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度灰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
五爷威武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对其防治的重要意义。方法 就近年我科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96例,进行统计学分析,并预测相对的危险度。结果 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变、高脂血症、血液黏度增高、低血压、嗜烟酒及其他因素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应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缺血性脑血管病多见于老年人,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关键在于确定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深入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对其防治有重要意义,并积极采取措施消除或减少它们的影响。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自2005年9月~2006年1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96例,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396例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并经脑CT或MRI扫描确诊。其中男231例,女165例,平均年龄岁。 主要危险因素 见表1。有些患者致病因素并非单一。表1 39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分析 例(略) 2 讨论 上述统计数字分析表明,准确地找出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对其早期采取有效干预,可使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明显降低。其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高血压 目前高血压病已经被公认是缺血性脑血管病首要的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可促使脑动脉硬化,血压持久增高可引起血管壁机械性损伤,胶原纤维暴露伴随二磷酸腺苷(ADP)浓度升高,儿茶酚胺类物质释放,血小板大量聚集,血黏度增高:血小板聚集于微循环中激活补体,释放超氧自由基等,可进一步损伤血管内皮,使前列环素(PGI2)生成减少,而血小板释放血栓素A2(TXA2)增加,导致脑血管收缩,脑血栓形成。文献认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血压呈直线关系[2]。本组患者中有285例患高血压病,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本组结果同文献报道一致,绝大多数脑梗死均由高血压微血管病变引起[3],故高血压病是首要的危险因素。因此,积极防治高血压对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是非常重要的。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有内分泌、免疫以及糖、脂、蛋白质代谢紊乱。高血糖可引起微血管弥漫或局限性基底膜增厚,进而阻塞管腔:高血脂则加重大动脉存在的硬化病变,使全身大、中、小血管均受累,导致远端小血管营养障碍、管壁变性、坏死及纤溶系统功能障碍,最终导致多部位脑梗死[4]。由于糖尿病患者血黏度增高,血中有形成分增加,红细胞聚集性增强,变形能力下降及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增高,使之处于高凝状态,加重微循环障碍,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率增加。本组有126例患者患有糖尿病,占,从中可以看出,糖尿病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有学者统计,糖尿病患者脑卒中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5],故积极防治糖尿病可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 心脏病变 对各种心脏病变,都会并发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从而导致心排血量减少,血流减慢,循环血量下降,进而导致脑低流量灌注,脑供血不足,诱发缺血性脑血管病。心房纤颤导致左心房内血流淤滞,心房肌失去收缩力,容易产生附壁血栓,一旦栓子脱落,即有可能导致脑栓塞。本组有104例患者有心脏病变,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因此加强对心脏病变的积极防治也是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高脂血症 文献报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载脂蛋白B(Apo-B)、LDL-C/HDL-C、比值增高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Apo-B比值降低均是诱发脑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6]。