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11

麻球小子
首页 > 期刊论文 > 杉木良种繁育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温暖三月5021

已采纳

树木育种学在我国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1938年,叶培忠在四川农业改进所峨嵋山林业试验场率先在中国进行树木人工有性杂交育种试验工作。在中华民国时期,我国虽有少数林学家、园艺学家、植物学家做过一些树木育种的研究,但研究成果寥寥无几,无人作过系统的研究,各大学农学院森林系的必修课程中,也没有单独开设这门学科。叶培忠从华中农学院到南京林学院后,专心致力于树木育种的研究工作,查阅外国有关文献,收集整理自己和国内其他学者在树木育种方面的研究资料,废寝忘食地编写树木育种学讲义。这部讲义集以往树木育种研究之大成,开后世树木育种研究之先声。1956年,他率先在南京林学院开始讲授树木育种学。1960年他主编的《树木育种学》(教学参考书)(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是中国历史上树木育种方面第一本系统、完整的教材。叶培忠除为本科生讲授树木育种课程外,还担负培养树木育种研究生和进修生的任务。他亲自培养的研究生和进修生有好几十人。树木育种专家陈岳武就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中国杨树杂交育种工作起步较晚,始于1946—1947年。叶培忠是这项工作的开创者。40年代,他在甘肃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工作时,首次利用当地河北杨与山杨、毛白杨、响叶杨进行杂交育种,获得了优于亲本的杂交苗木。尽管当时试验规模小,但积累了宝贵的试验资料,为中国以后开展杨树杂交试验开辟了道路。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职工为纪念叶培忠在天水的功绩,把他培育的杨树新品种中的一个,起名为“叶氏白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各地杨树杂交育种工作,基本上是在叶培忠40年代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的。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进行了400个杂交组合,既有种内、种间杂交,也有派间、属间和复式杂交,其中生长表现优良的杂交组合,包括叶培忠亲自培育的银毛杨、小意杨、赛山杨等约有40个。这些杨树杂交品种已在全国广大地区推广繁殖。50年代末,他在南京林学院树木园内建立了杨树引种区,引种国内外杨树200多个无性系,成为国内杨树育种研究试验基地之一。1972年,以梁昌武、吴中伦为首的中国林业代表团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出席第七届林业会议后,考察了意大利林业,带回一批黑杨派南方型无性系插穗。吴中伦将这些插穗送给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林学院、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和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4个单位分别引种试验。南京林学院引种的黑杨派南方型无性系有I—63杨、I—69杨、I—72杨、I-214杨等4个品系61根插穗。由于插穗经旅途耽搁,已开始变色发黑,处于垂死状态。