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33

好食物一起分享
首页 > 医学论文 > 血友病论文引言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陈英杰哥哥

已采纳

不知题目中所说的“梦魇”,具体是指哪方面,梦魇这个词太过广泛,大多数情况下,是代指那些能让人产生痛苦及恐怖的事物。

比如说伦敦塔,大约一千年以前,这座英国伦敦的地标性建筑物,就曾是英国王室的梦魇,有许多权贵甚至是王族在此被处决,另外伦敦塔还是一座监狱,曾关押过著名的简·格雷,1553年8月3号,新女王玛丽一世进入伦敦,为巩固权力与王位,将简·格雷罢黜,并迅速处决。

此外,在伦敦塔里还处决过诺森伯兰公爵,是他逼迫上一任国王将自己的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媳简·格雷,因此遭到玛丽一世的支持者强烈反对,并最终导致了灭门之灾。

1597年10月,英国内部掀起过一场教派活动,王室抓捕了大量的天主教父,并关押在了伦敦塔之内,当时的人们对于伦敦塔的印象,已经从地标性建筑,转变为人间炼狱,提到伦敦塔的名字,大多和极刑与监狱有关。

然而在英国皇室的历史上,伦敦塔染满了皇室的血,多为当权者或王室贵族在此被处决,关押,甚至是公开审判,这也导致了伦敦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了王室成员们交谈的禁忌,人人谈及色变,如果以这个标准来衡量的话,我想伦敦塔有资格成为“欧洲皇室的梦魇”。

111 评论

我的歌声里AA

在历史长河中,很少有遗传性疾病能够像血友病一样,得到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甚至于成为诸多故事的“主角”。时至今日,尽管血友病的”皇室”光环已经没有那么耀眼,但它的高发病率和严重后果,使得医学界无论何时都难以对其掉以轻心。而人类探索血友病“真凶”并竭力攻克它的故事,在如今也已成为了一段佳话。

维多利亚女王的野望

在殖民时代,随着英国国力的大幅扩张和传统殖民强国(西班牙、荷兰等)的衰落,英国成功靠着积极的殖民侵略和工农商业发展,得到了“日不落帝国”的美名。然而,带领大英帝国走向繁荣的功勋——维多利亚女王,却也让整个欧洲的皇室在随后的一个世纪内陷入了动荡之中。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动荡的起源并不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对外扩张,而只是她所参与的一次“联姻”。

资料图:1859年的维多利亚女王画家Franz Xaver Winterhalter所绘

在欧洲皇室之中,联姻可谓是由来已久的传统。两国皇室间的联姻,不仅仅可以维系皇室的“高贵血统”,也可间接成为国家关系融洽的象征。维多利亚女王共有九位子女,其中爱丽丝公主(Princess Alice of the United Kingdom)于1862年嫁给黑森-莱茵大公路德维希四世,比阿特丽斯公主(Princess Beatrice)则于1885年嫁给巴滕堡亨利王子。而在后来,爱丽丝公主的两个女儿分别嫁入普鲁士王室和沙俄皇室,远嫁莫斯科的小女儿则成为了沙俄的末代皇后亚历山德拉费奥多萝芙娜;比阿特丽斯公主唯一的女儿维多利亚尤金妮亚也成为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妻,尽管在西班牙,她的婚后生活称不上幸福,晚年甚至因西班牙革命而流亡国外。

从上面的资料来看,维多利亚女王的联姻似乎颇为成功,欧洲的多个显赫皇族先后靠联姻而带上英国王室的血统。然而不幸的是,维多利亚女王本人是乙型血友病的无病携带者,参与联姻的两个公主也携带有乙型血友病基因,这使得包括英国王室自身在内的多国王室都在后来吃到了苦头——

利奥波德王子,维多利亚女王之子,1884年死于血友病引起的脑出血,终年30岁;

弗里德里希王子,爱丽丝公主之子,1873年死于血友病引起的脑出血,终年两岁半;

普鲁士海因里希王子,爱丽丝公主的外孙,1904年死于血友病,终年4岁;

阿列克谢皇储,爱丽丝公主的外孙,1918年死于二月革命,患有血友病;

巴滕堡利奥波德王子,比阿特丽斯公主之子,1922年死于骨科手术,终年32岁;

