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夏夏110
天生我翔2011
片形吸虫病是牛羊最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它是由寄生于黄牛、水牛、山羊、绵羊等各种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中的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所引起。猪、马属动物及野生动物也可寄生,并且可寄生于人。该病能引起急性或慢性的肝炎和胆管炎,并继发全身性的中毒和营养障碍,常引起续牛和绵羊的大批死亡。 1 病原 本病病原有两种,即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 1.1 肝片形吸虫虫体外观呈扁平叶状,体长20~35毫米,宽5~13毫米。自胆管内取出的鲜活虫体为棕红色,固定后呈灰白色。其前端呈圆锥状突起,称头锥。头锥基部扩展变宽,形成肩部,肩部以后逐渐变窄。体表生有许多小刺。口吸盘位于头锥的前端,腹吸盘在肩部水平线中部。生殖孔开口于腹吸盘前方。虫体的消化系统由口、咽、食道和左右分开的两条肠管组成,每条肠管上又有许多侧小分枝。生殖系统为雌雄同体。两个分枝状的睾丸前后排列于虫体的中后部。1个鹿角状分枝的卵巢位于腹吸盘后方的右侧。卵模位于紧靠睾丸前方的虫体中央。在卵模与腹吸盘之间为盘曲的子宫,内充满黄褐色的虫卵。卵黄腺由许多褐色小滤泡组成,分布在虫体两侧。 虫卵呈椭圆形,黄褐色;长120~150微米,宽70~80微米;前端较窄,有一不明显的卵盖,后端较钝。在较薄而透明的卵内,充满卵黄细胞和1个胚细胞。 1.2 大片形吸虫成虫呈长叶状,长33~76毫米,宽5~12毫米。大片吸虫与肝片吸虫的区别在于,虫体前端无显著的头锥突起,肩部不明显;虫体两侧缘几乎平行,前后宽度变化不大,虫体后端钝圆;腹吸盘较大,吸盘腔向后延长,并形成盲囊;肠管的内侧分枝较多,并有明显的小枝;睾丸分枝较少,所占的空间及其长度也较小。 虫卵呈深黄色,长150~190微米,宽75~90微米。 2 流行病学 本病呈地方性流行,多发生在低洼、潮湿的放牧地区。流行感染多在夏秋两季。温度和阳光是肝片形吸虫的发育与毛蚴的孵化有促进作用,因而这些季节是肝片形吸虫毛蚴大量繁殖的重要季节。夏秋二季,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可使大量尾蚴孳生,广泛在草叶上形成囊蚴,感染牲畜、造成肝片吸虫病的普遍流行。同时,由于囊蚴生活力极强,在湿润的自然环境下,能保持相当久的感染力。 2 症状 片形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因感染强度和家畜机体的抵抗力、年龄、饲养管理条件等不同而有差异。轻度感染时患畜常不表现症状,感染数量多时(牛约250条成虫,羊约50条成虫)即可表现症状,不过幼小的家畜即使轻度感染也能表现症状。 急性型片形吸虫病主要发生于羊,感染季节多发生于夏末和秋季,当羊在短时间内吞食了大量的囊蚴时,幼虫在体内的移行使羊在临床上表现为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降低至废绝,偶尔可见腹泻。随后患畜出现粘膜苍白,红细胞数及血红素显著降低等一系列贫血现象。严重病例在几天内即可死亡。 慢性型羊片形吸虫病则是由寄生于肝胆管中的成虫引起的。临床表现患羊逐渐消瘦,粘膜苍白、贫血,被毛粗乱易脱落,眼睑、颌下,胸腹皮下出现水肿。食欲减退,便秘下痢交替发生,随着病程的延长羊的体质逐渐降低,最后因恶病质而死亡,一般病程可达1~2个月。 牛的片形吸虫病则多呈慢性经过。但犊牛(1.5-2岁)的症状较明显,成年牛只有大量感染且患畜体质状况较差时,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和引起死亡。 