿美元。与此同时,外国直接投资也在逐年增长。近年来,流入非洲的外国直接投资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数据显示,在上述两年期间,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东非地区外国直接投资增加最快。 当然,非洲经济在加速发展的同时也还有一些困难有待克服。首先,面临全球高油价的挑战。如高油价持续下去,大多数非洲国家的通货膨胀将会上升,经济增长将会受到抑制。对石油靠进口的多数非洲国家来说,经济增长会受到影响。其次,面临美元贬值的威胁。如果美元进一步走低,致使美国进口减少,那么以美国为主要出口市场的非洲国家经济将受到严重影响。同时,美元贬值对非洲的石油出口国来说意味着收益的减少,因为大部分石油交易是以美元来结算的。另外,非洲农业始终面临着自然灾害的威胁。非洲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基本上靠天吃饭,自然灾害随时可能给脆弱的非洲农业造成巨大损害,进而导致经济下滑。 世界经济已进入新的增长阶段,对非洲国家的经济振兴是一个良好的机会。人们有理由相信,非洲经济是大有希望的。

1、地壳是变动的——大陆漂移学说 在中国的西南,耸立着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而就在离它不远的地方,又有着世界第一大峡谷之称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最深处达6009米。在浩瀚无垠的太平洋里,人们又探测到了海平面以下11034米深的马里亚纳海沟。为什么地球上会有如此庞大的地质体呢?它们从地球诞生之日起就是这样的吗?如果不是,它们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七大洲本是一个整体”这个想法似乎太荒诞了,但是100年前就真的有这么一位科学家从这个看似荒诞的想法中提出了一个伟大的学说:大陆漂移学说,他就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 魏格纳在大陆漂移学说中提出:大约在距今2亿年前,地球上的只有一个大陆,叫泛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海洋,叫泛大洋。后来泛大陆开始分裂、漂移才形成今天的七大洲。 在上个世纪20年代提出“大陆漂移学说”是需要勇气的,因为在当时统治地质学界的权威理论是海陆固定论,也就是认为自地球诞生以来,海洋和陆地就是这样分布的,大陆不可能漂移。在那时,胆敢提出这样的观点,是连“教授”都做不到的。 一个学说如果没有事实依据,就只能是空想,魏格纳为此多方搜集证据。比如他发现大西洋两岸的山系和地层是“遥相呼应”,如果北美洲这边有一个褶皱山系,那么欧洲这边也有一个褶皱山系,如果巴西这边有一个古老的岩层,那么非洲西部也有一个相应的岩层。还比如在古生物学上,他发现有一种叫中龙的古代小型爬行动物,生活在淡水中,它的化石只有巴西和南非有,巴西在哪?南非在哪?试问这个生活在淡水中的中龙是如何能够漂洋过海游过大西洋的呢? 所以最后魏格纳这样说:几个大陆吻合的是如此之好,就像一张报纸被撕开之后再拼起来,不仅轮廓吻合得很好,就连报纸上的文字也能连起来。 但是证据再多,只要有一个问题不能解决,这个学说也不能成立,当时魏格纳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大陆漂移的动力从何而来? 魏格纳给予的解释是硅铝层在硅镁层上滑动、漂移。还记得硅铝层和硅镁层吗?它们是地壳的上下两层,它们是什么状态?都是固态,也就是固态的硅铝层在固态的硅镁层上漂浮、移动。漂移的动力是日、月对地球的引力。但是计算的结果证明这个力根本无法推动这么大的陆地。因此,大陆漂移学说在魏格纳的有生之年没有得到科学界的承认。 2、地壳变动的原因——海底扩张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却意外地,在几十年后在另外一个领域,海底,找到了。这要归功于二次世界大战,归功于二战中声纳技术的发明。声纳技术使人们了解了海底地形。人们发现海底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平坦,它也像陆地表面一样,有起有伏,海底山脉叫海岭,分布在大洋中部,也叫大洋中脊,海底的沟槽叫海沟,它分布在海洋的边缘。 此外人们在海底还有重大发现,看太平洋洋底地层年龄分布图,读图。找到大洋中脊,两侧的数据是岩石的年龄,看一看海底岩石年龄有什么样的分布规律?