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88

evenmaosir
首页 > 职称论文 > 幼儿园数学教育策略研究的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DD大小姐

已采纳

[摘要]: 引导发现教学是为幼儿提供真实的问题情景,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探索发现的方法来研究事物和现象,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活动。在具有浓厚的强调教师权威、重视教师主导作用传统的中国幼儿数学教育实践中,引导发现教学法拥有更能体现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为幼儿提供一个自主学习、自我发现的机会等鲜明特点,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

[关键词]: 幼儿数学 引导发现 教学策略

引导发现教学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首先倡导的,就是为幼儿提供真实的问题情景,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探索发现的方法来研究事物和现象,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活动。

一、开展引导发现教学的必要性

1、现代社会竞争非常激烈,评价人的学习能力、生存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拥有知识的多少,而在于他发现、研究、创造能力的高低。因此在数学教育中,培养人的发现、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成为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研究表明,引导-发现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儿童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儿童的创造意识,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2、《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和创造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课程将儿童的发现过程、学习过程的理念渗透其中,提出数学教学不只是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儿童如何正确思维,培养幼儿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培养科学精神和态度,并逐步形成独立、能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儿童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数学学习的目标是:喜欢观察,乐于动手动脑、发现和解决问题,初步理解事物的数量关系,能用比较、分类、测量等简单方法探究事物;科学教育的指导要点是: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发现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因此,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培养幼儿发现事物的兴趣和习惯,进而发展为创新的能力,将事关一代人的素质提高问题。可见,在幼儿数学教学中开展引导发现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引导发现教学设计策略的具体实施

( 一 ) 创设发现情境,激发幼儿探索新知的兴趣

创设发现情境是通过“疑设置疑问”使幼儿对学习的内容产生疑问,将幼儿引入一种认知矛盾的状态,因为矛盾或悬念较能引起幼儿的认识冲突,产生探索欲望,以此激发幼儿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这是激发幼儿学习动机的一种重要策略。幼儿数学的学习应结合具体的现实情境,因为现实情境可以激发幼儿的已有生活体验,促使幼儿产生兴趣、引发好奇心,从而主动发现新知。而且,将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一定的具体情境展现出来,会使幼儿学得积极、主动和轻松。

1 、利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创设发现情境

幼儿发现兴趣的形成起于原有经验与新的问题产生了矛盾,同时幼儿身边熟悉的生活情景,最易引起幼儿的心理共鸣。因此模仿或利用生活中的真实情景,向幼儿提出问题,可大大增加幼儿探索发现的欲望。例如,游戏活动“送食物”。首先创设情景:一头小熊猫病倒在森林里,要求小动物们给它送水果,提供各种物品要求小朋友帮小动物找出水果,再要求找出食物。

2 、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创设问题情景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源于动作,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抽象概念的掌握要从动作习得开始。幼儿在操作材料(如拼装、粘贴、搭建等)的反复动作过程中,构建起初步的数学概念,感知并理解其中的数量和空间关系,从而有效促进其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而且, 拼装、粘贴、搭建等操作活动,是幼儿最为喜欢的活动形式。为幼儿准备一定的操作材料,并提出问题或任务,就是为幼儿将要进行的发现活动设置疑问,铺垫兴趣基础。例如, 操作活动“装盒子”,为幼儿提供大量大小不一的盒子,要求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往整理箱中装盒子,看哪个小组在一定的时间内装的数量多。经过多次尝试,最后总结出,盒子数量的多少与装入盒子的大小、排列顺序等有关。盒子越大、装入数量越少;盒子越小,装入数量越多。操作活动“什么形状”,首先让幼儿说一说,自己周围的.环境中,什么东西是圆形的,在提出“车轮”后,教师提问:“如果车轮改成别的形状,可以吗?”给幼儿提供各种形状的积木车轮,让幼儿充分操作,最后,老师引导总结、交流。幼儿在活动中,自始至终兴趣盎然。

( 二 ) 构建探究平台,引导幼儿自主发现

1 、保证充足的时间

发现的过程本质是“试错”的过程,幼儿在一次又一次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寻找合理的答案。这一过程是一个持续、反复的过程。发现和试错是不能设置时间限定的。因此,我们要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大胆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解决问题、寻求科学答案。

