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nniebaby
萨克斯基本知识介绍
萨克斯是以发明者的名字命名的木管乐器,音色介于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之间。常出现在酒吧或者是需要好的气氛的场合。以下是我整理的萨克斯的基本介绍和萨克斯乐器特点及演奏特色。
萨克斯的基本介绍:
萨克斯有倍低音萨克斯,低音萨克斯,上低音萨克斯,次中音萨克斯,C调萨克斯,中音萨克斯,F调高音萨克斯,高音萨克斯,C调高音萨克斯,超高音萨克斯。
萨克斯有多种音域和调性,其中以中高音、中音、次中音、上低音四种最多见。古典萨克斯以中音萨克斯为主,而在爵士乐、流行乐里是以中音、次中音为主。所有的萨克斯指法基本都是一样的,吹奏者可以不用指法练习就更换乐器。
高音萨克斯(Soprano Saxophone)通常为降B调,是萨克斯家族中音调第二高的乐器,仅此于超高音萨克斯(Sopranino),管的体积也是第二小。常见的为直管,略微曲颈或类似中音萨克斯的形状。相对于黑管,高音萨克斯音量更大,更有穿透力。但由于小管身,使得高音部分更难以控制音准,较难上手。高音萨克斯主要用于独奏,在木管重奏中常用来替代双簧管。著名的高音萨克斯演奏家有Sidney Bechet,约翰·柯川,Wayne Shorter,肯尼·基等。
中音萨克斯(Alto Saxophone)是最常见的萨克斯,降E调,也是应用在古典乐合奏中最多的萨克斯。由于按键距离适中,气息要求和嘴部控制难度介于高音萨克斯和次中音萨克斯之间,以及相对便宜的价格和搬运容易,成为初学者入门最常使用的萨克斯。中音萨克斯音色较次中音清亮,较高音温和。中音萨克斯构成了管乐队萨克斯声部的最主要部分,在爵士大乐队编制中和次中音占同等重要位置。作为独奏乐器出现相对少一些。中音萨克斯是萨克斯家族最有代表性的'种类。著名的中音萨克斯演奏家有爵士乐:Charlie Parker,Cannonball Adderley,Kenny Garrett,古典乐:Marcel Mule,Sigurd Raschèr等。
次中音萨克斯(Tenor Saxophone)通常为降B调,外形比中音萨克斯稍大,弯管前端多了一个弯曲,音色温和稳重。在管乐队中次中音萨克斯数量少于中音,一般作为辅助角色和小低音号和长号用同样的乐谱。而在爵士乐中次中音起核心作用。1920年代Coleman Hawkins沙哑厚重的声音重新定义了人们对次中音音色的概念。后来的约翰·柯川,Stan Getz,Sonny Rollins,Michael Brecker一步一步地奠定了次中音声音的个性。
上低音萨克斯(Baritone Saxophone)通常为降E调,是4种中相对少见的类型。体积重量较大,近中音两倍左右。很少有人用它作为独奏乐器,而在萨克斯四重奏或爵士大乐队中上低音萨克斯以它低沉浑厚的音色把其它声音承托起来,以较简单的吹奏维持着音乐进行的稳定步伐。在管乐队中常和低音号起类似的作用,有时让人联想起大提琴的声音。著名演奏家有Gerry Mulligan。
萨克斯乐器特点及演奏特色:
乐器本调:B(次中音高音),E(超高音中音上低音)
应用谱号:高音谱号,根据乐器本调移调记谱
实用音域:约三个半八度(变调时会有差异)
结构组成:金属制抛物线性圆锥管体,与单簧管类似的哨头,波姆体系音键系统.除bB高音萨克管外,均弯成烟斗型。
乐器类别:超高音萨克斯(E Sopranino Saxophone)、高音萨克斯(B Soprano Saxophone)、中音萨克斯(E Alto Saxophone)、次中音萨克斯(B Tenor Saxophone)、上低音萨克斯(E Baritone Saxophone)、低音萨克斯(B Bass Saxophone)和倍低音萨克斯(这个几乎见不到)
还有一种特别的萨克斯是C调的,其音域在E Alto Saxophone和B Tenor Saxophone之间,这个也用的比较少。
使用材质:铜制.铝制(但是是属于木管乐器)
乐器特色:音色丰富,高音区介于单簧管和圆号间,中音区犹如人声和大提琴音色,低音区象大号和低音提琴.
