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运大鸟
临床上是有给病人吸纯氧的时候的,也就是氧疗采用100%的氧浓度,但是这种情况在氧疗里面占的比例小,大多数氧疗均不会采用纯氧,原因在于:1、纯氧氧疗必须在建立高级气道的情况下方能采用,也就是说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之后,连接呼吸机方能采用;2、纯氧吸入时间过长(超过6h),则病人有出现氧中毒的风险,所以只要情况允许,应该尽量降低吸氧浓度,至于氧中毒的机制、临床表现这些,牵涉问题过于专业,在此不详述。
我是阿晨
吸氧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也是缓解缺氧的一种方法。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关于吸氧的技术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氧气疗法;护理
【摘要】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缺氧状态、监测吸氧疗效。 方法 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进行监测,将氧饱和度和SpO2与患者病情比较,根据SpO2选择吸氧浓度并做好相应护理。 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下降占57%;患者病情与缺氧有关,SpO2≥病情较轻;吸氧增加SpO2者预后较好。 结论 根据患者缺氧具体情况选择吸氧浓度,SpO2≥有助于减轻心肌损伤,改善预后。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氧气疗法;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常并发低氧血症,吸氧是 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的基本措施之一。为此,作者对我院收治的AMI患者吸氧流程进行了观察,以探讨吸氧浓度对减轻心肌缺氧损伤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对象 选取2001年5月~2004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发病≤24h急诊入院的40例AMI为观察对象。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41~84a,平均51a;梗死部位:非Q波AMI16例,前壁9例,下壁11例,多部位梗死2例,其它部位2例。入院时情况:心律失常17例,心衰5例,低血压性休克4例。
方法
检查与治疗 患者入院后立即作心电图检查,每隔2~6h抽血检查心肌酶CPKMB,直到24h为止,即刻抽取动脉血行血气 分析 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氧饱和度(SaO2)检查,经皮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GPO2),并持续72h,然后给予吸氧,执行治疗医嘱如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扩张冠状动脉、补液等。
吸氧护理与监测SpO2 向患者解释吸氧对治疗AMI的重要性,血气分析检查是吸氧的客观指标,当病人PaO2<或SaO2<时必须吸氧,选择鼻塞给氧法吸氧,开始氧流量为4L・min-1,以后根据SpO2调整氧流量,使SpO2保持≥指夹最好放置在非血压监测的手指,每2h更换1次手指,以防指夹长时间压迫手指缺血,监测时注意观察手指是否有红、肿、皮肤受损等,监测期间如发现读数突然下降,应及时检查探头是否松脱,吸氧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脉搏、血压、精神状态、皮肤颜色、温度及呼吸方式等有无改善。
2 结果
临床疗效 40例AMI患者经过积极 治疗 和合理给氧,37例病情稳定,痊愈出院,3例由于严重并发症死亡。
AMI患者PaO2和SaO2异常情况 入院时PaO2在~,11例PaO2<;SaO2在~,12例SaO2<。入院时PaO2和/或SaO2下降共23例,占57%(23/40)。
AMI患者SaO2与SpO2异常情况 入院时SaO2为~,SpO2为~。
梗死部位与SaO2的关系 入院心电图梗死部位中非Q波AMI,前壁及下壁AMI患者的SaO2多数≥,多部位梗死2例SaO2均<,其它部位SaO2有1例≥,1例<。
