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19

cynthia20056
首页 > 医学论文 > 小学生患癌论文后续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yeye要吃好吃的

已采纳

我们身边的癌症患者越来越多了,很多原本幸福的家庭因这个疾病而陷入了泥沼。曾经写过一部科普小说《癌战》,这个小说完全免费地连载在豆瓣阅读上,小说里是一个普通家庭遭遇这种疾病的故事,很真实,但又很让人感慨。

患上这个疾病,砸锅卖铁地治疗,或者放弃,不管是对患者还是家属都是一个问题。今天我们想去探索一个问题是:癌症为何发生,它真是一种人倒霉而遇到的疾病吗?

癌症是一种坏运气吗?癌度决不会搜罗什么墙边小报来拼凑个文章。这里是通过顶级科学杂志《科学》和《自然》中的两篇论文来进行阐释,当然这两篇论文的作者也都是国际研究肿瘤的大牛,这也很好理解,在这两种刊物上论述癌症与运气的文章,没有一定的级别是发表不了的。

首先解释下“癌症”的概念:

癌症:也就是恶性肿瘤,是人身上的细胞在DNA水平上发生改变(突变),导致失去了正常的生长和增殖的调控能力。只要有癌症,就一定存在基因突变。只是可能部分是存在于DNA的甲基化修饰等,目前发现跟癌症相关的基因有几百个,也有说法是1000多个,但是目前直接和靶向用药相关的基因只有几十个。

细胞和细胞分裂,细胞是组成人体的基本功能单位,人有无数个细胞组成,具体数字随年龄而不同。细胞会不断分裂成为两个,替代老旧细胞的凋亡,维持基本的数目。什么时候分裂,分裂成几个的调控很关键,癌症就是这里出了问题。

正方:癌症是因为坏运气

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已经意识到整个生命过程中,人体的某些组织器官很容易患癌症(如肺部),而某些器官则不易患癌症。比如人一生肺诊断为肿瘤的风险概率是,甲状腺是,脑和神经系统的风险是,盆骨的患癌风险是,而喉软骨的风险是。它们之间患癌症的概率几乎相差了百万倍,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差别呢?

很容易想到的是环境致癌物,如吸烟、酒精、HPV病毒感染等等,但是这些并不能完全解释得通。如消化系统的肿瘤风险,食管在一生被诊断为癌症的概率是,大肠癌是,小肠癌是,胃癌是。

要知道食物经过消化道时,这些组织器官是暴露于同一环境,为何它们患癌的概率不同。另外小肠患癌的风险概率比脑和神经系统低了3倍,但是小肠上皮细胞经常暴露于环境诱变剂,而脑却被血脑屏障保护的好好的。

另外一个致癌因素是天生遗传了癌症易感基因,但是这只占所有癌症的5%-10%,而且即便是携带某个患癌的易感基因,为何它们只容易在某些组织器官引发癌症?如APC基因突变影响了大肠和小肠的患癌风险,但是携带者(FAP综合征)在大肠患癌的概率远远大于小肠。另外举一个BRCA1和BRCA2的例子,携带突变的人是全身的细胞都存在这两个基因突变,但是为何乳腺、卵巢患癌的风险最易受这两个基因影响呢?

假如环境暴露和遗传易感基因不能解释不同组织器官患癌的风险?那么该怎么解释的通呢,一篇刊登在国际顶级杂志的论文认为是“运气”,或者是细胞分裂次数太多了,恰好赶上了这么件倒霉的事儿。我们人体是由不同的器官组成,器官又是由很多很多的细胞组成,这些细胞是有生命周期的,它们一段时间后就会自动凋亡,然后又有新的细胞替代它们。为了维持一个组织器官的功能,有那么一群专职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细胞(它们也叫干细胞)。

研究者发现,某个人体组织一生患癌的风险与其干细胞的数量和分裂次数有关。人体组织导致癌症的变异只有三分之一是由环境和遗传的易感因素引起的。绝大多数是因为“坏的运气”,也就是人体组织的干细胞在分裂复制DNA时产生的随机错误。用易于理解的话说:常在河边走早晚要湿鞋,分裂次数多自然容易产生某些致癌突变,导致了癌症。

