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45

无敌美苏苏
首页 > 期刊论文 > 气象科普文章写作之管见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芒果pai

已采纳

胡锦涛同志2003年初带领政治局同志参观西柏坡,提出了新闻宣传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即新闻宣传“三贴近”原则,为新闻宣传寻找准新闻源头指示了方向,提供了科学的源泉,成为新闻宣传媒体开展工作的指针。就笔者看来,气象科普写作更要切实遵循“三贴近”原则,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创作出更多为群众所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经典性气象科普作品,进而提升全民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全民科学素质。

“贴近实际”是气象科普写作的本质要求,由气象科普作品的本质属性所决定,其实质是科学性。第六版《 十万个为什么 》编委李大潜、汤钊猷、周忠和、褚君浩、陈佳洱等著名科学家指出,“科普不是简单地普及科学知识,最重要的是科学精神、科学品德的普及。”

气象科普作品是对相关气象现象、理论与生产、生活和社会的关系的科学解释和说明。它借助通俗易懂的语言,拉近公众对气象现象、理论的距离,满足公众对知识和未知领域的探索的心理需求。这就要求科普写作作者要熟知气象现象、气象理论,在消化吸收之后,运用类比、类推、比喻、拟人等文学手法“讲 故事 ”给公众听。对于气象现象的科学解释,要秉承科学性的原则,不牵强附会,不妄下结论,要力求“一字一句均有出处”。对尚未有定论的气象现象或理论,更要集纳当前研究成果及进展,呈现给公众各方面的意见和结论,切莫非此即彼,引导读者走向科学的极化。

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欧阳自远院士,曾与一位文字表现能力很强的年轻学生,合作写了一本科普书籍《再造一个地球》。他认为,这种“科学家+专业写作者”的方式也是一种科普 方法 。以笔者的气象科普经历而言,在创作之前做好资料收集工作,创作之中实事求是,广征博引,结稿后更要聆听相关领哉专家意见,最后才是让作品到达普通读者手中,确保气象科普写作的科学性。在此,笔者作为非专业气象人员,也大力呼吁气象各领域专家拿起手中的笔来,大力开展气象科普写作,繁荣气象科普工作。

“贴近生活”是气象科普作品科学内涵的根本要求,是对气象科普写作内容的界定,也是传播学“受众决定论”的鲜明体现。欧阳自远认为:“科普创作是科学家的责任,但科普不能居高临下。”

在坚持科学性的基础上,要把群众需要不需要,喜不喜欢作为气象科普写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笔者一位师友,四川省科学作家姜永育先生,在汶川大地震之后,推出气象科普作品《虎嘟嘟历险记》,对暴雨、大雾、暴风、山洪地质灾害等气象灾害及次生灾害的防御进行了系统阐释,在亚马逊、当当网上取得不错的销售业绩便是气象科普创作“贴近生活”的有力佐证。

气象现象尤其是引起群死群伤的气象灾害,是读者最为关注的 热点 和焦点。以气象灾害基理、原因、防御为内容的气象科普作品,无疑会引起读者的强烈反响,同时使气象科学知识得到最大范围的传播。

此外,气象科普作者更为关注一个时期的气象焦点问题。高温、雨雪冻害、雾霾、大气污染都是公众关心的问题,积极寻找切入点,将其纳入气象科普写作内容,都将引起公众的关注与支持,通过科学知识的普及倡导绿色生活理念。

“贴近群众”是气象科普创作的外在需求,是由气象科普作品的受众所决定的。气象科普作品的受众绝大多数是没有气象专业背景的普通读者,他们渴求“短、平、快”地获取对气象现象、气象理论的或深或浅的了解。

气象科普写作者一定要在动笔前,明确自己的大致读者范围,这样不仅有利于自己写作,而且也会方便作品的传播。

气象科普写作要照顾读者的学术背景。作者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科普作品究竟是给什么 文化 水平的人看的。比如说,“我这是给小学生看的”,那么文稿中,就尽量少提什么“高压脊”、“中尺度”等更高学术层次的术语。非要提,最好也加个简单的介绍。以国内读者为主的作品,其中引用的外文,也应该有相应的中文标注——为了“普”,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作者确实有必要亲自做得更好一些——何况,也没人比你自己更了解你所说的东西。

