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94

小怪兽的小胖兽
首页 > 医学论文 > 瘙痒性皮肤病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反叛的路鲁修

已采纳

皮肤瘙痒医学上叫做瘙痒症,主要是指没有原发性的皮肤损害,就是皮肤上没有长任何东西,而主要就是以瘙痒为主的一种表现。这种病症的原因比较复杂,有内因和外因,有的人是内外因兼有。内因比如有感染性疾病,或者内分泌疾病、代谢相关的疾病、肝脏肾脏方面的疾病、恶性肿瘤、妊娠,还有一些自身免疫的疾病、神经精神性的疾病等等都可以引起瘙痒。外因,比如环境因素,环境的不良刺激,还有生活习惯、皮肤干燥,有的时候可能有一些脱皮,还有就是皮肤萎缩,还有一些老年人也容易出现瘙痒。它的病因是多种内外因相结合,伴随着一些其他环境的刺激综合导致的。

皮肤瘙痒大部分是由于过敏反应导致。有的是由于湿疹,有的是由于荨麻疹,有的是由于皮肤瘙痒症,因为皮肤干燥,皮肤的皮脂腺组织分泌的皮脂逐渐减少,皮肤的滋润功能下降,也会出现皮肤瘙痒。所以皮肤瘙痒的原因有很多,有过敏的因素,也有自身代谢的因素。糖尿病病人也会出现皮肤瘙痒,肾病时间较长也会导致体内有毒的代谢品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也会出现皮肤瘙痒。所以皮肤瘙痒还需要去医院就诊,看瘙痒的发病原因。

