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46

豪廷布艺
首页 > 医学论文 > 伤寒杂病论文字版第四讲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堆高于岸

已采纳

因为背冷。

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节选:

师曰:“脉分寸关尺,寸脉分经以候阳,阳者气之统也;尺脉分经以候阴,阴者血之注也;故曰阴阳。

关上阴阳交界,应气血升降,分经以候中州之气。

问曰:”经说,脉有三菽、六菽重者,何谓也?”

释义:

老师说:“脉分寸关尺,寸脉分经以候阳,阳的气的系统的;尺部分经以候阴,阴的血液的注入了;所以说阴阳。

关上阴阳交界,与气血升降,分别经以候中州的气。问:”经说,脉有三粒、六菽重的,怎么说呢?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伤寒杂病论》是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并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的专书,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著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

对于治则和方药,《伤寒杂病论》的贡献也十分突出。书中提出的治则以整体观念为指导,调整阴阳,扶正驱邪,还有汗、吐、下、和、温、清、消、补诸法。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方剂。

据统计,《伤寒论》载方113 个,《金匮要略》载方262 个,除去重复,两书实收方剂269 个。这些方剂均有严密而精妙的配伍,例如桂枝与芍药配伍,若用量相同(各三两),即为桂枝汤;若加桂枝三两,则可治奔豚气上冲,若倍芍药,即成治疗腹中急痛的小建中汤。

若桂枝汤加附子、葛根、人参、大黄、茯苓等则可衍化出几十个方剂。其变化之妙,疗效之佳,令人叹服。尤其是该书对于后世方剂学的发展,诸如药物配伍及加减变化的原则等都有着深远影响,而且一直为后世医家所遵循。

其中许多著名方剂在现代人民卫生保健中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

例如:治疗乙型脑炎的白虎汤,治疗肺炎的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治疗急、慢性阑尾炎的大黄牡丹皮汤,治疗胆道蛔虫的乌梅丸,治疗痢疾的白头翁汤,治疗急性黄疽型肝炎的茵陈蒿汤,治疗心律不齐的炙甘草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括萎薤白白酒汤等,都是临床中常用的良方。

另在剂型上此书也勇于创新,其种类之多,已大大超过了汉代以前的各种方书。计有汤剂、丸剂、散剂、膏剂、酒剂、洗剂、浴剂、熏剂、滴耳剂、灌鼻剂、吹鼻剂、灌肠剂、阴道栓剂、肛门栓剂等。此外,对各种剂型的制法记载甚详,对汤剂的煎法、服法也交代颇细。

所以后世称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为“方书之祖”,称该书所列方剂为“经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伤寒杂病论》

