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74

wangyuting3573
首页 > 职称论文 > 沉积构造研究进展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陈宏立夏

已采纳

匡增桂 郭依群 沙志斌 梁金强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广州 510760)

作者简介:匡增桂(1983—),男,工程师,主要从事石油地质和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E-mail:kzg21001@。

摘要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外在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以加拿大马利克(Mallik)以及日本南海海槽的水合物勘探实践为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马利克的三角洲相的砂岩层中以及日本南海海槽的浊积砂岩层中都钻遇了高饱和度的天然气水合物,这表明高饱和度易于开发的天然气水合物优先在粗碎屑砂岩中富集,受沉积相控制明显,这一结论为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学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沉积学 马利克 日本南海海槽

1 前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和深入,调查研究的深度、广度以及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其中大洋钻探计划对水合物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随着各个专门调查航次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水合物勘探及研究科学技术的进步。近年来,美国、加拿大、日本、印度、韩国等相继实施钻探、发现并获取了水合物实物样品(图1),给人类带来了开发利用水合物的希望曙光。就水合物的沉积学或成矿沉积条件研究来说,也由于钻井岩心资料的日益丰富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2 水合物储层类型及远景

2009年,Collett[1]等首次提出了水合物油气系统(Gas-Hydrate petroleum system)的概念,主要包括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1)水合物稳定条件(温压、气体成分以及孔隙水的盐度);(2)气源;(3)水源;(4)气体迁移;(5)储层、圈闭及盖层;(6)演化时间(圈闭的形成,天然气的生成及就位在时间上的相互匹配)。沉积学在水合物勘探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寻找优质储层、圈定成矿有利相带,而要进行水合物的储层研究,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从已取得的岩心入手。Sloan和Koh(2008)[2]通过对已取得的水合物样品的分析,总结出了水合物的四种赋存状态:(1)充填于粗颗粒岩石的孔隙空间;(2)弥散于细颗粒岩石中;(3)充填于裂缝之中;(4)呈瘤状或块状产出。但是大量的水合物勘探实践表明,高饱和度的水合物一般产出于裂缝以及粗颗粒沉积物中,在这些环境中,水合物一般充填于裂缝之中或者富砂层的孔隙之中。Boswell和Collett(2006)[3]根据水合物的赋存量以及开采的难易程度将水合物划分为四种远景类型:(1)砂岩储层;(2)泥岩裂缝型储层;(3)块状水合物(暴露于海底或产出于细粒沉积物中);(4)低饱和度、弥散于低渗透泥岩之中。他们把这四种类型用一个金字塔表现出来(图2),从塔尖到塔底,资源量逐渐增加,但储层质量逐渐降低,开采难度也逐渐增大。位于塔尖的是最接近商业开发的远景类型,这种类型中最具代表性的水合物聚集带是北极冻土带砂岩储层中的高饱和度水合物藏,包括加拿大麦肯齐三角洲的马利克地区以及美国阿拉斯加的北部陆坡。其次最具开发前景的是海洋环境中砂岩储层的中-高饱和度水合物藏,这种类型以日本南海海槽地区以及美国墨西哥湾地区为代表。金字塔中位于砂岩储层类型之下的是泥岩裂缝型储层,水合物以块状或充填状产出,这种类型以印度的孟加拉湾地区以及韩国东海地区为代表。但是如果要从这种泥岩裂缝中提取出水合物,则需要大量的技术革新,以现有的技术水平很难实现经济开发[4]。位于金字塔底的是在低渗透率泥岩中产出的低饱和度水合物藏,这种类型最典型的实例是美国布莱克海台,以现有的经济技术水平要获取这种弥散状水合物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全球绝大部分的水合物资源都赋存在这种泥岩中。现有的常规开发技术只适用于砂岩储层的水合物藏,因此Boswell(2007)[4]认为只有前两种远景类型才值得进一步勘探。下文对加拿大马利克地区以及日本南海海槽的沉积学研究进行简要回顾。