224 评论

音为爱899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注射 小儿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不仅可以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和恐惧,同时也能减轻患儿家长因穿刺困难而产生的焦虑和心理压力。静脉留置针又称为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以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宜穿破血管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我院自从2004年底开始广泛应用小儿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使用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4年底用静脉留置针401例,年龄在4个月~8岁,其中男298例,女103例。留置时间1~7 d,其中1 d 17例( %),2 d 31例( %),3 d 89例( %),4 d 133例( %),5 d 71例( %),6 d 43例( %),7 d 17例( %);穿刺失败21例( %);套管脱落44例( %);套管堵塞16例( %);局部渗漏肿胀59例( %);静脉炎7例( %)。 操作方法 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型号和选择 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根据患儿年龄,病种及血管情况选用规格为22�24GY型留置针。 血管的选择 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避开关节的血管。如额静脉、颞静脉、手背静脉、足背静脉等。 穿刺方法 剔除穿刺针头周围10 cm毛发,常规消毒针刺皮肤范围。取出静脉留置针,排尽头皮式套管内空气。除去针套,松动外套管,调整针头斜面,绷紧皮肤,针尖保持向上,在血管上方针头与皮肤呈15~30度进针,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5~10度再进针 cm。左手将针芯退出约 cm,再以针芯为支撑,右手顺穿刺血管方向缓慢推进塑料外管至完全进入静脉内。按住针柄,抽出针芯,松开止血带,证实输液通畅后连接肝素帽,覆盖3M贴。记录置管日期、时间及穿刺者姓名。 留置时间 国际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留置标准为3 d,在我国尚无统一规定,一般为3~5 d,此期间若发现留置部位红肿及静脉炎时,应立即拔掉静脉留置针,更换穿刺部位。 2 封管 方法 用注射器直接封管。输液结束时,关闭输液器调节器,分离针头与肝素帽。消毒肝素帽,用注射器抽取封管液5 mL,直接将注射器刺入肝素帽内,先缓慢静推3 mL封管液,然后边推余液边退针头至拔针。推注速度宜慢,以减少对血管的冲击力,同时使管腔内充满封管液,关闭留置针。 封管液的选择及剂量 封管液的浓度为50 U/mL的肝素盐水(用1支肝素加入 %氯化钠溶液250 mL中配制),封管液的剂量为肝素盐水5 mL。 3 静脉留置针存在的问题 穿刺失败 其主要原因为:①选择的血管太细或弯曲,导致送套管时穿破血管,本组共4例。②穿刺前未松动外套管,拔出钢针时将外套管一起带出,本组共3例。③见到回血后立即停止进针,此时外套管仍然在血管外,此时拔出钢针送外套管,外套管在血管外卷曲而不能进入血管,导致失败,共9例。④见到回血后进针过深刺破血管,共5例。 套管脱落 44例脱落情况分析:21例是由于出汗及油脂分泌过多,使3M胶贴失去黏性,患儿活动脱落;7例由于哭闹时看护不当,患儿抓脱,以上2种情况以4个月~1岁患儿居多,且多见于头皮静脉置管。16例由于患儿动作频繁,逐渐脱落,以四肢静脉置管时出现较多。 套管堵塞 本组16例,原因为:①患儿本身血液处于浓缩或高凝状态,如流脑或中毒性菌痢患儿。②因担心推入肝素过多对患儿不利导致肝素封管液注入量不足,回血堵塞套管。③封管方法不够准确,不能保证导管内充满封管液,回血阻塞套管。 局部渗漏肿胀 59例患儿,均在使用留置针3 d后出现局部渗漏肿胀,患儿多有注射局部疼痛,伴输液速度减慢。推测主要与血管壁弹性下降、脆性增加以及某些药物造成的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及套管部分脱落有关。 静脉炎 表现在沿患儿静脉方向出现发红,肿胀、疼痛、发热。其原因与药物、导管的刺激,无菌操作不严格,反复穿刺,液体的温度等许多因素有关。 4 护理措施 应选择较粗直、弹性好、卧位不易受压的血管,如颞浅静脉、额正中静脉,避免选择耳后静脉,枕后静脉及靠近静脉瓣和有疤痕的静脉。由于静脉炎的发生率下肢明显高于上肢,故尽量不选择下肢静脉。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防止静脉炎的发生,尤其是头皮留置针更应严格消毒,做到三足够:即足够的消毒时间、消毒剂和消毒范围。留置针固定要牢固。穿刺成功后先用无菌输液贴敷盖针眼,再用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然后用4~6条普通胶布固定针翼及肝素帽,防止反折。交代家长看护好孩子,避免因患儿触抓或肢体过度活动使导管脱落。定时更换透明敷贴和穿刺部位,如透明敷贴出现破损、 脱落,应立即更换,或视透明敷贴的污染情况(内有渗液、渗血、出汗、空气等情况)随时更换;输液过程中,护士应加强巡视,控制好输液速度,观察留置针部位皮肤情况,如发现局部有红肿或硬结,应停止输液,立即拔掉套管针,用50 %硫酸镁湿敷炎症局部。若液体滴入不畅,勿用力挤压输液管,以防栓塞发生;静脉推注药液时避免用力过猛,使血管内局部压力骤增,管壁通透性增加,液体外渗。如半堵塞,应先抽出血栓,再接输液装置;如已阻塞,应拔出套管针另行穿刺,应用药物浓度高,刺激性强的液体时,可缩短留置时间。输液完毕,及时、正确正压封管,保证足够的肝素用量,以确保12~24 h再通管使用。再次输液时,也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5 讨论 近年来,静脉留置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因其可以减轻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而得到医患双方的认可。但在我院开展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有的保留时间很短,没有真正体现出它的优势。因此,我们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从而进一步提高套管针留置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参考文献】 〔1〕 陈显春,封悦.静脉留置【关键词】 风疹;护理;儿童 风疹是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红色斑丘疹,枕后、颈、耳后淋巴结肿大,伴低热等轻微全身症状为其特征〔1〕。多感染儿童,呈散发和局灶性暴发流行,一般无特异性,但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我院于2007年1~5月收治的213例风疹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7年1~5月共收治风疹儿童213例,其中男126例,女87例,年龄3~13岁。疗程最短4 d,最长12 d,平均8 d。 临床表现 213例均有发热、咳嗽、流泪流涕,颈部淋巴结肿大。皮疹呈红色充血性斑丘疹,多见于面部及躯干部,疹间皮肤正常。血象正常或略降低,其中有83例儿童谷草转氨酶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 治疗 给予清热解毒,对症治疗,静脉滴注穿心莲内酯注射液、维生素C、能量合剂、门冬氨酸钾镁,口服双根合剂,发热、咳嗽酌情给予退热剂、止咳剂。213例患儿均在诊治的3~7 d内痊愈,发热者一般于治疗24 h内退至正常。皮疹在3~5 d内消退,均无色素沉着。 2 临床护理 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应态度和蔼,主动关心患儿,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讲解隔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防止疾病发生流行。 一般护理 进行呼吸道隔离,隔离至出疹后5 d。病室内要经常通风,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空气进行喷洒消毒,所用物品采用消毒剂或煮沸消毒,被服经日光暴晒等。护理患儿后要用肥皂水冲洗干净。患儿应卧床休息,避免直接吹风,防止受凉加重病情。 皮肤护理 保持患儿眼、鼻、口腔及皮肤的清洁卫生。不让风直接吹或阳光照射患儿眼睛,可用淡盐水漱口,衣被不要过多,勤换洗,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皮肤引起感染。皮肤瘙痒可用温水擦洗,局部涂炉甘石洗剂或生油涂拭。结膜炎用 %氯霉素滴眼液或10 %醋酸磺胺滴眼数日。在清洗完鼻腔分泌物后,可涂石蜡油或金霉素软膏,以保护鼻黏膜。必要时可用适当的抗过敏药物,同时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有高热出汗时,及时擦身,换干净、柔软衣服。 对症护理 风疹患儿大都均为低热,对于大多数患儿均不需要特殊的降温处理。对发热者可用温水擦拭降温。高热不退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眼部充血者,要避免光线刺激,可用眼药水滴眼。要注意口腔卫生,常用淡盐水含嗽口。咳嗽者予以止咳药。 饮食 发热期间多饮水,饮食选择有营养的清淡的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如牛奶、稀粥、蛋羹等,不吃煎炸与油腻食物。 3 讨论 风疹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一种出疹性传染病,患了风疹后可以终身免疫。在风疹流行期间应尽量少去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孕妇感染可引起胎儿受染,可造成胎儿发育迟缓和畸形。因此,风疹疫苗和麻疹疫苗联合免疫是具有实用价值的。除少数人注射后有关节疼痛等副作用外,风疹疫苗的安全性很好,新疫苗抗体阳转率可达98 %〔2〕。本组病例无1例并发症,均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可见精心护理极为重要。【参考文献】 〔1〕 杨国亮,王侠生.现代皮肤病学〔M〕. 第1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312.

