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j陈老诗
很多我们所熟知的伟大发明都诞生于偶然。
阿基米德洗澡时,发现了浮力原理;瓦特看到祖母烧水时,沸腾的水把壶盖顶起,发明了蒸汽机;牛顿在树下玩耍被苹果砸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但是实际上他们都孕育在必然。青霉素的发现亦是如此。 短短70年间 ,拯救了上亿人性命的青霉素,源于亚历山大·弗莱明的一个喷嚏。
亚历山大·弗莱明出生于苏格兰基马尔诺克附近的洛克菲尔德。他幼年时,父亲离世。母亲每天为生计奔波,没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来管教弗莱明和他的几个兄弟。山野森林就是他们的游乐场,虫鸣鸟叫就是童年的乐章。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弗莱明在这里看到了大自然点点滴滴的变化,也养成了善于观察的能力。
直到十三岁时,弗莱明离开苏格兰,去伦敦投奔同父异母的哥哥汤姆。汤姆是一名眼科医生,他对弗莱明后期成长规划起到很大帮助。
初到伦敦时,弗莱明在一家技校学习。毕业后,他在一家贸易船务公司找了一份工作。
弗莱明的人生转折发生在 20岁的那年 。终身未婚的舅舅离世,弗莱明继承了舅舅的250英镑遗产。哥哥汤姆认为要好好地利用起这笔钱,建议他去学习医学。他听从了哥哥的想法,认真准备入学考试。
同年,弗莱明通过了16门功课考试,取得了进入伦敦大学圣玛丽医学院就读的资格。
在校期间,他获得各种类型的奖学金,使得他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学业。从某种意义上讲, 这时期弗莱明在医学上的天赋开始显露出来。
1906年,弗莱明毕业后留在了圣玛丽医学院,跟随他的老师赖特博士从事免疫研究。
莱特博士作为学术界的权威,并不制止和干涉弗莱明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的研究和 探索 ,这使得弗莱明的研究有一定的自主权。
一战爆发时,弗莱明作为赖特研究小组的一员随赖特奔赴法国战场前线,研究疫苗对付伤口感染的效果。长期以来, 杀菌剂被用来给创口消毒杀菌。
但是小组在前线的研究发现,杀菌剂杀死病毒的同时,也杀死了人体的正常细胞,很可能对治疗起到反作用,使得伤口感染更加严重。
经过试验,他们建议使用浓盐水对创口杀菌,而且越早处理效果才有效果。可惜,当时这一提议并未引起重视。
二战时,浓盐水消毒杀菌才被广泛应用,挽救了许多战士的生命。弗莱明的许多研究在前线得到验证, 也因此弗莱明在医学界逐渐崭露头角。
回国后,弗莱明专心研究能杀死葡萄球菌的方法,以帮助伤员降低感染几率。弗莱明有一个实验习惯,不论是哪种培养基,都会长久放置后,再进行观察,没有有用的发现后才去清洗干净。
在培养一种新的黄色球菌的时候,弗莱明重感冒还未痊愈, 打了个喷嚏 ,他突发奇想取了自己一滴 鼻腔液 放在了培养基上。
两个星期后,弗莱明观察发现培养基上遍布球菌的克隆群落,鼻腔黏液所在位置却没有,而且其稍远位置有一种半透明的玻璃状新克隆群落。但是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其实只是细菌融化所致。
1921年,弗莱明开始抗菌素的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鼻腔黏液中含有抗菌素 。他认为这种抗菌素是一种酶,而且几乎存在于人体的大部分体液和分泌物中。
赖特建议把这种酶命名为 “溶菌酶” 。
接下来的七年,弗莱明带领他的研究小组深入研究落菌酶的作用,但是收效甚微,他们失望地发现它的杀菌能力不强,对多种病原菌都没有作用,于是放弃了研究。
1927年,弗莱明看到了一篇关于最新金葡菌(医院内导致交叉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变异的研究文献,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重复该实验。
他在培养基边缘发现了一块因溶菌而显示的惨白色,这就是青霉素。
实验表明,它的分泌物可以杀死某些葡萄球菌,这这些葡萄球菌容易引起创口感染。
弗莱明将青霉素粗提物用在家兔和小白鼠身上,证实了他的结论。弗莱明的追随者们,在一些深受感染危害的患者上使用过青霉素粗提物,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在大量实验过程中, 弗莱明发现葡萄球菌遇到青霉素,会很快产生抗性。 而且在天竺鼠身上试验时,致死率非常高。弗莱明不得不非常慎重使用青霉素。粗提物成品里含有太多杂质,必须提纯后才能用于人员伤口治疗。
