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92

一天五吨饭
首页 > 职称论文 > 以个性为话题的议论文题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吃不饱的阿呜

已采纳

题目有:特立独行说“个性”之类的大概内容可以写身边的某个或事或者是自己对个性的一些理解

154 评论

赫拉克里斯

个性在国人心中飞扬翻开历史的扉页,我来到虎门前,看到那冲天的硝烟和您掩不住的兴奋。在那个时代,你的个性是张扬的,你是开眼看西方的第一人啊。 你也有过钦赐黄马褂,却不致相信因此就可刀枪不入;你站在虎门的最高点,却也不信这就是世界的顶点;你加紧海防,训练海军,却也不敢低估夷敌的船坚炮利;你手持望远镜,注视着南海海面,却仍嫌这望远镜太短太短,看不到地球的另一边……在前方,你运筹帷幄,挫败英法,却仍不能阻止那京师太和殿镶金龙椅的崩塌;在海边,你加紧布置,船坚炮利,却不能使中国万里的海防固若金汤,万无一失;在敌人面前,你大义凛然,无所畏惧,却仍不能躲过背后奸佞的唇枪舌剑…… 1839年,你在虎门,一把燃烧的烈火,烧红了珠江,烧红了你,更烧红了英法的双眼,也烧红了一个时代,鸦片战争开始了,你可以使他们在虎门受挫,却阻挡不住他们在中国打开缺口的现实。你火速进京,晋拜慈禧,得到的却是远涉伊犁的圣谕。你茫然了,心也不再飞扬。 你的诸多宏愿随珠江空流人海,随远涉伊犁的你化为那西天寥落的辰星。但远涉并未吞噬了你依然执著的个性。你来到伊犁,发现鸦片竟流毒甚远,但你不因此而退却。你明知这已成为一种社会痼疾,但你仍痴心不改,不断上书,力陈戒烟,又在边疆重燃销烟怒火。 林公啊,在那个惨痛的历史年代,在那个万马齐喑的社会中,你张扬了自己的个性: 虎门销烟,张扬了你不畏强敌的个性; 忧君忧国,张扬着你忠君忠国的个性; 远涉伊犁,张扬着你以天下为己任的个性;珠江之战,张扬着你爱民如子的个性……65岁了,你病卒了,但你那张扬的个性如虎门前那尊不朽的塑像一样,镌刻在国人心中。张扬个性,就应促进社会进步,张扬个性要求民族振兴。你的个性也永远在国人心中飞扬。

