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01

我是梅干啊
首页 > 学术论文 > 速效钾毕业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大雪压青松丶

已采纳

一般只是的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因为这三个指标所指的养分都是能被当季作物直接吸收利用的,而论文里面或者大多数表述是土壤的一下养分: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而有些好的文章还会交代全磷、全钾,更有甚者会介绍一下土壤的几大类微生物的数量或者土壤酶情况。

319 评论

呆呆呆cat

正好毕业论文是 土壤改良 希望能帮到你~土壤酸化土壤酸化是指土壤内部产生和外部输入的氢离子引起土壤pH值降低和盐基饱和度减小的过程。酸性土壤的危害土壤酸化后,土壤中含铝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加速而释放大量铝离子,形成植物可吸收形态的铝化合物。植物过量的吸收铝,不仅会降低作物产品品质,还会对植物体特别是植物根系生长产生极大影响,甚至导致植物中毒死亡。土壤酸化使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降低,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流失严重;土壤酸化还使土壤对磷酸根和钼酸根的固定作用增强,土壤磷和钼的有效性降低,导致土壤贫脊化,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土壤酸化还会引起土壤中有毒重金属元素的活化,不仅影响作物生长,还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或动物体的健康。土壤酸化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使土壤微生物数量减少,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受到抑制,从而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土壤中C、N、P、S的循环[7]。土壤盐碱化 又称土壤盐渍化或土壤盐化,是指土壤中可溶性盐类随水向表层移动并积累下来,而使可溶性盐含量超过%或%的过程。 2.土壤盐碱化的不利影响 土壤盐碱化会使土壤板结与土壤肥力下降,且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盐碱土壤对植物的危害是: 过多的可溶性盐类可提高土壤溶液的渗透压,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使根系及种子发芽时不能从土壤中吸收足够的水分,甚至还导致水分从根细胞外渗,使植物萎蔫,甚至死亡; 在高pH值下还会导致氢氧根离子(OH-)对植物的直接毒害。植物组织内盐分过量积聚,会使原生质受害,蛋白质合成受阻,含氮的中间代谢产物积累,造成细胞中毒; 由于交换性Na+的竞争,使植物对钾、磷和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减少,磷的转移也会受到抑制,从而影响植物的营养状况; 在高浓度盐类作用下,气孔保卫细胞内的淀粉形成受到阻碍,使细胞不能关闭,植物容易干旱枯萎[8]。 总之,盐碱危害造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下降,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使大面积土壤资源难以利用。土壤沙漠化 土壤沙漠化是指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天然沙漠扩张和沙质土壤上植被破坏、沙土裸露的过程。土壤沙漠化的危害 利用土地资源减少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已有67万公顷耕地、235万公顷草地和639万公顷林地变成了沙地。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后山地区、阿拉善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河下游、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河北省坝上地区和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等地,沙化地区平均增加4%以上。由于风沙紧逼,成千上万的牧民被迫迁往他乡,成为“生态难民”。 中国国家林业局提供的资料显示,20世纪末,沙化每年以3436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每5年就有一个相当于北京市行政区划大小的国土面积因沙化而失去利用价值,全国受沙漠化影响的人口达亿。 土地生产力严重衰退 土壤风蚀不仅是沙漠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首要环节。风蚀会造成土壤中有机质和细粒物质的流失,导致土壤粗化,肥力下降。据采样分析,在毛乌素沙地,每公顷土地损失有机质7700公斤,氮素387公斤,磷素549公斤,小于毫米的物理粘粒万公斤。中国科学院测算,沙漠化致使全国每年损失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达5590万吨,折合化肥亿吨,相当于1996年全国农用化肥产量的倍。 自然灾害加剧 还有一个最能让人类有直接感受的危害,那就是导致自然灾害加剧,沙尘暴频繁。重金属污染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由于废弃物中重金属在土壤中过量沉积而引起的土壤污染。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矿山开采产生的废石、选矿产生的尾矿及冶炼废渣(含有Cu、Pb、Zn、Ni、Co、Ag、Cd、As等有害元素)经风化淋滤使有害元素转移到土壤中,造成土壤质量下降的同时污染农作物,最后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影响人类健康。其危害性主要表现在: 进入土壤的重金属被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或包含于矿物颗粒内,可移动性差,迁移距离短。 土壤重金属污染往往要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化验和对农作物以及对人或动物的健康检查才能揭示出来,其危害被发现通常会滞后较长的时间。 不能被土壤中生物分解,不能通过焚烧的方法从土壤中去除,相反可以在生物体内富集,有些会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甲基化合物,表现出不可逆性和蓄积性[10]。 粉煤灰有可以有效地改善粘质土壤环境;石灰主要用于酸性土壤的改良;沸石对不良水田和低产盐碱土的改良有明显效果;秸秆覆盖能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增加氮、磷,特别是有机质和速效钾的含量,具有蓄水保墒,调节地温,减缓土壤水分、温度波动,调节土壤pH值,提高土壤生物活性的作用;腐植酸在改良盐碱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聚物改良剂对干旱土壤和盐碱土有改良作用。