叶培忠在接到这些插穗后,立即组织树木育种教研室部分教师进行抢救。他们把插穗扦插在校内苗圃地里,经过科学培植和精心管理,这些垂死的插穗竟奇迹般地被培育成苗,当年成苗49株,株高二三米。以后他们又用这些苗木进行无性繁殖,到1974年年底共培育大苗1000株,引种试验成功。叶培忠及其助手并没有将引种研究停留在校园里,而是把这些优良无性系在林业生产中推广应用。参照这些优良无性系原产地(美国南部)的气候生态条件,他们选定江苏北部平原地区进行小片试种,效果显著,二三年生胸径可达20多厘米。此项成果于1979年获林业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985年又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80年代末,这4个杨树优良无性系已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淮地区广为栽植。据不完全统计,栽植面积达520万亩以上,年净收益超过5亿元。黑杨派南方型无性系引种栽培的成功,不但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打破了南方不能大面积栽培杨树的传统观点,丰富了林木引种的理论。杉木是我国南方主要的造林树种。叶培忠十分重视杉木的遗传改良工作,从60年代初期开始就指导陈岳武进行研究。为了改良杉木品种,他们深入闽、赣、湘、川、黔等省各个杉木林区,调查杉木生物学特性,选择杉木优良类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杉木自然类型的划分、优树选择方法、早期选择、遗传型与环境互作,以及遗传稳定性、种子生活力的变异、种子园遗传增益等方面做了大量而系统的育种试验。运用选择、引种、杂交授粉等技术,培育了一些杉木优良新品系。1966年,他们在福建省洋口林场主持建成了中国第一个正规的杉木初级无性系种子园。用第一代种子园的子代造林,其产材量比一般商品种子增产15—20%。此项成果对中国发展杉木速生丰产林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获林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以后又获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农牧渔业部、林业部的农林科技推广奖。此外,叶培忠在长期研究杉木遗传改良工作中,于70年代初发现杉木花粉在一般贮存条件下,能保持生活力达17年之久。由于杉木花粉能长期保存生活力,可以向外地寄送,因此,能简便地引用外地花粉进行杉木杂交育种,对今后杉木引种繁育具有重要意义。叶培忠不仅在杨树和杉木的育种、引种研究上做出了显著的成绩,而且对马褂木、楸树、松树、墨西哥落羽松等树种的育种试验,也取得了具有开拓性的成果。例如,他将马褂木用中国马褂木与北美鹅掌楸进行正反人工杂交授粉,得到的杂种马褂木生长势优于亲本,株高和根颈生长比亲本马褂木分别增长42%和137%。杂种抗性较强,秋季落叶时间比亲本晚。楸树具有自花不孕性,年年开花,极少结实,大量繁殖造林受到限制。为解决这个问题,叶培忠用滇楸与楸树、滇楸与灰楸、灰楸与滇楸等3个杂交组合进行异花授粉,获得杂交种子1000多粒,这一成果解决了以往楸树不能进行有性繁殖的问题,为推广这个优良树种创造了条件。他用13种松树先后选配了近30个杂交组合,选育出3个优良组合,即黑松与长叶松、黑松与云南松、黑松与混合花粉(湿地松十火炬松十云南松)。这3个杂交组合的第一代杂种长势都强于母本黑松自由授粉后代,株高生长分别超过母本55%、35%、69%,根颈生长分别超过母本44%、20%、34%。