图1 全球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现状[1]

图2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类型及远景[3]

3 马利克

在近期马利克水合物钻探研究计划之前,加拿大帝国石油公司于1972年在马利克地区实施了第一口探井Mallik L-38,完钻井深为2524 m,在810~1102 m的层段内,发现了至少存在10个含水合物的砂层段,合计达110 m长[5]。到90年代,人们逐渐认识到水合物的资源潜力,各国政府对水合物的研究投入逐年增加。

1998年,日本石油勘探公司、日本国家石油公司与加拿大地调局合作,启动了Mallik2L-38水合物钻探研究计划,旨在查清水合物在马利克地区的分布。Mallik 2L-38距离Mallik L-38只有100 m,完钻深度1150 m[5]。在878~944 m层段内,获取了37 m的岩心,发现水合物主要以充填孔隙空间的形式赋存于未固结的砂岩和砾岩中,而粉砂岩及泥岩夹层则几乎不含水合物。通过测井曲线分析,Mallik 2L-38在889~1101 m深度范围内大约存在150 m厚的水合物层[1]。这项研究的结果证实了在马利克地区,高饱和度的水合物(达到80%)主要赋存于砂岩和砾岩中,而细粒沉积物则很少含水合物[5]。

Mallik 2L-38水合物钻探计划虽然查明了水合物的成因及分布,但是却没有评估水合物的产出能力。2001年,加拿大地调局与日本国家石油公司联合美国地调局、美国能源部等组织了 “Mallik 2002钻探研究计划”。这个计划总共实施了三口钻井,其中Mallik3L-38与Mallik 4L-38为两口观察井,Mallik 5L-38为产能测试井[5]。这次钻探获得了从 m至 m共265 m长的岩心,根据这些岩心的岩性、层理以及沉积构造的不同,科学家将其划分出6个沉积单元(图3)。单元一(~ m):块状至弱层状,生物扰动细砂岩,可见粉砂及砾岩夹层。单元二(~ m):弱层状至层状粉砂岩,见低品位煤及褐煤夹层。单元三(~ m):一套厚的砂岩层,顶部可见基质支撑的砾岩夹层,粉砂岩互层广泛分布。砂岩为细至中砂岩,呈弱层状至层状。发育一系列向上变细的旋回。单元四(~ m):富含有机质的层状粉砂岩,夹黄褐色低品位煤及褐煤,底部可见块状细砂岩。单元五(~ m):块状至弱层状细至中砂岩,偶见有机质层及砾岩层。单元六(~ m):层状粉砂岩,夹砂岩及泥岩层[6]。

图3 Mallik 5L-38井岩心柱状图[6]

其中单元一属于中新世的麦肯齐湾层序(Mackenzie Bay Sequence),单元二至单元六属于渐新世的卡格玛丽特层序(Kugmallit Sequence),除了一些薄的被白云石胶结的砂岩层之外,所有的沉积物都是未固结的,整个岩心段都可见自生黄铁矿(图4)。Medioli等(2003)根据所获得岩心研究认为:麦肯齐湾层序上部的粉砂岩段及底部的砂岩段为三角洲前缘相沉积,卡格玛丽特层序则为三角洲平原相沉积,包括河道(砾岩层)、分流河道(砂岩砾岩互层)以及泛滥平原(粉砂及煤互层)等沉积微相[6]。

图4 Mallik 5L-38井含水合物岩心,(a)粗-中砂岩;(b)砾岩

4 南海海槽

1995年,日本经济贸易及工业省(METI)启动了日本第一个大型的国家水合物研究计划,至2000年该计划结束,已经在日本南海海槽地区成功钻探了一系列布置紧密的钻孔,并进行了地球物理测井。2001年,METI启动了一个更大规模的水合物研究项目——“日本甲烷水合物开发计划”,以评估日本南海海槽地区深水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潜力。至2004年,已经成功实施了16个站位的钻探,获得了大量的含水合物的砂岩岩心。该计划在2010年完成了水合物的产能测试,2016年完成实施商业开采的技术准备[1]。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企业直接参与并领导了加拿大Mallik水合物研究计划,事实上,日本在水合物研究领域已经成为世界的领先者。

