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航哒哒哒
黄瓜病毒病又叫黄瓜花叶病,在各蔬菜产区均有发生,是黄瓜生产中极其重要的一种常见性病害,在黄瓜生长过程中可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危害。不同年份以及不同地区之间发生程度有所差异,春季保护地栽培和秋季露地栽培黄瓜发生较重,病株率达30%以上,对黄瓜产量和品质均有明显影响。
1、发病原因
黄瓜病毒病主要由颗粒状的黄瓜花叶病毒、甜瓜花叶病毒和杆状RNA类的烟草花叶病毒等三种病毒引起。黄瓜花叶病毒有很宽的寄主范围,可侵染1000多种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甜瓜花叶病毒的钝化温度为 61℃左右,稀释限点2500~3000倍,是西北瓜类病毒病的重要毒源。烟草花叶病毒在93℃左右经10分钟可钝化,在无菌条件下致病力达数年之久,在干燥病组织内也可存活30年以上。
病毒随多年生宿根植株和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越冬,也可由种子带毒越冬。黄瓜经过种子可带毒和刺吸式、咀嚼式口器的昆虫取食,以及汁液接触和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带毒肥料等都可引起发病。
2、危害症状
黄瓜病毒病发病之后,主要表现出花叶型、蕨叶型、皱缩型和绿斑型、黄化型等几种常用见类型。
花叶型主要表现为在新叶上出现黄绿相间的花叶症状,叶片成熟后变小、皱缩、边缘卷曲。花叶型在果实上表现为瓜条出现深浅绿色相间的花斑,染病后瓜条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畸形。发病严重时,植株矮小,茎节间缩短,使植株萎蔫。多出现在成株期,叶片出现皱缩,产生暗绿色斑驳隆起,边缘难于开展,同时叶片变厚、叶色变浓,引起植株矮化。黄瓜植株生长点新叶无法正常开展,而后变细皱缩成蕨叶状,叶缘向内卷曲,多变成鸡爪状,植株生长点受到严重抑制,达不到正常的生长高度。
绿斑型黄瓜病毒病会在新叶产生黄色小斑点,逐渐变为淡黄色斑纹,绿色部分呈瘤状隆起,严重时植株的新叶白天会发生萎蔫,果实产生浓绿色花斑和瘤状物,多有畸形瓜。黄化型叶色变为黄绿色至黄色,但叶脉保持绿色,也有发病初期叶脉间产生水渍状小斑点,病叶硬化,向叶背面卷曲。定植后,棚内温、湿度条件适宜该病即发生并蔓延,叶片的外观开始表现典型的症状。以后染病面积逐渐扩大,显现黄化,类似缺素的症状,最后形成黄色干枯的坏死斑,从而导致叶片失去光合作用功能,同时瓜秧有矮化,瘦弱、叶片变小等诸多现象。采收期瓜条生长缓慢,畸形果增加。
3、发生流行特点
黄瓜病毒病的发病潜育期20天左右,成株结果期为最适病症表现期,在23℃左右的最适发病温度和80%左右的相对湿度条件下会迅速流行。年度间高温少雨,蚜虫、温室白粉虱、蓟马等传毒媒介昆虫大发生的年份,加之防治媒介害虫不及时、肥水不足、田间管理粗放的田块,黄瓜病毒病发病相对较重,并且可以经过多次再侵染进行传染,严重影响了黄瓜的生产。
4、防治技术
针对黄瓜病毒病的防治,首先要选用抗病品种,在播种前用55℃温汤浸种40分钟后,立即移入冷水中冷却,晾干后催芽播种。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播种,合理肥水,培育壮苗。农事操作中,接触过病株的手用肥皂水洗后再进行农事操作,防止接触传染。及时防治传毒的蚜虫、粉虱、蓟马等媒介昆虫,在其发生初期及时用药防治,防止传播病毒。在病毒病发病初期施药或发病前开始预防会有较好的效果,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宁南霉素水剂1200倍液,或的香菇多糖水剂300倍液等防治病毒药剂,每隔一周轮换药剂防治一次,连续防治2~3次,如果加上促生长调节剂防效可能会更佳。
洋葱吵大肠
病因有很多种,对于黄瓜花叶病毒以及像这个烟草病毒,同样会传播导致辣椒苗得这种病。花叶病其实也被称之为病毒病和毒素病,在这个春天和秋天这两个季节发生概率比较多,一旦得这种病以后就会导致减产,一般来说防控不及时可能会减产30%左右,防控及时也会减产5%~10%之间。有人做过相应的研究,黄瓜花叶病毒就会导致辣椒容易得病,因为黄瓜种植分布很广,危害自然也不可小觑。