典型应用:爵士乐、现代流行轻音乐中大量使用。拉威尔为穆索尔斯基的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古堡”配器;比才的《阿莱城姑娘》组曲;沃思·威廉斯在假面剧的舞蹈音乐《乔布》(Job)中和他创作的第6、第9交响曲;理查施特劳斯的《家庭交响曲》;乔治·格什温《蓝色狂想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德彪西的《狂想曲》、维拉一洛博斯的《幻想曲》、格拉祖诺夫的《萨克斯管协奏曲。
演奏特点:萨克斯管是金属制作的,强弱幅度大,在声音的力度上可与其它铜管乐媲美,也是其它木管乐器所不可及的,在音质上又有木管乐器的特点,并带有金属的明亮度。
在演奏上,由于它的结构是采用波姆式长笛按键科学原理设计的,因此,它的机械系统比较合理,机件运用灵活。所以,它能和长笛、单簧管一样地演奏高难度的乐曲。同时,它与其它木管乐器相比,在演奏滑音、颤音、吐音、超吹方面,又有它独到之处。
拓展:萨克斯管的起源
萨克斯管是由比利时人阿道夫·萨克斯发明的,故以他的名字命名。阿道夫·萨克斯喜爱音乐,15岁的时候就在音乐上表现出了特别的能力。大约是在1840年,阿道夫·萨克斯发明了萨克斯管,开始的时候,萨克斯管也只是应用于室外的一种乐器,主要有两个特性:拥有弦乐器的表现力及铜管乐器的音量等。后来慢慢经过改良,萨克斯管开始应用于爵士乐中,也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种崭新的乐器。
萨克斯管的构造原理
萨克斯管,集合多种乐器特征功能于一体,不仅发声原理接近于木管,同时兼具铜管乐器的功能,在演奏的过程中实现木管乐器与铜管乐器之间的音色过渡。铜质的材料主要构成其管体,具备铜管乐器的金属特征以及张力。管身模仿了双簧管锥形的管体,在指键系统、运指以及泛音超吹部分则借鉴了木管乐器。因此,在音色方面,萨克斯与木管又有所相似。
萨克斯的演奏技巧
萨克斯管的演奏技巧发展到现在有着十分多的分类,包括流行萨克斯,摇滚萨克斯,爵士萨克斯、古典萨克斯等等。其中通过对不同萨克斯技巧的组合便形成了现有的多样的萨克斯演奏风格。其中运用的萨克斯技巧有:超高音、舌拍音、单双吐音、微分音、循环音等等技巧。不同的曲子会将其中不同的技巧进行穿插融合联合运用,以达到更富表现的音乐效果。
笑之典典
轻音乐简介 “轻音乐”是音乐范畴里的一个品种。形象地说,它是音乐中的轻武器,和文学里的小品文、笑话、抒情诗等大致相同。它具有轻便、通俗、小巧玲珑、易懂和易被人接受的特点。它和交响乐、协奏曲、大合唱、管弦乐等大型艺术形式形成鲜明的对照。在人民群众中间,轻音乐十分普及,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精神作用。轻音乐的种类较多,它包括一般的生活歌曲、抒情歌曲、诙谐歌曲、讽刺歌曲,还包括一些轻歌剧、圆舞曲、小型管弦乐序曲、小夜曲,以及部分管弦乐曲小品、电影歌曲、舞蹈音乐等。 轻音乐风格特色 轻音乐的风格和特色,较之其他音乐形式更为轻快活泼,富有风趣,特别是它的曲调格外动听。一些交响乐、管弦乐、大合唱等作品,在手法上往往要借用和声、配器、复调等技术手段的帮助,而轻音乐除此以外,更重要的还要靠旋律的优美来完成。因此,轻音乐对于曲调优美轻快的要求,比其他音乐形式更为严格。一首抒情歌曲应该是优美委婉的;一个圆舞曲必须节奏鲜明,音调悠扬,一个诙谐的歌曲要给人们以欢乐愉快的感染,一首讽刺歌曲,应该是辛辣犀利的。