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94

热心网友小王
首页 > 职称论文 > 幼儿教师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四叶草人生

已采纳

论文:浅谈幼儿园教育实施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帮助我们幼儿园教师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指南》以幼儿为中心,以幼儿发展的内容为线索,以辅助幼儿成长的教师、父母长辈等成人为服务对象,依次强调了幼儿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学习和发展目标及相应的教育建议。而这些内容都遵循《指南》开篇的“说明”,尤其是“说明”中关于实施《指南》应把握的四个方面——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这正是基于整体的关于幼儿成长的理论的操作性转化。当前许幼儿教师在教育幼儿时虽然方法正确,却往往只是凭直接经验或者直觉,不知其所以然,这是对幼儿成长的相关理论理解较少的原因。因为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往往不能举一反三。过于依赖“经验”,滞后于专业发展,会阻碍幼儿教师的发展。在懂得和依据理论的基础上拓展方法、技能或者策略,才能保证举一反三的个人专业发展,也才能提升幼儿教师专业团体的成长。

一、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我们都知道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我们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活动,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教育。

在语言领域《北风娃娃》这一教学活动中,季节正是冬天,幼儿自然而然的能够感受到天气的变冷,同时也能够发现自己的穿衣打扮也在变化,对于冰和雪的出现感到非常的好奇以及欣喜。这个活动主要的目标是让幼儿认真倾听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尝试根据画面认出相应的故事内容。了解天冷水会结冰,遇热冰会融化的道理。在活动准备上,我特地准备了真冰,能够让幼儿亲自的体验一下遇热冰会融化的道理。我给幼儿讲完故事以后,提了几个问题,幼儿对于故事大致做了一个了解,但是幼儿的生活经验有限,对于水洼变成冰这个环节,并不是很理解,觉得很奇怪。于是,我就拿家里的冰箱做了一个简单的比喻,把冰箱里的冷气来比作成北风娃娃吹出来的冷气。这样,拉近了幼儿的生活与科学之间的距离。让幼儿初步了解了天冷水会结冰的这个道理。但是对于冰化成水这个难点,幼儿又产生了疑问,于是,我就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冰块,带着幼儿来到户外,在太阳下面,一起来观察冰是怎么变成水的,又提供了吸管,让幼儿试一试用吸管吹冰块会发生什么事情。让幼儿自觉地主动地认识周围的变化,他们的认知在生活化的情景中得到发展。经过这次活动,不仅听了好听的故事,而且提升了幼儿探索的能力,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冰箱的冷气就是北风娃娃吹出来的冷气、实际操作吸管吹冰的亲身体验获取知识,使幼儿在玩中获得知识,理解故事内容。

二、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

上周我有幸参加了胜山实验幼儿园新秀教师下乡送教的活动,看到博爱幼儿园邵老师的大班语言活动——《与众不同的迪夫伦》。这是一个很好听的绘本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有一匹斑马叫迪夫伦,它有着与众不同的彩色条纹,因为这与众不同,迪夫伦很难过。它想尽了种种办法来改变这与众不同,绑带子、擦黑糖、刷颜料等,但都未成功,可想而知迪夫伦是多么的沮丧。可故事的结尾却是个喜剧,迪夫伦也因这与众不同,成为了最受欢迎的明星。活动中邵老师让幼儿们找找自己或他人身上有什么与众不同,我记得有一个脸上长了颗黑痣的孩子,“痣”在人们的印象中就是难看、丑的象征,但通过邵老师的引导,这个孩子的痣使他成为了这个世上独一无二的他,能让大家很快就能记住他,因此,我也因他的这颗痣记住了他,他叫做张奥。对于这样的“与众不同”我们做老师的,引导孩子并不是简单的安慰,告诉孩子这个不要紧,不需要在意。其实,你无论说多少遍,孩子还是会在意的.,旁人还是会笑话他的,因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引导也不是简单的注意转移,注意转移也许短时间内能起到一定效果,但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终这个与众不同还会跳出来困扰孩子。正确的引导就是与孩子一起面对这与众不同,寻找这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让与众不同成为“优势”,而非“遗憾”。如此孩子才会真正接受自己的与众不同。这个有痣的孩子再也不会自卑,从此便是自信的,并且是快乐的。这个故事像一颗种子,悄悄的播种在孩子心田,生根发芽,直到根深叶茂。

