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68

whahappy502
首页 > 医学论文 > 关于牙周组织病的论文总结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iss无敌

已采纳

口腔黏膜由上皮和固有层构成,部分区域深部有黏膜下层。舌头接触到的就是黏膜的上皮层(有角化和非角化之分)。上皮层深部是固有层。上皮主要由角质细胞构成。在角化上皮分为4层细胞:基棘颗角(深→浅) 非角质细胞:黑色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梅克尔细胞。关于其分类,用最通俗的语言表达,黏膜有软的和硬的。硬的为咀嚼黏膜,软的为被覆黏膜,还有一种特殊黏膜——舌背黏膜。①咀嚼黏膜包括硬腭和牙龈黏膜。这些部位承受压力和磨擦,所以它有角化。它与深部骨组织附着牢固,不能移动。②被覆黏膜包括唇、颊、口底、舌腹、软腭黏膜。这些组织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软。所以它是无角化,有疏松的黏膜下层,有弹性,有一定的活动度。唇部比较特殊,它分为三个部分:外侧的皮肤、内侧的黏膜和唇红。唇红有角化,上皮薄,固有层内有较多的毛细血管,所以唇红呈红色。黏膜下层没有腺体,所以唇红容易干裂。唇黏膜无角化,黏膜下层较厚,含有腺体,所以黏膜较湿润,且活动度大。③特殊黏膜:就是舌背黏膜。舌背黏膜与舌肌附着牢固,表面有许多乳头。丝状乳头,最小,数目最多,舌尖最多。有角化。菌状乳头,舌尖和舌侧缘多。呈红色(无角化,固有层血管多)。上皮内含少数味蕾。增生→草莓舌。丝+菌萎缩→镜面舌/光滑舌。轮廓乳头,最大,数目最少,沿人字界沟。上皮内含许多味蕾。(有角化)叶状乳头,舌侧缘后部。5~8条平行皱襞。含味蕾。味蕾:菌→甜咸;叶→酸;轮+软腭+会厌→苦。

125 评论

小琳子雄霸天下

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周组织(牙龈、牙周膜和齿槽骨)的疾患,主要包括 龈炎及牙周炎。龈炎属牙周病初期,指发生在牙龈的慢性疾病,发病隐袭、病程缓慢。早期多无自觉症状,易被忽视。没有及时治疗,龈炎会恶化而形成牙周炎,那时已是牙周病后期了。有的甚至不能治疗而需拔除。所以预防牙周病是非常关切的一个口腔健康问题。 牙周病的元凶--牙菌斑牙菌斑是导致牙周病的主要原因。它由大量细菌及食物残渣等组成,并紧紧地粘附在牙齿表面或口腔其他软性组织上,不能单靠漱口或用水冲洗的方法去除。大量牙菌斑聚集,与口腔内的唾液产生钙化,从而形成一些黄褐色的沉积物,俗称牙结石(简称牙石),当牙石上的牙菌斑与牙龈密切接触便引起龈炎(牙周病初期),缺乏处理,牙菌斑便逐渐往牙根沉积,开始侵食齿槽骨,形成牙周炎(牙周病后期);最后,当齿槽骨受到相当严重的损坏时,牙菌斑已侵食至牙根末端,此时牙齿的地基明显流失,牙齿便恐怕保不住了。

263 评论

水瓶座小小猪

临床口腔护理是基础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二十一世纪提出了口腔健康是生命质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口腔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从口腔护理的中西医 研究 历史 、现状及 发展 ,对口腔护理的临床研究进行了全面、详细的综述。

Abstract The overall and detailed review of the clinical research on oral nursing was made in respect of its history,pres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sOral nursingClinical researchProgress

关键词 口腔 看护 临床的 研究 发展

口腔护理始于唐代,《医说》中提出“早漱口,不若将卧而漱,去齿间所积,牙亦坚固”。数千年来,从古至今,人们从不同角度及不同方面对口腔疾病进行了研究、观察,开发了许多 治疗 口腔疾病的药物,并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口腔护理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口腔护理的历史