在1999 ~2000年日本南海海槽钻探计划中,共设置了一口试验井和三口探井,钻探结果证实,这些探井中至少存在4个含水合物的砂层段,并认为这些砂层段属于浊积扇体的沉积。在随后的2004年钻探计划中,共布置了16个站位的钻探,水深从720~2030 m。测井数据以及岩心样品表明,日本南海的水合物主要有以下三种赋存状态:(1)充填于砂岩孔隙空间;(2)充填于粉砂岩孔隙空间;(3)呈块状产出于细粒沉积物中。其中在站位4和站位13钻遇的水合物属于第一类(图5),站位4中的含水合物的砂岩层总厚度为50 m(282~332 mbsf),站位13则达到了100 m(95~197 mbsf),保压岩心及测井曲线揭示这些砂岩层的水合物平均饱和度为55%~68%[1]。

图5 日本南海海槽站位13含水合物砂岩岩心,(a)取自海底以下;(b)取自海底以下,样品被保存在塑料袋中,由于水合物分解而使得塑料袋迅速膨胀[7]

图6 日本南海海槽站位13岩心综合柱状图[7]

图7 日本南海海槽沉积相模式图(Fujii,T.,M.,2009)

站位13所取得的岩心显示,海底之下是一段 m厚的砂岩层,紧接着是一段大约40 m厚的泥岩层。从海底50 m往下,砂岩及泥岩的含量开始逐渐增加,从测井曲线上来看,厚的砂岩层段分布于海底之下93~197 m(图6),单层砂岩厚度为1~80 cm。站位13中的砂岩大部分是细砂岩,但在含水合物层段可见中砂岩。微体化石测年显示这些砂岩沉积物的年龄为~ Ma,属于晚上新世沉积。科学家们经过详细的岩心观察及描述,识别出了五个沉积相(图7),分别为A:分流河道沉积;B:近端舌状体沉积;C:远端舌状体沉积;D:天然堤沉积;E:深海平原沉积。在A~D四个沉积相内可以明显的识别出鲍马序列以及向上变细的正粒序层理。相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站位4以及站位13所处的沉积环境为海底扇沉积体系[7]。

5 结论

综上所述,马利克及日本南海海槽的水合物勘探实践证实,高饱和度水合物的分布与沉积物的岩性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它们优先富集于较粗的砂岩以及砾岩当中,粉砂岩及泥岩层含量则相对较低。而以目前的经济技术水平,存在于砂岩中的高饱和度水合物是最有可能也是最容易进行商业开发的类型。沉积相对于高饱和度易于开发的水合物的成藏有着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三角洲沉积及海底扇沉积是其成藏的最有利场所,这对我国水合物的勘探事业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

参考文献

[1]Collett T S A H Johnson,C C Knapp,R Gas Hydrates:A Review,in ,,,and ,eds.,Natural gas hydrates—Energy resource potential and associated geologic hazards:AAPGMemoir 89,2009,~219.

[2]Sloan E D and C A hydrates of natural gases,3d ed.:New York,CRC Press,Taylor and Francis Group,2008,.

[3]Boswell R,and T S gas hydrates resource pyramid:Fire in the ice:Methane hydrate newsletter,Fall issue,2006,~7:http:// publications/Hydrates/ Newsletter/#Page=1(accessed November 26,2008).

[4]Boswell R,R Kleinberg,T S Collett,and M priorities for marine gas hydrate resources:Fire in the ice:Methane hydrate newsletter,Spring/Summerissue,2007,~13:http:// etter/#page=11(accessed November 26,2008).

[5]Max M D,Johnson A H,Dillon W of development of gas hydrate as an economic resource,Chapter 5 in Economicgeology of natural gas hydrate,2006,~195.