临床表现与SaO2和SpO2之间的关系 入院24h内SpO2≥与SaO2<相比较,SaO2<的AMI患者临床表现重,合并低血压休克,心衰并发症多。
3 讨论
PaO2和SaO2正常值分别为~和~。AMI患者由于心肌缺血坏死、心功能降低引起肺静脉压升高,使肺间质和肺泡水肿,肺顺应性下降,肺通气/血流比值异常导致低氧血症,出现并发症时低氧血症更为严重,翁心植等[1] 分析 100例AMI患者血气分析检查结果发现SaO2和PaO2下降与心律失常及心衰进行性加剧有关。本组病例中有57%的AMI患者入院时SaO2<。心肌组织缺血缺氧会使心脏电生理、心肌代谢和心肌收缩功能恶化而导致更严重的不良后果。
吸氧是治疗AMI的基本措施之一,通过提高肺泡内氧分压来增加SaO2、PaO2及氧含量,纠正低氧血症,确保组织氧供应,缓解组织缺氧,改善心肌氧合,有助于梗死周围缺血心肌氧供,缩小梗死范围,减轻心肌缺氧性损伤。氧疗还能使肺内气体交换恢复,通气量下降,减少呼吸功能,降低氧耗量。吸氧对减轻呼吸困难、胸痛、紫绀及焦虑、恐惧等也有积极作用,兼有医疗和心理双重效果。给氧气如同药物一样应正确 应用 ,氧疗应有明确指征。临床实践证明吸入高流量氧也有不利作用,PaO2>可诱发冠脉痉挛,减少心肌氧供,外周血管收缩,增加心脏后负荷,加大心肌氧耗,吸氧浓度大于50%持续48小时,可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遭到破坏,导致肺损伤[2]。因此选择合理吸氧浓度是关键。
本组病例以心电图、心肌酶和临床情况作为心肌损伤指标,根据AMI患者缺氧具体情况选择吸氧浓度,确保SpO2≥有肋于减轻心肌损伤。
参考 文献
[1] 翁心植,王淑均,向红笛,等.急性心肌梗塞时血液气体分析检查的临床意义[J].实用内科杂志,1986,6(11):532
[2] 钱学贤. 现代 冠心病监护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138~15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吸氧的技术论文
丹枫在心
这是我在网上看到的一篇 论文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做 长期以来,护理工作以疾病为中心思想指导下,在医生支配下执行医嘱,完成治疗计划,是从属型医护关系。护士对病人态度是不善交流,不听取意见,让病人绝对服从医护人员,是服从型护患关系,这样发展下去,只有被社会淘汰,适应不了21世纪社会的需要。为了适应现今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需要,我们护理人员必须转变自己的观点,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由过去以疾病为中心单纯护理模式已向生理、心理、社会多元化护理模式发展,宗旨"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为指南,以各种专业协作为基础,以护理程序为手段,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整体护理"。现将我在护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1 新趋势下的护理工作 21世纪即将来临,社会变革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护理服务范围拓宽,人们不仅注意防病、治病,还注重卫生保健。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病人的需要,病房实施整体护理,医院开设"家庭病房"、"点名服务"、"精神心理咨询"、"社医服务"等项目。 国外对病人进行护理,已取得很好的效果,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护理与健康科学院袁剑博士在80年代将整体护理引入我国,迅速在全国范围引起强烈反响。 整体护理是继功能制、责任制护理之后一种新型、科学护理模式,对病人的护理是连续性、系统性。包括病人入院、出院、出院后保健指导,纳入护理日程,病历资料,出院后随访工作,都输入电脑,为病人身心提供方便。 2 护理人员如何适应整体护理 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素质,还应有高度责任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疾病谱的改变,人们健康观念转变,新的医学模式对护理发展影响深远,促进人们思维方式改变,所以护理人员应有心理学、社交学、论理学等理论知识,还要具有熟练的操作技术,使用呼吸机、心电监护仪、CT等先进仪器,有效地达到抢救危重病人的目的,从而提高诊断、治疗和护理技术水平。