330 评论

moon黄月月

农田地理信息系统是实现精准农业概念的核心系统,管理精准农业所有信息,进行农作物空间分析,给出准确可靠的农事操作方案。目前用于精准农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尚未见报道,除一般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外,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今后可以推广的精准农业地理信息系统,重点需要解决:(1)适合精准农业的数据库应用;(2)适合精准农业的空间分析系统;(3)与信息采集、遥感信息、农机控制等的接口。 农田GIS 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是精准农业农田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来源于地理背景、本底调查、实时农田采集、以及经济的数据,主要的数据库有: (1)地理背景数据库:试验示范地在北京的位置(行政区),试验示范地在小汤山镇的位置(行政区),1:1000地形图和全要素底图,农业设施,科学(气象站)、境界,地形,和土地利用(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等; (2)GPS数据库:GPS控制点,土壤、环境、水分等采样点的GPS点数据; (3)土壤数据库:土壤类型、土壤剖面、土壤质地、耕作层与A层厚度、土壤养分淋洗等、土壤容重、土壤养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土壤微量元素(硼、锰、铜、锌等)、土壤含水量、土壤渗透性、田间持水量数据等,与地理背景数据叠加可以形成土壤要素空间分布图,不同深度土壤图等; (4)环境数据库:水(井水)、土壤、植物、空气等,分析铅、汞、镉、 砷、总氮、速效氮、总磷、速效磷、有机质、有机磷等项目; (5)气象资料数据:经纬度、海拔、日照时数、日平均温度、日温度极值、空气相对湿度、风速、日降水量、水汽压等; (6)作物数据库:作物种类、作物品种、生态适应性,生长发育,农艺形状,抗性,品质,作物营养需求(水分、养分等),病虫害等; (7)农业生产条件数据库:化肥投入、灌溉条件、播种面积、种植制度、产量水平、农药使用量、价格等; (8)化肥农药数据库:品名、价格、形状、作用等;(9)影像数据库:航片、卫星数据等; 精准农业的空间分析系统 精准农业需要特别的程序进行空间分析,以决策施肥、灌溉、播种、除草、灭虫等农事操作,要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空间分析软件。这种空间分析有: (1)作物产量空间分布; (2)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 (3)土壤水分空间分布; (4)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分析; (5)作物需求空间分析; (6)环境空间分析等。 以及综合分析。它是专家系统的信息源之一,也是专家系统决策结果的空间分布载体,系统必须达到准确可靠,便于农业机械执行。 "精准农业"最先应用于发达国家的大型农场,它最基础的技术路线和原则是在充分了解土地资源和作物群体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根据田间每一操作单元的具体情况,精细准确地调整各项管理措施和各项物资投入的量,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它也适用于以县、乡(镇)、村为单元的我国农业生产。由传统模式逐步向发达国家精准农业发展模式转变过程中,GIS有着巨大作用。 GIS可以被用于农田土地数据管理,查询土壤、自然条件、作物苗情、作物产量等数据,并能够方便地绘制各种农业专题地图,也能采集、编辑、统计分析不同类型的空间数据,在精准农业中GIS可以应用于绘制作物产量分布图和进行农业专题地图分析。通过GIS提供的覆合叠加功能将不同农业专题数据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数据集。例如,将土壤类型、地形、作物覆盖数据采用覆合叠加,建立三者在空间上的联系,可以很容易分析出土壤类型、地形、作物覆盖之间的关系。目前地理信息系统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成为一种包括硬件生产、软件研制、数据采集、空间分析及咨询服务的新兴信息产业。GIS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是基于Client/Server结构,即客户机可在其终端上调用在服务器上的数据和程序。另一方面是通过互联网络发展InternetGIS或Web-GIS,可以实现远程寻找所需要的各种地理空间数据,包括图形和图像,而且可以进行各种地理空间分析。这种发展是通过现代通讯技术使GIS进一步与信息高速公路相接轨,而且借助于通讯技术,可以将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有机地集成起来,成为各行各业,包括农业发展和进步的有力技术手段。 地理信息系统与传统地图相比最大优点是能够很快地将各种专题要素地图组合在一起,产生出新的地图。将不同专题要素地图叠加在一起,可以分析出土地上各种限制因子对作物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从中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土壤pH值与产量的关系。利用已存贮的土壤背景数据库和农田灌溉、施肥、种子等数据库进行分析,作出判断,形成 "诊断图",将这些结果与MIS等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结合社会经济信息作出投入产出的估算,提出精准农业实施计划。在土壤普查原始数据及历年农业统计报表基础上,用数据库形式,以县、乡(镇)、村为单位,建立起以土壤、作物信息等数据为基础进行技术分析并提出最佳施肥方案的GIS施肥指导系统,实现精准施肥。