308 评论

同济装潢设计

如果你的言论正确,你就去当白虱,人们欢迎你,个尔一定妻当一只老白虱!

136 评论

雪中的欢心

皮肤瘙痒跟过敏有很大关系,建议先口服抗组胺类药物,能加速控制,解除过敏性反应。皮肤瘙痒时,也可外用炉甘石洗剂进行涂抹,或者使用含薄荷的乙醇制剂。比较严重的肌肤瘙痒,或者伴有皮肤干燥症状,建议外用糖皮质激素药,或者静脉滴注普鲁卡因。首先需要判断瘙痒是属于哪一类的皮肤病。如果是湿疹导致的瘙痒,可以暂时使用地奈德乳膏或者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外涂。如果是丘疹性荨麻疹导致的瘙痒,可以使用炉甘石洗剂外涂,也可以使用无极膏外涂。根据具体的皮肤疾病,也可以适当使用抗组胺药物口服,一般大多是口服第二代的抗组胺药物,比如盐酸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皮肤瘙痒患者,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止痒的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片、氯雷他定片等,同时局部外用激素类软膏配合尿素软膏。另外,也可服用祛风养血、滋阴润燥的中药制剂。如果是过敏性疾病引起的皮肤瘙痒,还应避免过敏原。皮肤干燥引起的皮肤瘙痒,应注意减少洗澡次数,合理外用润肤品。若是其他疾病引起的皮肤瘙痒,应该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203 评论

zhaoyaxiao12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人类至今为止都没有完全弄清楚,痒觉产生的原因和神经传递机制。那么,痒到底是什么?

虽然大部分动物都有“痒”这个感觉,但是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像鱼、昆虫等动物也许没有痒觉,它们的神经中枢很有可能无法识别这个信号。

毕竟在很久很久以前,久到动物们都生活在海洋里还没开始进化的时候。那个时间点,动物不需要“痒”这个机制,可是有一天海里的动物来到陆地上生活。

陆地的环境和海里的环境不一样,陆地上有很多吸血的蚊虫、有毒性的植物等。在动物没有“痒”这个机制的时候,被蚊虫叮咬之后是没有感觉的。

我们都知道,痛觉是一种防御机制,是提醒某个东西对咱们有危险,不要过多地去触碰;但蚊虫叮咬不会痛,所以动物需要一种新的提醒以及防御机制,于是“痒觉”就产生了。

人类对于痒觉认识来得很晚

痒觉的产生,大概就是因为从海洋来到陆地生活的动物,需要一种新的防御机制,让自己意识到被蚊虫吸血了。

最初的时候,科学家以为痒觉和痛觉是同一种形式,共享一个神经传导通路,认为“痒觉”是“微微的痛觉”。

而且,这种观点存在了很长的时间,直到2007年发表在《Nature》的一篇文章,指出痒觉和痛觉不是同一个形式,人们这才知道原来“痒觉”是一种全新的感觉。

当时,中国的神经学专家孙衍刚博士,通过移除老鼠身上的脊髓神经元GRPR(胃泌素释放肽受体)的基因实验,发现老鼠的痒觉消失而痛觉还在。这说明,痒觉并不是痛觉的另一种形式,而是全新的感觉。

痒觉的两种分类:化学痒和机械痒

咱们产生的“痒觉”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化学痒”一种是“机械痒”。化学痒,就是蚊虫叮咬的那种痒,而机械痒就是挠胳肢窝的那种痒。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蚊子叮咬之后会痒,完全就是蚊子的锅。但实际上,被蚊子叮咬之后会痒,根本原因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在工作。

