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88

孔雀凉凉
首页 > 职称论文 > 金庸对明史的研究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多彩装修

已采纳

金庸的书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书写的精彩,还因为其中的灵魂。并且金庸将其放置于历史中,借一个朝代的风云变幻去使其更具有吸引力。

至于金庸作品中“反清复明”的主题如此明显,可能和其家族历史有关。金庸的笔名来自他本名查良镛的第三个字,分开便是金庸二字。

在清朝的顺治年间,有一位名叫査继佐的人,成为清代最大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告密这种不太光彩的行为在当时却得到了当朝统治者的赏识,査继佐就这样带领自己的家族通过这样的方式成为满清集团内部的人员。

但是后来的翻转也是令人吃惊的,当雍正四年的时候,文字狱大行其道,清王朝统治者希望以此来“愚民”。从而,文字狱的案件愈演愈烈,而金庸的先祖查嗣庭在担任某次乡试主考官时候,以《诗经》中“维民所止”为题目,被当时的在位的雍正皇帝得知,说道:“维民二字在上面加上点横,就成了雍正,这不是要砍我的头吗?”借题发挥,雍正皇帝便将查氏一族进行查处和发配。因为查嗣庭自知绝无转机,便在狱中自尽,让雍正更为恼怒。对于查氏一族的分支旁脉都一并打压,这样查氏一族也算是“成也文字狱败也文字狱”。金庸的先祖查慎行可能也正应了名字中“慎行”二字,侥幸存活,才有了后来的查良镛,才有了瑰丽奇幻的武侠世界。