辣椒花叶病传播的途径有多种,比如说长时间的高温干燥也容易引发这种病。高温干燥容易导致缺水,那么缺水以后也容易引发这种病,所以我们在种植辣椒的时候要及时的浇水。水分充足可以很好的补充一个水分,同时也可以增强这个辣椒的抵抗力,能够让辣椒生长得更好。
我们在浇水施肥的时候,如果将辣椒苗弄伤了,那么也容易引发这种病。其实辣椒苗如果没有伤口的话,病毒源一般来说不容易去伤害这些辣椒苗,但如果有了伤口,那么就容易出现这种状况。比如说在日常管理当中有一些虫类啃咬,特别是蚂蚁,如果将这些根茎咬伤了,那么就会给这种病毒可乘之机。
另外也不排除有一些鸟类飞累了以后跑到这个辣椒苗上面休息,就将这些辣椒苗给抓伤了,或者说把一部分的辣椒枝条给折断了,那也会容易感染这种病毒,鸟类和虫类都容易携带这种病毒。对于埋在土里面的一些虫类,它们也容易携带这种病毒,想要预防好那么就应该要进行全面的防控,每个成长阶段都不容忽视。最后在种植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土壤的消毒以及病虫害的防治。
痴货哟i
之前也困惑过,找过些资料,一起分享compaq1122 发过的帖子 讨论为什么植物转入病毒外壳蛋白(coat protein, CP)基因或病毒复制酶基因就具备抗病性 Post By:2007-8-8 18:58:00 有人在K12论坛发帖讨论,讨论为什么植物转入病毒外壳蛋白(coat protein, CP)基因或病毒复制酶基因就具备抗病性,本人开始也没想明白,后来请在大学的同学帮忙才查到,欢迎大家补充!(1)病毒外壳蛋白(coat protein, CP)基因:在植物中表达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可以阻止病毒的侵染或症状的产生。病毒外壳蛋白的抗性机理:一种假说认为,当入侵病毒的裸露核酸进入植物细胞后,它们立即被细胞中的自由CP所重新包裹,从而阻止了入侵病毒核酸的翻译和复制。在离体条件下,附加自由CP能够抑制末装配病毒的翻译的实验结果支持了上述假说;另一假说认为,抗性机制是在CP水平上抑制病毒脱壳,此说法最有力的证据是转基因植株可抗完整病毒的侵染.但不能抵御裸露病毒RNA的入侵;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病毒外壳蛋白的抗性机制不是外壳蛋白在起作用,而可能是它的RNA转录物与入侵病毒RNA之间的相互作用(2)病毒复制酶基因: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的复制酶是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病毒复制酶一般是在病毒核酸进入寄主细胞并结合到寄主核糖体之后形成的。在植物中表达不完整的病毒复制酶基因可以显著提高植物对病毒的抗性,作用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基因转录后沉默有关。 下面是文献: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植物病毒病难以防治已成为植物界的“癌症”,给全球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有效地防治植物病毒病,减少经济损失,满足日益增长的世界人口需求。是农业生产当务之急。病毒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的迅速发展,为筛选培育抗病、优质、丰产的新植物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自1986年,全球范围内兴起了多种利用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研究成果防治植物病毒病害的策略,并成功地培育筛选出多种抗病毒的工程植物。 1.病毒外壳蛋白介导的基因工程抗病性 外壳蛋白是形成病毒颗粒的结构蛋白,它的功能是将病毒基因组核酸包被起来,保护核酸;与宿主互相识别,决定宿主范围;参与病毒的长距离运输等。1986年,美国的Beachy实验室的Powell-Abel等第一次将烟草花叶病毒外壳蛋白(TMV-Cp)基因插入修饰过的农杆菌质粒中,并置于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35S启动子下,经农杆菌侵染而将TMV-Cp基因转入烟草,并在烟草中表达TMV-Cp,分子生物学检测表明TMV-Cp基因已整合到烟草的基因组中,并能稳定地遗传给子代,在转基因烟草中TMV-Cp表达量占叶蛋白0.1%左右。