256 评论

yq1109胖丫头

我们的中药的药性,有取它的气和味,比如说:大黄,我们要吃它的气,不要吃它的味,我们知道,“味”厚重的入脏,入血分,“气”入气分,轻谷。大黄如果我们用来泡水喝,不要煮,泡水当茶喝,眼睛红肿的黄雪梅,第二天早上起来就不红肿了,这就是吃大黄的气。如果是煮来吃,就是吃它的味,大黄吃了以后,就会拉肚子,眼睛的红肿依然还在,这就是吃气和味的区别。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黄雪梅:黄雪梅,女,32岁 倪师:来请坐,(对黄雪梅的母亲)你是她的妈妈,好辛苦,呵。 黄雪梅:唉! 倪师:我们尽力呵。 倪师:我问你几个问题,你可以回答吗? 黄雪梅:可以。 倪师:可心,脑筋很清楚嘛,呵! 黄雪梅:唉。 倪师:你好不好睡? 黄雪梅:不好。 倪师:怎么过不好?就是睡不着。 黄雪梅:睡不着 倪师:到晚上几点钟才能睡?还是整个晚上都不好睡? 黄雪梅:嗯。就是我吃西药的时候,就像是正常人一样,全身都软了,我就可以睡。如果硬过来的话,有杂音的话,我就无法入睡,就像今天这种情况的话,我就很难入睡(全身不停的抖动)。 倪师:因为身上在抖,就没办法入睡。 黄雪梅:很硬。 倪师:很硬?全身疆硬。 黄雪梅的母亲:全身疆硬 刘力红:吃了药,全身软了以后才能入睡。 倪师:吃了安眠药就是西药 刘力红:抗抖的药 倪师:抗颤抖的药。 黄雪梅:旋多巴 倪师:吃了药以后,全身软掉以后,就好睡。 黄雪梅:嗯,才好睡。 倪师:全身疆硬的话,如果你没有吃旋多巴,不好睡,当时你感觉是冷的还是热的? 黄雪梅:感觉是热的。 倪师:身体感觉是热的? 黄雪梅:嗯。如果抖的话,会出一身汗。 倪师:抖,不断的运动嘛,你不想动,可是,你没办法,他还是要运动。因为运动才有了汗。 倪师:那你平常口渴吗? 黄雪梅:吃了这个药以后,口很渴的。 倪师:是不是吃了西药以后,口很渴? 黄雪梅:嗯。本身就有....副作用。 倪师:副作用。嗯。好像吃味精一样,味精吃了口就渴。吃了会口渴的东西,就不能吃了啊。那你大便好不好? 黄雪梅:这段时间的话。 倪师:是便秘还是下利? 黄雪梅:有时候便秘,有时候,每次都是一粒一粒的。 倪师:排出来都是一小颗一小颗的? 黄雪梅:嗯。不是一小颗,是一粒一粒的。 倪师:排出来一粒一粒的。 黄雪梅:嗯。 倪师:你小便什么颜色? 黄雪梅:小便有时候是白色的,有时候是黄色的。 倪师:嗯,黄色是深黄还是淡黄? 黄雪梅:淡黄。 倪师:淡黄? 黄雪梅:淡黄,还闻到味道。 倪师:还闻到味道?...你自己学得脚是热的还是冷的? 黄雪梅:吃药舒服的时候,是冷的,有时候感觉是冷,放松的时候,如果不吃药,像这种情况,小腿是热的,脚也出汗,手也出汗。 倪师:(看向同学们)因为她不断的动。不断的动,会有热能嘛,会产生热。 倪师:如果你口渴的话,是想喝热的还是冰的?——你告诉我你想喝什么?不要讲逼自己喝,你是想喝冰的还是很想喝热的,还是很想喝冰的,加很多冰块下去。 黄雪梅:我想喝冷的,但是,医生说不能喝冷的,所以.... 倪师:没有关系,我要知道你想喝什么,我们按这个来开处方,想喝冷的!呵! 黄雪梅:心里很想喝冷的,心里有这个想法。 倪师:(拿起黄雪梅的右手)我就是要知道你真实的想法,(看了黄雪梅的手掌,看得很仔细,我感觉他是在看黄雪梅的手纹)这个可能有点麻烦,因为拖得比较长(我感觉倪师是看了黄雪梅的手纹,有什么不对,才会说那句话),我们的形神,中医讲的形神,你看那个《黄帝内经》,(拿着黄雪梅的手说)她形失掉了,看到没有?