1963年3月20日, 叶培忠用中国柳杉作父本,墨西哥落羽杉作母本进行属间杂交试验,后来奇迹般地得到了3个球果,经播种培育出12株杂交墨杉小苗。经过多年不断扦插扩繁,到1972年,南京林学院林场共培育出6000多株性能大大优于亲本的杂交墨杉幼苗。他将杂交墨杉幼苗分送给了上海、武汉等地很多林业生产部门试种。1978年叶培忠故世,该品种曾一度不为人们瞩目。多年后,该树种的速生、抗台风、抗盐碱、耐水湿、落叶期短、可净化空气等优良性状被上海林业总站总工程师叶增基和站长沈烈英等人发现并努力加以抢救、扦插和扩繁。他们培育的种苗在上海浦东川沙林场营造了一片近2000株的杂交墨杉种群。2003年8月,叶增基、徐炳声等人在美国的SIDA杂志发表论文,向世界介绍了这一新树种。根据植物国际命名法则,他们将杂交墨杉正式命名为“培忠杉”(xTaxodiomeria peizhongii),商品名为“东方杉”。2004年7月,国家林业局批准授予“东方杉”植物新品种权,上海市林业总站和南京林业大学是品种权人。2007年,美国联邦专利局邀请世界上同行专家审核,认可东方杉的国家知识产权属于中国,并颁发了证书,获得美国植物专利(美国专利号:United States Patent PP17767),这是我国木本植物新品种首次在国外获得专利,这一杂交新品种得到了国内外一致认可。 水土保持在我国作为生产实践自古有之,而作为专门学科研究,则始于40年代。1943年春,叶培忠参加了以美国人W.C.罗德民(Lowdermilk)博士为首的西北水土保持考察团,担任保土植物的考察任务。在4个月的考察期间,他采集植物标本2000多号,其中以西北的禾本科与豆科植物标本最多,较为齐全;采集抗寒耐旱的保土植物种子,计禾本科54种、豆科木本类14种、灌木类10种、其他17种。这些植物标本与种子,为开展西北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重要资料。西北水土保持考察工作结束后,他被留在农林部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工作。在当时人手少、设备差的条件下,他同傅焕光(实验区主任)、任承统、蒋德麒等人一起,克服重重困难,为中国水土保持事业艰苦创业。实验区的具体科研工作大多由叶培忠负责指导和处理。他经常顶烈日、冒严寒,奔波于实验区各个试验场圃之间。1945年6月,傅焕光赴美考察,由他接任实验区主任,从此他的工作更加繁重忙碌。叶培忠在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工作5年多的时间里,做了大量水土保持试验,诸如河北省苗圃牧草原种场的建设与育种、选种试验;保土植物试验;特用经济植物的引种与繁殖试验;荒山沟壑造林试验等。这些试验都取得了丰硕成果。譬如,他创建的河北苗圃牧草原种场,是当时国内规模较大的牧草试验基地,场内引种的品种300个左右,其中被选出推广的优良品种有草木樨、狼尾草、野牛草、苏丹草、二叶草、葛藤等。草木樨是他1946年引进美国品种培育的,已在西北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被誉为西北的“宝贝草”。狼尾草是全国有名的优良牧草,在西北地区已广为种植,被誉称“叶氏狼尾草”。他培育的野牛草,1959年从天水引种到北京,大量繁殖于“十大建筑”周围,成为北京草坪的主要草种之一。1945年由叶培忠鉴定的产于天水县李子园的天水葛藤,经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种植,较西南引种之葛藤耐寒抗旱;1948年寄往美国贝尔茨维尔(Beltsville)试种,能在-10°C低温下安全越冬,被美国作为推广之良种。此外,在荒山沟壑造林试验中,他还通过20多个树种试验效果的比较,发现刺槐作荒山沟壑造林树种,效果显著。刺槐被誉为天水三大宝之一,不仅在甘肃省广为种植,而且在全国推广。