气象科普写作要照顾读者的阅读习惯,即文字要活泼,故事要精彩。气象学理论对大多数非专业人员而言是深奥难懂的,一篇充斥着拗口的专业术语,冷冰冰的科技论文腔调的气象科普作品。我敢打赌,除了作者,估计没人愿意看第二眼。文字,该怎么活泼起来?个人体会,一个使文字更活泼的偷懒好办法,那就是口语化、再口语化,不要管主谓宾定状补的天然顺序,话怎么出来的,就怎么说。写稿的时候,你就当自己在跟一个朋友对话聊天,不过是用键盘在记录文字而已。如果再适当加上一点幽默,效果当然就更好了。

另外,气象科普作品要学会“讲故事”,引导读者进入一次愉悦的阅读之旅。(文/孙彦)

【作者:孙彦(微信公众号:鲁小象)】

169 评论

让我爱你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世界气象日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这是……这是……”龙首山上,微风习习,一些小学生正认真地听着一位教授滔滔不绝地讲解各种气象测试仪器……

20xx年3月23日,我们铁岭晚报小记者团的成员们在编辑阿姨的带领下参观了铁岭县气象站和铁岭市气象局。正如前一段大家所看到的,我们站在一大堆花花绿绿、大大小小的仪器面前瞪着眼睛听讲解呢。不过,说实话,我参加这次小记者团的目的并不是冲着这些仪器来的,也不是很感兴趣,只是作文老师总是对我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参加活动比坐在教室里收获会更多。并且,不用上补习班,还可以坐免费车四处逛逛,多好!

看完了测试仪器,我们又来到市气象局。嗨,放片子了!好,我喜欢!

开始放了。“地球在一停地转动,因此,地球上的气候也在不停地变化……”教授边放边讲解,“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20xx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观测我们的星球,共创美好的未来’”。听着听着,我竟开始对这次活动感兴趣了。今天是世界气象日?嗯,这我还不知道呢?认真听听吧。没想到,参加记者团不只是能提高写作水平,还真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呢!

“大家还赢得去年正月十五的那场大雪和今年三八节前后南方的暴雪吗?”

“知-道-”一阵拖声拖气的回答。

“那大家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不知道!”这一次可是干净利索。

“不知道不要紧,我可以给大家讲解。这些不同寻常的天气变化主要原因是人们不重视环境保护,让空气中充满了过多的二氧化碳,导致温度上升,气候异常。所以,我们从小就要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对呀,我连连点头。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废气侵占了我们城市的空气,不但空气被污染,环境和资源也遭到了破坏。乱扔垃圾,浪费水、电等资源,过多地使用白色塑料袋等等都会使天气发生变化。看来,如果我们再不保护环境,继续让它遭受污染,那么毁灭地球的凶手就将是我们人类自己。看来,大家一定要行动起来,共同爱护环境呀。

星期五下午,学校组织我们五年级学生去气象局参观。一听到这个消息,同学们个个无比高兴。当天下午,我们五年级学生排成了一条浩浩荡荡的“大军”向气象局挺进。

我们一进气象局大门,便看到院内道路两边的一排排参天大树,我不由得想到一个成语:绿树成荫。

老师把我们分为三组,两个班一组的顺序参观,到我们组参观时,我们走到气象局二楼的讲解室,只见一位年轻的阿姨在用普通话跟我们讲解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知识,比如:预报员报的天气不是准确的,而是根据自己对气象云图的看法而推测的,因为我省有大量高科技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所以我省的天气预报在全国的精确率都是属一属二的。

接着,我们来到了一条“羊肠小路”,到达了气象观测台。引入眼帘的是三个白色的箱子——百叶箱了,它的“身体”里有自动测量仪,是用来测气象温度的,那个在一根柱子上旋转的是风向塔,是用来测风速和风向的,那个埋在泥土的水管就是测地表温度的……风向塔是我觉得最有趣的,它的形状我第一眼看时,总觉得那就是个小雷达,后来听了讲解我才明白它是测风速和风向的。

经过半天的参观,我明白了气象对人们生活和生产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气象是多么重要呀!