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限制,弗莱明很难提取高纯度的青霉素,更别提应用于临床治疗,他最终放弃了青霉素的继续研究。
青霉素的发现并未引起医学界的重视。弗莱明发表了《关于霉菌培养的杀菌作用》论文后,将青霉素菌种移交给牛津研究小组后,其研究重心放在了其他方面。
1932年,弗莱明所在医院的一位医生再次使用青霉素治疗眼疾成功时,他向当时的牛津小组领导弗洛里提起青霉素的重要作用时。弗洛里不以为然,并没有重视。 青霉素就此尘封。
1939年,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加入牛津小组,查阅大量文件和实验记录后,向弗洛里极力推荐青霉素,青霉素的研究才得以继续。
钱恩和弗洛里从青霉菌的株菌培养到青霉素的分离、提纯,然后应用到动物身上进行观察,发现效果非常好。通过深入研究,提取到高纯度的青霉素,其抗菌能力提高了几千倍。
牛津小组在给一位面部严重感染的警官医治时,使用青霉素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因为剂量不够,这名警官最终离世。
医学界终于注意到了青霉素的重要作用。
当时二战全面爆发,战争带来的了非常惨重的伤亡,钱恩说服美国政府加入到青霉素的研发当中,积极推动了青霉素的生产工艺在短时间内飞速发展, 成为了美国仅次于核工业的高端研究项目 ,并且正在临床实验中广泛使用,挽救了数以百万计伤员和病人的生命。
弗莱明和牛津小组的弗洛里、钱恩共同荣获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但是在青霉素发明人这个定位上,弗莱明一直饱受争议。
虽然他发现了青霉素,却没有发现它的重大价值。
如果没有钱恩和弗洛里的潜心研究,以为为它的应用和推广做出的各种努力,青霉素也许就不能这么快被造福于人类,甚至于很可能被埋没在医学研究的 历史 长河中。
各种媒体报道中对弗莱明大篇幅的报道和夸赞,而对牛津小组的贡献往往一笔带过。也许我们从诺贝尔奖为三个人配发的却耐人寻味的文字能获得一些信息。
青霉素为人类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短短70多年,拯救了上亿人的性命。 甚至将来,青霉素依然在临床医学上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世界上任何一个伟大发明必然要经历漫长的孕育阶段,才能恰逢其时的“偶然”诞生。而其成长也必然离不开同领域里许多人坚持不懈的 探索 ,才能成为真理而被广泛应用。
shiyeyouyou
青霉素是人类历史上发现的第一种抗生素,且应用非常广泛。早在唐朝时,长安城的裁缝会把长有绿毛的糨糊涂在被剪刀划破的手指上来帮助伤口愈合,就是因为绿毛产生的物质(青霉素素菌)有杀菌的作用,也就是人们最早使用青霉素。20世纪40年代以前,人类一直未能掌握一种能高效治疗细菌性感染且副作用小的药物。当时若某人患了肺结核,那么就意味着此人不久就会离开人世。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科研人员进行了长期探索,然而在这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却源自一个意外发现。近代,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亚历山大·弗莱明由于一次幸运的过失而发现了青霉素。1928年,英国科学家Fleming在实验研究中最早发现了青霉素,但由于当时技术不够先进,认识不够深刻,Fleming并没有把青霉素单独分离出来。1929年,弗莱明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遗憾的是,这篇论文发表后一直没有受到科学界的重视。在用显微镜观察这只培养皿时弗莱明发现,霉菌周围的葡萄球菌菌落已被溶解。这意味着霉菌的某种分泌物能抑制葡萄球菌。此后的鉴定表明,上述霉菌为点青霉菌,因此弗莱明将其分泌的抑菌物质称为青霉素。然而遗憾的是弗莱明一直未能找到提取高纯度青霉素的方法,于是他将点青霉菌菌株一代代地培养,并于1939年将菌种提供给准备系统研究青霉素的英国病理学家弗洛里(Howard Walter Florey)和生物化学家钱恩。