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60

机器猫TJ
首页 > 职称论文 > 关于情感问题研究的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殷血丹霞

已采纳

有关爱情心理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丛上世纪70年代开始,有关这方面的研究逐步开展起来,并在理论和实际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爱情心理研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爱情心理研究综述》

摘 要:从上世纪70世代形开始,有关爱情心理的研究在国外开展起来,并在理论和实际中取得了一些成果。近年来,我国有关爱情心理的研究也逐渐展开,本文拟从爱情的概念、大学生爱情心理的探讨与分析、爱情心理的结构及测量、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 总结 了国内外的学者对爱情心理的相关研究,对其进行了评价,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爱情心理;爱情的概念;结构;测量;影响因素

1.引言

爱情是复杂多变的,它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爱情心理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丛上世纪70年代开始,有关这方面的研究逐步开展起来,并在理论和实际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我国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其主要集中于大学生爱情心理的探讨与分析,爱情心理的结构及其测量、影响因素等方面。本文拟从这几个方面,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爱情心理的研究,并就以往研究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展望。

2.爱情的概念

关于爱情的心理学定义,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不同的心理学家从自己的理念基础出发,对爱情给出了很多的定义。Wstson(1924)认为爱情是由一种性带感引发的天生的情感。Freud(1922,1952)认为,对性结合的欲望是情感的中心。当这种欲望被限制的时候,作为对这种挫折的补偿,人们对就会将其他人理想化并坠入爱河。Frommn(1956)认为爱是一种工具,用来减少人的分离感和孤独感。Rubin(1970)将爱情定义为一种指向他人的态度,这种态度使人以特定的方式思考、感受和行动。Swenson(1972)认为爱情就是行动,例赠送礼物、共同活动和坦露私密信息。Centers(1975)认为爱情是人们在与他人的互动被回报时引起的反应。Skolnick(1978)将爱情定义为一种由情感、想法、 文化 表征建立起来的建构的体验。这些定义有的关注的是爱情的起源,有的关注爱情的功能,有的则关注对爱情的描述。总之,爱情是一个复杂的东西,每个人对它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

3.大学生爱情心理的探讨

爱情是人生的重大课题,在人类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于处在青春妙龄、充满着幻想与浪漫色彩的大学生更是有着独特的魅力。

大学生爱情观所存在的问题

身处大学校园的爱情,由于受到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爱情观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常泓,侯赞华(2008)认为大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对爱情真谛缺乏理解。2.恋爱动机的偏差。3.恋爱道德观念的弱化。4.恋爱行为的非理性化。而对于大学生的爱情心理问题,王素珍(2003)认为主要有:1.爱情价值观错位;在其对1005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随机访谈后,发现大学生在爱情价值观方面,从总体上看是能够正确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和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爱情与学业的关系,但调查同时显示,也有一些人存在一些问题:①看重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②为了爱情影响学业。③推崇“爱情至上”。④对爱情的“忠贞专一、排他性”认识错位。2.爱情挫折。3.恋爱行为不当。。让人关注的是:如今的大学生“恋爱族”中,真正为爱情而相爱的人并不太多。詹灶福,汪琴(1997)据一项对11所大学近千名大学生的关于“你恋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调查发现学生回答的依次顺序是:满足生理和发展的需要、充实课余生活、双方接触产生爱情、作为一种消遣、寻求一种刺激、孤独、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对一行的好奇心、积累 经验 、为建立理想的家庭而选择伴侣。这一结果应该说是令人担忧的,。黄家兵(2005)认为有必要结合当前大学生恋爱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探讨其中的心理问题:1、恋爱普遍化与焦虑感并存。2.恋爱“过程体验”的空虚感。3.恋爱轻率而导致的无聊感。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面对如今大学生爱情观所存在的问题。常泓、侯赞华(2008)认为应该采取如下对策:1.深化对爱情本质的理解,增强恋爱道德观念。2.培养健康的恋爱行为。3.正确处理好爱情与学业的关系。4.加强校园思想文化建设。王素珍(2004)则从爱情价值观、爱情挫折和恋爱行为不当方面阐述了调适 方法 ,认为在爱情价值观方面应该做到以下自我调适:1.要学会思考。2.要学会处理好爱情与学业、爱情与成才的关系。3.提高爱情的道德修养。在爱情挫折方面,要做到:1.要端正爱情认识。2.要分析失恋的原因。3.要采取正确的行为方式。爱是道德的表现,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艺术。大学生的爱情必须健康、文明、高雅、大方,有利于促进身心发展。