星期五中午,我们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新闻三十分,最后便是我们最关心的天气预报了。

气象预报员说:“今天下午,甘肃局部地区可能有沙尘暴,晚间有小到中的雨加雪。”

听完后,我有点慌乱了:如果发生沙尘暴,那体育课就上不成了,不行,下午得多穿点衣服,不然就冻感冒了。

果然,到了下午,刮起了沙尘暴,因为我家处在西北地区,所以天气经常这样,同学们大都显得很兴奋,到了第二节课,老师说要上体育课,同学们不约而同的跑到了操场上。

来到操场上,风伯伯毫不留情的刮着,像刀子似的,刮在我的脸上,生疼生疼的,而老天爷似乎没看见,还是刮着,天上黄黄的一片,天和地的界线并不是很清晰,浑然一体。

绕着操场跑了两圈后,我们便自由活动。男生打篮球,女生则打沙包,我们在中间,张瑾瑜和李慧珊在两边。

“嗖”地一声,张瑾瑜把沙包扔向了我,幸亏我聪明机灵,把身子一闪,躲了过去,张瑾瑜见状,又声一计,表面上要砸贾丹妮,一瞬间,她把目标转向了我,我去抬脚,可抬错了脚,被砸中了。

站在一旁,我的手冻得通红,耳朵也红了,站在一旁不停跺脚。

老天爷啊!求求你们了,别在刮了。

那天是3月22日,早晨,大风呼呼地吹着,我和爸爸很早便来到了气象局。在那里,小记者训练营的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站好队后,我们就“噔噔噔”跑到了演播室,在拍摄的镜头上我们惊奇地发现——镜头里的天气背景竟然是虚拟的。气象局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气象局20xx年时建起了虚拟演播室,引进了较为先进的影视节目制作设备和非线性编辑系统,可以制作图文并茂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他们介绍完后,小记者们都竖起了大拇指。随后,我们又去了大会议室。

在大会议室里,老师让我们每人提一个问题,这是我们的采访任务。轮到我时,我问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人工消雹增雨有什么作用?”

工作人员想了想,答道:“人工消雹增雨是为了减轻冰雹干旱等灾害性天气危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有效措施之一。自从1996年开展人工消雹增雨工作以来,全市已拥有‘三七’高炮71门、流动火箭炮6部、‘713’天气雷达。车载式移动气象台等一系列专用高科技设施。实施作业一来,有效减少了雹灾、旱灾损失,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听得非常认真,记下了不少的气象知识,实在是太有收获了!

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其实学习一下气象知识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今天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还有点冷。可是一点也不影响我的心情,因为我们今天下午要参观我期待已久的气象站。

终于等到了下午,我们五年级的全体同学撑着雨伞排着长龙似的队伍兴高采烈地从实验小学出发了。沿着九子大道经过青阳四中,再从一条小路就来到了气象站。

我们先参观气象室。沿着一条窄窄的楼梯来到二楼气象室。只见屋子的正中间摆着一个长方形的桌子,对面墙上挂着好几个大屏幕“电视”,左边一溜儿摆着六台电脑。我在网上查阅过,这是工作人员经过用仪器测量观察后,再聚在这里讨论分析后得出结论,经整理交到电视台以天气预报的形式播放出来的地方。我的眼球被一个大屏幕可视电话吸引了,我们对着大屏幕招手、做鬼脸,上面都能像镜子一样显示出来,大家都很好奇。随着人群的涌流我被挤到另一个大屏幕前,一位工作人员阿姨告诉我们:“这个屏幕右上角是风速感应器,看现在的风速每秒17米。”嘿,风速仪像三个勺子转个不停,风向仪像一面旗帜左右摇摆。“左边的这个统计图是用来统计湿度,降雨量,风向和风速的,待会儿到观测场就会看到实物。”

我们又迫不及待地来到观测场,看到了阿姨给我们讲的风向风速感应器,埋在土地里的地温测量仪和几个圆柱形的雨量器。那雨量器高高的,瘦瘦的,像一个空竹筒。最显眼要属三个白色的百叶箱,里面装着测量气温的仪器,可以测量每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阿姨问:“你们知道百叶箱为什么涂白色的吗?”我们都不知道。阿姨告诉我们因为黑色易吸收热量,百叶箱涂成白色是为了测的气温更准确些。哦,原来是这样,怪不得我们夏天不穿黑色衣服。