看我的两只眼睛还有神,形不存神存,还可以动手,如果形存了,神无了,就没有了。就不好治了。 (倪师又仔细的看了一遍黄雪梅手,随后右手握着黄雪梅的右手,左手摸着黄雪梅的额头,大约半分钟) 倪师:你这个病有多久了? 黄雪梅:有四年,五年了。 (倪师又仔细检查黄雪梅的口鼻,两只眼睛很认真的观察黄雪梅的脸色) 黄雪梅:但是以前没有那么严重,影响生活像这种情况的话就是07年08年,以前的话自理都还行(全身抖动很厉害,倪师马上抓住黄雪梅的手) 倪师:没有关系,舌头伸出来我看看。 黄雪梅伸出舌头 倪师:白湿的,对黄雪梅说:伸长一点,大家看看,白湿,旁边比较暗一点。(刘力红也探头过来看) 倪师:你月经好不好? 黄雪梅:月经以前还行,现在不行了。 倪师:是怎么过不行?是延后来 黄雪梅:两天就结束了。 倪师:然后,多久会才来? 黄雪梅:一个月来一次,但是,每次都是两天就结束了。 倪师:(右手扶着黄雪梅前面,左手按压黄雪梅的胸椎)有没哪个地方最痛? 黄雪梅:... 倪师:我按你的脊椎骨,哪个地方痛还是都一样?(从上至下慢慢的按) 黄雪梅:好像没有最痛。 倪师:你的脚哪里最痛?(眼睛看着黄雪梅的脚) 黄雪梅:我的左脚和右手一样的,脚指的拇指头也是像手一样变形了的,走路落不了地。 倪师:左脚右手? 黄雪梅:嗯,还有晚上睡觉的时候,只能睡得十几分钟,然后,他就一直向上痛痛的,像脱了一样。 倪师:(拿着黄雪梅的左手)就算你吃西药,药效也是只有一段时间,对不对? 黄雪梅:一个多小时,有时候整个晚上没有效,这段时间,昨天晚上没有效,前天晚上也没有效,上前天也没有有效。他不一定有效。(全身一直都在不停的抖动) 倪师:心里不要想你的手与脚,眼睛看到我,看到我,不要想你的手与脚。 黄雪梅:(转过头) 倪师:你不要去想他,去想他,他就会越来越抖得厉害。 倪师:你要仔细回答我问的问题。 黄雪梅:嗯 倪师:你晚上喜欢盖厚被子还是薄被子? 黄雪梅:盖大被子会重 倪师:热 刘力红:重 黄雪梅:重,对了,我觉得重重的,就像放了石头在我身上,我就觉得累。 倪师:累,所以,你不喜欢有东西压到。 黄雪梅:嗯。 倪师:你从发病到现在,人是瘦了还是胖了? 黄雪梅:瘦了。 倪师:瘦了呵 黄雪梅:以前九十多斤,八十多斤,医了以后就瘦了。 刘力红:现在多少斤? 黄雪梅:七十多 倪师:(看着刘力红)里寒,她的脉,重按都没有。她的脉,形比较大,但是重按就没有了。痨嘛,“痨”就是过度的劳动,对她现在来说,她无法控制,二十四小时都在劳动。 倪师:(看向黄雪梅)你关节会不会痛? 黄雪梅:关节痛。只是左脚 倪师:左脚痛而已。其他都不会痛。 黄雪梅:我的右脚可能出过车祸,所以说,膝盖没走路他就会响。 倪师:(指着黄雪梅的右脚)这个膝盖没走路就会响? 黄雪梅:这两边都响,咔嚓咔嚓。 倪师:不痛,但是会响? 黄雪梅:也难受。 倪师:也难受。 黄雪梅:好像要脱了一样,脱了两截。我走路都是弧线,不能直立。 倪师:(对黄雪梅的妈妈)你们家旁边有甘蔗田吗? 黄雪梅母亲:甘蔗? 倪师:嗯,有没有? 黄雪梅母亲:没有。 黄雪梅母亲:农村里有。 倪师:农村里有吗?你女儿都喝一点甘蔗汁。每天晚上的时候都喝一点甘蔗汁,好不好。我开一个处方给她吃吃看。 黄雪梅母:甘蔗? 刘力红:甘蔗啊,吃甘蔗。 黄雪梅母亲:咬 刘力红:嗯 倪师:咬不下去,她在不停的抖,就挤甘蔗汁。 刘力红:把它榨成水嘛