口腔护理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口疮之名,首见于《内经》,如《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疮。”认为口疮发病与气候失常有关。之后的许多著作,又相继阐明了口疮的病因、病理及辨证施护的法则。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口舌疮候》说:“手少阴,心之经也,心气通于舌;足太阴,脾之经也,脾气通于口。腑脏热盛,热乘心脾,气冲于口与舌,故令口舌生疮也。”明确地指出口疮之病因在于心脾热盛。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口病》中指出口疮反复发作的特点及其调护 方法 ,曰:“凡患口疮及齿病者,禁油面酒酱酸酢咸腻乾枣。差后仍慎之,若不久慎,寻乎再发,发即难差,蔷薇根、角蒿为口疮之神药,人不知之。”宋代《圣济总录*口舌生疮》说:“口舌生疮者,心脾经蕴热所致也。”、“口疮者,由心脾有热,气冲上焦,熏发口舌,故作疮也。胃气弱,谷气少,虚阳上发而为口疮者,不可执一而论,当求其所受之本也。”指出口疮有实有虚。

元代朱丹溪《丹溪心法*口齿》门“附录”载:口舌生疮皆上焦热壅所致,宜用圣汤;口疮服凉药不愈者,因中焦土虚宜用中汤。”指出了口疮实证、虚证的不同治法。张景岳详述了口疮的证治;明代龚廷贤的论点虽与张景岳相似,但辨证用药自有其特色。清代张璐和罗国纲等对口疮各抒己见[1~4]。历代医家对口疮的认识不断发展,治疗护理 经验 也不断丰富。

2口腔护理的 现代 研究

祖国医学对口腔颊腭、唇舌、齿龈等处发生粘膜损害为特征的口腔疾病称为口疮。口疮之证包括了西医的多种口腔疾病,如复发性口疮、白塞氏综合征、创伤性口腔粘膜损害、结核性口腔粘膜溃疡、感染性疾病伴发的口腔溃疡、各种内科疾病并发的口腔溃疡以及恶性肿瘤放、化疗中发生的口腔溃疡等。临床表现有局部灼痛、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口腔疾病是口腔科医师感到非常棘手的 问题 之一,且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列为研究课题。著名教授樊明文等[5]曾对口腔疾病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临床分类和治疗等诸问题进行了论述。

而口腔护理技术由传统的医护一家(即诊断、治疗和护理均由医生一人承担)逐步发展为独立的学科。吉林医科大学编写的《护理知识》[6]中论述了“人的口腔里经常存有大量的细菌,人在患病时由于抵抗力低下,饮水、进食少,常可使口腔内细菌大量繁殖,碳水化合物分解、发酵、产酸的作用增强,因而不仅容易引起牙周病、腮腺炎等,而且可使口腔发臭, 影响 食欲和消化功能,致口腔感染,甚至导致全身感染。”明确地指出了口腔护理的重要性。童雅培等[7]提出了口腔护理的目的: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防止粘膜干燥皲裂;避免口臭,使病人舒适,增进食欲;防止口腔感染及并发症;观察舌苔及口腔粘膜的变化。

楼静霞[8]除论述口腔护理的重要性及介绍口腔护理的用物、用法外,还提出了常规用口腔护理的药液,如芳香含漱剂、1∶5000呋喃西林液、3%硼酸液、朵贝尔氏液、盐水、~1%普鲁卡因。焦吉芝等[9]论述了口腔酸碱度与口腔护理。王明珠等[10]论述了口腔的解剖学基础、口腔的组成以及口腔护理的注意事项。杜治政[11]论述了口腔的清洁卫生护理关系到病人的心身健康,口腔卫生护理除保持口腔的一般卫生外,更多的要求是针对口腔疾病而采取的护理手段。

3口腔护理的进展

口腔护理日益受到重视,但口疮病人常用护理药物均不很理想,副反应较多, 治疗 效果差,因而中药漱口液应运而生,如陈俊[12]提出中药漱口水对口疮的预防及治疗;朱肾杰[13]论述金蒲散含漱剂治疗复发性口疮;王亚楠[14]论述丁香漱口液的 临床 应用 等同类 研究 。但上述研究仍停留在传统的研究方式和表达形式上,且迄今尚未研制出效果甚佳的中药漱口液投放市场。口疮灵漱口液[15]根据近代药理研究,结合传统 医学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 理论 之精华,选用传统验方的组 方法 度,自定合成方,一改传统丸、散剂型,严格操作而制成,临床应用245例,均获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 文献

1周大成. 中国 口腔医学史考.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杨文儒,李宝华.中国历代名医评介.西安:陕西 科学 技术出版社,

3方药中,邓铁涛,李克光等.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4王王秀瑛.护理 发展 简史.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5樊明文,许围祺,李秉琦等.复发性口疮.口腔医学纵横,1986,2(1):41

6吉林医科大学.护理知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7童雅培,陶英东,郭淑云等.护理手册.济南:山东省人民 医院 .