我们每天从电视上看到的天气预报,要经过叔叔阿姨们这么多的工作,他们真辛苦。我们要向叔叔阿姨学习不怕苦的精神,好好学习。

星期六,老师组织我们去气象塔旅游。在路上,一位女气象员自我介绍说她姓雪,可以叫她小雪姐姐。

到了气象塔,我们先来到一个跟电线杆一样的一个杆前,小雪姐姐讲解说它上面像几把勺子的是用来测风的速度的,在勺子的下面有一个板,这是用来测风向的。接下来,我们来到一个像四个雷达一样的地方,它是用来探测天气的温度、湿度、风向、风速。把一个七百五十克的.气球灌满氢气放飞到天空中去,用它来探测气球、天气。小雪姐姐说:“空气里有氮气、氢气、二氧化碳、氧气等。”

小雪姐姐让我们也来当小小天气预报员,我迫不及待地举起手来说:“今天西安四摄氏度小雨转小雪,汉中零下六摄氏度中雪,商洛七摄氏度持大暴雨,陕西气象台播出。”大家连声说我说的好,老师也奖励了我一朵可爱的小红花。

通过这次观测,我知道了气象员是怎么观察天气的,同时,我也当了一天快乐的小小气象员。

每年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3月20日这天,新乡市气象站对市民开放。难得有如此机会,我们一家人早就商量着星期日去气象站参观。

我们坐车去气象站。因为路不太熟悉,所以路上问了两三个人才到了气象站。我一下车,直奔风向标。那里已经围了五、六个小学生了,个个满脸好奇,摸摸这儿,看看那儿,还在争辩着什么。风向标以前在电视里我倒是见过,不过见实物这还是第一次。你看这家伙,象个标竿,其貌不扬的,可谁知它竟会准确测出风向风级。过了一会儿,气象站里一个头发黑里有白的伯伯,带我们进入观测站进行参观。

我们先来到一个百叶箱旁边,伯伯打开百叶箱,里面有四个测量管。虽说看起来和温度计差不多,可实际差远了。这些管子是测量一天中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

我们来到第二个百叶箱旁,这里放的是自动测量仪,而且能画线,能画出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曲线。

第三个百叶箱,我们一看,是一个像一根短棍似的东西。伯伯一讲,我才明白,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气监控装置 。它把每一分钟的数据及时传进室内的电脑,由电脑加以统计,结合人脑分析,就能准确地给出天气情况。

其他还有测降水量的、测地表和地下不同深度(直到地下3。6米)的温度的,还有测雾凇、测蒸发量的仪器,等等。伯伯说,准确预报这些天气情况,能为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许多方便。

这次参观,真让我增长了不少见识呀!

为了迎接世界气象日,3月20日下午,学校老师带领我们五年级6个班级的学生到青阳县气象局参观学习。

下午,尽管天上下着雨,还是挡不住我们的前行的脚步。我们怀着好奇而又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县气象局。在气象局里,一位气象员叔叔热情的接待了我们,他领着我们来到一栋大楼的二楼电脑监控室。一进门,许多不知名的仪器就跃入我们的眼帘。我们一个个瞪着眼睛,好奇地四处张望。气象员叔叔耐心的给我们一一介绍,并且给我们讲解许多关于气象的知识,如沙尘暴、雷雨的形成与危害,还有各种气象符号。通过叔叔的介绍,我了解到预警信号总体分为四级,按照灾害的严重和紧急程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叔叔还领我们观看了卫星云图,教我们如何看云识天气。最后气象员叔叔还给我们介绍了世界知名的气象站以及他们的分布情况。

参观完了二楼,叔叔又领我们来到楼下的气象观测台。在楼下的观测台上,我生平第一次亲眼目睹了百叶箱、雨量器、风向标等等有关气象的测量仪器。这里的每一样东西都令我感到好奇。身边的同学不住的向气象员叔叔提问题。叔叔耐心的讲解给我们听。