人体的组织器官绝大多数的细胞是分化细胞,这些细胞的生命周期很短,也不能分裂产生新细胞。只有很少的干细胞才具有分裂新细胞的能力。将人体某些组织的干细胞数量、其一生分裂的次数作为横坐标,把某个组织患癌的风险频率作为纵坐标,可以看到很强的相关性(),而且这种相关性是横跨5个数量级,适用于很多类型的癌症。环境和遗传易感因素与患癌风险概率却形不成这种相关度。

图:某些组织干细胞分裂总次数与一生患癌风险具有强相关性

这一论文发布在媒体引起热议,即如果癌症的发生仅仅是“运气不好”,那么像避免强日光浴、戒掉香烟等并不能阻止癌症发生。如果这样,还有必要采取措施预防癌症吗?

为了进一步将环境、遗传易感基因等因素区分开,研究者做了个模型,将肿瘤区分为两大类,D-Tumors(与环境致癌物、遗传的肿瘤易感基因相关),R-Tumors(发生的主要原因归因于组织干细胞分裂次数)。并且将一些肿瘤类型进行了分类。

图:通过随机(干细胞复制)因素、环境和遗传因素对肿瘤的分类

肿瘤的预防,可分为初级预防,包含接种疫苗预防感染、改变生活方式等。还有一种是二级预防,就是通过技术进行早期诊断,在肿瘤没有发生转移前发现并切除。研究者认为,对于D-Tumors(环境致癌物和遗传易感基因),上图中蓝色的柱状图表示,这两种预防措施都有效。但是对于R-Tumors(组织中干细胞分裂次数导致DNA的突变),上图的绿色部分,初级预防可能作用不大,只能在二级预防上下功夫。

反方:癌症更多的归因于环境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癌症研究专家Hannun对《科学》杂志的这一研究吓了一跳,他认为这一研究是基于干细胞分裂速率,并且假设它们的分裂是独立于外界因素的,但实际上往往不是这样。Hannun教授和同事采用了几种方法,包含流行病学、与特定癌症相关的基因突变模式,开发出了几种数学模型,他们归纳出一个不同的结论——仅仅有10%-30%的肿瘤是因为细胞中DNA的随机突变,绝大多数癌症的发生是因为致癌物,如有毒的化学物质、放射线等。这一研究发表在国际顶级杂志《自然》。

肿瘤是由突变导致的,外部的那些致癌物是通过影响和增加基因的突变影响到肿瘤的发生,外部致癌物质导致的DNA的变化通过干细胞的分裂表现出来。因此肿瘤产生了,这肯定是可以归因于基因突变。虽然干细胞分裂次数与某些癌症的风险有相关性,但是这并不能区分出内部和外部的影响。

图:干细胞分裂时所累积的基因突变包含着随机突变、外在致癌物的诱导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许多癌症发生的绝大部分原因是可归因于环境暴露。尤其是对于乳腺癌、前列腺癌等,这两种癌症的发生频率在地理位置上具有差异化的特点。如西欧的乳腺癌发病频率是东亚、中非的5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前列腺癌发生频率是中南亚的25倍。如果移民是从患癌频率较低的国家去患癌频率较高的国家,则不久在患癌频率上也上升了。如下图,很多肿瘤都可以找到较高的外部风险因素,通过预防和干预,这些肿瘤也是可以预防的。

图:不同肿瘤外在风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

基于流行病学、不同癌症基因突变的特征,研究者建立了多个模型得到的结论是仅仅部分肿瘤的发生可归因于人体组织器官内干细胞的分裂次数累积(10-30%)。导致癌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有害物质的暴露、饮食等等,这些因素是可以主动调整加以预防的。

尾声

正方:《科学》杂志研究论文的共同作者,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数学家Tomasetti后来解释说:他的研究论文仅仅想去解释不同类型癌症中患病率的不同,没有去打算阐明癌症发生的原因,我们也绝对没有说三分之二的癌症只是内在因素。而且很明显,环境因素影响了肿瘤的发生。