131 评论

ellalikesyou

《伤寒杂病论》的作者张仲景,并著述了《脉经》。

《伤寒杂病论》内容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共十六卷,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经典著作,对后世影响极大,历代注释、研究、整理甚广,并形成了伤寒学派和经方派。《伤寒杂病论》总结了汉以前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确立了中医学辨证论治诊疗体系,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促进了中药方剂治法的应用发展,被后世称为“医门之圣经”。

《伤寒杂病论》共载方360余首,许多名方一直被历代医家所沿用。

仲景方剂被称为“经方”。经方在君、臣、佐、使的配伍运用和加减变化上具有严谨的法度,遣方用药,各具特点。如伤寒六经各有主证,主证有其主方,主方有其主药,根据病证变化,加减化裁,极其灵活。方药剂量也颇有讲究,方中某一药物剂量的增损,即左右整个方剂性能,时至今日仍屡屡见诸临床,故后人有云“中医不传之秘在量上”。

《伤寒杂病论》是人类史上第一部从整个外感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入手,根据病邪侵害经络、脏腑的盛衰程度,病人的正气强弱以及有无宿疾等条件,寻找出伤寒发病的规律,并提出了以六经论伤寒的辨证方法,阐述了各种病理情况下的治疗原则和指导药方的医书。

146 评论

Candy00321

一、“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如掌大”的原因——因水饮仃于心下,阴寒之气偏盛,上凌于心。心之俞在背,心阳被抑,不能转输于背,故其人背寒冷如掌大。二、释义:《伤寒杂病论》里对这早有定论,“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如掌大”。至于治疗,也非常简单,“当以温药和之”。三、治疗方法:用《伤寒杂病论》中的苓桂术甘汤:茯苓30克,桂枝30克,炒白术30克,炙甘草15克,水煎20分钟服用,三五剂就可见效。老祖宗开的甘草泻心汤,一共八味药“甘草、黄芩、黄连、干姜、半夏、丹参、大枣、石膏、生地”吃了就好了。你好了以后,一个月吃一次,连着吃三个月就不发作了。