海底岩石年龄在海岭两侧呈对称分布,离海岭越近,年龄越轻。海底岩石年龄为什么离海岭越近,年龄越轻呢?提示找出海底扩张学说,解读海底扩张学说,回答这个问题。 看图,海底扩张学说认为:海岭是岩石圈中最不稳定的破碎带,地幔物质容易从这里侵入,并从海岭顶部的开裂处涌出,冷凝形成新的大洋地壳。地幔物质不断上涌,新的大洋地壳不断形成,不断取代老的大洋地壳,并把它们以每年几厘米的速度向两边推移,使海底不断扩张。所以在海底没有古老的岩石,而且岩石的年龄都在海岭两侧呈对称分布,离海岭越近,年龄越轻。 看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大洋地壳的诞生处在哪?(提示哪一种海底地形)海岭。那么大洋地壳的消亡处呢?海沟。为什么?因为扩张着的大洋地壳遇到大陆地壳时,由于大洋地壳位置较低,密度较大(大洋地壳主要是由硅镁层组成,富含硅、镁,密度较大),便俯冲到大陆地壳之下,一直插到地幔中,逐渐熔化消亡。 这样,海底扩张学说一举解决了大陆漂移的动力基础,海底扩张学说使大陆漂移学说东山再起,于是一个综合了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新学说应运而生了,这就是板块构造学说。 3、地壳如何变动——板块构造学说 看六大板块示意图,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可以分成六大板块,哪六大?一边读一边背出来: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这些板块不是固定在地球上,而是“漂浮”的。 漂浮在什么上面?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上。软流层是什么状态的?熔融状态,这样的板块“漂移”要比魏格纳提出的地壳硅铝层在硅镁层上的“漂移”要先进一些。 “漂浮”板块的移动方向取决于海底扩张的方向,板块或者漂着漂着会碰撞到一起,或者漂着漂着会张裂开来。在两个板块交界的地方,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 4、地壳变动产生的地质现象——板块构造学说对此的解释 板块构造学说一经问世,很好地解释了地球上的一些地质现象,所以大陆漂移的观点已经被人们普遍地接受了。 (1)喜马拉雅山脉的成因 喜马拉雅山脉是怎样形成的呢?印度洋板块的北部与亚欧板块南部相撞,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的下面,使亚欧板块抬升形成。 (2)西太平洋的岛弧、海沟的成因 日本群岛在哪?马里亚那海沟在哪?西太平洋沿岸。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呢?它们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下面,形成弧状的岛屿和很深的海沟。 西太平洋这样的岛弧、海沟很多,比如千岛群岛、琉球群岛、日本海沟等等,都是这样的成因。 至于岛屿为什么是弧状,科学家推测这可能与地球是一个球状有关,就好比一个乒乓球,你用大拇指按,按下的凹坑的边缘总是呈弧形。 (3)科迪勒拉山系的成因 科迪勒拉山系是怎样形成的呢?科迪勒拉山系在哪里?它位于南北美洲西部沿岸,纵贯南北美洲。它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撞,太平洋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的下面,使美洲板块抬升形成。 (4)世界地震带的成因 世界主要的地震带在哪里?环太平洋地区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区。地震带为什么分布在这里呢? 看图,环太平洋地区是太平洋板块和其他板块交界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区是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板块交界的地方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方,多火山多地震。 2004年印度洋海啸的成因是什么?海啸发生于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的地方,地壳比较活动。 (5)大西洋的成因 大西洋是怎样形成的呢?两亿年前,当地球只有一整块大陆的时候,还没有大西洋的位置。它是怎样形成的呢?