反方:《自然》杂志研究论文的Hannun告诉BBC新闻:尽管他的研究论文认为环境因素是在癌症的发生扮演重大的角色,但是癌症仍然是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综合的结果,有时这里确实存在运气的成分。

尽管研究者做了解释,但之前排山倒海的媒体报道还是产生了影响,国外的媒体、“吃瓜群众”对此似乎也乐于讨论。通过两篇论文翻译和整理后的结果,以及后续研究者的解释,癌度的结论和建议只有一个:远离环境致癌物、每天保持积极和乐观的好心情,这些我们人类能选择和控制,也是唯一能做的预防癌症的事情。内部那些不可控的运气因素确实有,只是概率多大的问题,而且不同癌症类型的概率也不一样。

癌度有话说:

也许我们都认为癌症是个很遥远的事情,其实只要是人的寿命延长,这就是不可避免的疾病。《癌战》小说里的那些无奈、挫折并非是夸大其词。这个文章讨论的是癌症是不是一种坏运气,虽然我们很想完全否决,但是确实存在这么坏运气的成分,只是两篇研究论文辩论的是“坏运气”占的比例多少、影响的肿瘤类型多少而已。“坏运气”是不可控制的,我们只能把注意力放到能够控制的事情上,如健康的饮食、好的作息习惯、积极和乐观的心情等等。而这些是需要读者您来选择和决定的。

编者:翱宇

参考文献:

1、Tomasetti C, Vogelstein B., Science. 2015 Jan 2;347(6217):78-81.

2、Wu S,et al., Nature. 2016 Jan 7;529(7584):43-7.

3、.

癌度APP是专注于癌症相似病友检索、通过癌症发生的基因突变、用药和治疗、预后康复等多个参数指标,对癌症患者的相似度进行精准的运算,为用户推荐病情和治疗相似的病友,相互交流治疗和康复经验。