1938年,德国化学家恩斯特钱恩在旧书堆里看到了弗莱明的那篇论文,于是开始做提纯实验。弗洛里和钱恩在1940年用青霉素重新做了实验。他们给8只小鼠注射了致死剂量的链球菌,然后给其中的4只用青霉素治疗。几个小时内,只有那4只用青霉素治疗过的小鼠还健康活着。此后一系列临床实验证实了青霉素对链球菌、白喉杆菌等多种细菌感染的疗效。青霉素之所以能既杀死病菌,又不损害人体细胞,原因在于青霉素所含的青霉烷能使病菌细胞壁的合成发生障碍,导致病菌溶解死亡,而人和动物的细胞则没有细胞壁。1940年冬,钱恩提炼出了一点点青霉素,这虽然是一个重大突破,但离临床应用还差得很远。1941年,青霉素提纯的接力棒传到了澳大利亚病理学家瓦尔特弗洛里的手中。在美国军方的协助下,弗洛里在飞行员外出执行任务时从各国机场带回来的泥土中分离出菌种,使青霉素的产量从每立方厘米2单位提高到了40单位。1941年前后英国牛津大学病理学家霍华德·弗洛里与生物化学家钱恩实现对青霉素的分离与纯化,并发现其对传染病的疗效,但是青霉素会使个别人发生过敏反应,所以在应用前必须做皮试。所用的抗生素大多数是从微生物培养液中提取的,有些抗生素已能人工合成。由于不同种类的抗生素的化学成分不一,因此它们对微生物的作用机理也很不相同,有些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有些抑制核酸的合成,有些则抑制细胞壁的合成。通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实验,弗洛里、钱恩终于用冷冻干燥法提取了青霉素晶体。之后,弗洛里在一种甜瓜上发现了可供大量提取青霉素的霉菌,并用玉米粉调制出了相应的培养液。在这些研究成果的推动下,美国制药企业于1942年开始对青霉素进行大批量生产。到了1943年,制药公司已经发现了批量生产青霉素的方法。当时英国和美国正在和纳粹德国交战。这种新的药物对控制伤口感染非常有效。1943年10月,弗洛里和美国军方签订了首批青霉素生产合同。青霉素在二战末期横空出世,迅速扭转了盟国的战局。战后,青霉素更得到了广泛应用,拯救了数以千万人的生命。到1944年,药物的供应已经足够治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有参战的盟军士兵。因这项伟大发明,1945年,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因“发现青霉素及其临床效用”而共同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44年9月5日,中国第一批国产青霉素诞生,揭开了中国生产抗生素的历史。截至2001年年底,中国的青霉素年产量已占世界青霉素年总产量的60%,居世界首位。2002年,Birol等人提出了基于过程机理的模型,该过程综合考虑了发酵中微生物的各种生理变化,发现这是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为了更加方便地对青霉素过程进行研究,Birol对Bajpai和Reuss提出的非结构式模型进行了扩展,对模型进一步简化,方便研究。
浅析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摘要: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 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
年轻时的司马迁,遵从父亲遗嘱,立志要写成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就在他着手写这部史书的第七年,发生了李陵案。贰师将军李陵同匈奴一次战争中,因寡不敌
青霉素 (Benzylpenicillin / Penicillin)【简介】 青霉素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
毕业论文怎么降低查重率学术堂来告诉你:一、删掉那些重复的地方如果你的毕业论文字数够的话,这是最便捷的方式。二、替换词有人说既然删除最为方便,那么我能否把句子里重
一,青蒿素的发现屠呦呦发现青蒿素(Artemisinin),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2011年度拉斯克-狄贝基临床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