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沙小小囡
尊敬的评委老师:早上好!我叫×××,XXXX级社会学专业学生。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社会学视野下金庸小说中的婚恋观》。我的指导老师是张红老师。从确定选题、拟定提纲、完成初稿,到最后定稿,我得到了张老师的精心细致指导,使我很快掌握了论文的写作方法,并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了论文的写作。不管今天答辩的结果如何,我都会由衷的感谢指导老师的辛勤劳动,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批评指正。截至目前,在学术界有关金庸武侠小说的论著非常多,但尚无从社会学视野下对金庸小说中婚恋观的研究。选择金庸小说作为毕业论文的写作题材,一方面是因为我对金庸小说比较喜欢,包括由金庸小说改编而成的电视剧。的确,金庸小说不仅向我们展现了侠客的快意恩仇,还借用江湖这个社会,使人物摆脱传统社会的束缚或少受社会制度的束缚。男女侠客不问出身,不讲家庭地位、社会背景,只讲两性相悦、以情相许,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恋爱自由。另一方面结合当今社会现实,许多现象与金庸小说中的情节有一些相似,揭示其中的联系,警示世人,以倡导和谐的、理想的婚姻。在这篇论文中,主要采用了内容分析和现实对比的写作手法,各部分安排按照先典型分析,具体对照现象,理论分析,再阐明现代性特征的层次进行。具体结构如下:第一部分为所归纳的金庸小说中的五种爱情类型;第二部分为金庸小说中与现实相对应的婚姻类型;第三部分为关于金庸小说中择偶的社会学分析,分为宏观和和微观两个方面分析。宏观方面的主要理论有:对于择偶的个人主义解释;择偶的社会文化解释;择偶梯度理论;同类匹配理论。微观方面的理论有:1、相似性理论;2、需求互补理论。从以上这些择偶理论我们可以做出如下推论:相似性原则是择偶的基本规律。无论从哪个理论角度这个结论总是成立的,虽做出如下推论:相似性原则是择偶的基本规律。无论从哪个理论角度这个结论总是成立的,虽然对具体是什么“相似”有些争议。在外在社会条件上符合“同类匹配”,内在条件上又符合“需求互补”,这似乎就是最完满的理想婚姻模式。第四部分为金庸小说中婚恋观的现代性特征;在金庸小说中,男女侠客不问出身,不讲家庭地位、社会背景,只讲两性相悦、以情相许,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恋爱自由,而这些观念无疑与现代人的恋爱观相合。第五部分:结论。社会是历史积淀的产物,小说是反映生活、憧憬生活、甚至能够改造生活、提升生活品质的艺术。在某些传统思想仍在侵蚀当代人的今天,在已经冲破封建罗网,人们获得充分的个性自由,能够勇于追求自我爱情的今天,回味金庸小说中具有现代性特征的爱情婚恋,对我们仍有启迪。金庸小说中的爱情不仅反映了作者心目中的爱情观,也折射出传统文化孕育下的“集体无意识”及现代人的情感困惑与矛盾境况,从而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因此,我们应当超越以爱情为基础的内涵性婚姻和以现实利益为基础的功利性婚姻的简单对立,使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结合来构建一种理想的婚姻模式——综合权衡模式。限于各种条件的制约,特别是本人理论水平所限,使得本论文对金庸小说中婚恋观的现实意义仅停留在比较粗浅的层面,尤其是理论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继续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和探索。最后,再次感谢张红老师在我的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所给予的悉心帮助与指导;其次我要感谢各位专业师在这四年来对我的教育与培养,没有你们的教导,也就没有我的今天;最后也要感谢本专老业同学这几年来对我的关心与支持,和你们生活在一起的日子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恳请各位老师、同学进行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细舆媚砜
金庸的笔下,描写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爱情。仔细分析,会发现其中蕴涵了丰富的文化意义,表达了作者对于爱情本质的深刻认识,也表达了作者心目中的爱情观念。(1)“最理想的爱情”,以杨过与小龙女、丁典与凌霜华、郭靖与黄蓉、胡一刀夫妇等为代表。在金庸看来,真正的爱情是纯洁和高尚的,它与财富、门第、权势无关,只是两情相悦,情投意合,相互理解,互相支持。杨过与小龙女倾心相爱,勇敢地反抗礼教习俗(师徒不能成婚);胡一刀夫妇不贪图宝藏钱财,肝胆相照,同生共死;丁典与凌霜华不畏权势,真诚相爱,生死相依……这些爱情故事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是崇高的、坚贞的爱情,是令人向往的爱情,也是作者的爱情理想。