354 评论

1234大兄弟

关于我省林木种苗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日期:2004-10-20] 来源: 作者:未知 [字体:大 中 小] 林木种苗是林业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林业要发展,种苗是关键。为进一步搞好我省的林木种苗建设,推动我省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们组织力量对全省的林木种苗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据此提出了几点意见,现分述如下:一、我省林木种苗建设基本情况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省不断加大种苗工作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建立了一批林果良种繁育基地 转载于中国论文联盟 七十年代以来,我省采取自筹和部省联营等多种形式,先后建设了油松、落叶松、毛白杨、刺槐、板栗和金丝小枣等良种基地10处,共亩。其中优树采穗圃亩、母树林亩、种子园亩,年产种子园种子600公斤以上。其中:油松良种基地三处,面积5297亩。其中,优树收集圃(兼采穗圃)55亩,收集优树资源662个。种子园亩,母树林亩,对比试验林亩。通过子代测定评选出21个优良无性系,年产油松种子园种子100公斤以上;落叶松良种基地一处,面积亩。其中,优树资源收集圃亩,收集800个无性系(家系)。种子园亩,母树林亩,&127;试验林651亩。通过子代测定评选出40个优良家系和37个优良无性系,年产落叶松种子园种子500公斤以上;毛白杨良繁基地两处,面积844亩。其中,收集圃50亩,收集毛白杨优良无性系265个。采穗圃50亩,繁殖圃694亩,测定林250亩。已选育出毛白杨优良无性系14个,杂交培育出三倍体毛白杨7个系号。年产良种苗木100万株,种条、接穗等300万根以上;白榆良繁基地一处,面积200亩。其中,收集圃30亩,收集优良无性系131个。测定林150亩。已选育出白榆优良无性系9个,并育出抗虫榆1个;刺槐良繁基地一处,总面积300亩。其中,收集圃50亩,收集271个无性系。采穗圃50亩,&127;种子园100亩,测定林100亩。选育出25个优良无性系;板栗良繁基地一处,总面积750亩。其中,收集圃50亩,收集板栗品种(优系)136个。良种示范园150亩,繁殖圃100亩,试验林450亩。已选育出6个优良品种。可年产良种接穗15万根,良种苗木10万株;金丝小枣良繁基地一处,总面积600亩。其中,收集圃30亩,收集枣树品种203个。采穗圃亩,示范园50亩,良繁圃90亩,决选圃100亩。已初选出30个优良品种,可年产良种接穗300-400万条,良种苗木10万株。这些基地的建立,为选育、引进、繁育和推广林果良种发挥了重要作用。(二) 育苗和国有苗圃生产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林木种苗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迄今为止,全省已有国有苗圃366个(包括林场下属苗圃120个,非林业系统的某84个),集体苗圃4238个,个体苗圃24362个。全省每年育苗面积保持在25-27万亩,其中新育苗16-18万亩。全省年生产苗量8亿株,其中良种苗木亿株,基本上能够满足全省造林绿化的需要;在国有苗圃中,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所属国有苗圃162个(包括省厅直属苗圃1个,市属苗圃5个,县(市、区)属苗圃156个),总面积万亩,其中可育苗面积万亩,年产各种苗木亿株。随着林木种苗事业的发展,在国有苗圃建设中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如威县苗圃坚持以育苗为主,积极开展良种繁育,依靠科技进步,创造了一流业绩,为当地经济和林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赞皇县苗圃通过苦干实干闯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赞皇大枣和优系核桃繁育为突破口,以服务太行山绿化为重点的科技兴圃新路子。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个体育苗户迅速增加,育苗面积不断扩大。(三) 种苗行业管理趋于完善一是建立了行政执法队伍。全省共有67人通过培训考核,获得了各级人民政府颁发的行政执法证,其中:省站7人,市级站21人,县级站39人。二是种苗法规建设有了新进展。《河北省林木种苗管理办法》目前正在修改完善中。三是建立了种苗质检机构。为加强种苗质量的监督与管理,经省编委批准,1998年11月成立了《河北省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站》,于同年12月,通过了省技术监督局的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并已行使监督检验职能。四是成立了良种审定委员会。1991年12月成立了河北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制文秘杂烩网

