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32

重庆渝祥居
首页 > 学术期刊 > 诺奖得主在这本国产期刊发表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么么哒ALICE

已采纳

诺贝尔 医学及生理学奖和化学奖的得奖之作都发表在什么杂志上呢?当然CNS是少不了的,确实有不少得奖佳作都刊登在Cell、Nature、Science上。推崇CNS、重视杂志的IF(影响因子),不见得完全错误或没有意义。但我想指出的是,同样有许多被诺奖委员会引述的得奖论文,是发表在优秀的专业杂志甚至是被国内某些评鉴系统认为是次等甚至是不值一提的学术刊物上的,以下我举一些例子说明。 2009年化学奖得主Ada Yonath(阿达?约纳特)关于核糖体亚基晶体学研究的关键性论文,有三篇发表于J Mol Biol(1984、1987、1991)上,也有两篇发表于现已停刊的杂志Biochemistry International(1980、1987)上。虽然J Mol Biol(分子生物学杂志)在2008年的IF只有4.146,但在上世纪80年代它是与CNS齐名的顶尖杂志,至今也仍然是结构生物学领域最好的杂志之一,可以说是该领域的旗舰。至于Biochem Int由国际生化分子生物**合会主办,其1999年IF只有0.77。这是小杂志发表大论文的又一经典案例。 2008年化学奖关于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Osamu Shimomura(下村修)从1962年到1979年的几篇重要论文发表于Biochemistry(生物化学)、FEBS Lett(欧洲生化学会联合会快报)和J Cell Comp Physiol(细胞和比较生理学杂志,J Cell Physiol的前身)上。上述三份杂志在2008年的IF分别为3.379、3.264和4.313。虽然它们的IF都不高,但在相关领域内仍是重要的学术杂志,也以发表过诺奖得奖之作为傲。 2008年医学奖关于人乳头瘤病毒的发现,Harald zur Hausen(哈拉尔德?楚尔?豪森)教授被引述的论文有6篇发表于J Virol(病毒学杂志),有10篇发表于Int J Cancer(国际癌症(cancer))上,更有一篇发表于Arch Dermatol Res(皮肤病研究文献)上。三份杂志2008年的IF分别为5.308、4.734和1.927,再次说明重要论文也可以发表在IF较低的优秀专业期刊上。 类似的例子可以说是不可胜数。2004年几位诺奖得主有关泛素的经典论文发表在JBC(生物化学杂志)、FEBS Lett和BBRC(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研究通讯)上,我记得其他人过去也提到过。这三份杂志的IF都不高(2008 IF为5.520、3.264和2.648)。 从上述例子可见,诺奖得奖之作也可以发表在相对不太显眼的期刊上。真正划时代的突破,无论发表在大杂志或小杂志,最终同样会得到充分的肯定。从根本上说,从事或评价科研工作和论文,更重要的是其长远影响和科学价值。IF以及其他所有定量指标,只能作为参考,只能在缺乏专家、缺乏客观评价、缺乏更科学评价系统的情况下用作参考指标。即使如此,采用多个不同指标也要比采用单一IF更好一些。

289 评论

juliejin(金培)

一般都是长篇小说,独立成册。

121 评论

玲珑金月

韩春雨,男,1974年1月11日出生于河北石家庄,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理学博士。

现任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韩春雨事件是韩春雨在顶级学术杂志发表了论文,后面实验结果因为无法重复被质疑,韩春雨主动撤回论文,接受调查的一些列事件:

2016年5月2日,韩春雨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成果,即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向已有的最时兴技术CRISPR-Cas9发起了挑战。

论文发表后,在国内外引发强烈关注,甚至被部分媒体誉为“诺奖级”实验成果。但此后不久,该论文内容就陷入争论:有人提出韩春雨的试验无法重复,有人说可以重复,彼此争论不休、难有定论。

2017年1月19日,《自然-生物技术》发布最新声明指出,该期刊已获得有关韩春雨实验可重复性的新数据,需要调查研究这些数据。

2017年8月3日,《自然-生物技术》发布声明称,韩春雨团队主动申请撤回其于2016年5月2日发表在该期刊的论文

2018年8月31日晚,河北科技大学公布韩春雨团队撤稿论文的调查处理结果称,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

扩展资料:

根据论文,实验由不同实验室研究人员独立操作,但实验结果均未证明NgAgo具有任何基因组编辑活性。黄志伟告诉记者,他的实验室也重复很多次,但一直没发现“切割”效果,没得到预想结果。

此外,论文还对韩春雨此前声明的论文结果重现需要“卓越的实验技能”,以及重复实验未果,可能因为NgAgo的活性对培养物中的支原体或细菌非常敏感等言论提出质疑。

论文写道,不论是最初发布的步骤,还是后来在全球科学家质粒共享非盈利组织Addgene网站上更新的信息,似乎都不涉及任何似乎需要“卓越的实验技能”的步骤。

同时提出,不可能所有的独立实验室的细胞都被污染,导致一致阴性结果。

这篇论文结尾处,学者提到,希望韩春雨能够澄清NgAgo的不确定性,并能够提供重复实验结果所需要的细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韩春雨

139 评论

L1ttleJuan

10月6日,天文界出了一件大事,诺奖得主罗杰·彭罗斯在《皇家天文学会月刊》发表了一篇重磅级论文《Apparent evidence for Hawking points in the CMB Sky》(微波辐射中存在霍金点的明显证据)!也许很多朋友看这标题都有点懵,这说的啥啊?

霍金点是黑洞蒸发后留下的痕迹,彭罗斯认为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上观测到了霍金点,这是上一个宇宙的超级黑洞蒸发后留在微波背景辐射上的证据,也就是说,彭罗斯抛出了一个震荡天文界的答案:宇宙未来的结局将是循环宇宙!

宇宙到底是个什么结局?彭罗斯的循环宇宙是啥意思?

到现在为止,宇宙诞生的大爆炸理论在科学界取得共识的比例还是极高的,毕竟现在观测到的大部分现象都能和大爆炸理论相互印证!但科学界对宇宙未来的命运却扑朔迷离,因为遗留了太多的谜团需要解决!

宇宙有几个可能的结局?

尽管爱因斯坦折腾出了引力场公式,而且他也发现宇宙似乎并不是稳恒态的,但他还是没有勇气打破这个固有的认识,使得弗里德曼和勒梅特拔得了头筹,勒梅特提出了原生原子说,哈勃则在观测上证明了它,此后的科学家在理论和观测中分别证明大爆炸的余晖:微波背景辐射后大爆炸原初物质合成比例,观测与计算印证都非常精准!所以宇宙必定是动态的!

与宇宙命运相关的几个参数

弗里德曼-勒梅特-罗伯逊-沃尔克度规揭示了宇宙可能可能的几种发展方向,但不太容易理解,好在1967年爱德华·哈里森这位好人为大家整理了与弗里德曼度规相关的几种宇宙可能!一张表格,一目了然!

宇宙的几种可能

上图是关乎宇宙命运的空间曲率K和宇宙学常数Λ这两个参数结合,产生的各个可能的取值,没有静态宇宙!但命运却各不相同,至少我们知道宇宙坍缩的可能性很低,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膨胀的!但这个决定命运的K和Λ如何来确定呢?

天文学家通过哈勃常数H和宇宙质量密度ρ以及普朗克卫星的观测得到一个临界密度,和现代宇宙的密度对比,发现两者几乎几乎一致,也就是说宇宙差不多就是平坦的,而且在微波背景辐射的观测上也指向了一点,宇宙可能不是封闭的!

当然到此时仍然有几种可能,如果宇宙是封闭的,那么在引力主导下可能会重新回到大坍缩,如果是开放的话,那么可能会继续膨胀,最不可能的就是加速膨胀将宇宙撕裂!

但在1998年的大发现则让科学界有点懵,因为两个科学团队都观测到一个惊人的事实,遥远的星系正在加速离去,而根据距离计算,宇宙大约在距今45亿年前,宇宙膨胀到现代宇宙的73%大小时,传说中的真空能产生的排斥力占据了主导,宇宙开始加速膨胀。也就是说宇宙将会走向此前最不愿意面对的结果:加速膨胀!

彭罗斯的循环宇宙是啥意思?