高脂血症可以使血小板聚集性增强和血液凝固性增高,血流变异常,使血液向浓、黏、聚、凝方向发展;由于血液的流动性和变形性降低,导致微循环障碍发生及血栓形成。本组共检出血脂异常151例,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胆固醇增高63例,甘油三酯增高116例,高血脂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假如与其他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并存则患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会更多。 血液黏度增高 血液黏度是衡量血液流动和变形的重要指标,血液黏度与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的变形能力、红细胞的聚集性、血浆黏度、白细胞数、血液温度和pH值、血管壁平滑度、血管的弹性以及血管张力有关。血浆黏度的高低是和蛋白质、糖类以及脂类等高分子化合物的含量和浓度成正比关系的。从本组病例可以看出,缺血性脑血管病人血液黏度增高有118例,占。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吸烟、饮酒及精神因素 大量吸烟可提高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增加血黏度及血管壁损伤,刺激交感神经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从而减少脑血流量,促发缺血性脑血管病。长期慢性饮酒或酒精中毒可引起高血压动脉硬化,可引起血小板功能和活性异常。长期大量饮酒或酒精中毒可增加血小板聚集和血流凝固,从而使脑局部血流量减少。长期紧张、情绪激动、失眠等精神因素使血管的收缩与舒张失衡,导致脑血管痉挛及血压升高。因此吸烟、饮酒、精神之间同样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促发因素。本组男性吸烟、饮酒分别占男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因此我们要提倡戒烟、酒,并宣传不吸烟、少饮酒的好处。 脑动脉炎 脑动脉炎致缺血性脑血管病则是血管浸润、渗出、增殖、坏死等炎性改变,并由此而致血管管腔狭窄、闭塞、血栓形成。 低血压 由于低血压,血流循环缓慢无力,远端毛细血管缺血,长期低血压引起脑低灌注;严重低血压持续数分钟就会发生脑损伤,尤其是在灰质。另外,分水岭区特别易受缺血损害。缺血中心部分的细胞由于缺氧而死亡,缺血半暗带的细胞由于继发的代谢改变而损伤[7]。从而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 根据本文资料显示: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发病年龄以65~75岁最多。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变、高脂血症、高黏血症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烟酒嗜好是男性不容忽视的重要危险因素。上述各种危险因素大多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一旦发现危险因素存在,应对症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应该指出的是危险因素对机体的影响不是单一的。上述危险因素有3种并存时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是无危险因素者的10倍,有四种危险因素并存时,其发病率为无危险因素者的30倍。可见危险因素越多,发病率将成倍数增加。故针对危险因素应早治疗、早预防,同时应向人们加强对危险因素的防治教育,防患于未然。
panasoniccz
对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这个问题需要重视,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需要注意: 1.保持心态平衡 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 2.适当运动 心脑血管患者不是不能运动,而是要适当运动,运动量减少也会造成血流缓慢,血脂升高。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好运动量。冬季要等太阳升起来之后再去锻炼,此时,温度回升,可避免机体突然受到寒冷刺激而发病。 3.空气负离子治疗 血液中的正常红细胞、胶体质点等带负电荷,它们之间相互排斥,保持一定的距离,而病变老化的红细胞由于电子被争夺,带正电荷,由于正负相吸、则将红细胞凝聚成团。负离子能有效修复老化的细胞膜电位,促使其变成正常带负电的细胞,负负相斥从而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使血沉减慢。同时负离子能加强血液中胶体质点本身负极性趋势,使血浆蛋白的胶体稳定性增加,保持血液的正常健康状态。 4.其他 积极治疗已有的心脑血管疾病
mfiongfiong
