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留恋恋
王氏编撰了高等医药院校统编教材《温病学》1至5版、系列教材《辨证学》等教材10余部,主编了《温病的理论与临床》、《温病学》等专著10余部,公开发表了《温病诊断辨病识证基本思路的研究》、《温病立法制方的基本思路》、《从“截断疗法”谈温病治则问题》等高水平学术论文60余篇。作为主要编著者参编的《中药大辞典》获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奖;作为编委参编的《实用中医内科学》获1986年全国优秀图书一等奖;主编的《辨证学》,曾参加香港书市展览,并获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教材奖。近年来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委社会发展项目等省级以上课题5项。第五卷55对卫气营血的病理本质和疗效机理、中药抗病毒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滋肾通窍法治疗老年性痴呆、清营凉血法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等研究均达国内领先水平。“养阴法治疗温病热毒血瘀证机理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和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表证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解表泄热法作用机理研究”获江苏省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讲的温病学课程被评为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二类优秀课程,“温病学教研室建设”项目获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爱上牛肉面
[1]姜良铎,董建华.温病诊断指标及证治方药规律的研究——古今温病医案10009例次统计分析(续)[J].中医杂志,1987(12).[2]姜良铎.透邪法是治疗外感高热的重要方法[J].中医杂志,1991(07).[3]姜良铎.热病辨痰的临床意义有哪些?怎样掌握辨证用药要领?[J].中医杂志,1990(08).[4]姜良铎,张文生.热病的中医治疗与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1995(06).[5]姜良铎.论外感病的内伤基础[J].中医杂志,1994(04).[6]姜良铎.面红在外感内伤中的辨治意义有何不同?[J].中医杂志,1994(03).[7]姜良铎,胡旭.流感的辨证施防[J].中国中医急症,1999(01).[8]姜良铎,张文生.从毒论治初探[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05).[9]姜良铎,唐光华.论内伤基础上的外感咳嗽[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06).[10]姜良铎,张永生.热病的中医研究述评[J].中国中医急症,2002(05).[11]姜良铎,肖培新,张晓梅.急症中药制剂之评价[J].中国中医急症,2002(01).[12]姜良铎,王文萍.温病中的清热法[J].中国医药学报,2003(04).[13]姜良铎,张晓梅,付义.SARS的病因病机与辨证治疗[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05).[14]姜良铎,周丽珍,马元.论排毒解毒、调补养生与脑保健[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02).[5]姜良铎.从状态论治临证思维索探[J].医学研究通讯,2005(05).[6]姜良铎.人体状态医学的内涵与外延初探[J].中医药学刊,2005(01).[7]姜良铎,焦扬,王蕾.从毒论理,从通论治,以调求平[J].中医杂志,2006(03).[8]姜良铎,张晓梅,肖培新.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病因论治[J].北京中医药,2008(04).[9]姜良铎.中医论治甲型H1N1流感[J].中医杂志,2009(08).
01题目文章品位的高低在于它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在于它对医学科学和疾病诊治的贡献和价值。写好一篇论文,命题颇为关键。首先,题目要准确反映研究的内容、成果,一定程度
王氏编撰了高等医药院校统编教材《温病学》1至5版、系列教材《辨证学》等教材10余部,主编了《温病的理论与临床》、《温病学》等专著10余部,公开发表了《温病诊断辨
王氏编撰了高等医药院校统编教材《温病学》1至5版、系列教材《辨证学》等教材10余部,主编了《温病的理论与临床》、《温病学》等专著10余部,公开发表了《温病诊断辨
中医学不是自然科学的分支 ,它一直与中国古代哲学交融在一起 ,中医学有着自己对生命本体的认识 ,有着自己特定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过程。下文是中医毕业论文范文大全,欢
随着气温的渐渐降低,“伤寒感冒”这个词出现的频率渐渐增高了,尤其对一些平素体质虚弱的人来说,寒冬腊月是它们比较难受的一段时间,需要待到春暖花开,气温升高之后,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