阿斯图里亚斯亲王阿方索,比阿特丽斯公主的外孙,1938年死于车祸后大出血,终年31岁。

由英国王室而起的欧洲“皇室病”遗传路线,其中黄色框所表示的为血友病确证患者图:Shakko Kitsune

在此之后,血友病因其与皇室间的恩怨纠葛而“名扬四海”,得到了“皇室病”的绰号;不过,这些患有血友病的王子们的生活可谓是糟糕透顶,即使在输血术已经比较发达的20世纪,他们在出行、完成医疗检查或是手术之前,也要小心翼翼地叮嘱医生备好全血,以便不时之需,至于长期内出血带来的各种并发症(例如关节病),囿于当时的医疗水平,他们也只能默默忍受。

血友病、“圣诞病”和“皇室病”

尽管英国王室和血友病之间的故事早在很多年前便已人尽皆知,但医学界对血友病的认识过程却和王室并没有太多关联。在1803年,费城的一名外科医生约翰康纳德奥托在论文中描述了“一种在特定家族中出现的出血倾向”,并认为根据当时的已有证据,可以认定该病好发于男性、通过家族中的“健康”女性传播。这篇论文不仅第一次详细叙述了血友病的症状和遗传特点,也成为了继道尔顿描述红绿色盲的报告后,世界第二篇报道X连锁遗传病(由X染色体基因引起并随生殖传给下一代的疾病)的文章。

随后在1828年,苏黎世大学的学生霍普夫第一次用“血友病(haemophilia)”来描述这种“出血倾向”,这也意味着血友病作为一种疾病,开始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认可。而在1937年,两位哈佛大学的医生从人血浆中正式分离了抗血友病球蛋白(也就是凝血因子VIII),不久后研究即发现它的缺乏是甲型血友病的直接病因。看起来,人类距离血友病的真相已经无限接近了。

然而,在全世界都为凝血因子VIII的发现感到惊叹的同时,一些学者也开始对“凝血因子VIII缺乏引起了血友病的观点”提出质疑。质疑的高潮发生于1947年,一位阿根廷医生使用两个同血型血友病患者的血液进行体外试验,他发现当两种血液在体外混合后,血液本身并没有发生凝集反应,但混合后的样本检测不出血友病的任何迹象。根据这一结果和之前对凝血因子VIII的研究,不少人大胆推测,这世上也许存在另一种和凝血因子VIII无关的凝血异常,但因为一直被归类为“血友病”而导致了相关研究的匮乏。

功夫不负有心人,寻找这样的证据的过程并没有浪费太久时间——1952年,一个5岁的英国裔加拿大男童史蒂芬克里斯默斯(Stephen Christmas)在回伦敦探亲时因血友病入院,医生按照惯例将他的一份血样送往牛津血友病中心,不过血液学家比格斯和麦克法兰在检测血样后发现,克里斯默斯的血液样本的确有血友病特征,但其中的凝血因子VIII水平却完全正常,反而是另一种未知蛋白质的水平异于常人。很快,研究人员在正常人的血浆中分离出了克里斯默斯所缺乏的蛋白质——凝血因子IX(当时被称为“圣诞因子”),这种因子输注给患有类似疾病的患者之后,可以帮助他们恢复凝血能力。

资料图:牛津大学丘吉尔医院,牛津血友病与血栓病中心设立于此

为了区分这种疾病和典型的“血友病”,科学家用克里斯默斯的名字将其命名为“圣诞病”。而在生物技术高速发展的几十年后,分子学研究已经证明,“血友病”和“圣诞病”都是凝血因子缺乏所致,只是患者缺乏的凝血因子种类不同,因此在凝血异常的发生机制上有所差异。基于这一发现,“血友病”和“圣诞病”被重新命名为甲型血友病和乙型血友病。

有趣的是,在发现乙型血友病历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的克里斯默斯,也许是为了感谢医生们的发现,他后来于加拿大的瑞尔森理工学院(现在的瑞尔森大学)攻读医学影像学,毕业后成为了多伦多儿童医院的一名影像医生。他在工作之外一直致力于血友病患者权益活动,曾以加拿大血友病协会核心会员的身份呼吁重视血液安全,不幸的是,由于长年依赖输血,克里斯默斯感染了HIV并很快发展为艾滋病,于1993年逝世,年仅46岁。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