这些轻音乐独具的表现特色,也就形成了它自身的风格。 漫谈轻音乐(一) 音乐中的“第三种势力” 所谓轻音乐(LIGHT MUSIC)是相对古典音乐而言的,即用通俗流行手法进行改编诠释,用小型乐队进行演奏,以营造温馨浪漫情调、轻松优美氛围为宗旨,带有休闲性质的一种通俗音乐。众所周知,古典音乐具有厚重的织体,庞大的结构和规模,凝重的乐思,深刻的思想内涵,最主要的特征是严肃端庄。轻音乐则相反,织体轻盈,结构小巧简单,节奏明快舒展,旋律优美动听。它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也不想拥有这种内涵,只想带给人们轻松优美的享受,其主要的特征是轻松活泼。因此,把这种音乐命名为轻音乐是非常贴切的。 但轻音乐也不等同于以流行歌曲为核心的流行音乐。它不像流行音乐那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对社会的批判意识而显得温文尔雅,也不像流行音乐那般媚俗、煽情而具有较高的审美品味,商业气息也相对较少。热门流行歌曲很快就会过时,优美的轻音乐乐曲却会经久不衰。总的来说,轻音乐介于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之间,是对二者鲜明对立的一个折中,可谓是音乐中的“第三种势力”。它古典气息和现代风味兼而有之,华丽而不艳俗,浪漫而不轻浮,抒情而不缠绵,既通俗易懂、平易近人,又格调高雅、风度不凡。古典乐迷不觉得粗俗,流行音乐爱好者也能够接受,可谓雅俗共赏。 轻音乐的这种特征使得它一出现就受到广泛的欢迎。30年代后期成立的曼托瓦尼乐队是轻音乐诞生的一个标志。该乐队以极为柔和动听、优美醉人的演奏,使轻音乐迅速树立了自己独特的形象和气质,在通俗音乐乐坛上奠定了自己的地位。60~70年代是轻音乐的全盛时期,一大批各具特色的轻音乐乐队纷纷建立,如詹姆士·拉斯特乐队、保罗·莫里埃乐队、享利·曼西尼乐队、珀西·费斯乐队、斯坦利·布莱克乐队、贝尔特·肯普弗尔特乐队、维尔纳·缪勒乐队、阿尔费雷德·豪泽乐队、弗兰克·普赛尔乐队等。这些乐队在欧美各地不断举办轻音乐演奏会,录制了大量精美唱片,畅销世界各地。这种小巧精致的音乐让古典乐迷们感到两耳一新,风味别具,就好比穿久了正儿八经的西服后,换上了随意自然的休闲服一般。而流行音乐爱好者在领略了声嘶力竭的呐喊冲击之后,轻音乐就像是一杯清凉爽口的饮料。 漫谈轻音乐(二) 新瓶装旧酒 轻音乐的曲目大多是通过改编而来。其中,欧美流行歌曲占了很大的比重,很多都是上了英美排行榜的热门歌曲,如《昨天》、《雨的节奏》、《我爱巴黎》、《爱情是兰色的》、《莉莉·玛琳》等。这些歌曲被改编成轻音乐后,淡化了原歌中的流行因素,突出了优美的旋律,使音乐情调一变,更加优美悦耳。至今,很多热门歌曲已经被人们忘记,但轻音乐改编曲却留在了人们脑海中。 欧美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电影、音乐剧、舞台剧的主题音乐或插曲,是轻音乐的另一个重要改编来源。像《月亮河》、《时光流逝》、《雨点不断地掉在我头上》、《泉水里的三枚硬币》、《说你,说我》、《爱情故事》、《教父》、《日瓦哥医生》,《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回忆》等乐曲,都已成为轻音乐的经典曲目。 用通俗音乐语言诠释古典名曲,这是很多轻音乐乐队都十分热衷的。好的改编和演奏,既保留了原曲的古典精神,又融入了鲜明的现代气息,古典音乐迷不嫌浅薄而感到别有韵味;那些对古典音乐敬而远之的人则发现与古典音乐的距离缩短了,提高了欣赏兴趣。