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实施护理及护理诊断过程指导护理活动,护理人员主动观察病情变化,独立解决问题,这样看到自身价值,增加过做责任心和职业自豪感。 护士在多元化场合中,应当充当不同角色,病人不论在医院、在家里就医,由于文化、社会环境、信念不同,对健康有不同认识和需要,护理范围和场所不断扩大,从医院走向社区、家庭等,不是床边护理提供者,还可能是心理咨询者,教育者等多方位角色。 3 改变医护和护患关系 运用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摆脱了常规护理方式,护士的责任心得到加强,时时刻刻以病人利益为最高准则,以病人问题为目的,医护主动交流自己看法,共同分析病情。护士充分了解病人的需要,对待病人热情、周到,耐心解答病人提出问题及有关疾病知识,使病人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达到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目的。 4 良好护理人员职业道德在经济市场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处于搞活经济初期,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除医护人员的技术和态度外,职业道德影响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等重要。医护人员在整个医疗服务中承担医疗责任,又承担救死扶伤重任。每救活或治愈一个患者,创造经济价值很可能是医护人员几位,而直接为医院创造巨大经济效益,同时在社会上产生一定影响,直接影响医院声誉,带来了社会效益。 护理人员职业道德在当今社会中发生变化,改变过去无偿服务,成为现今有偿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养成处处为病人着想,尽职尽责,坚持"病人第一、服务第一"宗旨,扩大服务对象,只有优质服务,优势技术,才能在经济市场中站稳。
食品监督所
是因为100%的纯氧气会让人中毒!早在19世纪中叶,英国科学家保尔·伯特首先发现,如果让动物呼吸纯氧会引起中毒,人类也同样。人如果在大于(半个大气压)的纯氧环境中,对所有的细胞都有毒害作用,吸入时间过长,就可能发生“氧中毒”。肺部毛细管屏障被破坏,导致肺水肿、肺淤血和出血,严重影响呼吸功能,进而使各胀器缺氧而发生损害。在 MPa(1个大气压)的纯氧环境中,人只能存活24小时,就会发生肺炎,最终导致呼吸衰竭、窒息而死。人在 MPa(2个大气压)高压纯氧环境中,最多可停留小时-2小时,超过了会引起脑中毒,生命节奏紊乱,精神错乱,记忆丧失。如加入 MPa(3个大气压)甚至更高的氧,人会在数分钟内发生脑细胞变性坏死,抽搐昏迷,导致死亡。 此外,过量吸氧还会促进生命衰老。进入人体的氧与细胞中的氧化酶发生反应,可生成过氧化氢,进而变成脂褐素。这种脂褐素是加速细胞衰老的有害物质,它堆积在心肌,使心肌细胞老化,心功能减退;堆积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老化和硬化;堆积在肝脏,削弱肝功能;堆积在大脑,引起智力下降,记忆力衰退,人变得痴呆;堆积在皮肤上,形成老年斑。
真巧穆斯林
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O ,原子序数8 ,原子量,属周期系ⅥA族。 氧的发现 1774年英国化学家J.普里斯特利用一个大凸透镜将太阳光聚焦后加热氧化汞,制得纯氧,并发现它助燃和帮助呼吸,称之为“脱燃素空气”。瑞典.舍勒用加热氧化汞和其他含氧酸盐制得氧气虽然比普里斯特利还要早一年,但他的论文《关于空气与火的化学论文》直到1777年才发表,但他们二人确属各自独立制得氧。1774年,普里斯特利访问法国,把制氧方法告诉.拉瓦锡,后者于1775年重复这个实验,把空气中能够帮助呼吸和助燃的气体称为oxygene,这个字来源于希腊文oxygenēs,含义是“酸的形成者”。因此,后世把这三位学者都确认为氧气的发现者。 氧的存在 氧有三种稳定同位素,即氧16、氧17和氧18,其中氧 16 含量占 % 。氧在地壳中的含量为 %,居首位,氧在地球上分布极广,大气中的氧占21%,海洋和江河湖泊中到处都是氧的化合物水,氧在水中占%。地球上还存在着许多含氧酸盐,如土壤中所含的铝硅酸盐,还有硅酸盐、氧化物、碳酸盐的矿物。