个案报道学术论文篇二 舒血宁注射液ADR个案报道文献计量分析 [摘要] 舒血宁注射液自1995年上市以来,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近年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其药品的安全性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该文通过检索国内公开发表的舒血宁注射液ADR个案报道,分别对文献中的性别、年龄、过敏史、原发病、剂量、疗程、溶媒、ADR发生时间等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旨在研究舒血宁注射液ADR发生的规律和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分析结果表明:舒血宁注射液ADR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皮肤、黏膜损害和呼吸系统损害为主,ADR最早发生于输液1 min后,最晚发生于连续输液第11天,从ADR发生时间具体分布来看,70%个案的ADR发生在1 h之内,显示其ADR以速发型过敏反应为主。舒血宁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超说明书用药致ADR/ADE的比例不高,尚未发现ADR的发生程度与过敏史、合并用药有关联,其ADR的发生不完全是药品的问题,溶媒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关键词] 舒血宁注射液;不良反应;溶媒 ADR(adverse drug reaction)报道分为群案报道和个案报道,群案报道主要来自某个医院信息系统的回顾性病例分析和某个省份的ADR中心报告,报道的病例数相对较多,但缺少患者个人信息及其使用药品的描述。个案报道则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单例或几例的病例报告,患者个人信息及其使用药品的描述较为详细。二者从不同的层面反映药物所引发的ADR特征,可以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近几年,关于舒血宁注射液ADR个案报道的文献分析陆续发表,发表病例最多的1篇为32例[1],最近发表的1篇为27例[2]。然而笔者通过检索国内多个数据库,发现其例数应不少于50例,说明之前的发表研究文献检索均不够全面。笔者将检索到的病例收集全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个案文献进行信息提取和频数分析,以期寻找舒血宁ADR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1 材料与方法 文献检索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文库)、万方数据资源库群、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VIP医药资源信息系统。检索时段为:建库时间到2013-01-11。检索策略优先查全率,检索式为:全文包含“舒血宁”and题名or关键词or摘要包含“ADR”or “过敏”or “ADR”or“输液”and不含“舒血宁片”,获得文献题录。导入文献管理软件Note Express查重,并根据摘要筛选文献,剔除非相关文献,通过CNKI,VIP,万方数据库下载全文,根据全文筛选文献,剔除非相关文献。 纳入标准 舒血宁注射液的ADR个案报道,内容应包括发生不良事件的患者基本信息、用药信息和临床表现等。 排除标准 安全性监测研究或若干例ADR汇总分析;有效性临床试验提到舒血宁注射液的ADR;舒血宁注射液的ADR文献综述;未报道不良事件表现的个案;重复发表的文献。 文献信息提取与分析 本研究共纳入37篇个案报道,共计50个案例,按照设计的ADR个案信息提取表,逐项填写信息,提取项目包括文献的题目、刊载的期刊名、报道者单位、文献发表年份、性别、年龄、过敏史、原发病、ADR临床表现、ADR发生时间、溶媒、给药途径、剂量、滴速、合并用药、药品批号和发生ADR后患者接受的处理措施及预后,然后采用频数分析的方法分析数据。 2 结果 文献发表情况 年份和期刊:自2006年起,开始有舒血宁ADR的个案报道,之后每年都有报道,其中报道最多的年份为2010年,有14篇。2006―2012年,各年份发表数量为2,4,2,7,14,3,5篇,共计37篇。这些文献分别发表于国内33种期刊,其中《中国药物警戒》3篇,《中国实用医药》、《山东医药》各2篇,其余均为1篇。 作者单位与地域:37篇文献的作者来自国内33 家医院,其中三级医院17家,二级医院16家。发文量数据显示,延边大学附属医院3篇,广西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解放军第253医院各2篇,其余均为1篇。作者所在地遍及17个省市,发文量最高的3个地区分别为吉林(5篇)、黑龙江(4篇)、陕西(4篇)。北方地区共发表32篇,而南方地区只有5篇。 性别与年龄 50例个案中有49例标明了性别和年龄,其中男性24例,女性25例。年龄最大的85岁,最小的31岁,详见表1。数据显示舒血宁注射液发生ADR的男女比例相当,51~60岁的患者ADR发生率最高。 过敏史 50例个案中,标明有药物过敏史者6例,其中4例为青霉素过敏、1例为炎琥宁注射液过敏、1例有药物过敏史,但具体过敏药物不详。标明无过敏史者25例,另有19例未标明是否有过敏史。 原发病 舒血宁注射液药品说明书的功能主治为: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痛,脑栓塞,脑血管痉挛等。本研究的50例个案全部标明了原发病,60%(30/50)属于以上适应证范围内。由于部分患者患有多种疾病,合并计量分析结果显示,50例患者的原发病共计29种,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构成比为,仍为主要疾病,具体分布见表2。 