136 评论

吃土少年Hollar

一、种苗生产基地形成规模。近年来,随着林业生态建设任务的逐年扩大,我县实施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首都水资源治理工程,任务量大,种苗需求量大,给种苗生产带来了极好的机遇。全县在种苗生产基地建设上,继续巩固发展国有苗圃育苗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发展社会育苗,初步形成了以国有苗圃为主体,社会育苗为补充的苗木生产体系。目前全县育苗基在面积发展到4000亩,其中:国有育苗面积达到1800亩,社会育苗发展到2200亩。2005年新育苗面积达到1800亩,年产苗量达到2100万株,基本满足了全县工程用苗,为造林绿化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科技兴种,加大种苗科技含量。实行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提高种苗的科技含量,是种苗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保证。近年来,我们在种苗生产过程中,加大了种苗生产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先后推广了地膜覆盖育苗,营养钵育苗,ABT生根粉,根宝等育苗技术,同时还加大新品种的引种示范工作,先后从中国林科院、辽宁杨树所引进辽育1号、2号、3号、抗虫榆等十多个新品种进行了引种试验、示范工作,逐步培育出适宜当地的良种壮苗,为林业生态建设搞好技术服务工作。在抓好现有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同时,2005年国有苗圃又与中国林科院联合开展种苗科研攻关项目,重点研究课题为难生根优良树种的繁育。 三、依法治种,种苗市场秩序明显好转。通过认真贯彻落实《种子法》,初步形成了依法开展种苗生产、经营的良好氛围。一是实行种苗生产“一签两证”制度,严把种苗质量关,严禁不合格苗木到重点工程,从根本上保障了林业建设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二是实行种苗供应招投标制,禁止使用“人情苗”、“关系苗”,将合格苗、优质苗用在工程上,保证了工程造林的质量。三是实行种苗价格听证制,坚决制止垄断种苗市场、哄抬种苗价格的行为。通过听取各方意见,确定合理的苗木价格,有效地维护了用苗单位的利益,保障了苗木生产者和合法权益。 四、夯实基础,全力实施种苗工程项目。2000年以来,我县先后实施种苗工程项目四项,涉及三家育苗生产单位,工程总投资438万元,其中国债323万元,地方配套115万元,按照省厅制定的《林木种苗工程管理办法》和“慎用钱、质为优”的要求,严格执行建设程序和审批规定,认真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和工程质量监理制,确保了资金的专款专用、安全运行和工程建设质量。2005年上述工程都已全部完工,并通过了检查验收。 五、深化国有苗圃改革,增强发展后劲。国有苗圃是林木种苗行业的骨干力量,对促进全县林业种苗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002年,我们对两国有苗圃进行了内部整合,进一步理顺了管理体制,实行了整合资源,合作发展,统一规划,分组管理的体制。规模的扩大,规划的合理,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国有苗圃的快速发展。苗圃内部组建了“四组一队”,即育苗一组、育苗二组、科研组、营销组、绿化队。内部实行了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国有一苗圃,以地理位置的优势,重点以引种、试验、示范新品种和园林绿化树种为主,成为北方林木良种的展示窗口;国有二苗圃,以土地面积大的优势,作为商品苗木的主要产区。同时以国有苗圃技术、信息、市场的优势,与分散的育苗户结成利益共同体,探索了“苗圃+农户”的联合发展路子,实行了集团式发展,低成本扩张,带动了社会发展育苗的积极性。另外,近年来我们在抓好种苗生产供应的同时,拓宽苗圃服务领域,重点在种苗市场营销、营林绿化施工上做了一定的工作,这无疑给苗圃的发展又增添了活力和后劲。一是在种苗市场营销方面,随着种苗基地规模的扩大,加之与河北、河南、内蒙、陕西几家大的种苗基地的经济合作,借助我们的地理位置优势,也正是东西部的一个结合部,我们围绕当前林业生态建设“大工程、大苗木、大市场”的形势,组建了北方林木种苗科技市场,建立了一支营销队伍,有效地解决了地区性种苗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二是营林绿化施工方面,随着近年来造林绿化任务大,时间紧的特点,作为林业部门的一个服务单位,技术力量雄厚,苗木品种全,施工设施齐备,2003年组建了一支百人造林专业队,投身到全县的林业生态建设中去,在营林绿化施工中,本着“诚信服务,质量第一”的准则,施工质量达到业主满意为止,在社会中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2006年林木种苗工作计划:面对目前我县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形势,2006年我县林木种苗工作总体思路是:以建设绿色应县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大执法力度,强化行业管理,优化生产结构,选育推广优良品种,努力推进全县林木种苗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全县林业生态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是别人写的仅供参考哦!!

350 评论

相关问答

  • 红豆杉中紫杉醇研究进展论文

    红豆杉被人们大量栽培,原来不仅可供观赏,还有药用价值

    :小小的菇凉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杉木人工林生态学研究论文集

    提要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和林分生产力逐代下降,直接影响杉木地可持续经营。影响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和杉木人工林所处亚热带红壤区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PolarBella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遗传育种研究论文

    作物栽培学作物栽培技术作物育种学实验农业概论农业系统工程学农学庄稼医生技术手册植物育种原理与方法植物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及应用油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油菜品质改良和分

    小兔子lucky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杉木良种繁育研究论文

    树木育种学在我国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1938年,叶培忠在四川农业改进所峨嵋山林业试验场率先在中国进行树木人工有性杂交育种试验工作。在中华民国时期,我国虽有少数

    麻球小子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五种木本植物演化结构研究论文

    矮牡丹毛茛科 Ranunculaceae落叶小灌木,高60—80cm。花通常单瓣,黄、红、紫或白色,花瓣基部无紫斑。分布于陕西、山西,生于海拔1000—1400

    望天的猪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