Giangrande PL. Six characters in search of an author: the history of the nomenclature of coagulation factors. Br J Haematol 121(5):70312. doi:

Biggs R, Douglas AS, Macfarlane RG, Dacie JV, Pitney WR, Merskey C, O'Brien JR . Christmas disease: a condition previously mistaken for haemophilia. BMJ 2(4799):137882. doi:

Rogaev EI, Grigorenko AP, Faskhutdinova G, Kittler EL, Moliaka YK. Genotype analysis identifies the cause of the royal disease. Science 326(5954):817. doi:.

87 评论

abcdeffggg

我觉得父母双方有高血压,低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一些传染病都会遗传给小宝宝的。

253 评论

A-水灵儿^O^

血液保护是当今外科发展的必然要求,其目的是减少出血、少输血、不输血和输自体血,减少不必要的输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血液内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的种类及对应的风险管理对策。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2例血液内科疾病的护理风险存在因素,分析风险管理的研究。结果:42例血液内科疾病患者得到有效护理,2例输液渗漏,2例经济纠纷,投诉率。结论:实施风险管理可最大程度减少风险发生,利于患者病情改善。

【关键词】血液内科;护理风险;研究对策

【Abstract】Objective:Kind and corresponding risk discussing the blood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risk factor manage a countermeasure。Method: Retrospect sex there exists a factor in the nursing risk analysing my 42 regular yard blood internal medicine disease, research analysing the risk administration。Result.:42 regular blood internal medicine diseases patient gets the effective nursing , 2 regular infusion leakage , 2 regular economy disputes , complaint rate 。Conclusion: Put risk administration into practice but maximal degree reduces risks happening , is good for patient state of illness improvement.

【Keyword】Blood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riskStudy a countermeasure

医疗是一个高风险行业。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有害因素导致病人伤残或死亡后果的可能性,具有风险水平高、风险不确定性、风险后果严重等特性[1]。血液内科患者逐年增多,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护理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因素已成为血液内科护理管理的新方向。我院血液内科自2007年开始对该科护理风险因素寻求其防范对策,降低了风险事件,护理缺陷、护理差错和纠纷的发生。分析 报告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42例血液病患者男26例、女16例。年龄12~62岁,平均37岁。再生障碍性贫血17例,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例,血友病2例,凝血功能障碍2例, 其它 病种3例。

风险因素分析

主观性个人因素 护士的责任心不强,执行 规章制度 不严,护理核心制度未严格执行所造成的护理缺陷是一种发生率较高、损失较大的风险[2]。血液科输血治疗较多,因护士个人因素输错血或输错液体等,化疗药物渗漏未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护理文件记录不及时、欠准确或字迹潦草,内容不符不连贯,随意涂改也易导致护理纠纷

专科知识及 经验 缺乏不能及时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护理方法。抢救仪器的使用不熟练,对各种恶性血液性疾病不能及时判断。

感染预防意识淡薄 诊疗护理行为都可能存在医院内感染的隐患,护理操作时未注意按先洁后污的原则,从而易发生交叉感染引发纠纷。

医患沟通缺乏 对病情、护理行为没有履行告知义务或告知技巧不当致护理纠纷或投诉

缺乏法制意识护患关系是特定人际关系,进行深静脉置管操作前未将可能出现的风险告知病人,造成病人不理解、不配合;给病人导尿、灌肠时,未经病人同意暴露隐私等。

主观性病人因素 血液病病人自身心理负担较重,情绪焦虑不安,对治疗及生活失去信心,产生悲观绝望情绪。客观性疾病自身因素血液病是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以贫血、出血、发热为特征的疾病,与感染,生活因素相关。血液病病人是医院感染高发人群,病种感染率约12%,而肿瘤化疗病人可达35%左右[3]。如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严重贫血的病人容易有眩晕、乏力等症状情况,加上凝血功能障碍,病人容易出现意外。血液科病人大多经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此药杀伤或抑制癌细胞的同时也损害正常组织细胞及引起药物性静脉炎[4,5]。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难度,甚至导致肢体功能障碍,容易发生医疗纠纷。其它因素如病房噪音 病房内用物摆放不合理