4.爱情的测量

综观国内外有关爱情的测量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爱情观念的测量、爱情成分的测量、爱情类型的测量。

爱情观念的测量

Rubin最早开始对爱情进行科学的测量。Rubin(1970)认为爱情是可以测量的独立概念,可视为一个人对特定他人的多面性态度,它是亲密关系的最深层次,不仅包括审美、激情等心理因素,还包含生理激起与共同生活愿望等复杂的因素。Rubin通过项目分析、信效度考验建立了13个项目的爱情心理量表和13个项目的喜欢量表,这是第一个区分喜欢和爱的研究;并确定了恋爱中人们思想的三个主题:依恋、关心和信任。这三个主题创造的爱情心理量表可用来测量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爱情思想强度的大小。研究者们常在问卷研究和实验室实验中评估RLS的有效性。

爱情成分的测量

1)Davis(1985)曾对爱情和友谊进行了比较和区分,认为友谊之中的喜欢包括8个主要元素:欢乐、互助、尊敬、无拘无束、接纳、信任、理解和交心;而爱情除这些因素外还包括集束:激情和关怀。研究发现这可以让人觉察到什么时候友谊已经转化为爱情关系,或爱情关系正在逐渐降格为普通的友谊。Davis和Todd在此论基础上设计出了关系评定表(Relationship RatingForm),此量表共包括6大方面由19个分量表组成,它被用来区分各种类型的友谊,并能预测不同关系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属于哪种类型的友谊。2) Sternberg(1997)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出了爱情的三角形理论,他认为人类爱情包括三种成分:亲密(intimacy)、激情(passion)和承诺 (decision/commitment)。Sternberg通过比较爱情类型的结构模型和评价这些模型中对多种亲密关系的有效性发展了36个项目、3个分量表的三因素爱情心理量表。3)Yela(2006)使用stemberg的模型作为指导,对其进行实证研究证实了最常使用的爱情维度:关爱、性欲、激情、亲密、尊重、承诺和依恋这些维度可以被合成为只有四个成分:性爱激情、浪漫激情、亲密和承诺,并编制了相应的爱情测验量表。量表包含55个项目用来测量爱情模型的四个因素,每个因素分别用15个项目来评价,每个项目均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方式作答。4)李朝旭等人则依据激活扩散模型,采用“爱情”一词为刺激,让278名大学生被试进行自由联想,再基于亲疏程度实施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发现,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内隐爱情理论包含以下5个方面:①伦理与责任;②浪漫体验;③冲突及痛苦; ④理性;⑤朋友式关爱。5) 王娟(2006)采用问卷法,以中国五个地区的大学生和社会人士为被试,通过开放式问卷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了中国人爱情心理的结构,包括接纳、关爱、激情、爱情价值观和浪漫5个维度。编制了包含26个项目的中国人爱情心理正式问卷,采用6点计分,4个项目设为反向计分。

爱情类型的测量

关于爱情类型的测量主要是爱情态度量表(loveattitudesscale,LAs)。美国心理学家Hendrick和 Hendrick(l986)依据 Lee(1977)爱情类型理论,编制了包含42个项目,每个类型7项目的爱情态度量表,包括浪漫爱、游戏爱、伴侣爱、现实爱、占有爱和奉献爱6个分量表,采用李克特5分的作答方式。

5.爱情的影响因素

爱情心理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本文在对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爱情心理的影响因素。

不同文化中的性别因素

David(2003)的一项涉及52个国家的研究表明,在世界十个主要地区中的人们,男性普遍比女性要求性方面的变化和多样性。Roy,Jean(2002)认同在多种文化背景下,女性的性行为都是受到压抑的。国内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论,例如__和彭建国(2000)在对婚前性容许程度的研究中发现,人们对不同性别的人常常使用“双重标准”,即男女标准不同,男人可以比女人更开放些。