是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非洲板块不断张裂而成的。据卫星资料显示,它现在每年以2~3厘米的速度在扩张,可见,大西洋世界第二大洋的位置不是永远的。 (6)东非大裂谷的成因 东非大裂谷是怎样形成的呢?东非大裂谷在哪?看图,它北起西亚的约旦,南到东非的莫桑比克,南北走向,长6500公里,号称“地球上最大的伤疤”。它是怎样形成的?是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张裂的产物。 最后我想说一下魏格纳,今天板块构造学说的胜利,不禁让人更加钦佩魏格纳当初的孤军奋战,他为什么会那样富有远见呢? 据魏格纳好友回忆,学生时代的魏格纳在学业上并不出类拔萃,他的数学、物理天赋并不突出,但是他学识渊博,擅长综合和概括,能从整体和全球范围来思考问题,他的大陆漂移学说就是综合考虑了古气候学、古生物学、地质学的现象。而他的对手往往因为知识面狭窄而无法跟上他。魏格纳成功的科学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多么重要,它往往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关键。因此我觉得我们同学,既应该学好语数外,同时也不应过早地放弃理化、政史地的学习,也许这些学科就是打开你成功的大门的钥匙。 (板书设计) 四、地壳如何变动 1、地壳是变动的——大陆漂移学说 2、地壳变动的原因——海底扩张学说 (1)海底地形:海岭(大洋中脊)、海沟 (2)海底岩石年龄的分布规律: 在海岭两侧呈对称分布,离海岭越近,年龄越轻。 (3)海底岩石年龄的分布规律的原因: 海岭——大洋地壳的诞生处 海沟——大洋地壳的消亡处 3、地壳如何变动——板块构造学说 (1) 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2) 板块之间或碰撞或张裂,板块交界的地方,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 4、地壳变动产生的地质现象——板块构造学说对此的解释 (1)喜马拉雅山脉的成因——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抬升 (2)西太平洋的岛弧、海沟的成因——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深切 (3)科迪勒拉山系的成因——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撞、抬升 (4)世界地震带的成因——板块交界的地方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方(印度洋海啸——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5)大西洋的成因——板块张裂 (6)东非大裂谷的成因——板块张裂地球最里面是什么至今还不清楚,但是其外层结构是:液态的熔体和熔体上漂浮的固体。我们就生活在这些漂浮的固体上。在地球的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到周围星球的引力,同时还有地球内部物质的相互碰撞、挤压等力的存在,漂浮在液态熔体上的固体板块就会发生运动。作个简单的比喻:将一些木头片放在一盆盛有热水的盆子里,轻轻的转动盆子,木块就会发生运动。你对盆子的旋转就相当于外部星球之间的作用,而水不断蒸发而产生的对木块的推力以及木块之间的碰撞就相当于地球内部的作用力。

据地质学家们考察研究认为,大约3000万年以前,由于强烈的地壳断裂运动,使得同阿拉伯古陆块相分离的大陆漂移运动而形成这个裂谷。那时候,这一地区的地壳处在大运动时期,整个区域出现抬升现象,地壳下面的 地幔物质上升分流,产生巨大的张力,正是在这种张力的作用之下,地壳发生大断裂,从而形成裂谷。由于抬升运动不断的进行,地壳的断裂不断产生,地下熔岩不断的涌出,渐渐形成了高大的熔岩高原。高原上的火山则变成众多的山峰,而断裂的下陷地带则成为大裂谷的谷底。 东非大裂谷下陷开始于渐新世,主要断裂运动发生在中新世,大幅度错动时期从上新世一直延续到第四纪。北段形成红海,使阿拉伯半岛与非洲大陆分离;马达加斯加岛在几条活动裂谷扩张作用下,也与非洲大陆分裂开。 东非...

  • 索引序列
  • 大江东去论文研究目的
  • 大江东去毕业论文摘要
  • 艺术歌曲大江东去论文参考文献
  • 东江文化研究现状论文
  • 东非大裂谷的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