关注我们:搜索微信公众号“癌度”,了解更多关于肿瘤和基因的资讯。

193 评论

boneash2004

法国总理Jean-Marc Ayrault宣布生物技术高级理事会(HCB)和食品,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机构已介入,针对这项由卡昂大学Gilles-Eric Séralini 领导发表的研究论文,展开调查。Ayrault表示,如果调查显示研究结果正确,那么将捍卫欧盟组织规定的法国权利,禁止转基因作物。生物通 在这篇论文中,Séralini等人在两年时间里,给大鼠喂食孟山都的抗除草剂玉米品种NK603,这个时间段接近于大鼠的寿命。结果发现这些大鼠比非转基因玉米饮食的大鼠死的更早,它们更容易受到肿瘤的攻击,出现激素失调。不过也有质疑者指出这项研究存在严重的统计数据和其它方面的问题。 生物通 但是,这些质疑在法国被关注较少,这其中部分原因是因为研究组的媒体战略。这项研究的研究人员为一些法国记者提供了提前浏览论文的机会,但令人感到不寻常的是,他们禁止其他科学家浏览,以及对此事发表评论。因此在论文公布之前,很少听到质疑的声音。新观察家周刊(Le Nouvel Observateur)首先独家采访了研究团队,在周四出版的杂志上以大幅版面报道了此项研究,并采用了一个警示的封面标题:“是的,转基因生物有毒!”“这令法国陷入了关于转基因作物的一个可怕局面,”巴黎大学遗传学家,前HCB委员会主任Marc Fellous说,“所有的宣传都朝着不利影响方面发展,人们不再相信专家”。目前Séralini并没有对此事发表评论。生物通 各大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似乎还将升温。本周Séralini将会在一本书中介绍到他的工作,书名为“Tous cobayes? (Are we all guinea pigs?)”。他的研究还将排成同名电影(导演Jean-Paul Jaud)。生物通 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在其网站上发表一篇很短的声明,肯定道“会考虑这篇论文”与“正在”监控的转基因安全问题方面的相关性,但没有具体的说如何评估这项研究。该机构是对Séralini的工作并不陌生:2007年,EFSA曾调查了他关于欧洲食品安全局批准的孟山都玉米品种MON863的论文。那个时候,EFSA认为Séralini统计中的某些假设得出了“误导性的结果”,而且他的文章里提到的对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质疑“不存在一个完善的科学理由”。论文内容及科学家质疑:生物通 上周法国科学家称用转基因玉米NK603喂养、或者接触了用于该谷物的除草剂的实验鼠患上了肿瘤。NK603是一种转基因玉米,也称为玉蜀黍,是由美国农业巨头孟山都公司生产的,对该公司出品的草甘膦除草剂具有抗药性。生物通 这一研究成果已刊发在行业期刊《食品化学毒物学》上。研究称,这是首次用长达两年的时间在实验鼠身上开展这一研究,而两年也是实验鼠的自然寿命。在实验中,200只雄性和雌性实验鼠各自被分成十组,每组十只。其中一组被作为“对比组”,喂食含有33%非转基因谷物的普通饲料和白水。另外三组被喂食含有较大剂量草甘膦除草剂的饲料和水,反映出食物链中除草剂的不同浓度。而另外六组则被喂食含有不同比例NK603的饲料,分别为11%、22%和33%。在谷物生长过程中有些接触过除草剂,有些则没有。生物通 研究人员发现,不管是同时食用还是单独食用,NK603和草甘膦除草剂都对实验鼠的健康造成了相似的危害。尤其在雌性实验鼠中,幼鼠夭折和患病的比例特别高。患病的雄性鼠一般是患上肝损害,或肾肿瘤、皮肤肿瘤以及消化系统疾病。在为期14个月的试验中,对照组的实验鼠没有一例发现患癌,而在被喂食含有NK603和草甘膦除草剂饲料的组别中,有10%到30%的实验鼠患上了肿瘤。生物通 但是,目前有一些科学家表示质疑,毒理学家热拉尔·帕斯卡尔在对同行的研究报告进行深入阅读后,表示,“要在两年时间内进行严肃的肿瘤学研究,需要几个至少50只老鼠的小组。但是(这一研究中)只有10只老鼠。由于实验过程中的自然死亡,得出结论所依据的样本太少。而且,实验所用的鼠群被认为容易自然罹患乳腺癌。”法国生物分子工程委员会前主席马克·费卢教授指出缺乏实验鼠的食谱信息,“除了转基因玉米(2354,),不知道它们还吃了什么东西。而且玉米中含有极易致癌的霉菌毒素。有没有测试这种毒素的浓度?报告中没有提到这一点”。