家庭氛围和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因素

Donnellan,Larsen-Rife,Conger(2005)采用纵向研究的方法,考察青春期的家庭特点如何预测成年早期的爱情关系。结果显示,不同的成长经历和家庭关系状况会导致爱情关系能力的不同。家庭中父母的冲突对青少年的恋爱中的认知和情感都有影响。并且,早期的家庭关系能预测人们恋爱关系和婚姻是否持久。王娟(2006)采用Olsont等1982年编制的家庭亲密度量表第二版,共16个项目,后由我国研究者费立鹏等(1991)对该量表进行了三次修订,使其适用中国的家庭环境状况。该量表为5点计分,根据被试得分的高低,家庭亲密度量表将被试的家庭亲密度分成四种类型:松散、自由、亲密和缠结。研究发现中国人爱情心理的结构包括5个维度:接纳、关爱、激情、爱情价值观和浪漫,来自于亲密度过高家庭的被试在爱情心理上更倾向于对各个维度有高的感受。

其他因素

综合近年来的研究可以发现,其他一些因素也对爱情心理产生影响,比如恋爱状况、恋爱目的和动机、家庭收入等。根据王素珍(2004)对1005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随机访谈,发现大学生谈恋爱的目的、动机大多是为了情感的寄托。大部分学生认为,谈恋爱是情感的依恋,他们重视恋爱的情感体验,注重恋爱的过程,对恋爱以后有什么结果并没有太多的思考。

6.爱情心理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关于爱情心理的研究在国外已较为普遍,而国内爱情心理研究也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我国爱情心理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因而研究就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研究对象有待扩展

从研究对象上来看,大多以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而研究中学生和研究生的爱情心理的较少。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青少年发育成熟较早,中学校园频频出现学生早恋现象,有关其对爱情的认识,因此,有待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而研究生虽然在年龄和心智上都比较成熟,但现有很多研究生处于单身,并从而有过恋爱关系,其原因和对策的研究也有现实意义。

研究内容有待丰富

从研究内容上来看,国内对于爱情心理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存在问题和 教育 对策的理论研究和与其他变量的关系研究上,对于爱情心理形成的原因机制的分析较少,也没有具体探讨不同社会人群中的爱情心理。如何形成正确的爱情观,以当今中国人的爱情恋爱观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提高中国人幸福满意度应该是研究的最终目的。

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单一

从研究方法来看,现有的研究大部分是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较少。质的研究虽然能够发现和说明一些问题,但要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还需要做出大量的实证研究。从研究工具来看,还没有统一的、权威的量表可以使用,大部分测量工具要么借鉴国外的量表,要么是研究者自编的量表,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来研究结论上的差异,甚至得出了相悖的结论。

针对以上不足,今后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关于爱情心理的理论问题,如恋爱观、爱情心理教育、结构模式、影响因素等问题的研究将一如既往地受到关注,但是更应该关注中国人的爱情心理原因机制。同时,对爱情心理的教育对策的效果评估也同步展开。

第二、探索并编制出结构合理、信效度高的中国人爱情心理量表,为有效地诊断和预测不正确的爱情观问题提供科学有效的工具。

第三、结合不同的研究方法,将量表法、实验法、访谈法、观察法结合起来,相互验证和补充。

[参考文献]

[1]王娟.(2006).中国人爱情的心理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张于.(2009).爱情心理及其与人际关系满意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武汉:化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常泓,侯赞华.(2008).当代大学生的爱情心理:问题与对策.中国商界,10,223-224.

[4]王素珍.(2004).大学生爱情心理调查与思考.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14-17.

[5]林艳艳,李朝旭.(2006). 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述要.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40-44.