《与众不同的迪夫伦》的活动目标是仔细观察画面,理解绘本内容,尝试大胆的讲述;学习接受,悦纳自我,知道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紧扣《指南》中关于语言领域目标二中培养幼儿阅读理解能力,1要求让幼儿在阅读中通过细致观察逐渐读懂图画书的内容。邵老师用放大镜式的画面或组合拼图的策略,及课件插播声音用孩子的口吻吸引注意力,使得画面更生动逼真,这样让幼儿能够更好地与现代媒体进行一个交互的作用,在情感激发当中,音律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音乐起到了一个视觉通道的衬托和渲染的作用,孩子在安慰的情景中,跟迪夫伦的互动情景交融中,让幼儿情感的激发与培养,有一个新的提升。2幼儿在观察图画书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图画书的内容。活动中画面有详略得当,孩子在大胆的遐想中,会想在第一副画面后面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当后面一副画出现时正好得到了他所猜想,或他需要的那个答案,这样前后交织有一个情景的贯穿,让孩子的整个跳跃的思维中,一点点推理下去,描述下去,使孩子思维的发展更加的活跃。

这个活动不仅达到了语言领域的目标,还渗透到了社会领域的目标: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建立自信心。知道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都不在乎好坏的,让幼儿能够认可接纳自己的独特之处,同时包容别人的不同点,一起和睦相处,共享快乐,一同成长。这是很可贵的,这个教育点是在过程当中渗透到幼儿身上去的。在实施《指南》中提到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发展。通过整合培养各发面协调发展的完整儿童。

《指南》像是为幼儿园教育绘制的一幅美好蓝图。有了这蓝图,需要具体的设计和施工。《指南》即是基于心理学、教育学、生命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绘制出的关于幼儿教育的蓝图。它是基本理论走向实践的重要一步,但也只是一步,下一步需要具体的设计、实施、控制。了解《指南》在学前教育工程中的位置,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运用它,有助于我们明确自己的任务。

231 评论

反恐小組

摘要: 在幼儿教学中,选用因材施教法组织教学活动不仅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快速发展。本文就在幼儿教学中如何高效落实因材施教,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 幼儿教学;因材施教;有效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幼儿个性的发展。因此,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因材施教的价值,积极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依据幼儿的差异化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幼儿潜能与潜力。那么,在幼儿教育中,如何高效落实因材施教,是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全面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

全面了解幼儿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情况,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教师只有详细了解学生的一切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地为每个幼儿量身制订符合他们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案,才能真正提高因材施教实效。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投入更多情感与精力,详细了解幼儿的脾气、爱好及性格等,然后依据一定的标准将幼儿合理分配到一定的小组开展教学活动。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应设计出周全的调查方式,比如和幼儿交流、与家长沟通、观察幼儿行为等。通常情况下,教师了解幼儿情况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微信聊天、短信平台、电话沟通、问卷调查、家长会、网络留言等,教师可依据具体情况恰当选择最适合的方式,从而准确而全面地了解幼儿的差异化特点,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因材施教教育。但是,这些工作看似简单,实则需要教师付出很多情感与精力,才能收到良好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对幼儿有足够的爱心与耐心,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和谐而美好的师生关系。如果教师每天面带微笑、高高兴兴地面对幼儿,与幼儿交谈之前都先抱抱他们、摸摸他们的小脑袋,平时与幼儿说话的语气亲切而温和,即便他们犯了错误,也不会对他们大声斥责、严厉责备,那么幼儿就会对教师有亲近感,愿意将自己的想法与喜好告诉教师。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能更加准确而全面地了解幼儿特点,就能有针对性地设计因材施教方案,教学实效就会更加理想。