8楼静霞.口腔医疗护理手册.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9焦吉芝,谭淑荣.口腔酸碱度与口腔护理.实用护理杂志,1986,2(6):17

10王明珠.实用护理技术解剖手册.北京:金盾出版社,

摘 要:现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与此同时饮食 文化 也随之发展起来,人们的餐桌上出现了种类繁多的餐饮产品,人们在享用美食的同时,口腔健康的维护也被人们重视起来。口腔护理是临床基础护理技术操作中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保持口腔清洁卫生、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手段之一,做好口腔护理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保持和促进患者的身体健康、并提高基础护理的质量。

关键词:空腔护理;概念;现状

1 口腔护理的概念

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口腔前端借助口唇裂口与外界相通,后经咽峡与咽喉相续。在人体的口腔中存着在大量的致病菌和正常菌,当机体的防御功能下降时口腔中的致病菌大量繁殖,从而导致口腔疾病或下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为了预防这种“病从口入”的现象,一些适当的口腔护理 措施 是非常值得提倡的。口腔护理是指借助相应的口腔护理用具结合一定的技术方法,在适当的口腔护理液的辅助下达到舒适口腔、口腔清洁、去除口腔细菌、防治口腔炎症、预防吸入性肺炎的目的[1]。

2 口腔护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口腔护理影响着人们身体健康,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口腔卫生对营养的摄入和吸收至关重要。牙齿和其周围组织已被证明有助于维护适当的营养状况,因此也有助于维护总体的健康状况[2]。有研究表明,没有牙齿的人在消耗蔬菜、纤维素和胡萝卜素方面存在缺陷,但是能更多的消耗胆固醇、饱和脂肪酸和卡路里[3]。其次,牙周组织是细菌和其他传染病携带者的温床,这些病毒携带者通过血液进行传播能够诱发脑血管和呼吸疾病[4]。

最后,口腔健康还影响者社交的正常进行,有口腔疾病的人在与他人沟通方面可能存在某些障碍,如一些病患因缺乏必要的口腔护理而引发的口臭或牙龈出血等疾病,因此当病患在与他人交谈时会担心引起他人的反感而说话犹豫,甚至不愿与他人进行交谈[5]。综上所述,良好的口腔卫生在保持人体生理健康和社会健康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做好口腔护理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6]。

3 现代口腔护理的理念

现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口腔健康问题,提出了“口腔健康”是“生命质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表现出对口腔护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视程度。口腔健康和身体健康水平之间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口腔健康情况通过生物学、心理及发育等多个环节与全身健康状况相互影响。随着护理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口腔护理的要求逐步提高,目前已经不在局限于简单的口腔清洁。口腔护理已从单纯的口腔疾病的预防发展到为了保持和促进身体健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科学技术层面[7,8]。

首先,在口腔护理过程中,人们不仅要重视口腔护理的效果,同时更要重视口腔护理时的舒适度。舒适不仅表现出对患者的关爱,也是患者的基本要求。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关注患者的感受是整个护理过程的要求之本。郑玲[9]运用整体护理的观点对口腔护理现状作了分析,指出在口腔护理操作时,要注重考虑舒适感,即口感、视觉和心理等方面的舒适感。

此外,在口腔护理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角色定位。Orem自理模式强调了护理中患者自我照顾的重要性。在口腔护理的常规方法中存在些许局限性,患者在自理方面存在缺陷,这时不仅需要医护人员的辅助,同时也需要患者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要在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的同时增强患者的自信心[10]。因此,在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了解和整体评估,除了观察患者的口腔情况以外,患者的口腔保健知识和自理程度也需要进行询问,以便对患者在口腔护理方面的不足予以指导和帮助,促进患者自理能力的提高[11]。

