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大米爸爸V
片形吸虫病是牛羊最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它是由寄生于黄牛、水牛、山羊、绵羊等各种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中的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所引起。猪、马属动物及野生动物也可寄生,并且可寄生于人。该病能引起急性或慢性的肝炎和胆管炎,并继发全身性的中毒和营养障碍,常引起续牛和绵羊的大批死亡。 1 病原 本病病原有两种,即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 1.1 肝片形吸虫虫体外观呈扁平叶状,体长20~35毫米,宽5~13毫米。自胆管内取出的鲜活虫体为棕红色,固定后呈灰白色。其前端呈圆锥状突起,称头锥。头锥基部扩展变宽,形成肩部,肩部以后逐渐变窄。体表生有许多小刺。口吸盘位于头锥的前端,腹吸盘在肩部水平线中部。生殖孔开口于腹吸盘前方。虫体的消化系统由口、咽、食道和左右分开的两条肠管组成,每条肠管上又有许多侧小分枝。生殖系统为雌雄同体。两个分枝状的睾丸前后排列于虫体的中后部。1个鹿角状分枝的卵巢位于腹吸盘后方的右侧。卵模位于紧靠睾丸前方的虫体中央。在卵模与腹吸盘之间为盘曲的子宫,内充满黄褐色的虫卵。卵黄腺由许多褐色小滤泡组成,分布在虫体两侧。 虫卵呈椭圆形,黄褐色;长120~150微米,宽70~80微米;前端较窄,有一不明显的卵盖,后端较钝。在较薄而透明的卵内,充满卵黄细胞和1个胚细胞。 1.2 大片形吸虫成虫呈长叶状,长33~76毫米,宽5~12毫米。大片吸虫与肝片吸虫的区别在于,虫体前端无显著的头锥突起,肩部不明显;虫体两侧缘几乎平行,前后宽度变化不大,虫体后端钝圆;腹吸盘较大,吸盘腔向后延长,并形成盲囊;肠管的内侧分枝较多,并有明显的小枝;睾丸分枝较少,所占的空间及其长度也较小。 虫卵呈深黄色,长150~190微米,宽75~90微米。 2 流行病学 本病呈地方性流行,多发生在低洼、潮湿的放牧地区。流行感染多在夏秋两季。温度和阳光是肝片形吸虫的发育与毛蚴的孵化有促进作用,因而这些季节是肝片形吸虫毛蚴大量繁殖的重要季节。夏秋二季,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可使大量尾蚴孳生,广泛在草叶上形成囊蚴,感染牲畜、造成肝片吸虫病的普遍流行。同时,由于囊蚴生活力极强,在湿润的自然环境下,能保持相当久的感染力。 2 症状 片形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因感染强度和家畜机体的抵抗力、年龄、饲养管理条件等不同而有差异。轻度感染时患畜常不表现症状,感染数量多时(牛约250条成虫,羊约50条成虫)即可表现症状,不过幼小的家畜即使轻度感染也能表现症状。 急性型片形吸虫病主要发生于羊,感染季节多发生于夏末和秋季,当羊在短时间内吞食了大量的囊蚴时,幼虫在体内的移行使羊在临床上表现为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降低至废绝,偶尔可见腹泻。随后患畜出现粘膜苍白,红细胞数及血红素显著降低等一系列贫血现象。严重病例在几天内即可死亡。 慢性型羊片形吸虫病则是由寄生于肝胆管中的成虫引起的。临床表现患羊逐渐消瘦,粘膜苍白、贫血,被毛粗乱易脱落,眼睑、颌下,胸腹皮下出现水肿。食欲减退,便秘下痢交替发生,随着病程的延长羊的体质逐渐降低,最后因恶病质而死亡,一般病程可达1~2个月。 牛的片形吸虫病则多呈慢性经过。但犊牛(1.5-2岁)的症状较明显,成年牛只有大量感染且患畜体质状况较差时,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和引起死亡。 3 诊断 主要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资料、虫卵检查及病理剖检结果作综合判断。 (1)虫卵检查以水洗沉淀法较好。 (2)羊的急性片形吸虫病的诊断则主要以病理剖检为主,把羊的肝脏撕碎后可以在水中查找片形吸虫的幼虫。 (3)免疫学检查目前较常用的是一血三检技术即斑点酶标三联诊断及间接血凝诊断技术。 