257 评论

TT作天作地

百度文库里有相关的介绍,可以去下来看看。希望你高考发挥出色。 我国的土壤分布 受到气候、温度、水分的影响,土壤的类型多种多样,我国大约有61个土类,主要有黑土、白土、砖红壤、棕壤、黄土、红壤、塿土、粘土、砂土、暗棕攘、白浆土、灰漠土、黄绵土、红粘土、风沙土、紫色土、潮土(浅色草甸土)、沼泽土、水稻灌淤土和灌漠土等。 其中�黑土是土壤中质量最优良的一种。寒冷气候条件下,地表植被长时间腐蚀形成的腐殖质演化,形成了黑土。这种土壤以其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最适农耕而闻名于世。从全球看,能称为黑土区的地方有3个,一是乌克兰大平原,一是密西西比河流域,再一个就是我国东北松辽流域,由于温带季风气候的影响,东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草甸草本植物生长繁茂,地上和地下积累大量有机物质,在漫长寒冷的冬季,土壤冻结,微生物活动微弱,有机质缓慢分解,逐步形成一块60~100厘米的腐殖质层黑土,东北地区的黑土面积约有7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黑土面积的约1/5。 东北地区由于遍布黑土,其中1/4又是“土中之王”的典型黑土地,土壤全部为黑土、黑钙土及草甸黑土,十分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因此带来了“黑土地油汪汪,不上肥也长粮”、“随意插柳柳成阴,手抓一把攥出油”的家园,东北的黑土地是我国大豆的主要产区,茁壮生长的大豆、玉米、水稻、高梁、芸豆、小麦使这里成为国家粮食安全的“稳压器”,黑土区同时是我国甜菜、亚麻、向日葵、大豆等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突出的战略意义。 除了北方�南方的土壤是什么样子呢? 我国南方大多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这里广泛分布着各种红色或黄色的酸性土壤,自南而北有砖红壤、燥红土(稀树草原土)、赤红壤(砖红壤化红壤)、红壤和黄壤等类型。 红壤是我国分布面积最大的土壤,它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广阔低山丘陵地区,包括江西,湖南的大部分地区,除此之外,在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的北部以及浙江、四川、安徽、贵州的南部都有红壤的分布。总面积大约有117万平方公里,红壤形成于中亚热带气候条件下,自然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矿物发生强烈的风化产生大量可溶性的盐基、硅酸和含铝铁物质�盐基和硅酸进入地下水后流走。含铝铁物质则积累下来,在干燥条件下发生脱水形成无水的Fe2O3和Al2O3,红色的赤铁矿使土壤呈现红色。这一地区由于气温高,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是我国热带、亚热带林木、果树和粮食作物的生产基地。 浙江是一个多宜性的农区。红壤水稻土是其主要的土壤类型,早在7000年前后已有水稻种植,到春秋时粮食作物已有稷、黍、赤豆、稻谷、小麦、大豆、稞大麦等7种.浙江的蚕茧产量居全国第三,柑橘产量居全国第四�已知植物3800多种,森林覆盖率60%,是中国东南的植物宝库。 福建的典型土壤是红壤和赤红壤,土壤脱硅富铝化作用和生物物质循环均较活跃,风化淋溶强烈,铁的游离度较高,使得土壤呈现红色。由于它的土壤状况良好,而且又有着温和的气候,是一个水果之乡,由于红壤属于酸性土壤,适合种植茶叶,所以茶叶是福建的传统特色产品,茶叶总产居全国第一,乌龙茶就是在福建栽培出来的。

145 评论

相关问答

  • 静脉补钾相关论文文献

    缺钾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事情,例如吃了不干净的东西而大量腹泻就会导致缺钾的发生,除此之外,如果进食含钾的食物不足也是会造成缺钾的,因为人体中的钾离子有这样一个特点,

    幽香雨草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速效钾毕业论文

    一般只是的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因为这三个指标所指的养分都是能被当季作物直接吸收利用的,而论文里面或者大多数表述是土壤的一下养分: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

    我是梅干啊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如何快速高效查询论文文献

    问题一:写论文的参考文献哪里可以找到啊 上期刊网,对论文的相关信息进行检索就可以找到相关的文献资料了。 这里有期刊网网址: dlibki/kns50/

    Joy9999999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测速仪毕业论文

    以下均可参考,从参考网址进入,合适的话,给我加分!谢谢1.基于labVIEW虚拟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 2.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3.单片机脉搏测量仪

    中国作家林建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快速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该怎么写才比较快又能顺利通过的方法,想必是每个应届毕业生都迫切需要的。当选题之后,我们下一步就是开始对于题目的资料收集与内容研究。在这其中,可以采用很多

    疯中之子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