305 评论

我还是杰

例文(1) 个性与人生 北大附中 全国理科试验班高二 石磊 ①近来时常看到这样情景:某青年头发染成白色,下穿过膝短裤,脚蹬厚底拖鞋,在大街上肆意招摇,并口称“有个性”。这不禁令我有些迷惘,难道如此君一般身着奇装异服,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便是“有个性”?恐怕不然。那么,如今提倡的“个性”究竟是什么,怎样做,才堪称“有个性”呢? ②所谓“个性”,就字面而解,就是指与众人不同的自己特有之处,若就此而论,前面所提到的那位仁兄的确可称得上“有个性”。但显然,他的“个性”与我们所提倡的个性相去甚远。我们所说的个性,是超凡脱俗,是卓而不群;是屈原所谓“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是嵇康的狂放不羁;是陶潜的退隐山林。总之,我们所谓的个性,决非衣食玩乐上的标新立异,而是精神品格上的特立独行,而它的外在表现,就是一场与众不同的人生。 ③也许你会不同意:“个性影响的,不过是平日之言行,何以竟说其外在表现竟是人生呢?”诚然,性格的影响是表现在平日的言行上,但是,当你面临抉择之时,你个性的作用便变得举足轻重,足以影响你的一生了。试想陶渊明在面对那个骄横的督邮时,若是缺少了那种宁折不屈的傲骨和清静淡泊的心性,他便不可能毅然罢官退隐,他的一生也就此改变,可见,个性之于人生,实为至关重要。 ④然而,虽说有个性便能有与众不同的人生,但谁能保证这人生是辉煌还是暗淡?辉煌的人生究竟需要怎样的个性呢?这一点恐怕是人们最为关心的。要回答它,首先得看看何为辉煌人生。有的人一生轰轰烈烈,建功立业;有的人一生宁静淡泊,隐逸山林;有的人武功盖世;有的人文冠群英,……生活千姿百态,如何才为辉煌?所谓“善恶美丑,存乎一心”,答案还得从自己的心中寻找。只要这一生符合自已的审美标准,便可称得上辉煌,要做到这一点,便要尽量使自己的个性合乎“美”的要求,时刻用“美”的标准来衡量、修正。但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否则对一些恶习,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到最后悔之晚矣。 ⑤一个人一旦培养出好的个性,那么他必将拥有辉煌的人生! 参考评析: 文章议论有致,围绕“个性与人生”的关系层层推进地,阐述出自己的观点。 第①自然段,用放映特写镜头式的方法,摆出人们早有腹非的一种社会现象。然后以怀疑的口气,引出话题。 ②自然段,对第①自然段提出的问题进行正反解证。先由字面意义予以解说,然后提出“我们所提倡的个性”的实质内容。对①自然段中一些人标榜的所谓“个性”予以否定,明确提出自己立论的基础及本文的论题:“总之,我们所谓的个性,决非衣食玩乐上的标新立异,而是精神品格上的特立独行”,“而它的外在表现,就是一场与众不同的人生。”至此,“个性与人生”这一论题自然地亮出。 ③自然段,论述为什么说个性影响人生,以陶渊明予以佐证,得出“个性之于人生,实为至关重要”的结论。 ④自然段谈如何才能有辉煌的人生,辉煌的人生究竟需要怎样的个性。 ⑤段,是总结段。至此全面地亮明中心论点。题为“个性与人生”,中心论点即是对“个性与人生”关系的回答:个性影响人生,培养出好的个性必将拥有辉煌的人生。 文章论述层次呈相当清晰的步步引深势: 引出话题→阐释“个性”内涵→个性与人生的关系→好的个性决定辉煌的人生。 作者不但注意段与段之间内在逻辑联系,而且在语言标志上也注意体现段与段之间上下紧密相承的关系。你如注意一下每个自然段的尾句和首句,即可证明这点;或用设问句,使上下文紧承相连;或用假设设问,以紧承上文;或用转折词“然而”引起下文的深层论述。文章无断裂痕,段与段接隼熨贴、自然。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读书使人渊博,写作使人严谨”,作文是有形的思维,思维是无形的作文,作者能安排如此紧密的结构,可以看出他思维的明晰和严谨。所以说认真地写作可以训练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及致改变一个人的思维品质。 语言流畅,自然,透着思想的灵气。 例文(2) 张扬个性 北大附中全国理科试验班高二 席玥 ①几年前有一部书和一个学生曾被炒得沸沸扬扬,这便是韩寒和他的《三重门》,虽然我并不敢评论这本书有多高的文学价值——对它的评价始终褒贬不一——但我至少从书中看到了一种新颖,一种活力,一种冲破传统教育“模式化作文”的新观念,最重要的是我从中看到了作者鲜明的个性——无论从语言或故事情节抑或是作者本人“出格”的行为,都在张扬着他的个性,一个不会同于别人的韩寒。 ②也许《三重门》所获得的巨大成功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它与其它学生作品的“别具一格”,a林雨翔或许是虚构之人物,但我们总还是在他身上看到作者的影子,有些玩世不恭,有些高傲,有些张狂但也有些可爱,总之他是“不同”的,在这个人海茫茫的世界中,真作到这点实属不易。 ③社会发展如此之快让我们有些来不及思考,从原先的封闭,生怕与众人有所不同到如今这个主张个性的时代,仿佛也就是一眨眼的功夫,顺应这个时代的要求,韩寒做到了这一点,于是他引起了轰动。暂不提这其中是否有炒作之嫌,这个例子是充分说明了现代社会对个性的需求的。 ④社会的进步带动着科技、生活水平……的进步,每个人都在追求着更美好的生活环境,这便使创新意识被提到了很重要的地位,而同时这个信息与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一下子似乎把整个世界都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变得如此频繁。现代都市人早已厌倦了那种封闭禁锢,千篇一律的生活,他们需要的是新鲜,是各异。