攻毒试验表明:转基因烟草能够抑制TMV的复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或阻止TMV的系统侵染;并延迟发病12~30天。这一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标志着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的诞生。自此科学家继续用黄瓜花叶病毒(CMV),马铃薯病毒X和Y,大豆花叶病毒(SMV),苜蓿花叶病毒(AiMV)等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导入植物体后,均得到类似的实验结果,使转基因植物获得对该病毒的抗性。至今世界各地科学家已在15个病毒组中的30多种病毒中,证实了由病毒外壳蛋白介导的抗病性,许多抗性工程植物相继进入大田试验。目前认为外壳蛋白介导的抗病性是比较成熟的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策略,有人认为其机制是外壳蛋白在转基因植物中的积累干扰了病毒脱衣壳,从而抑制了病毒在植物体中的复制,转运与积累,但许多实验结果预示其机制的复杂性。 2.复制酶介导的抗病性 复制酶即特异性依赖于病毒RNA的RNA多聚酶。是病毒基因组编码的自身复制不可缺少的部分,特异地合成病毒的正负链RNA。1990年Golemboski等报道他们将TMVU1株编码的复制酶的一部分基因序列,即54kD蛋白基因转入烟草中得到的工程植株用很高浓度的TMVU1(500μg/mL)及TMV RNA(300μg/mL)接种时,均表现出很高的抗性,比一般转外壳蛋白基因的植物介导的植物抗病性高得多。后来豌豆早枯病毒54kD的蛋白基因和CMVFny RNA2编码的切去活性中心部位GDD(Gly-Asp-Asp)的复制酶部分基因片段转入烟草,均获得了高抗的工程植物。此外在马铃薯病毒X和Y中也报道了同样成功的研究结果。转入的这些基因均为切除了复制酶活性中心部位GDD核苷酸序列,大多数人认为表达的这些不稳定蛋白产物会干扰病毒复制过程中复制酶复合体的形成及其功能的行使,从而使工程植株具有抗病性。复制酶策略很有应用前景。 3.卫星RNA介导的抗病性 卫星RNA是独立于病毒基因组之外,依赖于其辅助病毒复制的小分子RNA,是病毒分子寄生物。我国田波实验室自1981年首次在国际上开展了利用卫星RNA防治病毒病害的研究工作,结果表明黄瓜花叶病毒(CMV)卫星RNA作为生物防治因子能有效地防治由强毒株系CMV引起的严重病害。1986年英国Baulcombe等首次将CMV I-17N卫星 RNA以双联体基因形式转入烟草,并得到抗CMV的工程植物。此后陆续将烟草环斑病毒和CMV的卫星RNA转入烟草和番茄中并得到抗病植株。一般认为由卫星RNA介导的抗病机制是卫星RNA与病毒RNA竞争复制酶,从而干扰病毒基因组的复制,使表达卫星RNA工程植株得到保护。因具卫星RNA的病毒数量很少,使卫星RNA介导的抗病性的应用受到限制。 4.反义RNA和核酶策略 反义RNA对基因表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在细菌中,与转录起始区互补的反义RNA最为有效。在真核生物中,与3′-末端序列互补的反义RNA有一定的抑制作用。Baulcombe等1987年和Cuozzo等1988年分别得到烟草环斑病毒的4个基因组RNA的反义序列和CMV-Cp反义序列的转基因植株。转基因工程株未获得对病毒的抗性或只表现微弱的抗性。Day等1991和Lindo等1992分别在双生病毒番茄金黄叶病毒和烟草蚀纹病毒上得到转反义RNA的抗性烟草。 核酶是一种高效特异的RNA内切酶,其结构包括一个几乎完全相同的17个高度保守核苷酸序列,其中有3对碱基配对形成的茎和环结构,整个结构很象一个锤头,具自我切割的活性,锤头结构是自身切割活性的结构基础。只要已知某一RNA的序列,就可以设计出用于不同目的核酶进行特异地切割。因为植物病毒大多数是RNA病毒,并且许多已被测序,可以设计出特定的核酶,切割病毒RNA基因,从而破坏其生存的功能,达到抗病毒的目的。目前由核酶介导的抗病毒策略也成功的报道。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核酶也有可能将生物体内的有用的RNA作为耙子进行切割,破坏正常细胞的生理功能。