2 、提供必要的引导与帮助

幼儿发现的起因是幼儿原有经验与新的任务产生心理冲突。由于幼儿原有经验不足、心理发展不成熟,在操作过程中对任务要求等把握极易出现偏差,使其发现活动不能顺利进行,这就需要教师择机引导、适时点拨,提供必要的引导与帮助。发现的过程,同时也是尝试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方法不同,需要使用的材料也就不同,教师很难在课前为幼儿发现准备所需的所有材料,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要求,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譬如,自主游戏活动“小马找妈妈”,幼儿自主创意,创设草原上丰茂的碧草,游动的牛羊群、慢悠悠的牧羊人等等,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随时给予幼儿适当的帮助,提供部分材料,帮助布置情景等,做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和合作者。

( 三 ) 交流总结,帮助幼儿归纳合理结论

在形式上,发现活动通常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由于幼儿个体发展存在一定差异,个人或每个小组的发现活动往往各有所偏重,思考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得出的结论都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教师组织幼儿对发现活动进行集体交流,帮助总结、归纳合理的方法和结论。合作交流是自主发现的延续和发展,教师应该抓住发现核心问题,适时引导幼儿交流,让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叙述自己的发现过程。交流的过程,是幼儿知识建构的过程,不仅可以弥补个人结论的局限性,还能展现幼儿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总结表达中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及时总结幼儿发现操作中的亮点,予以表扬和鼓励,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获取更大的成功。发现过程是幼儿思维发散的过程,为使幼儿对知识、发现结果的理解更加透彻、深刻与合理,在充分发散的基础上,必须引导幼儿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归纳、总结出一种或多种最佳的答案。例如,“装盒子”游戏,小朋友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进行操作,完成后教师引导大家一起充分交流,最后归纳出最方便、快捷的方法。

( 四 ) 将新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促进知识迁移

新知识的获得,最终目的是为了能运用于生活实践,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知识迁移的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又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数学教学中知识的迁移有两种形式:一是从一种数学问题迁移到另一种数学问题。例如,比较黑球、白球和花球之间的传递关系,黑球大于白球, 白球大于花球,则黑球一定大于花球。将这个知识迁移到数的认识中,3大于2,2大于1,则3一定大于1。二是从数学问题迁移到生活问题。例如,从上述的量之间的传递关系,迁移到生活实际中,冬瓜大于茄子,茄子大于栗子,则冬瓜一定大于栗子。

引导发现教学既能体现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又能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更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自我发现、自主学习的机会,和传统的教学形式相比,它有更为鲜明的特点,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Z]。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Z]。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

4、周欣,儿童数概念的早期发展[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

5、王俊英,幼儿园数学活动指导[M]。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6。

6、林菁,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发挥幼儿的主体性[J]。

280 评论

美食界女王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浅谈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教育模式在悄然发生变化,新的教育理念已逐步在幼儿教育课程中渗透。幼儿中大班的数学教学,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有效的实施好策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是我们教师的首要任务。

数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时期重要的学习内容。幼儿的思维是一个整体结构,在数学教育中,幼儿的数学发展只是表面现象,最主要的是通过学习能够促进幼儿思维结构的发展。数学知识是变化的,而数学思维是千变万化的。如果在幼儿时期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对他们深入的数学学习有着很大的意义。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大班开展10以内数的组成教育,引导幼儿探索、体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一些简单的数量关系,如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互换关系、互补关系、分合的有序性,应该说是赋予幼儿一种获得新知识的智力上的潜在能力,帮助幼儿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对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幼儿的身上体现的更为明显,特别是幼儿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如果简单地“复制”到幼儿的头脑中,那么,就会失去数学知识对幼儿大脑、思维等各方面的开发过程,不能使幼儿得到有效的培养。为此,在幼儿中大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将计算作为数学教育的最终目标,而应将发展幼儿的思维和对数学的兴趣作为数学教育的目标,积极的通过各种幼儿感兴趣的教学模式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其求知欲,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实现变“苦学”为“乐学”,变 “低效学习”为“高效吸收”。只有这样,通过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去引导孩子积极学习,在使孩子学习好知识的同时,孩子的各方面能力也会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