正是这两点,使“张扬个性”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主题,每一天,每一刻,每一地,我们所希望看到的都应是不同个性的人,即使是相同的事情,也绝不会有两种完全一样的处理方法,这才是这个时代的主张。 ⑤当然,一个事物被人们如此频繁的提到难免会使其本意有所扭曲,于是有了为故意求新而把自己变得“妖模怪样”的年轻人,有为求新而不惜犯罪的人,这些所谓的“新”带着“故意而为之”的成分。b这并不是我们所提倡的由一个人内心本性所反映出的个性,这些人陷入了一个很愚昧的误区,以为“不同”便是好,殊不知人们所提倡的不同乃是建立在自身性格特点上的一种积极向上的自然表露,而非一种造作的修饰。 ⑥我喜欢《三重门》,因为我欣赏作者那种无所畏惧的个性张扬,这种自然的流露让我感到一个真真切切的,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一个即使不完美却在世上独一无二的人。我不愿作一台被别人所操纵的永不改变的机器,一个鲜活的人总有他独特的一面,那么你还在犹豫什么呢?解放你的个性,成为这缤纷世界的一分子吧。 参考评析: 本文的立意为“张扬个性是时代的需要”。全文是以曾为社会,特别是广大中学生关注的韩寒现象为例进行论说的。 在分析韩寒和他的《三重门》为什么被炒得沸沸扬扬的社会原因中,作者直接融进自己的感觉,体会,如①自然段中读到:虽然我不敢评论这本书有多高的文学价值……但我至少从书中看到了一种新颖,一种活力……。”作者分析得比较入情入理,使分析自然回扣到文章的中心观点上:时代的发展需要新鲜,各异,时代需要个性的张扬,韩寒和他的《三重门》都适应了时代的需要。 ⑤自然段,实际是一个补说,反映③作者注意了事物的多面性,思维比较周密。在强调事物的一方面时,没有忽略它的另一面。这种补说,防止了说理的偏颇。 这篇文章与例文①不同的是,作者“我”直接站出来,直面现实,直面她要议论的对象⑥自然段“我喜欢《三重门》,因为我欣赏作者那种无所畏惧的个性张扬……”可以看到作者那直面个性的鲜明态度。 但文章也有不足,第③④自然段应是论述的主体,谈现代社会对个性的需求。这两段的分析层面只停留在现代都市人需要新鲜,需要各异上,但为什么?新鲜,各异的事物究竟为什么是时代的需要,这一论述层面作者还未开掘。换言之, 只谈是这样,为什么是这样是深一层的论述,还有待深议。 还有第⑤段所析,道理也没讲清。 语言表达总体上看还是流畅的,表明作者思路清晰,有一定的表达功力。但个别地方有些语句还要修改。比如②自然段a句,应在“林雨翔”前加“书中的人物”或“《三重门》中的”字样,因为读者并不是都读过《三重门》的,不加说明,读者会问“林雨翔何许人也?”⑤自然段中的b句不大通顺,文意没有表达清楚。建议把它改为:“这并不是我们所提倡的个性,这些人的愚味使他们陷入了对个性理解的误区”,顺口些。 语言即思想,语言表达不清,就会造成思想表达不清。 例文(3) 个性·创新·进步 北大附中全班理科试验班高二 宋浩 ①记得曾在看一次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的电视直播时见到这么一件事:有许多人都询问某评委,问他为什么给许多选手都打很低的分。该评委回答说:过去听一些著名歌唱家演唱,一听就知道这是郭兰英,或这是李谷一,他们个个都个性鲜明。而听这些选手演唱,音质和演唱方法等都是千篇一律,让人厌烦。 ②我认为,这正暴露了当前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过于规范化”的教育抹杀了人们的个性。 ③伟大的物理学巨匠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想象力是一切知识的源泉。若再深究一步,人的想象力、创造力从何而来呢?那么得到的答案一定是,人的想象力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的个性。一个人,只有当他有较强的个性他才有可能跳出常规的约束,得到与众不同的新奇想法,也才可能作出惊人的创造。试想,一个人人墨守陈规,毫无个性,死气沉沉的社会,怎么可能产生令人惊叹的创造,又怎么可能不断向前发展?这样的社会,只会在已走过亿万次的老路上徘徊,在死循环中走向灭亡。事实上,爱因斯坦本人的经历就足以证明这一点了:他那给人类带来巨大进步的理论,正是以极大的个性勇气突破平常的时空观念才得到的。 ④我们当然不希望我们的社会陷入死寂,可是严峻的现实却摆在我们面前。大家或许都读过这样一则故事:在面对黑板上的一个圆圈时,幼儿园的小孩子表现出的是惊人的想象力,中学的学生表现出的是寻找“标准”答案的“严谨”态度,而早已走上工作岗位的人们,表现出的是毫无独立思想,唯命是从的死板。这完全就是对狂热追求“规范化”的教育抹杀人们个性的全过程写真!在严肃的校园里,学生们充满个性的思想一次又一次被冠以“歪想”的帽子。终于,学生们成了合乎规范的产品,毕业证便是合格证明。这样下去,人们的个性如何不被抹杀,推动社会进步的创新能力又将从何而来? ⑤难道真要等到有一天,所有的人都成了循规蹈矩的机器,人类丧失了相比于电脑的最后一丝优点——个性与创造力,从而彻底被机器所奴役时,我们才能醒悟吗? 参考评析: 从文题可看出,本文在于阐述:个性与创新、进步的关系。开篇所引例子,是现实生活中大家所熟悉的,具有针对性。第②自然段紧承点题“规范化的教育抹杀了人们的个性”这是从反面批判入手来阐述自己观点的。 ③④两个自然段从正反两方面加以阐述,个性与创造,进步的关系。 结段用反问句式给人以警策。 文章思路虽然清晰,讲的道理也有一定说服力,但材料不够丰富,道理还显单薄。有的地方语言表述过于武断,缺乏客观性,比如第④自然段“在严肃的校园里,学生们充满个性的思想一次又一次被冠以‘歪想’的帽子。终于,学生们成了合乎规范的产品”。我觉得这段的论述不合乎学校教育的实际,也许有个别学校如此,那应该讲清楚,这种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武断结论,是无法让人接受的。满意请采纳

