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16

小小追风者
首页 > 医学论文 > 鱼类小瓜虫病的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剑2016

已采纳

小瓜虫病是引起的原因鱼鳃、皮肤上皮细胞因为虫体的入侵常常增厚,其结果是妨碍了鳃丝对氧的摄入,鳃丝、鳃片的变形也限制了氧气的流通,虫体寄生占据空间也妨碍鳃丝上氧气的通过,这些都对鱼的呼吸形成障碍。

鳃上皮的脱离也可以导致鱼体的电解质、营养物和体液的丧失,使鱼体营养失调、渗透体系受到破坏,再者就是细菌和真菌也容易继发感染。

一是加温治疗:根据小瓜虫不耐高温的特点,提高水温至28度(小瓜虫在水温25度以上不易繁殖,28度开始死亡),予以防治。数天后小瓜虫胞囊就会逐渐破裂脱落,这时更换新水,保持水温恒定,病鱼基本功就会痊愈。如再辅以药物治疗,治愈率可达90%以上。

二是中药治疗:A、用土荆芥29%、苦楝叶43%,野芋叶14%,紫花曼陀罗14%,混合煎汁至原药量的2倍,浸洗病鲤可杀死小瓜虫。B、每立方米水体用大黄克,野菊花干品克,煎汁全池泼洒,连用3天,可杀灭小瓜虫。

三是用冰乙酸200~250克/立方水浸洗病鲤15分钟,可杀死鱼体上的小瓜虫。

四是在溶水量50千克的水族箱中放入黄豆粒大小的呋喃西林粉,稀释后泼洒于水中,药浴病鱼。

五是将新砖放入尿液中浸泡24小时,取出晾干(古时称尿砖),放入病鱼的缸中,数日后就能见效。

303 评论

爱米利的米粒

白点病是由原生动物小瓜虫引起的。诱因是水温忽高忽低。预防的方法如下:(1)换水时应注意温差过大,致使鱼体“感冒”,让病虫乘虚侵害鱼体。 (2)充分利用小瓜虫在24小时后找不到寄主即可自行死亡这一弱点,饲养金鱼的水,应经过曝晒或静置2—3天后再使用。这是预防小瓜虫病最好的方法之一。~希望回答对你有帮助,如果有疑问,请继续“追问”!~答题不易,互相理解,您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感谢您!!