给药方式、剂量、溶媒和滴速 舒血宁注射液药品说明书的用法用量中对静脉滴注的一日剂量和溶媒有明确说明:每日20 mL,用5%葡糖糖注射液稀释250 mL或500 mL后使用,或遵医嘱。本研究的50例个案中,静脉滴注49例,静脉推注1例;一次配药的剂量大部分为20 mL,有32例,其余均小于20 mL;使用的溶媒70%(35/50)为5%葡糖糖250 mL,24%(12/50)为生理盐水250 mL,另有6%(3/50)未注明所使用的溶媒;详细记录滴速的报告只有34%(17/50),滴速大致为40~50滴/min。 合并用药 50例个案中,标明合并用药的10例,标明“无合并用药”的3例,其他37例未注明。10例合并用药的患者在滴注舒血宁注射液期间,均未同时使用其他注射剂,没有混合用药。但有联合用药,例如滴注舒血宁注射液前后,使用其他注射剂,或者口服其他药物。合并用药多为降糖、降压、抗血小板、扩冠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药,也有少许抗菌、抗病毒药物。10例合并用药患者所发生的ADR程度一般,并未发现合并用药与ADR的发生程度有关联。 ADR特征 50例个案中无死亡病例,但有10例严重不良反应,7例过敏性休克,3例严重过敏样反应。舒血宁注射液的ADR累及7个系统/器官的49种临床表现,见表3,以全身性损害、皮肤、黏膜损害和呼吸系统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ADR发生时间 50例个案中全部标明了ADR发生距离开始用药时间,其中最早发生于输液1 min后,最晚发生于连续输液第11天,既有速发型变态反应,也有迟发型变态反应。从ADR发生时间具体分布来看,见表4,70%(35/50)个案的ADR发生在1 h之内,显示舒血宁注射液ADR以速发型变态反应为主。 药品批号 舒血宁注射液50例个案中有32例标明了药品批号,涉及国内9个厂家和1个国外的产品。其中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11例,黑龙江珍宝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7例,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4例,浙江天瑞药业有限公司4例,海南通用三洋药业有限公司1例,万荣三九药业有限公司公司1例,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1例,石药银湖制药有限公司1例,山西太原药业有限公司1例,德国威玛舒培博士药厂1例。 发生ADR后患者接受的处理措施及预后 舒血宁注射液50例个案发生ADR之后都立即停止输液,进行抗过敏、抗休克等对症治疗,症状均得以缓解/消失,最短时间为10 min,最长时间为15 d。 3 讨论 过敏史与ADR发生程度 舒血宁注射液50例个案计量数据显示,10例严重ADR患者均为无过敏史者或未记录是否有过敏史,6例药物过敏史患者所发生的ADR程度一般,并未发现过敏史与ADR的发生程度有关联。其中严重药品ADR的评价,参照国家药品ADR监测中心发布的《常见严重药品ADR技术规范及评价标准》(监测与评价综201026号),对严重药物ADR进行判定,余下同。 临床研究多认为,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是影响其ADR发生最重要的因素。近年也有类似报道[3],既往有过敏史者发生药品ADR的机会增多。例如在过敏史阳性人群中,头孢类药物变态反应和总ADR发生率比过敏史阴性者高14,10倍[4]。然而,也有报道认为既往有过敏史的患者与无过敏史的患者对药物ADR发生的情况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5]。有研究发现许多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并不过敏[6]。可以认为,既往过敏史并不一定会增加ADR的发生率。目前,尚无关于舒血宁注射液ADR发生与过敏史的关系的大样本研究,尚不能确定过敏史对于ADR发生率的影响。另在本次研究中,文献的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发生严重ADR的患者都没有过敏史或未记录有无过敏史,而有过敏史的患者发生的都是一般ADR。未注明厂家的舒血宁注射液的个案信息分析也显示同样结果。后查阅其他厂家的舒血宁注射液的ADR个案报道,分析结果与上述一致。目前所有的舒血宁注射液ADR个案报道(共计37篇文献,50个案例)的分析结果表明,ADR的发生程度与过敏史没有关联,故既往过敏史并不一定会加重ADR的发生程度。提示在使用舒血宁注射液时,患者无论有无过敏史,都有可能发生重度ADR,故所有的用药患者,用药期间都应密切观察。另既往过敏史(非银杏叶制剂过敏)患者也可先做皮试,若皮试结果阴性,则能酌情用药。 用药情况与ADR/事件 最近的实验研究表明,舒血宁注射液具有对缺血心肌、受损肝脏再灌注以及缺血区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可改善血管内皮损伤、增加脑血流量、清除自由基、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血小板黏附率和增强机体细胞免疫活性等[7]。临床主要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痛,脑栓塞,脑血管痉挛等。通过分析50例个案的舒血宁注射液的使用情况,发现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够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适应证或医嘱用药,超说明书用药致ADR事件的比例不高。 