334 评论

温馨玫瑰

髦年不觉老将至,三更灯火说本能。手提肝胆凭人看,捧出丹心献苍生。 学习伤寒论,第一个遇到的问题,太阳病怎么理解,还有少阳病,阳明病,少阴病,太阴病,厥阴病,这到底是个什么病? 从宋代以来,没人解释什么是太阳病,什么是六经病。 当初圣人为什么用六经说病?为什么用这个三阴三阳来说事,不仅是伤寒论,内经的热病论也用三阴三阳,灵枢经中讲针灸的,也是用三阴三阳,但它用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十二经。 古代人如果不用这一个,行不行?我说不行。一个整体,如果用外力把它分开,这个生命就不完整,怎么能分成两半?但大自然就是两半,宇宙万物都是两半,人体从前面中线任脉到背后那个中线督脉,都是分两半,脑子,鼻窍,肠子,那个猪大肠是两半扣着的,一天是黑一半,白一半,这世界万物都是两半合成的,一个家庭也是两半合成的,男的女的分开,这个家庭就绝后了。 我们大头脑里把一个生命要分成两半,分成两半还要分,根据自然地规律来分,它本来应该是几半,你才可以分几半,最终要分成六半才够,六经是根据自然来分的。 一个大自然,任何一个物种,任何一个生命所表现出来的,阴到阳两个,阴和阳午夜点到日中点,它是逐渐地,这个黑消那个白长,逐渐的到这个点,到这个点又逐渐地变黑,变黑变黑变黑,变成那个午夜点,这中间有一个过程,按照这个过程的阴阳消长分成六份。 再说他为什么使这个分病。他说病,所有的病,有发热恶寒的,是发于阳,发生在阳。这个阳是什么?是说人体的病,有发生在人体的阳,什么是阳,他说阳就是发热。他为什么说恶寒?点出恶寒,这话就更为严密(发热恶寒包括着发热,包括着发热恶热,包括着发热不恶寒,还包括寒热往来,一定得有热!凡是发热的,不管有寒没寒,怎么恶寒,就是阳)。 现在有一个无热恶寒的,两个情况一个发热的,一个不发热的,就是一个体温高的,一个体温低的,都不是正常水平,一个高一个低。 高的为什么叫阳,低的为什么叫阴。体温高的,身体的各个机能在亢进,凡是发热恶寒(怕冷)的都是有能力向外排的,一切的发热,都是排异的表现,有能力排异,这是一种现象。 各个器官功能在亢进,代谢提高,这种状况就是阳,它区别于无热,它不发热,它没有能力发热,它反倒体温低,体温不够,那循环也不够,器官一切的功能都低于正常,那个代谢也缓慢,也低弱,功能是衰弱的,这种情况就是阴。阳有能力就向外,阴没有能力就自缩。 有发于阳的,有发于阴的,这是把一个病的发生,把人的生命状况当下的现象用思维分成一个阴一个阳(活在当下的思维)。 中医治病,首先说中医怎么看这个病,病的概念,什么是病?它发烧这才是病,发烧是病,细菌病毒你看不见。发烧是我们身体自己要把病毒排出去,它要是排出去就没有病,就用不着治病,它排不出去,医生帮一下排出去,这叫治病, 西方医学的老祖师说:病人的本能就是病人的医生,医生只是帮助本能的。东方和西方医学两千多年前的这个观念是一致的。因为西医没有形成理论,没有方法,就走上工业化,物理化学、材料技术微观这么一条路,它早已经偏离医学的本质。 把病分成阳阴,这个阳病一大群都是排异,排异本能它表现不同,致病的异物它在哪儿,身体就从哪儿把它排出去。帮助本能的医生,因为部位不一样,自然就用不一样的方法。这个方法有三种,就把阳病分成三个,为区别方法,同样把阴病也分成三个。这种划分方法,它按照人的本能怎么去对待危害它的病,观察这一群是要出汗,那一群是要排便,我们生病的本能,要排汗,要排便,要利小便,要吐,用这些方法向外排,就把阳分成三个,把阴也分成三个。 因为生命是一个整体,用一个本能系统,不能拿刀切开,分不开,我们只能用思维把它区分开。而且三阴三阳,你不管提出哪一个来,它里面包含在整体之中。太阳的背后是少阴,少阴的前头是太阴,这是不能分开的道理,它们相互之间有联系。 你用甲乙丙丁,ABCD,子丑寅卯,也好分,那是单独的,没有粘粘连连,一个就是一个,唯独这种分法,一个连着五个,任何一个都连着五个出来,共六个。 中医的整体思想是什么,整体思想是从局部看到整体,再从整体看到局部,我们看六经,一提太阳这个局部就知道,还有少阳、阳明,对面儿就是太阴,少阴,厥阴。一提那个局部就看到整体,我们从一个整体同时能看到局部,这是个哲学思维,具体的思维也是这样。 我们分析感冒,发热恶寒头痛,有呕吐,这是一个病,这是一个局部的病,怎么看到整体?你看发热恶寒,这是个阳性病(整体),阳性病一看发热恶寒,有汗,或者是没汗,有上冲的趋势,是太阳(局部)。这是从一个局部看到整体,从整体看到局部。 一看到这一个,就是向外排,它要排汗,恶寒,发不出来,帮一下,一出汗,好了。整个的这一个行为,跟我们说的什么是病,什么叫治病,病是什么,在一个具体的,在任何一个病上,都会表现出我们一个思维的整体,那么伤寒论,它是一个方法系统,既然是一个方法系统,它必定得有系统的形式,分成一系统,二系统,主系统,它是一个复杂的,分成六个系统,六个系统当中才是一个具体的什么病,具体的什么病。