272 评论

睡神熊猫

河豚寄生虫病疾病与防治(一)小瓜虫病【 症状】 病鱼体色发黑,反应迟钝,游动异常,常沿池壁在水中上层快速游动,或头上尾下斜体和池壁摩擦,常导致下颌皮肤发炎或形成厚厚的皮茧。食欲减退,严重时不吃食物。抓起病鱼,在强光下可见鱼体皮肤上有许多小白点,打开鳃盖,可见鳃丝上粘液多,分布有大量小白点。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卵圆形或球形的小瓜虫(图7-2 ) ,大小为350~380 微米*300~500 微米,会变形,全身密布纤毛,不停转动,可见到马蹄形的核。因鱼体对小瓜虫有一定的自然免疫力,可通过改善水体环境,增强投饵,提高鱼体体质,即使有小瓜虫也难以在鱼体上寄生引起死鱼。一般情况下,25 ℃ 以上水温小瓜虫不易生长繁殖,但如果水体环境恶化,鱼体体质弱,即使在27 ℃ 以上水温也会大量感染小瓜虫。【 防治方法】 ① 发现有少数鱼沿池边水面上游动或与池壁摩擦,即用浓度为0 . 3~0 . 5 毫克/升孔雀石绿全池泼洒,可预防。② 把水温开到25 ℃ 以上,并在水池中泼洒0 . 3 毫克/升孔雀石绿,以消灭外界水源中进入的小瓜虫。③ 用0 . 3~O , 5 毫克/升孔雀石绿全池泼洒,2 小时后换水1 / 3~1 / 2 ,隔天再使用1 次,效果很好。④ 用0 . 1~0 . 3 毫克/升孔雀石绿和10~20 毫克/升福尔马林混合后全池均匀泼洒,隔天再用1 次,效果很好。(二)斜管虫病【 症状】斜管虫(图7-3 )少量寄生时,对寄主无害,大量寄生时病鱼在水面缓慢游动。打开鳃盖,可见鳃上粘液多。在显微镜下观察,鳃丝和粘液中可见许多卵圆形的斜管虫,个体大小约35~50 微米* 25~45 微米。图7-3斜管虫A 活体B 染色标本C 模式图1 刚毛2 左腹纤毛线3 口管4 胞咽5 食物粒6 伸缩泡7 大核8 小核9 .右腹纤毛线(仿陈启婆)【 防治方法】 ① 用0 . 2~0 . 3 毫克/升孔雀石绿全池泼洒。② 全池泼洒0 . 5~0 . 7 毫克/升的硫酸铜与硫酸亚铁(5 : 2 )合剂。③ 用2 %~4 %食盐浸浴15~30 分钟。(三)河豚异钩虫病【 症状】 寄生在河豚的鳃上。病鱼大都伏底不动,少数在水体中上层离群迟缓独游,不食或食欲差。随着寄生虫体的增加,病情加重,身体消瘦,直到衰竭而死。剪开鳃盖,可见鳃上粘液增多,鳃组织糜烂发白,鳃丝末端肿大,其间夹杂着细小红丝。河豚异钩虫(图7-4 )属蠕虫类单殖吸虫,低倍镜(4 x 10 )下镜检鳃片,可见大小不等的黑色虫体,虫体后部有四对固着夹,每个夹上有形如“小”字的刺钩固定于鳃片上。解剖鱼体,肝脏发白无血色,肌肉发白,呈严重贫血状。河豚异钩虫病从发病至死亡一般历程较长,发病率可达90%以上,死亡率5 %左右。【 防治方法】用1毫克/升甲苯咪唑全池喷洒,72 小时后,虫体可脱落、死亡。要及时换水50 % ~ 60 % ,排除脱落的虫卵,防止以后复发。(四)指环虫病【 症状】指环虫(图7 -5 )寄生在河豚鳃部。病鱼形体消瘦,体色变黑,鳃丝粘液增多,鳃瓣全部或部分呈苍白色,严重时腐烂缺损,呈继发性烂鳃。病鱼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狂躁不安。发病率可达80%,死亡率约3 %~5 %。【 防治方法】用浓度为1 毫克/升甲苯咪唑或用90 %晶体敌百虫0 . 2 ~0 . 3 毫克/升全池泼洒。(五)车轮虫病 【症状】病鱼体色灰黑,光泽暗淡不鲜明;食欲不振,行动呆滞,群游散乱,经常在池底、池壁摩擦体表,显得烦躁不安。取鳃片镜检,可见车轮虫(图7 -6 )虫体周边纤毛不停摆动,作旋转状微动。此病多为高温期发病,但危害不大。图7 石车轮虫1 .正在分裂的个体 2 刚分裂后的子体3 ,进行接合生殖( 1 一2 仿冯椒娟乃仿陈启染)【 防治方法】用浓度为0 . 7 毫克/升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 : 2 )全池泼洒或30 毫克/升福尔马林药浴24 小时,都有较好疗效。(六)三代虫病 此病是近年来河豚养殖中出现的又一种寄生虫病。该病主要为害1 龄鱼,如不能及早发现寄生虫,还有可能引起病菌的二次感染,症状加重,死亡率增加,因此,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症状】 由单生类的三代虫(图7-7 )寄生在鱼体表各部(体表、鳍、眼球等)、鳃孔内膜等处引起。早期难以从外观上判断该病。此病常发生在水温下降时,如果发现鱼游泳、摄食不活泼,体表部分粘液白浊,特别是胸鳍不透明,则可以诊断此病。细菌二次感染后,可清楚地观察到患病鱼皮肤糜烂、发红、出血,鱼鳍损伤等症状。【 防治方法】 争取及早发现,防止细菌感染。试用250 毫克/升的福尔马林药浴25~30 分钟有效果。(七)豚库道虫病【 症状】 病原是粘孢子虫类库道虫(图7-8 ) ,寄生于心肌及心腔并形成抱囊。病鱼开始游泳不活跃,摄食不积极,严重者急性死亡。外表无明显症状。【 防治方法】 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方法,预防为主。(八)稚鱼期白点病【 症状】该病由刺激隐核虫(图7-9 )引起。苗种生产过程中,稚鱼期的鱼苗可以看到感染海水白点病的个体。刺激隐核虫附着在体表和鳃丝上,严重时全身呈白点状,大量分泌粘液,鳃组织糜烂。病鱼食欲不振,变黑,消瘦,游泳迟缓。【 防治方法】 ① 用醋酸铜全他泼洒,使池水浓度为0 . 1~0 . 2 克/升② 硫酸铜与硫酸亚铁(5 : 2 )混合,全池泼洒,使池水中硫酸铜浓度为2~3 毫克/升,硫酸亚铁浓度为0 . 8~1 毫克/升;③ 硝酸亚汞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0 . 05 毫克/升。(九)淀粉卵鞭虫病【 症状】是寄生虫寄生在鱼的鳃、皮肤、鳍条等处。重病的鱼体表有许多小白点,与隐核虫病相似,但白点比隐核虫要小得多。病鱼浮于水面,呼吸加快,鳃盖开闭不规则,口不能闭,游泳迟缓。病鱼有时向固体物上摩擦身体,有时因鳃部虫体而由口向外喷水。鱼体消瘦,鳃呈灰白色,呼吸困难而死。有时发现病原体在肾脏或肠系膜等处。病原体是淀粉卵鞭虫(图7-10 ) ,它寄生在海水鱼体上,病鱼死后,虫体落人水中形成抱囊。虫体在抱囊内分裂形成抱子以后,抱子冲出抱囊在水中游泳,遇到寄主就附着在其体上让鱼体染病。【 防治方法】 ① 用淡水浸洗2~3 分钟,隔3~4 天后再洗1 次;② 发现病鱼及时捞出隔离;③ 硫酸铜全池拨洒,浓度为0 . 8~1 毫克/升或10