蚊子在咱们身上吸血的时候,会在创口处注入唾液防止血液凝固。蚊子的唾液中,含有一种抗凝蛋白,它对于人体来说是一种异物。

有异物入侵人体,我们的免疫系统就会启动。这个时候,免疫系统释放一种名为组胺的物质,对抗凝蛋白进行攻击。

组胺具有很强的舒血管作用,能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静脉血管管壁的通透性;然后血浆渗入组织产生水肿和瘙痒的感觉,这就是“化学痒”产生的原理。

而机械痒就很简单了。我们的身体有很多不同种类的受体,可以将外界的刺激转化成痒觉。当有虫子在我们的皮肤爬行、头发扫到鼻子、耳朵等,都会产生刺激进而使得我们有“痒痒”的感觉。

可别小看机械痒,这是人体一种有效的预警机制。当虫子在身上爬行的时候,我们得知了这个信息,然后快速将其拍掉。毕竟要是虫子有毒还叮咬我们,那就不好受了。

为什么挠痒痒的时候会觉得很爽,越挠越停不下来?

“痒觉”是一种让人觉得烦恼的感觉,但我们挠痒痒的时候会觉得很爽,甚至会有一种心情愉悦的感觉,越挠越停不下来。这是为什么呢?

2014年,日本一个研究团队在《神经生理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挠痒痒的实验论文。实验的过程,就是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人在挠痒痒时大脑的活动。

观察结果表明,当人在挠痒痒的时候大脑纹状体和中脑部位活动很频繁。纹状体和多巴胺的分泌有关,大家应该都知道多巴胺有什么作用。它是一种可以控制神经中枢的物质,能让人体产生兴奋、开心的情绪。

所以,我们挠痒痒的生理反应过程,就是挠痒痒的动作促进多巴胺分泌,我们觉得很爽、心情很愉悦,然后根本停不下来。

除此之外,我们挠痒痒停不下来的原因还和“速激肽”有关系。这种神经肽物质,会让我们产生越挠越痒的感觉。

“速激肽”受到刺激之后,可以在没有组胺这种物质的情况下,向神经系统传递“痒”的信息,使得人体出现强烈的挠痒痒欲望。因此我们挠痒痒的时候,就越挠越痒、越痒就越想挠。

但科学家还没有完全弄清楚这种神经传递回路,对痒觉信息处理机制的了解还非常少。这也是很多慢性瘙痒症无法被彻底根治的原因。

拓展阅读:痛觉可以抑制痒觉

虽然痛觉和痒觉是两种大不相同的感觉,但它们都通过Aδ和C纤维传导;且在大脑皮层有很多相同的激活区。

所以,痛的时候我们也会感觉到一点轻微的痒。而痒的时候,也可以通过痛的感觉来抑制。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被蚊子咬了一个包之后,在上面掐一个十字之后,能在短时间之内感觉不到“痒痒”。

这样的机制,也体现在触觉和痛觉方面。受伤的时候,捂住受伤的部位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疼痛感。

不过让人没想到的是,小小的一个“痒觉”,还是目前人类没有研究明白的问题。

84 评论

相关问答

  • 感染性皮肤病论文

    最近,很多人都在关注感染性皮肤病的产生原因。这种皮肤病通常是由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引起的,常见的病例有疖、疥疮、痈、脓疱病等。那么,这些微生物是如何进入我们

    辣椒与泡菜~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细菌性皮肤病论文

    皮肤性病科护理教学的几点体会 皮肤护理课包括的专业理论知识多,专业操作技能广泛,学院 非常重视基础护理和临床护理教学,所以要上好一堂生动的、高质量 的皮肤护理课

    海豹糯米糍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瘙痒性皮肤病论文

    皮肤瘙痒医学上叫做瘙痒症,主要是指没有原发性的皮肤损害,就是皮肤上没有长任何东西,而主要就是以瘙痒为主的一种表现。这种病症的原因比较复杂,有内因和外因,有的人是

    小怪兽的小胖兽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有关糖尿病皮肤瘙痒的论文

    目前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的药物大多为抗组胺、激素、抗焦虑和镇静剂等,这些药品其实对糖尿病的皮肤瘙痒效果甚微且副作用严重,从根本上解决不了皮肤瘙痒问题。三高肤爽全部

    可可poppy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顽固性皮肤病论文

    如果你的皮肤瘙痒检查过医生,查明不了发病原因,排除了真菌感染,病毒细菌感染,并且反复治疗还没有什么效果的话,那你有可能是患上了顽固性皮肤病。 顽固性皮肤病指

    常陆院尼美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