3 诊断 主要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资料、虫卵检查及病理剖检结果作综合判断。 (1)虫卵检查以水洗沉淀法较好。 (2)羊的急性片形吸虫病的诊断则主要以病理剖检为主,把羊的肝脏撕碎后可以在水中查找片形吸虫的幼虫。 (3)免疫学检查目前较常用的是一血三检技术即斑点酶标三联诊断及间接血凝诊断技术。 5 防治 5.1 在预防上,必须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才能取得较好效果(1)定期驱虫驱虫是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虫的次数和时间必须与当地的实际情况及条件相结合。通常情况下,每年如进行一次驱虫,可在秋末冬初进行,如进行2次驱虫,另一次驱虫可在来年的春季进行。(2)粪便处理牛羊粪便需经发酵处理杀死虫卵后才能应用,特别是驱虫后的粪便更需严格处理。(3)放牧场地的选择放牧应尽量选择地势高而干燥的牧场,条件许可时轮牧也是很必要的措施。(4)注意不利用被囊蚴污染的水草加强饲革和饮水的来源和卫生管理,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 5.2 在治疗上,治疗片形吸虫病的原则是驱虫对症治疗同时进行,尤其对体弱的患畜更应注意常用的治疗药物有硫双二氯酚,牛按每千克体重40-60mg,羊每千克体重75-100mg,患畜投服后有一定拉稀,一般经过14d后会自行恢复。硝氯酚,牛每千克体重3-7mg,羊4~6mg,一次口服,该药对成虫有效,澳酚磷,是目前较长用的,较好的杀灭作用,丙硫苯脒唑,为广谱驱虫药,对成虫有良效,剂量为每千克体雷10~1mg,灌服。
一森有你
腐蹄病是反应动物牛、羊常见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蹄间皮肤和软组织腐烂,散发出恶臭气味为主要特征。发病率为8%-20%,有的高达30%-50%。 1 病因 饲养管理不善,草料中钙、磷不平衡,致角质蹄疏松,蹄变形扭曲;牛舍不洁、潮湿,运动场泥泞,蹄部常被粪尿、泥浆浸泡,使蹄局部组织软化,多发生在雨季潮湿季节;被石子、铁屑、草木、玻璃碴等坚硬之物刺伤蹄软组织而引起蹄部发炎。 感染节瘤拟杆菌也引发本病。节瘤拟杆菌又称K微生物。虽然本菌引起的炎性损害作用很小,但它能产生强烈的蛋白酶,消化角质,使蹄的表面及基层易受侵害。在坏死梭杆菌等病菌的协同作用下,则产生明显的腐蹄病损害。 2 症状 患病的牛、羊表现蹄底角质湿润松软,裂缝剥离,腐败分解,有灰色腐败性恶臭渗出液;蹄间溃烂,有恶臭分泌物,扩创后,在蹄底的小孔洞中有黑臭水流出,趾间也可找到溃疡面,履盖着恶臭的坏死物,有的蹄间有不良肉芽增生;蹄底角质部呈黑色,叩诊蹄部出现痛感;也有由于角质溶解,蹄真皮过度增生,肉芽突出于蹄底;球节感染发炎时,球节肿胀、疼痛;病牛喜爬卧,甚至卧地不起,站立时患肢负重不实或各肢交替负重,或患蹄不敢着地,行走呈严重跛行;严重时蹄冠皮肤充血、红肿,痛感明显,体温升高,食欲减退,逐渐消瘦。 3 治疗 对已患腐蹄病的牛羊,削去腐烂的角质,用3%来苏尔或双氧水彻底清洗干净。然后用下述方法治疗。 3.1 硫酸铜外敷在清洗后的创面上撒上一层硫酸铜粉,再敷上拌有1/3硫酸铜的磺胺软膏,包扎后保持24h干燥,1日换药1次,2次即可治愈。 3.2 蹄部药浴把配制好的10%硫酸铜溶液或20%硫酸锌溶液放在药浴池中,然后把患牛、羊赶进药浴池,在药浴池中站立l0min左右,使蹄部得到充分浸泡,隔天1次。一般轻者1次治愈,重者2~4次治愈。若为个别牛、羊患病,可用药液洗患蹄,也可收到同样效果。 3.3 大蒜粉填塞将调成浆糊状的大蒜粉塞人患面处,每日填塞2次,一般5~7d即可痊愈。 填塞高锰酸钾粉。将高锰酸钾粉撒布于患面处,包扎,隔日一次,连用2-4次可愈。 