以反义RNA和核酶介导的抗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5.复合基因策略 由外壳蛋白基因,缺损复制酶基因和卫星RNA介导的抗病性是比较成熟的研究策略。但这些工程植株抗病性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转基因植物只抗一种病毒或抗亲缘关系较近的病毒。自然界中往往是几种病毒复合侵染植物。1990年Lawson将马铃薯病毒X和Y的外壳蛋白基因串联后转入马铃薯中,使转基因马铃薯表现出对这两种病毒的抗性。而且抗性高于转单一基因的对照植株。 6.其它抗病毒策略 封闭和干扰病毒的移动蛋白。病毒侵染植物体后,可以移动进行系统侵染,这种移动被认为是通过病毒编码的移动蛋白与胞间联丝相互作用,打开胞间联丝通道而进行的。封闭和干扰移动蛋白就可以限制病毒的扩散侵染。 植物抗体基因策略。1989年,Hiatt等将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中得到的抗体的重链和轻链基因片段转入烟草,在转化株中表达了抗体的重链和轻链,通过表达重链和轻链的单株杂交,其后代体内得到完整的具有免疫活性的抗体。目前许多抗体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体中得到表达,并用于防治植物病毒病。这表明动物的免疫系统同样能够在植物体内发挥抗病毒的作用。 缺陷RNA策略。Marsh等1991年在原生质体体系中发现缺陷型的雀麦花叶病毒RNA可以干扰野生病毒的增殖。缺陷干扰RNA在动物病毒中普遍存在,然而植物病毒中仅存在于Tombvirus和Carmovirus两个病毒组中,能干扰辅助病毒的复制,增强或减弱辅助病毒的症状由缺陷干扰RNA介导的抗病性还在探索中。 另外植物体自身的一些抗病毒的基因也被克隆,并用于抗病毒植物基因工程中。 目前随着植物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病毒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完善,将会出现更有效更安全的抗植物病毒的策略。(程英豪、王继伟,生物学通报,1998年第33卷第5期,)
李小姐梦游记
不是花叶病毒病,是昼夜温差大所造成的,叶面喷洒天然芸苔素加高美施腐植酸活性液肥加磷酸二氢钾,或复硝酚钠加高美施腐植酸活性液肥加星朋磷钾一号进行解救,每7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次。黄瓜花叶病毒病,由蚜虫、蓟马、粉虱传播病毒。用菇类蛋白多糖(或香菇多糖)加天然芸苔素加辛菌胺乙酸盐(或氯溴异氰脲酸)加硫酸锌加噻虫嗪(或啶虫脒)防治,每7~10天叶面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以钝化病毒,削弱病毒活性,抑制病毒繁殖,杀灭病毒和传播病毒的蚜虫、蓟马、飞虱,就能预防发病,防止蔓延。
德国的教授携带了新型病毒抑制剂来到了中国。这位教授是德国吕贝克大学的主任,对于病毒学很有研究,以前在非典的时候,他也来过中国。 在大年三十的时候,有一则关于来自
斯坦利是美国生化学家和病毒学家,1904年8月16日出生于印第安纳州。在伊利诺斯州立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在普林斯顿病理实验室从事植物病理学研究。他首先用盐析法从植
肺硬化即肺纤维化间质性肺病,是以肺泡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基本病变的肺部疾病总称。通常是由职业和环境因素、药物因素、风湿免疫因素等引起,需要具体分析。1、职业和环境
问题一:地球人是怎么知道天花病毒被消灭的? 据了解,天花病毒的一个致命弱点也使它注定成为首先被人类消灭的对象:人体是天花病毒的唯一宿主,也就是说,天花只有人感
过程根据无土栽培的设备要求和有关的技术要求,我们把研究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无土栽培室的整理消毒,二是种子的筛选和育苗,三是上槽,四是配制营养液,五是搭建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