口腔护理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口腔护理措施和指导原则,选择适宜患者的器械设备和药物,学习和运用循证思维指导医护工作者在科研工作中的实践和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的实践。Ross A等[12]在口腔护理培训时,依据循证医学的证据,建立了口腔护理前的评估标准,对患者的唇部、舌部、口腔黏膜、牙齿及唾液五个部分进行评估,依据评分情况制定适合患者的口腔护理措施,如此对口腔护理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和调整有利于提高整个口腔护理过程的质量。

4 口腔护理基本步骤

首先,在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前,应对病患的口腔及全身进行充分了解,如牙齿的松动和咬合情况,有无龋齿和义齿,牙齿及口腔的清洁程度,牙龈健康情况,口腔黏膜是否存在溃疡、糜烂现象,舌的灵活性、色泽等;其次,观察病人刷牙、漱口等自身能做与不能做的事情,判断其自理程度;再次,遵从病患的要求,选择病人感觉舒适且不疲劳的体位进行接下来的护理措施;然后,综合各种口腔护理方法的优缺点,选择适当的组合实施对患者的口腔护理;最后,在对患者结束口腔护理时,要告诉患者口腔已经清洁干净,并告诉患者在口腔护理之后和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问题,然后整理好所使用的器械物品,并做好记录即可[13]。

此外,在口腔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一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在操作前要对患者说明该步骤的目的和过程,是否有疼痛感和疼痛的程度,让患者有所准备,尽量取得患者信任,不能勉强实施操作,操作时要耐心、仔细、迅速,尽量减轻病人的不适感。第二,实施过程中,不仅要细心观察病人的口腔状态,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面目表情,如发现患者有面色变化,要及时进行询问,了解病人的感受,并进行适当的调整。第三,实施后,要仔细观察口腔,细看护理后的口腔状态是否有所改变,查看口腔中是否出现异常,观察护理效果。

5 口腔护理基本方法

含漱法

该方法简单、易操作,患者的可实行性强,具体实施方法如下。病患用舌头在口腔内上下、左右、前后反复多次搅拌,并使药液保留在口腔内3-5分钟即可,每1-2小时含漱一次,在晨起、饭后30分钟和睡前含漱尤为重要。该方法能改善口腔酸性环境,并能有效清除残渣及分泌物,减少牙菌斑,是患者保持口腔清洁,防治口腔感染的最佳选择[14]。 冲洗法

目前,该方法是临床上效果较好且应用较广的口腔护理方法。有些患者存在口腔损伤严重,口腔中有夹板、钢丝等固定物,或者因其他原因张口受限等情况。对于以上现象,齐会萍等[15]提出了一种注射式负压吸引法,该方法操作如下。医护工作者左手拿注射器向患者口腔中缓慢注射漱口液,同时右手持负压吸气引管进行抽吸,注射和抽吸步骤同步进行,直至口腔全部冲洗干净即可。该方法操作简单,口腔清洁彻底,适用于口腔损伤严重,或张口受限的患者。

口腔擦拭法

有文献说明,含漱法在清洁口腔时只能暂时减少游离细菌的数量,对附着在牙齿表面的牙菌斑无效,而擦拭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去除牙菌斑[16]。因此,擦拭法也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口腔护理方法,主要适用于有出血倾向、无牙、开口困难、不能含漱、有意识障碍或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具 体操 作步骤如下:用浸有含漱水的纱布或者棉棒,从患者牙的外侧前牙开始由外至内一颗一颗的进行擦拭,牙的咬合面以及内侧也是同样的方法,擦拭过程中要对牙床进行按摩,牙与牙颈结合处容易存留残渣,要用小棉棒进行反复擦拭,同时也要注意颊部、舌下和腭部的擦洗[17]。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口腔护理在临床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本文仅对口腔护理的理念、步骤与方法做了简要的阐述。近年来对口腔护理的研究,更注重个体化及操作方法的多样化,事实上,在我国,人们对口腔护理的研究还十分有限,护理方法较为单一,口腔护理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研究进行支持。因此,目前,在我国开展口腔护理干预和随机对照实验的研究是非常必要之举,以此来制定适宜不同病患的口腔护理方法是人们今后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计惠民,方成根.口腔护理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10):453-455.

[2]Saunders M L J,Stattmiller S P,Kirk K M. Oral health issues in the nutrition of institutionalized elders[J]. Journal of Nutrition for the Elderly,2008,26(3-4): 39-58.

[3]Joshipura K J,Willett W C,Douglass C W. The impact of edentulousness on food and nutrient intake[J].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ental Association,1996,127(4): 459-467.