[6]Medioli B E,Wilson N,Dallimore S R,Dominque Paré,Patricia Brennan-Alpert,and H of the coredinterval,JAPEX/JNOC/GSC et 5L-38 Gas Hydrate Production Well,Mackenzie Delta,Northwest Territories,Mallik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From Mallik to the future”,2003.

[7]Fujii T,M Nakamizu,Y Tsuji,T Namikawa,T Okui,M Kawasaki,K Ochiai,M Nishimura,and O occurrence and saturation confirmed from core samples,eastern Nankai Trough,Japan,in ,,,and ,eds.,Natural gas hydrates—Energy resource potential and associated geologic hazards:AAPGMemoir 89,2009,~400.

Progress in gas hydrate sedimentology research abroad, with an example of Mallik and Nankai Trough

Kuang Zenggui,Guo Yiqun,Sha Zhibin,Liang Jinqiang

(Guangzhou Marine Geologic Survey,Guangzhou,510760)

Abstract: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reviewed the progress made in gas hydrate sedimentologyresearch abroad in recent years,and had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n this with examples of gas hy-drate exploration practices conducted in Mallik and Nankai saturation gas-hydratewas driled in the sandstone developed in delta environment in Mallik area and in turbidity subma-rine-fan environment in Nankai result suggested that high saturation and most acces-sible gas hydrate,obviously dominated by sedimentary facies,preferential enrichment in coarseclastic as conclusion shows the direction of the gas hydrate sedimentology re-search.

Key words:Gas hydrate Sedimentology Mallik Nankai Trough

239 评论

大米粒圆又圆

海相泥页岩沉积过程研究进展

李一凡1,魏小洁2,樊太亮1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市海淀区,100083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区,100081

导读

海相泥页岩的岩相命名方法应考虑结构(粒度)、层理及矿物成分等特征,结构方面着重参考砂级、粗泥级(粗粉砂级)、中泥级(细粉砂-中粉砂级)和细泥级(黏土级-极细粉砂)的占比,将泥岩划分为砂质泥岩、粗粒泥岩、中粒泥岩和细粒泥岩;层理描述注重纹层的连续性(连续或者不连续)、形态(板状、波状或者曲线状)和几何关系(平行或者不平行);矿物成分则比较粘土矿物、石英和碳酸盐岩矿物的相对含量,以50%为含量界限,将细粒沉积岩分为了粘土质、硅质和钙质,若三种成分的含量均未超过50%,则以最多的两种成分排序命名。

图1 异轻流、异重流和浪控沉积重力流形成示意图

浅海陆棚是泥页岩沉积的主要环境,其细粒沉积物主要搬运与沉积过程包括风成输入、异轻流、重力流(前三角洲浊流、异重流和浪控沉积物重力流)及风暴流( 图1 )。风源输入的来源主要包括沙尘和火山灰,有时在底流改造作用下会保留层理特征,其中火山灰层可作为等时标志层;异轻流主要由河流输入的泥质悬浮沉积组成,可漂浮几百公里,悬浮沉积后形成水平纹层;前三角洲浊流由前三角洲斜坡的垮塌引起,持续时间短,搬运距离近,其主控沉积物搬运机制表现为沉积物重力流——牵引搬运——悬浮沉积的变化过程;异重流是指河流输入中的高密度流体,可由超大洪水或者是在潮湿环境下的高山地区河流中产生,完整的异重流沉积表现为对称的粒序变化,体现了异重流搬运能力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的变化周期;浪控沉积物重力流是由异轻流或者异重流(近三角洲区域)等沉积下来的沉积物在风浪和底流的作用下进行二次搬运和沉积,搬运机制表现为表现从牵引搬运——沉积物重力流——悬浮沉积的转换过程;风暴流是指在风暴浪的作用下,在岸线形成了一个向离岸方向运动的底流,沉积物搬运机制表现为由混合流的侵蚀和牵引搬运向悬浮沉积的转换。