ADR特征与发生机制 舒血宁注射液的严重ADR表现主要以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为主。中轻度ADR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损害和胃肠系统损害为主,具体临床表现见表3。提示临床医护人员在发现以上症状时,应考虑为舒血宁注射液的ADR/事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发生ADR患者应采取立即停药,抗过敏、抗休克等对症治疗,几乎所有的ADR都可以得到控制。通过分析ADR的临床表现和发生时间,其ADR主要为I 型速发型变态反应和IV型迟发型变态反应。I 型速发型变态反应可能是银杏叶注射液中含有较高的银杏酚酸类成分有关,这些生物大分子基团本身作为抗原或半抗原进入机体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即抗原物质进入人体后迅速与体内预存的相应亲细胞过敏抗体IgE相结合,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出组织胺或类组织胺物质,使多种脏器组织在极短时间内产生一系列负反应,包括小血管扩张充血,渗透性增强,以呼吸系统损害多见,严重可致过敏性休克。IV型迟发型变态反应是由于致敏淋巴细胞受抗原攻击后产生淋巴因子,造成组织损伤,故多见过敏性皮炎。提示临床使用中要对患者进行全程监测,特别是在静滴1 h内应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严重ADR与溶媒 之前有多篇实验研究和临床报道,舒血宁注射液容易和生理盐水发生盐析反应,这可能是国内舒血宁注射液的使用说明书注明溶媒为5%葡糖糖的主要原因。然而,在临床实际应用中,以生理盐水为溶媒,也较为普遍。并且有报道,舒血宁与葡萄糖配伍ADR发生率高,而与生理盐水配伍则明显降低,目前尚没有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表明,舒血宁注射液严重ADR的发生与使用的溶媒5%葡糖糖有较大关联。舒血宁注射液10例严重ADR个案中,使用的溶媒都是5%葡糖糖。另有相关文献报道,联合用药发现使用葡萄糖注射液配液发生严重ADR较多,而用氯化钠配液发生率较低[8]。舒血宁注射液严重ADR的发生与葡萄糖注射液的使用是否存在正相关系,5%葡糖糖作为舒血宁注射液的溶媒是否合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另有一项实验结果表明,同一批号的中药注射剂与不同厂家生产的输液配伍后混合溶液的不溶性微粒数有较大差别,同一个批号的中药注射剂与不同厂家生产的输液后混合溶液中所含2 μm不溶性微粒数差别甚至最大达40倍[9]。同一成分的溶媒,由于厂家的不同,且不论质量的优劣,其pH、溶解度等存在一定范围区值内的区别,这些因素可导致同一个批号的中药注射剂与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成分的溶媒配伍后溶液质量的不同,若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数较多,这些不溶性微粒可造成局部血管堵塞和供血不足, 并进一步导致组织缺氧,产生水肿、静脉炎、肉芽肿,从而引起过敏反应和热原反应[10]。可以认为,有些ADR并不一定是中药注射剂的问题,而是溶媒的因素。因此,建议临床不良事件报告不仅要标明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厂家和批号,也要标明溶媒的生产厂家和批号。 输液微粒是输液过程中进入人体的非代谢颗粒杂质,直径多在1~15 μm,少数可在50~300 μm[11]。普通输液器只能截留>10 μm的微粒,而人体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 μm。大的微粒会引起血管栓塞,小的微粒进入肺循环引起肉芽肿。关于如何减少溶液的不溶性颗粒,有研究表明采用精密输液器输注中药注射剂可截留大量不溶性微粒,可以减少不溶性微粒进入血液,进而减低静脉炎、过敏反应等药物ADR的发生[12]。建议厂家配备专用溶媒,或者静脉滴注时使用精密输液器,可以有效降低其ADR的发生率。 ADR/事件相关信息记录的重要性 引起药品不良事件的因素甚多,每个因素都有可能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时并不一定是药品的问题,而应该考虑是否规范用药。例如注射用药操作环境、配置药液的放置时间、连续使用其他注射剂前后是否冲管等。因此,全面、及时、详细记录ADR事件的相关信息,有利于准确评判ADR事件,找出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发现部分个案报道中有部分重要信息的缺失和错误,如合并用药、过敏史、滴速、药品批号等,建议临床医护人员在发现ADR/ADE时,应及时、准确、详细地记录各项相关信息。 局限性 本文的研究建立在为数不多的ADR个案的分析之上,代表性不强,不足以反映舒血宁注射液ADR/事件发生的全貌;个案来源于文献,可能存在发表偏倚;文献质量良莠不齐,部分信息缺失。然而,以上分析结果可以为舒血宁注射液安全性研究提供可能的线索。 [参考文献] [1] 吴昭璇.32例舒血宁注射液不良反应变献分析[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1,3(20):16. [2] 蔡志琴,周福永,章灵兮.27例舒血宁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药业,2013,22(1):29. [3] 郑妙琼,庄惠玲,孙冀芳.碘对比剂ADR与过敏史相关性的临床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06,6(12):2221. [4] 徐瑞琴,冯喜英,汪海燕.