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63

bluefiresky0
首页 > 医学论文 > 糖尿病的血糖监测论文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喵小萌103

已采纳

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根据自身病情来选择监测优势的血糖仪,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状。1型糖尿病患者,每天监测至少2~4次。2型糖尿病患者。建议按照《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的频率进行监测。

212 评论

HY逆天的飞翔

糖尿病患者应该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一下正规的检测,这样可以非常轻松的帮助我们检测出身体当中的血糖值。也可以买一个血糖仪来检测。

344 评论

马路小花

糖尿病患者想要进行血糖检测的话,那么最主要的一种方法就是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一下正规的检测,这样可以非常轻松的帮助我们检测出身体当中的血糖值,如果血糖值非常不稳定的话,那么有可能就会判定为二型糖尿病,但是如果血糖值比较稳定的话,那么很有可能是暂时性的血糖不稳定或者假性糖尿病。当然具体还要看我们医院给出的指标之后,我们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的进行缓解和治疗,这里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那就是尽量不要凭自己的主观意识去断定我们是否患有疾病,因为这是非常危险的,很有可能会耽误我们的最佳治疗时期,所以建议大家如果感觉到身体长期不舒服的话,应该尽快的到医院进行检测。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当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规律的饮食

规律的饮食是预防糖尿病或缓解糖尿病状态最重要的习惯之一,因为不规律的饮食会直接让我们身体当中的血糖值变得非常不稳定,长期如此就会引发糖尿病或者加重糖尿病的病情,因此建议大家每天一日三餐应该按时吃饭。

2、保持合理的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帮助我们促进心跳加速血液循环,提升人体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功能,对于预防多种慢性疾病都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即使已经患有糖尿病的病人,医生在给予建议的时候,也会让我们尽量保持合理的运动。

3、保持良好的休息

对于多种慢性疾病来说,保持良好的休息都是非常重要的,人体在进入睡眠状态之后,身体当中会分泌出一种叫做褪黑素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以帮助我们稳定内分泌的平衡,对于抵抗多种疾病都有着非常好的效果。

109 评论

微雨燕双飞1988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升高,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除药物治疗及饮食控制外,做好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并做好早期正确的健康教育意义重大。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糖尿病病人心理护理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糖尿病人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的意义》

【摘 要】目的:怎样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控制其病情进展。方法:回顾性研究对31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并通过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尿糖水平,了解病情进展。结果:糖尿病患者知识的缺乏,无积极有效地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是导致糖尿病患者病情发展的不利条件。结论: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合理的健康教育对防止糖尿病的病情进展,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1]。糖尿病是终身慢性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可引发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严重的并发症。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升高,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除药物治疗及饮食控制外,做好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并做好早期正确的健康教育意义重大。现将我科对31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的休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糖尿病患者31人,男性19人,女性12人,最大年龄76a,最小年龄41a,平均年龄52a。其中Ⅰ型糖尿病17例,Ⅱ型糖尿病14例,并发肾脏病变6例,眼部病变5例,糖尿病足3例。

2 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终身慢性疾病,所以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总结31例糖尿病患者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应对方法:

消极心理:Ⅰ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多是由于多是青少年,正处于求学、创业、恋爱时期,容易产生愤怒、悲观和失望的心理,对生活失去信心,医务工作者应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告诉患者及时发泄愤怒的情绪,对糖尿病的治疗前景进行展望,并请成功范例进行现场示范,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紧张心理:有些患者因为缺乏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所以常常会有焦虑、精神高度紧张和恐惧的心理,而紧张的心理可导致血糖进一步升高[2]。所以需要向患者耐心介绍糖尿病的防治知识,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问题也要一一进行解答,使患者明白紧张、焦虑对病情是有害的,心态放平和才有利病情好转.

淡化心理:由于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相当局限,对疾病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饮食方面也不加注意,有侥幸心理。对此类患者应及时加强思想教育,告知控制饮食的重要性,消除患者的淡化心理。指导患者正解、合理、科学用药,耐心讲解错误用药所造成的危害,真正解决患者的思想问题[3].

厌世、拒绝治疗的心理:此类患者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多且重,治疗效果不佳,容易自暴自弃,对医护人员不信任,不配合治疗,对这类患者要耐心,合理提供治疗信息,对病情变化、检查结果主动做科学的、保护性的解释,帮助患者重新树立治疗的信心,促使患者克服厌世的心理现象,从而积极地与疾病抗争。

3 健康教育的内容

入院常规宣教

病人刚住院时,往往出现焦虑抑郁,因此,病人入院时,要热情接待说明保持乐观情绪对治疗的重要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基础,详细为病人及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医院规章制度、卫生制度、主管医生、护士及床头请护器的使用,介绍同室病友及同疾病的老病人,与之相识,使他们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并耐心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

做好家属的工作

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患者患病期间最需要亲人的关心,亲情的支持,能够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告诉家属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要看望陪伴病人,同时病人的饮食调理,也需要家属的支持。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克服心理障碍:糖尿病患者因社会背景、文化、心理素质和病情的轻重不同,在患病初期常对糖尿病存在各种片面认识和不正确的看法,这些不正确的看法一旦形成就很难纠正。对首次发现糖尿病的患者应让其充分表达自己的所知和所想,讲述自己的经历和自己对所患疾病的认识。了解患者的感受,充分尊重和理解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克服心理障碍[4]