二、数学学习应积极发挥趣味游戏的作用

数学知识普遍比较抽象,容易造成幼儿学习上的困难。如果教学方法不当,更会使幼儿对数学感到枯燥与乏味。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可以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例如,在教学中班数学——守恒教育的内容时,笔者用自制的扑克牌,通过玩“抽牌配对”或“抽牌比大小”的游戏帮助学生学习守恒的相关内容。对于水平较低的幼儿,提供给他们的是同一花色的扑克牌,形状和颜色相同,且排列的形式也比较规则和单一。让幼儿彼此抽出一张牌,比一比谁的牌大或谁的牌小,对于水平较高的幼儿,则使用不同花色的扑克牌。由于这些扑克牌中花色、形状、颜色及排列的形式都不同,他们就必须充分调动多种感官进行多向的思维,排除多种因素的干扰,去正确地分析、比较和判断牌中花色图案的数量,使每个幼儿在不同起点上都得到发展。再如,笔者设计游戏《铺路》的主要意图就在于,使幼儿在铺路的过程中,掌握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在游戏《逛超市》中,幼儿通过认识超市物品——摆超市——购物的途径,轻松掌握了分类、对应、感知物体数量的数学知识。玩水、玩沙游戏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游戏,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用各种形状的容器盛装沙和水来感知容量守恒。此外,沙子和水泥合成后还可垒成多种立体模型,使幼儿感受不同的.空间形式。抢椅子游戏,使幼儿比较10以内数的多少、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等知识。在游戏中,幼儿能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形成初步的数的概念。

三、联系生活,实践运用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亲自实践过程是知识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幼儿年龄小,记忆力都不是很强,在数学的学习中,如果孩子只是单纯的学习而没有实践,孩子则不会记忆太久,会很快忘记。数学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特别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更为明显。为此,在幼儿中大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玩中学的同时,教师还应极其的重视让学生的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引导孩子实践,巩固、强化所学习的知识,培养能力,让孩子明白学有学有所用。例如,在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加减后,教师可模拟生活中的购物情境,给学生十块钱,让学生当顾客,教师当商家,出示一些布娃娃、玩具等之类的商品,标上价格,让学生用手中的钱来买东西,看看手中的钱能买到些什么,钱不够了该如何?超过了又该找回多少?等等。这样,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孩子进行实践体验,在强化孩子学习成果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实践能力。

当然在学习数的组成过程中,仅仅依靠正式的集体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在正式教学之前,可以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简单、耐玩,又具有数组成功能的学具,放在幼儿容易取放的地方,便于幼儿选择、调换、整理、取放。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充分接触,积累相关的具体操作经验,使这些非正式活动的操作经验为幼儿正式学习组成奠定初步认知的基础。

在数学教学中为幼儿创造宽松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去探索发现,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去学数学、主动地去探索数学的知识,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提高幼儿的思维发展,不仅扩大了知识面,而且提高了学习兴趣,并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乐意与同伴合作。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我们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对自己的教学,幼儿的发展进行反思,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真正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的同时收获知识,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不在感觉到数学是枯燥无味,怕学数学的心理,同时培养了幼儿对科学知识探索的兴趣,喜欢学科学。

100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幼儿安全教育策略的研究论文

    幼儿户外活动是促进幼儿健康的主要活动,在活动时先进行必要的 安全 教育 ,进一步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户外活动中的安全教

    mayhanlimei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论文幼儿园特殊教学策略研究

    论文:浅谈幼儿园教育实施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帮助我们幼儿园教师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建立

    tinahe0101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毕业论文幼儿园策略研究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选题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1】 1.试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2.试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3.试论张雪门幼儿教育思想

    乖乖黑宝宝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幼儿园数学教育策略研究的论文

    [摘要]: 引导发现教学是为幼儿提供真实的问题情景,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探索发现的方法来研究事物和现象,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活动。在具有浓厚的强调教

    evenmaosir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论文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研究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性比较强的学科,幼儿的逻辑思维都是以具体的、形象的为主要形式,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只能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掌握一些知识。那么,在

    得帮小赵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