所以,纵观金庸先祖的经历,他作品中“反清复明”的思想应该来自与此,同时他想通过自己的作品来为先祖所受的罪解解恨,而这点应该是毋庸置疑的。

希望我的答案能帮到你。

180 评论

annking168

因为他写的都是汉人故事,写反清复明能增加戏剧冲突增加张力。

131 评论

祖国的砖。

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朝代,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留下来的不管是好还是坏,却也都对现在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对于同一个历史朝代,有人喜欢自然也就有人不喜欢,武侠小说界的金庸先生,就对明朝表示过非常厌恶的情感文字,他的武侠作品当中也没有出现过以明朝为历史背景的故事,那么,为什么金庸对明朝会有这样的感情呢? 1.大师金庸与世长辞。按理说死者为大,无论死者生前做了什么,说了什么,现在都应该本着客观的态度盖棺定论。毕竟老人家的作品陪伴了几代人,给予肯定并不为过。 不过对于很多人而言,金庸虽然死了,但是他说过的话不能就这么算了,就是做了鬼也要说清楚。什么话呢?原来大师曾说过:“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腐朽,最黑暗,统治者最残暴的朝代”。 用三个“最”足见语气之重,又明确将明朝放在开头,这足以得罪一票人。所以,就算金庸故去了,那也不能放过他。所谓祖上是旗人,吃清朝皇粮,不黑明对不起清朝等一系列黑材料纷至沓来,足以将金庸的形象彻底碳化。 那么,金庸说的这句话错在哪里?真的经不起推敲吗?静夜史认为,金庸先生说的确实有点过,但是明朝的腐朽、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却是不争的事实。 2.今天的很多人,总喜欢给明朝站台,仿佛无限拔高明朝,就能获得多大的成就感,就可以多赚几万块,多买几套房一样。 一直以来,静夜史并不能明白这些人的心理:为何一个凉透了500多年的封建专制王朝,会有这样的铁杆粉丝。粉丝到底是喜欢明朝的社会制度?还是统治者的人格魅力?还是其他东西? 要知道,我们的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怎么到头来却给封建专制唱起了赞歌?就像我们浴血奋战击败了国民党反动派,今天却有大把所谓的专家学者给他们洗白一样。这不是历史价值观问题,而是脑子问题。 明朝只是我国众多大一统王朝中普普通通的一个,它有着所有封建王朝的优点,但也有封建王朝所有的不足。而且,明朝的好坏比其他王朝更加典型和突出,民国学者胡适就一再倡导从学《明史》入手学习我国封建历史。 3.明朝作为元朝之后的王朝,成就当然可圈可点,比如: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虽然元朝也是我国的封建王朝,但是毕竟是少数民族入主,不可能代表汉人群体的利益,因此推翻元朝,是恢复了汉家文明的传承。从长远来看是汉人群体的一次抗争,其作用和意义都很大; 开疆拓土,重拾尊严 明朝前期的开疆拓土是非常猛烈的,除了元朝占据的蒙古高原,明朝在西南、青藏、西北以及东北方向都进行了猛烈的开拓。不过明朝的开拓时间只有30多年,随后疆域就开始缩水;不仅如此,明朝对边疆的控制也不够严密,这使得明朝中期以后失地严重; 除此之外,明朝还派遣郑和七下西洋,重新建立起中华藩贡体系; 编修大典,文化整合 朱棣时期,编修大典,成为我国文化的集大成者。在明朝的特殊环境下,小说成为新的文学题材,并诞生了一系列影响后世的文学作品,比如四大名著中的三部。 不过,和优点一样多的,就是缺点,明朝令人诟病的地方简直不要太多: 恢复人殉,暴殄天物 明朝人殉是起自朱元璋,这个在1500多年前的秦朝就在刻意避免的非人道制度,在明朝再度死灰复燃,并成为明朝最大的特色之一。直到明英宗时期,人殉制度才宣告终止。 太监干政,祸国殃民 处于分权的需要,明朝皇帝扶持太监进入政坛,和文官集团抗衡,使得明朝前期就出现了和汉唐后期那样的的宦官干政局面。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朝成就了多个重名昭著的太监,魏忠贤更是自称九千岁,风光无限。 明明是明朝的皇帝懒,很多人非要说这是明朝民主的体现,也是感人。 特务统治,噤若寒蝉 为了适应封建专制走向衰落的趋势,明朝创立了恐怖的特务统治制度,比如锦衣卫,比如东厂,比如西厂,这些很多都是残害忠良的场所,而皇帝却依靠这些机关实现自己的揽权梦;特务统治下的明朝民众噤若寒蝉,文学名著中的指桑骂槐是明朝社会氛围的最好写照; 伟大领袖曾说:“《明史》我看了最生气。明朝除了明太祖、明成祖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明武宗、明英宗还稍好些以外,其余的都不好,尽做坏事。” 作为对我国历史有着深刻研究的伟大领袖,他的观点具有具有举足轻重的分量。对于明朝的整体评价尚且如此,那么金庸先生所说的明朝“到明末更成为中国数千年历史中最黑暗的时期”并没有太过分。 4.其实不止明朝,几乎所有的封建王朝都有这样的情况,如果不黑暗,这个王朝不会走向山穷水尽。不过对于金庸先生说的“清朝比明朝好得多”的话,静夜史认为有些偏颇了,同样是黑暗专制的封建王朝,哪个更让人怀念呢? 不过清朝确实给今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比如疆域,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功绩!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322 评论

麦麦咔咔

金庸作品中“反清复明”的主题只是为了剧情的需要而已。

350 评论

相关问答

  • 毕业论文选题金庸

    哇!你学的什么啊?毕业论文是武侠小说?关于金庸小说的东西多的是呢!到处都能找到!

    春天的玉米粒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金庸国际学术研究会论文

    1.《走出自然——从苏轼的山水诗看自然诗化的走向及其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10000字。 2.《对传统士大夫人格的超越——论苏轼黄州时

    小熊de爱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金庸小说论文答辩

    邮箱 给你发过去

    心菲殿下 9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金庸论文文献

    金庸小说中塑造的叛逆形象不多,但他们个性鲜明的反叛行为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杨过作为杨康的儿子总是被正教人士戴上有色眼镜来评价,少年的逆反心理和无畏气质强化

    Nicole20041414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金庸研究论文综述

    金庸小说人物评论之张无忌《神雕侠侣》是金庸紧接着《射雕英雄传》的小说,但我认为这部小说及小说的主角杨 过应分别处理,因为《神雕》的主题完全不同。有些人或会觉得武

    hansile2002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