(2)“最感人的爱情”,以胡逸之对陈圆圆、程灵素对胡斐、仪琳对令狐冲、小昭对张无忌等为代表。程灵素为了救胡斐的性命,不惜用嘴吸出毒素,牺牲自己的生命;仪琳虽然痴恋着令狐冲,却并不强求与之结合,只是虔诚地析求菩萨保佑令狐冲一生快乐逍遥;小昭一片芳心全在张无忌身上,她不慕名利权势,只要能在张无忌身边做一个“丫头”,她就心满意足了……这些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传达出一个共同的信息:真正的爱情是为对方着想,只求奉献,不求回报。正如“百胜刀王”胡逸之所说的那样:“你喜欢一个女子,那是要让她心里高兴,为的是她,不是为你自己。”(3)“最可怕的爱情”,以李莫愁对陆展元、李秋水和天山童姥对逍遥子、梅芳姑对石清、何红药对夏雪宜等为代表。这些女性原本温柔美丽,因为得不到想要的爱情,或者被心上人抛弃,以致心理变态,乱施报复,成为可怕的疯魔。这类女性形象,在古典文学中是不多见的。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发乎情,止乎礼”,追求雅而含蓄的审美效果,所以,女性即使有很深的怨弃之情,也不会采取过激的行动。因此,金庸笔下的“情痴”、“情魔”形象,很大程度上是源于西方文化的影响;同时,这些艺术形象也喻示着作者对爱情的深刻的理解,即:爱情可以是灵药,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爱情也可以是毒素,扭曲人性,贻害他人。(4)“最不可理解的爱情”,以马春花与福康安、岳灵珊与林平之、纪晓芙与杨逍、温仪与夏雪宜、殷离与张无忌等为代表。马春花被父亲许配给了师兄徐铮以后,却爱上了皇族贵人福康安,不仅为他生育了两个孩子,还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可是临死之际,她的要求竟然是再见一见害死他的“心上人”。岳灵珊与林平之相爱成婚,一心希望夫妇相偕,不料林平之心胸狭隘,阴险残忍,他为了报复岳不群,亲手刺杀了自己的妻子,而岳灵珊毫无怨葱之情,临死之前还嘱托令狐冲好好照顾林平之。这些凄渗的爱情故事看起来难以置信,实际上却揭示了爱情的真实本质。爱情是盲目的,是非理性的,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它让人们身不由己,难以自拔,也让人们失去理智,至死不悟。关于爱情与性的关系,也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那么,金庸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我们在他的小说中,看到了这样一些奇妙的现象:峨嵋派女弟子纪晓芙不幸被明教的光明左使杨逍强奸,却出人意料地爱上了杨逍,还为他们的女儿取名杨不悔。小和尚虚竹和西夏公主因为被天山童姥所制,在黑暗的冰窖中发生了性关系,虽然他们互相并不认识,却从此深深地爱上了对方。相似的情节,暗示着作者对爱情的本质的理解,即:性爱是爱情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对纯粹的精神之恋的嘲笑,也是对东方传统的爱情观念的大胆反叛。(5)“最无缘的爱情”,以袁紫衣和程灵素与胡斐、王重阳与林朝音、南兰与苗人凤等为代表。爱情的成败得失,与具体的人生际遇、人物性格密切相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青年男女一见倾心,互相爱慕,却因为个性不合或机缘不巧导致了爱情悲剧。这种“无缘”的爱情悲剧,在金庸的小说中得到了广泛的表现。《飞狐外传》中的程灵素爱上了胡斐,胡斐却爱上了袁紫衣,可是袁紫衣偏偏是一个尼姑,这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雪山飞狐》中胡斐与苗若兰两情相悦,私订鸳盟,不料苗人凤却要与胡斐决一死战,这场打斗不论结果如何,都将造成胡斐与苗若兰的终身遗憾。(神雕侠侣》中王重阳与林朝音的爱情悲剧更是让人扼腕叹息。他们原本是一对天造地设的佳偶,结果却落得情天长恨,郁郁而终,究其原因,在于两人的个性太过要强自负。由此说来,“无缘”二字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是有关人生与人性,而金庸的不凡之处,正是在“无缘”的爱情悲剧中,反映不幸的现实人生的真相,表达自己的人生体验与感悟;展现人物个性的差异,挖掘人性的普遍弱点。
淇淇爱添添
这是出自金庸的小说作品《神雕侠侣》中的一首诗。
《神雕侠侣》是金庸1959年著作的武侠小说,是“射雕三部曲”系列第二部,现收录在《金庸作品集》中。上承《射雕英雄传》,下接《倚天屠龙记》。是金庸先生在武侠小说创作上的一个里程碑。另有,多种电视、电影和动画版的《神雕侠侣》。
金庸
简介: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生人,华人最知名的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金庸与古龙、梁羽生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著有“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及《越女剑》等15部武侠小说,作品脍炙人口。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1998年,获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写作经历:
1939年,金庸与同学共同编写了《献给投考初中者》的指导书,畅销内地,这本书开启了他的写作生涯。
1942年秋,金庸进入《东南日报》(迁址福建南平)工作。1944年考入重庆国立政治大学外文系,因对国民党职业学生不满去投诉被勒令退学,之后进入中央图书馆工作,后转入苏州东吴大学(今苏州大学)学习国际法。抗战胜利后,回到杭州做《东南日报》做记者。
1948年,金庸进入《大公报》做编辑和收听英语国际电讯广播并当翻译。不久《大公报》香港版复刊,金庸南下到香港。
1950年《新晚报》创刊,金庸调任副刊编辑,主持《下午茶座》栏目,也做翻译、记者工作,与梁羽生(原名陈文统)一起工作,写过不少文艺小品和影评。
1955年,金庸在《大公报》与梁羽生、陈凡(百剑堂主)开设《三剑楼随笔》,成为专栏作家。并在同年以“金庸”为笔名拟写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
1957年,进入长城电影公司,专职为编剧,写过《绝代佳人》、《兰花花》、《不要离开我》、《三恋》、《小鸽子姑娘》、《午夜琴声》等剧本,合导过《有女怀春》、《王老虎抢亲》(所用笔名为林欢)。
1959年,金庸与中学同学沈宝新合资创办《明报》,任主编兼社长历35年,期间又创办《明报月刊》、《明报周刊》、新加坡《新明日报》及马来西亚《新明日报》等。金庸任董事长期间,《明报》成为香港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有人把它比喻成中国的《泰晤士报》。对中国时局的预测和分析,是其它报纸不能比拟的。
1972年,他宣布封笔,退出侠坛,之后对其以往的武侠作品开始修订工作。
1973年春,金庸应台湾地方政府之邀前往台湾,并与蒋经国见面会谈。
1981年,英国政府褒扬其对新闻事业及小说写作的贡献受其勋衔。之后,金庸数次回到内地,先后受到邓小平、江泽民等领导人的接见。
1985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宣告成立,金庸作为委员之一,任基本法政治体制起草小组的港方负责人兼经济体制起草小组成员。
1988年,金庸与查济民提出了“政制协调方案”(又称“双查方案”、主流方案)。
1989年金庸去基本法草委、咨委职务,结束了从政生涯。同年在《明报》创办三十年庆祝茶会上宣布卸下社长职务,只担任集团董事长。
1991年明报企业上市,金庸任董事长并签订三年服务合约,与于品海达成协议由智才技术性收购明报企业。
1992年,将他的毕生心血《明报》集团卖给商人于品海,到英国牛津大学当访问学者。
1993年两会期间赴北京访问,并获江泽民接见。同年4月宣布辞去明报企业董事局主席职务,改任名誉主席,更将明报集团售予于品海,宣布全面退休。
1994年,金庸返乡参加嘉兴一中90周年校庆并于嘉兴高专兴建“金庸图书馆”,辞去《明报》企业董事局主席职务。
1996年秋当“云松书舍”落成后,金庸改变初衷,毅然捐出斥巨资兴建的书舍,现已成为杭州的新旅游景点。
2001年,国际天文学会将一颗由北京天文台发现的编号10930的小行星命名为“金庸”。
2003年3月,位于澳门新马路的文化会馆开设金庸图书馆,金庸亲临开幕并任荣誉顾问,馆藏中、英、日、泰、印尼版金庸小说。
2004年11月,受聘华侨大学名誉教授。
2005年,剑桥大学授予金庸荣誉文学博士名衔,金庸随即以81岁高龄赴剑桥大学攻读历史学硕士、博士。
2006年12月,完成剑桥大学硕士论文《初唐皇位继承制度》(The imperial succession in early Tang China)。
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2009年9月—2013年7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博士,并获得博士学位。
2010年9月,金庸顺利完成博士论文答辩,以「唐代盛世继承皇位制度」的博士论文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2017年10月,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的首部英译本于2018年由英国出版社Maclehose Press出版。
金庸笔下的女性,各有各的特点,塑造的都很有特色,正义的、邪恶的都很好,但是在故事中只能是男人的配角。唯一的一部主角是女人的,还是个中篇。
哇!你学的什么啊?毕业论文是武侠小说?关于金庸小说的东西多的是呢!到处都能找到!
文已经上交了- -大致内容就是我说的那些,就是要毕业论文答辩,想要答辩的PPT以及答辩演讲稿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生,浙江海宁人,出身望族。查家几百年来名人辈出,领尽风骚,清朝皇帝康熙称之为“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大学主修英文和国际法。毕
去韩云波的新浪博客看看,应该有那么一篇类似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