饮食知识宣教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措施。

说明饮食治疗的目的

能减轻胰岛负担,纠正代谢紊乱,使血糖、尿糖、血脂有所改善,甚至可以接近正常,维持正常体重,使肥胖者体重下降,提供合乎生理需要的营养,改善病人健康状况,维持正常社交活动,使儿童能正常成长,并介绍效果显著病例,因为疗效显著的病例最具说服力。

说明饮食治疗的原则

要合理控制热能达到和保持标准体重,平衡膳食,保证营养需要,合理安排膳食结构。蔬菜应选择含糖分较少的小白菜、大白菜、白萝卜等为主。因水果如香蕉、西瓜、梨子等含糖量较高,均不宜多食,避免含单糖高的食物,如糖果、点心、饮料,避免油腻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多吃富含纤维食品,如蔬菜、粗粮,烹调以清淡为主,宜用植物油。定时定量,少量多餐,主食可分成3~6餐食用,每周测体重一次。

计算每天所需热量的指导

教会病人根据标准体重、热量标准来计算饮食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食量,要根据每个病人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职业、血糖水平等具体情况而定。

用药与尿糖检测

用药知识

当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仍未得到控制时,应尽早使用胰岛素,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我们要教会病人出院后能自己及家属注射胰岛素,在医师指导下选择制剂和剂量,注意胰岛素注射时间为餐前30min,注射后按时进食,以防低血糖。

尿糖监测

指导病人自测尿糖3~4次/日,分别于餐前和晚上睡前检测,可用尿糖试纸,它比较简单,便于接受。

预防患者皮肤黏膜及软组织感染:糖尿病患者易发生皮肤化脓性感染,其皮肤黏膜较易损伤且难以自愈,建议患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及早发现和治疗局部损伤及感染。冬天要注意足、手的保暖,但不能使用过热的水袋以避免烫伤,夏天降温不能使用过冷的冰袋以避免冻伤。要定期剪指(趾)甲,被蚊虫叮咬时不要乱抓,可用碘酒、乙醇消毒或用虫咬水等治疗[5]。

休息、活动知识宣教

运动疗法是一种辅助治疗,它能促进糖的氧化利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可根据不同条件,循序渐进并长期坚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运动疗法及运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宜。运动的方式可结合病人的爱好,如体操、打拳、慢跑、打球等不可间断,要持之以恒,为了避免低血糖产生,最好选择在饭后血糖稳定时进行,并携带糖块。

4 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数逐年增加,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通过对31例患者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及饮食控制,并配合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疾病,所以对糖尿病患者长期的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尤为重要,配合饮食、药物治疗,可以使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护理工作者要具有责任心、事业心,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0.

[2] 戴霞,梁榕.糖尿病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699.

[3] 宋培玲.老年糖尿病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7(2):209.

[4] 黄津芳医院健康教育的科研方向[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676

[5] 许秀兰,李学华,董宝珍国内外社区健康教育与社区护理简介[J]天津护理,2000,8(6):30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谈糖尿病病人心理护理论文

225 评论

贪嘴森淼

糖尿病日常血糖监测是最重要的,最好的监测时间是早上空腹时,还有就是餐后一个小时和餐后三个小时测最好。

260 评论

司令来拉

监测血糖在家庭应用时,应进行多点血糖测定,它可以为全天血糖浓度的变化提供最好的评估。所以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都应进行常规的血糖监测,口服降糖药治疗者也要监测,对药物调整和预防低血糖至关重要。常用方法有四点法,即三餐前和睡前。也有的采用七点法,包括加上三餐后2小时,必要时需加测凌晨3点血糖,以防夜间低血糖。初始治疗血糖控制差或不稳定者,应每日监测;血糖控制好而稳定的可1~2周监测一天,血糖一贯控制好的可进一步延长监测周期。血糖监测反映人体施实时血糖情况,是制定调整治疗方案的直接依据。空腹血糖的理想控制值为,较好控制为,一般控制值为,餐后2小时血糖值理想控制应<,较好控制为,一般控制为10。糖化血红蛋白的理想控制<6,较好控制<8,一般控制<10。

150 评论

相关问答

  • 二型糖尿病血糖监测论文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 这个问题类似于同一年龄段的人有的人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而显老,有的人保养得当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年轻,但无论怎样他们的真实年龄不会因此而改变

    西安乾蓬装饰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糖尿病血糖监测规范论文

    用温水或中性肥皂洗手,反复揉搓手指,直到血液供应充足。用75%的酒精消毒指腹直到干燥。打开血糖仪开关,使用血糖仪,取一张试纸插入机器;拿着血糖仪,手里拿着一张试

    紫衣Helen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糖尿病血糖监测论文

    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根据自身病情来选择监测优势的血糖仪,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状。1型糖尿病患者,每天监测至少2~4次。2型糖尿病患者。建议按照《中国二型糖

    么么1009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糖尿病测血糖论文

    葡萄糖耐量试验(GTT)对糖尿病具有很大的诊断价值。对空腹糖正常或可疑升高,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可疑升高等有糖尿病怀疑的患者,都不能完全肯定或否定糖尿病,均必须依

    晴风浪子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糖尿病自我血糖监测论文

    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得糖尿病呢?”笔者关切地问道。蔡教授说,糖尿病是一组内分泌──代谢疾病。人体内有一种重要的激素叫胰岛素,由胰脏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在人体三大

    伪文艺的姑娘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