改编成轻音乐的巴赫《圣母颂》、舒伯特《小夜曲》、莫扎特《第二十一号钢琴协奏曲》、贝多芬《月光》、《悲怆》奏鸣曲中的柔板、李斯特《爱之梦》、斯美塔那《伏尔塔瓦河》、马思涅《冥想曲》、肖邦《即兴幻想曲》等,听来别具一格,满耳生辉。 世界各地的民族民间音乐也是轻音乐的改编对象。如英国的《夏天最后一朵玫瑰》,意大利的《重归苏莲托》、《桑塔·露琪亚》,罗马尼亚的《霍拉舞曲》、加拿大的《红河谷》、美国的《牧场上的家》、古巴的《鸽子》、吉普赛的《流浪者之歌》和拉丁音乐等。此外,一些广为流传的浪漫小曲如《少女的祈祷》、《爱的浪漫曲》、《绿袖》等也是轻音乐乐队经常演奏的曲目。 漫谈轻音乐(三) 独特的韵味和美感 轻音乐所具有的韵味和美感既不同于古典音乐,也不同于流行音乐。动人的旋律、优美的和声、新颖的配器、丰富的音色、浓郁的浪漫情调都给人以全新的感受,产生了轻音乐特有的美感。曼陀瓦尼乐队演奏的《魅力》这首乐曲,集中体现了这种美感。那极其悦耳动听的音响,像醉人的芳液一般流进人们的心中,令人情不自禁地在心中喊到:“太美了!”该乐队演奏的《时光流逝》、《秋叶》、《昨天》等乐曲带给人的美感也是难以用言语来表达的。 听保罗·莫里亚乐队的演奏,令人感到每个音符都渗透着法兰西民族特有的浪漫情调,让你联想到葡萄酒、玫瑰、郁金香的芬香;地中海的阳光,情人的欢笑和眼泪。他把各种浪漫的情思和生活中的诗意展现出来,令人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他的成名作《爱情是蓝色的》,自60年代轰动欧美后,经久不衰,成为轻音乐乐队争相演奏的曲目。 而詹姆士·拉斯特乐队演奏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所具有的美感也是原歌曲无法替代的:随着吉他轻轻弹拨出几个分解和弦,在打击乐器奏出的明快节奏的映衬下,三角琴轻柔委婉地弹出了歌曲的主旋律。接着优美的混声合唱伴随着弦乐的延伸轻轻响起,时强时弱,时远时近,把人们带入遥远的、充满温馨浪漫情调的俄罗斯夜晚之中。整个乐曲如梦如幻,美不胜收。如果说听交响乐像是在观赏戏剧,那么听轻音乐就像是在读一首首优美的小诗、观一幅幅色泽淡雅的风景画,令人赏心悦耳,心旷神怡。 漫谈轻音乐(四) 新颖、别具一格的改编手法 轻音乐乐队的指挥大都精通古典音乐,会演奏多种乐器。他们既是乐队的指挥者,也是乐曲的编配者。轻音乐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们对原曲进行的这种带有创作性质的编配。其中最经常使用的手法是对原曲的节奏、速度、力度、节拍等音乐要素进行重新处理,比较常见的是赋予古典音乐以拉丁舞曲和爵士、摇滚、迪斯科音乐的节奏,通过打击乐器加强原曲的节奏特征和节拍重音等,使乐曲的形式与内容产生了强烈对比。如用迪斯科节奏来演奏莫扎特的小夜曲,用探戈节奏来演奏勃拉姆斯的匈亚利舞曲,用桑巴、恰恰、伦巴的节奏来演奏德沃夏克的斯拉夫舞曲、奥芬巴赫的船歌等,听来热情奔放,极富有感染力。对一些原本节奏激烈的流行歌曲则采取慢节奏进行“柔化”处理,进而产生一种新的听感。 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的配器,是轻音乐改编的另一种主要手法。一是喜爱使用一些不登大雅之堂的民间乐器,如曼陀玲、西班牙吉他、口琴、手风琴等,并经常让其演奏主旋律,以此来营造特殊的音乐情调和氛围,并与传统的管弦乐器形成音色上的对比,使音响富于变化而丰富多彩。