通过这次的参观学习,我更深刻的了解到许多气象科普知识。以及一些有关气候的自然灾害的形成与逃生知识。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天气为了我们明天生活更美好。请保护好我们身边的生态环境。

今天是3月23日时间气象日,因为这次的主题是“人与气候”,所以我们学校举办了气象环保宣传活动。

全校师生都集中在了操场。活动终于开始了,主持人站在台上,有声有色地宣布此次活动正式开始。第一个节目是由三年级同学表演的《环保三句半》,他们手拿锣鼓,说着:“保护环境最重要,切记……”从他们那滑稽幽默的语言与动作之中,使人深深感受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还有五年级同学的《无锡景》,那柔美的腔调,优美的身段,使人不禁赏心悦目,让人们在欣赏节目的同时,感受到了我们要减少“白色污染”,多多使用环保袋,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其中最精彩的要属四年级的小品了,他们讲述的是两个小朋友去沙滩游玩,可因为没有留意天气预报,结果正当他们玩的兴高采烈的时候,下起了蒙蒙细雨,是原本一个美好的星期天泡了汤。他们在台上不慌不忙,从容自若,那诙谐幽默的表演让台下的人在捧腹大笑之时更在心里敲响了警钟,出门在外一定要关注天气的变化,这才能玩得开心。其中还有气象知识抢答题,“请说出五种自然灾害。”“我!我!”同学们纷纷举起了手,跃跃欲试。“地震,泥石流,台风……”“恭喜你回答正确。”同学们各个喜笑颜开。

进过一个多小时,气象宣传活动落下了帷幕。通过这次活动我明白了:地球是我们美好的家园,只有保护环境,才能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

“世界气象日”是世界气象组织成立的纪念日,时间在每年的3月23日。每年的“世界气象日”都确定一个主题,要求各成员国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并广泛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作用。

国际气象组织原为非官方性国际气象合作机构,在其各成员国代表签订的世界气象组织公约生效一周年之日,即1951年3月23日,就改组为世界气象组织,成为政府间的国际气象合作机构,并与联合国建立关系。

1960年世界气象组织执行委员会决定把每年3月23日定为世界性纪念日,要求各成员国每年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并广泛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作用。

每年世界气象日都有一个中心活动内容,各成员国在这一天可根据当年的中心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纪念活动,如组织群众到气象台站参观访问,举行有政府领导人参加的群众庆祝仪式,举办气象仪表装备、照片、图表和资料的展览,举行记者招待会,由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报道特写文章和讲话,放映气象科学电影,发行纪念邮票等。

“哇,这么神奇!时间可以根据太阳来判断啊!”3月23日10时许,太华山气象站不断传出惊叹声。当天时值世界气象日,昆明太华山国家基准气候站举行开放日活动,云信小记者一行也有幸在李振荣站长的带领下走进神奇的气象世界。

在李站长的带领下,我们首先来到了被誉为“中国自然科学界的鲁殿灵光”的陈一得老先生的故居,在这栋法式建筑里,我了解到了许多气象类历史知识,让我脑洞大开。

而在一得广场上,最让我震惊的是我们中国自己的时间计量法。在这里,我们有一种仪器可以通过阳光来判断时间,只见一个石柱上俨然矗立着一只雄伟的鸡,地上标注着不同的时刻,据介绍,只要鸡的影子投影在哪,就表示现在是当地时间几点。还有用来看节气的雕塑,在每天的当地时间12:00准时来看,就能知道现在正值哪个个时节,比如春分刚刚才过去,而活动当天,时间表前方石柱上的龙头的投影就会毫无偏差地投在春分这条线上。

昆明太华山国家基准气候站一行,不仅让我知道了现在科学的飞速发展,也让我知道了,我们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数千年来积累的社会自然知识是如此丰富。

122 评论

1230985647abc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分布广、损失大,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20世纪的观测事实已表明,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频率与强度明显上升,直接危及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各种天气气候灾害使农田受灾面积达3400万公倾(5亿多亩),受干旱、暴雨、洪涝和热带风暴等重大灾害影响的人口约达6亿人次,平均每年因受天气气候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GDP的3%-6%。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天气气候灾害造成损失的绝对值越来越大。考虑到天气气候灾害引发的生态、环境、地质、社会、人文、经济等继发性灾害,则经济损失更为严重。世界气象组织把今年的“世界气象日”主题定为“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对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长期与自然共存的实践中,社会各界、从事防灾减灾研究、业务、管理人员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措施。