[4]Clemmens D A,Kerr A R. Improving oral health in women: nurses' call to action[J]. MC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aternal/Child Nursing,2008,33(1): 10-14.

[5]Jung Y M,Shin D S. Oral health,nutrition,and or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mong Korean older adults[J]. Journal of gerontological nursing,2008,34(10): 28-35.

[6]Bailey R,Gueldner S,Ledikwe J,et al. The oral health of older adults: An interdisciplinary mandate. Journal of Gerontological Nursing,2005,31(7),11-17.

[7]刘敏,孙伯英.电动牙刷结合氧化电位水预防口腔插管患者感染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2005,21(7):6-9.

[8]农小群.口腔护理研究新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8):98-100.

[9]郑玲.运用循证思维指导口腔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2007,23(2):32-33.

[10]蒋伟亚,朱春燕,胡芬.应用Orem自理理论指导颅骨牵引病人自我口腔护理[J].护理研究:上旬版,2007,21(2):349-349.

有关口腔护理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口腔科护理论文范文

2. 口腔科护理论文

3. 浅谈护理教育论文范文

4. 护理研究论文发表

5. 医院护士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6. 有关骨科护理论文范文

229 评论

chetcn0948

在认识牙周病之前,我们首先要对牙周组织有个初步的概念。 牙周组织又称牙周支持组织,由牙龈、牙骨质、牙周膜和牙槽骨组成。如果把牙比作一颗大树,牙周组织就像土壤一样包绕、支持着牙体组织。牙周病指的就是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的各种疾病,主要包括两大类:牙龈病和牙周炎。牙龈病只局限于牙龈组织,深层牙周组织并没有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此时病变是可逆的,及时的治疗可以终止疾病进一步向牙周炎发展。 反之,如果牙龈病未得到治疗,长期的牙龈病容易引起牙周深层组织的破坏,牙周深层组织的破坏标志着牙周炎的发生。牙周炎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牙龈出血、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等。牙周炎经过规范的治疗可以控制病情,但已经破坏的组织则难以恢复到正常状态。