二、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技能

在幼儿因材施教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教学活动的效果优劣。因此,为了切实提高因材施教实效,必须重视教师教学技能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当前,很多幼教机构对教师素质没有严格要求,导致很多教师的`教学技能与专业知识普遍较低。比如有些幼教机构在选聘教师时,只重视学历高低、性格好坏、才艺多少,不重视对教师教学技能的考查。幼教机构这种间接忽视教师教学技能的做法,给一些教师造成一种误导:入职后用人单位也不会重视教学技能,导致教师不具备积极提升自身教学技能的意识,片面重视知识面与学历问题,这就导致一些教师缺乏因材施教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切实强化幼儿教学中因材施教的效果,幼教机构或者幼教院校应重视对幼儿教师的培训与培养,使其在教学艺术、教学方式上具备较高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能依据学生特点灵活而恰当地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多种性格特点幼儿的学习特点与学习需求。在实际操作中,幼教院校应革新以往以教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积极将传授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纳入教学内容中,重视对幼儿教师教育能力、教育行为、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的培养,最大限度优化幼教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对幼教机构来讲,其应积极为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平台与机会,比如定期为教师举办教学经验交流会,为教师搭建分享教学心得的平台;邀请名师到幼儿园为教师做相关专题讲座;选派教师代表到示范机构观摩、学习等。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优化幼儿教师的教学技能,才能为他们开展因材施教教学做好准备。

三、灵活选用多元化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幼儿教学中,教师往往用统一的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这种一刀切的模式完全忽略了幼儿的个性差异,最终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希望借助一定的教学活动消除或者减小幼儿间的差异,从而促进他们共同进步。但是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有教无类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不同特点幼儿的学习需求,教学效果极易导致幼儿间差距不断拉大,不利于素质教育理念的高质量落实。因此,为了扎实践行素质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幼儿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并及时察觉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然后有针对性地、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幼儿在课堂上的细节特点,特别是幼儿对教学环节的具体反应。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幼儿眼神迷茫、一直挠头,那么就说明他对新知识还有疑惑,或者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太适应;如果幼儿全神贯注地听讲,或者目光始终停留在老师身上,那么就说明幼儿被教师的教学形式吸引并能较好地理解教师所讲解的内容。这时,幼儿教师就应该依据幼儿的实际眼神、动作及表情等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思路或者教学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不仅重视知识的讲解,而且应重视对学生情况的观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为学生组织出更符合他们学习特点的教学过程,才能促进多种个性学生的共同发展。总之,幼教阶段是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施教是确保幼儿个性充分发展的有效方式。因此,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应全面了解幼儿特点,并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技能,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尽可能促进全体幼儿个性的最优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霞.如何在幼儿教学中因材施教[J].新课程学习(中),2014,09:180.

[2]周海燕.幼儿园教育中的因材施教策略探讨[J].科普童话,2014,29:92.

[3]冷淑珍.幼儿教学中的因材施教[J].新课程学习(上),2014,11:42.

124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幼儿安全教育策略的研究论文

    幼儿户外活动是促进幼儿健康的主要活动,在活动时先进行必要的 安全 教育 ,进一步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户外活动中的安全教

    mayhanlimei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论文幼儿园特殊教学策略研究

    论文:浅谈幼儿园教育实施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帮助我们幼儿园教师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建立

    tinahe0101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幼儿园数学教育策略研究的论文

    [摘要]: 引导发现教学是为幼儿提供真实的问题情景,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探索发现的方法来研究事物和现象,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活动。在具有浓厚的强调教

    evenmaosir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策略研究论文

    幼师成长蜕变论文 幼师成长蜕变论文,兴趣成为人们认识一些事物或爱好的倾向,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发展智力的动力。特别是在幼儿时期,幼师是我们幼儿的知识传播者,幼

    饿魔娃娃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幼儿园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论文

    常规 教育 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独立的生活能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

    pan369247787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