灌注油脂。用熬开的植物油或动物油,降温后灌注患部,填塞纱布或棉花,装以带底的蹄铁(薄铁片、橡胶片、帆布片等均可)。1日1次,连用3-5次。 碘片松节油疗法。用棉花包上适量的碘片,塞入患面部位,然后用注射器注入5-10ml松节油,滴入棉花上,立刻会冒出红色的烟雾,随即装上带底蹄铁。1日1次,连用2~4次。 抗生素治疗。取青霉素40万单位,溶于5ml蒸馏水中,再加入50ml鱼肝油,混合搅拌,制成乳剂,涂于腐烂创口,深部腐烂可用纱布蘸取药液填充,而后包扎。每天换药1次,效果良好。 4 预防 4.1 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圈舍要清洁干燥,铺垫软草,并勤起垫,防止泥泞。牛羊舍的地面最好用机制红砖铺制,使地面具有一定的通透性。 4.2 补饲硫酸锌药物定期在牛、羊日粮中添加0.01%-0.02%的硫酸锌,每次持续1个月,每年补饲5次,可使牛、羊的肢蹄病发病率降低40%。同时,应保证钙、磷等微量元素的充足供应。 4.3 定期对牛、羊蹄药浴消毒每1-2个月用常用消毒液如高锰酸钾溶液、来苏尔溶液等对牛、羊的蹄部进行一次药浴。方法是:在牛、羊舍的出人口处设一消毒池,池内放人配制好的消毒液,药液的深度以淹没牛、羊的蹄部为宜,令牛羊在药池内停留数分钟,即可达到消毒目的。也可每月用4%的硫酸铜溶液对牛、羊的蹄部进行1-2次喷洒消毒,效果也佳。 4.4 修蹄在每年春季,对牛、羊的叉蹄、裂蹄等进行修整,以防造成蹄伤。 环境消毒。及时清理牛、羊粪便及污水,保持牛、羊场地干燥清洁,并用消毒液进行喷洒消毒。每月消毒两次。 4.5 保持牛、羊运动场平整干燥运动场的地面最好用三七灰土压制而成,呈现中间高、四周略低的凸型,以利渗水和排水。其次,运动场的地面不要铺撒炉渣、生石灰等垫料,以防损伤蹄部。经常保持运动场干燥,并设有遮阴棚。 4.6 定期检查畜群对牛、羊蹄部要经常进行检查,发现患畜立即将其隔离,并用消毒液对牛、羊舍及其环境进行消毒。 4.7 免疫接种我国学者已分离鉴定出我国腐蹄病病原菌株,通过免疫试验,确定其免疫期为6个月,免疫保护率80%以上,可有效控制腐蹄病的流行。A、E型纤毛蛋白基因工程疫苗和E型纤毛蛋白与绵羊Ill联合基因工程疫苗,是未来灭活苗的有效替代品。
今夕访古
口蹄疫,俗称口疮和疖子,是一种急性、热性、传染性极强的传染病,主要危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猪、牛、羊等偶蹄类动物。由于其对犊牛的传染能力强,死亡率高,亲农网现向您介绍该病的发病原因、症状及相关预防措施,希望能给养殖户带来一些帮助。1.口蹄疫的发病机理在口蹄疫感染过程中,病毒会先吸附在敏感细胞上,产生非特异性结合,再与敏感细胞上的受体发生特异性吸附,导致细胞发生一系列变化。被改变的细胞会将口蹄疫病毒作为食物细胞吞入细胞内,其溶菌酶会裂解病毒衣壳,释放病毒核酸,从而完成病毒对细胞的感染。第二,口蹄疫的传播口蹄疫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皮肤破损、黏膜破损也是病毒入侵的途径。被污染的畜产品、饲料、饮用水、交通工具、饲养用具等。可成为传染源,空气中存在的口蹄疫病毒可随风扩散至10~60公里。因此,空气也是一个重要的传播途径。其特点是传播快,发病率高。三。口蹄疫的临床症状一般患病动物在口腔黏膜、乳头、蹄部的皮肤上会形成烂斑或水泡。感染口蹄疫的牛比较严重。牛口蹄疫的潜伏期一般为7-36天。发病初期会出现体温升高、结膜潮红等明显特征。随着病情的迁延,还会导致口腔病变和水疱。一般90%以上感染口蹄疫的牛都有典型的蹄皮炎。病因分析:死亡原因多为口蹄疫继发心肌炎或养殖场清洁工作不完善,容易导致继发感染,使其患上败血症或其他疾病。四。牛羊口蹄疫发病规律1.每年冬季易多发,发生时间多在11月至次年3月之间。2.犊牛和育肥牛死亡最多,主要是猝死。3.打针输液更容易猝死。4.受到惊吓后容易猝死。