5 防治 5.1 在预防上,必须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才能取得较好效果(1)定期驱虫驱虫是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虫的次数和时间必须与当地的实际情况及条件相结合。通常情况下,每年如进行一次驱虫,可在秋末冬初进行,如进行2次驱虫,另一次驱虫可在来年的春季进行。(2)粪便处理牛羊粪便需经发酵处理杀死虫卵后才能应用,特别是驱虫后的粪便更需严格处理。(3)放牧场地的选择放牧应尽量选择地势高而干燥的牧场,条件许可时轮牧也是很必要的措施。(4)注意不利用被囊蚴污染的水草加强饲革和饮水的来源和卫生管理,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 5.2 在治疗上,治疗片形吸虫病的原则是驱虫对症治疗同时进行,尤其对体弱的患畜更应注意常用的治疗药物有硫双二氯酚,牛按每千克体重40-60mg,羊每千克体重75-100mg,患畜投服后有一定拉稀,一般经过14d后会自行恢复。硝氯酚,牛每千克体重3-7mg,羊4~6mg,一次口服,该药对成虫有效,澳酚磷,是目前较长用的,较好的杀灭作用,丙硫苯脒唑,为广谱驱虫药,对成虫有良效,剂量为每千克体雷10~1mg,灌服。
秋天里的松鼠
放牧的牛羊最容易感染寄生虫病,为安全越冬带来隐患。讲究放牧技巧,合理使用药物,进行预防性驱虫,是预防牛羊放牧时感染寄生虫病的基本策略。讲究放牧技巧淡水螺是很多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只要牛羊吃不到淡水螺,就不容易感染寄生虫病。因此,预防寄生虫病的首要策略,就是不到淡水螺滋生地去放牧牛羊,主要是避开低洼经常积水的地带、水塘边、水渠边、流水缓慢河道边,尽量不让牛羊在放牧中吃到水草,水草可收割后青贮或清洗干净后再饲喂牛羊。不在清晨、傍晚或雨后放牧。避免牛羊饮用不洁水,尽量在下午回舍后让牛羊饮用清洁的井水。为预防感染绦虫,不要到螨类滋生地去放牧。将断奶后的羔羊和犊牛赶到2年内没有放牧过反刍兽的草场去放牧,也能有效预防羔羊、犊牛感染绦虫病。合理使用药物为有效消灭中间宿主,可在淡水螺滋生地喷酒的硫酸铜溶液,也可喷酒氯硝柳胺(灭绦灵)溶液,每lOOO千克水配入克药物。秋季牛羊最易感染蝇蛆病,为杀灭和驱赶成蝇,可用4%~5%的敌敌畏溶液喷酒牛体,每lO天喷酒1次,用l%敌敌畏软膏涂抹在羊鼻孔周围,每4~5天涂擦1次,夜间则应在圈舍周围喷酒敌敌畏或其他杀虫剂,也可点燃蚊香驱赶蚊蝇。进行预防性驱虫对于放牧的牛羊,每年可安排3次预防性驱虫:第一次在夏初放牧前,第二次在秋季结束放牧后,第二次驱虫后l个月进行第三次驱虫。针对吸虫、绦虫,可选用硫双二氯酚、吡喹酮,内服硫双二氯酚,每千克体重用量,牛4O~6O毫克,羊8O~lOO毫克。内服吡喹酮,每千克体重用量,牛5O毫克,羊5O~6O毫克。针对线虫和蝇蛆,可肌肉注射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每千克体重用量为毫克。驱虫后收集粪便,堆积发酵。
羊寄生虫病的防治和传染病一样,也应采取“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和防治结合”的方针。在制订措施时,要紧紧抓住造成寄生虫病发生和流行的三个环节。(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在养猪业中,除了要做好相应的疾病防治外,驱虫是很重要的。下面我们就这一问题进行具体阐述。 1.寄生虫对养猪的危害 给养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直接损失:降低猪的
1 牛羊常见的寄生虫病 1.1 焦虫病 焦虫病是由蜱为媒介而传播的一种虫媒传染病。焦虫寄生于红细胞内,主要临床症状是高热、贫血或黄疸,反刍停止,
医学寄生虫课体会论文 现如今,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医学寄生虫课体会
狗狗健康的六个警报小狗不会说话,不会写字,没办法像我们一样,倾诉病痛和烦恼。目前我国的宠物市场还很落后,环境脏乱、嘈杂,很多狗贩子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