[6]黄家兵.(2005).当代大学生爱情观与心理健康. 经济与社会发展,6,87-89.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爱情心理研究论文

360 评论

shuijing217

问世间,情为何物,至此得答案。 情深深,意切切, 山川万物皆我爱。 天地合一融其中, 阴阳合璧仙境生。 不绝情,不痴情, 我情遍布一切中。 待到功满自然成, 美好理想幻成真。

179 评论

江南Andy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关于情绪情感的心理学论文题目:1. 大学生娱乐休闲活动与情绪状态的关系研究2. 焦作市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与研究3. 高中生羞怯与其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以孟州一中为例4. 大学生休闲娱乐、生活满意度与精神状态关系的研究5. 中学生性别角色冲突与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的关系研究6. 初中生逆反心理产生、表现及疏导策略7. 企业人力资本流失探讨8. IT从业者情绪调节方式、休闲活动与工作倦怠关系研究9. 大学生成人依恋、完美主义与特质焦虑的关系研究10. 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双性化人格关系的相关研究11. 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生活满意度与精神状态关系的研究12. 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13. “90后”大学生失恋心理调适综述14. 当代大学生恋爱关系浅析15. 大学生安全感与家庭出生顺序、性别的相关研究16.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接纳的关系研究17. 对我国大学生恋爱观问题的思考18. 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特质焦虑的相关19. 寄宿与非寄宿小学生的孤独感研究20. 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和情绪状态之间的交叉滞后分析

197 评论

我是小鹿呀

关于情感教育的论文

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摘要】本文通过语文教学中,情境的设置,语言的激活,文本解读的丰富性及个性化,学生主动参与,拓展情感空间等几个方面,探讨学生的情感体验及人文情怀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体验;人文情怀

在科学扫荡我们生活的时候,在计算机化和数字化时代到来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学生疏于用书面去表达的时候,语文学科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有关语文课程改革的口号此起彼伏,推动课改越来越朝着人性化的方面发展。在这个大前提之下,语文教师应该体现其良心与职责,通过语文学习,使学生的心智和人格健全起来。新语文程标准也明确规定“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所以,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试从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1大胆革新,创设情境,提供交流的平台

情感教育该如何进行?怎样的一个过程才算是比较完美的?教育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使学生产生清楚的具像性知觉及表象,并以理性高度认识,揭示事物的本质,由此产生和发展情感,这就是情感教育。由此可见,情感教育源于知觉和表象,是阅读主体与文本对话交流的过程,是主体对文体体验和感悟的过程,追求真实的交流和深刻的体悟,是情感教育的核心。而课堂上我们看到,在教师繁琐的提问干扰下,思维漂浮在热闹的问答上,学生由于没有沉静的阅读品格,这样的一种心智活动实际上已经消亡,情感体验也显得简单化、标签化、虚伪化。针对这种情况,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作一些尝试:

(1)大胆的开放课堂,设置情境。我们以古典诗词教学为例,由于时代的变迁,生活境遇的悬殊,中学生对古典诗词容易产生“隔膜”。因此,古典诗词教学中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不可少,教师通过创作情境营造氛围,使学生对阅读材料产生“亲近感”,从而形成良好的专注倾听的心理机制。

据闻一多的学生回忆,闻先生给他们讲授“楚辞”,喜欢选择在黄昏时分授课。随着最后一抹晚霞的消逝,口含烟斗,腋下夹着布包的闻一多笑容可掬地来到教室。落坐后,闻先生点点头,高声吟诵一段源于《世说新语》的开场白:

“痛饮酒,读楚辞,方可以为名士!……”

在充分调动学生情绪之后,昂扬的激情师生之间弥漫开来。在单一的情境之下,学生往往感到乏味,课堂变化,开放课堂,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为一个自然的人,()我们提倡让学生在一种更人性化的环境下学习。配合课本的内容,我们可以把课堂引向户外,徐徐的和风,蝈蝈儿的齐鸣声,夜空中星星的闪光,空气里弥漫开来的芬芳,都可以成为教学的辅助,帮我们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理解作者的情怀,构筑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

(2)现代化手段的.运用。在实际教学中,综合其他的艺术手段,会起到良好的功效。随着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语文教学也更具有时代性。以杜甫的《蜀相》为例。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展示成都草堂的近况,截录展播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五丈原前的衰飒形象,先从直观上让学生有一种沧海桑田,华屋山丘之感,使教学在一种肃穆、苍凉的氛围中展开。与此相应教师应以深沉、伤痛的言语叙说,杜甫对诸葛亮的敬仰及诗人坎坷经历。

2发挥语言魔力,注重审美特性,丰富情感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关键要从语言入手。这里包括师生诵读时的语言,也包括文本中的语言。