129 评论

水中央1985

【症状】患小瓜虫疾病的病鱼皮肤、鳍条或鳃瓣上肉眼可见布满白色小点状的囊泡,因此小瓜虫病又常称为“白点病”。病情严重时,鱼体覆盖着一层白色薄膜。并同时伴有大量黏液,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病鱼体色发黑,消瘦,病鱼游泳迟钝,漂浮水面,反应迟钝,有时也群集绕池,鱼体不断地和其他物体摩擦,或跳出水面,最后呼吸困难而死。【诊断要点】(1)根据流行情况与症状,特别是皮肤、鳍条或鳃瓣上肉眼见到布满白色小点状的囊泡可进行初步诊断。(2)显微镜可以确诊,病原特点是幼虫呈卵圆形或椭圆形,成虫为圆形,体中部有香肠状大核。【防治】目前对小瓜虫病没有理想的药物进行治疗,重在预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良好环境,增强鱼体抵抗力,是预防小瓜虫病的关键。(2)清除池底过多淤泥,水泥池壁要进行洗刷,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3)鱼下塘前进行抽样检查,如发现有小瓜虫寄生,应采用药物药浴。(4)全池泼洒亚甲基蓝,使池水成2克/米3浓度,连续数次。(5)全池泼洒福尔马林15~25克/米3浓度,隔天泼洒1次,共泼药2~3次。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物种资源检验鉴定》

195 评论

相关问答

  • 鱼类病论文

    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疾病防治上的应用前景概述萧峰西南大学11111111111 1111111摘要:用中草药防治鱼病具有价廉、绿色、环保、无残留等优点,符合无

    吴山脚下2012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鱼类疥疮病论文

    烂肉、真菌感染。科迪系列有专门治疗这种疾病的药品。黄粉和盐加温并不是很好的方法,一般细菌感染可以,真菌感染就没那么有效了。

    8luckymore8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鱼类寄生虫论文

    不一定!我妈妈一直买给我吃的!当然,我也会去多伦多海鲜餐厅吃,都吃了好几次了也没什么事

    月兮月兮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鱼指环虫病的治疗论文查询

    近年来,随着淡水养殖渔业的发展,北方地区草鱼养殖呈发展趋势;而南部诸省、市在湖泊网箱养殖草鱼也已得到发展。对于主要靠虫卵和幼虫传播的寄生虫,无疑为疾病的流行创造

    金凤吉祥如意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鲫鱼三代虫病的诊治论文

    【症状】三代虫寄生在鱼的鳃部和体表皮肤,寄生数量多时,鱼体瘦弱,呼吸困难,食欲减退,体表和鳃黏液增多,严重者鳃瓣边缘呈灰白色,鳃丝上呈斑点状淤血。稚鱼期尤为明显

    宁静雨城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