117 评论

阿尔卑斯1013

牙周组织病是指发生在牙的支持组织(牙周组织)的疾病,又称之为牙周病(Periodontal disease)。广义讲包括牙龈病(gingival disease)和牙周炎(periodontitis)。狭义讲专指发生在牙周组织上的炎症性、破坏性疾病,即通常所说的牙周炎,不包括牙龈炎。 发生于牙周组织的病理改变包括:炎症、营养不良、萎缩及肿瘤。 分类复杂。自上个世纪20年代以来曾有过一些分类,但不够完善。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对牙周病本质的深入认识,曾对该分类有了不少改进。近年,牙周疾病分类又有了新的分类(美国牙周病分类国际研讨会,1999)。简要概述如下 一、牙龈病(gingival disease) 二、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 三、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 四、反应全身疾病的牙周炎(periodontitis as a manifestation of systemic diseases) 五、坏死性牙周病(necrotizing periodontaldisease) 六、牙周脓肿(abcesses of the periodontium) 七、伴有牙髓病变的牙周炎(periodontitis associated with endodontic lesions) 八、发育性或获得性异常及其状况(developmental or acquired deformities conditions) 牙龈病:慢性龈炎 龈增生 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 浆细胞龈炎 剥脱性龈病损 牙周炎 发生在牙周组织的其他病理改变:牙周变性、牙周创伤、牙周萎缩 第一节牙龈 牙龈病分为两类,牙菌斑性牙龈病和非菌斑性牙龈病损。最为多见的一种为慢性龈炎。 牙菌斑性牙龈病的临床表现可受以下因素影响: ①全身因素如内分泌紊乱等; ②药物性因素;③营养不良等因素。 非菌斑性牙龈病损:大多不是一种独立性疾病,而是许多疾病出现在牙龈上的一种表征,如剥脱性龈病损。 一、慢性龈炎(chronic gingivitis): 边缘性龈炎(marginal gingivitis) 主要局限在牙龈组织的边缘部位 牙龈*炎 (papillary gingivitis) 主要局限于牙龈* 慢性龈炎可长期单独存在,其中一部分也可能发展为牙周炎。目前无法区别单纯性龈炎以及将要发展为牙周炎的龈炎,在临床、X线及组织病理学上两者也无明确的 鉴别诊断标准。【病因】 主要是口腔细菌及其毒性产物引发的牙龈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可疑致病菌有:粘性放线菌、牙龈二氧化碳嗜纤维菌等。口腔不洁导致的牙垢、牙石形成,以及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等局部刺激等因素,也会促进和加重龈炎的发生、发展。 【临床表现】 主要见于儿童或青少年时卫生不良者,以及无刷牙习惯的成年人 两种类型: 炎性水肿型:龈缘红肿、光亮、松软、易出血 纤维增生型 :病程长,龈缘肿胀、坚实,呈炎性增生,易称增生性龈炎 【病理】 龈沟壁处有炎症细胞浸润,沟内上皮下方可见中性粒细胞,再下方为大量的淋巴细胞(主要为T淋巴细胞),炎症区内胶原纤维大多变性或丧失。 炎性水肿型:纤维结缔组织水肿明显,其间有大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还可见少量浆细胞,毛细血管增生、扩张、充血。类似炎性肉芽组织。 纤维增生型:上皮下纤维组织增生成束,束间可见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增生不明显,其炎症成分比水肿型少。类似瘢痕组织。 二、龈增生(gingival hyperplasia) 主要指由多种原因引发的以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组疾病。 【病因】主要由全身因素引起,常合并局部菌斑感染 第二节牙周炎(periodontitis) 牙周炎是由菌斑微生物引起的牙周组织炎症性破坏性疾病。 其主要临床特征:牙周溢脓,牙齿松动。主要病理变化: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发展过程:活动期与静止期交替进行 晚期牙齿松动、脱落。 【病因】 1.口腔细菌为主要病原因子 ①牙周袋内以Gˉ厌氧菌为主,健康牙龈沟内以G+需氧菌为主②各种类型牙周炎其致病菌不一样,也不是单一菌种。Moore(1987)曾在牙龈沟内发现325种不同的细菌③牙龈卟啉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过去称为牙龈类杆菌,是成人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④放线共生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 tans , Aa)是青少年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⑤新的可疑致病菌:福赛类杆菌、二氧化碳纤维菌、颗粒二氧化碳噬纤维菌以及密螺旋体属(嗜麦芽糖密螺旋体、中间密螺旋体)等。 2.牙菌斑:口腔细菌以菌斑形式存在,是牙周炎的始动因子。其形成过程如下:唾液粘蛋白所形成的薄膜是基础,细菌粘附、聚集(同类细菌之间的吸附)、共聚(不同类细菌的聚集)及繁殖。 一般情况下,牙面清洁后4~8小时即有细菌进入,10~12小时牙面上形成的菌斑即可用染色剂着色;5~6天菌斑趋于成熟;10~30天菌斑成熟达到高峰。菌斑涂片监测表明,每克牙菌斑内约有2×1011细菌数。 3.软垢(soft mucinous deposits)主要由细菌、真菌、白细胞及脱落的口腔上皮以及粘液、食物残渣等组成,据统计大约有细菌250万个/毫克。 4.牙石(calculus)(1)龈上牙石(2)龈下牙石 附着在牙龈边缘的牙面上或牙龈沟内的沉积物,是矿化的菌斑和软垢。 5.全身因素(宿主的防御反应及其遗传因素) 【发病机制】 1.