(1)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语言基本功以及范读能力,声调的高低及表情的变化,手势的运用都要能巧妙地拨动学生的心弦。如范读《乡愁》宜用沉静、低缓的语调,哀婉的语气,把作者思念亲人,眷恋亲人祖国的感情表现出来。而诵读《安塞腰鼓》则要情绪高昂、亢奋,语速随着腰鼓的节奏而相应改变,充分感受腰鼓的气势。学生随着老师诵读,也要有“文章不厌百回读”的信念,常读常新。

(2)其次,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情感体验也是一种审美体验。教师应该传递文本阅读中的愉悦经验,让学生意会,学会欣赏。我们再次以王维的《山居秋暝》为例,其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给我们营造了一种美丽、和谐、恬静的意境。喧声→莲动→舟行,我们以为作者是为热闹铺排,而恰恰相反,诗人妙笔生花,借动显静,着力表现幽静的情趣。“蝉噪林逾静”莲动并不与幽静相抵触,反而有摇曳生姿的动人神韵。通过对这些词语的分析,学生很快就能感知以动写静的手法,及王维诗中有画的特征。词语是美的,画面也是清新、淡雅的,学生感性认识因此而得以丰富。

3主动参与,利用联想和想象,拓展情感体验空间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完成教与学的互动,合理地利用联想想象,可以外延文章的内涵,拓展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情感体验。

(1)联想的作用,我们以朱自清的《春》为例。让他们联想相关的描摹的春天的诗文,作一次横向比较。如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有声的春天,“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有情的春天,“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温暖的春天,“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赏心悦目的春天……春作为被歌咏赞美的对象,春在人们心目中,是值得永远向往的,憧憬的。学生对春天也会油然而生出赞美热爱之情。

(2)其次,利用想象,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更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欲望。以诗歌为例,诗歌的语言往往非常凝炼,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再现画面。如杜甫的《旅夜书怀》最后一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个比喻,学生通过想象,看到“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的画面,再比如《沁园春?雪》同学们根据诗文,再现北国风光:冰天雪地,群山绵延,大雪纷飞,翩翩起舞,仿佛银白色的象群在奔跑……大山、高峰挺拔耸立,天晴后,阳光下夺目的白雪……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沟通作品的好的方法之一。

(3)在行动上参与,组织学生上台演讲,反串课文中的角色,编排课本剧。延伸情感体验的空间。当同学们去扮演喜极而疯的范进时,他大笑着说:“我中了,我中了。”在轻松的表演中,对那个朝代的知识分子的命运会有更深刻的了解,在嬉笑之后,也许会产生更深沉的同情、批判、感慨,而当一个同学模仿闻一多慷慨之词,作最后一次演讲,也会使同学被闻一多的勇气和激情所感染。

这样的情感体验,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本身的理解,也能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我们常说“以情动人”,有情才能打动心灵。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应让学生在情中学、在情中写。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树立全新的观念,让我们的课堂多彩起来,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动人”起来。

267 评论

相关问答

  • 新时代大学生的情感问题研究论文

    大学生爱情观论文1500字 大学生爱情观论文1500字。爱情对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很多大学生对待爱情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看法,我们的爱情观都有所不同。一起来

    阿拉丁摸神灯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关于问题的研究英文论文

    浅析高中英语阅读课的问题设计英语论文 【摘要】阅读课的问题设计关系到教师能否完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学习。本文,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析各个环节的问题设计,

    丸子丸子小樱桃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关于情感问题研究的论文

    有关爱情心理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丛上世纪70年代开始,有关这方面的研究逐步开展起来,并在理论和实际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爱情心理研究论文,希

    机器猫TJ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关于爱情研究的论文

    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是很普遍的现象,认识爱情的本质,认识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是正确恋爱观建立的基础,也是当代大学生谨慎驾驶爱情之舟的前提。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大学生

    我爱微辣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关于敏感期的论文研究

    第二课如何借助吸收性心智、敏感期,发展孩子与生俱来的生命潜能! ️听课笔记2.听课亮点:孩子有与生俱来的生命潜能和在爱与自由的前提下发展的能力,孩子们是独立

    诗诗2009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