战略措施1:制订预案,常备不懈

通过在国家、省、市、区以及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等制订与演练应急预案,形成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有条不紊、有备无患的局面。应急预案应包括对自然灾害的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应急保障、调查评估等机制,形成包含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等各环节的一整套工作运行机制。

不能将预案束之高阁,要通过培训和预案演练使广大群众、灾害管理人员熟练掌握预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预案。

居安思危,预防为主。要增强忧患意识,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政府应鼓励社区制定紧急防灾预案、开展救灾演练、装备专门的通讯设备在紧急条件下替代常用的通讯方式,并保证必要的紧急储备物资和设施。积极做好装备、技术、人员等方面的应急准备。

战略措施2:以人为本,避灾减灾

以人为本,把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防灾减灾的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

面对自然灾害,科学防御,从早期盲目的抗灾到近年来主动地避灾,体现了在防灾减灾中的科学发展观。

战略措施3:监测预警,依靠科技

在防灾减灾中坚持“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把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并高度重视和做好面向全社会,包括社会弱势群体的预警信息发布。

气象灾害是可以有较长预警时效、较高预测预报准确率的一类突发公共事件,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加强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制作工作,加强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是提高防灾减灾水平的重要科技保障。

要依靠科技,提高防灾减灾的综合素质。通过加强防灾减灾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采用与推广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并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科技水平。

2005年台风防御工作实践充分体现了现代化气象科技在防台抗台中的重要作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和自动气象站、移动气象台,以及气象卫星等现代化探测手段,提高了对台风的最新动态进行实时监测的能力;数值预报产品,为准确预报台风未来的路径提供了参考依据,使预报员对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更有信心、更有把握,为准确超前的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骨干预报员在台风预报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战略措施4:防灾意识,全民普及

社会公众是防灾的主体。增强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防灾减灾需要广大社会公众广泛增强防灾意识、了解与掌握避灾知识。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普通群众能够知道如何处置灾害情况,如何保护自己,帮助他人。

政府与社会团体应组织和宣传灾害知识,培训灾害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有关部门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通过开展“防灾(减灾)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村庄”行动,使最基层的社区居民、广大中小学生、企业员工、广大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民、社会弱势群体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掌握基本的避灾、自救、互救技能,达到减灾目的。防灾减灾需要从娃娃抓起,把灾害、灾害应急知识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

有关部门应编写自然灾害防御宣传手册与宣传材料,广泛宣传与普及灾害知识、应急管理知识、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基层群众参与应急管理能力与自救能力。

社会公众要充分认识灾害预警信息的重要作用,了解各类预警信息含义,在收到灾害预警信息时,根据不同预警信息、不同的预警级别,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需要建立广泛、畅通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利用广播、电话、手机短信、街区显示屏和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发布预警信息,重要预警信息在电视节目中能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

90 评论

相关问答

  • 气象科技论文格式

    《气象知识》、《气象科技》、《高原气象》、《气象》、《大气科学》等方面的专业书刊都可以!

    45度向上傾斜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医学科普文章如何写

    这几个发表论文的方法,你用了吗?视频8分钟,通俗易懂的介绍如何提升论文发表率,增强论文引用率。适合有发表英文论文,咨询选题、论文构建、选刊、以及论文润色等一站式

    颖颖emma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气象科普文章写作之管见

    胡锦涛同志2003年初带领政治局同志参观西柏坡,提出了新闻宣传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即新闻宣传“三贴近”原则,为新闻宣传寻找准新闻源头指示了方向

    无敌美苏苏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科普文章

    问题一:什么是科普文章 ①确实,科学的普及,不是坐等能等来的,必需要付出汗水与努力,而对于我们这样一群学生,显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研究科学,去了解科学,那么我

    Smileの夏天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科普文章获奖作品选登

    科普作品考的是你的想象力,也称作科普著作,主要是用于物理化学数学,但这些原料,

    婷婷1029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