其实彭罗斯早在2010年就推出了这个理论,他并不太认同当前科学界普遍支持的能解释现代宇宙的暴涨说,这是麻省理工的阿兰古斯在80年代提出的,而是比较倾向于大坍缩,而且这个坍缩曾经不止一次的发生,宇宙一直处在循环中,而且我们的宇宙也不知道是宇宙的第几次循环!

霍金在时间简史中就曾提出平行宇宙的一种可能,就是时间轴上的平行宇宙,时间没有起点,它一直在发生,宇宙正是沿着这条时间轴反复爆炸-诞生宇宙-坍缩-再爆炸等,这些宇宙无穷无尽,但并不能相互往来!

霍金在1974年提出黑洞蒸发理论后,彭罗斯将其应用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观测上,因为黑洞蒸发时间极其久远,甚至在你能想象出的时间以外,因此上一个宇宙最后消失的就是黑洞,它的蒸发会在下一个宇宙爆炸时的余晖上留下痕迹!

彭罗斯认为微波背景辐射上留下了数个可能的霍金点,因此这将支持他提出的循环宇宙理论!在获得诺奖的当天发表了这篇论文是相当有深意的,这个推广效应相当大,不过可能在科学界获得支持并不多。

2021年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发射,也许将揭开宇宙的谜团

据NASA最新消息,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已经通过了测试,预计将在2021年10月份发射!可能大家已经对这个望远镜都快要失去信心了,确实,它无数次跳票,原计划是在2007年发射代替修修补补仍然在使用的哈勃望远镜,而在2011年7月21日,“亚特兰提斯号”最后一次任务返回后退出现役,哈勃再也无法维修,已经风雨飘渺!

哈勃的光学结构

哈勃望远镜是光学波段的RC结构望远镜,而随着人类对宇宙边缘认识的提升,迫切需要一种能在金红外波段的大口径光学望远镜来代替哈勃,因为随着宇宙的膨胀,更加遥远的星系辐射的光被红移到了近红外波段!

詹姆斯韦伯望远镜

哈勃最远能观测到宇宙诞生后大约4亿年形成的星系,而詹姆斯韦伯至少也可以观测到宇宙诞生后2亿年时的星系,甚至可能还会更远,直达大爆炸的余晖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红外段!

詹姆斯韦伯的光学数据

哈勃望远镜的主镜大约为2.4米,光学结构为RC,而詹姆斯韦伯望远镜的口径则为6.5米,有18面六边形的主镜拼接而成的反射望远镜,结构简单但光学素质极高,而且它运行在太阳和地球之间的第二拉格朗日点,此处在地球远离太阳的方向,地球对观测几乎没有影响,并且还有一个大型遮阳板将保持它的镜片和四个科学仪器低于50 K(?220 °C;?370 °F),这让它的CCD可以工作在极其灵敏的状态下!

普通人(左)、哈勃太空望远镜(中)、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右)大小对比

詹姆斯韦伯望远镜的主要任务是调查大爆炸理论的残余红外线证据(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即观测今天可见宇宙的初期状态。

观测距离的对比

也许它将证明罗杰·彭罗斯循环宇宙的可能是否存在!

253 评论

相关问答

  • 在外国期刊发表论文

    如何让您的论文更快更好地发表对于中国的作者而言,在国际英文期刊上发表文章,除文章本身的学术价值和作者的英文水平外,关键是要认真地做好市场分析,选准刊物,有的放矢

    燕yan燕yan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发表在国内期刊上论文的奖励

    一、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有关发表SCI论文的奖励暂行条例20011、对发表在Nature和Science上的文章,奖励作者个人150000元人民币。2、对发

    愿无悲喜2015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诺奖得主在这本国产期刊发表论文

    诺贝尔 医学及生理学奖和化学奖的得奖之作都发表在什么杂志上呢?当然CNS是少不了的,确实有不少得奖佳作都刊登在Cell、Nature、Science上。推崇CN

    重庆渝祥居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全国数学建模得奖论文期刊

    楼上们不都是普通的书吗,我推荐几本,《数学的实践与认识》和《工程数学学报》,绝对期刊

    红桃小K子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中国期刊在线论文发表

    不认可。 知网曾经叫作中国期刊网,但是这两年,这个名字已经越来越少被提及了,大家都是习惯称之为知网,知网的背景不必说了,国内最大最全最专业最权威的论文数据库。

    瞳言無忌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