动词口蹄疫的预防措施口蹄疫的预防比治愈更重要,这就是所谓的治未病。如果这些疾病能够防患于未然,那么疾病带来的危害就会降到最低。1.免疫还是重点。目前口蹄疫O型、亚洲I型、A型三价灭活疫苗,市场上和国内多为免费供应。牛的用量为1ml/头,羊的用量为头。成年山羊用口蹄疫三价疫苗免疫后,免疫抗体水平合格率达到农业部标准,可持续4~5个月左右。成年羊免疫后,免疫抗体水平合格率达到农业部标准,可持续6个月以上。两次免疫的效果优于一次免疫。加强免疫后,犊牛免疫抗体水平合格率可达到农业部标准,可持续6个月左右。怀孕的雌性动物可以接种口蹄疫疫苗吗?-口蹄疫疫苗是能引起动物强烈应激反应的生物制品之一。刚怀孕和分娩的奶牛注射口蹄疫疫苗后,流产的风险大大增加。怀孕母羊注射口蹄疫疫苗后容易出现死胎和流产。即使羊羔顺利出生,随之而来的是母羊很少或没有奶,羊羔行动缓慢。因此,尽量避免母羊怀孕;对于奶牛来说,由于妊娠期较长,很难避免。最好避开出生前后一个月,怀孕和配种前两周。2.加强饲养管理。为牛、羊提供充足的营养,以提高其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减少感染几率3.唐不要从疫区买牛。买牛的时候尽量不要去疫区。买回家的牛要及时接种三价口蹄疫疫苗。6.感染口蹄疫后该怎么办?1、早发现早隔离,谨防高热。2.添加流质食物,增加牛的营养。3.环境安静又嘈杂。4.没有赶上或剧烈运动。5.患处处理:用高锰酸钾或双氧水冲洗,涂紫药水、青霉素等。并为人们在口中洒上冰硼散。6.退烧方案:建议用中药退烧。具体用药及剂量,欢迎来电咨询。我们会根据牛羊不同的生理阶段和体重,给出一个参考的治疗方案。7.口蹄疫没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疫情感染后恢复的老弱群体应加强消毒,每天补充营养,防止二次感染。看完以上内容,你是否对口蹄疫有了更多的了解?可能有人会问:口蹄疫对人体有影响吗?亲农网在这里也给出了答案:通常情况下,口蹄疫不会传染给人类,但有报道称,变异后的少数病毒可能会传染给人,主要是抵抗力较弱的儿童,但通过治疗可以很快治愈。如果你不小心吃了生病动物的肉,你不会不要惊慌。口蹄疫病毒不耐热不耐酸,加热烹调后可变成***病毒。而且人体的胃酸浓度很高,病毒进入胃里会是***强酸,所以你不要不要过分紧张。不过,为安全起见,应避免儿童及老人前往禽畜农场或患有口蹄病的农场。购买肉制品时,要注意检疫证明。
牛口蹄疫症状: 牛口蹄疫病毒潜伏期为2~4天,最长1周左右。病牛初期体温升高到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流涎咂嘴,开口时有吸吮声。2天后,在唇内面、齿龈、舌
羊寄生虫病的防治和传染病一样,也应采取“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和防治结合”的方针。在制订措施时,要紧紧抓住造成寄生虫病发生和流行的三个环节。(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牛消化道线虫病的病原包括毛圆科、毛绒科、钩口科和圆形科的多种线虫。这些虫体寄生在牛的第四胃、小肠和大肠中,在一般情况下多呈混合感染。对牛来说主要有指形长刺线虫、
一、症状类型 1.持续不退的发烧 奶牛持续数日高烧不退,体温日差在1℃以内的高热,称之为稽留热。多见于牛瘤、大叶性肺炎、牛副伤寒和牛败血症等。 2.呼吸
羊痘又名“羊天花”,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羊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热、无毛或少毛部位皮肤黏膜发生丘疹和疱疹。该病发病率高,可导致妊娠母羊流产,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