前文所述的细粒沉积物搬运与沉积过程主要分布在陆棚海区域,其搬运的最远距离可达上百公里,搬运所需的最小坡度为 。相较而言,陆表海的延伸范围更广,可达上千公里,坡度更缓,大部分区域坡度在 之间,显然,广大陆表海区域的细粒沉积物无法被上述的水动力能量所搬运。近年研究表明,广大陆表海区域的细粒沉积物搬运机制主要为在潮汐作用或者季风作用下形成的远岸底流。水槽实验显示,在底流的作用下,细粒沉积物会形成砂级大小的絮凝状颗粒,以推移载荷的形式向前搬运,形成流水波纹。然而,由于细粒沉积物的高含水率,早期形成的流水波纹在后期的压实作用下会形成“平行”层理或者低角度斜层理。在古代陆表海泥页岩中广泛分布的“平行”层理或者低角度斜层理都可能是底流作用下形成的流水波纹( 图2 )。

图2 海相泥页岩中的典型沉积特征

A 美国犹他州Tropic页岩钾质斑脱岩层中的残余丘状交错层;B 四川井研地区筇竹寺组页岩中的水平层理;C美国纽约州Sonyea Group页岩中的浊流沉积;D 美国犹他州白恶系Ferron页岩中典型的异重流沉积层,可见多个对称性粒序层;E 美国怀俄明州Mowry页岩中的浪控沉积物重力流层理;F 四川井研地区筇竹寺组页岩中的风暴流层理;G 贵州习水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中的流水波纹(黄色虚线标识);H 美国犹他州Mowry页岩中的流水波纹

沉积特征的精细描述推动了泥页岩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三级层序界面的识别在于寻找可对比的主要侵蚀面,泥页岩中常见的主要侵蚀面包括:粉砂质滞留沉积(几厘米厚指示主要侵蚀面);砂质滞留沉积;生物骨架滞留沉积;黄铁矿滞留沉积(10毫米以上指示主要侵蚀面);低角度削截;变形构造;突变接触的页岩层面;而层序内准层序的划分除了要寻找次要侵蚀面外,还需依靠对精细描述的沉积特征进行定量化统计与分析,通过定量统计泥页岩微相沉积特征的纵向变化及分布趋势,分析其主控水动力条件,可以分别建立了风浪、河流和潮汐作用下的泥质陆棚准层序模式。

不难看出,厘米-毫米级沉积特征精细描述与定量化分析和水槽模拟实验的有机结合已是当前海相泥页岩沉积过程的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

论文相关信息

第一作者: 李一凡博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主要从事细粒沉积学、沉积地球化学及非常规油气勘探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E-mail: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2124,4180215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U19B6003-01-02)

DOI:

引用格式: 李一凡,魏小洁,樊太亮.海相泥页岩沉积过程研究进展[J/OL].沉积学报:1-23[2020-12-24].

168 评论

相关问答

  • 研究沉积岩的意义论文

    自地壳形成以来,便开始了风化、侵蚀和沉积作用,导致新的沉积岩不断形成。从全球的观点来看,风化、侵蚀和沉积作用是没有停歇、终止的,因而在沉积岩中保存了地壳历史进程

    暗香微漾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地理沉积岩研究性小论文

    洛阳牡丹,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其栽培始于隋,鼎盛于唐,宋时甲于天下。它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富丽堂皇,寓意吉祥富贵、繁荣昌盛

    黄小仙128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石香肠构造研究进展论文

    石香肠构造又称布丁构造(boudinage),是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的挤压而形成。软弱岩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强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

    站在时光深处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沉积岩的研究意义论文

    自地壳形成以来,便开始了风化、侵蚀和沉积作用,导致新的沉积岩不断形成。从全球的观点来看,风化、侵蚀和沉积作用是没有停歇、终止的,因而在沉积岩中保存了地壳历史进程

    王凡Angela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心脏结构研究进展论文题目

    楚江怀古(马戴)

    定州人民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