它用六经,分成六个系统。 我们不用,ABCD,甲乙丙丁,子丑寅卯,绝对不行,它就把一个整体思想切断,我们用它的核心理念来分成这六个系统,我是这么理解的。 外源性疾病,病的原因是排异性,一般性的方法是排泄系统,具体的汗法系统,包括解肌,发汗,透表,吐,下,我用排异的核心,来分成这个方法,这种表述方法来于六经,但比六经划分更容易明白(太阳病联想到膀胱经,少阳病联系到胆经,比较乱,六经划分来源于黄帝内经,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少阴肾经,太阴脾经,厥阴肝经更没法理解,不能着相)。 我们用外源性疾病说是阳病,实际上是解释阳病的性质,用内源性疾病说是阴病,也把阴病的性质解释。阳性病=外源性疾病,我们用排异的方法,我们把排异方法的核心思想也解释,这一部本能系统医学就更为明确。就是我们祖先做了,没有说出来,我们今天说出来,丢掉没法找回来的我们今天补上。说白伤寒论,就做这么一点事情。 历来读《伤寒论》是达官贵人,大知识分子,一般的人不可能懂,不管他们怎么解释,到现在也没人说清楚,没有人道破《伤寒论》核心内容。 我要让人人都知道,《伤寒论》是怎么回事,什么是医学,什么是病。我坚决不承认器官移植是医学,器官移植和断肢愈合这是两回事。器官移植是移植别人的器官,这个断肢接上,这是自己的,这是有价值的,是值得推崇的。我不赞成化学药,去杀菌,在肚子里杀菌去。不医治不是不行,你医治也并不是行。 冯玉祥的孙女冯永东找,她九年前是两个肾不行,医院要给她换肾,没有办法,把新四、新街口两个房产卖了,做的肾移植,天天吃排异的药,压制排异的药。听说器官移植的成功率不过30%,活过五年的没有,她到四年多的时候发烧,大医院一看完了,到五年这是到死的时候。退烧,退好几个月,烧也不退,身体越来越差。 她的朋友胡玲,把她带到我这儿来,说明情况,我就给她药,生化汤+强生粥。吃药喝粥,一个多月后不烧了,还要吃,我就给,后来就吃粥。钱是胡玲付的,胡玲跟我说,她没钱,我要不给她吃,她就不吃,我说胡玲你不给钱我给她吃。后来胡玲出国,我就给她药,说是胡玲给她存下的钱,让她吃药。她说不好意思。我说你甭不好意思,胡玲有的是钱。上几天,冯永东来了,她对我耳语,说郭老我上几天我全面检查,我哪个指标都是最好的。 我看看我说永东你可漂亮多,是,都说我漂亮,我现在我感觉非常好了。我说你几年了,一直到今年多长时间。九年,几个月就十年。我说以后的时间,没有数儿,不是五年,是没有数。你记住,别忘,还来向我要这个粥喝。我那天有个念想,问徒弟赵学俭。我说小赵,我这生化汤是排异的,肿瘤它需要排异的,它是鼓励排异本能排异的。 肾移植吃压制排异的药,不让排异,这个排异的药不管事了,它现在把这个排异的药扔了,不吃,吃我这生化汤,怎么它不排?肾脏应该有排异反应啊,你看这事是不是矛盾啊,你能解释吗?乐潜山那个鬼老夷,叫我非常的快乐,他说他同化它了,你这生化汤,你不是有个共生性吗,它同化它。我说乐潜山,从今天起,你真正是我的徒弟。(新肾脏刚开始不能与新环境相处很和睦,它们彼此之间刚开始是不太适应的,所以会有一个排斥反应期,他吃的那个药是不让排异,我那排异汤是排异的) 这是个和谐理念,和谐是双向的没有单向的,和谐是达到一个完美的,均势平衡。既然要均势,就决不是单向的,既然要平衡,也决不是单向。 交流是为大家彻底明白。谁提出来的,是谁需要知道的,我说,是我需要你们需要知道的。你们提出来的,是你们需要知道的,这是哪个也不能取代哪个的。 学生:整体思想就是一个病它可能会有相互转化,这个能解释整体观念吗? 郭老:对,它有相互转化。阴病有转化为阳病的,器官功能低落的,它不低落,向阳性发展,病好了。这个阳性病要转化为阴病,阳性病排异没排出去,器官功能衰弱,这病往你走了,严重。阴向阳转化是病愈,阳向阴转化是病重。 学生:亚健康状态,吃生化汤身体有所好转,要吃到一个什么程度,需要多长时间的巩固期,还是能鉴别说可以停药或者是不吃? 郭老:亚健康,是美国医生说出来的话,有些人去看病,他检查不出任何异常指标,他是从微观上去认识生命,仪器检查出什么病来,你就是什么病。生化汤,你可以吃上半年,慢性病慢慢就好了。 学生:是不是我们通过一些现象看到本质,通过一些疾病的表现,表现的现象,看到疾病的本质。 比方糖尿病,高血压,现象只是看到糖尿代谢出现问题,本质上是机体的机能在减退,我们就通过调节人体的机能,就可以把这一大群疾病治好,通过一些现象看到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不是这个意思? 郭老:从现象看到本质,这是一种智慧。怎么能达到这个,这可不是很容易的事,真正要做到这一点,我想你什么问题都能解决,没有解决不的问题。 你天天是健康快乐,没忧愁,没有怨恨,没有烦恼,没有恐惧,达到一个最高的境界。 《庄子·养生主》有一句,老庄说听疱丁的话,我得到养生上的学问。