护理风险因素对应管理对策

重点抓好制度落实,更新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提高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规范护理记录,护理人员履行告知义务,让病人享有知情同意权[6]。血液病化疗药物使用较多,要求护士掌握化疗专科知识及技术,如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机制及其护理应对方法、化疗血管的选择与化疗中的监护、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化疗急症的抢救等。

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科室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及时进行评估、分析,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从细节上落实各项 措施 到位,加强护理风险监控。如加强病区环境安全管理 ,加高床栏,将危险物品远离患者,保持地面干燥。

加强院内感染 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制度,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2结果

42例血液内科疾病患者得到有效护理,其中2例因输液渗漏经对症处理缓解,2例因经济条件原因发生医疗纠纷,经明细账目,耐心解释,联络患者当地医保机机解决费用,得到合理解决。投诉率为。

3讨论

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7]。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血液内科疾病具有病情变化快,预见性差的特点,没有风险意识,不能及时发现护理风险,将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影响正常的护理工作。我科采取上述综合防范对策,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质量得以明显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增强。实施三年多差错事故显著减少,护理纠纷、护理投诉明显减少,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患者病情,心理,身心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参考文献

[1]刘秋瑾,张国英,张文玲.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8,22(4C):10401042.

[2]吴欣娟,贾朝霞.从护理角度看病人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J].护理管理杂志,2005,5(71):5658.

[3]许洪志,仲春红,叙功立,等.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6,19(3):8589.

[4]刘志霞,郭淑婷,苏齐.PDCA循环法对肿瘤病人化疗的管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6768.

[5]邓本敏,黄培兮.静脉化疗药物配置与输注目的对疗效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5859.

[6]孟繁荣,刘志英.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08,22(8C):22402241.

[ 7 ]蔡学联.护理实务风险管理[M].第2版.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5:5

【摘要】血液内科病人因为原发病及治疗因素造成机体免疫功能和造血功能损害,分析血液内科患者急诊方法,可以控制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加强医院的管理。本文探讨了血液病人的内科急诊方法,为有效监管血液病感染提供相应指导。

【关键词】血液内科,内科急诊,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004-4949(2014)03-0134-01

血液内科主要治疗贫血,像血友病、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殖性疾病以及一些属于血液病范畴的并发症的处理。从目前数据来看,血液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血液病已经成文了一种现代病,但因为血液病发病隐匿,患者多数不能自己觉察,多因其他疾病就医或体检时被发现。因此,提高对血液病的认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1血液内科概述

血液病分好多种,有的是原发的,大多数是因为造血功能缺陷或骨髓成分的恶性改变;有的是继发的,某些疾病如营养缺乏、代谢异常及物理化学因素等会对骨髓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导致血液或骨髓成分明显改变。血液内科患者是医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目前,已知引起血液病的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遗传、免疫、污染等,都可以成为血液病发病的诱因或直接原因,加之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新病原菌的出现等因素使其医院内感染率逐年升高。 同时这些感染也是造成血液病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收集2010年1-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974例血液内科住院患者,男性1885例,女性1090例,年龄3~79岁,其中急性白血病 685例,慢性白血病1066例,缺铁性贫血81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04例,多发性骨髓瘤94例,其他109 例。

病因构成

白血病患者75例,占到 %;血友病患者25例,占到 %;淋巴瘤患者28例,占到 %;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50例,占到。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系统分析病例资料。调查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天数、诊断、侵入性操作、是否发生感染、感染部位、感染时间和病原菌、抗生素的使用等。医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确诊。

救治方法与人员安排

血液内科急诊患者按链式并联操作流程:初步判断病情―呼吸道管理―循环管理―系统查体―采取维持病人生命体征平稳的各项护理措施。治疗组设急救护理小组,由2名护士组成,即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各1名,责任护士一般由高年资护师担任。当患者进入抢救室后,抢救人员立即按流程规定站位:责任护士站在病人头位,负责呼吸道的管理,立即进行高流量吸氧,吸痰,或配合医生气管插管,上呼吸机辅助呼吸,心电除颤,心电监护,抢救全过程指导辅助护士工作,并与医生沟通,使医护抢救配合默契;辅助护士站立在病人的体侧,负责循环系统的管理,立即快速建立1~2条大静脉通道,采血,留置导尿管,执行抢救医嘱,记录抢救的各项措施、药物及实施时间,病人的病情变化等。护理操作分工明确,双人同步进行。