患者应用头孢类药物ADR与其过敏史相关性的调查[J].临床医学,2009,29(4):119. [5] 曹虹,曹芳,孙熠.眼底荧光血管造影ADR与药物过敏史的关系[J].国际眼科杂志,2009,9(8):1624. [6] 李勇.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或可选择头孢菌素[N].中国医药报,2010-3-16. [7] 史勇,王雷.舒血宁注射液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J].医学综述,2012,18(10):1555. [8] 杨德平.154例舒血宁注射液的严重ADR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0,7(10):620. [9] 黄佳,史卫忠,邢轶华.6 种常用中药注射剂与不同厂家输液配伍的不溶性微粒变化[J].吉林中医药,2009,29(8):715. [10] 李鑫, 雷莉. 输液剂中不溶性微粒对人体微循环的影响[J].兵团医学,2006,1(1):16. [11] 杨丽丽,历雅,康玉斌.三种中药注射剂配置后不同温度与不同时间下的微粒变化[J].护理与康复,2011,10(1):5. [12] 韩红梅,支英杰.采用精密输液器输注中药注射剂的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8):2758. Adverse drug reactions case reports for parenterally administered Shuxuening based on analysis of literature AI Qing-hua1, WEI Xu2, XIE Yan-ming2* , LIAO Xing2, WANG Zhi-fei2 ( Station,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2. Institute of Research in Clinical Medicine,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Abstract] Parenterally administered Shuxuening had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since its use in 1995. Parenterally administered Shuxuening is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hence concern over its safety has gradually arisen. Based on published adverse drug reaction(ADR) case reports, this article analyzes cpatient characteristics and other data including: gender, age, history of allergies, primary disease, dose, treatment course, solvent, ADR occurrence and time scales. This will provide a clinical reference regarding ADRs to parenterally administered Shuxuening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ir occurre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ADRs clinical symptoms include systemic damage, with damage to the skin, mucous membranes and respiratory system most common. ADRs occurred earliest after 1 minute of infusion, and after the 11th day at the latest. 70% cases of ADR occurred within 1 hour, therefore rapid occurrence is a primary clinical characteristic. The medication was largely us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rug manual, and of the association of ADRs with allergies or different drug combination was not high. The occurrence of ADRs may not be entirely associated with the drug but the solvent used in its manufacture may be an important factor. [Key words] parenterally administered Shuxuening; adverse drug reactions/adverse drug events; solvent doi: 看了“个案报道学术论文”的人还看: 1. 个例报道的书写攻略 2. 新闻报道策划的范文3篇 3. 传播学学术论文 4. 案例分析行政管理论文 5. 护理个案研究论文范文