疱丁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也。我喜欢的那是道,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从现象看到本质,而且把本质发展可以到处可以用。 今天我们学《伤寒论》,就是让你看到一些现象,思考到本质,而且教给你一个方法,完了,就这点东西。这个道理就是这么个东西,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你把重要的东西一句话就完。要不知其要?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没完没。 学生:我悟到了一些,学道、悟道,得道的一个过程,让我真正理解什么叫大医,什么叫道,什么叫做真正从现象看到本质这一个过程,谢谢您! 郭老:对一件事情的看法,见仁见智,尽可不同,谁愿意怎么看怎么看,我有我的看法,我说今天的天不好,又有风,天气又冷,阴冷,今天有谁来听课,我来一看,人数基本上没什么变化。你知道我怕什么吗?我怕没人来。 学生:郭老,就是这个甲流疫苗,孩子们要打这个疫苗,你说打还是不打? 郭老:这个疫苗是接种牛痘疮来的,它是利用人体的本能,就是应变性,改变自己适应自然,我改变我自己,我适应这个病毒的环境。英国有个医生叫琴纳,把这个东西拿到他的国家去在牛身上接种,做成牛痘。疫苗,是从这个理论来的,外国人叫产生抗体,中国人叫应变性,改变自己适应自然。 西方医学将来被人类抛弃的时候,我要把断肢再植和疫苗要留下,要留下一些东西,化学药绝对不能留下。 学生:伤寒论建立辨证论治的方法,但是伤寒论里面没有辨证论治这个词,我想问辨证论治究竟是什么东西?证与病有什么关系?辨证论治是后人的东西还是汉朝的? 郭老:研究伤寒论我一个中心内容就是辨证,先从上往下辨,内源性疾病,外源性疾病,这不就它那阴阳吗?排异法,自主调节法,这两个法这不是辨证吗,要是外源性疾病就是排异法,内源性疾病就是自主调节法。 再往下,排异系统,就是外源性疾病,怎么认识外源性疾病和内源性疾病?发热恶寒者发于阳,无热恶寒者发于阴,辨证没有?你把这两个大体系,大系统分清,发汗法,通便法,什么样的用发汗法,什么样的用解肌法,什么样的用透表法,什么样的用吐法,什么样的用下法,什么样的用清法,等等,辨证就是认识这个过程。 学生:郭老,我是医生,现在甲流,医院通常处理是退烧药和消炎药,应该怎么办? 郭老:我问你,你们那个退烧药是用什么? 学生:℃以上的,立刻用安痛定,复方氨基比林,反复发烧也是这种方法,还有扑尔息痛,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消炎药是头孢一类的,阿奇霉素,特别是阿奇霉素在儿童中的用药是特别多的,实际上它的效果并不一定是适用的。还有达啡,中药八角的提取物,八角就是一个健脾胃驱湿的药。 郭老:你看现在这个流行的甲流感的症状是什么? 学生:外感症状,最主要表现全身乏力,早期喉咙痛,干咳,有些有痰,有些没有痰,胃肠道反应特别大,胃肠道的反应:恶心,呕吐,不想吃东西,全身乏力,拉肚子,发烧,不出汗,出不出来汗,怕冷症状很明显,都是外感的症状。 郭老:你必须说清楚这个人,有汗吗? 学生:大部分人表现没有汗。 郭老:你摸摸他的皮肤,他不必突出水,光滑的,没汗,如果要发涩的,捂着皮肤你摸着是不是发涩,潮,知道吗?你看看。 这个尽量如果不是这个样子,嗓子痛的,咽喉疼的不要用麻黄,你先别说什么原因,说这个方法,你看那个嗓子红不红? 学生:红。 郭老:我给你开一个方子,金银花,连翘,牛子(把牛蒡子捣碎),各30克,葛根40g、牡丹皮20g、桔梗20g、甘草15g,这是一个没有胃疼和肠道下痢的方子,不要用生姜半夏止呕,你知道为什么不能止呕吗?呕是一个排异反应,那是上冲的一种势力,不要去镇压它。如果要拉稀你加15g黄连(打细),20g黄芩,要是没有下痢,就不要用黄连和黄芩,如果有便秘,用15g紫草,20g知母。(郭老甲流方子:银花、连翘、牛蒡子、牡丹皮、桔梗、怀牛膝,各30g,甘草13g。如果发烧,加葛根40g。大便干燥,加紫草15g,知母30g。)目前的甲流病人,病愈,没有超过3副药的。我说一说这张方子。这个牡丹皮和桔梗,这是给咽喉嗓子消肿的,把肿消了,所以不要去止泻。要是大便干,加紫草知母效果会更好。 学生:大人小孩的剂量是一样的吗? 郭老:我开的这个是大人的量,小孩你可以二分之一,三分之一。 学生: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把人家一分为二不行,您把病一分为二得吗?分成阴,分成阳,您怎么就行? 郭老:我说这个东西,它是一个整体,它不能分,分不开的才是整体,实际它没分,你那一二三四,那才是分,都没联系,这全联系着。你说一个太阳病,联系着整个的六个病,你看太阳里面包括着三个病。它要是切开,是把你的思维切开,实际它没有切开,它是一个整体的理念。