二是喜爱使用各种打击乐器,如木琴、小军鼓、爵士鼓、铃鼓、三角铁、碰铃、沙锤等,还使用一些富有特色的民族民间打击乐器,使音响生动活泼,极有感官上的冲击力。三是通过加入电声乐器来丰富乐队的音色和增加音响的现代气息。电子乐器与打击乐器、传统的弦乐器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晶亮轻盈、生动明快的音响效果。四是通过加入无词的人声哼唱来烘托优美的音乐氛围。这方面詹姆土·拉斯特是开先河者,他的乐队专门设有一个混声合唱队,演奏中,伴随着具有现代气息的节奏,动人的无词混声哼唱与乐队演奏的优美旋律交替出现,时起时落,极为优美动听。如该乐队演奏的贝多芬《致爱丽丝》、奥芬巴赫《船歌》等曲,都加入了男女混声无词哼唱,听来韵味独特,美不胜收。 漫谈轻音乐(五) 轻音乐的录音制品 80年代以来,轻音乐的演奏逐渐向个人化方向发展,乐队的核心已经不是指挥,而是某一种乐器的演奏明星;乐队也由原先的演奏主体转变为演奏的配角。有的轻音乐乐队则兼收并蓄,将交响乐、流行音乐、爵士乐、摇滚乐、新世纪音乐融为一体,与传统的轻音乐乐队已有很大的差别。这类可称为“新轻音乐”的唱片很多,但除了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肯尼基(萨克斯)、比尔克(单簧管)、莫地亚与奥汀(陶笛与大提琴)、赞菲尔(排箫)、雅尼等人及乐队录制的唱片外,大多数唱片“沙龙味”较浓,不能给人以高层次的审美享受。 要听正宗的轻音乐,首选的仍然是3大轻音乐乐队。事实上,这3个乐队的唱片在国内已占据了主流地位。其中曼托瓦尼乐队的唱片大多由DECCA公司出品,主要是50、60年代的录音。去年DECCA公司发行了一套两张的曼托瓦尼金曲集,汇集了曼托瓦尼乐队演奏的最精彩的29首金曲,是收藏的珍品。一些欧美小唱片公司和日本唱片公司也出品了不少该乐队的唱片。詹姆士·拉斯特乐队是环球公司(原宝丽金)旗下的专属乐队,几十年来录制了大量精美唱片,仅在国内能见到的就有30多款,是录音制品最多的一个轻音乐乐队。保罗·莫里亚乐队的唱片由PHILIPS公司录制,数量也较多,而且有不少近几年新录制的唱片,录音水准也较高,音响效果极佳。其他著名轻音乐乐队,如亨利·曼西尼乐队、阿尔弗雷德·豪泽乐队、斯坦利·布莱克乐队、科特·埃德勒哈根乐队、黑塞乐队的唱片也有不少进入了中国,但目前已不容易见到。 漫谈轻音乐(六) 轻音乐乐队 说到这里,相信有不少喜欢轻音乐的人对以下这个名字一定不陌生,他们,就是班德瑞。有人说班德瑞是来自瑞士一尘不染的音符;也有人说,BANDARI的音乐具有为心灵洗涤灰尘,为暗夜点亮灯光的效用,那能量化身为钻石颗粒状的瑞士阳光,夹带着一段段精致堆叠的乐句,不断撞击沉寂已久的灵性。“班得瑞”来自瑞士,它是由一群年轻作曲家、演奏家及音源采样工程师所组成的一个乐团,于1990年红遍欧洲。“班得瑞”从不愿在媒体曝光,一旦开始执行音乐制作,便深居在阿尔卑斯山林中,直到母带成品完成。置身在自然山野中,让班得瑞乐团拥有源源不绝的创作灵感,也拥有最自然脱俗的音乐风格。每一声虫鸣、流水,都是深入瑞士山林、湖泊,走访瑞士的阿尔卑斯山、罗春湖畔、玫瑰峰山麓等地记录下来的。为了采集自然界音效,上山下海、甚至露宿山林,对“班得瑞”来说算是家常便饭。喜欢班德瑞的音乐不仅仅只局限在那所谓的天籁之音,他们每张专辑的封面都拥有让人向往的自然风光。或水或山,或蓝或绿;很放松,很亲切,又很快乐的感觉。 另一位轻音乐大师——保罗•莫里哀,2006年11月3日在法国Perpignan市逝世,终年八十一岁。