annettahjj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粘稠、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等导致的心脏、大脑以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的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乃至世界的常见病、多发病。以中老年男性发病较多,男性发病早于女性。男性40岁以上为多发,女性绝经期以后居多。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原因前十位之一,易发生无症状性猝死,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心身健康。心脑血管疾病的急症者一般采取手术治疗效果为佳,并且一二级预防治疗大大减少新发病率及后遗症的出现。心脑血管疾病典型症状1、心血管疾病:心悸、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呼吸不畅、胸里面发闷、手足发冷等。 2、脑血管疾病: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早期症状1、心血管疾病:轻型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少数可出现乏力,体力活动后明显,休息后症状减轻后消失。 2、脑血管疾病:早期可有头晕,间歇性头痛,眩晕,血压增高 ,睡眠欠佳等症状,休息及调整生活方式可缓解。中期症状1、心血管疾病:可出现典型的胸痛、压迫感、紧缩感、可伴有出汗,持续3~5分钟,频度数天至数周,停止活动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多因情绪激动,体力活动有关。 2、脑血管疾病:头晕头痛频繁,需服用药物缓解症状。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如肢体、语音障碍等。晚期症状1、心血管疾病:晚期出现心绞痛症状加重,发生次数频繁,休息时即可出现,夜间不能平卧,伴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其他系统症状。 2、脑血管疾病:晚期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多脏器功能障碍。并发症1、糖尿病:之所以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是大血管病变及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是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基底动脉等的动脉粥样硬化,持续性高血糖、脂代谢异常、高胰岛素血症和动脉壁内皮细胞损伤等都是引起病变的主要发病机制。 2、肝脏损伤:肝脏的代谢是其重要性的表现之一,作用是将人体内的物质进行代谢。而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高血压等,很容易损伤肝脏,引起肝脏淤血,在这种情况下长期服药就容易造成或加重肝损伤。缺血性脑血管病分为如下三种:一短暂性的脑缺血发作,大多数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小碎片,散落到血液中或者是形成微栓子进入到脑循环,导致局灶性的小梗死,出现一过性的偏瘫,单瘫或者是感觉的缺失,24小时内症状和体征均消失,但是可以反复发作;第二是脑血栓的形成,是因为脑动脉粥样硬化,使得管腔狭窄,血流受阻而导致局灶性的脑梗死,出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比如说偏瘫,失语等,多数在夜间或者是休息中发病。60岁以上为发病高峰,症状多在数小时甚至一到两天加重,以后逐渐恢复;第三类是脑栓塞,是因为颅外的血凝块或者是空气,脂肪,寄生虫卵等,随着血流进入到脑部,导致急性的栓塞,形成局灶性的梗死,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比如说,偏瘫,失语等。多见于风湿性的心脏病,二尖瓣病变的青壮年患者。
缺血缺氧性脑病一般都是缺氧导致的,很多都是因为胎儿在母体内缺氧导致的,缺血缺氧性脑病其实是比较危险的情况,一个不好孩子可能就是智障了,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可以治疗的
缺血缺氧性脑病一般都是缺氧导致的,很多都是因为胎儿在母体内缺氧导致的,缺血缺氧性脑病其实是比较危险的情况,一个不好孩子可能就是智障了,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可以治疗的
缺血缺氧性脑病一般都是缺氧导致的,很多都是因为胎儿在母体内缺氧导致的,缺血缺氧性脑病其实是比较危险的情况,一个不好孩子可能就是智障了,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可以治疗的
1.缺血性脊髓血管病急性起病,男性多于女性。(1)脊髓短暂性缺血发作类似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起病突然,持续时间短暂,不超过24小时,恢复完全,不遗留任何后遗症。间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因为宝宝在围产期出现窒息而导致脑部的缺氧缺血性损害。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对新生宝宝构成很大的威胁,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