286 评论

糊涂妞呀

困难每个人都会遇到,可每个人遭遇了困难的态度都是不一样的。不过这态度可以大致分为两种:其中一种是勇敢面对眼前的难题,就算没有把握也要试上一试;另一种则是比较懦弱的人的做法,他们一般在遇到比较大的困难时,不敢去面对。自己会想方设法逃避这个问题,怕自己做不好,而不敢于去做。不知道你是哪一种。有一句名言:“时间顺流而下,生活逆水行舟。”人在生命的历史长河中,难免不遇到什么困难,实际上,困难一直是与人为伴的,直到今天,还有人为温饱问题而挣扎,气候灾害、地质灾害和其它灾难也不时的发生,无论多么幸运的人也避免不了和困难打交道,最起码每个人都要面对生老病死这一规律。另一方面,人们都渴望成功,而成功的人士都有不平凡的经历,他们的成功都是从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中走过来的,古今中外,几乎没有例外的。所以一个人无论想过平静、简单的生活,还是想有所作为干一翻事业,都应该树立正确的面对困难的态度。既然困难不可避免,那我们就不该逃避、不该抱怨,就应该以坦然、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困难。面对困难还应该树立不怕吃苦、不畏艰险的精神,面对长期的困难,耐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就显得特别重要。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困难,在困难中使人倒下的往往不是困难本身,而是消极悲观的态度,是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是没有坚强的意志。人的信念、人的精神起着很大的作用,人们常听说这样的例子,一个没患癌的人,被搞错了,以为自己得了癌症,人马上就不行了,而真正患癌的人,以为自己没有患癌,反而表现很正常。在困难中,人们通常怀着必胜的信心,而有时以顺其自然的态度面对困难,应该是更好的态度,因为有些事情的结果是难以预料的,也是难以左右的,期待着什么结果也许会使人失望,能做到尽力而为就是了。在战争的年代,曾经有几位可歌可泣的烈士,出现在我们面前,他们那伟大的身躯屹立在人们面前,是那么的威严。谁都知道他们的名字,最然他们只是众多烈士之中的小小的一份子,但是他们的事迹被名留史册,让祖祖代代的人们发扬那种精神。像董存瑞,不顾自己,舍己为人,牺牲了自己,为千千万万的人开辟了生的道路;像黄继光,像…….他们在困难面前都是勇往直前,就算是用尽最后的生命,也要完成自己的使命,他们没有被困难所压倒,不折不挠,消灭敌人。是呀,生活中不也是如此吗,你向困难低头,就成了它的奴隶,永远也站不起来,但是只要你鼓起勇气,把“退堂鼓:”打破,勇敢的去与它决斗,我相信总会有战胜它的那一天的。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困难使人痛苦,人们不愿遇到困难,但是通过困难的磨练的确使人变得成熟,从这个角度讲,困难又不是坏事。“没有吃过苦就不知道什么是甜”,拜伦的一句名言“逆境是到达真理的一条通路”,说的就是这方面的意思。“患难见真情”,“贫穷出孝子”,这两句话也重点强调了在困难中可以表现出人的良好品质。我曾认为那些对社会有较大贡献的人往往生活都比较简单,这是一种悲哀(比如一些杰出的科学家等),我现在真正地理解了,正是由于这些人不为金钱所动的高素质,才能使他们在较为艰苦的条件下安心工作,为社会做出了较大贡献。我有幸出席过一个学术会议,一位老教授鼓励我们要耐得住贫穷,要耐得住寂寞,要在科研、学术的道路上坚持下去,经过多少年,我终于认识到了耐得住贫穷,耐得住寂寞是多么可贵的品质,当别人下海去搞钱了,自己还能不能在艰苦的条件下安心于做没有钱的学问,能做到按兵不动也不容易。既然困难和逆境可以使人走向成熟,那么我们就不该白白地吃苦,认真对待,勤于思考,一定会有所收获。我看过有一部电视剧,名字叫《亮剑》,里面有句话说得好:逢敌必亮剑!对,无论实力如何,只要敢于拼搏,有无坚不摧的气势,胜利就在不远处。向着困难发起挑战吧,勇敢的冲吧!!!

330 评论

相关问答

  • 小学生患癌论文

    困难每个人都会遇到,可每个人遭遇了困难的态度都是不一样的。不过这态度可以大致分为两种:其中一种是勇敢面对眼前的难题,就算没有把握也要试上一试;另一种则是比较懦弱

    一览佳肴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小学生患癌论文撤销

    如果你喝水喝多了会给身体造成很好的负担,而牛奶也是一样。国家膳食营养表就推荐人们每天喝200ml牛奶,从这就可以看出喝牛奶有很大的好处。1.补钙。众所周知牛奶中

    liyingyong 11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患癌后如何提高生存率论文

    那么就应该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而且要相信现在的医学能够治疗癌症,然后让自己过好每一天的生活。

    常陆院尼美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膀胱癌术后的延续性护理论文

    膀胱癌术后配合中药治疗,既治标又治本。你可以了解一下三 联 平 衡 疗 法 治疗膀胱癌效果不错。

    samantha427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小学生患癌研究论文

    我们身边的癌症患者越来越多了,很多原本幸福的家庭因这个疾病而陷入了泥沼。曾经写过一部科普小说《癌战》,这个小说完全免费地连载在豆瓣阅读上,小说里是一个普通家庭遭

    樱桃大丸子子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