他的基调是蓝色的,象地中海海水那样的蓝色,沁人心脾,充满诗意。这蓝色中带着一点忧郁,这忧郁也许是情人的忧郁,也许是法国雨季的忧郁,也许是人类共有的忧郁,是保罗•莫里哀式的,只能用心去感受。他的音乐或许难以达到不朽境地,但却与普通人一样站在地上,生活在尘世中,听他的音乐你不必正襟危坐,他抒发的是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是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那些难以察觉和捕捉的各种情思。他了不起的地方,那就是他通过自己的音乐展现生活中的诗意,让你对那些美的意境产生心灵共鸣。 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轻音乐家——曼托瓦尼,1905年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斯的音乐世家。他的父亲曾是托斯卡尼尼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曼托瓦尼自小在父亲指导下学习小提琴。青年时代,他考入伦敦音乐学院。他16岁即公开演出布鲁赫和圣•桑的小提琴协奏曲。18岁时,他在伯明翰组织了一个六人乐队,在旅馆和剧场中作职业性演出。1933年,曼托瓦尼加入了英国籍。1935年,他建立了一个以弦乐为主的庞大的管弦乐团,这就是后来的曼托瓦尼乐团。曼托瓦尼本人也由此拥有了小提琴家、作曲家、编曲家、指挥家的多种身份。他于1980年去世。曼托瓦尼的成功,主要在于他充分了解小提琴的表现方式,并能恰如其分地操纵管弦乐队,使整个乐队非常精确地表达出这位小提琴家所特有的演奏风格,流畅舒展,旋律优美、动听,音响华丽丰满,使听众为之着迷。 神秘园是一支著名的新世纪音乐风格的乐队,它由挪威作曲家兼键盘手(罗尔夫. 劳弗兰)和爱尔兰女小提琴手(菲奥诺拉.莎莉)组成。1994年, 他们在欧洲歌唱大赛中初次相遇,那时劳弗兰已是知名的词曲作家,由于对音乐有着难以想象的相同的理解,他们走到了一起。1995年,他们的探路之作《夜曲》一举夺得欧洲歌唱大赛冠军 1996年4月推出首张专辑《来自神秘园的歌》大获成功,影响遍及世界各地。乐队溶合了爱尔兰空灵飘渺的乐风以及挪威民族音乐及古典音乐,乐曲恬静深远,自然流畅,使人不知不觉便已溶入其中。
文献是啥意思?凸,看你写的杜银蛟的那个不就是教程么,教程就说教程不就完了。我找找我的书。高启明 萨克管外国名曲一百首 中国青年出版社高启明 中国音乐学院社会艺术
bn b c
音乐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很多,下面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论题,供大家参考:1、多媒体技术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2、高校音乐专业合唱训练与视唱练耳的关联互动3、公民
萨克斯教学中的问题分析论文 摘要: 本文通过对萨克斯的特点进行阐述,以及学习萨克斯的年龄特征进行描述,指出了基本功在萨克斯教学中的重要性,并针对萨克斯教学中的长
结合19世纪的浪漫主义乐派及其名族乐派论述 浪漫主义创新音乐体裁有哪些?有何特征?要求举例说明(10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