220 评论

相关问答

  • 以亲情为话题的议论文题目

    生命诚可贵 亲情价更高MBJ亲情永远是我们生活中的主旋律,悠扬而惬意,但在动物界,它同样以爱的名义存在,无言却美好。凄厉而饥饿的狂风吞噬着空荡荡的草原,小枭们在

    大施兄帅呆了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以崇拜为话题的议论文题目

    有人崇拜足球场上横霸天下的罗纳乐多;有人崇拜身残志坚的音乐家贝多芬;有人崇拜儒雅的风范的刘墉.而我崇拜的只是极为平凡的人——清洁工。肯定会有很多人感到奇怪:清洁

    yannychan108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以孤独为话题的议论文题目

    从小到大,从幼稚的小孩走向青春的时代,我最爱自己一个人看月亮、看飘落的枫叶、看闪烁的星星。默默地想一些自己爱想的事情、爱研究的事情。有时无意中就会有一个新的发现

    咕噜1313 1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以个性为话题的议论文题目

    题目有:特立独行说“个性”之类的大概内容可以写身边的某个或事或者是自己对个性的一些理解

    一天五吨饭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以规则为话题的议论文题目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其中的“规矩”二字便显得极为重要。回首中国几千万年前的帝王时代,无论做什么,都有其相应的规章制度所限制。看看现在,大则法律

    天壹老师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