牙菌斑的作用 细菌及其毒性产物对牙周组织的直接损伤 ⑴菌膜上含有脂多(lipopolysaccharedes,LPS)是一种细菌内毒素,主要损伤细胞成分 ⑵活化破骨细胞促进骨的吸收、破坏 ⑶增强吞噬细胞释放溶酶体酶,引起组织损伤 ⑷产生细菌酶,如蛋白酶、胶原酶、透明 质酸酶等,主要破坏牙周组织的基质和 细胞间质 2.中性多形核白细胞(PMN)的作用是宿主抵御外界原菌的第一道防线。 ①吞噬细菌作用②数目和功能的降低可加速牙周组织的破坏过程③释放多种酶:胶原酶。引起基质降解。 3.细胞因子的作用 ①引起和维持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导致了组织继续损伤②调节细胞生长、分化③白细胞介素是一组主要的细胞因子,与白细胞和其他细胞相互沟通密切相关 与牙周炎密切相关的主要细胞因子如下: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前列腺素E2、基质金属蛋白酶、护骨因子及破骨细胞分化因子 4.全身性易感因素 ⑴遗传诱因:某些遗传因素可增加牙周炎 的易感性。侵袭性牙周炎有家族性聚集倾向。 ⑵全身性疾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以及艾滋病等都可促进和加重牙周炎的发展。 ⑶其他:内分泌功能紊乱、吸烟、口腔卫生不良、营养障碍以及高度紧张造成的精神压力等,都是促进牙周炎发展的危险因素。 总之,牙周炎的破坏过程,是口腔菌斑与宿主之间通过复杂的分子基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宿主的防御过程可分为两类:一是非特异性的炎症反应;另一为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反应,其中包括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及补体系统。菌斑在牙周炎的病因中起主要的基础及决定性作用,诱发了初期的炎症过程;宿主的遗传因素决定其易感性。宿主的防御细胞在抵御外界病原微生物的同时,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参与了牙周组织的继发性损伤,并在介导炎症过程的扩大与持续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临床表现】初期不明显,逐渐出现咀嚼无力、牙龈出血、牙周溢脓、口臭、牙齿松动及牙齿伸长、倾斜、移位等,重者牙齿脱落。X线表现,牙周间隙增宽,严重者牙槽嵴部分或全部吸收、破坏。 【病理】从以下两方面介绍 一牙周炎的发展过程 ⑴始发期(initial stage):沟内上皮与结合上皮表现为急性炎症。一般持续2~4天。 ⑵早期病变(early lesion):上皮下结缔组织内现大量淋巴细胞,主要是T细胞,少量浆细胞及巨噬细胞,渗出增多,结合上皮开始增生。可持续 3周或更长时间。 ⑶病损确立期(established lesion)大量淋巴细胞,B细胞增多,多数浆细胞。浅的牙周袋。主要为慢性龈炎表现。可静止。 ⑷进展期(advanced lesion)深牙周袋形成,基质及胶原溶解、变性、丧失。牙槽骨吸收,最终牙脱落。 二牙周炎的病理变化 1.活动期(进展期)牙周炎的病理变化 ⑴牙面有菌斑、牙垢及牙石 ⑵牙周袋内大量炎性渗出物 ⑶沟内上皮糜烂或溃疡 ⑷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形成深牙周袋 ⑸上皮下方胶原纤维出现水肿、变形、丧失, 被炎细胞代替 ⑹牙槽骨水平或垂直吸收 ⑺牙周膜基质及胶原变性 ⑻牙骨质表面有吸收及牙石 2.静止期牙周炎(修复期)的病理变化: ⑴炎症减退,可见大量新生纤维结缔组织。 ⑵牙槽骨吸收呈静止状态,一般看不到破骨细胞,可见类骨质形成 ⑶牙根表面的牙骨质出现新生现象 牙槽骨吸收与牙周袋形成在临床和病理上可分为三种情况: ⑴龈袋(gingival pocket)(假性牙周带) ⑵骨上袋(supragingival pocket) ⑶骨内袋 (intrabony pocket)

192 评论

相关问答

  • 结缔组织病相关论文

    是因为身体受到感染所引起的,在发病的时候患者可能会出现关节特别疼痛。严重的话患者会引起肾脏肺脏器官病变。是非常严重的一种病。

    清砖淡瓦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关于鸡组织滴虫病论文

    组织滴虫病又称黑头病、传染性盲肠肝炎、单胞虫病等,是由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鸡的盲肠和肝脏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原虫病。病原体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不能长期存活,但当其

    可不娇气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关于软组织外科学的论文

    1.学术论文60多篇,如①闭合分段折骨术治疗佝偻病后遗膝外翻畸形(武汉医学杂志小儿外科附刊,1965,4﹕205);②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华外科

    卡娃依叻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有关论文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CTD)具有某些结缔组织病的临床表现,但又不符合任何一种特定疾病的诊断标准。它可能属于某一种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早期阶段或顿挫型,在部分患者也

    反叛的路鲁修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结缔组织病的病友互动论文

    您好!我是广西的一位病友,于2009年初在一次洗澡时无意中发现一手指的无名指趾端苍白,当时并不在意,而后相继出现四个小手指端同时出现同样的症状,时候曾经到过上级

    家D玫瑰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