观察指标

按照危重“急救白金10min”作为时间判断标准,要求基本生命支持在10min内完成。从患者躺在抢救床上开始到完成基本生命支持操作发挥治疗作用为止,时间以分钟计算,物品准备纳入基础抢救时间。

抢救成功标准

病人心跳呼吸恢复、有效循环建立(在有或无药物维持下动脉收缩压≥80mmHg),转送住院无生命危险,则认为血液内科病人的内科急诊成功。

3统计分析

数据用 软件进行统计,采用χ2检验,以 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血液内科主要疾病感染分布 2974 例血液内科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内感染 164 例,发生率为,以急性白血病(感染率 )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率 )较高,与其它血液内科疾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不同时间血液内科医院内感染部位分布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其次为口腔( )、胃肠 道( )、血 液 ( )、 肛 周()、泌尿道及其他部位。其中冬春季呼吸道感染高发,夏秋季胃肠道和口腔感染常见。病人住院时间、侵袭性操作、有无放化疗、抗生素的使用等均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相关,以侵袭性操作发生的感染率最高。引起医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条件致病菌,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本组病例就诊后24h内即明确诊断者100(),就诊后2~4d内明确诊断者78例()。178例血液内科急诊患者中,白血病患者急诊抢救成功65例,死亡10例;血友病患者急诊抢救成功20例,死亡5例;淋巴瘤患者急诊抢救成功23例,死亡5例;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急诊抢救成功41例,死亡9例。合计总共急诊抢救成功149例,死亡29例,急诊抢救成功率为,死亡率。其中23例死于急诊室,6例死于住院期间。

5研究讨论

按国际疾病法(ICD)命名血液系统疾病,血液病可以分为造血干细胞病、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等几大类:造血干细胞病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性疾病(如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如难治性贫血、环形铁粒细胞性难治性贫血、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等)、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红细胞病则包括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其中贫血的种类也很多,有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失血性贫血等。血液病并不可怕,也并非都是恶性的,某些类型的血液病只要及时治疗,可以完全治愈。因此,疾病确诊以后,要及时到学术力量强,治疗经验丰富的专科医院接受系统治疗,这是战胜血液病的关键。本研究结果显示,本院血液内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 ,较国内部分医院所做该科室感染率研究低,这与本院开展目标性监测,监督各项感染控制措施,如手卫生、隔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环境清洁与消毒等工作的落实有关。综上所述,必须加强对血液内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监控并做好预防措施。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用药有效指征,合理有效使用各种药物,鼓励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医院内感染发生。

6结语

血液病人内科急诊时应当先进行紧急性抢救,充分保障患者的急救时间。急诊时不仅要强调时序性,还要保障分工明确,逐一治疗。这样才能为患者赢得更多宝贵的治疗时间和机会。

参考文献

[1] 李晓屏,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风险管理[J],全科护理,2009

188 评论

相关问答

  • 血友病论文

    文献由四要素构成:文献信息 符号系统 文献载体 记录方式医学文献特点: 1. 数量庞大2. 载体多样化3. 多种文化4. 学科交叉、出版分散5.

    十年自己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血友病的论文

    一项针对A型血友病的突破性基因疗法已被证明具有长期效益,它彻底改变了英国13名男性患者的生活。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血友病。正常人的凝血过程涉及13种凝血因子,但血

    柚柚滴溜溜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猫白血病病毒论文引言

    1.这篇是直接证据。Neoplasma. 1980;27(2):183-6.Demonstration of C-type viruses in N-methy

    mirandamly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高血压病护理毕业论文引言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趋势,成为影响生活质量和导致人群死亡的危险因素。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高血压医学论文 范文 ,欢迎浏览。 《 高血压病人的医学护理 方

    aimyforever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血友病小论文

    血友病患者如果出现一个小伤口,就会流血不止,必须立刻止血包扎,用药凝血因子。不然的话就会因为失血过多致残或者是失血过多丧命,口腔里的齿龈、舌、口腔粘膜等部位还有

    winwing168 9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