大气中的氧不断地用于动物的新陈代谢,人体中氧占65%,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把二氧化碳转变为氧气,使氧得以不断地循环。虽然地球上到处是氧,但氧主要是从空气中提取的,有取之不尽的资源。 物理物理性质: 氧 是 无 色 、无 臭 、无 味 的 气 体 ,熔点-℃ ,沸点-℃ ,气体密度克/厘米3 ,液态氧是淡蓝色的 。 氧是化学性质活泼的元素 ,除了惰性气体,卤素中的氯、溴、碘以及一些不活泼的金属(如金 、铂 )之外 ,绝大多 数非 金属和金 属 都能直接与 氧化合,但氧可以通过间接的方法与惰性气体氙生成氧化物: XeF6 + 3H2O=XeO3 + 6HF 同样,氯的氧化物也可以通过间接的方法制得: 2Cl2+2HgO=HgO•HgCl2+Cl2O 在常温下,氧还可以将其他化合物氧化: 2NO+O2=2NO2 氧可以将葡萄糖氧化,这一作用是构成生物体呼吸作用的主要反应: C6H12O6+6O2=6CO2+6H2O 氧的氧化态为 -2 、- 1、+ 2 。 氧的氧化性仅次于氟,因此,氧和氟发生反应时,表现为+2价,形成氟化氧(F2O)。氧与金属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有氧化物、过氧化物、超氧化物。氧分子可以失去一个电子,生成二氧基正离子(),形成O2PtF6等化合物。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有:①氯酸钾的热分解: ②电解水: ③氧化物热分解: ④以二氧化锰做催化剂,使过氧化氢分解: ⑤高锰酸钾的热分解 在宇宙飞船中 ,可利用宇航员 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与超氧化钾作用,产生氧气,供宇航员呼吸用。 生产和应用 大规模生产氧气的方法是分馏液态空气,首先将空气压缩,待其膨氧胀后又冷冻为液态空气,由于稀有气体和氮气的沸点都比氧气低,经过分馏,剩下的便是液氧,可贮存在高压钢瓶中。所有的氧化反应和燃烧过程都需要氧,例如炼钢时除硫、磷等杂质,氧和乙炔混合气燃烧时温度高达3500℃,用于钢铁的焊接和切割。玻璃制造、水泥生产、矿物焙烧、烃类加工都需要氧。液氧还用作火箭燃料,它比其他燃料更便宜。在低氧或缺氧的环境中工作的人,如潜水员、宇航员,氧更是维持生命所不可缺少的。但氧的活性状态如、OH以及H2O2等对生物的组织有严重的损坏作用,紫外线对皮肤和眼的损害多与此种作用有关。是空气的组分之一,无色、无嗅、无味。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在标准状况(0℃和大气压强101325帕)下密度为克/升,能溶于水,但溶解度很小,1L水中约溶30mL氧气。在压强为101kPa时,氧气在约-180摄氏度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约-218摄氏度时变成雪花状的淡蓝色固体。 1.氧气能与很多元素直接化合,生成氧化物。 2.氧气是燃烧和动植物呼吸所必需的气体,富氧空气用于医疗和高空飞行,纯氧用于炼钢和切割、焊接金属,液氧用做火箭发动机的氧化剂。 3.生产上应用的氧气由液态空气分馏而得。实验室借含氧盐类(氯酸钾、高锰酸钾等)受热分解来制取氧气。 4.一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组成的 原子半径纳米编辑本段二、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①色,味,态:无色无味气体(标准状况) ②熔点:℃(变为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沸点:℃(变为淡蓝色液体) ③密度:克/升(气),克/厘米3(液),克/厘米3(固) ④水溶性:不易溶于水,标准情况下,1L水中可以溶解约30mL的氧气 ⑤贮存:天蓝色钢瓶 2.化学性质: 总体来说,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1)、氧气跟金属反应: 一氧化二镁;2Mg+O2→2MgO,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固体。 四氧化三铁;3Fe+2O2→Fe3O4,红热的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一氧化二铜;2Cu+O2→2CuO,加热后亮红色的铜丝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物质。 二氧化硫; S+O2→SO2,点燃后发出蓝紫色的火焰,放出热量,有刺激性气味产生。 (2)、氧气跟非金属反应: (炭+氧气→二氧化碳)C+O2→CO2,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S+O2→SO2,发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P+5O2→2P2O5,剧烈燃烧,发出明亮光辉,放出热量,生成白烟。 (3)、氧气跟一些有机物反应,如甲烷、乙炔、酒精、石蜡等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CH4+2O2→2CO2+2H2O 2C2H2+5O2→4CO2+2H2O编辑本段三、氧气的某些用途和负作用 一.氧是心脏的“动力源” 氧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关键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第一需要。呼吸的氧转化为人体内可利用的氧,称为血氧。血液携带血氧向全身输入能源,血氧的输送量与心脏、大脑的工作状态密切相关。心脏泵血能力越强,血氧的含量就越高;心脏冠状动脉的输血能力越强,血氧输送到心脑及全身的浓度就越高,人体重要器官的运行状态就越好。 二.氧气喷泉 随着人们对新鲜氧气的需求愿望与日俱增,在美国洛杉矶等大城市,一种氧气喷泉吧随之设立。在氧气喷泉吧里,人们手持透明氧气罐,其上插上了精巧的外接吸收装置,轻轻一吸,罐内的纯氧即喷涌而出。带着柠檬或其他香味的氧气可连续输送20分钟。除此之外,美国其他与氧有关的产品不断涌现,如各种含氧水、含氧汽水、含氧胶丸等。新兴的氧气消费,已形成一股新潮流。 三.增加吸氧量可减少术后感染及止吐 今年1月,美国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一项新的研究成果。奥地利、美国及澳大利亚的麻醉医师报告,只要在手术中和手术后给病人增加吸氧量,病人术后感染危险将降低一半。因为增氧可以提高免疫系统的免疫能力,可为患者的“免疫大军”提供更多“弹药”,杀死伤口部位的细菌。 这项研究是在奥地利维也纳和德国汉堡医院的500名患者身上进行的。其过程是:在整个手术期间和术后两个小时,为第一组250名患者实施含30%氧的麻醉,另一组250名患者在同一时间内接受含80%氧的麻醉。结果第一组手术后有28人感染,而第二组手术后只有13人感染。 麻醉病人在术后发生恶心或呕吐颇为常见,病人感到非常难受。进行此项研究的麻醉师说,增加吸氧比目前所使用的所有止吐药效果更为明显,且无危险和价格低廉。氧气防止呕吐的机制可能是防止肠道局部缺血,从而阻止催吐因子的释放。但完全用氧而不用一氧化氮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有可能使病人在手术中觉醒。 四.高压氧制服突发性耳聋 据友谊医院高压氧科主任介绍,高压氧不仅能改善内耳听觉器官的缺氧状态,而且还能改善内耳血液循环即组织代谢,促进听觉功能的恢复。一旦患了突发性耳聋,应立即去医院高压氧科,因为高压氧对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常取决于最初的治疗时间,一般在发病后三天之内(最迟不应超过一周)治疗效果最佳。 五.高压氧治疗牙周病效果好 牙周病指的是牙龈、牙周膜和牙槽骨的炎症、变形、萎缩,最后导致牙齿松动、脱落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患了牙周病会有牙龈充血、红肿、出血,牙龈沟加深,形成了牙周炎,牙周袋溢脓,有口臭,牙齿松动,并常伴有牙龈退缩。 牙周病的常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医务工作者用高压氧治疗牙周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高压氧治疗牙周病可提高牙周病局部组织的氧含量和氧的弥散距离,促进侧枝循环的重建,改善局部循环。血管收缩效应可缓解局部肿胀。另外,高压氧还能有效地抑制细菌,尤其是厌氧菌的生长繁殖,改善牙周组织的供血、供氧,促进新陈代谢,以利于局部组织的修复,达到抗炎、消肿、止血和除臭的目的。 六、中老年需要补氧 缺氧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体外缺氧,一种是体内缺氧: 体外缺氧:主要是因为外部原因造成的缺氧。人处在一个缺少氧气的环境里,如阴天气压低,高原地区,环境污染地区以及写字楼、商场、地下室等都容易造成体外缺氧。 体内缺氧:是指人体自身的原因,导致吸入氧气的不足,与一些老年病、工作节奏快等原因有关。如呼吸系统疾病(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肺心病、肺部感染等);血液循环不好(各种心脏疾病,脑供血不足、脑梗、脉管炎、静脉曲张等)。