353 评论

相关问答

  • 伤寒杂病论文字版

    平脉法第一 平脉法第二 六气主客第三 伤寒例第四 杂病例第五 温病脉证并治第六 伤暑脉证并治第七 热病脉证并治第八 湿病脉证并治第九 伤燥病脉证并治第十 伤风病

    激排爱畅想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伤寒杂病论论文500字

    学习伤寒杂病论要明白伤寒的意义,杂病的意义,论的意义,伤寒是使寒伤的意思,寒就是被封藏的阳气,阳气是靠水来封藏的,虽在言阳,阴寓阳中,当人体的阳气不按一年节气或

    跳蚤的华丽转身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郝万山讲伤寒杂病论文字版

    郝万山教授为教育部名牌课程《伤寒论》创建项目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选聘的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示范教学主讲人,医药大学优秀主讲教师,从事《伤寒论》教学、临床、

    evilevilevil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伤寒杂病论论文5000字

    随着护理专业的发展,护理工作已由单一疾病护理转向了整体全面护理。即生物、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护理模式。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护理 毕业 论文5000字的

    一17777777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伤寒杂病论文字版第四讲

    因为背冷。 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节选: 师曰:“脉分寸关尺,寸脉分经以候阳,阳者气之统也;尺脉分经以候阴,阴者血之注也;故曰阴阳。 关上阴阳交界,应

    豪廷布艺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