长期处于体内缺氧状态,人体各个组织供氧不足,加速了身体的衰竭,甚至引发中风等意外,直接威胁到生命的安全。 中老年缺氧的症状表现 1) 轻度缺氧:常常打哈欠,手脚冰凉,在大商场、地下设施内感到胸闷气短,心慌、喘气急促。 2) 中度缺氧:爬楼梯两层以上胸闷气短、喘气急促;口臭、胃酸过多、便秘、皮肤干燥、睡眠不足、多梦易醒,注意力不集中,脸色苍白,心情紧张后头屑增多,出虚汗、视力下降,血压、血脂、血糖偏高,抵抗力减弱,易患感冒。 七.过度吸氧的负作用 早在19世纪中叶,英国科学家保尔·伯特首先发现,如果让动物呼吸纯氧会引起中毒,人类也同样。人如果在大于 MPa(半个大气压)的纯氧环境中,对所有的细胞都有毒害作用,吸入时间过长,就可能发生“氧中毒”。肺部毛细管屏障被破坏,导致肺水肿、肺淤血和出血,严重影响呼吸功能,进而使各胀器缺氧而发生损害。在 MPa(1个大气压)的纯氧环境中,人只能存活24小时,就会发生肺炎,最终导致呼吸衰竭、窒息而死。人在 MPa(2个大气压)高压纯氧环境中,最多可停留小时 ~ 2小时,超过了会引起脑中毒,生命节奏紊乱,精神错乱,记忆丧失。如加入 MPa(3个大气压)甚至更高的氧,人会在数分钟内发生脑细胞变性坏死,抽搐昏迷,导致死亡。 此外,过量吸氧还会促进生命衰老。进入人体的氧与细胞中的氧化酶发生反应,可生成过氧化氢,进而变成脂褐素。这种脂褐素是加速细胞衰老的有害物质,它堆积在心肌,使心肌细胞老化,心功能减退;堆积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老化和硬化;堆积在肝脏,削弱肝功能;堆积在大脑,引起智力下降,记忆力衰退,人变得痴呆;堆积在皮肤上,形成老年斑。编辑本段四 氧气的制造 一般实验室制造氧气使用的方法是:加热高锰酸钾,化学式为: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另一个方法是:用催化剂MnO2并加热氯酸钾,化学式为:2KClO3===(△,MnO2) 2KCl+3O2 还有一个是:双氧水(过氧化氢)在催化剂MnO2(或红砖粉末,土豆,水泥等)中,生成O2和H2O,化学式为: 2H2O2===(MnO2) 2H2O+O2↑ 工业制造氧气方法:分离液态空气。 中老年缺氧的症状表现 1) 轻度缺氧:常常打哈欠,手脚冰凉,在大商场、地下设施内感到胸闷气短,心慌、喘气急促。 2) 中度缺氧:爬楼梯两层以上胸闷气短、喘气急促;口臭、胃酸过多、便秘、皮肤干燥、睡眠不足、多梦易醒,注意力不集中,脸色苍白,心情紧张后头屑增多,出虚汗、视力下降,血压、血脂、血糖偏高,抵抗力减弱,易患感冒。编辑本段五 氧气的发现 世界上最早发现氧气的是我国唐朝的炼丹家马和。马和认真地观察各种可燃物,如木炭、硫磺等在空气中燃烧的情况后,提出的结论是:空气成分复杂,主要由阳气(氮气)和阴气(氧气)组成,其中阳气比阴气多得多,阴气可以与可燃物化合把它从空气中除去,而阳气仍可安然无恙地留在空气中。马和进一步指出,阴气存在于青石(氧化物)、火硝(硝酸盐)等物质中。如用火来加热它们,朋气就会放出来,他还认为水中也有大量阴气,不过常难把它取出来。马和的发现比欧洲早 1000年。 马和把毕生研究的成果记录在一本名叫《平龙认》的书中,该书68页,出版日期是唐至德元年(756年)3月9日,一直流传到清代,后被德国侵略者乘乱抢走。
臭氧层被破坏的危害有: 1、臭氧层破坏后,地面将受到过量的紫外线辐射,危害人类健康。 2、臭氧层破坏会使平流层温度发生变化,导致地球气候异常,影响植物生长、生态
循证护理实践证明了护士自身价值,使护理活动更加科学化、专业化,为护理学科提高权威性、独立性,促进学科发展提供机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呼吸内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
今天是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钓鱼,地点:长江边。我们来到了江边,准备把鱼线放入水中时,突然我看见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防疫水区,水里有血吸虫”我问爸爸“这是
臭氧在常温下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不过近地面的臭氧是怎么形成的呢?以下就是我整理的形成近地面臭氧的原因,希望对你有用。 近地面的臭氧是怎么形成的?主要是
吸烟对健康的危害。烟草中含有烟碱(尼古丁),具有很强的毒性。据报道,一支香烟中的尼古丁可毒死10只小白鼠,25支香烟中的尼古丁能毒死一头牛,40~60毫克的尼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